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是什麼時候叫「北平」的叫「北平」的時候,北京大學為什麼沒有改名叫北平大學
1368~1421年,還有1928~1949,這2段時間,你說的地方叫北平,不叫北京。
還有,北平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同時存在的2個不同的大學/組織!
所以北京大學當然不會缺心眼去改個名字叫北平大學從而造成混淆。
北京大學開始叫北京大學是1912年,這時候根本沒北平啥子事。
之後1937年北京大學南遷長沙,和另外2個學校合並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後來又遷去西南,變為「西南聯合大學」這期間指定也是沒北平北京啥子事了。
而北平大學嘛,也就1927年,北洋政府想合並周邊學院,成立一個「國立中華大學」出來,就因為北京大學堅決反對,最後就弄出了北平大學,實際上是若干個學校組成的鬆散組織。1946年的時候消亡。
『貳』 北京改為北平的時間是多少
不長,只有二十多年,1928年國民政府宣布北伐成功之後把北京改為北平,1949年建國之後又改回北京了,一共只有二十一年的時間吧。
『叄』 民國時期北京叫北平怎麼回事
1928年,南京政府宣告成立,有人提出南京是民國的首都,北京不宜為」京「,所以將北京改為了「北平」。
北京其實原來一直是叫北京,這個叫法從元朝就開始。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朝覆滅,袁世凱統治時期還是叫北京,袁世凱死後導致了軍閥混戰。
後來蔣介石領導北伐,革命軍攻佔北京,北京由張作霖的北洋政府統治,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優秀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
1928年,北洋政府大帥張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陽,途中在皇姑屯被炸死,由大帥的兒子張學良接手了他的位置,同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歸順於南京政府。
此後南京政府宣告成立。南京政府宣布告成之後,有人提出南京是民國的首都,北京不宜為」京「,所以將北京改為了「北平」。
(3)北京什麼時候叫北平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范圍規格與順天府大致相同,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肆』 北平哪一年改名叫北京
北平1930年改名叫北京。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北京失去首都地位。1928年,民國政府決定將北京改為北平特別市(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設立市轄區,將全市分為15個區,各區以序號命名。原屬的各縣並入了河北省。城內的宛平縣公署,遷至盧溝橋邊的拱北城內,從這時起宛平縣離開了北京城。
1930年6月,北平特別市改為北平市,降格為河北省的省轄市。半年後又重新升格為院轄市(相當於今日的直轄市)。北京城內被劃分為10個區。城東的大興縣署遷到北京城南的黃村,從此大興就成了北京的一個郊區縣。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為北平府,取"北方安寧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為北京的名稱。後明成祖朱棣遷都,作為明朝的都城於明朝永樂十九年(1427年)改名為北京,與南京對應,形成"兩京十三司",此為今名之始。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南京。同年3月,袁世凱將臨時政府遷至北京,北京再次成為首都。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平
『伍』 北平是哪一朝代開始命名的
北平是北京在歷史特殊時期曾經使用的城市名稱。北京最早於1368年9月12日稱北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直到1949年9月27日,才又將北平改為北京市。
目錄
沿革
明清時期
民國時期
首任市長
和平解放
閱兵儀式
編輯本段沿革
北京最早於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稱北平(見《隋唐演義》 當中稱羅藝為靖 北平
邊北平王,即北平王羅藝[羅成父]),後於1427年作為明朝的都城改名為北京,北平早於北京近600年。 民國時於1928年6月20日又改為北平市。 日偽政府於1937年l0月12日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但實際上並未得到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的承認,北平的名稱在此階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後,又改為北平。 直到1949年9月27日將新中國的首都定在北平後,才又將北平改為北京市。 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這段時間,稱北京為北平是准確的。
編輯本段明清時期
據北京檔案史料記載,1368年(洪武元年)9月12日,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將徐達北征,攻佔元朝都城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並將大都改名為北平府。 燕王朱棣(明成祖)發動靖難戰爭,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先建好北平城,1421年(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平,並將北平改為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作為留都。 清朝時北京亦稱京師順天府。清兵進關,又在北京定都,於是,金元明清兩代長達800多年之久,全國的政治中心是北京。
編輯本段民國時期
1928年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 北平
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設北平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盡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關鍵的優勢,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日本侵略者扶植漢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此成立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日本已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取得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1月16日,由於中國共產黨的爭取,由傅作義率領的國民黨軍隊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1日,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並確定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編輯本段首任市長
1928年3月13日,何其鞏作為第二集團軍總代表率部作戰。6月初,北伐軍佔領北京、天津,統治中國長達16年的北洋軍閥政權覆滅。1928年南北統一後,國民政府遷首都於南京,6月28日,改北京為北平特別市,設北平特別市政府,何其鞏出任第一任市長。後長期擔任中國大學校長。解放戰爭期間參與了策動十一戰區起義工作,同時積極說服傅作義將軍率部起義。北平解放後不久,中國大學因故停辦。
編輯本段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談判,始於1948年11月18日。當時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 北平
役即將開始。北平和平解放正式談判,先後進行了三次: 第一次談判是在1948年12月中旬。當時平津戰役已經打響,北平正在被軍事包圍。傅作義派崔載之為代表同李炳泉(中共地下黨員)一起,帶電台和報務員、譯電員到三河縣平津前線司令部所在地,與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進行了談判。 第二次談判是在1949年1月6日至10日。當時傅部主力35軍被殲,平津戰役勝負大局已定。傅作義派周北峰、張東蓀到河北薊縣八里庄,同平津前線司令部領導人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和劉亞樓進行談判,雙方草簽了《會談紀要》。 第三次談判是1月14日至17日。14日上午人民解放軍向天津守敵發起總攻。當天傅作義派鄧寶珊、周北峰作為全權代表,到通縣西五里橋平津前線司令部,與林彪、聶榮臻、羅榮
『陸』 北京為什麼原來叫北平
北京叫北平來源於明朝朱元璋時期 。
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統治者的農民大起義,如暴風驟雨席捲全國,朱元璋兼並了起義軍陳友諒、張士誠的勢力之後,佔領了江南半壁江山,並於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帥師北伐。
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雖然元順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許多軍隊仍滯留在大都周圍,時時威協著大都,元將領也速就曾兵臨通州。朱元璋當即命令大將常遇春率重兵消滅大都周圍的元軍。
1369年6月,常遇春盪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殘余軍隊。戰報送達朝庭,朱元璋便以「薊北悉平」為名,將元大都改為「北平府」。這也就是北京也稱北平的來歷。
(6)北京什麼時候叫北平擴展閱讀: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於6月15日宣布「統一告成」。6月20日宣布改直隸省為河北省;陳立夫提出國民黨首府在南京,北京不宜用京字,因改北京為北平,為特別市 。
1930年6月,北平被降為河北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當的優勢,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佔領,日偽政府於10月12日,將北平又改為北京。
1945年8月21日,國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日寇在北京投降後,又改為北平。
1949年9月,新中國將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並確定北京是首都。
『柒』 為什麼北京要改為北平(民國時)
原因:
1928年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設北平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
這一時期,北京盡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關鍵的優勢,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在此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日本已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取得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京有京城之意,也曾被侵華日軍加以利用,定都南京的國民政府更其名為北平也在情理之中。
(7)北京什麼時候叫北平擴展閱讀
建制沿革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佔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國伊始,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范圍規格與順天府大致相同,直轄於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軍隊宣布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北京,並重新更名為北平。北平市所轄范圍較之前順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區、東城區全境,朝陽區大部、海淀區南半部、石景山區南部和豐台區北半部。
『捌』 北平什麼時候改名叫的北京
北京最早於1368年9月12日稱北平,後於1427年作為明朝的都城改名為北京,北平早於北京近60年。 民國時於1928年6月20日又改為北平市。 日偽政府於1937年l0月12日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但實際上並未得到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的承認,北平的名稱在此階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後,又改為北平。 直到1949年9月27日將中國的首都定在北平後,才又將北平改為北京市。 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這段時間,稱北京為北平是准確的。
『玖』 北京在歷史上第一次叫北平市什麼時候
北京最早於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稱北平(見《隋唐演義》當中稱羅藝為北平王,即北平王羅藝--羅成他爹),後於1427年作為明朝的都城改名為北京,北平早於北京近60年。
『拾』 北京在民國時叫做北平,在元朝時它叫什麼
北京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謂,唐代稱為幽州。北京不同時期的稱謂如下:燕都。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後,召公被封於延鋒。幽州曾經在漢、魏、金、唐時期建立,今天由北京統治。首都北京,一般指首都。北京成為首都後,也被稱為首都。在南京,遼太宗會師元年(938年),原幽州升格為幽都府,名南京,又名燕京,為遼國都城。元代的大都,重建了以北海公園為中心的新城。從元世祖到元朝第九年(1272年),改名為大都,俗稱元大都。
五棵松在清朝時期,這里有應劭總督的墓地,周圍有五棵高大的古松樹。當時,人們去北京西部非常不方便,土匪經常搶劫。於是,行人在五棵松樹下相遇,攜手同行。五棵松這個名字從此被叫走了。後來國家在1965年修建地鐵的時候,五棵松的樹木因為技術問題相繼死亡。為了紀念這個地名的歷史意義,五棵松的樹木被重新種植在這里。清朝乾隆皇帝喜歡出去蘇州街巡邏。有一次他帶著他的母親。這一趟是去蘇州,也是太後第一次來江南,讓人大開眼界。回到皇宮後,我仍然記得江南的美景,但由於年老,我不能經常旅行。乾隆皇帝對母親極其孝順,於是決定從滿居集到海淀鎮修建一條蘇式商業街,俗稱蘇州街。這條街不僅建得像蘇州的街道,而且裡面的買賣雙方都是乾隆皇帝從姑蘇市挑選的,可謂正宗。不幸的是,這條街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時被燒毀,從此名存實亡。參考來源:網路-北京參考來源:人民日報在線-北京部分地名由來:南里石路原名「時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