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現在位於北京的長城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擴展閱讀
杭州207路公交多久一趟 2025-05-23 06:42:14
福州倉山區金陵路在哪裡 2025-05-23 06:13:55

現在位於北京的長城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發布時間: 2022-05-26 06:55:13

⑴ 北京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北京長城是明朝修建的。在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朝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北京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

八達嶺長城是接待中外遊人最多的長城景區,也是接待世界各國元首、政府首腦最多的長城景區。

⑵ 長城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偉大建築,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現存的長城,修建於明代,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穿越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8個省?市?自治區?

修築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其主要目的在於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統一前北方互相爭斗的諸侯小國各自建造的長城銜接起來,形成穿山越嶺的北方邊界的屏障,長達5000多公里,是抵禦來自北方蒙古大草原上游牧民族騎兵襲擊的壁壘,也是秦始皇自身權力和榮耀的一個有利證明?

漢武帝也曾多次修築長城,用以保護河套?隴西等地,加強東西方交流,其長度達到了10000餘公里?到明代,為防止前朝(元)殘留勢力南下,也不斷修築北方長城,全長達7300多公里,整個工程延續了200多年?在中國歷史的其它時期,統治者也不同程度地修築長城,長度相加超過50000公里?因此,長城是"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的偉大工程奇跡?

長城作為防禦工程,所經地形極為復雜,根據地形又採用了不同的奇特結構,充分顯示了華夏祖先的聰明才智,在世界古代工程史上可謂罕見?長城在重要道口?山口?山海交接處設立關城,即便於交通,又有利於防守?在牆身上每隔不遠處建有突出的強台,用於左右射擊?長城每隔一段距離,設有敵樓,用於存放武器?糧食和士兵居住,戰時用作掩體?長城沿線還建有獨立的烽燧?烽火台,用於在敵人入侵時,舉火燃煙,迅速傳遞信息?

城牆沿著山坡起伏延伸,穿過沙漠和沼澤?土製的牆以石頭為地基,表面用磚塊貼飾?從瞭望台上能看到煙霧信號,而在晚上利用篝火,這樣消息能以罕見的速度橫越全國?自修建以來,長城就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長城的守失關系著許多朝代的更替,關系著中華民族的興衰?伴隨著長城內外著名戰役的發生,英雄人物雲涌而出,大大豐富了這座亘古建築的文化內涵?如戰國時代的趙國名將李牧,後代為紀念其功績,在雁門關修建了李牧祠以為紀念,至今其遺址尤存?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長城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姜女哭長城,在山海關還建有孟姜女廟,前來參拜的人絡繹不絕?

⑶ 北京現存的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
修建長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周代。當時周宣王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襲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七八世紀,許多諸侯國都修建了自己的長城,以防鄰國的人侵。最早建築的是公元
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據文獻記載和遺跡顯示:楚長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漢水,越鄧縣、內鄉岳山至沁陽,總長近500千米;齊長城起於今山東平陰,經泰安、萊蕪、章丘、淄川、臨胸、安丘、諸城,至膠南入海,總長達500千米;魏長城起自華山,沿黃河北行,長300千米;燕長城有兩道,南長城長約250千米;北長城長約650千米。這時的長城長度都較短,從幾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史稱「先秦長城」。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全,防禦北方強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在把秦、燕、趙等國北部的長城連接起來的基礎上,還加以增築、擴建,築成西起臨洮東達遼東的秦長城。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
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全長近一萬公里,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數省、自治區之間的漢長城烽火台遺跡仍處處可見。此後,北魏、隋朝都有修築長城的記載。公元5~7世紀,北魏、北齊、北周相繼修築的長城各有650、l000和l500千米。公元l2世紀,金代也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至外貝加爾地區修築長4000多千米。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工程延續200多年。明朝初期修建的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祁連山麓,全長7300多千米;中葉以後經過修繕的自山海關至嘉峪關一線的長城比較完好,便被人誤為是歷史上長城的起點、終點。清朝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現存長城主要為明長城。
長城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稱作「九邊重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在鎮城內,其餘各級官員分駐於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⑷ 八達嶺長城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明朝
現在的八達嶺長城,建於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

⑸ 長城是哪一年開始建造的

萬里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世紀)。公園前214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將秦、趙、魏、燕各國修築的舊城牆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

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主幾乎都加固增修。

(5)現在位於北京的長城是什麼時候修建的擴展閱讀

萬里長城90%正在死亡:

近年來長城的現狀不斷受到外界的關注。盡管自長城1958年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上億的遊客,還作為國家外事禮賓接待場所,但對外的是北京內八達嶺的長城,還不到長城的十分之一。長城真正的主體恰恰是那些蜿蜒在高山峻嶺之間的殘垣斷壁,它們佔90%。

鐵路、高速公路、地方道路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長城保護的首要威脅。有些地方在進行基礎建設時,若與長城遺存沖突,直接將長城牆體破壞。

比如公路、廣場的建設等;有的地方為了引資建廠,大規模破壞長城遺存搞區域開發;不少居民為了開墾田地,擴大種植面積,或修建生產路,將長城牆體鏟削破壞;或利用長城夯土的堅固性在牆體中掏挖窯洞,用於居住或圈養牲畜。

⑹ 北京長城是什麼多少年修建的

長城建造花了282年才完成。

  •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

  • 長城發展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

  •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二個朝代:

    1)秦始王時修築的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2)是漢朝修築的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1萬里以上。

  • 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冰道運石等。

⑺ 現在的北京長城是什麼時候修建的

清末以後,居庸關關城建築逐漸荒廢;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為保護文物,對關城建築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了昔日的雄姿。

居庸關長城在北京昌平縣境內,距北京市區60公里,是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勢險要。

然而,這個漢代關始設立的開口,歷盡滄桑,殘損嚴重,漸漸失去公眾的關注。歷時4年、耗資上億元的居庸關長城修復工程已竣工,居庸關長城已於1998年3月正式對遊人開放。

(7)現在位於北京的長城是什麼時候修建的擴展閱讀: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爭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歸漢,實現了中原農業區的華夏漢族與北方畜牧民族的匯合,這便是中華民族的形成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內蒙古陰山一帶漢代城堡遺址的考古發現,說明漢與匈奴的和平往來,並沒有完全被萬里長城和軍事堡壘所遮斷。

唐代,唐太宗大破突厥軍後,使數十萬降眾居住在邊境長城沿線一帶,設置六個都督府,任命突厥人為都督。突厥人接受了漢族先進的經濟和文化,進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⑻ 現在的北京八達嶺長城是在哪個朝代修建的

長城大部分是明朝重新修建的,所以北京的八達嶺長城是在明朝建立的

⑼ 八達嶺長城是哪個年代修建的

八達嶺長城建於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