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的車為什麼便宜
北京的汽車市場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成熟,而且北京的消費能力也比其他地方要強一點,4s店也比較多,競爭壓力也會比較激烈,很多廠家為了能夠完成每年年初所規定的計劃,所以他們的價格會比其他的城市要相對低一些昌帆,北京的價位甚至比其他的地區要低出一大截。,以下是關於在北京買車的注意事項:,1、網上看到宴迅姿的汽車報價也不一定全部真實,多多少少的會加入一些套路在裡面,這些所謂的超低價在4s店也看不到,而這些超低價也是二級代理商的報價,為的就是宣傳和弄虛作假,專門欺騙外地的消費者,當真正買了車以後,就會發現購買晌絕車的價位和網上報價的價位會相差很多。,2、網上以前也有過很多類似的報道,如果准備購買汽車的車主想要去北京買車,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官網詢價,而不是去一些不知名的小網站查詢。
B. 北京和上海哪一個生活成本更高
上海的高啊。地鐵:北京2塊,上海3塊起步;公交:北京月卡,上海2元起步;吃飯上海大約是北京的1.2-1.5倍;住房上海的高於北京;計程車也是上海貴;上海唯一比北京便宜的就是橘子、香蕉、菠蘿等的熱帶農產品;電子產品的價錢都差不多
同等生活標准情況下,毫無疑問是上海比北京更高。
其中民生方面的消費佔到絕大因素(與民生相關的支出)
1、北京的住房和上海差不多,基本上能夠持平(5環附近,單間300-500,帶獨立衛生間的700以上);
2、北京的交通:公交車辦理公交一卡通,市內0.4元一次,周邊縣城按段計費,也是0.4元為一個單位,幾乎是上海公交的零頭;
3、吃飯,我覺得北京還是比上海要便宜,現在我們搞聚會,餐廳是「青年餐廳」,裝修服務及菜品都非常不錯,網上有圖片,吃完後去KTV(5小時),5個人,全部下來90元平均。在上海那邊,幾乎找不到。
4、至於服裝,在北京也有動物園、木樨園的衣服,很適中,與上海比起來,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所以如果是一個打工仔的生活標准,在北京肯定比上海的消費低。
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海的工資肯定要比北京高,差額估計在500左右,也就是說,你在北京2500左右,到了上海就有3000左右。所以具體的情況,你自己來估算吧。
我現在在北京工作,月支出大致:房租750(獨立廚房衛生間一居)+40網費+40(電費,水免費)+100公交+50電話+600吃飯=1580
C. GDP前十強城市新變局,北京上海雙雙跨越4萬億,兩地的消費水平如何
兩地的消費水平都是屬於比較高的,比較兩地在我國的經濟都是數一數二的。我個人也在上海和北京工作過,就我個人感覺來說,上海的消費比較高一些。
總的來說,上海和北京的消費水平雖然不同,但基本上差不多的,因為兩個城市的GDP並沒有差多少,北京之所以消費水平低,那是因為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中心就在周圍,這樣的好處就是物價低,這也間接導致了北京的消費水平降低。
D. 北京生活成本是怎麼樣
作為十年新北京人(有北京戶口的後來打工者),對北京生活成本有一些切身體會。你年薪20萬,都感嘆在北京生存有多難?其實,你這個收入水平已經跑贏95%的國人了。可是為什麼感覺很難再北京生存呢?分析生活成本,沒有太大的意義。歸根到底就是房價太高,沒買房的人,不敢消費,攢錢速度又追不上房價的漲幅,兩頭受堵啊。
12年前,我從家鄉小城來到北京,一晃12年了。2008年剛來的時候,那時候房價一萬多,相比小城的工資來說,覺得這是天價,沒有下狠手買房。掙了幾年「高薪」,把家鄉房子賣了幾個錢,在12年那波下跌中買的,付款的時候比起2008年時的房價,簡直是割肉般疼痛,但也算是抄到底了。當時用公積金貸款,利息才2.5%,貸到款就是賺到了。有房之後,生活消費就進入系統化。
在說具體成本之前,先說一下前幾天的事情:各大平台巨頭在社區團購「拼刺刀」的時候,我遇到了菜市場的老大哥,他們一家三口靠擺菜攤生活,每次見到我們夫婦,老遠就打招呼。前幾天,他們搬走了,因為他的果蔬攤已經難以為繼,被社區團購擠兌垮了。社區團購打補貼戰,現在便宜,以後未必,這是誰都知道的結局。
我們小區周邊有五種超市(市場):一是高檔超市,進口瓜果,有機蔬菜,起步價就比菜攤貴幾倍。二是北京當地超市,價格還算親民。三是某輝平價超市,基本都是老頭老太的天下,圖的就是便宜。四是菜市場,有大棚有空調有瓷磚鋪地那種市場。五是小區路邊的菜攤瓜果攤。
至少讓人提供了五種消費層次。同樣的一根黃瓜,高檔超市裡買有機黃瓜一根5元,到路邊菜攤上就一根5毛。所以,放心地告訴你,在北京的生活成本並不高,由於大物流的優勢,經常搞的促銷,還有動不動就搞補貼大戰,日常消費比小縣城還便宜。
還有就是買衣服,消費也不高,檔次也不低。我在家鄉小城市買一件鱷魚T恤,五六百,一分錢不讓。你到北京那種正品折扣店,一百元就買一件。你買名牌運動裝,小城市不打折,北京打折得讓人沖動,一件阿迪T恤才賣幾十塊錢。
但是,你想高消費,多少錢都有地方讓你盡情砸。小區不遠處就有奢侈品商店,幾十萬一個的包包,上千萬的手錶,晃得人眼睛睜不開。你想省錢,路邊的假包包,十幾塊錢一個。
所以,我們分析北京成本,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學(教育)這五個方面,不管有錢沒錢,誰都繞不過去這五個主要剛需。忠告即將北漂的職場新人,看懂以下這7點實情,你的心裡就有數了。
【六】其他消費雜項。
北京看病難,但總體不貴,因為有醫保。優質單位一般也給員工買補充醫療保險,基本可以保險到95%。北京的醫療資源,這是全國得天獨厚的。
文化消費。你在北京,不可能不旅遊,不可能不看演唱會,不可能買點書。這些消費,不是剛性的,但你避免不了,這個文化氛圍在這兒呢。
健康消費。你的鍛煉方式,就是散步跑步,消費不高。北京公園多,健身器材也多,自己免費玩玩不花錢。但凡你有其他愛好,基本也要燒錢。打羽毛球吧,場地費每小時起步價40元。打籃球,好的場地每小時600元。你去健身房,辦張卡也是大幾千元。
娛樂消費。年輕人在北京,難免要看電影,雖然不是剛需,但每年也不少消費。
聚會應酬。你不可能不聚會不應酬吧。北京下館子,檔次千差萬別,但只要你不燒包,這項支出可控,總體也不貴。一般聚會,人均200元就夠。如果輪流坐莊,相當於AA制,一年幾千元可以包住。
通訊雜費。租房也會產生水費電費,手機通訊費,一個月300元就包死了,可以忽略不計。
人情往來。主要是結婚隨禮、回老家送紅包。這個沒有辦法統計,因人而異,少的一年幾千元,多的一年幾萬元。不管怎麼樣,掙錢了,就要想著給父母寄點錢,不要當月光族。
【七】消費與投資是相對的,北京是一個讓人升值的地方,不要被消費嚇倒。
北京這座城市,我奮斗居住了12年,感覺到,北京除了房價高和教育投入大之外,其他都不叫事兒。房價高,也有對沖的辦法,就是努力掙錢,凡是用錢能解決的難題,就不是難題。
北京是最公平的城市之一。幹事創業的機會多,競賽機制公平,另外,就是賺錢的渠道多元。
只要你努力干,可以多渠道賺錢。比如,你業余時間開滴滴、擺地攤、跑跑腿,都能日入兩三百元。這在小城市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么大的市場和空間。
最重要的就是競賽機制公平。我有個同學年薪兩百萬元,他就是技術專家,一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他這種人,在小城市就是一個小職員,根本不容易混起來,但是在北京,在大公司里,他埋頭苦幹,有干貨有實力,身價就值幾百萬,不用考慮他是不是圓滑世故。
還有一點就是收入多元化,這一點在小城市不可能實現。我認識一位朋友,體制內的小職員,他喜歡讀書,他組建了讀書社群,每周雙休日給各大書店搞活動,一天能掙一萬元,一個月掙8萬元。他在單位不聲不響的,仕途有限,但他通過自己的愛好實現年入百萬。如果他在小城市,他就是一個書獃子,基本沒有出頭之日,還被人譏笑。
綜上,從我奮斗12年的經歷來看,北京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高房價這一座大山。上帝關上一扇門,但是打開一扇窗。北京給你提供了更多可實現的彈性空間和實現夢想的平台。北京充滿了生機活力,同時提供公平競賽的機制,只要你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多元化增加收入,當你買得起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北京生活,消費不高,且豐富多彩。
很多人都追求一個夢想:財富自由。按照前幾年的標准,在北京實現財富自由需要2.7億元,2020年的新標准增長到3.6億元。北京是世界上千萬、億萬級富豪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基本上每百人中有個千萬富翁,每千人中有個億萬富翁。所以,你會覺得北京人怎麼這么有錢啊!頓時感覺自己很LOW,不禁產生自卑感,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你別忘了,全國的富豪都住到北京來了,有點錢的人都想在北京安個家。你年薪20萬,在北京活得像個草根,其實放眼全國,你已經跑贏了95%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