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有什麼特色吃的
北京被《福布斯》列為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 [61]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
糖葫蘆
糖葫蘆
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兒、豆面酥糖、酸梅湯、茶湯、小窩頭、茯苓夾餅、果脯蜜餞、冰糖葫蘆、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灌腸、爆肚、炒肝等。
蜂糕是用麵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種糕食小吃。因為這類糕食掰開後,內中有較多蜂窩狀的小孔,故名蜂糕。
紅白蜂糕用麵粉發起成稠麵糊狀,發好的面均勻地兌上鹼揉勻,上面放上小棗、桂花、松仁、葡萄乾等果料,然後將和好的面上籠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層油,蒸面時用筷子在面上捅幾個出氣孔,蒸熟即成。做紅蜂糕用標准粉加紅糖,做白蜂糕用富強粉加白糖。紅、白蜂糕味香甜,松軟利口。
碗蜂糕用富強粉和面發酵,然後對鹼和白糖揉勻,用小碗洗凈,裡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內,上面放五粒紅棗,用旺火上籠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邊開花,利口松軟。
做法
米面蜂糕實際上也是碗糕,不過它的原料不是麵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凈,用涼水浸泡4至5個小時,瀝盡水後,碾成粉過細籮,用一個盆將老酵撕碎,倒入溫水調稀,然後加入米粉攪拌均勻,蓋上蓋發酵,待發好酵後用鹼揉勻,趁熱倒在發面盆內,加白糖、桂花、鹼面,使勁攪拌成糊狀(放鹼面注意鹼要對得合適,使酸鹼中和,恰到好處)。將對好鹼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內先刷油,上旺火蒸後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擺成圖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紅綠果料,顏色美觀,口軟疏鬆,滋味香甜。因為中有蜂窩,故也稱米面蜂糕。
扒糕編輯
介紹
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扒糕與涼粉一般同時出售。出售時攤販不時的吆喝:「扒糕筋道……酸辣涼粉兒喲……」
《燕都小食品雜詠》中稱:「色惡於今屬扒糕,拖泥帶水一團糟。嗜痂有癖渾難解,醋蒜熏人辣欲號。」並注稱:「熱天之扒糕,用蕎麥面蒸成餅式,浸涼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條,拌醋、蒜、醬油等食之。色灰黑,見之欲嘔,色惡不食,於扒糕吾雲亦然。」看來《燕都小食品雜詠》的作者不喜扒糕,要按孔子「食惡不食」的教導行事。但很多老北京人雖視其色惡,乃至被醋蒜辣子的酸辣味熏得要號叫,但仍鍾情於扒糕。大概是源於扒糕的原料蕎麥有上乘的營養價值。《本草綱目》中就說蕎麥「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作飯食,壓丹食毒,甚良」。今人經科學驗證,認為蕎麥含有磷、鈣、鐵及氨基酸、脂肪酸、亞油酸多種維生素的營養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患者首選的食品之一。《本草綱目》稱養麥「甘,平寒,無毒」,還說:「酸微寒,食之難消,久食動風」,故不可多
食。
做法
扒糕用蕎麥面製成,鍋內燒開水,倒入蕎面,快速攪拌,蕎面熟透後,盛在盤內拍平晾涼,切成小塊,再將小塊扒糕削成兩頭薄中間厚的長條薄片盛在碗內,澆上用麻醬、醬油、好醋攪拌的汁,加上紅咸胡蘿卜擦的絲,澆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
『貳』 老北京特色小吃
北京小吃之一:驢打滾
驢打滾就是豆面卷子,過去驢打滾都是用黃米面做成,現在很少用黃米面,一般都改用江米面了,改用江米面的驢打滾是白色的,製成之後在黃豆粉面上滾上一滾,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便得了諢名「驢打滾兒」。
《燕都小食品雜詠》中就說:「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里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於炒豆面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
驢打滾口感清香軟糯,比起西方的甜食來說,更具一分東方的內斂,是真正的中國味道。
驢打滾家常做法:
原料:江米粉、紅豆沙、黃豆面
1、把江米粉倒到一個小盆里(量根據吃的人數定,人多的話就多一點,要是有小饞貓在的話,也要多一點),用溫水和成面團,拿一個空盤子,在盤底抹一層香油,這樣蒸完的面不會粘盤子。將面放在盤中,上鍋蒸,大概20分鍾左右,前5~10分鍾大火,後面改小火。
2、在蒸面的時候炒黃豆面,直接把黃豆面倒到鍋中翻炒,炒成金黃色,並有一點點糊味(註:有糊味不等於炒成黑色!)大概炒五分鍾左右,出鍋。
3、把紅豆沙倒出來,放半小碗水,攪拌均勻,待用。
4、待面蒸好(要攤在盤子中,且要蒸熟),拿出,在案板上灑一層黃豆面,把江米面放在上面擀成一個大片,將紅豆沙均勻抹在上面(最邊上要留一段不要抹),然後從頭捲成卷,再在最外層多撒點黃豆面。
5、用刀切成小段(切粘面的時候在刀上沾上清水,就不會粘刀了),在每個小段上再糊一層黃豆面,然後放在盤子里,這樣,一盤好吃的驢打滾就出鍋。
北京小吃之二:艾窩窩
艾窩窩也叫「愛窩窩」,名字聽著就十分討喜。扁圓形的一個白色雪團,最頂上點綴一個紅色的枸杞或者一點豆沙,十分清新宜人。
艾窩窩是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曾有詩雲「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它的特點就是色澤潔白如霜,質地細膩柔韌,餡心鬆散甜香。不論南方人或北方人,只要是嘗過一次,就一定會愛上!
『叄』 北京人喜歡吃什麼
1、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
豆汁兒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肆』 北京有啥好吃的特色
北京著名的6條小吃街,導游不會告訴你,吃過3條就算你厲害
說起北京,第一個想到首都,然後就是升國旗,故宮天壇頤和園,從古至今這里都是人們心中的嚮往之地,古有十年寒窗學子跋山涉水前去科考,今有全國各地百姓高鐵飛機前來遊玩,除去景點是必逛項目以外,小吃便是不能錯過的。
冰棍、鹵煮、驢肉火燒,爆肚、烤鴨、炸醬面,說起來哪個都能讓人口水直流,但是這些吃食總有一兩家味道經典的,那麼接下來就說說藏在北京巷子里的那些小吃街。
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坐落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最著名的商業街。前門鍋貼熱乎乎的出鍋,味道焦香,蘸著蘸水吃上一口,滿足感充斥全身;門框胡同百年鹵煮是地地道道的北京美食,在敲字的時候光是打出來門框胡同就會自動彈出百年鹵煮,所以足以說明它有多出眾了;天興居是北京老字型大小了,滿滿一碗炒肝,色香味俱全。
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是北京的一條文化街,來過這里的名人不在少數。京扇子是一家賣扇子的店鋪,價格適中,扇面的圖案都是走的中國風,不是有點文化的人還真不敢輕易拿扇子出來;中草葯香囊具有驅蚊蟲叮咬、提神醒腦、安神助眠等功效,自己選好了袋子就可以讓師傅去裝葯了;要說煙袋斜街名字的由來,就要說當年住在北京的旗人喜歡抽煙袋,而煙袋斜街的形狀就像一個煙袋因此得名。
護國寺街
號稱一百塊錢能夠從頭吃到尾,這讓我想到了深圳的東門,同樣是一百塊錢,護國寺街可沒有那麼多的海鮮,更多的是北京當地的名小吃,驢打滾、豌豆黃兒、豆汁兒、焦圈,麵茶,幾乎北京有名氣一點的吃食這里都可以買到。
簋街
這里堪稱北京餐飲第一街,這里的國外遊客比較多,因為簋街緊臨大使館,據說每年在外賓身上獲得的收益就能達到上千萬,中餐廳就佔到所有餐廳總數的90%,提到簋街,會聯想到小龍蝦,它是在這條街里新興的美食。
蘇州街
北方很少有江南水鄉的柔美,然而蘇州街例外,這里是模仿蘇州建造的商業街,沿街有許多特色小吃,從頭逛下去,腳步不停嘴也停不下。
有很多歌手都曾經在後海的酒吧街做過駐唱,這里臨海聚集著許多的小胡同,每個胡同里都有優美的歌聲傳出,不像三里屯那麼嘈雜,多了一絲文藝,美酒加咖啡,或許就是這種感覺了。說了這么多,北京的小吃街,你知道多少呢?
『伍』 北京有什麼著名的特色美食
1.烤鴨:在北京您要是想吃到便宜實惠的烤鴨,您可以去便宜坊、大鴨梨、安貞烤鴨店。當然您要是想吃最地道的烤鴨那就去和平門的全聚德。
2.涮羊肉:地道的涮肉那得是銅鍋碳火兒的,講究的就是羊肉鮮嫩入口即化。
推薦去處六部口涮肉(六部口) 老五四季涮肉(南城,具體我忘了) 飯是鋼(安定門內大街) 陽坊涮肉(鼓樓東大街)滿福樓(地安門內大街)
至於人人皆知的東來順是地道,但是性價比不高。
3.門釘肉餅:這個經典啊,我特愛吃。據說清朝時皇宮的御膳房為特意慈禧太後做了一道有餡的點心,慈禧很喜歡吃,問這種食品的名字。廚師臨時想到宮廷大門上的門釘,就回答說叫做門釘肉餅。 在北京推薦去處有門丁李 白魁老號(寬街)豐年灌腸號(隆福寺)
4、鍋貼:本人非常愛吃。本人推薦去處餡兒老滿(安定門內大家)鍋貼小居(和平里北街)還有的話大家再補充吧。
5.褡褳火燒:提起褡褳火燒,「老北京」沒有不知道的。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味獨特,因而一直是人們愛吃的小吃之一,也常被人們作為早點。褡褳火燒因製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因而得名。 「門框胡同瑞賓樓,褡褳火燒是珍饈。外焦里嫩色味美,京都風味譽九州。」這是一位家住北京郊區的老翁得知瑞賓樓恢復這一北京名食供應後,特讓兒孫陪同專程到店品嘗時,欣然提筆寫下的詩句。 推薦去處左鄰右舍褡褳火燒,連鎖的吧好像有好幾家。瑞賓樓我聽說過沒見過,特想去那裡嘗嘗。
6、艾窩窩: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艾窩窩就做成了,樓主到街頭的小吃店裡就可以品嘗到。
7、炒肝: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不愧為京城小吃中的佼佼者。
爆肚: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
8、焦圈: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真叫人吃不夠。
9、茶湯: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老北京講究喝前門外的聚元齋和天橋的茶湯李。
10、糖火燒: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
11、驢打滾: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北京烤鴨:色澤略黃,柔軟淡香,夾卷其他葷素食物用,為宴席常用面點,更是家常風味小吃。
『陸』 北京有哪些特色小吃
北京特色小吃有:
1、炒肝: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
『柒』 北京有什麼特色小吃
北京小吃是北京市井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特色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在北京小吃五花八門的品種里,其中有清真風味小吃艾窩窩、最具京味特點的炸醬面、老字型大小專營的糖火燒較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