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閩清是不是有十幾個都.具體分布在哪裡
是24個都,是宋代時的行政區劃。
閩清一都(今梅城、梅溪鎮)。
二都(今雲龍鄉)。
三都(今坂東鎮文定、樓下、下洋、秋峰、壢埔及湖頭廣德洋)。
四都(今三溪鄉);五都(今塔庄鎮及柯洋)。
六都(今坂東 鎮大部及今塔庄榕坪)。
七都(今塔庄鎮蓮宅、秀環、下庄、坪溪、斜洋、高峰、地藏、濂溪等地)。
八都、九都、十都(今屬省璜鄉)。
十一都(今為池園鎮)。
十二都(今為上蓮鄉)。
十四都(即今金沙鄉)。
十五都(今白中鎮)。
十六都(今白樟鎮)。
十七都(今白樟鎮下盧、白雲山、雄江鎮)。
十九都、二十都(今東橋鎮)。
二十一、二十二都(今為下祝鄉)。
二十三、二十四都(今屬桔林鄉)。
現行行政區劃:
2000年底,閩清縣轄梅城、東橋、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東、池園、塔庄、省潢11個鎮,下祝、桔林、雲龍、三溪、後佳、佳頭、上蓮、7個鄉,設17個居委會、271個村委會。
面積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萬人。
② 閩清有幾個鄉
截至2019年,閩清縣有5個鄉,5個鄉分別是: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桔林鄉、下祝鄉。
閩清(古屬福州府閩清縣)簡稱「梅」,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中下游,距省會福州50公里,截止到2017年全縣總面積1466平方公里,轄11鎮5鄉291個村居。
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全縣轄有梅城、梅溪、白樟、金沙、白中、池園、坂東、塔庄、省璜、雄江、東橋等11個鎮和雲龍、上蓮、三溪、桔林、下祝等5個鄉,下轄271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
(2)福州閩清縣雄江鎮有多少個村擴展閱讀
鄉鎮介紹
1、梅城鎮郵政編碼:350800
轄10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梅城居委會、城北居委會、台山居委會、溪口居委會、南門居委會、城西居委會、桂園居委會、西門街居委會、洋桃居委會、梅西新村居委會、城關村、大路村。
2、梅溪鎮郵政編碼:350800
轄2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梅溪居委會、梅溪新城居委會、上埔村、榕院村、鍾石村、榕星村、北溪村、樟洋村、石鄭村、馬洋村、渡口村、里寨村、建興村、新民村、梅埔村、石湖村、石榴洋村、扶山村、南泉村、廷洋村、塔峰村、橋東村。
3、白樟鎮郵政編碼:350804
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白樟居委會、白南村、樟山村、半山村、溪南村、雲渡村、下爐村、白雲村、前庄村、小園村、橫坑村、白洋村、池埔村、園頭村。
4、金沙鎮郵政編碼:350805
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金沙居委會、鶴墩村、鶴林村、沃頭村、光輝村、三太村、廣峰村、前坑村、溪頭村、下林村、墘面村、上演村、東坑村、雲際村、寶峰村、城門村、古洋村、重坑村、巫嶺村。
5、白中鎮郵政編碼:350805
轄13個村委會:田中村、珠中村、白汀村、前坂村、攸太村、黃石村、梅坂村、可梅村、保林村、普賢村、繼善村、繼新村、霞溪村。
③ 介紹一下閩清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閩清縣位於福建省東部,居閩江中下游,是福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1503.83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3508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經濟社會概況】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3.8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工業總產值73.81億元,增長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9.87億元,增長14.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07億元,增長5.6%。不含水口電廠財政總收入24997萬元,同口徑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439萬元,同口徑增長13.1%。出口總值1482萬美元,下降34.9%。實際利用外資604萬美元,增長6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4億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增長6.4%。農民人均純收入4217元,增長10.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9‰。
工業經濟。陶瓷發展以實現全縣百條先進建陶生產線和建好池園電瓷城為目標,引導企業改燃降耗、信貸融資、確立品牌、開發產品、提升質量、組建集團。全年新上金陶、中陶等13家建陶企業,全縣先進建陶生產線達73條,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生產基地縣」榮譽稱號。池園電瓷城建設扎實推進,二瓷盤活後高壓電瓷發展勢頭良好,全年新上崇業、滬雲、杉一等電瓷企業25家,電瓷行業生產終端產品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全縣陶瓷業新增產值3.5億元。工藝品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引進了奇聖、恆達、福閩等9家工藝編織項目。金盛鋼業、森尼味精分別投入6000萬元和4200萬元進行技改擴產。重視質量創新工作,自力等4家建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精藝瓷、微晶玻璃和福晶磁性材料等項目填補了福建省陶瓷產品的空白,豪業公司豪業牌干壓陶瓷磚和老山精食品公司梅塔牌閩清糟菜獲福建名牌產品,飛天公司「飛天牌」商標獲省著名商標,大世界等10家企業被評為市十大陶瓷品牌,廣安天然氣項目投產供氣。
農業經濟。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40萬公頃,其中優質稻面積1.23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11.9萬噸,增長10%。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繼續培植壯大茶果、畜牧、林竹、水產、食用菌、蔬菜等六大產業。全面啟動「環閩清綠色屏障工程」,扎實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全年造林0.15萬公頃,完成林改205個村、面積14.49萬公頃。種植西紅柿等蔬菜1.23萬公頃,栽培食用菌7200萬袋,庫區網箱養殖總規模突破1萬箱。加強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老山精食品、茶口粉干廠、豐達農場等1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評為2003~2004年 福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重點基地,茶口粉干廠還被列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昌溪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全年共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040多人,其中外出務工2500多人。全面推行農村低保制度,登記參保人數6499人。
招商引資。加強項目平台建設,金沙、白中沿「白金」連接線的兩個工業集中區已完成規劃論證,8個縣級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入駐企業15家,其中壢埔工業集中區已擺滿項目。利用水口電建公司的閑置土地,整合引進三德水泥、福閩工藝品及美洲水泥膏等3個規模以上工業項目。全縣共引進62個項目,其中外資項目3個,總投資1405萬美元,內資項目59個,總投資10億元。已有富順陶瓷、千頃現代農業、恆達工藝品等17個項目建成投產,滬雲電瓷電器、福閩工藝品30個項目已落地建設。
社會事業。陶瓷、食用菌等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全年共引進推廣新技術、新產品15項,實施星火項目7項。學校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投資1720萬元用於中小學危房改造,實施各級改造項目14項,面積3.37萬平方米。完成縣衛生監督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縣、鄉(鎮)、村三級醫療保健網路逐步健全。連續5年獲得省級計生工作「二類先進縣」。
【改善發展環境】
京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農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已完成190公里。修訂完善了《城區總體規劃》,梅溪斜拉橋、實驗幼兒園綜合樓、城區垃圾轉運站、梅山陵園(殯儀館)、縣醫院傳染病區改擴建等工程投入使用,城區防洪堤二期工程已完成占總工程量的87%,新會場主體工程已完成,解放大街南側中段整體拆遷改造已轉入拆遷補償、安置階段。完成池園葉洋等6個村350人造福搬遷任務。外交學院福建博一學院一期工程已完成規劃、可研、立項等工作。雲龍220千伏變電站投入運行,嵩灘埔水電站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城區電網改造全面鋪開。
【旅遊業發展】
致力打造「名山、碧水、古民居」旅遊品牌,成功舉辦了十八坂商品交易會暨第五屆古民居文化旅遊節。引進5000萬元的白岩山開發項目,進山公路已鋪設水泥路面10公里;雄江天江度假村建成營業;黃楮林溫泉景區(一期)項目,對外試營業反映良好,雙休日遊客近千人;啟源大酒店被評為三星級酒店;宏琳厝、水口電站正在申報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年共接待遊客30.8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3696萬元,比上年增長27%。
④ 福州閩清有多少鎮多少村
有1鎮3村
⑤ 閩清東橋在哪裡
東橋鎮位於閩清縣北部,東南與閩候縣的洋里鄉,西南與閩候縣小箬鄉交界,北鄰古田縣泮洋鄉,東北與下祝鄉,西北與桔林鄉、雄江鎮,西與梅溪鎮毗鄰。全境面積187.34平方公里,轄有22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居委會,5656戶,20393人。全鎮有中學1所,小學7所。
⑥ 福建閩清有哪些鄉鎮呀
全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梅溪鎮、白樟鎮、金沙鎮、白中鎮、池園鎮、坂東鎮、塔庄鎮、省璜鎮、雄江鎮、東橋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桔林鄉、下祝鄉
⑦ 閩清縣的行政區劃
歷史以來,盛傳閩清自北宋皇祐八年(1063)許將中狀元之後開始分都。據明代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卷之十五記載,閩清系元代開始設都。全縣設24個都,其中缺十三、十八都,其變化原因已無資料可考。
明代,初期行政區劃沿用舊制,鄉不變,但復分居仁、護仁為兩個里,全縣計2個鄉,9個里,統各個都。奉政鄉轄宣政、金沙、賀恩、安仁等4個里;壽寧鄉轄仁壽、孝順、居仁、護仁、蓋平等5個里。
洪武五年(1372),實行鄉、里(坊)、都、圖制。
奉政鄉宣政里:昇平坊、一都、二都統一個圖。和豐坊、十六都、十七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安仁里:十九都、十八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孝順里:六都、四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九都、五都、七都、八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
壽寧鄉仁壽里:十一都、十都、十二都統一個圖。十四都、十三都、十五都統一個圖。
清代,順治十七年(1660),全縣設2個坊5個鄉。
昇平坊:轄縣城(包括縣前鋪、中街鋪、縣後鋪、玉山鋪)和六墩、葭(佳)洋、曹埔、下金、鍾石、下亭、嶺頭、上湖、石榴洋、東坑、祥溪口;陳洋、扶山、塔頭、橋東、柿兜、馬坪、西園等自然村。
和豐坊:轄際上、官莊、台頭、鄭埔、後壟、前坪、火燒橋、吉溪、土城、潭口;樟邊林、半山裡、池埔、尾頭、園頭、溪前、前坪、上宅、馬坑;半嶺、白雲寺、西山、前洋、後洋、一爐、苦山、橋頭、大雄塘、尾樓、大塅、里爐、湯下等自然村。
旌善鄉:轄坂中、湖頭、梭羅嶺、巷尾、溪頭埔、田坑、加斜、下山壟、名山寺、沙埕墘、堂邊、坂頭、車墘、下杭、上墩、仁溪洋、墘上、坪下、陳田、楊厝柄、李厝柄、榕坪、上汾、堂下、前埔等自然村。
旌良鄉:轄壢埔、高厝前、鷲峰嶺、功德寺、坑頭、龜洋、爐下;白岩寺、羅坪、山中、鄭地、葫蘆門、礁壟、橋頭;茶口、桐柄、爐溪、坂尾、塔庄、矮樓亭(愛留亭)、柯洋仙;隔頭、地藏寺、積善寺、溪西、溪東、樓仔、下庄、洋頭、蓮宅;橋頭、省汾、楓坪、牛角橋、柴嶺、陳山洋、蘭兜洋、洋里、塘下、水門里;磻亭、四角寨、上院寺、嶺里、墓邊、下店堂、下坂洋、山邊厝等自然村。
淳化鄉:轄洋尾、公厝、坑口、官洋、玉水、際兜、飯洋、芹菜壟、王洋、橫坑;池園、井後、寶山、洋頭、觀音堂、潘亭洋、東峰頭、溪墘里、溪坪、店前、吳厝後、上坑寨、大榮坂、田地、微溪;蓮埔、爐下、田溪寺、來超寺、峰洋、隔頭、田中(林中)、新墘、山頭、下洋、庄洋、石圳、池邊、際頭等自然村。
綏來鄉:轄金沙堂、繼善、下溪、上溪橋、上演、墘面、雲際、寶峰、下路、林洋、東坑、橫坑、小園頭、廣坑、大墘菜、下斜、古洋、朱洋山、龍貢隔、澳柄、浪湯洋、湖嶺、人皇寺、鶴林;五峰橋、麗山頭、朱墩、廣濟岩、普賢寺、寶安寺、宮場、田中、溪演、文里壟、白汀、前坂、下黃石、坑口、油瀨(攸太)等自然村。
懷德鄉:轄杉倉、厚錦、雲山、洋頭、上祝、下祝、後房、溪源、洋邊、羅橋、渡塘、前洋、後洋、下寮坑、文洋;許庄、殿洋、半嶺、烏山、竹河、高港、崎兜、倉後埔、姜園、上馬;官圳、龍腰橋、南坑、過洋、局裡、嶺尾、橋頭、墓壟、恭竹居、山限、橫路、東山;感德洋、祭山寺、光南竹、前場、祭源、小際、溪坪、大王坑、後柿、上地元;湯壽橋、岩頭、溫湯、四保、理北山、官山、曲坑、牛墘、桔林、槐林、圳石、馬洋、潭津尾、馬坑、下保、李家義、半嶺、北壟、山頭頂、高洋;桃園、潘宅、洋尾壟、前洋、後洋等自然村。
後因在縣屯糧,另立一鄉。乾隆二年(1737)將海防屯糧割歸在縣,又立一鄉,鄉名和轄地已無法查證。
民國時期,初仍襲清制。
民國4年(1915),全縣設5個區7個保衛團:第一區第一團轄一、二、十六都;第二區第二團轄三、四、六都;第三團轄五、七都;第三區第四團轄八、九、十都;第四區第五團轄十一、十二、十五都;第六團轄十四、十七都;第五區第七團轄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時,在區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甲以下設牌。
民國17年9月,實施《縣組織法》,全縣設5個區公所。民國23年5月,實行保甲制度,區公所之下設保、甲。民國25年8月,撤銷區公所,改設區署,全縣設3個區署,30個聯保,187個保,2071個甲。民國27年12月,區署不變,全縣調整為19個聯保,142個保,1665甲。民國29年6月,區署不變,撤銷聯保,建立16個鄉鎮,保甲不變。
2008年,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庄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雲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⑧ 雄江鎮的歷史沿革
1958年設雄江鄉,同年改公社。
1984年改鎮。
1997年,面積111.2平方千米,人口0.7萬。
⑨ 雄江鎮的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豐富,梅洋與湯下村有一片黃楮林,1985年列為省級保護的珍貴樹種,並成立黃楮林保護區。湯下村有溫泉,為一地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