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晚上哪裡夜市最熱鬧
雙安夜市,中關村夜市,簋街夜市,東華門夜市,蒲黃榆夜市這幾個晚上都比較熱鬧。
雙安夜市這里的夜市規模比較大,幾乎佔了半條街,並有向兩側延伸的趨勢。所賣貨品也是五花八門,吃穿用俱全。中關村夜市集中在新中關購物中心、歐美匯,以及家樂福聚集的地帶。
簋街夜市在這條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業店鋪中餐飲服務業的就佔90%,餐廳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難以找出第二家。東華門夜市各色食攤連成小吃風景線,順著飄盪油煙味的街道尋找到自然,熱情,淳樸的老北京舊時風情。
北京有夜市的地區如下:
1、王府井夜市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
景點特色:王府井小吃多種多樣,有日用百貨、服裝鞋帽、金銀首飾等。
2、雙安夜市地址:北京雙榆樹一條街。
景點特色:雙安夜市貨品種類多,還有涼拖、草編小包、小吃等。
3、中關村夜市地址:北京新中關購物中心、家樂福附近。
景點特色:中關村夜市人流量相對較大。中關村夜市主要衣服、飾品,價格相對便宜。
4、南鑼鼓巷夜市地址: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
景點特色:南鑼鼓巷主要的客源是遊客、學生、白領、熱愛京味文化的外國人。夜市相對安靜,價格相對普通夜市較貴。
Ⅱ 北京夜市哪裡最熱鬧
對我來說,無論是在商業區、大街小巷,還是高端生活區,都展現了北京獨特的煙火,我很久沒有體驗過這樣的生活氛圍了。北京夜市最熱鬧的夜市是:
一、華熙LIVE五棵松
二、中糧祥雲小鎮
三、草場國際餐飲美食村
四、亮馬河風情水岸
五、望京小街WALK
六、簋街
我們常說夜市是最能反映當地風俗的地方。當許多朋友外出工作或旅遊時,他們會去當地城市最著名的夜市看看。一是體驗本地的夜晚的生活氣息,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二是去品嘗當地的小吃和美食,融入熱鬧環境,放鬆身心。這一次,讓我們數一數北京的熱鬧美食街,它們點燃了我們的味蕾。讓他們在晚上滿足我們的食慾!
一、華熙LIVE五棵松
如今,華熙·五棵松被我們越來越多的小年輕視為時尚之地,不管是小紅書還是美團中輸入「華熙·五棵松」,搜索出來的結果能超過1萬條,「時尚在線網紅打卡地」「購物和吃喝合二為一」等高頻關鍵字。吃、喝、玩、享受一切。
這些美食薈萃的深夜美食街,治癒了我的轆轆飢腸,也點亮了京城的夏夜。白天,它和城市裡其他的大馬路一樣,車來車往,按部就班,等到夜幕降臨,才顯露出感性的一面,霓虹錯落里混雜著食色生香,觥籌交錯中包含著喜樂悲愁。在這條街上,燈紅酒綠的飯館成為一部平民美食的傳奇故事,為夜色中執著等位的食客們,撐起一個永不打烊的宵夜江湖。如果你來到北京,這六個夜市沒去,你就虧大了!
👉我們在逛夜市是需要注意事項:
1、在逛夜市吃小吃的時候如果不能用流動的水洗手,盡量使用消毒紙巾或醫用酒精清潔雙手
2、夜市、小吃街生意火爆,遊客眾多,尤其夜市經營時正處於晚高峰階段,注意人身財物安全
3、在外用餐一定要選擇新鮮的、烹制熟透的食物,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4、帶小孩的家長更要看管好孩子,保證孩子能在自己視線范圍內活動,以防走失
5、夜市環境喧鬧,人員復雜,大家遊玩時還是要提高警惕
Ⅲ 街頭休閑小吃有哪些
問題一:晚上賣什麼休閑小吃 街頭休閑小吃生意好選擇:無煙燒烤
小吃加盟首選無煙無飛灰的無煙燒烤,獨特的儲熱輻射結構設計不僅將傳統炭烤特有的香味推向了極致,而且用炭量可節省50% ,是目前街頭小吃加盟很普遍的模式。
街頭休閑小吃生意好選擇:水晶包
各風味小吃店除了烤類、煮類之外,就屬蒸類最多了,在蒸類中又屬水晶包最受歡迎,可能是因為水晶包透亮的外觀很吸引人,再者,逛東門有時會很餓的,餓了時水晶包是不錯的選擇。水晶包有很多種餡的,可以任每人喜好挑選。
街頭休閑小吃生意好選擇:鮮磨豆漿
起流於中國,相傳為中漢淮南王劉安初創。劉危是大逆子,其母抱病時期,劉安天天用泡佳的黃豆磨豆漿給母疏喝,劉女的病很快就行了,今後豆漿就匆匆在官方淌行開來。2012最流行的小吃,《原草目目》記錄:豆漿---本水下氣,制諸風熱,系諸毒。
街頭休閑小吃生意好選擇:土耳其烤肉
土耳其烤肉最大特點是快速現場製作,可視性強,邊轉邊削邊吃,烤肉在光熱作用下,肉質鮮嫩,營養均衡,易被國人接受認同的口味和低廉的價格符合中國人的消費水平。最流行的小吃,投資收益分析:a土耳其烤肉夾饃:每份成本0.8元~1元(含肉、調料、人工、電費、房租)售價3~5元/份,利潤2元~3.5元,一般每天賣300份土耳其烤肉夾饃,利潤在500元~600元以上。b烤肉:每份成本0.8元~1元,售價6~8元利潤為4~6元。一般每天賣30份烤肉利潤在120元以上,土耳其烤肉是一個實實在在穩當賺錢的好項目。
街頭休閑小吃生意好選擇:口口香豆腐
以普通豆腐配以20多種原料,烤出的豆腐色澤金黃,外酥內嫩,獨特的風味沁人心脾,烤制時滿街飄香,引得路人紛紛購買品嘗。聞著香、吃著更香、凡是吃過的人無不叫絕(含醬香豆腐、魚香豆腐、辣香豆腐、韭香豆腐等幾十種)。以上兩項開店擺攤均可,木炭、電烤、油炸都行。獨特的香料配方,燒烤出的食品無論色澤、口感、香味都是普通燒烤無法比擬的。
問題二:街頭休閑小吃加盟哪家好? 想做生意的話,眼光自然要放長遠一些,應該選一些競爭小的項目,棒棒雞傳奇應當符合當地市場發展需求的,不然是很難做起來了,所以多去找找看,看到底什麼適合。
問題三:街頭特色小吃加盟信息從什麼地方找 你好朋友,這個你可以去3198商機網看看,有很多訊息
問題四:現在做什麼小吃生意好?現在流行什麼街頭小吃呢?大家推薦一下! 燒烤 麻辣燙 臭豆腐是經典小吃
北京街頭有三角燒、雞蛋仔、章魚燒、吉事果、凍酸奶賣得比較好。
不知道你說的小吃是有多小?有店鋪么?還是街頭小攤?
如果是有店鋪的,我建議你裝修設計要有文藝氣息,比較容易吸引年輕人,畢竟現在各種店比比皆是,要有特色才是最重要的。
問題五:街頭特色小吃加盟 建議選用門店經營的那種,雖然會有一個門店房租,但是卻給顧客一定的信任感,而且後期的營業額也很樂觀,像九板燒餅就是這樣。
問題六:全國特色街邊小吃加盟哪家好 這個是鳳爪,看著香吧,好像叫什麼手撕雞架,我前兩天吃過,還不錯
問題七:我想加盟食品店,最好是那種街頭小吃 你 可以 咨詢 一 下美滋 韓牛 排杯, 好 吃不貴 ,標 准 化 的操作 ,根 本 不用 擔心不 會 做 。
問題八:路邊小吃加盟哪個好? 你做餐飲好個朋友說得是哈,確實是有這樣一個冷鍋品牌。因為我表哥,去年就在做這個。他是從去年11月開始做的,目前開業有4個月了,做得很紅火的。他們推出的那個拎包開店,是比較方便,只需要租個店面,就可開業。
問題九:在上海,類似於COCO都可,超級機車,還有芋美人,鮮芋仙,繼光香香雞這種街頭休閑小吃店還有哪些? 建議騎個到南京路和淮海路傍邊的小街轉下,肯定會有適合你的靈感
問題十: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都有哪些 更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餐飲項目推廣連鎖企業。經過多年勵精圖治,本著對餐飲行業的執著與熱愛,以弘揚中華美食文化為使命,以「為國人提供更多美食選擇」為經營理念,以包攬天下美食、兼容各地風味為差異化的品牌定位,融合特色、健康元素,憑借獨特的產品優勢、優質規范的服務和高雅時尚的環境,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健康、更快捷、更符合現代生活形態的快餐美食,成為深受全國廣大消費者青睞的餐飲品牌之一,也是中國餐飲行業一顆閃耀的新星。 目前公司旗下擁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金牌特色餐飲項目和幾十種特色餐飲技術。如今公司包括人事部、招商部、企劃部、市場部、售後部、物流部、產品研發部等多個部門,形成了完整的公司內部體系。呢?掌握香港街邊小吃致富秘訣請進》 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一、認可「香港街邊」的經營理念,接受總部統一管理; 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二、確保全國統一形象和統一規范; 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三、統一產品:香港街邊統一技術和口味; 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四、流動美食車經營及店鋪經營地址、電話及其他聯系方式總部備案; 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五、區域保護:經營店鋪之間的距離必須保持1.5公里以上; 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六、身心健康,適合從事餐飲事業; 香港街邊小吃加盟條件七、有良好的服務意識,親切、熱情和真誠。 經過這些詳細介紹您覺得香港街邊小吃怎麼樣呢?
Ⅳ 北京哪幾個地方夜市最熱鬧小吃多,又可以買買買的
雙安夜市
這里的夜市規模比較大,幾乎佔了半條街,並有向兩側延伸的趨勢。所賣貨品也是五花八門,吃穿用俱全,甚至還有小動物和花花草草,即使不買,站在旁邊觀賞,也是件樂事。
價格:幾十元的貨品居多
地址:雙榆樹一條街
中關村夜市
中關村夜市集中在新中關購物中心、歐美匯,以及家樂福聚集的地帶。雖然地方不是特別大,但看看街邊趴活兒的車,就知道這里的客流量有多大了。這個夜市貨品以女性衣服、飾品為主,不算貴,還能砍價。
價格:幾十元~上百元
地址:新中關購物中心、家樂福附近
南鑼鼓巷夜市
夜間的南鑼鼓巷別樣美麗,前來逛這里的人多是遊客,也有附近的學生,聚會的白領,還有不少熱愛京味文化的老外。與其他夜市不同的是,這里沒有嘈雜的叫賣聲,都是一家家創意、個性的小店。
價格:創意品、設計師產品較多,價格稍貴,是普通夜市商品的3倍左右。
地址:東城區南鑼鼓巷
簋街夜市
在這條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業店鋪中餐飲服務業的就佔90%,餐廳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難以找出第二家。幾年內,簋街興起了一條以麻辣小龍蝦為特色的飲食鏈,而在近期,饞嘴蛙和重慶烤魚則又一次成為了簋街飲食的主角。
價格:人均百十塊就能吃飽,氣氛超級好。
地址:東城區東直門
東華門夜市
各色食攤連成小吃風景線,順著飄盪油煙味的街道尋找到自然,熱情,淳樸的老北京舊時風情。在月明星稀的夏夜,就著徐徐清風喝一碗玫瑰冰糖紫米粥,應運而生的感覺那叫愜意。
價格:價格稍貴但品種齊全。
地址:從前門到東華門可坐2路、839路。
蒲黃榆夜市
逛蒲黃榆夜市的人也都是附近居民,年輕人居多,還有一些老年人到這里為兒孫淘些小玩具。與其他夜市相比,這里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全,超市、游戲廳、菜市場……本來就夠熱鬧的,晚上再來個夜市,真是太便利了!
價格:基本都在百元以下
地址:豐台區蒲黃榆物美大賣場附近
Ⅳ 北京夜市小吃!請教!
北京小吃街面上都是坑外地遊客的,可以到老牌小吃店去。
地鐵阜成門下車就有個護國寺小吃分店,小吃很全,也很便宜,豆汁晚上也有的賣,可以先到官園橋花鳥市場玩一圈,然後順著街邊公園一直往難走,看到公交總站就能找到。
另外貼上網路的北京小吃參考。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
著名的北京小吃有:
·麵食類:
艾窩窩、炸醬面、褡褳火燒、驢打滾、豌豆黃、燒麥 、麻豆腐、炒疙瘩等
·火鍋類:
豆汁、炒肝、爆肚、鹵煮火燒 等
·油煎類:
油條、炸糕、灌腸、焦圈 、薑汁排叉、糖耳朵等
·飲品類:
酸梅湯、蓮子粥 等
去哪裡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呢?
·東華門夜市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鹹的,要什麼就有什麼!涼粉、扒糕、蓮子粥、酸梅湯、紅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龍蝦、烤魷魚、炸螞蚱、炸蠍子、炸蠶蛹,又多又全又衛生。從新東安市場到東華門大街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護國寺小吃店
從廟會中的「碰頭食」傳下來的北京小吃,經過改良得精細起來,沒了過去的「個兒大、經吃、一個就飽」的粗糙;墩兒餑餑、棗卷果都小巧可愛;薑汁排叉、糖耳朵可謂是百般玲瓏。
·錦芳小吃
從民國創始至今的小吃店,有麻團、杏仁茶、艾窩窩、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為有名,有山楂、青梅、掛花、豆沙、什錦、奶油、椰蓉等十幾種陷兒。
·九門小吃
九門是在過去前門門框胡同的幾家著名老字型大小的倡議下,由北京小吃協會出面組織的。裡面的老字型大小有很多,比如年糕楊,乳酪魏,小腸陳,爆肚馮,瑞賓樓褡褳火燒,李記白水羊頭,月盛齋……
·著名的小吃一條街還有:
王府井小吃街、什剎海小吃一條街(原前門小吃遷來)
南來順的北京小吃 尤其是麵茶 很正點
隆福寺的灌腸 已經相當久遠了 不管是灌腸的口感還是味道都是一級棒
北海里的仿膳 都是正宗的北京宮廷小吃。
[編輯本段]
北京特色小吃
1.爆肚馮的爆肚
2.小腸陳的鹵煮火燒
3.天興居的炒肝
4.錦馨的豆汁/焦圈
5.白魁老號的白水羊頭
6.不老泉的冰糖葫蘆/蒸餃
7.都一處的燒賣
8.全聚德的烤鴨
9.東來順的涮羊肉
10.天福號的醬肉
11 炸醬面
12.隆福寺的灌腸
傳統北京小吃十大傳奇
[傳統小吃1]
傳統小吃1
燕京豆汁
豆汁是北京的特殊風味小吃,本身有股子酸溜溜的味兒,對它,就如同長沙火公店的炸臭豆腐,一般外地人輕易不敢沾口,可老北京人卻都喜歡喝它,特別是寒冷的冬天裡,配上碟兒細鹹菜絲兒或八寶醬菜,兩碗下肚兒,熱汗淋漓,既治感冒又開胃,別有風味。
相傳豆汁最早是遼國的民間食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豆汁入宮,始自清代的乾隆年間。據說慈禧在幼年時,家住北京的新街口,因家境貧寒就常以豆汁代替蔬菜,到後來更讓豆汁成為了清宮御膳的一種飲料。解放前,專有以賣豆汁為生意的小攤販,或挑擔走街串巷,或在集市上擺攤,前沿兒圍著塊藍布,上邊有白布做的字型大小商標,叫賣時只吆喝:「汁兒,開鍋!」不過,這種遺風已盪然無存,今天的年輕人是感受不到這種氣氛了……
土造灌腸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腸要算得上是物美價廉,絕對的大眾化。這種純北京式的真正土產多少年來在集市、廟會上隨處可見,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來唱主調。您瞧,那賣灌腸的攤子上,大鐵鏟敲打著大鐵鐺的緣子「當當」作響,引得大人、孩子圍上前非要掏錢來兩盤兒嘗嘗。說實話,吃灌腸不在乎解餓,只是領略它的風味,過過饞癮。
在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中,要講風味,這外焦里嫩的灌腸味道最奇特;要講傳統,它更是千古不變,無論是誰,依舊將煎好的灌腸蘸上蒜汁;依舊是用小竹簽一片片扎著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沒有一點情趣了。聽老人們講,當年,地安門外後門橋東西兩面各有一家灌腸鋪,在北京很有名。橋東一家較老的叫福興居,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關張後便只剩下橋西的合義齋一家了。當初,這合義齋也是以經營灌腸而出名,不過,今非昔比,當年的合義齋如今早已經改頭換面,成為一家經營多種風味小吃,門臉兒修得古色古香的鋪子了。
灌腸是把澱粉加紅曲灌到豬腸子裡面。不過,這種講究質量的貨色現已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廟會、夜市上您所見到、吃到的,只是用澱粉加上紅曲捏成個棒槌形,切成片後上鐺煎,滋味當然不如真正的灌腸,但因為用油煎得特別香,而且價錢又比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甚至,有吃灌腸吃上癮的人索性就買上幾塊,回家去自煎自吃,獨享其樂。這也是一種吃法。
風味乳酪
在清人《都門雜詠》中有一首竹板詞,繪聲繪色地這樣描述道:「閑向街頭啖一甌,瓊漿滿飲潤枯喉。覺來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這段小詩將那凝霜凍玉般的乳酪,恰到好處地介紹了出來。作為北京風味小吃的乳酪,在歷史上,原本屬於蒙族的食品,即使後來乳酪進了北京,也只是僅限於元、明、清三朝的宮廷小吃,直到後來才流傳到民間。
當年,在東安市場內有個「豐盛公」乳酪鋪,店主姓何,滿族正黃旗人。從幾輩上論,這正宗的旗人一向是靠吃皇糧度日,可到了辛亥革命,像他這樣的「鐵桿老米樹」不靈了。但何子照是個有心人,硬是靠自食其力在鄉下村裡辦了個奶牛場,又向一位曾在清宮御膳房的大師傅討教了製作乳酪的秘籍。於是,便在東安市場內租店開業,專售乳酪。那時候,大街上沒有冷飲店,更沒有冰淇淋、冰棍什麼的,這樣,乳酪在京城便是一枝獨放。每到夏季,那些王府中的公子、小姐,清室的遺老遺少大多成了「豐盛公」的主顧。
講到這里,也許會有人問,像那切糕、油條什麼的,倒是天天見,隔三差五短不了吃,而這乳酪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要講做乳酪,是得需花費點工夫。首先是把鮮牛奶煮開,晾涼,加入白糖,經過細籮過濾,再對入適量的江米酒,攪勻後盛在碗里,分層碼進木桶後,桶底加火烘烤,名曰「烤酪」,等到凝固後撤火,再晾涼、冰鎮。這樣,乳酪便做成了。您看,吃乳酪吃的是不是工夫錢!
自東安市場有了「豐盛公」乳酪鋪之後,北京城內便逐漸有了專製作乳酪的酪房,把乳酪批發給挑擔走街串巷的小販們。夏季的傍晚,在老北京的胡同中,常會聽到賣乳酪的吆喝聲:「噥喲唉,喝酪喂……」
炒疙瘩
入夜,當你隨著人流走進那吆喝四起的小吃夜市時,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在這里,名目繁多的北京小吃目不暇接,沿著夜市有意留神察看,其製作方法大致可分為炸、烙、蒸、煮、沖、煎、烤、炒,而這里所說的炒,可不是指炒菜,小吃中不經營魯川淮粵,要是想吃炒菜的話,那得上飯館了,此處所說的「炒」指的是炒疙瘩。
要說,炒疙瘩在京城中也算得上是一道名吃。相傳在民國初年時,在和平門外的琉璃廠有家叫「廣福館」的家常飯鋪,店主是個姓穆的老太太,與女兒相依為命,每日賣點面。據說,這炒疙瘩就是母女倆在無意中發明出來的。有一回和好了面沒有賣完,於是穆家姑娘想了個主意,把面擀成了面劑兒,切成了一個個的小疙瘩,用開水煮熟撈出來後放在陰涼處,以防發酵。當天晚上,她們就用這煮熟的麵疙瘩及切好的青菜、肉絲炒了炒作為晚飯,不料吃起來居然非常爽口,還有一股子咬勁兒,味道特別好。姑娘對母親說:「乾脆,明兒個咱們就賣這個,起名叫炒疙瘩吧。」就這樣,一語定乾坤,無心插柳之事倒巧成名吃。打這兒以後,她們賣的炒疙瘩,在京城出了名,新老主顧接連不斷而來。而這種吃法由於物美價廉,吃起來也確實有種特殊的味道,當時格外受歡迎。後來,許多社會名流也慕名前來,加入了吃炒疙瘩的隊伍。由於出了名,有些好事者便將這穆家母女開的廣福館戲稱為「穆家寨」,管穆家姑娘叫「穆桂英」。您瞧,聽起來多有意思。
糖火燒
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寶:大順齋的糖火燒、小樓的燒鯰魚、萬通的醬豆腐。燒鯰魚現已不多見,萬通的醬豆腐也早已銷聲匿跡,惟獨大順齋的糖火燒雖歷經戰亂,但依然是原料原味,吃在嘴裡酥綿松軟,香甜可口,不粘不膩。1960年印度總統尼赫魯來華訪問,點著名要吃大順齋的糖火燒,臨了還買走20多斤。這么大的中國,尼赫魯竟會對這其貌不揚的糖火燒獨此偏愛,足見這道小吃已經是名揚四海了。
相傳遠在明朝的崇禎年間,有個叫劉大順的回民,從南京隨糧船沿南北大運河來到了古鎮通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城正東的通州。劉大順見這通州鎮水陸通達,商賈雲集,是個落腳謀生的好去處,便在鎮上開了個小店,取名叫「大順齋」,專製作銷售糖火燒。沿至到了清乾隆年間,大順齋糖火燒就已經遠近聞名了。為保持傳統特色,大順齋的糖火燒在選料製作上是相當講究的,多少年來,製作的師傅們堅持面要用純凈的標准粉,油要用通州的小磨香油,桂花一定要用天津產的甜桂花,再如必不可缺的紅糖和芝麻醬,也是專購一地,絕不含糊。這座百年老店之所以經久不衰,正在於它的貨真價實,取信於民。
京門爆肚
[傳統小吃2]
傳統小吃2
天一入秋,北京人就自然想起了涮羊肉,更有那雅緻的、點著名要去吃爆肚兒。它雖為小吃,卻能雅俗共賞,差不多人人都對它抱有好感,叫上盤肚仁兒、散丹(即百葉),再來一壺老酒,哥兒幾個圍桌而坐,山南海北地一通神聊,那吃得絕對是津津有味。
爆肚兒能自立門戶,在北京的小吃中獨當一面,那還得提80多年前東安市場開業那會兒。當年,有個姓王的在市場中第一個擺出了爆肚兒攤,這就是沿襲至今的爆肚兒王。那時候,往往天一擦亮,全家人就齊上陣,先是從朝陽門外的「湯鍋」(指屠宰牛羊的地方)里買來新鮮的牛羊肚,然後拿到井台上去一遍遍地洗,尤其到了冬天,水涼刺骨,雙手被凍得紅腫紅腫的。最後,還得步行五六里路把洗干凈了的牛羊肚兒送到東安市場去應市。就這樣,爆肚兒王在京城的名氣與日俱增,回頭客越來越多,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這家鋪子就搬出了市場。這以後,便就有了朝內小街的西德順及爆肚兒王。至今,老店依然是春風得意,顧客盈門。
說爆肚兒,那最後還得落實到吃爆肚兒上,而如何吃那也是比較講究的,不光是在精選主料上,而是在刀口兒和火候上也都需要一定的手藝。你說是切片兒、切塊兒還是切條兒、切絲兒,甚至在寬窄薄厚上,那常吃的主兒也是很在意的,更何況對吃爆肚兒的作料也很講究,不光有店裡事先配好了的,也有的顧客進了門,要求按自己的口味專門單獨配製。據說,當年著名的京劇老生馬連良先生就特別喜愛吃爆肚兒,但他喜歡的作料只是醋中調芝麻醬,其他一概免之,雖然簡單,可老先生卻是能獨享其樂。
風味炒肝
清末民初時,北京的飲食業也極盛一時,既有伺候大宅門的飯莊子,又有招徠顧客的小飯鋪,更何況那遍布京城的茶樓、茶館、二葷鋪和大酒缸。要說「吃在北京」,此不虛言。每當提起北京的風味小吃炒肝兒,北京人都會想到前門外鮮魚口裡的「天興居」。說起來大概您還不知道,就在天興居的斜對面,曾有一家歷史更為悠久的鋪子,這就是炒肝兒老店「會仙居」。當年,「會仙居」以它獨特的風味招徠八方客,名噪京華,就連附近廣和樓戲園的梨園界人士都是「會仙居」的熟客。
提起這道小吃,相傳在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劉永奎的北京人,在鮮魚口內租了間鋪面,於是,便開了個夫妻小酒店,並起了個很有些雅趣的名字——會仙居,專營黃酒和小菜。到了庚子之後,這小店則由他們的後代劉寶貴哥兒仨經營。
初時,劉氏兄弟經營炒肝兒時,沿用熬、炒、勾芡的烹調技術,做出的炒肝兒味道鮮美可口,物美價廉,遠近聞名,它不僅受到北京老百姓的歡迎,即便是達官貴人也被這炒肝兒的香味所吸引。
說到這炒肝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小吃呢?早年間,曾有人這樣描述它:「稠濃汁里煮肥腸,一聲過市炒肝香」。原來,這炒肝兒並不炒,只不過是燴肥腸,以澱粉勾芡,里邊配上一點下水,最後撒上一些砸好的蒜泥,這道小吃就做成了。
劉氏兄弟在做買賣上精明過人,炒肝兒如果用大碗出售肯定賠本;價定高了又怕不上座兒,因此他們向瓷窯里定製了一種專盛炒肝兒的碗,這種碗口大底尖,像個喇叭形,看上去好像挺大,其實呢,里頭的容量並不很大,這樣雖然每碗只賣兩個銅子,卻仍然有賺頭。久而久之,這小碗賣炒肝兒倒成了氣候,成了吃炒肝兒的一種講究。即使今天你在北京的小店中吃炒肝兒,依然是用不大的小碗兒。
據說,當年慈禧太後忽然也想嘗嘗炒肝兒的味道,可經她這一嘗不要緊,雖博得贊賞,卻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許更好。金口玉言,小民豈敢違命。自那以後,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後語——北京的炒肝兒,缺心少肺。
傳統燒麥
歷史上,在前門外大街曾有個極普通的小酒鋪。要說,連個店名都沒有,只因是沾了皇帝的光而一夜出了名。這就是中外賓客遊人慕名前往的「都一處」,專營北京風味小吃燒麥。提到都一處的燒麥,必然要首先提「都一處」的由來。
在乾隆十七年臘月,轉眼就到了除夕夜。過去,在北京一到這個時候,一般的人家沒事是絕對不出門的。所以,各個店鋪也都早早地關了張。黑夜中,只有李家酒店透出暗淡的光亮,依舊開張迎客做生意。這時,打店外進來了三個人,其中主人是個文人打扮,兩個僕人手持紗燈,前後照著亮。他們被伙計熱情地引上樓去吃酒。主人邊飲酒吃菜,邊問道:「這酒店叫什麼名字?」伙計說:「店太小,還沒有個名字。」這人看看周圍的環境,很是感慨地說:「在這年關當頭的時候,還沒關店門的酒店,可著京都只有你們一處了吧?就叫『都一處』吧!」誰想,沒過幾日,忽然有一天,宮中派了十幾個太監,給李家酒店送來了一塊寫著「都一處」的虎頭牌匾。直到這時眾人方知,除夕夜原來是乾隆雪夜微服私行,順訪李家小店。
這段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在都一處的幾代傳人中,從掌櫃的到伙計,從經理到服務員,已被傳誦了幾百年,故事或許只是傳聞並帶有幾分演義色彩,但都一處的名氣卻是與日俱增,凡食客到此,一是要看看懸掛於店中的虎頭匾,再就是定要品嘗它的傳統小吃燒麥。
其實,燒麥是以面做皮,以肉為餡兒,頂上捏出十八個褶,就像朵麥梢上綻開的花,所以稱為燒麥。在製作上,它用小籠蒸熟,造型很美,有如朵朵蓮花,吃起來皮薄餡兒大,味道鮮美,香而不膩。過去,每當秋高蟹肥的季節,這里還出售蟹肉餡兒燒麥,味道鮮美。
南北烤肉
在北京城內,素有「南宛北季」之說,指的是歷史上在南城宣內大街的「烤肉宛」和後海的「烤肉季」。這兩家館子主要經營燒烤,不同的是,南宛烤牛肉,而北季烤的是羊肉。
在歷史上,這兩家烤肉店同為百年老店,並且當年都起於沿街擺攤,顧客足蹬板凳,自烤自吃,後來生意興隆,才將這北京的風味小吃移居雅室,成為富貴人家和文人墨客的集散之處。
在前清時代,什剎海周圍有好幾家王府,像恭王府、慶王府、醇親王府等,烤肉季出了名,那些王爺們也自然便成了它的主顧。像溥儀的父親攝政王,就點著名要吃季家的烤肉。不過,那些王爺們可不是到鋪子里去吃,而是在家中坐等,季家就像是戲班趕堂會,得備料推車,親自到王爺府上去烤。
正如烤肉季的店主人姓季,南城的烤肉宛也是因店主姓宛而得名,大致相仿,在創業初期,宛家開始時是推著車子沿街賣烤肉,隨時隨地在地上支起個鐵箅子,由顧客自己邊烤邊吃,主人一邊切牛肉片,一邊算賬收錢。那時候,也沒有錢櫃,收了錢只是往大褂的口袋裡一揣。後來才在宣內大街有了正式的鋪面。由於選肉精、切片薄、松木火、作料全,烤肉宛的生意日漸火爆,許多有錢人家都願到此享受一番烤肉的野趣。據說,切肉更是宛家的絕技,多少年來,只傳本姓子孫,不傳外人。當然嘍,這只是說舊時習俗。如今,不管是南宛還是北季,早已成為普通老百姓的尋常去處。
銅嘴大茶壺
看過電視劇《銅嘴大茶壺》的人大概都會記得,人藝老演員牛星麗在劇中扮演的主角,就是手持大茶壺賣茶湯的。
要說,茶湯究竟屬於哪朝哪代的發明,這大概誰也難說清。不過多少年來,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過節,這茶湯便總是在廟會上一顯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睜圓了一雙驚奇的眼。您看,那賣茶湯的桌子上,放著把鋥光瓦亮的大號銅壺。壺嘴、壺把、上口、底足都鑲著用黃銅雕刻的花紋,壺體兩側各鑲著一條金魚在小草中游動……等到爐火燒旺的時候,只見壺中開水翻滾,熱氣騰騰。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這賣茶湯的大師傅,兩腳分開,雙臂擺平架勢,一手拿碗,另一隻手搬壺倒水,碗口距壺嘴兒足有一二尺遠,眼見那冒著熱氣的開水由壺嘴兒噴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點滴不漏,動作準確優美。其實,要沖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絕不能拖泥帶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對,否則茶湯準是生的,那賣主可就虧了本兒了。再有,出水雖猛,但絕不能澆在手上,要不,手也燙了,碗也砸了,賠本賺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賣茶湯的老師傅都練有一手絕活,別瞧全部動作總共才有幾秒鍾的時間,可練好這一手,恐怕得花上幾年的工夫。
「八寶茶湯」的主要原料是糜子面,佐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果料,因果料有八種之多,故也稱 「八寶茶湯」。舊北京時,也有小販走街串巷邊吆喝邊賣的。一副擔子,一頭是放原料和瓷碗的櫃子,另一頭是在一個小火爐上放把黃銅高嘴兒壺,壺高足有三尺,擦得金光閃閃,清潔美觀。小販如此,店家也同樣是用這樣的銅壺,架在店門口,遠遠地就能看得見那兒立著個龐然大物。那時的人也挺聰明,這等於是不花錢在做廣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