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營利津到北京燕山的距離
一、活動目標 1.熱愛祖國河山,感受黃河文明,體會黃河作為「母親河」是怎樣深入全面地積淀在中國文化之中的。 2.關注母親河,加強環保意識。 3.培養學生根據主題收集、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分析運用所得資料的基本方法。 4.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分工協作。 5.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在綜合活動中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活動指導與建議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教師應該在整體把握設計意圖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制定相應的活動計劃,也可以結合當地及本校條件適當增刪調整部分內容。 這一單元以「探尋黃河文明」為活動核心,以學習課文《黃河頌》為活動契機,自然導入整個活動。四個部分環環相扣,互為照應:第一部分側重了解「黃河對華夏文明形成的影響」,所以以「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作為主題詞;第二部分側重收集詩文、歌曲,召開主題晚會,喚起學生對黃河的感情,可以「歌唱黃河」作為核心;第三部分是收集資料,篩選信息,了解黃河的憂患,喚起關注黃河、保護黃河的意識,引申開來也是培養一種環境保護意識;第四部分在前面三個環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寫作形式發表自己的感想和認識,總結自己參加活動的收獲,作為自我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化整為零穿插安排活動。 本單元內容較多,課時較為緊張。教學時應該注意將眾多活動分解穿插到兩周內的課內外教學活動中去。這一綜合活動計劃佔用兩課時課堂教學時間,一課時用來布置、指導學生的活動,一課時用以展示、評價學生的活動成果。其餘活動基本應該化整為零,在課上、課後開展。 有的內容(如第一部分的《黃河頌》中的有關內容)可以融入課堂教學;關於黃河的常識、詞語可以通過手抄報、黑板報等形式來展示;與黃河有關的故事、傳說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鍾演講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至於學生收集到的有關黃河的歌謠詩詞不妨在班會或文藝晚會上讓學生自己編排、表演;而學生設計公益廣告當然也可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其成果也可以在教室或校園展出。 如此安排,即可解決課時不夠的問題。 第二,分組分工安排活動。 面對本單元四個部分八大任務,即使教師做了分解安排,學生也會有疲於奔命之感。因此,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使每一小組承擔一項任務,小組內又有具體明確的分工,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最後,通過展示成果、評價活動等途徑將以上分工綜合起來達到資源共享,使學生相互受益。 但是,仍然必須保留一兩項活動(建議教師選擇第四部分)作為人人參與的共同活動,要求學生在各小組交流之後寫一篇作文,寫一篇總結,以確保活動有點有面,有分有合。 各項活動設計意圖解說與具體指導建議 第一部分活動內容: 1.復習《黃河頌》一課,查找有關資料,研討下列問題(見課本)。 這一活動,旨在加深對詩作的理解認識,用更多的知識填補詩歌語言的「空白」,是一種典型的閱讀方式;同時又自然導入本次活動,易於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後自行完成,課上或課前互相交流。不必佔用過多的時間。具體解說如下: ①第一問見課後附錄。第二問——黃河流域歷代王朝建都史實為: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後遷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周朝定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秦朝定都於咸陽,西漢定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東漢定都於洛陽,魏晉均定都於洛陽,隋唐均定都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宋朝定都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②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長5 464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 ③略。 2.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本活動旨在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在搜集故事的過程中,應要求學生盡可能不照抄原文,而應對故事做適當的剪裁或潤色補充。 學生整理出的故事,可以刊登在手抄報、黑板報上,也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鍾講話時間,讓學生上台講故事,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 ① 黃河之源的傳說。 ② 與黃河有關的神話傳說。 ③ 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 A.姜太公釣魚。 B.鄭國渠。 (以上答案參見《黃河》一書,中央電視台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3.關於搜集俗語、諺語、成語的活動。 這一活動為學生積累詞彙、積累文化知識,從而感受黃河在民族文化中深厚的文化積淀提供了機會。教師應該藉此強調詞彙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到詞彙積累的樂趣並能夠因此掌握一兩種學習詞彙的方法。 教師指導這一活動,應該把握三個環節:搜集詞語——領會意義——學會運用。例如:「河清海晏」,是中國人理想的太平盛世;「涇渭分明」則是黃河的兩條支流在文化中的反映(涇水清,渭水濁)。要求學生抄出例句,以便從情境上完整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要求運用詞語造句。 第二部分活動內容——搜集有關黃河的詩詞歌謠。 這一活動可與音樂教師配合進行,可視為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請音樂教師推薦介紹教唱有關的歌曲民謠,可在音樂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開展,也可利用班會課乃至在學校文藝活動中表演。語文教師主要在體現活動的語文特點上下功夫,應要求學生抄下歌詞並引導學生品味評析。有關詩詞部分應該要求學生背誦並向同學介紹。 第三部分活動內容——保護黃河。 這一環節的話題是「環保」。其中,第一項側重了解黃河現狀,第二項重在宣傳呼籲,但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不妨由學生分組承擔各項任務。先由部分學生搜集資料或進行調查,互相交流,然後引導學生設計公益廣告並展出,使兩項活動互相呼應,增強活動效果。如果當地條件有限,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調查搜集其他河流或者當地河流情況,不必強求一律。 調查交流活動的組織、主持、主講均應由學生承擔,以求充分鍛煉學生。 公益廣告的設計力求巧妙、生動、有創意,但仍然應該突出語文學科特色。如果學生不具備繪畫才能,可以只用文字來描繪自己的構想。當然,也可以將具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組織成若干小組共同設計,以體現合作學習的特點。 第四部分活動內容——綜合寫作。 這一部分是在前三個部分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學生通過以上各項活動,對於黃河的方方面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寫作環節中的材料積累過程已基本完成,關鍵在於如何確定話題角度,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1、2兩題屬於常規作文,建議教師布置學生完成其中一題。第3題的「周記」寫作,可以作為學生對這次大型活動的自我評價,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體會,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這是活動評價的一個重要參照。 三、活動評價 1.重在過程評價。 綜合活動的宗旨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能力促進發展的機會。學生研究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出成果,「過程評價」至關重要。教師首先應評價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認真組織,是否努力嘗試整理材料表達觀點。只要學生在以上各個環節中有一兩處下了功夫,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至於學生作業成果結論是否完整嚴密、設計是否新穎有創意,只能作為評價的參考因素。即使學生的活動是失敗的,只要學生積極參與了,他在實際操作中也就運用了多種知識,鍛煉了各項能力,積累了多種體驗,這些都是極為寶貴的東西,都是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 2.不求全責備,不求畢其功於一役。 不要希望在一次活動中進行全方位的能力訓練。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方式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做出整體規劃,進行宏觀調控。通過各項不同活動逐步引導學生全面培養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此,每次活動之後,只需就學生的一點最佳表現給以評價(如學生的口語表達、寫作、材料整理、與人合作,等等),不要求面面俱到。 3.多種評價方式相互結合。 評價時,應該將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與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力求使評價成為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手段,成為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手段。同時,教師還應該努力創造條件進行學校評價、社會評價,使學生的活動成果在校園中、在社會上得到認可,這種評價可以得到極好的教育效果。 四、有關資料 1.遠古的地質運動與黃河的形成(陳梧桐陳名傑) 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運動之中,華北地台大約在17億年以前隆起了。隨後它持續抬升,形成中國范圍內最早而且面積最大的一塊古陸。在此後漫長的時間里,華北地台兩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至二疊紀(距今28 500萬年至23 000萬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這個反復抬升和沉降的過程中,大量的生物遺體在沉降區堆積起來,形成豐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接著,在侏羅紀(距今19 500萬年至13 700萬年)與白堊紀(距今13 700萬年至6 700萬年)發生了被稱為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與現今山西高原原本連為一體的今華北平原地區轉而沉降,先形成盆地,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則陸續抬升,形成了東低西高的局面。進入新生代(始於距今6 700萬年)時期,又發生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造山運動比燕山運動更為強烈,不僅促使喜馬拉雅山脈從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急劇抬升,而且波及整個中國,促使一些地塊抬升,成為山脈,一些地塊下沉,成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因受到這次造山運動的影響,產生了兩條近乎平行的大斷裂帶,從北向南穿過高原的中部,斷裂帶的斷塊程度不一地向下陷落,形成狹長的槽谷。槽谷的南端與關中所處的沉降帶相接,形成汾渭盆地。後來,一些抬升的山脈受到風化剝蝕,逐漸夷平,成為高原;下沉的盆地則貯積起水而成為湖泊。此後,這個地區先後經歷兩次規模較大的冰川活動,氣候變得寒冷而乾旱,那些大湖逐漸萎縮,或被分割成許多小的湖泊,全區出現若干個大型湖盆和許許多多的小湖泊及濕地。地面上的流水從高處向低處流動,逐漸匯聚到古湖盆當中,並發育成若干各自獨立的內陸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的北麓,一條流水從這里向東南流淌,由於積石山即阿尼瑪卿山與巴顏喀拉山南北夾峙,它便流向當時正在下沉的今若爾蓋草原地區,在那裡瀦積,形成古若爾蓋湖。源出於西傾山和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另一條流水,則在兩山的峽谷中自東南向西北方向流淌,匯集到今青海省共和縣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的東面,當時另有一條流水,沿著拉脊山南麓的峽谷東流進入今甘肅,經過今日的蘭州後,北折流向今寧夏地區,至賀蘭山旁匯集到因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銀川盆地,形成古銀川湖。東鄂爾多斯高原的東緣,又有一條河流經由一連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汾渭盆地的東面,聳立著一座高大的中條山,山脈東側的流水,由於受到山東丘陵的阻擋,則分由丘陵南北不同的河道,東流注入大海。這樣,從西部的青藏高原到東部的山東丘陵,便逐漸形成了四段各有源頭、互不連接的河流。古黃河就是在這些獨立的水系基礎上,逐步演變而成的。 在地質年代第四紀(始於距今250萬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萬年前後,這個地區冰川融化,氣候變得溫暖而濕潤,降水量充沛,河水迅速暴漲,流水的沖刷下切作用不斷加劇。流水的沖刷促使河床逐漸由淺變深,從而產生溯源侵蝕作用,使源頭的位置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動,使上游不斷向上延長。流水的下切,則沖擊著阻擋其前進的高山峻嶺,為自己開辟通道,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此時,中國中西部的高原繼續處於上升的階段,益發加強了這種流水的下切侵蝕作用。流水的溯源侵蝕和下切侵蝕,終於將兩條河流中間的分水嶺打通,使各個封閉的湖盆有了出口,使各自獨立的河段連接起來,古黃河至此已初露端倪。不過,此時的古黃河還是一條內陸河,她的東端止於浩瀚的三門古湖,因為東面的中條山還阻擋著它通向大海的道路。但是,古黃河繼續以頑強的毅力,發揮其溯源下切的侵蝕作用。當上游的來水大量進入三門古湖,水位升高,超過了三門地壘的高度,湖水就向東漫流,並不斷下切。經過漫長的歲月,她終於切穿三門峽,流入華北平原,而與中條山東側的流水連接起來,浩浩盪盪地向東奔流,投入大海的懷抱。一個偉大的生命從此誕生了! 黃河最後沖過三門峽、全線連接貫通的具體年代,學者的意見不一,但有一點應該是可以肯定的,即當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出現在周口店時,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這條大河,已經從西到東將各段河道連接起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了。不過,此時她的下游是繞山東丘陵之南入海的。以後下游的河道曾發生過幾次變動遷徙,但上游的河道則已基本定型。而且由於流水的溯源侵蝕、延伸的屬性,她的上源和下游仍在繼續延長,從而最終形成今天的面貌。 今日的黃河,全長5 464公里,是長度僅次於長江的中國第二大河。她從源頭汩汩東流,經過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區,在山東利津縣注入渤海,流域面積達752443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鄂爾多斯內流區面積,則為79.4萬平方公里。包括與黃河密切相關的河南、山東兩省的沿黃地區在內,總共有耕地3億畝,居住著1.2億人口。在歷史上,黃河還曾經流過河北、天津、安徽、江蘇四省市,整個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共約25萬平方公里。據2000年初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黃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僅相當於全國河川年徑流量的2%。但就是這些黃河水,加上流域內有限的地下水,卻承擔著全國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並遠距離地向流域之外的地區調水,承擔著流域外的部分供水任務。僅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黃河對中華民族經濟和歷史文化發展的巨大貢獻。 (選自《黃河傳》,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黃土高原 黃河從青海省東部的龍羊峽到河南省西部的三門峽,穿過世界上著名的黃土區。這片廣袤的黃土區,大體上西起日月山,東到太行山,南至秦嶺,北抵陰山,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米之間,稱黃土高原。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黃河輸送著巨量的泥沙。「黃」河的盛名,實際上是黃土高原奉贈的。 黃土高原是我國黃土發育最典型的區域。進入黃土高原,豁然入目的就是鋪蓋在大地上的金黃色的黃土。現在的黃土高原幾乎是赤裸裸地袒露著寬闊的胸膛,被起伏不平的山丘和縱橫交錯的溝壑切割得支離破碎,構成了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景觀。 其實,遠古時期的黃土高原並不是眼前這幅景象。溫和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給萬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曾在黃土高原溝壑區的涇河上游馬蓮河畔合水縣境內,發掘出一具較為完整的古象化石。經考古鑒定,這是200萬年前生活在黃土高原地區的「黃河劍齒象」。這具古象化石向人們展示了當時黃土高原地區的自然面貌:到處是森林、莽原和湖泊;在茫茫的原野上,野馬賓士,羚羊咩叫,鴕鳥漫步,鼢鼠覓食,古象成群……黃土高原儼然是一個天然動植物園。 根據考古工作者發掘證明,「藍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這些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就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土高原。近代,這里還陸續發現了許多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遺存。幾十萬年來,人類用他勤勞的雙手開發了這里肥沃的土地,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 炎帝,是我國遠古時代的一個部族首領。炎帝居姜水,因以為姓。姜水,在今陝西岐山縣以東,屬黃土高原的渭河流域。傳說是他「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嘗百草以療疾病。所以,炎帝又稱神農氏。炎帝部族的先民,第一個開拓了渭河流域,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用集體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讓肥沃的黃土長出了人類親手種植的農作物,使黃土高原的渭河流域,成為我國原始農業的發源地。 農業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自夏、商至秦、漢,黃土高原被逐步開墾,出現了種植「百穀百蔬」的興旺景象。夏書的《禹貢》篇,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篇地理著作。據說這本書是鑄在九鼎上面的,記述了當時中國各地的地理和物產的狀況。《禹貢》上說,今天秦嶺以北的陝西省和甘肅省境內的黃土高原地區,「厥土黃壤」,「田上上」。上上,是九個等級中的最上等。大禹時期的黃土高原確實是物產豐饒、殷實富庶的地方。西周時期,這里已大量種植稻、粱、黍、麥、菽、稷、粟和桑、麻、瓜、果之類的農產品,並馴養了馬、牛、羊、雞、犬、豕等畜禽。據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統計,僅京師長安周圍的三輔地區(今華陰、高陵、眉縣),就集中居住了240多萬人。在漢、唐間,這里畜牧業很發達。在漢朝時擁有牲畜1 000多萬頭;南北朝時更多,僅陝北一帶就有600萬頭。 黃土高原是金色的土地,它以那豐厚的資源和肥田沃土,養育著高原上的人民。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麼,黃土高原不正是金色的襁褓嗎? (選自《黃河萬里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3.黃河斷流及流域生態環境建設 黃河幹流全長5 464公里,流域面積79.6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2 000萬公頃,流域人口1.2億。黃河是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的重要水源,是沿黃地區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我國21世紀內陸經濟發展的軸線。長期以來,黃河存在著洪水威脅、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積等嚴重問題。近年來,又出現了缺水斷流加劇和水污染嚴重等新問題。黃河斷流已不是個簡單的水文現象,而是流域生態平衡嚴重失調的綜合反映,是人類需求與脆弱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反映。這些問題嚴重影響沿黃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黃河斷流已成為國內外關注的大問題。本節重點討論黃河斷流與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黃河斷流始於1972年,90年代趨於頻繁,斷流時間與距離不斷延長,黃河下游有變成間歇性河流的危險。 (1)黃河斷流的現狀與態勢 黃河斷流始自1972年山東省利津,後來日趨嚴重。1972~1998年的27年間,下游有21次斷流,特別是90年代,年年斷流,且首次斷流的時間提前、斷流時間和距離不斷延長。斷流嚴重的1997年,山東利津站全年斷流13次、累計226天,330天無黃河水入海,斷流起點已上延到開封柳園口附近,全長704公里,占黃河下遊河道長度的90%。不僅如此,黃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繼出現斷流。黃河源頭1997年開始出現斷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現了首次斷流,完全暴露的河段達8公里。 (2)黃河斷流的影響 黃河斷流使沿黃地區水資源出現供需失衡,工農業生產、城市生活、生態環境用水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對沿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並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隱患。 給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危害黃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斷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農業經濟損失累計約268億元,年均損失逾11億元。90年代,由於斷流日趨嚴重,年均損失已達36億元。農田受旱面積累計470萬公頃,減產糧食98.6億公斤。勝利油田因減少注水,減產原油數十萬噸。黃河水每年給山東帶來的經濟效益達100億元,由於斷流而影響了山東經濟發展,1997年那次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斷流,給山東省造成上百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濱州地區,僅1992~1998年的7年間,由斷流和污染造成工農業損失15.8億元,其中農業損失4億元,全區還投入抗旱資金3.5億元。黃河斷流使三角洲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將直接影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黃河斷流,也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東東營、濱州、德州等城市經常由於供水不足,採取限時限量供水。 對沿河特別是河口三角洲地區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海岸侵蝕後退。由於入海泥沙減少,使黃河三角洲海岸線變為以凈蝕退為主,造成海岸後退。二是地下水環境惡化。由於地表淡水補給減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鹹水入侵,水質惡化。三是地表水環境容量減少,污染加重。由於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地表水減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濃度不但超過了漁業用水水質標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遊河段已達到或超過魚類致濃度,許多河段魚類基本絕跡。四是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沙化,使濕地生態系統退化。黃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極易演替。植被以草地為主,現有各類草地21.8萬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18.5萬平方公里,由於斷流,不僅土壤鹽鹼化,使草地向鹽生植被退化,而且還影響人工草地生長。五是河口地區及近海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種群和遺傳多樣性喪失。斷流使三角洲濕地水環境失衡,嚴重威脅濕地保護區數千種水生生物、上百種野生植物、180多種鳥類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種群數量減少,結構趨向簡單。斷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餌料來源,影響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種魚類不能洄遊等。 河道萎縮,改變了河道沖刷模式泥沙淤積使河道萎縮,河床抬高,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懸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決口和改道的風險,威脅著下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3)黃河斷流的主要原因 從水文上看,黃河斷流屬於水量季節性變化。但實質上,斷流是人類對水資源用量超過其自然限度,是人類需求與脆弱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劇增是黃河斷流的根本原因黃河流域的大部分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特別是90年代以來,降雨、徑流偏少,人均和畝均水量都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乾旱是黃河斷流的自然原因。 黃河流域的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用水量劇增。黃河水有90%用於農業灌溉,引黃灌溉面積由建國初期的80萬公頃增加到1994年的731萬公頃。全流域用於農業、工業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為74億立方米,50年代為124億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億立方米。現在黃河流域實際用水量已超過370億立方米,所以沖刷河道的生態用水(210億立方米)根本沒有保證。目前黃河徑流的開發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50%,超過國內其他江河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利用水平。可見,用水量劇增是黃河斷流的根本原因。 源頭和上中游地區生態環境惡化青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區,境內流域面積佔全流域面積的19.6%,徑流量卻占黃河總徑流量的近1/2。植被破壞導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養功能下降。80年代中期以來,黃河上游徑流開始出現逐年減少的趨勢,進入90年代後,減少更為明顯。1997年1~3月的徑流量減少23%,降到歷史最低點,源頭首次出現斷流,下游出現歷史上最嚴重的斷流。黃河上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泥沙俱下,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量16億噸,淤積在下遊河床的泥沙年均達4億噸,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已高出兩岸土地3~10米,形成近千里的地上「懸河」,下遊河堤形成「越加越險、越險越加」的態勢。 缺乏統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黃河幹流骨幹工程和大型灌區分別隸屬於不同的部門和地區,尚未健全黃河水資源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很難做到全河統籌,上、中、下游兼顧。上游灌區面積佔全流域的27%,但耗水卻佔全流域灌溉用水的44%。農業灌溉水利用率僅為30%,工業用水重復率僅20%~30%,萬元產值的平均用水量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倍多,高出用水先進國家6倍以上。經營管理粗放,水資源浪費嚴重,是黃河斷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業廢水處理率不到21%,更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程度。 (4)緩解黃河斷流的基本對策 黃河下游日益嚴重的斷流早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對斷流原因、影響和對策等進行實地考察和研討,並提出許多觀點與建議。 緩解黃河斷流的基本對策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a.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保護,實行全河道水量統一調度;b.堅持節水方針,發展節水型農業,建立節水型產業;c.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d.加快南水北調進程。4.黃河知識問答 ①「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這句話是哪位偉人說的? 這一名言是毛澤東同志說的。黨中央在指揮解放軍取得宜川大捷之後,決定東渡黃河到華北去。1948年3月23日,中央機關從吳堡縣川口村過河,一共有十幾條木船,毛澤東上了第一條船,周恩來、任弼時上了第二條船,陸定一和胡喬木等人上了第三條船。船至中流,巨浪雜夾著磨盤大的冰塊洶涌咆哮,冰塊撞擊木船發出驚心動魄的砰砰聲,小木船忽而躍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對此情此景,毛澤東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深深地感嘆道:「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
⑵ 從山東東營到北京有多遠
〓〓〓〓〓〓 A線: (205國道)線 〓〓〓〓〓〓 路橋費:110元 里程數430公里 推薦指數:★★★
東營基地(城區)沿西四路向北----勝采----鑽井----井下----墾利過勝利黃河大橋[收費10元],過集賢約5公里後左拐(向西)----到達利津北嶺鎮十字路口右拐(路標去「沾化」)----永館路沾化城東收費站[收費10元]----直向西過沾化縣城2公里後有一「Y」型路口,此處向右即向西北方向,路標牌指示「大山」。(☆此處到大山路口50公里☆)【圖1】----新海路王家徒駭河橋[收費10元]----無棣縣大山鎮----路口直行(原有一假紅綠燈,現已更換成真的了),路標牌指示「海興」方向。(☆此處到海興縣城25公里☆)【圖2】----河北省海興縣辛集鎮,見一條河(漳衛新河),此河為魯冀兩省的分界線,所以此處有兩個收費站各省收各自的[收費10+10元]沿路一直北行----過海興縣城後方向為西北----過縣城約2公里後車速一定要降下來,因為有兩個十字路口沒有信號燈,而且路旁草木叢生,視線不好極易發生事故。----走出大約15公里後注意減速因為路中間有多處大坑,包括一些俗稱的賊窩子(即暗坑)這樣的路況約有幾公里左右----黃驊中捷友誼農場路口(在路口的西南角旁邊常年有一交通局開的加油車式加油站)左拐向西進黃驊城南外環,直走至見到紅綠燈後右拐一直向北----出黃驊城後有一段水泥路面坑窪不平很毀胎----快出黃驊界快到天津界有一地兒叫「齊家務」這個收費站車多路窄收費通道少,大車小車一齊夾隊常誤車, 該改名叫「齊夾誤」 [收費10元]----過收費站後緊接著一個「Y」型路口,走左邊。----一進天津界不遠即有一收費站, 該收費站右收左免即進天津收出天津不收(3日內有效)[收費20元,夠狠!]----小王莊路口直走(向北)----團泊窪[收費5元],該地段雖路窄但路面還算平整,且車不多所以車速很容易提上來,這里注意有兩個彎很急,見「Z」標志後一定要降下速來!----25公里左右到小孫庄左拐向正北(路右邊能看見鐵路)----到達李七庄外(天津南外環15號橋)過橋洞後左拐上外環走天津西外環----外環走24公里見到「津京橋」後右拐盤橋北行,(即見「楊村」出口路牌後出外環)往楊村(即武清區區府所在地)方向,出外環到楊村大約25公里,從楊村入口領卡上京津塘高速,----馬駒橋服務區辦進京證(辦進京證免費,需提供行駛證,有時也要駕駛證)----大羊坊收費站【圖3】[收費25元]。 A線回程簡述:大羊坊上京津塘――楊村下高速――一直南行25公里上天津外環(津京橋),上外環向右(西南方向)走,沿外環走24公里左右右(南)拐出外環(津淄橋,也叫15#橋),一直沿205國道向南走(路東有鐵路),15公里到萬家碼頭右(西)拐,10公里到小王莊左(南)拐,一直向南直行經齊家務後到黃驊城,第三個紅綠燈(路東有黃驊第一加油站)左(東)拐(路標為「黃驊港」方向),走5公里左右右(南)拐,順路一直走即經過海興、大山、沾化到達東營。
〓〓〓〓〓〓 B線: (海防路)線 〓〓〓〓〓〓 路橋費:105元 里程數410公里 推薦指數:★★★★
此路線在無棣縣大山鎮的「假紅綠燈路口」之前與A線都是一樣的,按B線走海防路則需要在此十字路口處右拐(向東),路標牌指示「大口河」方向【圖4】。拐過彎後百米左右即刻能看到一個大濟路收費站[收費10元]。順路前(先東後北)行 8公里左右後見一「Y」型路口,走左邊,路標牌指示「黃驊港」方向【圖5】。經過埕口大橋(此橋為魯冀分界橋)過橋後順海堤道路再走14公里左右經過一收費站[收費10元]過收費站後再走18公里 就會到黃驊港,順路向東前行走二三公里左拐(向北)路標牌指示「天津」方向【圖6】 。經過黃驊港大橋, 再往前走35公里左右是收費站[收費10元]再前行15公里左右到達天津界。進津界不遠即有收費站,該收費站右收左免即進天津收出天津不收(3日內有效)[收費20元,]過收費站前行(一路向北)走10公里左右就會經過大港油田的家屬區外圍和煉油廠,再向北一直走15公里左右就會到達大港經濟開發區 。在一個不大的轉盤處(小古林,轉盤東北角有一「五龍酒店」)繼續直(北)行,往前走不了兩三公里就能經過一橫交鐵路,過鐵路約百米後路口左轉(向西),前走三四公里就能見到路左的歐式建築【圖7】以及「津港公路」的路標牌,此路口右轉(向北)上津港公路,北行 25公里左右右轉就上到天津外環,繼續沿東外環北跑個十七八公里的樣子就到機場路口了(有京津塘的路標),右拐500米再左拐500米即到京津塘108公里處的天津機場收費站,領卡後上高速---馬駒橋服務區辦進京證(辦進京證免費,需提供行駛證,有時也要駕駛證)----大羊坊收費站[收費35元]。 B線回程簡述:大羊坊上京津塘――天津機場下高速――下高速後右拐幾百米即到天津外環,外環左(南)拐,17公里左右津港橋左(東)拐出外環,進入津港公路,津港公路一直向東南方向走到歐式建築路口左(東)拐,走三四公里十字路口見「歧口」路牌右(南)拐,接著過一鐵路,一路南行經過大港油田、馮家堡…到達黃驊港,過黃驊港大橋後順路行進到東西路上,走一公里即見到一「Y」型路口(路邊有若干海貨攤位)左(西南方向)拐,路兩邊都是海岔子,一直沿路跑即可。約30多公里到埕口大橋,過橋後右拐順路走七八公里見大濟路收費站,出收費站後100米左(南)拐即上到很寬的路面上,此處就是「大山」。順路一直南行即到「沾化」,從沾化穿過縣城繼續向東走3公里左右有一路口,直行到北嶺、陳庄、集賢、墾利、東營,左(北)拐到河口、孤島、仙河。
〓〓〓〓〓〓 C線: (海防+高速) 線 〓〓〓〓〓〓 路橋費:145元 里程數410公里 推薦指數:★★★★★
此路線在上津港公路之前與B線都是一樣的,按B線走到歐式建築看到「津港公路」的路標牌,沿路牌指示在此路口右轉(向北)上到津港公路,北行 10公里左右看到路邊有「唐津高速」的牌子,從立交橋下穿過繼續前(北)行,再向前走不多遠(約5公里)看到「津晉高速」的指引牌,按牌所指方向上到津晉高速的津港收費站,領卡後按「津文 楊柳青 北京」路牌方向駛入主道上高速,上高速後方向為西。津晉高速行駛約27公里左右(路邊的公里牌記得好想是津晉73公里處),按路標出津晉進入京滬高速,進入到京滬後方向為北。京滬高速行駛約45公里左右進入京津塘高速(此處為泗村店收費口,交卡、交費、領卡)[收費45元]。進入到京津塘後方向為西北,上京津塘後西行約45公里左右到馬駒橋服務區(辦進京證免費,需提供行駛證,有時也要駕駛證)――大羊坊收費站[收費20元]。 以上簡述:「津港」口上津晉高速跑27公里左右轉入京滬,京滬跑45公里左右到達京津塘的泗村店立交[約70公里,收費45元],領卡後上京津塘,跑45公里左右到馬駒橋~ C線回程簡述:大羊坊上京津塘,經過廊坊出口後繼續前(東)行約16公里即到與京滬高速貫通的泗村店,此處出京津塘高速【圖8】,在泗村店收費站交卡、交費20元,領卡【圖9】,進入京滬高速,跑45公里左右,見前方路牌「塘沽 大港 楊柳青 津晉高速」指示進入津晉高速【圖10】,跑27公里左右,見「天津 大港」路牌後下高速【圖11】,在津港收費站交卡交費45元【圖12】,順路右拐即上到天津到大港公路,沿路南行15公里左右見一十字路口,在路口的東南角能看到歐式建築【圖13】,此處左(東)拐,東行四公里左右見一路口右(南)拐,此處路牌指示「歧口」 【圖14】,沿路一直南行,經大港油田經馮家堡…到達黃驊港……剩下的行程請見B路線的回程簡述,同上一致,不累述了。 小貼士(供對路線較熟悉的TX參考): 1.A線中,快到黃驊,拐過加油車式加油站後,不必走到紅綠燈即可在第一個向北的路口拐彎,向北幾百米後左(西)拐,再幾百米右(北)拐即可上到205國道,此路線可避開一部分城區擁堵。 2.B線中,快到黃驊港,過水上餐廳後右拐(邊上有許多小海貨鋪),走幾十米即有一很寬的南北路,在此路口左(北)拐走到頭右(東)拐走到頭左(北)拐即看到黃驊港大橋了,此路線可有效避開黃驊港開發區里的那些糟爛路面。 3.B線中,小古林附近,過五龍酒店轉盤後過鐵路後左拐奔津港公路,此處介紹一哈:過五龍酒店轉盤後過鐵路後別左拐!仍繼續直行,一路向北,走到最最北頭遇「T」字路口左拐,走7公里左右即到天津外環的「津沽橋」,橋下右拐上外環,外環北行10公里左右即到機場高速口;此路線本人行駛多次,里程比走津港公路要近些。 4.高速公路路況問詢電話:津晉高速:(022)23986025,28685588—0 京滬高速 :(022)23705109 京津塘高速:(010)58021000 5.電台指南: a.廣播電台:天津交通台 AM 567 FM106.8;北京交通台:FM103.9; b.無線電台:津直發:438.500 439.300 京直發:438.500 439.750;
說明: 1.以上路橋費用是按從東營黃河以南-北京大羊坊計算,從仙河、孤島、河口出發少20元路橋費用。黃河南北兩地出發公里里程基本相當; 2.以上公里數均為本人大概印象或估算,應以實際里程為准; 3.文中所涉地名、里程及其它信息均不做為任何事務依據,本路書僅為方便車友出行所撰,供各位車友參考; 4.轉貼請註明「出處:愛卡 作者:分蹦」
⑶ 北京到東營多少公里
從北京市到山東省東營市的全程高速駕駛距離大約是413.3--455.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