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類高層建築劃分的標準是什麼
1、對於住宅,建築高度大於54米為一類高層、建築高度大於27米小於等於54米為二類高層。
2、對於公共建築,建築高度大於50米的二層及二層以上建築為一類高層,建築高度大於24米小於等於50米的非單層建築為二類高層。
3、建築高度大於24米的醫療建築、獨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設施、重要的公共建築為一類高層。
4、藏書量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省級以上的防災指揮調度樓(廣播電視樓、網局級及省級電力調度建築)超過24米非單層建築為一類高層。
5、建築高度24米以上部分任一樓層的建築面積大於1000平方米的展覽、商店、郵政、電信、財貿金融建築和多種功能組合的建築為一類高層。
高層建築是 建築高度大於27m的住宅建築和建築高度大於24m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
在美國,24.6m或7層以上視為高層建築;在日本,31m或8層及以上視為高層建築;在英國,把等於或大於24.3m的建築視為高層建築。中國《高規》(JGJ 3-2010)1.0.2條規定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於28m的住宅建築以及房屋高度大於24米的其他高層民用建築混凝土結構為高層建築。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100多米的亞歷山大港燈塔。523年在中國河南登封縣建成高40米嵩岳寺塔。現代高層建築興起於美國,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層的家庭保險公司大樓,1931年在紐約建成高102層的帝國大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世界范圍的高層建築繁榮時期。1970~1974年建成的美國芝加哥西爾斯大廈,約443米高。
高層建築特點:
一、火勢蔓延快
高層建築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風道、電纜井等豎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處理不好,發生火災時就好像一座座高聳的煙囪,成為火勢迅速蔓延的途徑。
二、疏散困難
層數多,垂直距離長,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場所的時間長;人員集中;發生火災時由於各豎井空氣流動暢通,火勢和煙霧向上蔓延快。
三、撲救難度大
高層建築高達數十米,甚至達數百米,發生火災時從室外進行撲救相當困難。一般要立足於自救,即主要靠室內消防設施。大部分高層建築內部的消防設施還不是很完善,因此,撲救高層建築火災往往遇到較大困難
高層建築發生火災,如何逃生?
01
請立即撥打火警電話「119」。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迅速按下火災報警按鈕,盡可能警示其他住戶。
02
在火源確定且火勢可控狀態時,切忌驚慌失措,可利用周圍的滅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設施器材,協助撲救初起火災。
03
如火勢處於明顯失控狀態,可按照「三個要訣」逃生自救。
要訣一:無煙迅速逃生
開門前先觸摸門鎖,若溫度不高,樓梯間內無煙氣,迅速沿樓梯向下逃生,通過樓梯間時要順手關閉防火門。
(向下逃生過程中,如遇煙氣向上蔓延且伴隨溫度急劇升高,極有可能下方疏散通道已經被濃煙烈火封堵,應盡快向上疏散到遠離起火樓層的房間並關閉樓梯間防火門,按「要訣二」退守待援)。
要訣二:濃煙退守待援
若門鎖溫度很高或開門有濃煙,應退守待援。用衣物、床單等堵住門縫,潑水降溫防煙。同時,撥打「119」報告被困樓層和房間等重要位置信息,在靠近窗口的位置通過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發出求救信號。
要訣三:找到消防避難層
什麼是消防避難層?建築高度大於100米的住宅或公共建築必須設置消防避難層,在逃生受阻情況下,人員可就近疏散到避難層。避難層的作用就是供人員躲避火災,防止煙氣進入對人員造成損傷和等待消防員到場進行救援。
法律依據: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根據高層民用建築的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將其分為兩類。並規定一類高層建築耐火等級為一級,二類高層建築的耐火等級不低於二級。
2.8米的層高完全符合要求。對層高的規定是這樣描述的:普通住宅層高宜為2.8米,卧室、起居室(廳)的室內凈高不應低於2.4米,廚房、衛生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於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