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哪個朝代遷都北京
擴展閱讀
杭州銀泰在哪裡啊 2025-07-20 17:50:32
深圳少年宮畫像多少錢 2025-07-20 17:37:58
深圳耀華學校怎麼樣 2025-07-20 17:22:58

哪個朝代遷都北京

發布時間: 2022-05-19 07:17:52

1. 哪個皇帝遷都北京的

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遷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將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往北平,是具有中國歷史重大意義的事件,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造成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遷都北平,有利於控制全國的政局,同時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於經營東北地區。

(1)哪個朝代遷都北京擴展閱讀

背景

遷都前的南京

自唐朝以後,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並超過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所在。位於江南的南京和其上下游的採石、瓜洲一起構成的江防體系是保證南京安全的直接屏障。南京自身的地理條件也十分優越。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京作為基地,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遷都前的北平

北平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環山,俯瞰中原,號為形勝。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北平在全國的地位日漸顯著。北平是遼的南京,金元兩代的故都。

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攻克元大都,大都改稱北平。徐達將城中部分居民遷往開封,平毀了元朝宮殿,其在舊址堆土築成景山;為了便於防守,將北面城垣南移。由於運河淤塞,南方的物資主要改由海運和陸運轉運。這樣,原本繁華的元朝京師大都城變成了一座相對冷清的北方邊城。

遷都後的影響

1、政治和軍事:大都陷落、元朝滅亡約半個世紀後,全國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由於首都距離長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禦侵略。輔佐建文帝的多為江南人士,成祖即位後,在南京殺戮過甚,唯恐結怨太深,有損執政基礎。從穩固皇位考慮,返回其發跡之地似乎更為有利。

2、經濟:明朝初期,華北相對於江南的貧困相當明顯。北平的營建使北方的生產和人口迅速恢復。

2. 北京曾經做過幾個朝代的首都

曾以北京為首都的朝代共有10個。


(2)哪個朝代遷都北京擴展閱讀:

歷史首都的變遷:

夏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後遷陽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頭,今河南洛陽偃師),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南),又東遷商丘(今河南商丘),又遷都綸城(今河南商丘東)。

商都亳(今河南商丘),後西遷囂(今河南鄭州),後又西亳(今河南洛陽),後又遷相(今河南安陽內黃縣),後又遷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末遷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

西周都鎬京(今陝西西安)、洛邑(今河南洛陽)。

東周都雒陽(今河南洛陽)。春秋時期。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鄭都圃田(今河南鄭州)。陳都淮陽(今河南淮陽)。蔡都新蔡(今河南新蔡)。齊都臨淄(今山東臨淄)。魯都曲阜(今山東曲阜)。秦都咸陽(今陝西咸陽)。

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吳都姑蘇(今江蘇蘇州)。越都會稽(今浙江紹興)。戰國時期。韓都陽翟(今河南禹州),滅鄭國後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齊都臨淄(今山東臨淄北)。

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後遷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燕都薊(今北京)。趙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遷都中牟(今河南鶴壁)。

西漢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新朝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東漢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漢末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洛陽、許昌、鄴城、長安、譙號曰五都。

三國:魏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陪都許昌(今河南許昌),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西晉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東晉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朝——宋、齊,梁,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北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後遷洛陽(今河南洛陽),西魏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東魏都鄴(今河南安陽)。

北周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北齊都鄴(今河南安陽)。

隋都大興(今陝西西安),後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唐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李治、李哲、李旦、李隆基、李柷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武周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五代-----後梁都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西京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唐都洛陽。後晉都洛陽,後遷開封(今河南開封),後漢都開封(今河南開封),後周都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

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遼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後遷中都(今北京)。

西夏都興慶(今寧夏銀川)。

金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後遷都燕京(今北京),南京(今河南開封),末遷歸德(今河南商丘)。

南宋都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遷行在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後遷順天府(今北京)。

清初都北京(今北京)。

民國都南京,後遷北京,最後又回到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北京(今北京)。

3. 歷史上以北京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金朝(1153-1214年),一共61年,後遷都汴梁。
元朝 忽必烈 (公元1267年)在金中都城(今北京)東北另築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稱大都,成為元朝的.
明朝 朱元璋 在公元 1368年在應天府(今南京)建立明朝。年號洪武。後因靖難之役.朱棣登基.年號永樂.1421年遷都順天府(今北京),南京應天府改為留都.
清朝.努爾哈赤 1616年建立王朝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 )1644年,原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打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並遷都北京.
民國(1912-1928年),一共16年,後改變成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共1949 到如今

4. 明朝在哪個皇帝遷都北京的

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時遷都北京的。

靖難之役後的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平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河南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平府,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開始遷發人民以充實北平;被強令遷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樂四年,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平皇宮和城垣。永樂七年,明成祖以北平為基地進行北征,同時開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長陵。將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證明明成祖已經下定決心要遷都。

永樂八年,親征回師後,明成祖下令開會通河,打通南北漕運。永樂十三年完工,從此北平所需物資可以通過相對經濟地運輸。永樂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議遷都北平的事宜。對於提出反對意見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職或嚴懲,從此無人再敢反對遷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動工。

永樂十八年,北平皇宮和北平城建成。北平皇宮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規模稍大。新修的北平城周長四十五里,呈規則的方形,符合《周禮·考工記》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詔正式遷都,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平順天府為京師,但在南京仍設六部等中央機構,稱南京某部,以南京為留都。

(4)哪個朝代遷都北京擴展閱讀

明成祖遷都北平,是具有中國歷史重大意義的事件,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造成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遷都北平,有利於控制全國的政局,同時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於經營東北地區。

贊賞成祖遷都的意見認為,其一,由於首都距離長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禦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平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殘余勢力,北平在軍事指揮上的優點是處於後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同時,天子戍邊的氣勢以及皇宮和先帝陵寢俱在前線的事實,使朝廷上下在面對危機時更有抵抗的決心;例如土木堡之變、平軍覆滅之後,明朝堅決地組織了北平保衛戰,而不是像西晉、北宋一樣放棄北方。

其二,輔佐建文帝的多為江南人士,成祖即位後,在南京殺戮過甚,唯恐結怨太深,有損執政基礎。從穩固皇位考慮,返回其發跡之地似乎更為有利。

5. 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1.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2.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3.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4. 金朝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6. 北京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7. 哪些朝代曾經遷都北京 或從北京遷都別處

北京 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
*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 金朝 (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7年為 中都 。
* 元朝 為 大都 。
* 明朝 自 永樂帝 起為首都,稱為 京師 。
* 清朝 入主中原後亦把北京作國都。
* 中華民國 北洋政府 時期,當時稱 北平 。
* 現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首都。

第一個建都在北京地面並有皇帝稱號的是慕容俊。

前燕二年(350)二月,前燕國王慕容俊乘後趙內亂,自龍城(今遼寧朝陽)南伐。三月,攻陷薊城,以之為前燕國都,修建太廟,宮殿,並沿用燕昭王碣石宮舊名。這時候慕容俊仍然接受晉穆帝的冊封,所以還是諸侯。
前燕元璽元年(352)十一月,慕容俊在中山正式稱皇帝,都薊城,國號大燕,建元元璽。
但五年後,慕容俊就遷都往鄴城(今河北臨漳境內)。
慕容俊是第一個在北京地面稱皇帝的人。但是他的地盤很小,所以也有人不把他算在正統的皇帝之列。

第一個長期在北京地面辦公、有皇帝稱號的是遼太宗耶律德光。
公元938年,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契丹以幽燕為南京,名幽都府,後來曾改為析浸府。
公元940年春,遼太宗到南京舉行「入閣禮」,接著檢閱騎兵和步兵。
但終遼一代,首都設在上京,大多數皇帝的大多數時間也都在上京辦公。

公元1151年,金天德三年,金海陵王完顏亮(金海陵王完顏亮因為統治殘暴,在南征時被廢黜,貶為海陵庶人,所以他沒有皇帝的廟號)下詔遷都燕京。
公元1153年,金貞元元年三月,海陵王正式移到燕京,並詔告中外,正式改燕京為中都,稱為大興府。

所以,金代海陵王完顏亮是第一個遷都到北京的皇帝。

明朝的朱棣遷都之前,初期明朝建都南京,南京並非中原城市,所以當時明朝沒有進入正軌,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表達回歸中原的決心,建立正統的明朝!

8. 歷史上有哪些朝代以北京作為都城

商周時期,出現了燕、薊兩個小國。燕都在今房山境內,薊都薊城位於今市區廣安門一帶。燕滅薊後,遷都薊城,使薊城變為該地區的中心城市,即北京城的最早前身。它的城址鄰近古代永定河渡口,地處數條大路交會處,是當時溝通南北的交通樞紐,與中原、蒙古高原、東北平原、遼河下游平原相通。交通優勢成為影響薊城誕生和發展的地理基礎。隨著燕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成為北方強國,北京地區變為燕的核心地區,薊城成為北方的一個重要都會。
自秦至唐末,薊城始終是北方的戰略要地和經濟、政治中心。秦代薊城為廣陽郡治,是秦聯絡東北地區的門戶和邊地重鎮。西漢襲秦郡縣,封王治薊,並於薊設置幽州刺史,薊逐漸發展為中國北方的大城市。東漢初,廢廣陽郡入上谷郡,後復郡。三國魏改廣陽郡置燕國,在近郊興建戾陵遏與車箱渠,開北京地區水利事業之先聲。隋煬帝時又開鑿永濟渠,溝通中原與涿郡(治薊),以利運輸。唐代,薊城改稱幽州,商業、手工業興盛。
五代以後,薊城開始向全國政治中心過渡。遼設置析津府,又於938年定幽州為陪都,名南京。金滅遼、北宋後,在1153年遷都於此,改名中都,並置大興府。北京上升為半個中國的統治中心。金中都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在北京城市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至元代,忽必烈在舊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稱作大都,並於北京地區設置大都路,從此北京成了全國性的都城。14世紀中葉,朱元璋滅元建明,建都南京,大都改稱北平。1403年,朱棣為加強北方防禦,遷都北平,改名北京。明代基本奠定了現今北京城的輪廓和郊區村落的分布。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
辛亥革命後,北京一度為北洋軍閥統治中心。1928年歸國民黨中央政府統治,改北京為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北平改稱北京,定為首都。

9. 定都北京的朝代有哪些

1。戰國的燕國的都城在今北京附近。
2。金朝時北京為中都。定都北京。
3。元朝忽必烈也在北京定都叫大都。1368年改大都為北平府;
4。1403年明朝明成祖朱棣將他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也叫北京。後來他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5。清朝順治帝也把北京定為首都。
6。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把北平改為北京定都

10. 北京在哪個朝代開始建都

戰國時期的燕國最早建都。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部分介紹如下: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10)哪個朝代遷都北京擴展閱讀:

燕國介紹: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

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