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人喜歡吃什麼東西。
北京人的口味很雜,各種口味都會有人接受,特別是新鮮的東西,馬上會有人想試一下,如果東西好,他們會成為回頭客,並且免費宣傳,還能拉來很多新客人。就算北京人不接受,在北京也還有很多東北人,家鄉的風味也會讓他們感到親切。
Ⅱ 北京人愛吃什麼
臭豆腐 北京烤鴨~著是大部分人愛吃的
當然吃只是個人習慣~
你愛吃什麼還要看你的習慣~
不過還是要給你介紹介紹北京的小吃
北京著名小吃新匯
西城:
華天護國寺小吃店:護國寺街人民劇場對面,並在護國寺街西口的大街路西新開了一家分店(原北來順),離梅蘭芳故居很近,向東沿定阜街可到輔仁大學舊址和恭王府花園。
華天地安門小吃店:坐落在地安門十字路口東北角。臨近景點:景山、北海後門、什剎海、鍾鼓樓。
華天西安門清真飯館:坐落在西安門西什庫大街把口。離西什庫教堂、北海、西四、西單很近。
華天小吃白塔寺店:阜成門內大街白塔寺對面。
華天新城小吃店:新街口豁口南側路東。
西來順飯庄:和平門西交民巷把口,原來在白塔寺。早點供應部分小吃。
又一順飯庄:黃寺大街西口路南。早點供應部分小吃。
新榮清真小吃店:新文化街和鬧市口交界處東北角。本以為早沒有了,最近路過發現還在。小時候在那裡第一次吃鹵炸豆腐和丸子湯。
南長街清真飯館:西華門南側路西。有部分小吃和爆肚、炒餅、炒疙瘩。炒疙瘩味道不錯,其疙瘩和恩元居的一樣都是手工、小炒(許多店是機制加大鍋,吃起來像剩的),缺點是配菜不夠豐富,最好加上點黃瓜丁和青豆嘴。
此外,六部口音樂廳路東有一家民樂軒清真鍋貼館,是原來的鴻賓樓鍋貼館。
東城:
隆福寺小吃店和白魁老號:東四隆福寺街原隆福大廈斜對面,隆福寺小吃以前非常有名,但隨著東四商業街的沒落和幾經拆建,現已今不如昔。兩家店是通著的,店面很大。
白魁老號飯庄:北新橋十字路口東北角路西。原陽春回民小吃店。白魁老號的燒羊肉和門釘肉餅很有名。此處離雍和宮、國子監、孔廟(首都博物館)、地壇南門很近。
隆福寺小吃分店:北新橋以南十二條附近路西,店面不大,但挺干凈。
隆福寺小吃分店:鼓樓東側,店面不大。臨近景點:什剎海、鍾鼓樓。
隆福寺小吃分店:安定門內大街路西,104路方家胡同站前。臨近景點:國子監、孔廟。
此外,隆福寺小吃在王府井北京畫店旁有一商亭,但只有幾種小吃,而且居然賣起了羊肉串和老玉米。
興華美食爆肚店:坐落在沙灘紅樓對面,除了爆肚外也有清真小吃,肉餅很好吃。店面不大。臨近景點:故宮、景山、皇城根遺址公園。
清真瑞珍厚飯庄:東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僅有小吃外賣,並設有「星月樓炸糕」專櫃。
崇文:
錦芳回民飲食店:紅橋市場北側路東。離天壇東門很近。錦芳的元宵很有名,每到正月十五門前都會排起長隊。前一段經營得很差。最近有所改進,衛生比以前干凈了,品種也增加了。唯一不變的是肉餅,盡管大張改成小張,依然很難吃,蔥太多!
錦馨豆汁店:磁器口十字路口向東路北,前些年是北京少數幾個能喝到豆汁的地方,不過現在大部分小吃店都有豆汁。(註:小時候喝過,初喝者可能不習慣其味道和氣味,但幾次之後就上癮了)
紅湖回民小吃店:原來在龍潭北里,現因拆遷搬到了北京游樂園十字路口東北角,就餐環境太差,品種也不多,但早點還可以。
群芳回民小吃店:西花市大街路北,就餐環境不好。
老磁器口豆汁店:新近開張,紅湖小吃店東側。錦馨豆汁店改制後,部分人員另起爐灶開了這家店。
宣武:
南來順飯庄:坐落在大觀園西側,從菜市口拆遷到此,一層是小吃,二、三層是涮羊肉和炒菜。環境和衛生較好,價錢也不貴,但地理位置較偏,人氣不旺。
新華小吃店(非清真):虎坊橋十字路口北側路西,以前主要靠豆汁出名。現正餐只有豆汁和鍋貼。最近琉璃廠和新華街要被擴寬,看來此店免不了要遭毒手。
大柵欄的南來順餐廳:大柵欄街東口,但現在主要經營西北小吃和涮羊肉、烤鴨,沒見有什麼北京小吃。
南來順炸糕店:菜市口十字路口北側路西,門臉極小,只外賣。馬上要拆,去向未定。(注:炸糕不錯,每次路過都要買,現已經拆遷不知道去向,打聽中......)
現在賣炸糕最火的是虎坊橋工人俱樂部旁一家天津飯館(京天紅)。
(註:西四路西羊蠍子店旁的一個賣炸糕的鋪子也極火,每次路過都排大隊)
恩元居:前門煤市街,大力胡同口對面。恩元居的炒疙瘩據說得到了「穆柯寨」的真傳。現有三鮮、木須、雞丁、牛肉、肉沫、羊肉等六種口味,味道絕對一流,但經營狀況令人堪憂,而且煤市街也面臨拆遷。
通州:
小樓飯店:通州南大街北口(華聯商廈後面)。通州小樓是一家清真百年老店,其燒鯰魚號稱「通州三寶」之一。(另兩寶是大順齋的糖火燒和萬通醬園的腐乳)。一層設有小吃部。
還有一些國營非清真小吃店:
天興居:坐落在大柵欄對面鮮魚口內,炒肝最正宗,也有一些其他小吃,但包子很一般。
都一處:坐落在前門大街鮮魚口把口,經營燒麥,二樓有炒菜。其傳統名吃炸三角尚未恢復。有一家分店在方庄餐飲一條街,方庄貴友對面。
瑞賓樓:大柵欄門框胡同,特色是褡褳火燒。
慶豐包子鋪:西安門清真飯館隔壁,經營包子炒肝。以前在西單長安大戲院旁邊,八十年代初非常火。北京的包子其實就是天津包子。有一家新開張的分店在大柵欄街大觀樓影院對面。另一家分店在新街口丁字路口路東,新川面館隔壁。
西四包子鋪: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經營包子炒肝。現打出二友居招牌。
餛飩侯:王府井大街八面槽。分店有:1、鼓樓東側;2、和平里十字路口北側路東;3、東四隆福寺小吃店隔壁。
豐年灌腸館:東四隆福寺街東口,專營炸灌腸。
明華燒麥館:東四十字路口西北角。
梅園乳品店:台基廠路口東側路北,此外西四丁字路口路西和前門大街路西鍾錶店旁的兩家梅園乳品店歷史更久。主要有杏仁豆腐、乳酪(非cheese)、奶卷、酪干、奶餑餑等。另外在西便門立交橋西北角還有家分店。
其他有名小吃:
戶部街馬記月盛齋:大柵欄門框胡同瑞賓樓西側,那的雜碎湯量大而且用料新鮮,松肉也不錯,現炸的。不過就餐環境很簡陋。
爆肚馮:門框胡同廊坊二條,瑞賓樓東側。(注:也經營北京傳統涮羊肉) 原老北京後門橋爆肚馮。在六里橋西貝莜麵村地下有一分店。
爆肚滿:陶然亭公園東門南側路西(靠近立交橋)。爆肚滿最早在東四牌樓西南角,文革前停業。
金生隆爆肚店:健德門橋西側路北,從東直門拆遷到此。原老北京東安市場爆肚馮,幾年前與門框胡同爆肚馮爭奪商標權失利。
東興順爆肚張:前海東沿,烤肉季東側。門臉很不起眼。新近恢復「羊霜腸」。
茶湯李:陶然亭東門南側路東,離爆肚滿不遠。
李記白水羊頭:珠市口西側路北,過街天橋下。除白水羊頭外,也有不少小吃。
羊頭馬:六里橋立交橋西北側,西貝莜麵村地下一層。西貝莜麵村開張時曾匯聚8家著名小吃,但現在只剩下羊頭馬和爆肚馮。
爆肚王:地安門橋南側路西,經營爆肚和門釘肉餅。據說是以前北小街那家,但不知為什麼「爆肚王」招牌只掛在店內,店外只有「爆肚店」三字。
門釘李:車公庄往西,三塔寺路北。經營門釘肉餅和爆肚。
關於牛街小吃:
牛街被拆後,有幾家搬到了南橫西街(最近南橫西街又要拆),北京衛校西側有三家比較有名。分別是:
洪記小吃店:牛肉粒很有名,此外還經營各種粘貨、炸糕、松肉等。(注:曾經在此買過1斤牛肉粒,就著1斤烙餅,一頓吃下)
老爆肚滿:(與陶然亭的爆肚滿不是一家,據說是親戚)現已不賣爆肚,只賣五香燒牛羊肉夾燒餅,2塊一個,物美價廉。但最近南橫西街又要拆遷,「老爆肚滿」又搬到了向東50米路北的青芳齋飯館,但也只是權宜之計。(註:五香燒牛羊肉夾燒餅好吃,2元一個,下午4點後才有,天天排大隊)
年糕李:各種年糕、粘貨。
牛街清真小吃城:衛校東側,但裡面沒什麼正宗小吃(據網友推薦裡面的年記醬肉、9號的肉餅、14號的羊羯子不錯)。
致賓樓飯庄小吃部:教子胡同南口,小吃品種挺多,環境也不錯。早點豆漿特好喝,是那種所謂有「鹵水味」的。一碗豆漿加上倆糖油餅,標準的一頓北京式早餐。
還有一些小店,雖沒什麼名氣,但各有絕活,如南橫西街東口有一家小鋪豆腐腦很好吃;年糕李對面的一家賣包子總有人排隊。
另外,最近新開張的牛街清真超市,一樓附設小吃,只搬回了一家「年糕錢」。
關於鹵煮:
鹵煮的全稱是鹵煮火燒,又叫鹵煮小腸。源自蘇造肉,形成較晚。現最有名的是小腸陳,小腸陳的老店在虎坊路南橫東街東口,已經拆了。各家店都是分家後其家人各自開的,並不是連鎖。大多為小鋪,以其女兒所開的幾家小腸陳飯庄規模較大,還推出了沙鍋鹵煮、鹵煮火鍋和各種炒菜(以下水為主),就餐環境也不錯。但少了那種圍爐大啖的市井樂趣。
小腸陳:門框胡同廊坊二條,馬記月盛齋隔壁。(注:不錯,隔老遠就聞著香氣撲鼻,材料主要是豬下水,旁邊就是清真館爆肚馮,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小腸陳:南橫東街,原老店舊址向西不遠。
小腸陳:虎坊橋工人俱樂部對面,臘竹胡同內。
小腸陳飯庄:永外馬家堡,西革新里路北。
小腸陳飯庄:芳群園三區(芳群路),方庄派出所隔壁。
小腸陳飯庄:安定門外,外館斜街路南。
此外陶然亭太平街丁字路口路北,有一家陳記鹵煮,味道也不錯,據說和小腸陳也沾親帶故。
益眾飯館:東四十字路口往北路東,四條把口。店內有「鹵煮張」招牌,老北京肉市廣和樓戲園內的張記鹵煮很有名,但不知此張是不是彼張。
還有幾家鹵煮店也小有名氣,但並不算老字型大小:田大腸:安定門立交橋南側路西;凱琳鹵煮:虎坊橋十字路口西側路南,經營鹵煮十幾年了;炒肝焦:西內大街趙登禹路口,面臨拆遷;
鼓樓東側一家小店,賣鹵煮和炒肝,在網上有點名氣。
感覺還是小腸陳味道最好,價格也不貴(一般是碗底5塊),但遺憾的是小腸陳的鍋底里缺了白肉,其他店反而都有。
虎坊橋路口西南(南北走向),有個賣炸糕,很多人排隊買。路口西南(東西走向)有個買鹵煮的聽說也很不錯
前門有個"利群烤鴨店"不錯,就是難找,是個全聚德老師傅開的烤鴨店
服務商全稱: 北京市崇文區利群烤鴨店
簡介: 本店是一座清代四合院,主營烤鴨,中餐,本店在繼承
宮廷掛爐烤鴨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長。工序雖繁必不敢
省人力,原料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本店一律選用一級北京
填鴨,精心製作,以純正的傳統掛爐烤鴨,為廣大顧客服務。
營業地址: 崇文區前門東大街翔風胡同11號
聯系方式: 67055578,67025681
服務項目: 烤鴨,中餐
服務價格: 烤鴨每套65元
Ⅲ 農歷2月2北京人吃什麼
二月二,即是龍抬頭,老北京在美食方面喜歡吃以龍命名的食品,比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又如龍眼、龍鱗、龍須等,以此來祈求在新的一年裡順風順水,獲得好的收成。
1、吃春餅,名曰「吃龍鱗」。
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北京人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有韌性,因為要卷很多菜吃。
2、「龍抬頭,吃豬頭」。
老北京人嗜好吃豬頭肉,尤其必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要殺豬宰羊准備年菜,燉豬肉時留下豬頭在二月二這天祭祀佛祖 。
3、吃 「龍耳」,即是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4、吃「食龍膽」,即是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5、吃「龍須面」,即是面條。
北京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討個好彩頭。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發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3)北京人喜歡吃什麼擴展閱讀
二月二北京的其他習俗
1、二月二理發,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獲得福星高照。
農歷二月二理發據說能使有紅運當頭,獲得福星高照。在這天家長們都會給孩子理發,討個好彩頭,給小孩理發叫「剃龍頭」;因此,理發店當日的生意往往會比較好。還有這一天出生的男孩大多取名大龍、寶龍、金龍等。
2、接「姑奶奶」回娘家。
據說,按老北京的老禮兒姑奶奶不許見娘家正月的燈,亦不能住娘家。即便正月初二到娘家拜年,也必須趕在張燈前離開娘家,特別是新婚的姑奶奶。而二月二則是過了正月的第一個雙日,於是就把這天定為接姑奶奶的日子。
3、屋內屋外打掃衛生。
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
Ⅳ 北京人喜歡什麼菜系
說到吃,作為北京人我要給您跟這說一天都說不完。只能揀主要的說。經過我的介紹,您知道了吧,北京有全國,全世界的風味,我們可以在北京找到很多的風味,不只八大菜系,應該八十菜系都不夠。想要吃美食,就來北京吧,想要過嘴癮,也來北京吧。想要吃成一個大胖子,就來北京吧。我相信,愛好美食的人在北京有諸多的選擇。
Ⅳ 北京人喜歡吃什麼菜
真正的老北京人都是喜歡一些清心潤肺的、比如食管家大甜梨、葡萄、還有菠菜、白蘿卜。韭菜、茴香等,這些水果蔬菜既是常見但是又富含營養的,現在人都是生活越好吃的越雜,,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Ⅵ 北京人吃什麼為主
先說大眾餐飲。大眾餐飲北京人以麵食為主,麵食的多樣化在北方城市中恐怕堪稱代表,諸如饅頭、窩頭、花捲、蒸餅、懶龍、絲糕、團子、糖三角、貼餅子以及面條、包子、餃子等等。以面條為例,面條的做法有好多種,像炸醬面、打鹵面、肉絲氽湯面、蜂蜜果醬面、羊肉胡蘿卜面、雞蛋打鹵面樣樣合口。
平常人家主要有手擀麵、刀削麵、小刀切面和抻面等幾種。過去北京市民婚喪嫁娶或者給老人過生日,人們最講究用大條面做主食。因為這大條面吃起來筋道利索,有咬勁兒,口感好,吃上一碗可以飽一天。再說那用肉片、雞蛋、黃花、木耳、蘑菇等打成的鹵味香色美,誰見誰饞。澆上這種澆頭兒,再配些青豆、黃豆、香菜、韭菜等菜碼兒,味道更美,讓人吃了這碗想那碗。抻出來的大條面一根就有幾尺長,民間還給它起了個美稱叫「長壽面」。所以提起北京人的面,讓人情愫不斷。
再說特色餐飲。史志記載,牛街是北京小吃最早的發源地。當年大量西域穆斯林進入並定居北京,形成回民集聚的牛街。於是乎,便把回民的飲食文化帶到了北京。比如我們現在說的胡椒,以及那琳琅滿目的眾多香料和調料,曾讓中原人耳目一新,且食慾大增。要說形成地域口味,是從這樣的香料和調料入味,先從味蕾再到胃口的。
北京小吃,就是這樣在歲月的變遷中慢慢地蔓延開來,不僅深入尋常百姓之中,也打進紅牆之內的宮廷,成為御膳單的內容之一。可以這樣說,北京的名小吃,現在還在活躍著的「爆肚馮」、 「羊頭馬」、 「年糕楊」、 「餡餅周」、 「乳酪魏」、 「豆腐腦白」……幾乎全是回民創制的。除此之外,北京特色飲食中還有北京烤鴨、豆汁兒焦圈、鹵煮火燒、炒肝、灌腸,以及應時糕點、春餅、春卷等等。
Ⅶ 北京最有名的十大小吃是什麼
北京特色小吃品類繁多,不僅製作精緻,細節講究,味道也讓人驚嘆,說道北京小吃,很多人是不是想到了北京烤鴨,北京烤鴨好吃而且名氣很大,到底北京特色小吃有哪些呢?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北京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告訴你到了北京應該吃什麼。
NO1北京烤鴨
說到烤鴨,當然是北京烤鴨最好吃啦,烤鴨是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小吃,受到了很多國內外遊客的喜歡。北京烤鴨歷史悠久,最早是宮廷美食,逐漸進入了民間,因為北京烤鴨的製作很講究,所以在味道上也是無可比擬的。北京烤鴨採用果木炭火烤制,烤鴨肥而不膩,外脆里嫩非常好吃。
NO2老北京炸醬面
老北京炸醬面在北京大街小巷都吃得到,老北京炸醬面是最具有北京特色的美食之一,面條Q彈,加入了特製的甜面醬之後,配上肉丁炒制的澆頭,最後再拌入黃花,豆芽等配菜,一碗好吃的老北京炸醬面就好了,是老北京人最愛的美食之一。
NO3老北京銅鍋涮肉
北京人喜歡吃涮鍋,尤其是這種老北京傳統老火鍋——銅鍋涮肉,老北京銅鍋涮肉的特點就是用銅鍋作為器具來涮燙,羊肉清湯鍋底非常受歡迎,在保證了羊肉的鮮美的同時,也很入味,羊肉肉質細膩,沒有任何的膻味。銅鍋涮肉要好吃,蘸料很重要,一般用紅腐乳、韭花、芝麻醬等製作,別有一番滋味。
NO4爆肚
爆肚是老北京特色小吃之一,採用的是鮮牛肚或者是羊肚進行製作,這種小吃在北京很盛行。爆肚製作簡單,將牛肚或者是羊肚清洗干凈之後,切成條狀,然後沸水煮熟,加上芝麻醬、醋、辣椒油等等佐料來調味,雖然做法並不難,但是口感卻很好,又脆又鮮。
NO5鹵煮
鹵煮是將火燒、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的一種美食,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老北京人通常會把鹵煮當做正餐來吃。
NO6炒肝
炒肝是老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至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北京人喜歡把炒肝作為早餐來吃。炒肝也成了北京傳統早點的一部分,地道的老北京炒肝湯汁濃稠油亮,帶有蒜香味,吃起來肥而不膩,、蒜香撲鼻,肝和芡汁能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風味獨特。
NO7麵茶
麵茶是北京小吃中很有人氣的美食,基本上都是在早餐的時候出售。麵茶是用小米麵或糜子面作為主料製作而成,加入了芝麻醬、香油、花椒、咸鹽等食材熬煮成的一種粥品,北京人說喝麵茶,而不是吃麵茶,不需要任何的餐具,用一隻手端著碗,然後沿著邊緣轉著圈喝
Ⅷ 北京人早點吃什麼
作為一個身在外地的北京人,真的很懷念北京的早餐,感覺其他地方的都不如北京好吃。
在老北京豆汁和焦圈是絕配,男女老少都喜歡喝口豆汁,就口焦圈,再搭上一碟辣鹹菜絲兒,味道堪稱一絕,五味你能體驗到酸、辣、甜、咸四味。這么獨特的味道,外地人是基本吃不慣的。有人就開玩笑說,找個人,灌碗豆汁兒下去,起來罵街的是外地的,灌下去起來問有焦圈嗎的準是北京人。
好了,關於北京人的早餐就先說這么多吧。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來體驗體驗,北京那麼多早餐小吃,總有一款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