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的首都在哪裡
明朝的首都在北京。
明朝初年,明朝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
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如今的北京也從此得名。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
北京的地勢地貌: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
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2. 明朝都城在哪裡
明朝都城在北京(1421年之前在南京)。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也有學者指出逾億,也有晚明人口近兩億的說法。
明代農業
明代中後期,農產品呈現糧食生產的專業化、商業化趨勢。江南廣東一大片原來產糧區由於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來生產棉花甘蔗等經濟作物而成為糧食進口區,其它一些地方則靠供給糧食成為商品糧食出口區。
長江三角洲一帶是當時桑、棉經濟作物和手工業最發達的地步,但是糧食有些地區不足,各區域之間經常調劑糧食。但整個區域仍有不足,須由湖北、江西、安徽運入,所謂「半仰食於江、楚、廬、安之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明朝
3. 明朝的首都在哪裡
應天府(1368年-1421年)(今江蘇省南京市)。
順天府(1421年-1644年)(今北京市)。
明朝有兩個首都,最初的都城是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朱棣稱帝後遷都順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遷都北京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國防的需要:
燕王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南下奪取了皇位以後,最初的首都也是南京。不過他老爹和他哥哥看到的,他也看到了。他同樣感覺南京不適合建都,也在選擇合適的遷都地點。不過他的選擇地點一直在洛陽和北平之間猶豫,北平作為元朝時期的舊都有自己建築基礎的優勢。不過它同樣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距離草原游牧民族太近,不是十分的安全。
在朱棣在位的後期,北方的瓦剌和韃靼先後崛起,逐步威脅北方各地的安全,游牧騎兵開始時常南下,騷擾明朝的邊境州縣,甚至叫囂著要攻克北平、重建元大都。北方的局勢愈發緊張,作為北方的咽喉北平,明朝開始增派重兵防禦。
但如果選擇遷都洛陽的話,就必須在洛陽也駐扎大軍以防禦首都的安全,朱棣可不想再出現一次明朝版的安史之亂。選擇定都北平就可以同時解決邊防部隊和首都警衛部隊重復建設的壓力,於是在公元1407年,朱棣下詔命令大規模擴建北平,並將北平改成為北京,與南京首都並列。
4. 明朝首都在哪裡明朝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明朝首都在哪裡?明朝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明朝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擁有完善的官僚系統,教育系統,那麼,這樣一個國家的首坦蔽瞎都在什麼地方呢被?那個地方現在被稱之為什麼地方呢?我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明朝的首都
1368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經過大戰,取得了政權,便將各項穩定天下的措施都做好了,定都應天府(今南京)。
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在將都城搬到順天府之後,將順天府改名為北京,後來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讓空自成滅明朝為止。
在明朝統治的幾百里,皇權更替,反倒是都城卻長久不變。哪怕是明朝滅亡並襲,滿清入關,還是都城不變,也倒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5. 明朝時的京都是現在的哪
京都指南京,在明朝的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三個都城:
1、中都: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國號為明,並選擇應天即現在的南京作為京師,以開封為陪都,以供「春秋巡狩」,1369年,朱元璋把自己的家鄉鳳陽作為中都,並營造宮殿,1375年,朱元璋放棄鳳陽作為中都;
2、南京:在放棄了鳳陽中都之後,朱元璋正式的把南京作為明朝的首都;
3、北京:1402年,朱棣佔領南京,次年改北平為北京,開始了遷都的准備工作信團,明成祖永樂十九年遷納螞都北京,南京應天府改為留都,留都是南京在滑茄橘歷史上作為明
6. 明朝首都在哪裡
明朝首都在南京、北京。
明朝有兩個首都,最初的都城是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朱棣稱帝後遷都順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南京雖是江南財賦之會,長期以來卻有「六朝金粉」之稱,風俗奢糜。所以明太祖建國時只將其稱為「南京」。
明成祖通過「靖難」奪取了皇位,在建元「永樂」的當年,便仿南京「應天」府之例,將自己的「龍興」之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稱「北京」,並將直隸蘇州等十府及浙江等九省的大批富民遷往北京飢螞。
明朝簡介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至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到達緬甸和暹羅北境,肆芹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爛雹埋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
以上內容參考自網路-明朝
7. 明朝的首都叫什麼
明朝的首都開始是南京,後來改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時期是現在的南極(應天府),後明成祖朱棣北上遷都,改國都為北京(順天府)。
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應天府登基即位,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
明成登記後祖十分重視經營北方,加之自己興起於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系。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
永樂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永樂十四年(1416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後來部分宮殿被李自成放火燒毀,清初又重新修復)。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
(7)明朝的首都在北京那麼現在在哪裡擴展閱讀:
1368年,朱元璋南京登基。金陵自古為虎踞龍蟠之地,有王者之氣。以至於秦始皇都要把金陵的龍脈挖斷,這才有了今日一條穿城而過的名河——秦淮河。
朱元璋的政權是從蒙古人手中奪來的,盡管元人退回了關外,但要挾無時不在,派遣由朱棣去北京主政,稱燕王。
後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為防變亂(朱棣根據地在北京),於是遷都北京,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京為京師。
朱棣死後,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長時間作為太子在南京監國,即位後面臨殘缺的北京皇宮,有還都南京的慾望了。
但仁宗未滿一年就駕崩了,仁宗的遺詔中表明他期望還都的志願,但繼位的明宣宗仍是暫緩了還都的方案。等到明宣宗的兒子明英宗繼位後,正式斷定北京為明朝京師。
兩京城即一國兩都制度。「兩京制」影響了中國多個朝代都城的興建,史上的短命王朝里擁有「兩京」的更多,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魏、北齊、北周都是兩個都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由於南京不是在「中國的中心」,就想到了「兩京制」。
在明亡清興以前,中國一直有兩個「首都」,一個南京,一個北京,到了清朝,滿族人延續了兩京制,首都為北京,陪都為盛京(沈陽),清朝人在沈陽建了一座一模一樣的故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樂遷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朝
8. 明朝首都在哪裡呀
明朝都城有兩處分別是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1368年-1421年)和順天府(今北京市)(1421年-1644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南郊即皇帝位,定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占通州。
八月,明軍進逼大都,元順帝帶領三宮後妃、皇太子等開健德門逃出大都,經居庸關逃奔上都。 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割讓四百年的幽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遷都北京:
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營建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落成。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為京師,正式遷都北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遷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9. 明朝開始的首都在哪裡
明朝時期的應天府,就是現在的江蘇南京。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帶領大軍,日夜圍攻,用了十天的時間,把元末重鎮集慶(江蘇南京)拿了下來。當他稱帝後,就把集慶改名為應天府,並作為自己的都城,同時把開封(河南開封)作為陪都。
應天府,或稱京師,是南京在明朝時期的名稱,為明朝前期首都,後永樂時期遷都順天府,應天府作為留都。應天府下轄上元、江寧、句容、溧陽、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縣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 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9)明朝的首都在北京那麼現在在哪裡擴展閱讀:
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為京師,南京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師總人口約70萬人,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歷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第一大城垣。雞籠山麓的國子監學生多達近萬人,還有日本、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攻佔南京後稱帝,改元永樂。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將南京改為留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行使雙京制,應天府(南京)和順天府(北京)合稱二京府。1430年,鄭和從南京龍江關(今下關)啟航,率領2.7萬余官兵,駕駛寶船61艘,開始第七次遠航。
10. 明朝的首都是哪裡
明朝國都在南京、北京。明朝總共有過兩個都城歲滲,一開始朱元璋定都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後來明成祖朱棣又將都城遷到了順天前逗府,也就是今天的慧雀賣北京。洪武元年到永樂十九年,南京一直是明朝的都城,之後才遷都的北京,但南京的應天府作為留都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