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胡同都有什麼傳說
擴展閱讀
福州連江職高學校哪裡好 2025-07-28 04:02:24
上海結婚證照片哪裡拍 2025-07-28 03:42:57

北京胡同都有什麼傳說

發布時間: 2022-11-22 01:51:53

Ⅰ 胡同名稱的由來

胡同的由來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當一北京日益現代化現代化的時候,人們在擔心:胡同是否會消逝?大概正因為如此,有人又揀起了一個似乎陳舊的話題:胡同是怎麼成為街巷的名字的?這個詞是怎麼造出來的?

考其來源,最初的「胡同」這兩字的外面都包著個「行」字,指明聲音是「胡同」,意思是行走之地。那麼「胡同」之音又從何而來呢?漢語中此兩字的聲音全無講解呀!查查典籍,較早見到「胡同」的說法是在元曲雜劇,比如《張生煮海》中,梅香姑娘有「我住在磚塔胡同」的台詞,這說明「胡同」一詞產生在元代。所以《宛署雜記》考證道:「『胡同』本元人語,字中從『胡』從『同』,獸取胡人大同之意。」這說法不一定對,因為元人即蒙古人,不會稱自身為「胡人」,怎會取「胡人大同」之意呢?另一說法倒有些道理,今內蒙語的「浩特」變音寫成漢文「胡同」。蒙語「浩特」是城鎮之意,今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即叫「呼和浩特」(青色之城的意思),那麼,蒙古人統治的元代,將蒙語引入是不奇怪的。

一、「胡同」最初不是漢語

胡同一詞最初見諸元雜曲。關漢卿《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胡同來」之語。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裡?」梅香說:「我家住磚塔兒胡同。」磚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變。元人熊夢祥所著《析津志》中說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處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進一步說:胡同本元人語。既是元人語,那就不能是漢語。元代將人劃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所謂漢人,指北方的漢人、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這四種人並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語言。那麼「元人語」也肯定不是「南人語」,至於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語」只能是蒙古語。

二、胡同與井關系密切

有的學者認為,胡同是從「忽洞格」———井轉變過來的。筆者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從大都的實際看,胡同與井的關系更密切一些。

先從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從一片荒野上建設起來的。它的中軸線是傍水而劃的,大都的皇宮也是傍「海」而建的。那麼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區,在設計和規劃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後造屋,或者預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規劃院落的布局。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條胡同都有井,這是毋庸置疑的。

再從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這么幾個:以寺廟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機構命名的,以工地工場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場命名的等等。但是,為數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兒胡同」就曾經有過十個;加上大井、小井、東西南北前後井、乾井、濕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個。這說明,胡同與井是密切相關的。

三、奇怪的名字原於音譯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為用漢語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把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語,就好解釋了。試舉幾例:屎殼郎胡同,這名字多難聽、多醜陋!當初此地的居民為什麼要起這么個名字?其實這個名字譯成蒙古語是「甜水井」!朝內有個「墨河胡同」,蒙古語的意思是「有味兒的井」,大概是被污染過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寫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兒胡同或局兒胡同,雙井;碾兒胡同或輦兒胡同,細井;巴兒胡同,小井;馬良胡同或螞螂胡同,專供牲畜飲水的井……

北京還有不少「 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語是壞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這個壞井是屬於某家私有的。這不是牽強附會,白帽胡同旁邊,曾有個「白回回胡同」,說明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豬毛胡同」附近曾有個「朱家胡同」,說明這里確實住過朱姓人家。楊茅胡同附近就是楊梅竹斜街。

年代久遠,有些發音被念走了樣,這也不足為怪:漢語地名念走了樣的難道就少么?不過有些蒙古語的地名難以考證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譯,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疑問了。但有幾點還必須強調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時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絡市也可以叫沙絡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漢語里本來就有「市井」一詞,「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時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鍾樓:「樓有八隅四井之號,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意思很清楚,「井」等於大街。

舊北京的井窩子。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北京居民的飲水主要靠井。一般居民沒有私家專用水井的,就得到公用水井去汲水。圖中的獨輪車是專為人家送水的。

胡同景點介紹

什剎海

元朝初年,這片水域叫積水潭,它是大都漕運的終點,無數南來的船隊都在此靠岸。薩兆溈先生在《凈業覓蹤》說,那時兩岸「餅鋪飯館雲集,酒旗綿延數里」,「春雨清塵,桃李盛開,酒樓懸掛的酒旗,迎著東風招展。那青底紅字的酒旗,綿延達數里之遙」。可見,當時已是一片繁榮景象。

在明代,因湖邊有座什剎寺,這片水域隨之被稱作什剎海了。元代的漕河逐漸廢棄,積水潭日益內縮,慢慢形成彼此相連的三個小湖,往日船貨雲集的水陸碼頭,一變而成波光瀲灧的寧靜水鄉。當時的詩人李東陽在湖邊流連,興之所至,贊它為「城中第一佳水」。公安三袁也聯袂而來,在湖畔結社,飲酒,賞月,吟詩,留下一段佳話。

在清代,三個小湖分別被通俗地叫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前海、後海和西海。三海相連,南接北海、中海和南海,而中海和南海的東側,是紫禁城。不知是驕傲還是悲哀,紫禁城裡最後兩任皇帝,都出自後海東岸的醇親王府,大清帝國最後幾出慘烈的大戲,其實早在什剎海畔就拉開了序幕。

恭王府恭王府開放時間8:30-17:00,恭王府位於前海西街17號,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據說恭王府總面積為一百多畝。相當於中山公園,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珅的宅邸。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過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

恭王府假山,此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築成的,非常堅固,山上置兩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過往缸中灌水的辦法來增加院中的濕度,過去整個假山上都長滿了青苔。

假山正中有一康熙皇帝為其母祝壽寫的「福」字碑,這是恭王府的「三絕」之一,,貫穿整修假山。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弘歷歸天,次日嘉慶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估計全部財富約值白銀八億兩,相當於國庫十幾年的總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

胡同(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它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與鴉兒胡同相連,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232米。據清乾隆年間刊刻的《日下舊聞考》一書記載,此街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稱"煙袋斜街"。

據說,當時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煙葉裝在煙袋中。由於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戶一戶開起了煙袋鋪。這條街上的煙袋鋪,大都是高台階,門前豎一個木製大煙袋當幌子。黑色的煙袋桿兒,金色的煙袋鍋兒,這樣的標志真可謂生動形象至極。在煙袋斜街的東口路北有一家"雙盛泰"煙袋鋪,門前豎著的木雕大煙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飯碗一般,金黃色的煙袋鍋上還系著條紅綢穗,十分醒目。這"雙盛泰"的大煙袋真稱得上是北京同行業中的頭號大煙袋了。

除此之外,煙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隻煙袋。細長的街道好似煙袋桿兒,東頭入口像煙袋嘴兒,西頭入口折向南邊,通往銀錠橋,看上去活象煙袋鍋兒。正是基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以"煙袋"命名斜街,真可謂名副其實了。

煙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響,一直流傳到今天。

銀錠橋

銀錠橋位於西城區什剎海的前海和後海之間的水道上。為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是什剎海的風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過去站在銀錠橋上可遙望西山,景名為「銀錠觀山」。1984年,原橋拆除重建,仍以銀錠為名。

鼓樓

鼓樓位於北京市中軸線上、鼓樓東大街與地安門外大街交會處。與鍾樓一起,元、明、清時為北京全城報時中心。「暮鼓晨鍾」使全城有序可循。

1924年後停止,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復鳴鍾擊鼓。

鼓樓是一座單體的木結構古代建築物。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項,通高46.7米,通面寬34米,通進深22.4米,檐下有單昂單翹五踩斗,旋於彩畫。樓底層共有拱券式門八座;南北各三座,東西各一座。北牆東側有旁門,內有登樓石階梯,南北向傾斜45。,共60級,然後拐彎向西,東西向傾斜45。,亦有9級,即攀登69級石階梯方到達二樓。

二樓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門窗,四周有廊,寬約1.3米,帶木護欄,望柱高1.55米, 建築面積為1925平方米。第三層是暗層。整座建築坐落在高約4米的磚石台基上,通寬為56米,通進深為33 米。南北有磚砌階梯,東西為墁坡路。鼓樓總佔地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南側門前有石獅子一對,高約1.25米。

更鼓,為報時器具,置於鼓樓二層上,原有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1年24個節氣)。現僅存大鼓 一面。這面大鼓鼓面直徑約1.5米,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日本軍隊所為。

鼓樓擊鼓報時,有一定的規律。每晚7時「定更」,擊鼓兩通,共108聲,以後,每個更次都擊鼓兩通108聲,直至五更(晨5時)擊最後的「亮更」鼓。擊鼓也有一定的節奏,至今,北京仍流傳著「緊十 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說。

鼓樓上原有銅壺滴漏一座,但早已遺失無考。載:「鼓樓之銅刻漏制極精妙,故 老相傳,以為先宋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口安撓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滿為度。涸則隨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當時,鍾、鼓二樓擊鼓撞鍾均以此為度,到了清代改用時辰香計時後,漏壺計時法方廢止。

麒麟碑,原在麒麟碑胡同,傳說是明代仇鸞府前石影壁浮雕麒麟,故名之。後因仇鸞勢敗,這塊碑被埋在地下,清末民初出土後。被移到鼓樓內。

1949年後,成為「東城區文化館」的館址,1984年對鼓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

Ⅱ 老北京的胡同趣事

據《北京胡同志》介紹,胡同,是城市中一種狹長的通道。它是由兩排院落牆體、宅門或倒座房、後罩房的屋牆連成的兩線建築物構成的。在兩排宅第之間,胡同形成了一條隔離空間帶,便於宅院的通風、採光和居民出入。關於「胡同」的稱謂,有多種說法——有蒙古語「浩特」(居民聚落)、「霍多」或「霍敦」(村落)音轉之說,有「火疃」音轉說,有「胡人大同」簡稱說。最流行的一種為「胡同」源於蒙古語,即「水井」之意,或說「有水井的地方」。最早見諸於文字的「胡同」,出現在元雜劇中,取材於三國故事的關漢卿雜劇劇本《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衚衕(胡同)來」之句。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並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個。
北京人是講究走路的。因為老北京城無論大街小巷,多是橫平豎直,所以北京人走路無法取巧,無論選擇什麼都是拐硬彎兒,比較比較也還是一樣長短。即使是這樣,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選擇的。走大街,干凈倒是干凈,就是亂,攪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願意見的人或事兒,多繞一下也就「躲過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總喜歡用城市名稱來命名——比如「南京路」、「廣州路」什麼的。北京的「扁擔胡同」有11條,「井兒胡同」有10條。既然人們開門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胡同、醬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茶兒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金、銀、銅、鐵、錫這五種金屬,於是就又有了金絲胡同、銀絲胡同、銅鐵廠胡同、鐵門胡同和錫拉胡同。走在這類名字的胡同,人覺得踏實。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為用漢語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把這些胡同的名字翻譯成蒙古語,就好解釋了。如屎殼郎胡同,其實這個名字譯成蒙古語是「甜水井」!「墨河胡同」,蒙古語的意思是「有味兒的井」,大概是被污染過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寫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兒胡同或局兒胡同,雙井;碾兒胡同或輦兒胡同,細井;巴兒胡同,小井;馬良胡同或螞螂胡同,專供牲畜飲水的井等等。
實際上,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除了音譯的之外,不外乎這么幾個:有以街市命名,如錢市胡同、驢市胡同、米市胡同等;有以姓氏命名,如史家胡同、方家胡同等;有以形狀命名,如口袋胡同、耳挖勺胡同等;有以標志物命名,如磚塔胡同、鐵獅子胡同等;有以生活用品命名,如絨線胡同、剪子巷等;有以職業招牌命名,如趙錐子胡同、李紗帽胡同等;還有以寺廟命名,如靈境胡同、凈土寺胡同;有以衙署機構命名,如兵馬司胡同、錢糧胡同等等。
非常有趣的是,很多的胡同名是從市井俚俗的胡同名中改過來的。比如羊尾巴胡同改作羊宜賓胡同,狗尾巴胡同改作高義伯胡同,大腳胡同改作達教胡同,小腳胡同改作曉教胡同,爛面胡同改作爛縵胡同,劈柴胡同改作辟才胡同,蠍子廟胡同改成協資廟胡同,王寡婦斜街改為王廣福斜街等。
仁義胡同的來源,就和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有關。相傳明代時,兩位大臣是鄰居,只一牆相隔。一次大雨泡倒院牆,在重修時,兩家因牆基發生爭執,互相都說對方多佔牆基。兩家分別給在外做官的老爺寫信,要他們出面干預。時間不長,兩家分別接到回信,信的內容都是:「百里捎書為堵牆,讓出一牆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見到信後,兩家人十分慚愧,因此在修牆時分別讓出一牆的牆基,形成一條約5尺寬的胡同,百姓管這條胡同叫仁義胡同。
大家都知道慈禧垂簾聽政的故事,她所用的竹簾都由工匠精選南方的上等慈竹,經過十幾道工序精工編織而成。這些竹簾磨損後會被換下,因為舊簾子是皇家用過的,不可能賣給平民百姓使用,只能設立個地方存儲,於是就有了簾子庫,而簾子庫所在的這條胡同就成了簾子庫胡同。

Ⅲ 北京胡同的由來

「胡同」,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析津志》載稱「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是有豐富內容的。「胡同」一詞出現在《三國志》,胡漢同居一巷之意。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自元大都以來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盤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發展,在其名稱上也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跡,並反映出社會風情。

每條胡同一形成,人們自然會給它起個名,這個名稱一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叫開了,就確確實實地代表了這條胡同在整個城市中的方位,成為人們交往、通信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標志。這是胡同名稱的實用指代作用。

由於胡同名稱從元朝開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們口頭相傳,至於用文字寫在標牌上掛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國後才有的。

(3)北京胡同都有什麼傳說擴展閱讀

北京的胡同名稱實際上是以人為中心的,直接以人名、姓氏、命名的胡同就有百十來條。既有以人們所敬仰的民族英雄的名字來命名的,也有幾個朝代的歷史名人、達官貴人的名字來命名的。

然而數量最多的還是以平民百姓、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的姓名來命名的,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與胡同里居住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為接近。這類胡同名稱充分體現出人文傾向。

Ⅳ 胡同名字的由來、傳說

北京牛街有一條胡同叫「教子胡同」。原先它的名字是「轎子胡同」,後來改的名字「教子胡同」。提起這條胡同來還有一段凄凄慘慘催人淚下的故事……

清末,胡同里住著母子二人。母親姓王,王氏。過去的女人受封建壓迫,沒有名字,姓什麼叫什麼氏。孩子叫小寶,男孩,挺聰明,才六歲。小寶的父親身體不好,年前得了一場重病,去世了。家裡就拋下王氏和小寶,娘倆兒叫天天不應,喊地地無言。親朋好友全不見

面了,原來小寶的爸爸活著的時候,還有個走動,這一死可就全不登門了,怕連累。這可真是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也別說,小寶有個表叔倒是來過兩趟,進門問寒問暖,小寶他娘這個感動啊,等這表叔走了才知道,敢情把家裡的痰桶給偷走了。王氏大哭一場,哭丈夫,哭自己,也哭孩子。「我的命怎麼這么苦,老天爺就不給苦命人一條道走嗎?」大人也哭,孩子也鬧,屋中漆黑一片,窗外斜月寒風,真慘哪!哭著哭著,王氏一口氣沒上來,昏過去了。

他們家這房子是里外間,娘倆在裡屋炕上躺下,外間屋比里間小點,擱點零碎東西。王氏剛昏過去,「吱吱——」門開了,蹲著進來一個人。鬧賊了!誰呀?不是外人,小寶他表叔!這小子,天字第一號的壞蛋。壞主意一想就有,歪歪道滿肚子都是,事擠到肯兒上,親爹他都敢折騰著賣了!平常什麼正事都不幹,偷雞摸狗坑蒙拐騙。這半年多,又抽上大煙了,沒錢就賣東西,賣完東西賣孩子。媳婦找他要孩子,他編個瞎話把媳婦騙到山東賣了二百兩銀子。丈母娘來找閨女,他又把丈母娘賣到河南掙了一百兩銀子。簡直不是人哪!今天這小子剛把房賣了,抽了半天煙,又喝了點酒,兜里揣著剩下的五十兩銀子,暈暈乎乎,挺舒服的。心說:「舒服是舒服,可今天晚上我上哪睡覺去呀?」房子也賣了,媳婦孩子全賣了,哪都不能去,朋友那沒法去,欠人家錢,丈母娘那不能去,老丈人還憋著要人呢。想來想去,「哎,對!上小寶家去睡去,小寶他爹剛死,肯定被窩枕頭全套的,地方也有,仗著也不是外人,對,那睡去!」您說這不是畜生嗎!推開門,蹲著進來了,正趕上這會兒,王氏又醒了,接茬兒哭,哭自己的丈夫:「死鬼呀!你對不起我呀!你死了圖清靜,撇下我怎麼活呀!死鬼,你把我帶走吧!死鬼,你來呀!」這一哭,蹲著的那位嚇壞了,他喝得迷糊了,王氏說的話,他有的聽明白了,有的沒聽見,就聽見王氏說:「死鬼呀,你來呀!」這位一聽,「嗯?死鬼?回來啦?不行,他回來我得走!」往起一站,呼,這點酒上頭了,往屋裡一瞧,眼睛也花了,瞧什麼都像鬼,「媽喲!」嚇壞了,連踢帶打,一伸手從懷里把銀子包扔出去了,王氏坐在炕上正納悶呢,什麼動靜,呼!銀子包扔過來了,五十兩銀子,也跟一塊磚頭分量差不多,正砸王氏腦袋上,當!「哎!」又昏過去了。

小寶他表叔推開門就跑了。街坊一聽,這屋裡怎麼那麼亂呢?孫大媽、李大嬸全過來了,「快醒醒,寶他娘。」「寶他娘,怎麼了?」好容易醒了,王氏這委屈呀,又死人又鬧賊,大夥一看趕緊勸吧。「別哭了,看丟東西了嗎?」「咳!家裡什麼都沒有,丟什麼呀?」「別難過了。」「哎,也不知什麼東西砸的我,真疼。」拿起小包打開一看,喲!銀子!孫大媽、李大嬸高興了。「寶他娘,別哭了,銀子,甭說,準是財神爺給的!」「不,準是觀音菩薩給的。」甭管誰給的,王氏挺高興,有了銀子,娘倆能活了。王氏說:「我知道誰給的,剛才我正哭死鬼,準是他送來的。」孫大媽說:「那好,趕明兒,一沒錢了,就坐屋裡哭死鬼。」李大嬸說:「行了,甭犯財迷丁,把房子哭塌了,也沒人給你送錢。天不早了,寶他娘也該歇著了。甭難過,還得為孩子著想哪!」「哎,大媽,我謝謝你們了!」「行了,以後有什麼事就告訴我們。」王氏捧著銀子眼淚嘩嘩地流,這真是閉門家中坐,從空降下銀子來。

從這起,娘倆兒的生活稍微好轉一些,平時王氏在家給人家干點零活呀,掙點錢。王氏自己下了決心,日子再苦,也不能苦了小寶,一定要讓這沒爹的孩子過上好日子。從此,王氏對小寶可以說傾注了全部心血,懷里抱著怕摔了,腦袋上頂著怕嚇了,嘴裡含著怕化了。要星星不敢給月亮,要月亮不敢給太陽。小寶要想吃點什麼,哪怕外頭下刀子,王氏頂著鐵鍋也出去買去。

一晃,小寶長到了十二歲,又淘氣,又不聽話,說翻兒就翻兒,弄不弄就摔東西胡鬧。王氏也不急也不惱,和顏悅色地哄著。王氏覺得,自己的孩子自己愛,樹大自然直,長大了就好調理了。小寶不小了,該上學了,煩人托竅介紹了一位先生。頭上學的前一天晚上,小寶娘一夜沒睡,把小寶的衣服整理好了,又一針一線地做了一個書包,熬得兩眼通紅。金雞三唱,天光大亮,東西都預備好了,送小寶上學,一路上百般叮嚀。按現在計算時辰方法說吧,早上八點,送小寶上學去了,九點半就回來了,王氏納悶呀:「怎麼這么早就回來了?」小寶說:「啊,放學了!」「嗯?放學了,這么早?」「先生看病去了!」「哦,先生病了,那明天再去吧。」王氏真以為先生病了,到下午才知道,先生本來沒病,敢情讓小寶拿硯台把腦袋給開了!嘩嘩地流血!這一下,全知道了,王氏也生氣:「寶,你怎麼打先生?」「他不讓我拉屎!」「啊?他不讓你出去拉屎?」「他不讓我在桌子上拉屎!」「那是不能答應!你就為這個打先生?」「啊!」「咳!哪能這樣呀。那先生沒打你吧?」「沒有,我把他戒尺撅折了,眼鏡也摔了,大褂也扯了,最後,才拿硯台把他開了!」王氏聽完,倒樂了:「這小子,真淘氣。行了,以後不許這樣!沒嚇著你吧?去,吃飯去。」這就完了!按說這就是王氏的不對了,孩子有錯,必須得說,可不能偏袒,她倒覺得孩子小,大了就行了。
這個學堂是去不了,又託人找別家吧。別的先生一聽:「不不,不要,受不了,我們這腦袋沒有硯台結實!」敢情這點實底全知道了。王氏一看:「咳!不去不去吧。」

這一下,小寶是如魚得水,玩兒唄。天天出去瘋跑去。街坊李大嬸看不下去了,過來勸勸:「寶他娘,這可不行,孩子可得管了,這樣非惹大禍不可!」「咳!李大嬸,您甭操心了,我自個兒的兒子我知道,闖不了禍,小孩兒,玩兒唄!」晚上,王氏就跟小寶說了:「寶

兒哇,你可得聽話,李大嬸今天給你告狀了,說你不聽話!」小寶一聽,「嗯?給我告狀?好嘞!等著吧!」

這小子是壞。他找了一個小號的瓷壇子,上廁所舀了些臟東西,又上外邊捉了幾只蜻蜓,放在壇子里,蓋上蓋兒,等李大嬸家沒人,從窗戶把小壇扔進去了。啪!壇子一碎,蜻蜓出來了,翅膀上沾著臟東西,飛得滿屋子都是!李大嬸回來一開門:「喲!誰這么缺德呀!」還有誰呀?一猜就是小寶,找他媽去!

王氏一聽樂了:「這孩子,真淘氣。您甭跟他一般見識,不還小嗎?大了就行了!」李大嬸一聽呀,還小哇!十三四就敢這樣,大了怎麼辦呢?他媽又護犢子,沒法說,得了,暗氣暗憋。

街坊孫大媽看不下去了,找來了:「寶他娘,咱們老街舊鄰的,我也是為你好,孩子可不能寵,寵大了是禍。」「咳!我自己兒子自己知道,還小呢。」她老這幾句。孫大媽一看,真勸不了啦。

小寶一聽,「怎麼著?孫大媽也背後說我?行,等著吧!」

早晨起來,胡同里來個賣切糕的。大夥都出來買。孫大媽也在那買。小寶一看,機會來了,「賣切糕的,切個薄片。」別人都愛吃邊上的,他要薄片,這得從中間切。賣切糕的從中間切了一個大薄片,「給。」熱乎乎,挺粘。托在手裡,「哎,你這切糕里有蟲子!」賣切糕的說:「不能,米、棗都是好的!沒蟲子!」小寶一回頭,「孫大媽,您看這是不是蟲子?」「哪呢?」孫大媽一低頭的工夫,小寶一抬手,這塊切糕,又熱又粘,「啪」整貼孫大媽臉上!「唔……」都說不出話來了。小寶撒腿就跑,把孫大媽氣的,頂著一臉江米粒就找他媽去了。「寶他娘,你看看小寶,太不像話啦!可得管管他!」王氏說:「您別生氣,孩子小,可能他個子矮,想讓您吃切糕夠不著,往上一遞,您一低頭,貼上了。」嘿!孫大媽一聽:「你真能護著孩子!得,沖你們家孩子,明天我搬家!」

小寶這回是洋洋得意,他媽也不說他,街坊們也不告狀了。誰敢哪?打這起,小寶是越來越不像樣了,成天在外鬼混,勾引的外邊流氓一塊為非作歹。時間長了,王氏也勸他,一說,小寶就鬧,摔桌子砸碗,一鬧就兩三天不回去。王氏怕兒子不回家,所以也就不敢說他。

接長不短的,小寶總往家拿東西,布料啊、表啊、戒指啊、新鞋、水煙袋、整扇的肉、魚、老母雞。有一回還推來一車蘿卜,王氏一問哪來的,小寶說掙來的。王氏還挺美:「我兒子能掙錢了。」其實,小寶跟外邊流氓搶劫去了。他媽是一字不知,蒙在鼓裡。

這一天,半夜,小寶跟幾個流氓喝完酒,走到廣安門這。一瞧,過來個人,背著個口袋,一看就是個外地人。小寶幾個人一對眼兒,買賣來了。一拍這人肩膀。「啊?干什麼?」「干什麼?你是哪兒的?」「我是山東人,上北京投親來了,也沒找著人。」「身上帶的什麼?不說卸了你!」「這兜里有點銀子,懷里有塊表,鞋坑裡還有張銀票。」得,全招了。哪還能放他走,幾個人一擁而上,搶東西。「哎,怎麼搶人呢!」打起來了,有搶口袋的,有搶表的,有扒鞋的。有一個流氓說:「小寶,別讓他喊!」「哎!」小寶一伸手,從腰裡拿出一把刀,照著這人「噗」就是一刀。幾個流氓一看,出人命了。什麼叫義氣?跑吧!嘩!全散了。正這時候,巡夜的官兵從這路過,一看地上死人,都是血。小寶那攥把刀,正愣神呢!那還等什麼呀?抓!人家全跑了,就抓住小寶一個人。

王氏在家中一算日子,連著半個月,小寶沒回家。「干嗎去了?哎,回來得說說他,不小了,該干點什麼了。」正想著呢,咣當,門分左右,進來一個差人。「你是王氏嗎?」王氏一看,衙門口的人。「啊,是,您?」「你有個兒子叫小寶嗎?」「有啊!」「告訴你,你兒子搶劫殺人,已問成死罪,明天在菜市口開刀問斬,你去收屍去!」「啊?!」差人說完了,調頭走了。王氏就覺得天也旋地也轉,眼前一片混亂,一聲慘叫,摔倒在地。

等醒過來,天已經黑了。王氏坐在屋子裡放聲痛哭,聲音凄慘,鐵石之人也要傷心。街坊鄰居個個嘆息,也無言相勸。

轉過天來,王氏心說,無論如何,也得去法場看看自己心愛的兒子。跌跌撞撞趕奔菜市口。

菜市口刑場人山人海,都來看出紅差的。敗草衰零,木葉盡脫,西風正緊,北雁南飛,已是深秋。小寶面向東跪等待受刑,因為東邊是虎坊橋,意思是說把死囚送入虎口。王氏分開人群,一眼就看見自己的兒子,自己心愛的兒子,為他傾注全部心血的兒子。真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今天就要身首兩分。王氏喊了一聲:「寶兒,娘的兒!」這一聲真是撕心裂肺,驚天動地。小寶睜眼一看,「娘!」眼淚下來了。王氏撲到近前:「兒啊,兒,你怎麼了,這是真的嗎?娘還指著你傳宗接代,娘還指著你頂喪駕靈哪!兒啊,你怎麼啦?」半個月的時間,小寶好像換了個人,頭發蓬鬆,傷痕累累,看看自己娘,娘老了,臉上皺紋堆壘,眼睛紅腫,一夜的工夫,頭發白了。小寶的眼淚止不住了,事到臨頭才知道後悔晚了,舍不了娘,舍不了家,舍不了自己,看什麼都那麼親切。可是宣武門城門洞上刻的仨字「後悔遲」,卻告訴你,晚了!小寶嘴唇顫抖,說:「娘啊,兒的親娘!恕兒不孝,您白疼我一場了。我對不起您。兒有幾句話,娘,您把耳朵遞過來。」「哎,兒啊,你說吧。」老娘把耳朵遞過來,小寶一張嘴,吭哧!就把王氏耳朵咬下來了。「啊?寶兒,你怎麼了?」「娘,我恨你!」「啊!」「娘,您還記得我小時候淘氣嗎?我頭一天上學把先生打了,回來時我挺害怕,心想,轉天再上學我一定好好的。可您沒說我沒打我,我覺得挺好的。以後,無論我惹什麼禍,您都護著我,我不回家,您也不說我,街坊勸您,您不聽,您這耳朵沒用啊!它當初要聽人勸,您教訓我,我能到今天這一步嗎?娘啊娘,你害了我呀,是您把我推到這刑場上來的,是您讓人殺我的頭啊。娘啊,你愛我,可你怎麼能害我呀!娘,我恨你!」
哎呀,字字句句如同萬把鋼刀直刺王氏的肺腑。「天哪,你這不睜眼的天!我疼兒子愛兒子,可我怎麼能把他推到這來了?看起來,慣子如殺子,一點都不錯,我舍不了我的兒子,可我後悔也晚了。兒啊,娘對不起你呀!」母子二人哭得撕心裂肺。王氏一回頭,看見地上有塊青石,心說:「兒子沒了,我還活什麼勁?乾脆碰死吧!」一挺身直奔青石,「啪!」腦漿崩流,死屍倒地。

小寶大叫一聲:「娘!」此時,時辰已到,劊子手舉起大刀,一刀落下,身首兩分。

消息傳來,街坊四鄰無不落淚,為了教育後人從此就把轎子胡同改成了「教子胡同」。

「教子胡同故事講完了。其中有幾分傳說,也有幾分演義,但是其中的道理卻是千真萬確的。疼愛孩子天經地義,可千萬不能溺愛嬌寵,愛你的孩子,就不能害他!

這正是:

嬌溺兒孫掌上珍,

白衣未必出寒門。

勸君愛子須謹慎,

北京的寺廟多,源於寺廟的胡同名也多。如位於廣安門附近的善果胡同,就因胡同內有善果寺而得名。早年間,善果寺還流傳著一段神秘的傳說。從前,寺內曾隱居有兩只仙蝶,在清明至中秋之間,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仙蝶便翩翩起舞,滿院飛翔,並不避人。如果遊人以手招呼,口喊「老道」,仙蝶立即聞聲飛來,隨手起落飛舞,情意纏綿,不忍離去。人們附會它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身。據說在民國年間,寺內還保存有清乾隆帝的序文和御制詩文的仿宋版《蝶仙小史》一冊,後被人借去末還,下落不明。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夏,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寺院遭到嚴重破壞,佛像、文物盡被侵略軍搗毀、掠去,無一倖存。民國時,善果寺已頹廢敗落。1949年以後,這一帶進行大規模城市建設,善果寺被徵用,僧人四散。1993年山門也被拆掉,舊址上建造了居民住宅樓。至此,名剎善果寺已盪然無存,除了前邊一條被命名為善果胡同的地名外,別無遺跡可覓。

Ⅳ 北京的胡同來歷

來北京旅遊的遊客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北京的胡同在哪裡。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於元代,最多時有6000多條,歷史最早的是朝陽門內大街和東四之間的一片胡同,規劃相當整齊,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為街,相對較寬,如從北京火車站到朝陽門內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過去以走馬車為主,所以也叫馬路。東西走向的一般為胡同,相對較窄,以走人為主,胡同兩邊一般都是四合院。

從地理位置上劃分,前門以北的胡同一般較寬,規劃比較整齊,前門以南的胡同一般較窄,規劃也不整齊。因為在清代時,清政府為了安全,不允許外地來京人員住在京城內,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門和崇文門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門商業區;在外來人員中許多是來京趕考的舉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廠文化街,天橋地區有許多娛樂場所,北京的劇院也都集中在南城。

北京城內老百姓集中活動的場所在什剎海一帶。

因為北京的胡同不集中,一般也不通車,游覽起來比較累,本站選擇了一些胡同的照片,以供了解胡同的一般情況。

「錢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左圖和下圖),位於前門外珠寶市大街。過去這條胡同里都是錢庄,所以叫錢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只有80公分寬,兩個人相遇時只有側著身子才能過去。胡同長約三四十米。

老北京胡同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當一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胡同的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時候,人們在擔心:胡同是否會消逝?大概正因為如此,有人又揀起了一個似乎陳舊的話題:胡同是怎麼成為街巷的名字的?這個詞是怎麼造出來的?因為提出了新觀點,所以今天再把舊話重說說。
一、「胡同」最初不是漢語
胡同一詞最初見諸元雜曲。關漢卿《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胡同來」之語。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裡?」梅香說:「我家住磚塔兒胡同。」磚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變。元人熊夢祥所著《析津志》中說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處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進一步說:胡同本元人語。既是元人語,那就不能是漢語。元代將人劃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所謂漢人,指北方的漢人、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這四種人並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語言。那麼「元人語」也肯定不是「南人語」,至於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語」只能是蒙古語。
二、胡同與井關系密切
有的學者認為,胡同是從「忽洞格」———井轉變過來的。筆者贊同這個觀點。因為從大都的實際看,胡同與井的關系更密切一些。
先從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從一片荒野上建設起來的。它的中軸線是傍水而劃的,大都的皇宮也是傍「海」而建的。那麼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區,在設計和規劃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後造屋,或者預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規劃院落的布局。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條胡同都有井,這是毋庸置疑的.再從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這么幾個:以寺廟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機構命名的,以工地工場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場命名的等等。但是,為數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兒胡同」就曾經有過十個;加上大井、小井、東西南北前後井、乾井、濕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個。這說明,胡同與井是密切相關的。
三、奇怪的名字原於音譯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為用漢語無法解釋。但是,如果把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語,就好解釋了。試舉幾例:屎殼郎胡同,這名字多難聽、多醜陋!當初此地的居民為什麼要起這么個名字?其實這個名字譯成蒙古語是「甜水井」!朝內有個「墨河胡同」,蒙古語的意思是「有味兒的井」,大概是被污染過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寫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兒胡同或局兒胡同,雙井;碾兒胡同或輦兒胡同,細井;巴兒胡同,小井;馬良胡同或螞螂胡同,專供牲畜飲水的井……
北京還有不少「 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語是壞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這個壞井是屬於某家私有的。這不是牽強附會,白帽胡同旁邊,曾有個「白回回胡同」,說明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豬毛胡同」附近曾有個「朱家胡同」,說明這里確實住過朱姓人家。楊茅胡同附近就是楊梅竹斜街。
年代久遠,有些發音被念走了樣,這也不足為怪:漢語地名念走了樣的難道就少么?不過有些蒙古語的地名難以考證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譯,這一點應該沒有什麼疑問了。但有幾點還必須強調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時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絡市也可以叫沙絡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漢語里本來就有「市井」一詞,「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時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鍾樓:「樓有八隅四井之號,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為寬廣」。意思很清楚,「井」等於大街。
舊北京的井窩子。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北京居民的飲水主要靠井。一般居民沒有私家專用水井的,就得到公用水井去汲水。圖中的獨輪車是專為人家送水的。歡迎各國遊客前來參觀游覽!

9北京西祠胡同10北京八大胡同11北京胡同文化12北京胡同地圖13北京胡同照片14北京的胡同 馮雪梅15北京著名胡同16北京胡同圖片17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18老北京的小胡同19北京胡同 夏炎20北京菊兒胡同21北京府學胡同小學22北京胡同一日游23北京的胡同 教案24北京胡同游公司25北京羊肉胡同26北京胡同旅遊27北京夏家胡同28北京禮士胡同29北京販毒胡同30北京胡同資料31人在北京西祠胡同32前門地區胡同 北京33北京細管胡同34北京胡同的伴奏35北京e龍西祠胡同網36游北京胡同的三輪車37北京市府學胡同小學38北京胡同吉他譜39北京 散文 胡同40北京 胡同 後海41北京胡同公司42北京 胡同 整治43明朝 北京 胡同44北京胡同的歷史45老北京胡同照片46老北京胡同圖片47北京胡同介紹48北京胡同的圖片49北京凈土胡同50北京胡同查詢51北京胡同女孩52北京 門框胡同53北京胡同 flash54關於北京的胡同55北京胡同的消失56北京磚塔胡同57北京胡同的特點58北京胡同文化公司59北京的胡同照片60北京胡同傳說61北京胡同詩62北京胡同小學63北京後海胡同游64北京八大胡同名字65北京胡同住宿66北京東城區乾麵胡同67北京西絨線胡同68北京胡同 論文69北京胡同觀光70北京最寬的胡同71北京最窄的胡同72北京胡同咖啡館73老北京八大胡同建築74北京胡同的起源75北京胡同mp3下載76北京市東堂子胡同77胡同里的北京娃78北京史家胡同51號79北京胡同的文化內涵80北京 興華胡同46號81北京山老胡同82北京棉花胡同棉花糖83北京西城正覺胡同84北京 一中 寶鈔胡同85北京的胡同 ppt86北京建築名稱的胡同87老北京胡同觀賞圖88北京胡同 公益講座89北京的胡同 京歌90北京胡同觀賞圖91北京西四塔磚胡同92北京市按院胡同小學93北京胡同mp3 夏炎

> 北京民俗數字博物館 > 胡同面面觀

走進現代化的北京城,人們感興趣的往往不是那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寬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溫馨美麗的四合院.
因此,有人稱古都文化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話實不為過。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並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稱"弄"。明代以後被官方規范為"胡同"。過去一般認為"胡同"是蒙古語城鎮的音譯或是蒙古語"水井"的借詞,因為凡有居民聚落處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區以水井為中心,分布居民區由來已久。過去的北京就是由千百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對面,平排並列有序地組成的。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間必要留出通道,從而形成了胡同。
每條胡同一形成,人們自然會給它起個名,這個名稱一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叫開了,就確確實實地代表了這條胡同在整個城市中的方位,成為人們交往、通信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標志。這是胡同名稱的實用指代作用。由於胡同名稱從元朝開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們口頭相傳,至於用文字寫在標牌上掛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國後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雖然看起包羅萬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廠胡同、團結湖、海濱胡同)、山川日月(圖樣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張自忠路、賈家胡同)、市場商品(菜市口胡同、銀碗胡同)、工廠作坊(打磨廠、油漆作胡同)、花草魚蟲(花枝胡同、草園胡同、金魚胡同、養蜂夾道)、雲雨星空(雲居胡同、雨兒胡同、大星胡同、空廠)、雞鴨魚肉(雞爪胡同、鴨子店、鮮魚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著眼花緣亂,但如果認真分析,還是有其自個兒內在的規律的。多以衙署官方機構、宮壇寺廟、倉庫作坊,橋梁、河道、集市貿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決定胡同、街巷的名稱,其中許多沿用至今。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縱橫交錯,織成了薈萃萬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處是無數溫暖的家,這就是北京人對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北京民俗數字博物館版權所有.

北京胡同名稱的由來

解放後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北京城區比解放初擴大三倍多。新建各類房屋面積,相當於建了10個舊北京城。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並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自元大都以來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盤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發展,在其名稱上也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跡,並反映出社會風情。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稱"弄"。明代以後被官方規范為"胡同"。過去一般認為"胡同"是蒙古語城鎮的音譯或是蒙古語"水井"的借詞,因為凡有居民聚落處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區以水井為中心,分布居民區由來以久。最近《北京晚報》又刊登了新的考證文章,認為"胡同"不是蒙古語"水井"的借詞,是漢語。
每條胡同一形成,人們自然會給它起個名,這個名稱一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叫開了,就確確實實地代表了這條胡同在整個城市中的方位,成為人們交往、通信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標志。這是胡同名稱的實用指代作用。
由於胡同名稱從元朝開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們口頭相傳,至於用文字寫在標牌上掛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國後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雖然看起包羅萬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廠胡同、團結湖、海濱胡同)、山川日月(圖樣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張自忠路、賈家胡同)、市場商品(菜市口胡同、銀碗胡同)、工廠作坊(打磨廠、油漆作胡同)、花草魚蟲(花枝胡同、草園胡同、金魚胡同、養蜂夾道)、雲雨星空(雲居胡同、雨兒胡同、大星胡同、空廠)、雞鴨魚肉(雞爪胡同、鴨子店、鮮魚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著眼花緣亂,但如果認真分析,還是有其自個兒內在的規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機構、宮壇寺廟、倉庫作坊,橋梁、河道、集市貿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決定胡同、街巷的名稱,其中許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標志來命名

因而好多胡同都是以一個較明顯的形象標志來命名的,這也表現出北京人的實在、直爽和風趣,象較寬的胡同,人們順嘴就叫成了「寬街」、窄的就叫「夾道」、斜的就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灣」、長方形的稱「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窪的有「下窪子」、細長的叫「竹桿」、扁長的稱「扁擔」、一頭細一頭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還有以特殊標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樹胡同(今百順胡同)、鐵獅胡同等。此外,還有以當地特點或形狀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羅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2.以地名命名

早年間,最顯眼、最突出的標志就要數城門、廟宇、牌樓、柵欄、水井、河流、橋梁廠,所以就出現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門內、外大街、前、後圓恩寺胡同、東四(牌樓)、西單(牌樓)、大柵欄(老北京人讀成:大市臘)、水井胡同、三里河、銀錠橋胡同等胡同名稱。

3、樹木植物

有的小胡同附近沒有這些特別顯眼的標志,胡同中種的樹多,就有了柳樹胡同,棗林胡同、椿樹胡同等以樹命名的胡同。

4、方位

許多胡同在起名時為了好找,還在胡同名稱前加上了東、西、南、北、前、後、中等方位詞,象東壇根胡同、西紅門胡同、南月牙兒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戶胡同、後泥窪胡同、中帽胡同等。

5、北京的土語

因為胡同名稱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自發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語在里邊,象背陰兒胡同、取燈兒胡同、悶葫蘆罐兒胡同、答帚胡同、胰子胡同、嘎嘎胡同等。

還有不少胡同帶有兒音,更顯得京味兒十足,象羅兒胡同、鴉兒胡同、雨兒胡同、上兒胡同、帽兒胡同、盆兒胡同、井兒胡同等。

6、吉祥話

有些胡同名稱還能表露出人們的美好願望,人們總樂意用一些吉利的字兒來給胡同起名。象帶有什麼「喜」啊、「福」啊、「壽」啊等字眼的胡同就有喜慶胡同、喜鵲胡同、福順胡同、福盛胡同、壽長胡同、壽逾百胡同等等。還有帶著「平」啊、「安」啊、「吉」啊、「祥」啊字眼的平安胡同、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等等。

還有富於浪漫色彩的胡同名稱,如百花深處、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老北京人讀作「狗乙巴」)、羊尾巴烊乙巴)胡同等等。

7、以衙署官方機構命名的胡同

如祿米倉、惜薪司、西什庫、按院胡同、府學胡同、貢院胡同、兵馬司等,以皇親國戚、達官貴族的官銜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監鄭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吳良大人胡同等。

8、以市場貿易命名的胡同

如鮮魚口、騾馬市、缸瓦市、羊市、豬市、米市、煤市、珠寶市……

9、以寺廟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寶禪寺街、護國寺街、正覺寺胡同、觀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10、以手工業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鍋劉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紙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騸馬張胡同(今栓馬胡同)、孟端胡同、劉漢胡同(今劉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11、胡同與人名

北京的胡同,名字很有講究,是我們研究明清社會的參考資料。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後,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

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胡同。武安侯鄭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後來錯叫武王侯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條。

明初大將軍徐達長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長女嫁給了當時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時,徐達第四子增壽為朱棣通風報信,被建文帝殺掉。朱棣進南京後撫屍痛哭,他即位後就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不久又封定國公,定國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

至於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監鄭和故居所在地。鄭和人稱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後來訛稱為三不老胡同。東城的無量大人胡同,即今天的紅星胡同,是吳良大人胡同的誤稱。吳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將。

明朝中葉以後商業經濟發達起來,當時有些個體勞動者也以他們出色的勞動為他們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個姓唐的洗布帛的勞動者,他們居住的胡同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區的唐洗泊街。

宣武區有條粉房琉璃街,那是粉房劉家街的誤稱。東城有個姓姚的手工業勞動者,鑄鍋鑄得好,他家所在的胡同就叫姚鑄鍋胡同,後來被訛稱為堯治國胡同,就是今天北京站西街附近的治國胡同。

北城有個豆腐陳胡同,後來訛稱豆腐池胡同。明朝還有個特點,當時製作祭祀用的紙馬鋪很多,這反映了明朝宗教活動盛行。胡同名字中就有汪紙馬胡同、何紙馬胡同,今天都已訛稱為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了。

北京的胡同名稱,實際上是以人為中心的,有的胡同直接以人名來命名。也有不少胡同雖沒以人名來命名,但其中卻有名人故居,像米市胡同里有康有為故居、北半截胡同中有譚嗣同故居、珠朝街有孫中山先生到過的中山會館、小楊家胡同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護國寺街有梅蘭芳故居,後圓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西四北三條有程硯秋故居等等。而其它各類胡同名稱雖不是直接以人名來命名的,但也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直接關系。

象文丞相胡同、張自忠路、趙登禹路等胡同的名稱都是人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而命名的,從而明顯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敬慕。這就說明胡同的名稱絕不僅僅只有實用的指代作用,還具有美學功能和人文傾向。

Ⅵ 北京胡同的典故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自元大都以來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盤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發展,在其名稱上也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跡,並反映出社會風情。
每條胡同一形成,人們自然會給它起個名,這個名稱一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叫開了,就確確實實地代表了這條胡同在整個城市中的方位,成為人們交往、通信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標志。這是胡同名稱的實用指代作用。
由於胡同名稱從元朝開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們口頭相傳,至於用文字寫在標牌上掛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國後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雖然看起包羅萬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廠胡同、團結湖、海濱胡同)、山川日月(圖樣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張自忠路、賈家胡同)、市場商品(菜市口胡同、銀碗胡同)、工廠作坊(打磨廠、油漆作胡同)、花草魚蟲(花枝胡同、草園胡同、金魚胡同、養蜂夾道)、雲雨星空(雲居胡同、雨兒胡同、大星胡同、空廠)、雞鴨魚肉(雞爪胡同、鴨子店、鮮魚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著眼花緣亂,但如果認真分析,還是有其自個兒內在的規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機構、宮壇寺廟、倉庫作坊,橋梁、河道、集市貿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決定胡同、街巷的名稱,其中許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標志來命名
因而好多胡同都是以一個較明顯的形象標志來命名的,這也表現出北京人的實在、直爽和風趣,象較寬的胡同,人們順嘴就叫成了「寬街」、窄的就叫「夾道」、斜的就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灣」、長方形的稱「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窪的有「下窪子」、細長的叫「竹桿」、扁長的稱「扁擔」、一頭細一頭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還有以特殊標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樹胡同(今百順胡同)、鐵獅胡同等。此外,還有以當地特點或形狀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羅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2.以地名命名
早年間,最顯眼、最突出的標志就要數城門、廟宇、牌樓、柵欄、水井、河流、橋梁廠,所以就出現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門內、外大街、前、後圓恩寺胡同、東四(牌樓)、西單(牌樓)、大柵欄(老北京人讀成:大市臘)、水井胡同、三里河、銀錠橋胡同等胡同名稱。
3.樹木植物
有的小胡同附近沒有這些特別顯眼的標志,胡同中種的樹多,就有了柳樹胡同,棗林胡同、椿樹胡同等以樹命名的胡同。
4、方位
許多胡同在起名時為了好找,還在胡同名稱前加上了東、西、南、北、前、後、中等方位詞,象東壇根胡同、西紅門胡同、南月牙兒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戶胡同、後泥窪胡同、中帽胡同等。
5、北京的土語
因為胡同名稱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自發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語在里邊,象背陰兒胡同、取燈兒胡同、悶葫蘆罐兒胡同、答帚胡同、胰子胡同、嘎嘎胡同等。
還有不少胡同帶有兒音,更顯得京味兒十足,象羅兒胡同、鴉兒胡同、雨兒胡同、上兒胡同、帽兒胡同、盆兒胡同、井兒胡同等。
6、吉祥話
有些胡同名稱還能表露出人們的美好願望,人們總樂意用一些吉利的字兒來給胡同起名。象帶有什麼「喜」啊、「福」啊、「壽」啊等字眼的胡同就有喜慶胡同、喜鵲胡同、福順胡同、福盛胡同、壽長胡同、壽逾百胡同等等。還有帶著「平」啊、「安」啊、「吉」啊、「祥」啊字眼的平安胡同、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等等。
還有富於浪漫色彩的胡同名稱,如百花深處、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老北京人讀作「狗乙巴」)、羊尾巴烊乙巴)胡同等等。
7、以衙署官方機構命名的胡同
如祿米倉、惜薪司、西什庫、按院胡同、府學胡同、貢院胡同、兵馬司等,以皇親國戚、達官貴族的官銜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監鄭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吳良大人胡同等。
8、以市場貿易命名的胡同
如鮮魚口、騾馬市、缸瓦市、羊市、豬市、米市、煤市、珠寶市……
9、以寺廟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寶禪寺街、護國寺街、正覺寺胡同、觀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10、以手工業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鍋劉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紙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騸馬張胡同(今栓馬胡同)、孟端胡同、劉漢胡同(今劉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11、胡同與人名
北京的胡同,名字很有講究,是我們研究明清社會的參考資料。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後,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
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胡同。武安侯鄭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後來錯叫武王侯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條。
明初大將軍徐達長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長女嫁給了當時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時,徐達第四子增壽為朱棣通風報信,被建文帝殺掉。朱棣進南京後撫屍痛哭,他即位後就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不久又封定國公,定國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
至於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監鄭和故居所在地。鄭和人稱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後來訛稱為三不老胡同。東城的無量大人胡同,即今天的紅星胡同,是吳良大人胡同的誤稱。吳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將。
明朝中葉以後商業經濟發達起來,當時有些個體勞動者也以他們出色的勞動為他們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個姓唐的洗布帛的勞動者,他們居住的胡同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區的唐洗泊街。
宣武區有條粉房琉璃街,那是粉房劉家街的誤稱。東城有個姓姚的手工業勞動者,鑄鍋鑄得好,他家所在的胡同就叫姚鑄鍋胡同,後來被訛稱為堯治國胡同,就是今天北京站西街附近的治國胡同。
北城有個豆腐陳胡同,後來訛稱豆腐池胡同。明朝還有個特點,當時製作祭祀用的紙馬鋪很多,這反映了明朝宗教活動盛行。胡同名字中就有汪紙馬胡同、何紙馬胡同,今天都已訛稱為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了。
北京的胡同名稱,實際上是以人為中心的,有的胡同直接以人名來命名。也有不少胡同雖沒以人名來命名,但其中卻有名人故居,像米市胡同里有康有為故居、北半截胡同中有譚嗣同故居、珠朝街有孫中山先生到過的中山會館、小楊家胡同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護國寺街有梅蘭芳故居,後圓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西四北三條有程硯秋故居等等。而其它各類胡同名稱雖不是直接以人名來命名的,但也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直接關系。
象文丞相胡同、張自忠路、趙登禹路等胡同的名稱都是人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而命名的,從而明顯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敬慕。這就說明胡同的名稱絕不僅僅只有實用的指代作用,還具有美學功能和人文傾向。

Ⅶ 北京八大胡同有什麼具體的介紹和歷史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原為蒙古語,即小街巷。由於北京古時城建就有嚴格規劃,所以胡同都比較直,星羅棋布,共有7000餘條,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胡同等。北京最長的胡同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公里;最短的一尺大街,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胡同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寬僅0.7米,稍許胖點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過。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幾千條,他們圍繞在紫禁城周圍,大部分形成於中國歷史上的元、明、清三個朝代。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於13世紀的元朝,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幾百年的演變發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為正東正西,寬度一般不過九米。胡同里的建築幾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種由東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對稱形式圍在一起的建築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個緊挨一個排列起來,它們之間的通道就是胡同。
別看這胡同從外表上看模樣都差不多,但它們的特色卻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個胡同叫九道彎,原因是一個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個彎。有的胡同如果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那這條胡同就會以這個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還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狀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聽起來就這么生動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數也數不盡,有句俗話不是這么說嗎:「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磚、一片瓦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胡同不僅是城市的脈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北京人對胡同有著特殊感情,它不僅是百姓們出入家門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
胡同一般都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買斤雞蛋什麼的很方便。胡同里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有的是親切融洽的鄰里關系。
胡同這種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為北京文化的載體。老北京的生活氣息就在這胡同的角落裡,在這四合院的一磚一瓦里,在居民之間的鄰里之情里。只有身處其中才有最深體會。

Ⅷ 北京的胡同1:胡同的由來

一、北京的胡同

「胡同」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在《析津志》中記載元大都有「三百八十四條火巷,二十九條胡同,胡同二字本方言」。

胡同其實就是比大街窄的小巷子,是我國北方城市建築布局的一個專有名詞,這和南方「里弄」「巷」的意思是一樣的。胡同其實就是大大小小的宅院府邸,高高低低的圍牆圍出來的。牆裡面就是北京最有名的四合院,所謂的四合中的四就是東西南北四面,合就是四面房屋未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

二、北京胡同之最

最窄的合同——大柵欄錢市胡同。位於珠寶市街西側,臨近大柵欄,胡同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兩個人通過次胡同需要面對面側身通過。

最寬的胡同——靈境胡同。位於北京市西單地區一條東西向的胡同,東起府右街,西至著名的商業街西單北大街,中與棗林大院、西黃城根南街、東斜街、新建胡同、背陰胡同相交,因先後擴充現最寬處已達到32.18米。

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坐落於琉璃廠東街東口東南,桐梓胡同東口至櫻桃胡同北口。一條胡同、一尺大街、十來米長、只有6家門臉、店鋪,是北京胡同的縮影。

拐彎最多的胡同——九灣胡同。位於宣武區東部,東口與鋪陳市胡同相連,西口從校尉營胡同通出,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於13處,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胡同。

最古老的胡同——磚塔胡同。位於西四牌樓附近,被譽為「北京胡同之根」。胡同之稱始於元大都,當時出現過29條胡同,但只有一條胡同有文字記載,這條胡同,就是磚塔胡同。

Ⅸ 北京胡同名來歷

過去北京的胡同遍布京城,老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條,若把這些胡同連起來,長度不亞於萬里長城。

在眾多的胡同中,年代最久遠的就算三廟街胡同了,三廟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遼代,當時叫「檀州街」,北京城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遷,可三廟街胡同始終保持著900年前的姿態,靜靜地候在北京的一角,看著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觀著北京城一步步的演變,這個數百歲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見證。

北京的胡同寬窄不一,寬的敞亮,窄的幽深。最窄的胡同是前門外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胡同,最窄處僅有40厘米,僅能容一個身材「苗條」的人通過。

北京有胡同大多直來直去,但也有彎曲迂徊的,北京新橋附近有個九道灣胡同,共有二十多個彎,若到這兒來訪親會友,這一忽左拐,一忽右拐,拐來拐去,待找到門了,也拐暈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您能在這條胡同里經受住了考驗,您準保不會在北京的胡同中迷路了。

北京胡同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蒼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徵,是北京古老文化的體現,現如今,國家非常重視北京胡同的文化發展,北京旅遊局在一些保護較好的胡同中,開辟出了游覽專線,旅遊者可乘坐舊式三輪車游覽胡同,還可到住在胡同里的百姓家作客。北京的胡同文化就這樣傳播到了全世界。
參考資料: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0023075.html

Ⅹ 北京胡同名稱的變化有哪些趣聞

北京的胡同多,其名稱自然就多,它包羅萬象,涵蓋萬物,深入研究其名稱的來源及變化,能夠發現無數有趣的現象。

明清時期,北京胡同重名的特別多,如扁擔胡同就有11條,井兒胡同也有10條。

後來為了便於區分,將它們都改了名字。如東城建國門的扁擔胡同改成了大雅寶胡同,崇文天壇附近的扁擔胡同改成了東半壁街,東城朝陽門的扁擔胡同改成了竹桿胡同,西城豐盛的扁擔胡同改成了武定胡同,崇文花市的扁擔胡同改成了北河漕胡同,建國門附近的扁擔胡同改成了平坦胡同,宣武大柵欄的扁擔胡同改成了青竹巷,崇文門的扁擔胡同改成了剛毅胡同,西城廠橋的扁擔胡同改成了養蜂夾道,現存的扁擔胡同位於東城北新橋。

那10條井兒胡同改後的名稱有的聽起來特優美,如新街口南的"百花深處"、地安門大街的"杏花天"等。

有些胡同名卻十分難聽,像西直門內的屎殼郎胡同,不過現已更名為"時刻亮胡同";又如太僕寺街南的狗尾(老北京人把這個字念成"乙")巴胡同,現改成了高義伯胡同;鼓樓東大街的臭皮胡同,現改成壽比胡同;祟文門外東西興隆街的糞場大院,現改為奮章胡同等。

還有些胡同名稱,由於歷史悠久,人們逐漸用一些褒義的諧音字代替了原字。像東城的驢市街變成了禮士胡同,燒酒胡同變成了韶九胡同,悶葫蘆罐變成了蒙福祿館,東皇城根變成了東黃城根,東江米巷變成了東交民巷。

西城的臭水河變成了受水河,褲子胡同變成庫資胡同,大小沙鍋胡同變成大、小沙果胡同,牛蹄胡同變成了留題胡同,劈柴胡同變成辟才胡同。

祟文區的上、下鍋腔胡同變成了上、下國強胡同,纓子胡同變成了續子胡同,喜鵲胡同變成了喜悅胡同。

宣武門的打狗巷變成了大溝沿胡同,打劫巷變成了大吉巷,爛面胡同變成了爛漫胡同,牛血胡同變成了留學胡同,褲襠胡同變成了庫藏胡同,褲腿胡同變成了庫堆胡同,褲腳胡同變成庫角胡同。

很多胡同名稱非常耐人尋味。如有的胡同竟以柴、米、油、鹽、醬、醋、茶命名。柴棒胡同(安定門附近),米市胡同(宣武陶然亭一帶)、油坊胡同(西城西絨線胡同西口)、鹽店胡同(海淀清河)、醬坊胡同(西城德外大街)、醋章胡同(宣武牛街)、茶兒胡同(宣武大柵欄)。

還有的以金、銀、銅、鐵、錫命名的胡同,如金絲胡同(西城福綏境)、銀絲胡同(祟文門)、鋼鐵廠胡同(西城廠橋)、鐵門胡同(宣外大街)、錫拉胡同(東城東華門)。

此外,還有以金、木、水、火、土,東、西、南、北、中,紅、黃、藍、白、黑等命名的胡同。

胡同的名稱如此豐富多彩,以至引起了文人雅士的興趣,有人曾以胡同名作出多副對聯。如以今日西四到新街口路西十四條胡同名稱出的對聯,上聯是禮帥報壽石南太;下聯為:武車石寶大金公;橫批為:順阜德安。

上聯指禮路胡同、帥府胡同、報子胡同、壽壁胡同、石老娘胡同、南魏胡同、太安侯胡同,下聯指武王侯胡同、車兒胡同、石碑胡同、寶禪寺胡同、大帽胡同、金絲溝胡同和公用胡同。

這些胡同今日尚在,只不過前八條胡同現已改名為西四北一至八條,石碑胡同則改為育德胡同了。

橫批指的是老北京四座城門名,即順治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

從元朝到清初,北京的胡同名稱以"大"字起頭的最多,共有40多條,如:大口袋胡同、大溝港、大市街、大豆腐巷、大陳線胡同(今改為大乘巷)、大轎胡同(今改為大覺胡同)、大盆兒胡同、大蒲鴿市(今改為大鵓鴿胡同)、大馬神廟胡同(今改為培英胡同)、大席兒胡同(今改為大席胡同)、大外郎營等等。

現今則以"東"字起頭的為最,共有333條,在"文革"時期則更多,達475條。當時僅"東方紅"路就有三條,還有"東風路"、"東風院"、"東輝路"、"東光路"、"東新胡同"等等。

那時,大部分胡同都加上了"紅"字,使帶"紅"字的胡同一下增加到了100多條。東城北新橋雍和宮大街當時改成為"紅日北路",然後從交道口北頭條至北新橋國子監街依次排列為"紅日北路"頭條至九條。

東四北大街當時改為"紅日路",然後由東四頭條至大菊胡同,依次稱為"紅日路"頭條至十七條。

東城東四的梁家大院、東門倉橫胡同、南豆芽胡同、南溝沿胡同、北豆芽胡同、椅子胡同當時都改叫"紅小兵胡同"。

祟文門地區的戴家胡同當年改為"紅哨兵胡同",宣武區的珠市口西大街給改為"紅衛東路",東城區交道口地區的豆角胡同給改成"紅到底胡同",崇文龍潭地區的元寶巷,改作"紅兵街",新街口南大街和西四北大街改叫"紅旗路",宣武區的騾馬市大街改稱"紅衛路",崇文區東花市地區的棗子胡同改為"紅強胡同",宣武區椿樹地區的"麻線胡同"改為"紅線胡同",東城朝陽門的真武廟改為"紅岩胡同"。

此外,那陣子還出現了不少諸如"總路線路"(地安門內、外大街)、"人民公社路"(德勝門內大街)、"大躍進路"(安定門內大街、交道口南大街)、"學毛著胡同"(東城交道口地區的南下窪子胡同)、"滅資胡同"(東城建國門地區的八寶樓胡同)、"反修胡同"(東城北新橋地區的東揚威胡同)、"反帝路"(東城東交民巷)、"代代紅路"陳城景山東街)、"永前進街"(西城德外大街地區的黃寺大樓前安德里北街)等帶有明顯時髦口號標語式的胡同名稱。

雖然這些胡同名字只叫了一時,很快就消逝了,但也留下了歷史痕跡。

由此可見,北京胡同好比一部網路全書,不僅反映了歷史的沿革,還展示了一些社會風情。像老北京流傳的"東富西貴、北貧南賤"的京師俗諺就反映出當年東城的一些胡同中住戶的基本情況。當時,那裡住的都是一些巨商大賈和殷實有錢的人。

還有一些胡同名稱顯示以前胡同的用處,如作過倉庫的新太倉胡同、海運倉胡同、北新倉一至五巷、北門倉胡同、北新倉胡同、西倉門胡同、東門倉胡同、南門倉胡同、祿米倉東、西、南、北巷等等,都是當年貯藏運河運到北京京官祿米的倉庫舊址。

西城胡同多住的是當官的,清代幾大王府都在西城,如什剎海北岸的醇王府(現衛生部所在地)、南岸的恭王府(現前半部為中國音樂學院,後半部為開放公園)、趙登禹路上的順承郡王府(現為全國政協所在地)、地安門西大街的庄親王府(現平安里太平倉西口路北,老建築基本無存)、大木倉胡同里的鄭親王府(現為國家教委所在地)、新街口東街的誠親王府(現為積水潭醫院)、西黃城根南街上的禮親王府(現為中央單位辦公用地)、府右街西的儀親王府(現為水電部招待所)、新文化街的克勤郡王府(現為新文化街第二小學)等等。

北城胡同中住的較多的是些做小買賣、耍手藝的的人和無業者。

南城胡同住的多是藝人和社會最底層的人,像珠市口以北,前門至和平門之間的八條胡同,從清朝時就是妓女居住比較集中的地方,俗稱"八大胡同"。解放後,隨著妓院的被取締,八大胡同也才徹底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