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哪個公園有相親大會
基本來說,北京的相親會都是有單位舉行的,這些單位在網上都可以搜到。
其次一些,在中山公園最裡面有一些相親的,基本是父母代孩子相親的,他們要求很高,因為都是當地北京人,自己親自去的很少。
我感覺是不錯的北京單身相親的活動,是北漂旅遊網組織,上次我弟弟參加過,女孩報名的特別多,價格不算高。這次我報名他們舉辦的慕田峪長城一日游。如果你報名需要提前,一般不好報名。
Ⅱ 北京哪個公園有相親角
可以試試又二,冒泡匹配到同城的人。而且也不怕尷尬,聊滿一定來回後才能進一步解鎖對方的更多信息,上面的人質量也蠻高的
Ⅲ 北京哪個公園有相親活動,北京菖蒲河公園相親
哪個公園有相親活動
早就聽說廣州天河公園有一處著名的相親角,趕緊過去拍下。(天河公園西門進入)
到了天河公園據說每個周六、周日下午兩點到五點,公園湖邊的小山坡上就會擺滿用繩子串起來的資料,將兒女的個人信息寫在徵婚紙片上,希望替自己的孩子找到另一半,大概有百多位家長喧鬧著相互詢問對方子女的情況。
遠遠望去,相親角現場基本上都是年過半百以上的家長,來往的人們看著簡歷若有所思,有的拿起小本本在快速筆記,有的以一目十行的速度在極限掃射,還有的以一己之力在舌戰群儒。有的家長隨意走動,有的家長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擺著一把打開的雨傘(估計廣州最近雨季),上面鋪著子女的相親信息,讓不知情的人以為這里是擺攤的小販。
筆者觀察到,比起尋找「有緣人」,這里的聚會更像是一場明碼標價的拍賣:對情感的追求異化為收入、學歷、房產等要素的硬性匹配。在這里,所有人都在待價而沽,所有都在接受審視。
好多 友看到打開的雨傘說,這樣不好,讓人感覺是傘(散)了,所以說,家長們以後相親的時候不要打開傘鋪著相親信息,寓意不是很吉利。
當筆者流連於其中時卻發現,這個寶方實在是太有趣了,邊看相親信息邊和各位家長聊天:房子和學歷是標配,徵婚者的收入簡直可以把大部分人按在地上摩擦,還有年薪100萬的來相親,沒點料都不敢來….
有些家長邊走還不停地找人搭話,然後問,你家是男孩還是女孩,如果正好是男女孩,那麼下一步就會詢問一些具體 ,再之後,就會打開手機里的照片相互看看是否有眼緣,如果覺得有眼緣了,之後就是雙方家長互加微信,回家好向子女匯報今日的「戰果」,有些家長手裡邊有5、6個相親對象的資料了,感覺一天下來頗有成就。
仔細看看相親信息上很多條件相當不錯,學歷高,薪水高,有房有車,但是要求對方的條件也不低,在除去情感不談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匹配的,而且有些要求也是過於苛刻了,也怪不得這么難找了。
有一位家長說,他 安徽合肥,今天剛到廣州,兒子有三十多歲了,各方面條件不錯,在單位同事、幫他介紹一輪女孩子也沒有相中一個,找對象的事把單位都給得罪光了,所以這次一定要把兒子的個人問題解決了再回老家,所以這位家長把天河公園相親角作為長期作戰陣地,不找到兒子的合適對象絕不回家!
王先生給兒子來相親角相親已經是第三次了,雖然兒子條件不錯,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能在相親角給兒子找到合適的對象。王先生說「她們的要求都太高了,我兒子只是大專學歷,沒房沒車還是達不到要求。」王先生嘆息了一聲,看來想通過相親角配對成功的幾率不是很大。
有些家長三五成群地簇擁議論,而有些大爺大媽甚至變成了熟人,遇到還會互相打招呼。
相親角還有一些自稱為公益者在這里招人進相親微信群,她說:「他們的愛心群主要是公益性質的,費用為一年十元,交費後即可進入微信群,群里相親成功的人有很多,相親成功後便會退群。群內也時不時會一些線下活動,如KTV唱歌,這些費用則是AA。」
筆者基本上走了一圈,看到的相親者資料,擇偶標准無非就那幾樣:身高、工作、人品、房車。這些相親者大多數是80後,大齡女青年居多,只有少數部分是90後。
每周六天河公園都會有相親角的活動,地上、傘上都擺放著相親男女的資料,但相親者本人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的,來的都是父母親,真是可憐啊!
以上就是與哪個公園有相親活動相關內容,是關於公園的分享。看完菖蒲河公園相親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北京豐台的相親公園有哪些
天壇公園,中山公園
公園是漢語詞彙,拼音是gōng yuán,意思是供公眾游覽休息的園林。
古代是指官家的園子,而現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並經營的作為自然觀賞區和供公眾的休息遊玩的公共區域。在旅遊景點中,通常被簡稱為「園」。
《公園設計規范》中定義:「公園是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的綠化環境的公共綠地。」具有著改善城市生態、防火、避難等作用。
公園一般可分為城市公園、森林公園、主題公園、專類園等。
現代的公園以其環境幽深和清涼避暑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也成為情侶們,老人們,孩子們的共同聖地,以至於在公園中發生了無數個故事,成為人們喜怒哀樂的又一聚集地,也因此很多的書籍,電影,連續劇的背景都選在了公園。
Ⅳ 北京相親的公園那些地方有啊
公園相親不靠譜··而且沒有個人自己去的··全是父母去的·(甚至不經過孩子同意就去的··)你可想效果
而且一般在相親公園父母去替孩子徵婚的·那條件都不低···而且一般父母都會找很多人的資料回去·互相攀比··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個備胎
Ⅵ 北京哪個公園相親
2015年北京公園相親會時間:中山公園是每周四、周日下午兩點開始,玉淵潭公園、朝陽公園、海淀公園相親會在周末,不定期民間自發組織,參團人員均為當地父母。
另,北漂旅遊網舉辦2015年北京公園現場相親派對聯誼會之後的旅遊活動,現代都市的時尚相親模式。相親會現場,將按年齡段公布參加活動人員的資料,男性為藍色、女性為粉色,具體分為A組(30歲以內)、B組(31—40歲)、C組(41—50歲)、D組(51歲以上)。參加活動的人員可瀏覽信息、自由選擇,也可以相互之間自由交談、增進了解,爭取現場就找到如意的對象。
Ⅶ 北京各大公園相親角收費嗎
有關相親群和信息本的收費情況,據媒婆自己介紹,交費100元可以進群,沒有時間期限;交費50或100元可以在本子上登記信息,也可以掛在相親角內的樹上或放在矮樹叢上,但時間期限是一年。如果一年之後還需要這項服務則需要再次繳費。
不同媒婆之間的收費標准也不同,收費價格從50到200元不等。然而這些收費方式不僅在私人媒婆之間有細微的差異,在不同地區的公園相親角中也不同。據了解,在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的私人媒婆中,一部分媒婆的收費方式是:相親者交付110元才能查看信息本上的內容,並且110元只管3個月,3個月後想再次查看還需要交錢;另一部分的媒婆收費方式則是:210元半年,310元一年,還包括線下活動。根據每個城市的經濟水平和實際情況,收費標准會有一定程度的起伏和調整。
(7)北京相親公園一群什麼條件擴展閱讀
相親俗稱見面。相門戶、面試、對演法。物以類聚,有些人相親不看外表,會考慮門當戶對或工作能力、職業對等問題。就是驗證、考察雙方的職業或社會地位是否相似或相當、說話是否通順、順眼、般配等。中國民間婚姻民俗。
相親的時候,多由自發或婚介、媒體、人力資源部門、親戚家族、媒人聯系牽線,雙方見面議親。歷代相親形式大同小異。舊時男女當事人並不見,而由父母長親包辦。
部分是在集上、廟會上男女進行所謂的「會面」。男女雙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帶到集會上。
現代社會相親在年輕的人群的認知里,是擴展自己的交際圈,給雙方一個相互認識的途徑。
Ⅷ 北京哪個公園有相親角
北京相親公園大致有
中山公園、天壇公園、玉淵潭公園、陶然亭公園。01 龍潭公園
其實,北京的第一個公園相親角出現在2004年
是北京的龍潭公園
它的發起者是經常去晨練的居民,
北京大爺大媽自來熟的體質,
和愛聊天的性格推波助瀾。
閑聊中,大家發現自己的孩子都是老大不小,
條件還行,卻依然單身。
這一聊找到了共鳴,於是大家就商量著,
在龍潭公園組織了「鵲橋會」。
在那之後,隨著有大家口耳相傳,
也有媒體報道的作用,
這種形式就逐漸滲透到了在北京其他公園,
甚至深圳、上海、杭州、沈陽也有了這種相親角。
近幾年中山公園相親更是頻上熱搜
陳學冬被嫌棄、王思聰被批愛打游戲
胡一天在相親角被記者調侃
······
02中山公園
發展到現在,
中山公園的規模是最大的,
一般能達到400人左右。
中山公園的相親角在公園北部河邊格言亭,
分布著東西向共四列「攤位」。
時間一般在周四、周日下午。
每一列攤位都有百米長,
過道十分狹窄,攤位需要靠擠、靠搶。
人多擁擠,為了能更快的獲取信息,
相親條件在這里像是簡歷一樣,
身高、體重、戶籍、收入、房產標注的非常詳細。
03 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能達到200-300人,規模上數得上第二。
天壇公園相親角位於祈年殿東側的七星石,
「攤位」呈矩形分布。
時間安排在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Ⅸ 北京相親公園有哪些
1.龍潭公園其實北京第一個公園相親角出現在2004年,那就是北京龍潭公園。它的發起者是經常去晨練的居民。北京的阿姨和爺爺們自來熟的體格和愛聊天的性格火上澆油。在閑聊中,大家發現自己的孩子年齡最大,條件還可以,但還是單身。這次談話找到了共鳴,於是大家在龍潭公園討論組織了一場「鵲橋會」。
2.中山公園截至目前,中山公園規模最大,一般達到400人左右。中山公園的相親角位於公園北面河邊的馬克西姆亭,從東到西分布著四排「攤位」。通常在周四和周日下午。每個攤位有100米長,過道很窄,需要擠一擠,搶一搶。人很擁擠。為了更快地獲取信息,相親條件在這里就像簡歷。身高、體重、戶籍、收入、房產都標注的很詳細。
3.天壇公園天壇公園可達200-300人,規模排名第二。天壇相親角位於祈年殿東側七星石內,各「攤」呈長方形分布。時間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在天壇公園,很多材料都是單身女性,而男性可用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年輕的單身男性。然而,天壇公園曾經有一位「情感大師」,教人們如何樹立「正確」的婚姻觀。
Ⅹ 北京哪些公園有相親角
1、龍潭公園
其實,北京的第一個公園相親角出現在2004年,是北京的龍潭公園,它的發起者是經常去晨練的居民,北京大爺大媽自來熟的體質,和愛聊天的性格推波助瀾。閑聊中,大家發現自己的孩子都是老大不小,條件還行,卻依然單身。這一聊找到了共鳴,於是大家就商量著,在龍潭公園組織了「鵲橋會」。
在那之後,隨著有大家口耳相傳,也有媒體報道的作用,這種形式就逐漸滲透到了在北京其他公園,甚至深圳、上海、杭州、沈陽也有了這種相親角。
2、中山公園
發展到現在,中山公園的規模是最大的,一般能達到400人左右。中山公園的相親角在公園北部河邊格言亭,分布著東西向共四列「攤位」。
時間一般在周四、周日下午。每一列攤位都有百米長,過道十分狹窄,攤位需要靠擠、靠搶。
人多擁擠,為了能更快地獲取信息,相親條件在這里像是簡歷一樣,身高、體重、戶籍、收入、房產標注得非常詳細。
3、天壇公園
天壇公園能達到200-300人,規模上數得上第二。天壇公園相親角位於祈年殿東側的七星石,「攤位」呈矩形分布。時間安排在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在天壇公園,很多資料都是一些單身女性,男性資料少之又少,年輕的單身男性更是稀缺。但是天壇公園曾有過一位「情感大師」,專門教人如何建立「正確的」婚配觀。
4、海淀公園
海淀公園相親角位於河邊長椅休息區,但是規模比較小,沒有什麼標志性形態。時間安排在周二、周日的下午。
這里的叔叔阿姨,和中山公園和天壇公園的叔叔阿姨比起來,顯得鬆散愜意,更像是老朋友之間嘮家常,閑聊,氛圍輕松。家長們沒有搶位置擺資料這一說,聚在一起,逐一詢問對方子女情況,持續時間也不過2個小時左右。
5、玉淵潭公園
玉淵潭公園不止有三四月份的櫻花,也有一個小小的相親角。這幾年,在留春園附近的角落
每周六都會有一次相親會,將近百餘位叔叔阿姨會出現在這里物色人選,熱鬧的程度更比得上廟會了。
玉淵潭的相親角大約在2007年左右形成,雖然出現時間比不上中山公園,但發展得很快。現在幾乎與天壇公園,中山公園相親角幾乎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