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建莆田市與南平市海拔高度差多少
福建莆田市與南平市海拔高度差 65 米。
莆田市的海拔高度為15米;南平市的平均海拔高度為87米。
南平,福建省地級市,地處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閩北」,東北與浙江省相鄰,西北與江西省接壤,東南與寧德市交界,西南與三明市毗連,介於北緯26°15』—28°19』,東經117°00』—119°17』之間。
(1)福州市上街區海拔高度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莆田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背倚戴雲山脈,面對台灣海峽。西北部多為中低山,海拔500—1800米,總面積960平方公里,約佔全市土地面積的24%。
有千米以上的山峰43座,其中位於仙游、永泰、德化交界處的石谷解海拔1803米,為市內最高峰。中部為低山與丘陵。平原與盆谷錯綜其間,地勢較平坦,有興化平原,仙游東、西鄉平原,南方平原,楓江平原等,平原海拔多在60米以下,約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6%。
東南部為沿海低丘陵帶和島嶼,海岸線曲折,呈鋸齒狀,北起莆田縣江口鎮萩蘆溪口,向西南沿涵江、黃石、北高、埭頭、平海、東嶠、忠門、東庄、靈川至仙游楓慈溪口,全長223.9公里,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把沿海圍成埭頭、忠門、醴泉三個半島。
地勢起伏舒緩,海拔50—250米,相對高度50米左右。有大小島嶼150多個,其中南日島面積50.67平方公里(不含小島),湄洲島面積14.21平方公里,靠近南日島的東月嶼為莆田市的最東端,烏丘嶼為莆田市的最南端。
南平市境內地形地貌受構造運動的影響強烈、構造地貌特徵相當明顯,山脈多呈東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廣,河谷地形呈峽谷或「V」、「U」狀鑲嵌該市各地。
山間盆谷地沿河交替分布,山地切割明顯,高差懸殊,以斷裂為主的斷塊山,山峰陡峭,斷層崖、斷裂谷等斷層地貌分布廣。中山集中分布於西北、東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嶺、仙霞嶺、鷲峰山4大山脈構成地形走勢。
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為主。土地總面積2.63萬平方千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佔總面積12.09%,海拔500-1000米的佔44.03%,海拔300-500米的佔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佔22.50%。
『貳』 福州市海拔高度是多少大氣壓是多少
福州市的平均海拔高度是50米,
270
大氣壓/中壓
『叄』 福州、南昌、長沙市區的海拔分別是多少米哪些城市有高原反應缺氧為什麼
福州的平均海拔是84.0米。南昌平均海拔22.0米。長沙的平均海拔44.9米。以上三地平均海拔高度大大低於醫學界定產生高原反應的標准,人們不會有任何缺氧反映。
高原反應是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的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海拔高度一般達到2700米左右時,就會有高原反應。因為這個高度空氣中的含氧量減少,人們會感覺到氣短,頭暈,惡心等。但是長期生活在高原的人,體內紅細胞代嘗增生,所以不會有症狀。
我國海拔高度在2700米以上的地區有: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內陸山間盆地,盆地平均海拔為2700米至3500米。日喀則位於拉薩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魯藏布江匯合處,海拔3800米。稻城海拔3700米。巴瑭海拔2900米。然烏海拔3850米。拉薩海拔3650米。
『肆』 上街的自然概況
1.地質
按大地構造劃分,上街區位於豫西褶皺帶滎鞏復背斜的北翼,溫縣坳陷的南緣,華北地震區的中南部。對上街有影響的構造帶有:①太行山前斷裂帶,②新鄉-商丘斷裂帶,③聊城-蘭考斷裂帶,④封門口-五指嶺斷裂帶,⑤汾渭斷陷盆地構造帶等。構造表現形式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斷裂發育有上街斷層、郭小寨斷層、汜水斷層和廣武斷層等隱伏斷層。
上街區及附近地區全被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所覆蓋,沉積厚度由南部崗地的120米向北增至250米以上,成因類型為風積、沖積、沖洪積、沖湖積、人工填土等。
上街區地質為第四紀沖積堆積次生黃土層,厚度最深可達200米左右。全區大多為Ⅰ-Ⅱ級下沉性大孔土(僅北部靠近隴海鐵路線為非下沉性土),浸水後具有沉陷性。地基允許耐壓力1.5-2.5千克/平方厘米,地下水的穩定水位深度在13.9-29.5米處,地下水大致向北或西北流動。
轄區小關鋁礦區的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奧陶紀馬家溝灰岩;石炭紀鋁土礦、煤層;石炭紀太原統石灰岩;砂頁岩;二迭紀及三迭紀砂岩、頁岩;最上面為第四紀黃土層。整個地質構造簡單,為單一斜構造,一般岩層走向為N70°W,傾向N20°E,傾角15°左右。鋁土礦層與岩層產狀基本一致,具有工業價值的鋁土礦層厚度平均2米左右。鋁土礦層上部有一層結構緻密的(石炭紀)石灰岩礦層,厚度約5-6米,CaO含量54%,為良好的氧化鋁熔劑原料。
小關鋁土礦區地質儲量約1億噸,40%可供露天開采,礦石平均含氧化鋁64.75%、二氧化硅14.41%,平均鋁硅比值4.7。頁炭紀的石灰石儲量約0.3億噸,其它個別地段奧陶紀的頁岩頁也可作熔劑用。
2.地貌
上街區轄區屬黃土丘陵地,處於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交接地帶。西、南部承接丘陵山地,地勢起伏不平,大部分位於古黃河一、二、三級階地上,按地貌形態及成因類型,自南而北可劃分為風成黃土崗地,沖洪積傾斜平原和沖積平原三種地貌類型。區內所覆蓋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其淺層黃土崗地區為上更新世風積物;傾斜平原區為上更新世沖洪積物;沖積平原區為全新世沖積物及上更新世沖洪積物。區內發育有較多的沖溝。地面被沖溝割裂成塊,沖溝多為近南北向和東西向,沖溝寬深均在30-70米局部有70-80米深,100-150米寬,長度一般為500-2000米,個別沖溝長達5000米以上。東、北部地勢開闊,較為平坦。全區整體呈西南高、東北低的自然傾斜之勢,坡度平均0°48′8″,海拔高度在110-160米之間。地面最高點189米,最低點130米以下,高差大於50米,平均縱坡降8-15‰。區域內由於長期的山洪及雨水沖刷,致使沖溝縱橫,地面大部分被切割成條塊段。
區轄的小關礦,位於區西南22公里處的鞏義市境內,主要有茶店段的紅土坡礦區和竹林溝段的南嶺礦區,均位於嵩山北麓,地勢由東向西,由北向南逐漸增高,比高200-300米,最高處海拔在550米以上。地面90%以上被黃土覆蓋,地形切割劇烈,溝谷發育為復雜的黃土台階地形。
3.氣候
上街轄區處於中緯度暖溫帶,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由於受南熱北冷高壓氣團進退更迭的控制,具有典型的暖溫帶季風氣候特徵,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四季特徵:春季冷暖無常,多風少雨,氣溫14.8℃;夏季炎熱多雨,水熱同期,氣溫26.7℃;秋季涼爽,日照充足,氣溫14.5℃;冬季風多雪少,寒冷乾燥,氣溫1.2℃。
溫度:上街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337.9小時。年平均氣溫13.5℃-15.3℃之間,年際最大變幅為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2.9℃,極端最低氣溫為-16.5℃,一年中月均溫度以七月份為最高27.5℃,以一月份為最低-0.2℃,氣溫年較差為27.7℃。初霜與終霜期間平均日數為52天,全年無霜期平均是225天。
降水:上街區屬大陸性氣候,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一般在500—80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55.8%。歷年平均降水量為622.2毫米。1958年降水量最大,達1048.5毫米,1981年降水量最小,只有318.4毫米。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分布不均勻,四季降水量相差很大。冬季(12-2月)降水28.0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5%;春季(3-5月)降水116.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8.7%;夏季(6—8月)降水333.4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3.6%;秋季(9—11月)降水144.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9.2%。
自然災害:除正常的氣候因子外,上街區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繁,嚴重的影響了土地利用和生產潛力的發揮。這些災害性天氣概括為旱災、暴雨、冰雹、乾熱風等。上街區一年四季都有旱情,只是輕重程度各不相同。全區春旱與初夏旱出現頻率均在33%以上,伏旱與秋旱出現頻率均在25%以下,有「十年九旱」之稱。全區暴雨一般出現於8-9月,其主要特點是強度大,降雨歷時短,雨量集中。冰雹在轄區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造成危害較大的是1979年4月12日,時值果樹開花授粉期,致使部分果樹絕收。據1957—1996年40年資料統計,發生乾熱風多達30次。發生在5月下旬或6月初,對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危害,2-3年一遇。乾熱風連續發生時間達6-7,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長達14天。
4.水文
上街區多年平均降水653.8毫米,最高達1048.5毫米,最低為400.6 毫米,降水年內分布不均勻,降雨集中在夏季7、8兩個月。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337.9小時,平均無霜期為225天。轄區沒有長年地表河流湖泊,地下水是唯一的水資源。
由於上街區分布有較厚的第四系鬆散層,故蘊藏有較豐富的地下水,富水性自南而北增強。
地下水分布以隴海鐵路為界。鐵路以北為淺層水,靜水位5-10米,井深40-65米,單井出水量10-30 立方米/h,是目前農業灌溉的主要水資源;鐵路以南為深層水,靜水位35-55米,井深100-160米,主要含水段在60米以內,單井出水量除黃土崗地區小於30 立方米/h,其它地區多在30-70 立方米/h之間,富水程度為每小時20-50噸。
本區淺層水主要受降水補給,其次為北部地表水補給,中深層水則為南部側向逕流補給和淺層越流補給。地下水自西南、南向東北、北逕流。
上街區地下水總儲量為2564.97萬立方米,補給量中深層為617.26萬立方米/年,淺層為66.67萬立方米/年。允許開采量中深層為617.26萬立方米/年,淺層為102.67萬立方米/年。統計實際開采量中深層為800.4萬立方米/年,淺層為216.99萬立方米/年。每年動用儲存量中深層為183.4萬立方米,淺層為114.32萬立方米。
地面河流情況,上街區西部有汜水河,常年流量1.0-1.5立方米/秒,洪水期可達1557立方米/秒,枯水期僅有0.2-0.3立方米/秒;東部滎陽市附近有索河(淮河水系),北部還有枯河上游支流,本區降水大都經地面沖溝匯入這三條河流。
5.土壤
上街區土壤為一個土類即褐土類,包括三個亞類——褐土、潮褐土和褐土性土;三個土屬是立黃土、潮黃土和白土,共有5個土種,分別為立黃土、白立土、潮白土、砂姜底潮白土、白土,面積分別為4930畝、10148畝、4559畝、2129畝、2308畝,分別占轄區土壤總面積的20.5%、42.2%、18.9%、8.8%和9.6%。
其中:立黃土分布在左照村西南和上街園藝場;白立土分布在聶寨、左照村周圍、郎中溝西、任庄村北;潮白土分布在夏侯、廿里鋪北部和東部;砂姜底潮白土分布在肖窪、柏社、朱寨村北;白土分布在郎中溝、任庄村南到聶寨村西南。
轄區土壤以輕壤土(白立土、潮白土)為主,占總面積70%,土質不松不粘,保水保肥中等,易於耕作;偏沙壤土(立黃土)佔10%,土質疏鬆,保水保肥力差;輕中壤土佔20%,土質稍粘,保水保肥力強。總之,轄區土壤均適於種植糧、棉、油、菜等作物。
6.植被
上街區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區,各類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絕大多數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等特點。
資料來源:《上街區志》。 1.生物資源
(1)植物資源
植物:轄區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區,各種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絕大多數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等特點。
全區種子植物可分為兩門,一是裸子植物門,內有蘇鐵綱的蘇鐵目,松柏綱含有銀杏目和松柏目——松科和柏科。二是被子植物門,可分為單子葉植物綱和雙子葉植物綱,共有30科,約有935個品種。如下述:
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豌豆、玉米、穀子、大豆、綠豆、高粱、薯類等29種,290個品種。
果品類:蘋果、桃、杏、梨、李、核桃、柿、棗、梅、櫻桃、草莓、石榴、葡萄等65個品種。
蔬菜類:白菜、蘿卜、黃瓜、南瓜、絲瓜、苦瓜、冬瓜、西葫蘆、芹菜、西紅柿、茄子、芫荽、小茴香、辣椒、土豆、菠菜、莧菜、甘藍、洋蔥、大蒜、韭菜、豆角等130個品種。
花木類:馬尾松、油松、雪松、側柏、檜柏、龍柏、牡丹、芍葯、月季、薔薇、玫瑰、綉球、菊花、一串紅、百日紅、千日紅、合歡、紫葛藤、楓楊、泡桐、法國梧桐、箭桿楊、毛白楊、垂柳、龍爪柳、女貞、黃楊、中國槐等約有450多個品種。
(2)動物資源
動物:全區已知的動物有爬行綱、兩棲綱、魚綱、鳥綱、哺乳綱和昆蟲綱等六個綱70多個科、376種之多。其種類名稱如下:
草魚、鯽魚、鯉魚、青蛙、蟾蜍、蛇、蜥蜴、麻蜥、壁虎、龜、鱉、喜鵲、麻雀、烏鴉、啄木鳥、翠鳥、鴿、野兔、松鼠、地鼠、黃鼬、獾、狗、貓、牛、馬、騾、驢、羊、豬、雞、鴨、瓢蟲、螳螂、青蛉、赤眼蜂、蜜蜂、家蠶、棉蚜、紅鈴蟲、蚱蜢、蟋蟀、螻蛄、地老虎、棉夜蛾、造橋蟲、金龜子、天牛、避債蛾、椿象、葉蟬、叩頭蟲、灰蝶、粉蝶、菜青蟲、粘蟲、玉米螟、麥蛾、玉米象、紅蜘蛛、果類食心蟲、枯葉蛾、黃刺蛾、蒼蠅、家蠅、牛牤、虱子、臭蟲、蟑螂等。
2.農漁業資源
區內主要農作物及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穀子、芝麻、果類等經濟作物,峽窩鎮以農作物為主,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瓜果蔬菜類。
上街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按現行價格計算為815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100萬元,林業總產值197萬元,畜牧業總產值4699萬元。以畜牧業為主。
近年來,上街區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已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萬畝花椒基地、優質林果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和日光蔬菜大棚基地等「四大農業產業基地」,所出產的「五雲山大紅袍花椒」和「柏廟皇梨」,已成為區域現代化農業的知名品牌。
3.礦產資源
上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鋁土礦為主。鋁土礦是生產氧化鋁的主要原料。區內中鋁河南分公司管轄小關鋁礦、洛陽鋁礦、澠池鋁礦等5座礦山。鋁土礦保有儲量1.9億噸,石灰石12.1億噸。目前已形成開采鋁土礦110萬噸、石灰石85萬噸的生產能力。據統計,河南省已探明鋁土礦產地40處,累計探明儲量4.7億噸,其中地質保存儲量4.39億噸儲量,A/S﹥7的鋁土礦僅佔17%左右。因近十多年來亂采濫挖,大部分礦區被破壞,可開采儲量遠小於儲量,鋁土礦礦床保存比較完整的儲量僅有1.7至1.9億噸。
資料來源:《上街區志》;《上街區總體規劃1999-2010》;《中國(鄭州)鋁工業園區鋁工業發展規劃》。
『伍』 福建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福建海拔高度是500米,最高海拔是黃崗山2158米。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域面積12.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
福建省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陸地總面積12.4萬平方千米。
福建省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依山傍海」態勢,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2019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岩、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截至2021年2月,共有11個縣級市,42個縣,31個市轄區。
常住人口3973萬人,地區生產總值達42395.00億元,增長7.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7139元,比上年增長6.7%。
『陸』 浙江省各城市的海拔是多少及全省的海拔概況
1、寧波市:海拔4-5.8米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海拔4-5.8米,郊區海拔為3.6-4米。地貌分為山地、丘陵、台地、谷(盆)地和平原。全市山地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佔25.2%,台地佔1.5%,谷(盆)地佔8.1%,平原佔40.3%。
2、溫州市:海拔1611米
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台州市接壤。全境介於北緯27度03分-2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
全市陸域面積1208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人工河道縱橫交錯。
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螯江,境內大小河流150餘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3、紹興市:海拔1194.6米
全境處於浙西山地丘陵、浙東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環繞、盆地內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徵,地形骨架呈「山」字形。
地貌可概括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而在面積分配上,則表現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境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而下,最高點為位於諸暨境內海拔1194.6米的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最低點為海拔僅3.1米的諸暨「湖田」地區,中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
北部平原地表地貌比較單調,但地下空間比較復雜,發育了分布較復雜的淤泥層、軟土層和硬土層,為地表建築提供了多樣的建設基礎。
4、嘉興市:平均海拔3.7米
市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吳淞高程),其中秀洲區和嘉善北部最為低窪,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間,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餘個,零散分布在錢塘江杭州灣北岸一線,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點是位於海鹽與海寧交界處的高陽山。
市境為太湖邊的淺碟形窪地,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數千年來人類的墾殖開發,平原被縱橫交錯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錯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種糧、湖盪養魚的立體地形結構,人工地貌明顯,水鄉特色濃郁。
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於北緯30度21分至31度2分與東經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間,東臨大海,南倚錢塘江,北負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運河縱貫境內。
市城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尤以在人間天堂蘇杭之間著稱。
市境陸域東西長92公里,南北寬76公里,陸地面積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5、台州市:高達1382.4米
地處浙江省沿海中部,東瀕東海,南鄰溫州,西連麗水、金華,北接紹興、寧波。陸地總面積9411平方公里,領海和內水面積約6910平方公里,台州市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間,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南面以雁盪山為屏,有括蒼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蒼山主峰米篩浪高達1382.4米,是浙東最高峰。椒江水系由西向東流經市區入台州灣。沿海區有椒北平原等三大平原為台州主要產糧區。
大陸海岸線長約740公里,島嶼928個,海島岸線長約941公里,島陸域面積約273.76平方公里,主要有台州列島和東磯列島等。最大島嶼為玉環島,現與大陸相連,人口569萬,其中市區人口152萬。市區由椒江、黃岩、路橋3個區組成,轄臨海、溫嶺、玉環3個縣級市和天台、仙居、三門3個縣。
6、湖州市:海拔1587米
地勢大致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587米。東部為平原水網區,平均海拔僅3米左右。有東苕溪、西苕溪等眾多河流。湖州的地形,西倚天目山脈,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龍王山高1587米。
7、杭州市:海拔: 19米
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8、金華市:海拔1560.2米
境內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金華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
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
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千里崗山脈。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武義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間小盆地,
整個大盆地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的特點。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
上游東陽江自東而西流經東陽、義烏、金東區,再匯合武義江而成金華江,其北流在蘭溪城區匯入蘭江。蘭江北流至將軍岩入建德市境。將軍岩海拔22米,為金華市最低點。
9、麗水市:海拔7米
麗水市位於浙閩隆起區組成部分,山脈屬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嶺、洞宮山、括蒼山,呈西南向東北走向,分別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東北部。
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573座,1500米以上山峰244座,其中,龍泉市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慶元縣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別為江浙第一、第二高峰。
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以中山為主,間有低山、丘陵和山間谷地;東北部以低山為主,間有中山及河谷盆地。最低處為青田縣溫溪鎮,海拔7米。
中國生態第一市——麗水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市域面積1.73萬平方公里,占浙江省陸地面積的1/6,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全市戶籍人口269.27萬人,現轄蓮都區、龍泉市、青田縣、雲和縣、慶元縣、縉雲縣、遂昌縣、松陽縣、景寧縣,
9個縣(市、區)均為革命老根據地縣,景寧縣是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和華東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曾八次深入麗水調研,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推動麗水逐步成為名副其實的「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
10、舟山市:海拔544米
舟山市境地質構造復雜。地層大部分為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火山———沉積岩所覆蓋,偶見上古生界變質岩系露頭,新生界第四系分布在各島邊緣。
境內廣布巨厚的中生代火山岩,有火山噴岩、侵入岩、變質岩三大類。群島呈西南-東北走向排列,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島大,海拔高,排列密集;北部島小,地勢低,分布稀疏。島上丘陵起伏,高丘佔9%,低丘佔61%,平原30%,形成不同土壤類型及農作利用格局。
桃花島對峙山為最高峰,海拔544米。多數島嶼山峰在海拔200米以下,南半地勢差400米。海岸線總長2444千米,其中基岩海岸1855千米,人工海岸(海塘)530千米,砂礫海岸50千米,泥質海岸(塗)13千米。水深15米以上岸線200.7千米,水深20米以上岸線103.7千米。
舟山市位於長江口南測、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海域。舟山群島由嵊泗列島、馬鞍列島、崎嶇列島、川湖列島、中街山列島、浪崗山列島、七姊八妹列島、火山列島和梅散列島組成。
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21°30′~123°25′,北緯29°32′~31°04′。東瀕太平洋,南接象山縣海界,西臨杭州灣,北與上海市海界相接。境域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總面積2.22萬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千米。4696個島礁陸地總面積1440.2平方千米,有島嶼1390個。
(6)福州市上街區海拔高度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浙江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的1.1%,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
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柒』 福州鼓山的海拔有多少米啊
福州鼓山海拔870.3米。
鼓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州晉安區,閩江北岸,離市區7.5公里。據傳山上有巨石如鼓,每當風雨大作,便簸盪有聲,故名。絕頂屴崱峰,海拔870.3米。
峰岩秀拔,峽谷幽雅,古樹名木鬱郁蔥蔥。在眾多的峰巒岩洞中,以屴崱峰、白雲峰、喝水岩、白雲洞、達摩洞等尤勝。還有溪洞峽谷,如鱔溪、磨溪、鼓 山溪等。
(7)福州市上街區海拔高度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鼓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鼓山景區以古剎湧泉寺為中心,東有回龍閣、靈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數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羅漢台、香爐峰等50多景;北有大頂峰、白雲洞等45景。
這些景點主要由花崗岩經長期剝蝕、風化、崩塌、堆積而成,千姿百態,構成蟠桃林、劉海釣蟾、玉筍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歷代摩崖石刻多處。
『捌』 通遼、長春、吉林市、哈爾濱、佳木斯市區的海拔分別是多少米哪些城市有高原反應缺氧為什麼
內蒙古通遼市的海拔高度為400-1300米之間。長春的海拔高度為250—300米之間。吉林市市區平均海拔188.3米。
市內中心海拔高度196米。哈爾濱海拔127.95米。佳木斯海拔100—300米。東北大部地區的城市都沒有高原反應,偶爾有局部地區缺氧也是因為霧霾天氣或者沙塵天氣造成的!
『玖』 上街區自然環境地理地勢氣候河流的特點
上黨區地處山西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南緣。東靠壺關縣,西連長子縣,北與長治市城郊區接壤,南和高平市、陵川縣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7'07"~131°11'48",北緯35°51'56"~36°10'13",平均海拔1166 米。北距長治市17千米、省會太原240千米,東北距首都北京564千米,南距中原鄭州385千米,西南距古都西安720千米。上黨區境城北起郝家莊鎮上秦村北界,南至西火鎮南掌村南緣,長約36千米;東起西火鎮南大掌村東沿,西至北呈鄉張村西端,寬約14千米。總面積4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上黨區地貌形態多種多樣。東南部地勢高昂,屬太行西脈和太岳東麓支脈相交的山區。西南部山丘交錯,為間斷起伏的丘陵區。中部、西北部為山前沖積平原形成開闊的平原區。全區平均海拔1166米,最高點(雄山主峰)海拔1419.5米,最低點(上秦漳河灘)海拔908米,高低相差511.5米。
土石山區
上黨區境內土石山區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海拔在1170~1419.5米之間,相對高度350米。該區起伏明顯,部分區段隆起突出,岩石裸露、陡峭崖立、山嶺相對、溝谷狹窄、石厚土薄,500米以上的溝谷263條,溝壑面積10.5平方千米,溝壑密度為2.23千米/平方千米。該區主要包括東火、西火、蔭城、王坊、趙村、南宋、八義、師庄、西故縣、西池、賈掌等鄉鎮。山體主峰有金泉山、老雄山、首陽山、五龍山、豬頭山等。
丘陵區
上黨區境內丘陵區面積為265平方公里,該區地面起伏不平,以台階的形式逐漸抬升,地形支離破碎,土質疏鬆,部分地段有沖溝發育。500米以上的溝谷502條,溝壑面積20平方千米,溝壑密度1.89千米/平方千米,海拔在1050~1160米之間,相對高度約110米,地面坡度相對平緩,組成較復雜。其中地面坡度在3°以下的211平方千米,3°~7°的26平方千米,7°~15°的12平方千米,15°~20°的2平方千米,25°~35°的1平方千米,35°以上的9平方千米。該區以其所處地形受侵蝕的強弱和形成條件,可分為弱度侵蝕丘陵區和中度侵蝕丘陵區。弱度侵蝕丘陵,分布在東火、西火、蔭城、王坊、趙村、南宋、八義、師庄、屈家山、東和、韓店、西池、北呈、西故縣、賈掌等鄉鎮。該區在長期風化剝蝕及水流侵蝕作用下,下切強烈,溝底狹窄,呈現「V」形。中度侵蝕丘陵區,主要分布在山區的屈家山、西池、賈掌、西故縣與傾斜平原上的蘇店鎮的交接地帶。該區緊靠山麓,受山洪影響,侵蝕更為嚴重,羽狀侵蝕溝狹窄而密集,農業生產利用較差。
平原區
上黨區境內平原區主要分布於縣境西北部,面積103平方千米。該區地勢平坦,地形起伏變化不大,土地肥沃,地面坡度在3°以下,海拔在910~1050米之間,相對高度約59米。該區侵蝕輕微,土壤發育良好,具有較明顯的發育層次,粘化層和鈣積層清晰,耕性良好,肥力較高,水份充足。主要包括蘇店、郝家莊、高河、司馬、柳林、韓店、北呈、東和等鄉鎮。
氣候
上黨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長秋短。氣候溫和,雨熱同季[E5地名網www.ehome5.net],春干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早霜,冬冷乾燥。境內氣候垂直變化不太顯著。
春季:3~5月份,氣溫上升速度較快,受季風影響,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不穩定,多風,乾旱頻率較大,平均降水量93.5毫米,約佔全年降水量的17%。
夏季:6~8月份,氣溫較高,受夏季風控制,多刮南風,雨量多集中在此季,約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以雷陣雨較多,常有風雹災害發生。
秋季:9~11月份,季風開始轉換,雨量逐漸減少,約佔全年降水量的20%,天氣多晴天,氣溫冷暖適中,日溫差較大,大部分地區在10月上旬出現初霜凍。
冬季:12~2月份,冬季風盛行,多刮西北風,冷空氣活動頻繁,氣候寒冷乾燥,多晴天,降水量約占年降水量的4%。
水文
上黨區境內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俱屬海河水系。流向依地勢由東南流向西北。其中陶清河為本縣最大河流,縣境北部有濁漳河越境而過,為本縣主要河流。
陶清河:源於壺關縣南界,自本縣河頭村入境,流經西池、王坊、東和、北呈、高河5鄉26村,至上郝村入漳,境內長度26.12千米,流域面積206平方千米。
濁漳河:源於長子縣,流經本縣高河、漳西、高村、上秦等村,境內長度約10千米。
雞鳴河:水出雞鳴山,故名。流經西火、橫河、蔭城、桑梓等村,於桑梓匯雄山水,至王坊入陶清河,全長18千米,流域面積82平方千米。
雄山水:又名淘水,源出南神山,經北宋水庫匯入八諫水,又北流經桑梓,合雞鳴水往北,至王坊入陶清河,全長7千米,流域面積40平方千米。
八諫河:源自八諫山(南蒼和),故名。東流經太義、趙村、北宋、內王,匯雄山水,全長5千米,流域面積30平方千米。
北丹河:水出長子縣丹未嶺北麓,自樓底入境,匯羊頭山水,又經西八、八義、狗灣入陶清河水庫,全長13千米,流域面積45平方千米。
黎水河:發源於黎嶺,流經柳林、司馬、郝家莊等16村與石子河匯入八漳,全長13千米,流域面積45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