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絹人哪裡有賣
擴展閱讀
南寧到廈門空鐵是什麼 2025-07-20 05:33:27
天津葫蘆哪裡買最大 2025-07-20 05:29:43

北京絹人哪裡有賣

發布時間: 2022-05-18 12:18:43

⑴ 北京絹人哪裡有賣

在紅橋市場有賣絹人的

⑵ 北京絹人為什麼價格差這么多

規模生產的便宜,手工的貴唄。
絹人,是美術人形的一種,民間布制玩具「針扎」,「彩扎」等手工藝品,都和它有著密切關系,它取材於中國民間故事中的歷代士女,戲劇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題材,藝人們經過雕塑,彩繪,服裝,道具和頭飾等十幾道工序的精細手工製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體人型,它的頭臉和雙手都是用蠶絲製作的,它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選用上等絲綢,紗絹做成,「絹人」由此而得名,不過,做絹人是磨工夫的手藝活兒,一個松軟的發髻就要幾個小時才能做好。
北京絹人融合了雕塑,彩繪,服裝,道具,頭飾等百十幾道工序,要經過精細的手工製作才能變成好看的立體絹人,大師們心靈手巧,只用絲綢,棉花,鐵絲和喬其紗就能把絹人刻畫得惟妙惟肖。

⑶ 【大明星想知道】吳君如想知道:北京有什麼特產或者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可以送給小朋友的

北京特產,大磨盤柿:
北京郊區盛產柿子,品種也很多。但最有名氣的要數大磨盤柿。這種柿子個頭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隻就有500克。含糖量在15%以上,蛋白質、鈣、磷、鐵等成分的含量比蘋果、梨、桃、杏都高,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蘋果酸、胡蘿卜素、葡萄糖和果糖。具有降血壓、止血、潤腸等功效。主要產地:北京市房山區,是房山區較有名氣的北京特產之一。

北京特產,滋補傳統名點茯苓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且此餅當推稻香村最佳。製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拌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

北京特產,北京鴨梨:
果皮薄,果心小,果肉厚、且細嫩而清脆,石細胞極少;外表光滑,呈淡黃色,有粽色斑點;果內水汁多,味甜稍帶酸,並具有清香氣味。

北京特產,龐各庄西瓜:
西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為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原產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西北地區。西瓜一詞,最早見於宋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書。距今1000多年前,河北省已有種植,並傳入北京。大興為著名的西瓜主產地和集散地。大約400年前,明萬曆年間,大興西瓜即有入貢的記載。

北京特產,北京絹人:
北京絹人是傳統的民族手工藝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取材於中國民間故事中的歷代士女,戲劇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題材。藝人們經過雕塑、彩繪、服裝、道具和頭飾等十幾道工序的精細手工製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體人型。它的頭臉和雙手都是用蠶絲製作的,它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選用上等絲綢、紗絹做成,「絹人」由此而得名。北京絹人製作精美,神態各異,色彩絢麗,風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賞和收藏價值。

北京特產,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北京烤鴨的烤制,分明爐(即掛爐)和燜爐兩法。全聚德烤鴨店的特色,就是使用掛爐烤法烤制,它是從清宮廷御膳房烤制乳豬特製的掛爐方法移植過來的。所烤出的鴨子,表面色澤金黃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別有一種特殊的鮮美味道。而所謂「燜爐」,其實是一種地爐,爐身用磚砌成,大小約一米見方左右。烤鴨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將其削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葉餅塗上甜面醬,然後放上香蔥、蒜泥、烤鴨片等卷而食之,極為香美,是中外聞名的北京特產之一。

北京傳統特產 秋梨膏:
秋梨膏傳說為唐朝名相魏徵所創。魏母患了嚴重的咳嗽病,卻不肯服葯,久治不愈,病情日重。正無可奈何時,魏徵忽然想起其母愛吃梨,便投其所好,買來許多鴨梨,將治咳草葯研磨成粉,與梨、冰糖共煮成膏,其母吃後非常歡喜,膏未食盡,病已痊癒。

秋梨膏大有來頭和講究,據說過去是宮廷內專用的葯品,150多年前,太醫院有人將秋梨膏的秘方傳給前門外通三益食品店,從此秋梨膏就在民間流傳開了。又由於後來一直用北京郊區的秋梨調制,並在京城售賣,所以成為了傳統北京特產。

北京特產,玉雕:
作為著名的北京特產,北京玉雕的技藝源遠流長,深厚精湛,在製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尤以俏色見長。我們在識別北京玉雕時,一般從玉雕的質地、色澤、雕工和紋理入手。首先北京玉雕的質地堅硬、晶瑩細膩,而南派玉雕用的一般是軟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絢麗,玲瓏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第三,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注重造型,具有宮廷藝術的風格,而南派玉雕一般造型比較隨意,風格比較粗獷。總之北京玉雕不僅色潤形美,能保存千年萬載,因此深受到收藏愛好者的喜愛,是較為珍貴的北京特產之一。可以送給小朋友可愛有寓意的玉雕,栩栩如生,相信他們一定會喜歡。

北京特產,良鄉板栗:
良鄉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鄉而得名,又因原產地在房山一帶,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個圓,殼薄易剝,含糖量高且營養豐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為糕點、佳餚的佐料。現除房山外,懷柔、密雲、昌平、平谷等地也生產板栗。

北京特產,源自皇宮御膳房的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 種、幾百個規格的各類產品。
特點:選料精、加工細,所以產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色澤由淺黃到桔黃,呈橢圓形,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適口。

北京特產,景泰藍:
北京是景泰藍的發源地。用紫銅做成器物的胎,把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填上去琺琅彩釉,然後燒成。最初的景泰藍多為仿古青銅器皿,尤以明朝宣德年間的出產最為精緻。到明朝景泰年間,即1450年至1456年,工藝家們找到了一種深藍色的藍釉材料.用這種材料製作的工藝品端莊富麗,沉著大方。所以叫景泰藍,較為珍貴的北京特產之一。

北京靈水核桃
核桃,是落葉喬木,雌雄同株,果實球形,富含營養。不僅可以食用、榨油、還可入葯。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分析,京西核桃每個在10克以上,出油率在45-65%。每百克核桃仁含蛋白質15.4克,脂肪63克,碳水化合物10.7克,鈣108毫克,磷329毫克,鐵3.2毫克,胡蘿卜素 0.17毫克,維生素b10.32毫克,b20.11毫克,尼克酸1毫克。特別是脂肪含量占乾果之首。核桃仁榨油後,剩渣可作核桃醬;干炒或油炸核桃仁更是特色小吃;青雀牌核桃乳獨具特色,備受歡迎。除此外,核桃還是祛病健身的葯膳佳品,具有健身、補血、健腦、潤肺、益胃之功效。

北京烤鴨
烤鴨是北京獨特的名菜,譽滿中外。烤鴨歷史悠久,早在1500年以前中國南北朝已有「炙鴨」。元朝天歷年間(公元1330年)的御膳醫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列入了席上珍品"燒鴨子",便是今日的烤鴨。那時烤鴨之法為叉燒,是將鴨子的內臟取出後,把羊肚、香菜、蔥、鹽拌勻,置鴨腹內,用叉在炭火上烤熟。如今的北京烤鴨是選用北京郊區飼養的填鴨製作的。烤制前,先把鴨子腿毛洗凈,取出內臟。然後在皮和肉之間壓進空氣,使皮肉分離,再在鴨體上塗上麥芽糖漿,晾乾。這樣整個鴨子色呈深紅,好似上了一層紅漆,因而有些外國人就風趣地把北京烤鴨說成「漆鴨」了。其烤法是把鴨子送進烤爐之前,在鴨膛內灌入開水,待鴨子烤熟後才把開水放出。烤爐里用棗、桃、梨等硬木作燃料,這些燃料少煙且有香味,火力文而不烈。

一得閣墨汁
北京「一得閣」墨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清朝同治年間,安徽一個姓謝名松岱的文人進京趕考,名落孫山,深感研墨太費時間,耽誤答卷。他當時想,如果能制出一種墨 汁直接用於書寫,既省時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藝足供天下用」嗎?於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選用油煙,再加上其他輔料,製成了同墨塊效果相同墨汁。一經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 的歡迎。同治四年,謝松岱在北京琉璃廠44號開設了第一家生產經營墨汁的店鋪,店鋪名稱叫「一得閣」,並親手書寫牌匾,懸掛於門前。這便是「一得閣」墨汁的來歷。謝氏身後 無子。在他去世以後,店鋪傳給學徒。後來,「一得閣」聲譽日臻,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鄭州等大城市先後開設分號,買賣更加興旺。

北京沙田柚
因原產地在廣西容縣沙田鄉而名, 早在2000多年前就享有很高聲譽。後來漸漸引種至北京、柳州等地。沙田柚果體大小適中, 單果重750—2500克, 底部中間微凹, 有一圈圓形凸起的印環(俗稱金錢兜); 果皮銷厚, 內有12片~15片崐瓤, 瓢皮薄; 果肉白色至淡紅色, 味甜如蜜, 果汁充足, 營養豐富。有「天然罐頭」的美稱。果肉有潤肺、清腸、利便、補血之效, 對人體骨骼、血液、肌肉的發育及預防壞血病、腳氣病均有好處。果皮可制蜜餞, 也可加工風味獨特的菜餚。在全國水果質量評比中, 北京沙田柚獲第一名。已成為傳統大宗出口商品, 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種、幾百個規格的各類產品。 歷史:北京的果脯蜜餞製作來源於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里,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後來,這種製作方法從皇宮里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果脯的作坊。 工藝:採摘講究,果實要成熟到果核與果肉能夠分離,馬上摘下送到工廠加工,鮮杏去核成兩瓣,用白糖溶液煮制,或者浸糖液用抽空壓縮機抽去果內水分。 特點:選料精、加工細,所以產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色澤由淺黃到桔黃,呈橢圓形,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適口。

北京金桔
果呈倒卵形, 外皮金黃色, 果肉淡黃色。可鮮食, 又可製成蜜桔、罐頭、桔餅和提取果汁。北京陽朔、荔浦、恭城縣有出產; 陽朔白沙鄉所產金桔色美、個大、肉厚、質脆、氣香、酸甜可口, 含糖類(18~20%), 維生素C1、B2、B1、P及鈣、鐵、磷等營養物質, 深受消費者歡迎。有的地方將金桔矮化作盆景樹, 金黃色的瑞果掛滿枝頭, 象徵碩果累累的豐年景象。

北京永福羅漢果
因其塊根形象似佛肚而名。瓜果橢圓形或球形, 表面生有淡黃色柔毛。主產北京市和北京地區, 以永和臨桂縣所產最為著名, 約有百餘年栽培歷史。羅漢果是北京的特產經濟植物, 為傳統中葯和出口商品之一, 營養價值高, 有清熱解暑、化痰止咳、涼血舒骨、清肺潤腸和生津止渴等功效; 可治急慢性氣管炎、咽喉炎、哮喘、百日咳、胃熱、便秘、急性扁桃體炎等症, 糖尿病患者亦宜服用。用其果泡製的涼茶, 久負盛名。還可作為調味品用於燉品、清湯及制糕點、糖果、餅干。目前, 除乾果出口外, 製品尚有沖劑、糖漿、果精、止咳露和濃縮果露等。

北京荔浦芋頭
荔浦芋因原出於荔浦縣而名。剖開芋頭可見芋肉布滿細小紅筋, 類似檳榔花紋, 載培學稱之為檳榔芋各地均有栽種。母芋橢圓形, 子芋5個~8個。以產母芋為主, 一般單個重1000~1500克, 大的可達2500克。芋肉白色、質松軟者品質上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澱粉)、較高的鈣和一定的維生素。荔浦芋的香糯、松粉、略甜口感, 可與肉類煮或燜, 也可切片入火鍋燙食, 以及做芋末丸子等。最在特色的吃法是荔浦芋扣肉、芋、肉同時入口, 色、香、味、型俱佳。

北京陽朔中果紅皮栗
又稱陽朔板栗。陽朔是廣西產板栗最多的縣, 最高年產量1200噸。中果紅板栗品質最好, 主產於陽朔洞口、古板等地。果皮赤褐色, 有油亮光澤; 質重、飽滿、顆粒大, 一般每千克76粒, 單果重14克~18克。出子率約50%, 出仁率在80%以上。果肉味甜, 細膩, 帶清香。是廣西傳統出口商口之一。生食清香脆口, 熟食常用於包粽子、蒸年糕、做八寶飯、燜肉等。沙爆板栗, 具有特別的香甜味。因其是多年生木本糧食植物, 一年種數十年收, 民間稱之為「鐵桿莊稼」。

北京陽朔牛心柿
又名柿花。花於4月中旬開放。果實心狀球形, 橙黃色, 10月上旬至11月成熟時變為紅色, 通常無子有少數種子。產於北京陽朔、臨桂、荔浦、平樂、恭城等縣, 蒼梧、容縣、平南、玉林等地亦有。陽朔為主產地, 陽朔與恭城兩崐縣鮮柿年產量達4000多噸。主要優點是: 果型中等, 單果重170克~196克; 外形美觀, 光滑、多粉; 果肉橙紅, 質脆味甜, 肉厚汁多, 含糖量達18%。適於生食, 也適於制柿餅, 出餅率20%~30%; 產量較高, 單株產果150千克~250千克, 豐產株達1200千克。柿餅有潤肺止咳、生津、潤腸之效, 蒸食可治咽喉痛、咳嗽咽干。

北京白果(銀杏)
俗稱白果, 又叫公孫樹、鴨掌樹。在植物界現僅一科一屬一種, 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子遺植物, 素有活化石」之稱。4月中旬開花, 8月~9月果熟。果(種實)為圓形或長圓形、卵形、橢圓形, 外種皮肉質, 中種皮骨質, 內種皮膜質。種核(白果)橢圓, 卵形或長橢圓形, 每千克種核數300粒~600粒。用其製作飲料和食品, 有斂肺氣、平皺、益氣、平喘縮便、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經常食用, 可使肌膚爽潤, 面部平皺, 兩頰紅潤。北京是全國銀杏著名產區之一, 年產量為1500噸~2000噸, 居全國第二位。北京市、地各縣均有分布, 以靈川、興安、全州3縣為主產區。靈川縣海洋鄉有銀杏2萬多株, 年產400噸, 居全國鄉級之冠, 素稱「銀杏之鄉」。

北京腐竹
豆製品, 其形似干竹枝而名。北京腐乳廠20多家企業生產, 年產量1000多噸。選用優質大豆磨成豆漿, 放入鍋加熱。將凝結的豆漿薄膜用手扯起來搭在竹竿上晾乾或烘乾即成。北京生產腐竹已有千多年歷史。得益於灕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傳統的特別製作工藝, 成品顏色淡黃、油麵光亮, 枝條肥胖, 空心鬆脆, 品質優良。含蛋白質45%, 脂肪25%, 膽固醇及飽和脂肪很低。因其崐所含均為植物營養素, 故被稱為「素食之最」, 遠在唐代已成為居民尤其是僧人的常菜。腐竹的吃法很多, 炸燉炒燜皆可。無論作主菜或配菜, 都可熟飪出色澤鮮美、香味撲鼻、酥脆嫩滑、風韻別致的葷、素佳餚。銷國內各地和出口東南亞、北美、澳大利亞、港澳等國家和地區。「象山牌」腐竹1981年來3次獲國家食品銀質獎, 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0年獲輕工部首屆博覽會金獎, 1991年獲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灕江牌」腐竹1990年獲廣西優質產品獎。

北京南糖
北京酥糖、桂花寸金糖、桂花芝麻片、花生酥、花生糖的總稱。始產於清代乾隆年間, 是北京著名特產之一, 也是北京人春節必備的傳統年貨和款待賓客的佳品。以芝麻仁、花生仁、白糖為主要原料, 具有香、甜、松、酥、脆的獨特風味。北京酥糖是南糖中的珍品。吸收前代「城內酥」、「城外酥」兩大派系的製作技藝, 將精心配製的粉狀原料壓成長方形小塊, 四小塊為一包。入口酥鬆易化, 細膩滋潤, 老少皆宜。桂花寸金糖有南糖一枝花的美稱。呈柱狀, 比小指略細, 寸許長, 中空酥心, 外布芝麻仁, 色澤似金。桂花芝麻片外形方正, 薄如蟬翼; 花生糖和花生酥各具特色, 令人食之不忘。北京南糖自1985年以來, 連獲廣西優質食品獎、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獎。1989年參加國家科委主辦的莫斯科「中國科技日」展覽獲好評, 1990年獲全國輕工博覽會銅獎。主要生產廠家為北京糖果廠。

北京毛尖茶
北京茶葉科學研究所本世紀70年代初創制的名貴綠茶。採用本所載培的優良茶樹品種、清明前後採摘的細嫩芽葉精製而成。條索緊細勻整, 鋒苗挺秀, 色澤翠潤, 白毫顯露, 沖泡後湯色清澈, 葉底綠亮, 清香持久, 滋味醇厚, 回味甘甜。經中國茶葉檢測中心檢測, 符合名茶品質要求, 而且含硒特別高, 為廣西特有富硒茶, 對防癌抗癌有獨特功效。除供應國內各地, 還遠銷德國。1985年、1989年全國名茶展評會上連續兩次被評為農業部優質茶。

北京桂花茶
生產歷史悠久, 加工工藝精細, 技術要求嚴格。選擇氣味清香的烘青茶坯和優質金桂花, 通過窨花拌、通花散熱、復火、提花、奪堆成蔭而成。形似綠葉綴金花, 湯色金黃明亮, 滋味甘和醇爽, 茶香花香並茂, 冷香清雅持久, 是桂花茶一大特色。長期飲用, 對口腔炎、牙周炎、皮膚乾裂、聲音沙啞有一定療郊。本世紀70年代開始銷往日本和香港等國和地區, 深受歡迎。

北京西瓜霜
北京西瓜霜是北京首創的國內品腔咽喉聖葯 , 是國家中葯名牌產品 , 國家中葯保護品種 , 具有清熱解毒 , 消炎止痛等功能。

竹扇竹扇
竹扇竹扇整把扇子僅用一根精竹剖開製成,做精湛,樣工典雅,扇骨與扇柄一氣呵成,扇面繪有北京山水等圖案以及名家的詩詞字畫等,扇形古香古色,高雅脫俗。 轉自網路空間:新京味兒
個人建議送給小朋友北京絹人(工藝精湛,可以請人雕刻小朋友喜歡的人物),玉雕(同上),秋梨膏(最近天氣很多變,提醒小朋友注意防寒保暖)

⑷ 蘇州哪裡有民俗工藝品賣或者生產加工比如京劇臉譜,卡通陶瓷,北京絹人,Q版卡通京劇臉譜一類!

山塘全部都是

⑸ 北京特產禮品有哪些,北京哪些特產值得買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每年都有不少的遊客光顧,當然,出去旅遊或者去遊玩某個景點的時候,肯定少不了的就是品嘗當地的美食了,除了美食還要買一些當地的特產,那麼北京特產禮品有哪些呢?北京哪些特產值得買?

北京哪些特產值得買

北京果脯,如果你想要為朋友帶點北京的美美食的話,那麼果脯可千萬別錯過,它也是北京特色禮品之一,北京果脯採用宮廷傳統秘方,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

北京鼻煙壺,北京鼻煙壺也是北京特色禮品之一,它可是北京旗人的奢侈品額,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

北京面人,家裡面如果有小朋友,可千萬別錯過這款北京特色禮品額,北京面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還有北京絹人,北京特色禮品有面人怎麼可能少絹人,北京絹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種漢族民間藝術品,以絲絹為主製成人形的民族手工藝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⑹ 北京有什麼特產手信買翻來啊

一看你就是個很孝順的孩子,我幫你出出主意.北京的特產大家第一就能想到的就是烤鴨,果脯了.但是如果想帶烤鴨回家,特別是離開北京走長途,現烤的就不適合了.因為如果在全聚得買新鮮的烤鴨帶回去,肯定是不可能的,回去也就壞了.但是軟包裝的烤鴨,味道什麼的和真正的烤鴨還是很不同的.果脯最好還是慎重的買,因為向上面所說,有的裡面有防腐劑,色素之類的對身體不好.你也肯定不想讓自己的父母吃這些生病.我覺得,如果能找一家字畫店給父母寫一幅字,表上,這其實不錯.或者呢,你可以到王府井步行街的兩邊的商店看看,有的工藝品店裡面的東西很精緻,價格也不是很貴.像什麼工藝品筷子呀,景泰藍之類的並不是很貴,做工什麼的也很好,父母看見肯定也很高興.至於想買吃的什麼的孝敬父母,不如回去之後在家附近買點父母以前愛吃的地方東西,這樣他們也會感到特別開心.不過你也可以買個軟包裝烤鴨回去,讓父母嘗一下北京的特產,如果真的要吃正宗的,以後再回北京的時候把父母接來到全聚得吃一頓.好好的孝敬一下他們老人家!
另外比較正宗的北京小吃有:
冰花酥 · 冰花球 · 北京粽子 · 北京小吃 · 北京特產之王致和臭豆 · 北京特產之茯苓餅 ·
北京特產之北京酥糖 · 北京特產之北京烤鴨 · 北京特產之「六必居」 · 北京人的早點煎餅
豆腐 · 北京烙餅 · 北京風味小吃之水晶門 · 北京的魚菜 · 北京八寶飯 · 白羊頭肉 稻香村的點心,六必居的醬菜
我喜歡稻香村的點心,現在六必居的醬菜不那麼好吃了。。。。

北京哪裡能夠拴娃娃

三月三拴娃娃——北京歷史文物志
老北京城裡的廟多,廟會也多,但能讓老百姓有明確的目的去逛的廟會還是屈指可數。蟠桃宮是其中之一。因為到蟠桃宮逛廟會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可以拴娃娃。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子孫傳代是最重要的一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了婚的男女都希望自己能很快地生出一兒半女來,把傳宗接代的事了啦。蟠桃宮的全名叫做護國太平蟠桃宮,嚴格講,這是一座道觀。它最早建於明代,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時候,由工部尚書吳達禮主持重新進行了翻建。蟠桃宮的正殿叫王母殿,裡面供奉著王母娘娘,殿內牆上畫的都是各路神仙來為王母祝壽的情景。傳說,農歷的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王母娘娘都要舉辦大型的蟠桃盛會。天上的事情人間無法得見,於是,人們便在三月三這一天,聚到蟠桃宮來為王母娘娘慶祝生日。蟠桃宮廟會是每年春節之後,京城百姓最隆重的歡聚之地。清代的震鈞在他所著的《天咫偶聞》一書里記載,說蟠桃宮「廟極小,廟市最盛」。

當年的蟠桃宮廟會比之春節期間的廠甸、白雲觀等廟會都要熱鬧,這一是因為生兒育女的事比之祈求富貴平安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再一個也是因為天氣的原因。春節之時,天寒地凍,可供人們玩樂的景觀還沒有出現。而蟠桃宮廟會已到陽春三月,桃花、杏花、迎春花都開了,草皮、榆樹錢、柳枝頭也都綠了,河上也可以盪舟了。人們攜老帶小、呼朋喚友、踏春燒香,祈子迎福。

到蟠桃宮里拴娃娃是一景。等有了孩子,神仙顯靈了就要去還願,這還是一景。那些還沒成親,但有情有義的男女們為了求個好福氣,在拜堂前也會相約著先到蟠桃宮里來逛上一圈,這又是一景。再到後來,那些還沒找到意中人的年輕男女,也到蟠桃宮這里來湊熱鬧,想乘機相上一個。於是蟠桃宮廟會便越發的紅火。

清詩中有寫蟠桃宮廟會的詩:「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颺。」還有一首是這樣寫的:「蟠桃宮里看燒香,頑耍延河日正長,童冠歸來天尚日,大通河上望漕糧。」

蟠桃宮東臨大通橋,是通匯河的起點,遊人還可以順便到東便門去看運糧船。蟠桃宮以外的空地上有賽馬場,由虎背口到白橋,由於正是青春試馬的好時機,貴胄子弟多來比賽馬跑車。

每年的三月一到,自崇文門外沿護城河往東三里長的一段路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紅男綠女,魚貫而行。大鼓書、單弦、相聲、變戲法等藝人在蟠桃宮外設場獻藝。遠近城鄉的民間花會高蹺、什不閑、舞獅、旱船等也來進香朝拜,十分熱鬧。為了點綴廟會風光,護城河在開廟之前,要開閘蓄水,使自崇文門至東便門之間可以行船。遊人自崇文門外護城河北岸碼頭上船,直達蟠桃宮附近的南岸碼頭。有的船上裝了留聲機,播放名伶曲段;有的船上的遊客集合了一眾票友,唱著單弦岔曲;有的船上坐的是時尚青年,大聲唱的是流行歌曲。小船從河岸上低垂的綠柳間穿過,擺動的船槳搖碎了夕陽越拉越長的影子,此起彼伏的歌聲若隱若現。一路走來,似乎撞進了活脫脫的《清明上河圖》似的醉人風光之中。1985年因拓寬馬路,蟠桃宮山門、鼓樓和部分東配殿被拆除。1987年修東便門立交橋,整個蟠桃宮被全部拆除。現存有石碑一通。

2007年,蟠桃宮歸屬的街道開始恢復舉辦廟會,從三月初一起辦到三月三。廟雖然沒有了,但圍繞著「廟」組織起來的那些活動倒是也蠻豐富多彩的。白天的時候,北京絹人、工藝木刻、絨鳥、葡萄常等傳統手工藝人擺攤設展;便宜坊、豆花庄、錦芳、錦馨、九門小吃、牛街洪記等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小吃現場售賣;中幡、飛鏢舞獅、龍騰舞躍、摔跤、頂壇子、踢碗、萬壽無疆高蹺老會、聚義同善小車盛會數擋民間花會輪番表演。到晚上,還有露天電影免費觀看。聞訊而來的群眾也是熙熙攘攘。

⑻ 北京易帶的特產有哪些

北京特產,大磨盤柿:
北京郊區盛產柿子,品種也很多。但最有名氣的要數大磨盤柿。這種柿子個頭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隻就有500克。含糖量在15%以上,蛋白質、鈣、磷、鐵等成分的含量比蘋果、梨、桃、杏都高,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蘋果酸、胡蘿卜素、葡萄糖和果糖。具有降血壓、止血、潤腸等功效。主要產地:北京市房山區,是房山區較有名氣的北京特產之一。
北京特產,滋補傳統名點茯苓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且此餅當推稻香村最佳。製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拌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北京特產,北京鴨梨:
果皮薄,果心小,果肉厚、且細嫩而清脆,石細胞極少;外表光滑,呈淡黃色,有粽色斑點;果內水汁多,味甜稍帶酸,並具有清香氣味。北京特產,龐各庄西瓜:
西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為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原產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西北地區。西瓜一詞,最早見於宋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書。距今1000多年前,河北省已有種植,並傳入北京。大興為著名的西瓜主產地和集散地。大約400年前,明萬曆年間,大興西瓜即有入貢的記載。北京特產,北京絹人:
北京絹人是傳統的民族手工藝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取材於中國民間故事中的歷代士女,戲劇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題材。藝人們經過雕塑、彩繪、服裝、道具和頭飾等十幾道工序的精細手工製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體人型。它的頭臉和雙手都是用蠶絲製作的,它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選用上等絲綢、紗絹做成,「絹人」由此而得名。北京絹人製作精美,神態各異,色彩絢麗,風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賞和收藏價值。北京特產,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北京烤鴨的烤制,分明爐(即掛爐)和燜爐兩法。全聚德烤鴨店的特色,就是使用掛爐烤法烤制,它是從清宮廷御膳房烤制乳豬特製的掛爐方法移植過來的。所烤出的鴨子,表面色澤金黃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別有一種特殊的鮮美味道。而所謂「燜爐」,其實是一種地爐,爐身用磚砌成,大小約一米見方左右。烤鴨的吃法:是首先以利刀將其削為薄片,用烙制好的荷葉餅塗上甜面醬,然後放上香蔥、蒜泥、烤鴨片等卷而食之,極為香美,是中外聞名的北京特產之一。北京傳統特產 秋梨膏:
秋梨膏傳說為唐朝名相魏徵所創。魏母患了嚴重的咳嗽病,卻不肯服葯,久治不愈,病情日重。正無可奈何時,魏徵忽然想起其母愛吃梨,便投其所好,買來許多鴨梨,將治咳草葯研磨成粉,與梨、冰糖共煮成膏,其母吃後非常歡喜,膏未食盡,病已痊癒。秋梨膏大有來頭和講究,據說過去是宮廷內專用的葯品,150多年前,太醫院有人將秋梨膏的秘方傳給前門外通三益食品店,從此秋梨膏就在民間流傳開了。又由於後來一直用北京郊區的秋梨調制,並在京城售賣,所以成為了傳統北京特產。北京特產,玉雕:
作為著名的北京特產,北京玉雕的技藝源遠流長,深厚精湛,在製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尤以俏色見長。我們在識別北京玉雕時,一般從玉雕的質地、色澤、雕工和紋理入手。首先北京玉雕的質地堅硬、晶瑩細膩,而南派玉雕用的一般是軟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絢麗,玲瓏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第三,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注重造型,具有宮廷藝術的風格,而南派玉雕一般造型比較隨意,風格比較粗獷。總之北京玉雕不僅色潤形美,能保存千年萬載,因此深受到收藏愛好者的喜愛,是較為珍貴的北京特產之一。北京特產,桂花陳酒:
桂花陳酒,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釀造歷史。北京桂花陳酒的酒度僅為15度,是一種加香葡萄酒。其色澤金澤,純凈清澈,既有桂花的淡雅清香,又不失葡萄酒的醇厚芳香,酸甜適當,餘味悠長。北京特產,良鄉板栗:
良鄉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鄉而得名,又因原產地在房山一帶,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個圓,殼薄易剝,含糖量高且營養豐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為糕點、佳餚的佐料。現除房山外,懷柔、密雲、昌平、平谷等地也生產板栗。北京傳統白酒——二鍋頭酒:
二鍋頭酒是北京的傳統白酒,屬普通白酒。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悠久。二鍋頭酒是一種很純凈的好酒,也是質量最好的酒。現在各地的白酒廠蒸酒時所採取的「掐頭去尾」、「按質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鍋頭」工藝原理而來的。清代末期,二鍋頭的工藝已傳遍北京各地,頗受文人墨客贊譽。吳延祁在詩中贊道「自古人才千載恨,至今甘醴二鍋頭。」將二鍋頭比作「甘醴」。二鍋頭酒是京文化典型代表,當之無愧的北京特產了。北京特產,源自皇宮御膳房的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 種、幾百個規格的各類產品。
特點:選料精、加工細,所以產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色澤由淺黃到桔黃,呈橢圓形,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適口。 北京特產,景泰藍:
北京是景泰藍的發源地。用紫銅做成器物的胎,把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填上去琺琅彩釉,然後燒成。最初的景泰藍多為仿古青銅器皿,尤以明朝宣德年間的出產最為精緻。到明朝景泰年間,即1450年至1456年,工藝家們找到了一種深藍色的藍釉材料.用這種材料製作的工藝品端莊富麗,沉著大方。所以叫景泰藍,較為珍貴的北京特產之一

⑼ 北京絹人

北京絹人

絹人,是美術人形的一種.民間布制玩具「針扎」、「「彩扎」等手工藝品,都和它有著密切關系。

在古代,我國民間流行用竹、紙為原料,製作各種工藝品。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福建南部農村就盛行彩扎,開始時是用紙紮成各式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後來又表現一些廣為流傳的戲文和神話故事,製成花燈,到處陳列,供人觀賞。以後,這種扎制花燈的工藝逐步發展.形成了彩扎工藝品,據《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時民間藝人能剪綾為人,裁錦為衣,彩結人形了。至明代,民間還有製作絹人的。

清代時,以絹綾綢紗剪紮成老壽星和麻姑,同壽桃壽面一起,做為祝賀壽誕的禮品,可惜的是,製作絹人的技藝一度失傳了。

如今的北京絹人的誕生,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代中期,我國應邀參加在印度舉行的同際玩偶展覽會,文化部通過全國婦聯把製作展品的任務交給了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同志。於是他們從各方面收集資料,反復推敲,終於在兩個月的時間里,試製成功了五件表現少數民族婦女形象的作品,及時送展,獲得好評。後來,成立了北京美術人形研究組,陸續試制出許多新作品,這種絹人具有新中國氣派和民族風格。從質料上看,國外的人形頭部,採用石膏粉,膠泥和木頭做成,而北京絹人,從頭到腳都採用了中國絲綢、絹紗,人物的臉型、服飾和動作表情,充分體現出中國風貌。也因為做成人形的主要原料是彩絹,所以被人們稱做「北京絹人」。

絹人的製作.要經過雕劃、彩繪、縫紉、道具服裝、頭飾整理等十幾道工序,不論哪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而高超的技巧。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賦絹紗以生命.施絲綢以精靈。經藝人的精巧安排和製作,件件製品都意趣盎然,特別由於抓住了人物」」亮相」時一瞬間的神態.所以,不僅表現出人物的氣質、性格.還給人以靜中有動的感覺製作絹人的原料是絲、綢、絹、紗,以及鐵絲、棉花等,即使是絹人的頭部,也是罩蟬獎紗後,再描畫點睛而成的。

最近幾年,北京絹人藝人創作出結合實用的裝飾品,以及作為歷史人物資料收藏的陳列品,隨著藝術的發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製作絹人的技藝越來越精巧,題材范圍也越來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