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建都史是多少年
擴展閱讀
北京滴水湖是哪個區 2025-08-10 15:30:48
深圳坪山注冊公司要多久 2025-08-10 15:21:43
深圳盜版書去哪裡買 2025-08-10 15:18:48

北京建都史是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5-08-10 04:25:52

❶ 北京有多少年歷史曾是哪些朝代的國都,當時的名稱叫什莫

歷史上的北京是怎樣建成國都的

金中都宮殿遺址紀念闕正在建設

中國地理學會地理知識編輯委員會編輯的《地理知識》(1953年1月號)刊有侯仁之先生的署名文章《迎接北京建都八百年》,文章認為:北京建都始於公元1153年4月21日。

侯仁之原文如下:

通常我們說北京是我國歷史上最近五個朝代建都之地,這五朝指的是遼(916~1125)、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9~1644)、清(1645~1911)。但是遼朝只把北京作為陪都,並沒有真正在這里建都。真正在這里建都的,不始於遼而始於金。《金史》海陵紀有如下的記載說:

「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遷都詔中外,改燕京為中都。」

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開始,燕京就是北京在當時的名稱,正式建都之後,改稱中都。貞元元年合公歷為1153年;三月乙卯合陽歷為4月21日。所以到本年4月21日,正是北京建都八百周年的紀念日。

公元916年,即五代時期後梁貞明二年,世代生活於遼河上游地區的游牧民族契丹族部落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族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國(後改稱遼國),定都於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命名為「皇都」,自稱皇帝,即遼太祖。

公元926年,即五代時期後唐同光四年,遼太祖去世,其次子耶律德光於公元927年即位為皇帝,即遼太宗。

地處今北京城西南廣安門一帶的幽州,被升格為遼國的陪都

公元936年,即五代時期後唐清泰三年,後唐軍閥石敬瑭為篡奪後唐政權,以許諾割讓國土為條件,換取遼太宗發兵協助。得逞之後,石敬瑭做了後晉皇帝,他割讓北方國土幽、薊、雲、朔等十六個州(史稱「燕雲十六州」),送給遼國作為回報,並尊稱遼太宗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則做了千載罵名的「兒皇帝」。

當時割讓給遼國的幽州,即在今天北京城西南部的廣安門一帶。

公元938年,即後晉天福三年,遼太宗將國都「皇都」改名為「上京臨潢府」,定幽州為「南京析津府」,定遼陽(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加上後來於公元1007年定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為「中京大定府」,公元1044年定雲州(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遼國共建有一個國都、四個陪都,號為「五京」。

由此,自公元938年起,地處今北京城西南廣安門一帶的幽州,被升格為遼國的陪都,被稱為「南京析津府」,也稱「燕京」。北京城的別稱「燕京」,即始於這時。

在遼國統治期間,世居松花江流域一帶的女真族逐漸崛起。為削弱女真族實力,遼國把一部分女真部落遷居到遼陽以南,由遼國官員直接統治,史稱「熟女真」。沒有遷居,不受遼國直接統治的那些女真部落,史稱「生女真」。

公元1112年,遼國天祚帝到混同江(即松花江)漁獵,按慣例,「生女真」各部落首領都必須前來朝拜。在宴會上,天祚帝命令各部落首領依次起舞祝酒,「生女真」完顏部落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不肯屈尊獻媚,險些被天祚帝殺掉。自此,完顏阿骨打決心積蓄力量,起兵反遼。

公元1113元,完顏阿骨打率久受遼國欺凌的「生女真」各部落起兵攻遼,連獲勝仗。

公元1115,完顏阿骨打創建金國,定都於今黑龍江省阿城東南,命名為「上京會寧府」,自稱皇帝,並改名為完顏旻,即金太祖。

完顏亮沒有說出的另一個遷都動機,是由於他系政變篡位

公元1123元,金太祖在奪取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之後,於歸途中去世。其弟完顏晟即位為皇帝,即金太宗。

公元1125元,金太宗俘獲了遼國皇帝天祚帝,遼國滅亡。金國兵鋒,指向北宋。

公元1126年,即北宋靖康元年,金軍攻陷北宋國都開封。

金國在燕京設立了「中書樞密院」和「行尚書省」,以就近統治管理新征服的北方(對金國而言是南方)廣大地區。

公元1135元,即南宋紹興五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的孫子完顏亶即位為皇帝,即金熙宗。南宋的岳飛主戰抗金及秦檜的主和投降均發生在金太宗及金熙宗在位期間。

公元1149年,即南宋紹興十九年,金太祖的另一個孫子、時任丞相的完顏亮發動政變,殺死了酗酒嗜殺、殘暴成性的金熙宗,即位為皇帝。

公元1151年陰歷四月,完顏亮即位的第三年,下詔預備遷都燕京。他在詔書中說明了遷都的理由,他說:以前新征服的南部地區(指北宋失去的北方半壁江山),統治未穩,邊防未寧,法令未具,所以設臨時機構加以鎮守,但那不是長久之計。現在北方民清而事簡,南方地遠而事繁,地方官員要向上京會寧府請示工作,往返一次費時半年,不如遷都燕京,位置居中,地勢沖要,便於控制四方。完顏亮沒有說出的另一個遷都動機,是由於他系政變篡位,很多豪門勢族不擁護他,他想換個環境,以擺脫敵對勢力的牽制。由於抗金名將岳飛已於公元1142年被秦檜害死,多年來南宋君臣偏安江南,求和納貢,也給了完顏亮實現遷都大計的外部環境條件。

金中都大興府轄區面積大於今北京市

為了貫徹遷都的意圖,完顏亮還親自向官員們做說服工作。他對一個叫梁漢臣的官員說,我栽了200棵蓮花,都沒有成活,這是什麼原因?梁漢臣心領神會地回答說:「自古江南為桔,江北為枳,非種者不能栽,蓋地勢也。上京(指會寧府)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蓮。」梁漢臣還說:「燕京自古霸國,虎視中原,為萬世之基。」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後,在蓮花池栽種了大量的蓮花,今天北京還有蓮花池這個地名和遺跡。

完顏亮派官員梁漢臣、張浩、蔡松年等征調軍隊40萬人、工匠民夫80萬人去燕京營建宮殿城池。還派畫工去北宋故都開封,測量描繪北宋宮殿,呈完顏亮審閱批准,依樣仿建。營建宮殿的木材取自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營建城牆的黃土取自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史載當時自涿州至燕京運土的方式,是用大批民夫排成人牆,「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州至燕京傳遞,空筐出,實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見《順天府志·金故城考》)。史載完顏亮為加快建都進度,曾多次賞賜工匠民夫,其中公元1151年陰歷八月那次,賜每人帛一匹,合銀一兩。工匠民夫們因勞累、瘟疫死亡的也為數甚多。

在完顏亮的嚴厲督催下,上百萬軍民工匠奮力勞作,只用三年時間,燕京新都的宮殿城池基本完工(後期工程仍在續建)。

公元1153年陰歷三月乙卯日,完顏亮下詔正式遷都燕京。為此,他特意改元,建新年號為「貞元」元年,升內外文武官員皆進官一等。為促使留戀故土的貴族們盡快搬遷,也為了防止敵對勢力盤踞故都危害自己,完顏亮還下令徹底搗毀舊都上京會寧府的宮殿宅第,夷為平地。

完顏亮模仿遼國的「五京」制度,宣布燕京新都為「中都大興府」,另外立四個陪都: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開封為「南京開封府」,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金中都大興府下轄十縣一鎮,十縣是大興、宛平、安次、漷陰(今通州)、永清、寶坻、香河、昌平、武清、良鄉,一鎮是廣陽鎮(今豐台區)。轄區面積大於今北京市。

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紙坊立交橋北端東側,於10年前建設「西廂道路工程」時被發現

遼國時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遼國「五京」之中規模最大和最為繁華的一個城。遼燕京城中心位置在今廣安門一帶,城牆平面呈正方形,周圍27里,共開有8個城門,東面是安東門、迎春門,南面是開陽門、丹鳳門,西面是顯西門、清晉門,北面是通天門、拱辰門。現在北京僅存的遼代建築,也是北京現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築物,就是當年矗立在遼燕京城內的密檐式十三層八角磚塔,位於今北京廣安門北濱河路西側天寧寺院內,距今已有上千年。

金中都城是環繞著遼燕京城擴建而成的。城牆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北城牆與遼燕京城北牆重疊,東、南、西三面向外擴展,周圍36里,面積約為遼燕京城的1.8倍。共開有13個城門,東面是施仁門、宣曜門、陽春門,南面是景風門、豐宜門、端禮門,西面是麗澤門、顥華門、彰儀門,北面是會城門、通玄門、崇智門、光泰門。
中都城中心的皇城東西向窄,南北向長,其基址重疊在今廣安門南濱河路一線,平面呈長方形,周圍9里,共開有4個城門,東面是宣華門,南面是宣陽門,西面是玉華門,北面是拱辰門。

皇城之內是宮城,有宮殿36所,排列九重,正殿是大安殿,是皇帝上朝和典禮的地方。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紙坊立交橋北端東側,於10年前建設「西廂道路工程」時被發現。

皇城之內還建有太後壽康宮、太子東宮、妃嬪十六宮、文樓、武樓、來寧館、會同館等宮殿樓閣。

金中都的皇宮完全仿照北宋故都開封皇宮的樣式,承襲北宋末年奢華浮艷的風格。其部分建築構件,大部珍寶陳設,也是當年從開封掠來的原物。

清代官書《日下舊聞考·宮室》中說,金中都的皇宮「其宮闕壯麗,延亘阡陌,上切霄漢,雖秦阿房(宮)、漢建章(宮),不過如是。」

皇城西門玉華門外,是皇家園林同樂園,建有柳庄、杏庄、瑤池殿、魚藻池等勝境。魚藻池又名太液池,在今白紙坊立交橋西側鴨子橋路西端,解放後經過疏挖,命名為「青年湖」,現已無水,池底生滿野草。

公元1153年底,金朝的社稷壇落成,用以祭祀土神和穀神。金朝的太廟名「衍慶宮」,用以供奉先帝的神主牌位。

完顏亮還將先帝的皇陵也遷移到金中都來。新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雲峰寺,並設置萬寧縣負責保護和管理,後改名奉先縣,元朝時改名房山縣,即今北京市房山區。大房山下建有謁陵行宮,名為「磐寧宮」。

今天的釣魚台、玉淵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當年金代皇家的離宮別館

公元1155年陰歷十月,金太祖、太宗、德宗(完顏亮之父,被追尊為德宗皇帝)靈柩運至中都,停放在皇宮正殿大安殿。陰歷十一月,先帝靈柩入葬新建的大房山皇陵。這件事標志著完顏亮遷都程序至此完成。

自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建立中都,至金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迫於後起之雄蒙古成吉思汗的頻繁進攻,遷往北宋故都「南京開封府」,至金貞佑三年(1215年)中都城陷落,被蒙古軍徹底搗毀,金中都共存在63年。在這63年中,金代為北京地區留下大量名勝古跡。今天的釣魚台、玉淵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當年金代皇家的離宮別館。1990年在右安門外玉林小區工地發現的城牆水關遺址(已辟為博物館),現存於昌平區鐵壁銀山的法華禪寺塔林,都是金代遺存。舉世聞名的永定河盧溝橋,更是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的,當時叫廣利橋。

❷ 北京有多少年的建都史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

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以此為起點計算北京建都史,至2009年,則為856年),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後元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明朝在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為了便於防守蒙古軍,將都城遷至北京。從那之後,北京成為了明朝的新都城。

❸ 北京有多少年歷史

北京有多少年歷史

北京有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7餘年的建都史。自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

北京有著三千餘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餘年的建都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北京這個詞有500年,現在的北京城有600年的歷史,古北京有3000年的歷史。

建都市是1153年,金中都,從那個時候開始是首都,至於燕薊是北京最早的名字,是有歷史記載的,傳說幽州是北京最早的名字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准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北京有著三千餘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餘年的建都史,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民國時期,稱北平。新中國成立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簡稱「京」,現為中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國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它薈萃了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每年有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

3000年左右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城市。北京經濟發達,也是中國最大的陸空交通樞紐。北京擁有全球最大的國際貿易中心——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其中,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第三期為北京最高樓,高330米。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塔是北京最高的建築物,塔稿405米。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為「薊」。
全球只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其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不列顛網路全書》將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