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前門是哪裡
擴展閱讀
佛山到深圳的運費多少錢 2025-05-15 05:18:23

北京前門是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6-10 21:53:36

⑴ 北京前門屬於北京幾環內

前門的一般就是二環以里呢。因為北京沒有一環,如果要說的話一環,就是護城河吧。

⑵ 北京前三門大街的前三門是指哪三個門

崇文門、前門、宣武門

前三門是北京城的正陽門(前門)、宣武門、崇文門合稱。自東向西依次是崇文門、前門、宣武門。其中崇文、宣武各取是尚文尚武的意思。這三座城門因為位居於皇城之前,故稱為前三門。貫穿於這三個門之間的大街,稱為前三門大街。

正陽門位於京城南北中軸線上,是明清北京城的正南門,素有「國門」之稱,就是咱老百姓常說的「前門」。元世祖忽必烈開始營建大都城,也就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城周60里,辟11門,麗正門為其南正中之門。到了明代的正統四年(1439年),麗正門正式改名為正陽門。

崇文門經歷元、明、 清三朝,東距正陽門約3公里。樓台連台高35.2米,屋頂是灰色筒壯綠琉璃瓦檐邊。崇文門是京師九門之一,元代稱文明門。明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並加築翁城,改名崇文門,取《易經》」文明以建「,其得剛健而文明,寓意崇尚文德之意,與宣武門相對稱,左文右武。

宣武門為明、清時京師內城九門之一,建於明代,初稱順承門,正統四年改稱宣武。為內城南門之一。在崇文門與宣武門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禮制,兩門一文一武對應,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因為取武為意,城門守軍訓練用的護衛校場就設在宣武門外。

(2)北京前門是哪裡擴展閱讀:

前三門以及連接其間的城牆曾經是清朝老北京內、外城的分界線。民國後北京市的行政區域劃分也是按照城牆劃分的。外城分為五區,內城分為六區,前三門及其沿線被看做是內外區的分界線。解放後,內城分為四個區:西單區、西四區、東單區、東四區。外城分為三個區:前門區、崇文區、宣武區。2010年7月,崇文區並入東城區,宣武區並入西城區。

⑶ 北京前門叫什麼名字

叫正陽門,俗稱前門,原名麗正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城內城正南方向的門,位於天安門廣場南緣,前門大街北端,處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現存城樓與箭樓。

⑷ 北京前門是哪個門

北京前門是東城區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眾俗稱前門大街。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⑸ 北京前門屬於北京哪個

前門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

現在是西城區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⑹ 北京前門是什麼區

北京前門是東城區
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眾俗稱前門大街。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⑺ 正陽門是北京哪個門

正陽門是北京內城的正南門。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瓮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

正陽門的作用價值:

在北京城諸門中,正陽門規制最為隆崇,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城市布局、軍事防禦、禮儀制度和建築藝術的形象體現,也是老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正陽門作為北京僅有的一座城樓、箭樓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門,既是歷史文化遺存,也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絕佳載體,人文蘊涵深厚。

正陽門作為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以其無聲的建築語言,不僅向世人展示出封建社會都邑城垣中的一個局部,而且,在古代建築、文化藝術、民俗禮儀、王朝歷史等方面,都有其獨立的存在意義與研究價值,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北京城的標志性建築。

⑻ 北京九門是哪九門

北京九門分別為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古代官職九門提督中的九門正是指這九門。

北京九門簡介
朝陽門:元稱齊化門,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瓮城門洞內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
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崇文門以瓮城左首鎮海寺內鎮海鐵龜著名。

正陽門:元稱麗正門,京人俗稱」前門」,與地安門(俗稱後門)南北呼應。瓮城中關帝廟為九門之首,故人稱「正陽關帝」。正陽門因皇帝龍車出入此門,正陽門又稱」國門」。
宣武門:元稱順承門(訛傳順治門)明永樂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牆時修建,沿稱元「順承門」之名。正統元年明政府重建城樓,增建瓮城、箭樓、閘樓,正統四年工程竣工。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瓮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記之。
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
安定門:元稱安貞門。此門為出兵征戰得勝而歸收兵之門,京都九門中有八門瓮城內建築關帝廟,唯安定門內建真武廟,在諸門中獨具一格,從1924年拍攝的照片看,建築整潔,布局精練。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瓮城為主,但瓮城廟中的葯王雕像極為精細,市人稱「東直雕像」。
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高亮趕水」的傳說人人皆知,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車都走此門,故瓮城門洞中刻有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

⑼ 北京城內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門是哪個

在我的記憶里,北京有句俗語叫“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這說的就是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的正陽門。被人們稱為中軸線上的青龍。

正陽門規格高於其它八門,素有“四門三橋五牌樓”之說。那這“四門三橋五牌樓”是什麼意思呢?

四門:指正陽門共有四個門洞,即城樓門洞、箭樓門洞、瓮城兩側的東、西閘門各一個門洞。而其它八門均只有兩個門洞,即城樓門洞和瓮城單側閘門的門洞,箭樓皆無門洞,只具備防禦堡壘的功能。

三橋:指箭樓前方護城河上的正陽橋,其實是一座石拱橋,但寬闊的橋面被欄桿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對著箭樓門洞,稱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樓:指正陽門前那座“六柱五間”的跨街牌樓。在明代京城九門都建有牌樓,唯獨正陽門牌樓的規格最高,有五個開間。如今只有正陽門牌樓得到復建。

正陽門的主要建築有:城樓、箭樓、瓮城、雉堞和女兒牆、馬道、鋪舍

正陽門城樓

正陽門城樓坐落在磚砌城台上,城台上窄下寬,有明顯的收分,寬95米,厚31.45米,高14.7米,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牆,佔地3047平方米,城台上以城磚海墁。城樓為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樓脊飾龍頭獸吻,每面有檐柱、老檐柱和金柱三層柱子,朱紅樑柱,金花彩繪,樓上樓下四面均設門,面闊七間,進深三間,上下設迴廊,上層前後裝菱花格隔扇門窗,下層為朱紅磚牆,明間及兩側正面各有實榻大門一座。

城樓兩端沿城牆內側設斜坡馬道一通上下。通面寬41米,通進深21米,樓身寬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個城樓通高43.65米,為老北京所有城門樓中最高者。城樓外側重檐以上懸掛木質大門匾。城門洞為拱券式,開在城台正中,五伏五券,內券高9.49米,寬7.08米,外券高6.29米,寬6米。

箭樓

正陽門的箭樓是最能體現古代軍事防禦思想和技術水平的建築,為一磚砌堡壘式建築,雄踞於磚砌城台之上。城台高約12米,上窄下寬,亦有明顯收分。城台正中辟券門,與城門相對,五伏五券,門洞內設"千斤閘",南側寬10米,北側寬12.4米,佔地面積2147平方米。

箭樓上下四層,樓頂為灰筒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式,飾綠琉璃脊獸。南、東、西三面辟箭窗,以作對外防禦(射擊)之用,南面四層,每層13孔,東、西各四層,每層4孔,連抱廈2孔,共辟86孔。箭樓的結構為前樓後廈,面闊七間,寬62米,進深20米;北出抱廈廡座,面闊五間,寬42米,進深12米,整座樓通高35.37米。在明清北京城垣的箭樓中,唯正陽門箭樓辟門,亦最為高大雄偉。形式比較獨特,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徵。

鋪舍

鋪舍是城垣頂上駐軍值班房,供守城兵士休息或堆放守城武器等之用。明代稱為鋪舍房,清代稱堆撥房。基本上是每座"馬面"之後的城垣頂上即築有一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為硬山式。陳宗藩《燕都叢考》中記述:內城垣上有"旗炮房九所",分布在九座城門樓旁,"堆撥房一百三十五所,儲火葯房九十六所";外城垣上有"堆撥房四十三所"。

很多關於北京的電視劇都有過正陽門出現在電視劇場景中作為背景,把正陽門作為一個地標性建築來展示。甚至有的電視劇的名稱都有正陽門,例如《正陽門下》、《正陽門下的小女人》,都是反映了北京某個年代的歷史記憶。通過正陽門來反映了時代的變遷,突出了新舊時代的強烈對比。

在北京城諸門中,正陽門規制最為隆重,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城市布局、軍事防禦、禮儀制度和建築藝術的形象體現,也是老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正陽門作為北京僅有的一座城樓、箭樓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門,既是歷史文化遺存,也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絕佳載體,人文蘊涵深厚。

正陽門作為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以其無聲的建築語言,不僅向世人展示出封建社會都邑城垣中的一個局部,而且,在古代建築、文化藝術、民俗禮儀、王朝歷史等方面,都有其獨立的存在意義與研究價值,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北京城的標志性建築。

⑽ 北京前門屬於北京幾環內

2環。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 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毛主席紀念堂南邊。

處於北京道路路網的核心位置,圍繞舊城而建,全長32.7公里,建有29座立交橋,全線為全立交、全隔離的城市快速道路。

沿線共建朝陽門橋、建國門橋、東便門橋、廣渠門橋、光明橋、左安門橋、玉蜓橋、景泰橋、永定門橋、陶然橋、開陽橋、右安門橋、菜戶營橋、白紙坊橋、廣安門橋、天寧寺橋、西便門橋、復興門橋、月壇南橋、月壇北橋、阜成門橋、官園橋、西直門橋、積水潭橋、德勝門橋、鼓樓橋、鍾樓北橋、安定門橋、雍和宮橋、小街橋、東直門橋、東四十條橋32座橋。除天寧寺橋、菜戶營橋以外的29座立交橋。

(10)北京前門是哪裡擴展閱讀:

正陽門(前門)的建築布局:

正陽門,原名麗正門,原由瓮城牆連為一體,後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但一般人們也把大柵欄那個地方叫做前門,范圍是正陽門和它前面的珠寶市、大柵欄等區域,而正陽門是指正陽門城樓和箭樓的統稱。處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正陽門箭樓、城樓、瓮城、正陽橋和五牌樓是一組布局合理、造型庄嚴、氣勢凝重的建築群。

北京正陽門規格高於其它八門,素有「四門三橋五牌樓」之說。

四門:指正陽門共有四個門洞,即城樓門洞、箭樓門洞、瓮城兩側的東、西閘門各一個門洞。而其它八門均只有兩個門洞,即城樓門洞和瓮城單側閘門的門洞,箭樓皆無門洞,只具備防禦堡壘的功能。

三橋:指箭樓前方護城河上的正陽橋,其實是一座石拱橋,但寬闊的橋面被欄桿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對著箭樓門洞,稱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樓:指正陽門前那座「六柱五間」的跨街牌樓。在明代京城九門都建有牌樓,唯獨正陽門牌樓的規格最高,有五個開間。如今只有正陽門牌樓得到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