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有幾個朝代在那裡建都
北京,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歷經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8個朝代的建都。自西周燕國算起,這里已有超過3000年的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北京作為燕國的都城“薊”,被人們稱為薊丘,因此,此地也常被稱為薊。
從薊丘到燕都,再到唐代的幽州城,遼代的燕京,金代的中都,元代的大都,直至後來的北平、北京,這座古都見證了數百年的興衰與繁華。每個朝代的更迭,都為北京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印記。金代稱北京為聖都、中都,元代則稱為中都、大都。到了明代,北京被稱為了北平、北京,而在清代,它又改稱為燕京。隨著時代的變遷,北京的名稱也在不斷地變化。
進入民國後,北京被稱為京都、北平。而自1949年以來,它再次被定名為北京。這一名稱的變遷,不僅反映了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北京作為首都的輝煌與榮耀。如今的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的中心,繼續書寫著屬於它的新篇章。
② 北京城的起源有幾代王朝曾經在這里建都留下了那些歷史遺跡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等。
公元938年,遼國開始在今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1071年),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則為857年),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此後元朝命名為大都,明朝明成祖遷都北京,清朝定都北京,民國北洋政府都以此為都城。現在的故宮形成於明朝明成祖時期。
共和國成立後依舊以此為都。
③ 歷史上在北京建都的朝代
歷史上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燕、前燕、遼、金、元、明、清。
一、燕(周朝諸侯國)
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_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並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二、前燕
前燕(352年-370年)是十六國時代由鮮卑族貴族首領慕容_所建立的政權,國號為「燕」。燕王慕容_四年(352)十一月,慕容_稱帝,建年號元璽,遷都到薊(今北京西北)。
三、遼
遼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1])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零九年。公元938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幽州定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號析津府(今北京市)。
四、金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封建王朝,完顏阿骨打所建。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今北京)。
五、元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
六、明
明朝(1368年—1644年[1]),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共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七、清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總計296年。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國的君主。
④ 北京有幾代王朝在這里建都
截止2019年,北京有10代王朝在這里建都。分別是:燕、戰國時的燕國、十六國前燕、五代十國桀燕、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召公於北京及附斗磨和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
2、戰國時的燕國:於公元前333-222年定都薊城。
3、十六國前燕:於公元352-357年定都薊城。
4、五代十國桀燕:於公元911-913年定都幽州。
5、大都,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空盯,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6、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
8、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也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9、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3月中華民國遷都北京。
10、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4)北京建都多少個擴展閱讀:
計算北京建都的王朝中,沒有包括袁世凱稱帝。
因為袁世凱對內宣布取消帝制帝號,未正式登基,年號洪憲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游逗稱民國,故袁世凱還是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