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市如何推動垃圾分類
擴展閱讀
天津個人製作網頁如何做 2025-05-11 13:24:20
如何從深圳市公安局報案 2025-05-11 13:18:46
2月3日廈門有什麼魚釣 2025-05-11 13:17:12

北京市如何推動垃圾分類

發布時間: 2022-04-23 01:30:44

⑴ 北京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應如何堅持厲行法治

從黨政機關率先做起,嚴格落實垃圾強制分類標准要求,對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並逐步將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形成黨政機關帶頭、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局面。市城市管理委要會同市有關部門,制定推動公共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並組織實施。各區要落實屬地責任,積極支持駐區中央黨政機關、部隊、市級黨政機關開展垃圾強制分類。

⑵ 北京 垃圾分類

法律分析:北京垃圾分類主要有四種分類,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法律依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一)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類,分別投入相應標識的收集容器;

(二)廢舊傢具家電等體積較大的廢棄物品,單獨堆放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指定的地點;

(三)農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灰土單獨投放在相應的容器或者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指定的地點;

(四)國家和本市有關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其他規定。

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產生的建築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指定的時間、地點和要求單獨堆放。

⑶ 北京「垃圾分類」:強調多元共治,政府兜底處理

記者 | 陳鑫 實習記者 唐青青
繼上海等城市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作為全國46個試點城市之一,北京市也正式拉開垃圾分類大幕。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
《條例》引用了最新國家標準的垃圾四分類名稱和表述,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並首次明確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對界面新聞表示,此次北京市施行的《條例》核心亮點是明確了垃圾分類鏈條上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責任界定,包括單位和個人的分類投放的責任,生產服務型企業、政府機關源頭減量的責任,後端收集、運輸、分類處理垃圾的責任等。
《條例》提出,北京市垃圾分類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方針和城鄉統籌、科學規劃、綜合利用的原則,實行全市統籌和屬地負責,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處理的社會服務體系。
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011.16萬噸,日均2.77萬噸。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如剛4月27日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截至2020年3月,全市生活垃圾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了每天3.27萬噸,可滿足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表示,5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將集中開展為期3個月的生活垃圾分類強化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查處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運企業混裝混運等行為。
對於居民未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違法行為,北京市將採用教育勸阻、書面警告與執法處罰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條例》規定,個人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同時拒不聽從勸阻的,城管部門將給予書面警告,再次違反規定將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對個人的處罰門檻其實是很高的,只有當一個人拒不履行責任,才會去處罰,這更多是為傳遞信號,發揮威懾作用。但是針對負責收集、運輸、處理垃圾的企業,處罰是比較嚴苛的。 」劉建國說。
根據《條例》規定,對於單位責任主體不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城管執法部門將責令立即改正,處1000元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將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固體廢物處理專家、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指出,垃圾分類既然是法律,居民和單位都必須要遵守,做得好會有獎勵措施,這樣也可提高居民和單位的積極性。
《條例》也明確,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可以通過獎勵、表彰、積分等方式,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生活垃圾減量和分類。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北京多個街道和社區都自主推出了個性化的獎勵舉措,例如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設置紅黑榜等。對於推行效果好的社區和街道,北京市也會給予其一定的資金獎勵。
不過,相比於上海在2019年強制推行垃圾分類時的雷厲風行做法,北京制定的措施相對顯得柔性。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設施處副處長蔡華帥對媒體表示,北京市參考了其他城市垃圾分類的經驗並結合實際,選擇了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策略,更重質量而非數量。
比如北京市要求的垃圾分類並沒有像上海一樣區分干濕垃圾,也不要求定時定點投放,而且充分考慮了前端投放、運輸與後端處理能力的匹配度,分類方法也相對務實。「如果民眾無法特別精準地判別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可以將之置於其他垃圾中。這種做法可操作性高,也能減輕民眾對垃圾分類的抵觸心理。」劉建國表示。
2019年4月26日,住建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提出,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首批選定的46個重點城市中,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等多個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
而就在北京市《條例》施行前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於4月29日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並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統,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有效覆蓋。
對於各地的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在4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曾透露,截至2019年底,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居民小區覆蓋率已經接近70%。在其他地級以上城市,這項工作也全面啟動,廣東、浙江、陝西等省正按規劃在全省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成效也在顯現。據上海市發布的數據,2019年7月1日《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後3個月內,上海濕垃圾分出量達9000餘噸/日,較2019年6月增長約2000噸/日;可回收物分出量5600餘噸/日,較2019年6月增長約1600噸/日;有害垃圾分出量0.62噸/日;干垃圾處置量低至約15275噸/日,較2019年6月減少約4000噸/日。
中國環聯理事長張益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上海和北京制定的《條例》都是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起到表率引領作用的地方性法規,「我們期待北京新《條例》的出台和實施能創造更多具有引領性、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的『北京模式』和『首都經驗』。」
不過,張益也指出,推進垃圾分類過程的挑戰是有共性的,這不僅是北京面臨的挑戰,也是其他城市存在的問題。目前來看主要是要克服「四難」:即投放習慣養成難,前分後混改變難,廚余垃圾處理難,管理合力形成難,這需要一個過程。
「垃圾分類最重要的就是源頭如何達到分類的目標,這實際上需要居民的配合,怎麼去讓垃圾產生者按照要求進行有效的分類,這肯定是最重要最難的一步。」蔣建國分析,另外從政府層面來看,垃圾分類全面推廣之後,垃圾收運系統肯定也要發生變化,政府的末端處理設施能否滿足源頭分類之後,不同類別垃圾的出入和處理,這也是北京和其他城市都面臨的問題。
「垃圾分類,不單單是指垃圾處理,而是強調社會多元共治。」劉建國對界面新聞表示,北京的《條例》主要強調政府將垃圾分類作為一個公益民生事業,政府負責兜底處理垃圾,還需要每個環節的人各司其職,最後才能形成一個良性運行的系統。

⑷ 北京生活垃圾分類啟動7個月,具體都取得了什麼進展

新修訂的《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自5月1日實施,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工作進展主要體現在八個指標的“六升兩降”八項成效上。一是家庭廚余分出數量大幅提升。二是廚余垃圾分出質量逐步提升。三是桶站設置達標率進一步提升。四是指導員值守率明顯提升。五是宣傳動員覆蓋率明顯提升。六是執法檢查力度持續提升。七是其他垃圾清運量明顯下降。八是問題率不同程度下降。

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堅定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狠抓這件“關鍵小事”。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批示精神,在中央單位、駐京部隊的大力支持下,只爭朝夕、久久為功,帶領廣大市民踴躍參與到垃圾分類持久戰中來,確保人人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而奮斗。

⑸ 北京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 分類標准與上海不完全一致

7月2日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記者日前從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北京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罰款不低於上海。但北京的垃圾分類標准與上海並不完全一致,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及可回收物。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作為先行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上海推動垃圾分類也引起一些城市效仿。
6月1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孫新軍在直播訪談節目中表態,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上海已經明文規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處以200元罰款,而北京也不會低於這個數。」
另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孫新軍介紹,現在北京市每天會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都在滿負荷運轉。
孫新軍說,生活垃圾一般分四類:廚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是循環利用的,報紙、紙箱、飲料瓶、易拉罐等等由再生資源企業回收利用,俗稱「收破爛」;廚余垃圾是廚房產生的,像菜葉菜幫,剩飯剩菜等;其他垃圾是保鮮膜、塑料袋、紙巾等,可送到焚燒廠發電或者是填埋;有害垃圾是對身體和環境有害的,如廢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油漆等,需用特殊方法安全處理。
據了解,早在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政府部門、物業等管理責任人、收運處置單位、垃圾產生單位的責任和罰則。但是物業等管理責任人對居民個人參與垃圾分類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缺乏約束和強制,導致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增長緩慢。
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經列入2018-2020年立法規劃。新修訂的條例將不光對單位,也將對個人明確垃圾分類責任,以立法方式使軟約束逐步「硬起來」。
此外,孫新軍還表示,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委還將研究建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規劃好回收中心的布局,暢通資源回收渠道。

⑹ 北京市垃圾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北京將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

1、廚余垃圾

是指家庭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核、剩菜剩飯、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從事餐飲經營活動的企業和機關、部隊、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集體食堂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

以及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水產品、畜禽內臟等。其中,廢棄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

2、可回收物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價值,回收後經過再加工可以成為生產原料或者經過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廢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電子廢棄物類、織物類等。

3、有害垃圾

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葯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4、其他垃圾

是指除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以及難以辨識類別的生活垃圾。垃圾分類處理是指將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類法進行分類處理,通過垃圾分類處理可以回收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資源,減少浪費,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6)北京市如何推動垃圾分類擴展閱讀:

內容解讀:

《條例》要求,禁止在北京市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並應當設置醒目提示標識。將採取措施逐步推行凈菜上市。

《條例》指出,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類,分別投入相應標識的收集容器;廢舊傢具家電等體積較大的廢棄物品,單獨堆放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指定的地點。

建築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指定的時間、地點和要求單獨堆放;農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灰土單獨投放在相應的容器或者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指定的地點;)國家和本市有關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其他規定。

⑺ 北京將推進垃圾分類立法,如何將垃圾再利用起來

北京開始推進垃圾分類立法,除了要減少公民製造垃圾、混裝垃圾、減少處理垃圾的成本之外,也是希望能夠把那些可以回收的垃圾重新利用起來。

北京的垃圾分類主要有4大類,其中就包括可回收垃圾。而可回收垃圾,包括能夠循環利用的礦泉水瓶、報紙、易拉罐以及舊衣服或者是電子產品等很多的品種。

北京垃圾回收部門也會把這些垃圾重新回收再生企業進行處理和消化。從而達到循環再利用的目的。所以說在北京的小夥伴們一定要把那些可回收的垃圾放到藍色的垃圾桶裡面。

⑻ 根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市是如何推動垃圾分類的

首先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立法權和監督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並監督法律法規的實施,其次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聽取反映群眾的意見和呼聲,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行使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推動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