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建福州閩清有多少少數民族
擴展閱讀
天津區長是什麼級別的 2024-05-18 12:02:57
杭州監獄有哪些名字 2024-05-18 11:50:59

福建福州閩清有多少少數民族

發布時間: 2022-12-19 21:00:54

㈠ 源於福州本地的姓氏

福州最早的原住民是沒有姓氏的,福州歷史上很早就有居民,但在西周時期,只有貴族有姓,庶民無姓,福州地處蠻荒之地,閩族只有圖騰,沒有姓氏.
《福州姓氏志》

(一)

閩侯縣曇石山遺址出土文物表明,距今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先民繁衍生息在福州這塊沃土上,然而有關原住地民的姓氏記載,則付之闕如。從大的方面來說,由於福州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是原住先民在同中原南遷人士的融合、交匯中發展起來的,因此,福州姓氏文化的起源與發展,顯然與南遷福建的中原人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在浙江地區的越族逐漸強盛,建立越國。越人歐冶子到福州,設冶灶造兵器,因此歐姓為福州有史可證的最早姓氏。後越國為楚所滅,部分越人在越王族率領下來到福州,同閩族融合而成閩越族,其首領騶無諸建立閩越國。西漢時期,閩越王郢收留吳王劉濞之子劉子駒。後余善反漢,吳陽受命到福州勸降,佐漢軍平叛。吳陽原為閩越國人,可見正史記載閩越國有騶、吳、劉三姓。另外,據傳說閩越國時尚有何氏兄弟九人居福州於山,張良之子曾隱居福州旗山,說明秦漢之際,中原人民南下,中原姓氏逐漸傳入福州。

漢末三國時期,北方戰亂,人民入閩定居福州的不在少數。漢建安元年(196年),孫策進攻會稽太守王朗,王朗敗走,乘船至侯官,與侯官長商升會合。孫策遣賀齊討伐,商升乞降,其部將張雅、詹強不降,殺商升以拒賀齊。後賀齊打敗張雅、詹強,入據侯官。從這些記載上看,漢朝末年,中原姓氏已陸續進入福州。三國時期,孫權將大批戰俘、罪犯遷往福州、長樂等地造船,吳軍多次到達福州,並乘船往台灣,但史書未留定居福州的姓氏。

晉永嘉年間(307~312年),中州板盪,中原民眾大量入閩,屬於衣冠士族的有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其他尚有楊、鍾、翁、溫、卓等姓。他們主要聚居於建溪、富屯溪、閩江下游及晉江兩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之處。福州就是其中的一個重點地區。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朝廷先後派陳政率兵3600名、45姓和其兄弟陳敏、陳敷率兵3000餘人、58姓軍校入閩執行軍事。後陳政兄弟及其部屬大多在漳州一帶定居;而其中的陳、丁、方、黃、吳、張、柳、湯、歐、沈、馬、盧、江、宋、何、韓、柯、郭、高、鄭等姓,分遷於福州地區。後來,隨唐牧馬監陳淵入閩,尚有蔣、許、翁、李、張、黃、王、宮、劉、洪、林、、蕭等姓。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戰亂,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隨王緒統軍入閩,俗稱「十八姓從王」,這18姓指的只是軍校,據新編《固始縣志》,當年隨王審知入閩的約5000人,有王、陳、李、張、吳、蔡、楊、鄭、謝、郭、曾、周、廖、庄、蘇、何、高、詹、林、沈、施、盧、孫、傅、馬、董、薩、韓、騶、蔣、黃、包、袁、賴、鄒等34姓。再參照史志譜牒記載,唐代入閩的姓氏數多達71姓。宋末景炎元年(1276年),宋帝趙昰攜隨從入閩,定居閩中的約50個姓,其中趙、簡、游、范、杜、紀、姜、田、女、邵、童、饒、華、凌、俞、錢等姓,是此前未曾入閩的。元明清三代,入閩的主要是少數民族姓氏,如回族的丁、蒲,蒙古族的薩,滿族的粘、溥等。清末,福州有姓氏150多個,民國期間增至200多個。

(二)

從福州的姓氏發展過程看,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姓氏的外來性。福州歷史上很早就有居民,但在西周時期,只有貴族有姓,庶民無姓,福州地處蠻荒之地,閩族只有圖騰,沒有姓氏。中原士人南下福州,同閩族人融合,帶來中原的姓氏文化。今福州話仍把女子稱為「諸娘人」,稱男子為「唐部人」,可看出原住民的無姓狀態。他們同中原人士融合後,採用中原人的姓氏。

第二,福州姓氏大多來自河南固始縣。漢武帝滅閩國後,涉其民於江、淮間。後有不少人回到福建。這樣,福州同地處河南、安徽交界的河南固始縣存在一條古代交通要道,即由福州出閩北到江西,經由九江一帶過長江進入安徽,由安徽壽州到河南光州固始縣。唐代,陳政、陳元光入閩、唐末王審知兄弟入閩,帶領大量固始縣居民進入福建,留居福州。這些男子被稱作「唐部人」,為福州姓氏的主要淵源。

第三,大姓特徵明顯。福州俗稱「陳林半天下,黃(王)鄭滿街排」。福州姓氏以陳、林、黃、王、鄭居多。其中陳林兩姓占人口總數三分之一。其原因陳林兩姓在歷史上長期為福州地區豪強,人口發展很快。而從中原進入福州的多為逃難民眾,他們流落他鄉,只得依附當地豪強,一些人為生活所迫,改姓以融入當地的宗族社會,這就使大家族越來越龐大,陳林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第四,福州姓氏中還有相對較多的少數民族姓氏。福州全市有43個少數民族,人口7.04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1%。其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畲、回、滿、土家、苗、壯、蒙古等7個,其他少數民族人口都在100人以下,有的只有1~2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國家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計劃生育諸方面對少數民族的重視,少數民族人口上升很快,尤以畲、回、滿三族。

畲族人口最多,2000年達4.82萬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8.46%,畲族在唐代人稱為「畲」,宋時稱為「輋民」、「畲人」,畲人則自稱為「山客」、「山哈」、「山達」等,福州地區畲族姓氏主要有雷、藍、盤、鍾等,其中雷、藍、盤姓從廣東入遷,鍾姓則從閩南遷入,現已遍布全市58個鄉鎮(街道)、186個行政村,現有純畲族居住自然村366個,畲族人口在萬人以上的有羅源縣霍口畲族鄉和連江縣小滄畲族鄉。

回族是福州市第二大少數民族,2000年人口9516人,佔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14.4%。唐代,阿拉伯人、波斯人開始來中國經商,一些人留居廣州、泉州、福州。元代,東西交通發達,中亞細亞各族人絡繹而來。他們都信奉伊斯蘭教,由於長期與當地居民雜居,經互相融合而形成回族。福州市回族有蒲、田、時、賢、馬、蘭、常、丁等姓氏。其中的蒲姓主要為遷入的阿拉伯商人,田、時、賢等姓自甘肅隴西一帶遷來,馬、蘭、常從江南遷來。

滿族也是福州較大的少數民族,2000年人口2505人。福州滿族是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親王傑書帶八旗兵士討平耿精忠後駐防當地的士兵及其家屬。乾隆年間又從北京旗營抽調員兵赴榕,兵士連眷屬共計4000多人,駐扎於東大路一帶,該地後稱旗下街。在民國時期,不少滿族人改姓,不敢自認是滿族,改革開放後又紛紛復姓。

(三)

福州市是福建省姓氏最多的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速度加快,福州姓氏也不斷增多。據福州市公安局統計,1998年福州市有姓氏856個,2001年底全市達1605個姓。鼓樓區有693個姓,福清市有643個姓,閩侯縣有586個姓,長樂市有542個姓,倉山區有523個姓,晉安區有518個姓,台江區有460個姓,閩清縣有447個姓,連江縣有423個姓,永泰縣有392個姓,馬尾區有360個姓,平潭縣有318個姓,羅源縣有266個姓。各區縣(市)姓氏數目都比1949年增加一倍以上。

福州市萬人以上的姓有73個(按人口數多少順序排列):林、陳、黃、鄭、王、張、李、吳、劉、楊(10萬人以上)。何、江、翁、葉、高、周、余、薛、謝、郭、許、魏、潘、俞、邱、方、施、蔡、朱、趙、徐、游、程、嚴、唐、曾、蕭、庄、盧、孫、董、胡、洪、倪、雷、藍、蔣、羅、姚、池、何、卓、梁、歐、蘇、鄒、丁、馮、馬、連、任、鍾、鄧、宋、汪、曹、毛、廖、詹、范、金、侯、石。

5000以上,不滿10000人的姓28個;1000人以上,不滿5000人的姓57個;500人以上,不滿1000人的姓32個;100人以上,不滿500人的姓109個;50人以上,不滿100人的姓有56個;1人以上,不滿50人的姓有1250個(其中1~9人的有1001個)。前100個姓氏人口占總人口的98.53%;其餘1505個姓人口只佔1.47%。

福州有1001個1人以上、不滿10人的姓氏,這些罕見姓氏有:爹、姐、刀、月、春、丹、秋、弓、猿、舊、近、財、三、四、呆、九、八、問、夢、少、神、屍、笑、寺、羞、燈、骨、光、具、友、右、黑、瓦、脫、完、輸、腸、豬、買、寶、自、無、風、北、螺、土、牆、斗、戒、零、狼、窮、仙、色、涉等。

福州有11個復姓,分別是歐陽、上官、端木、司徒、諸葛、皇甫、布爾、淳於、慕容、完顏、鮮於。

㈡ 福州人口

842萬。

福州市統計局近日發布福州市常住人口最新數據,2021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福州市常住人口達到842萬人,比2020年增加10萬人,其中不含平潭的常住人口是803萬人,比2020年增加10萬人。福州人口總數和過去十年增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4.6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比上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6.3萬人,出生率為8.82‰;死亡人口3.5萬人,死亡率為4.88‰;自然增長率為3.94‰。年末戶籍人口數為723.3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95萬人。

福州漢族人口居多,漢族人口佔全市人口總數的98.69%。全市有43個少數民族,約8.87萬人,佔1.32%,其中畲族人口4.7萬人,約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8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9個民族。

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相對比較集中,有羅源縣霍口鄉和連江縣小滄鄉2個畲族民族鄉。有民族行政村85個,其中畲族村79個,主要分布在羅源、連江、永泰、晉安、福清一帶;回族村5個,分布在福清市一帶;滿族村1個,分布在長樂區。

有民族自然村358個,其中羅源縣151個、連江縣55個、永泰縣76個、福清市29個、晉安區14個、閩侯縣8個、閩清縣2個、長樂區1個、馬尾區1個。

㈢ 閩清是不是有十幾個都.具體分布在哪裡

是24個都,是宋代時的行政區劃。

閩清一都(今梅城、梅溪鎮)。

二都(今雲龍鄉)。

三都(今坂東鎮文定、樓下、下洋、秋峰、壢埔及湖頭廣德洋)。

四都(今三溪鄉);五都(今塔庄鎮及柯洋)。

六都(今坂東 鎮大部及今塔庄榕坪)。

七都(今塔庄鎮蓮宅、秀環、下庄、坪溪、斜洋、高峰、地藏、濂溪等地)。

八都、九都、十都(今屬省璜鄉)。

十一都(今為池園鎮)。

十二都(今為上蓮鄉)。

十四都(即今金沙鄉)。

十五都(今白中鎮)。

十六都(今白樟鎮)。

十七都(今白樟鎮下盧、白雲山、雄江鎮)。

十九都、二十都(今東橋鎮)。

二十一、二十二都(今為下祝鄉)。

二十三、二十四都(今屬桔林鄉)。

現行行政區劃:

2000年底,閩清縣轄梅城、東橋、雄江、梅溪、金沙、白樟、白中、坂東、池園、塔庄、省潢11個鎮,下祝、桔林、雲龍、三溪、後佳、佳頭、上蓮、7個鄉,設17個居委會、271個村委會。

面積1466平方千米,人口30.41萬人。

㈣ 福建省有幾個市幾個縣幾個鎮幾個村

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副省級市)、泉州、漳州、莆田、龍岩、三明、南平、寧德等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村級沒有統計但是要無數。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福建省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

福建省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全省56個民族成份齊全。少數民族人口79.6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2.16%。

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千米。著名景點有:鼓浪嶼、武夷山、泰寧、太姥山等。

(4)福建福州閩清有多少少數民族擴展閱讀

1、福建以侵蝕海岸為主,島嶼眾多,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海壇島現為全省第一大島

2、由於福建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和中國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

㈤ 福州的本地人口有多少福州的外來人口又有多少

福州的本地人口有多少:

2015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含平潭綜合實驗區,下同)為749萬人。

我市以去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1%人口抽樣調查。這次調查全市最終樣本量為7.8萬人,占總人口的1.1%。

調查結果顯示,平潭綜合實驗區常住人口為43萬人,福州市(不含平潭)常住人口為706萬人,佔全省的18.4%。其中,福清市常住人口最多,有128.5萬人,其次是晉安區84.2萬人,倉山區有80.2萬人,排在第3位。

常住人口超過40萬人的還有鼓樓區(71.9萬人)、長樂市(71.4萬人)、閩侯縣(70.1萬人)、連江縣(58萬人)、台江區47萬人。常住人口最少的是羅源縣,只有20.9萬人。閩清縣(23.7萬人)、馬尾區(25萬人)和永泰縣(25.1萬人)。

從性別構成來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78萬人,佔50.5%;女性人口為371萬人,佔49.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4.2下降為101.9,男多女少的格局有所緩解。

15-64歲人口占近8成。從年齡構成來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18萬人,佔15.8%;15~64歲人口為559萬人,佔74.6%;65歲及以上人口為72萬人,佔9.6%。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2.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 1.4個百分點。

少數民族有11萬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38萬人,佔98.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萬人,佔1.5%。

近7口居住在城鎮。另外,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06萬人,佔67.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4萬人,佔32.4%。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65萬人,鄉村人口減少37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5.6個百分點。

㈥ 誰了解閩清介紹下那裡的風土人情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 閩清縣位於福建省東部,居閩江中下游,是福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1503.83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3508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經濟社會概況】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53.8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工業總產值73.81億元,增長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9.87億元,增長14.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07億元,增長5.6%。不含水口電廠財政總收入24997萬元,同口徑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439萬元,同口徑增長13.1%。出口總值1482萬美元,下降34.9%。實際利用外資604萬美元,增長6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4億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增長6.4%。農民人均純收入4217元,增長10.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9‰。

工業經濟。陶瓷發展以實現全縣百條先進建陶生產線和建好池園電瓷城為目標,引導企業改燃降耗、信貸融資、確立品牌、開發產品、提升質量、組建集團。全年新上金陶、中陶等13家建陶企業,全縣先進建陶生產線達73條,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生產基地縣」榮譽稱號。池園電瓷城建設扎實推進,二瓷盤活後高壓電瓷發展勢頭良好,全年新上崇業、滬雲、杉一等電瓷企業25家,電瓷行業生產終端產品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全縣陶瓷業新增產值3.5億元。工藝品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引進了奇聖、恆達、福閩等9家工藝編織項目。金盛鋼業、森尼味精分別投入6000萬元和4200萬元進行技改擴產。重視質量創新工作,自力等4家建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精藝瓷、微晶玻璃和福晶磁性材料等項目填補了福建省陶瓷產品的空白,豪業公司豪業牌干壓陶瓷磚和老山精食品公司梅塔牌閩清糟菜獲福建名牌產品,飛天公司「飛天牌」商標獲省著名商標,大世界等10家企業被評為市十大陶瓷品牌,廣安天然氣項目投產供氣。

農業經濟。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40萬公頃,其中優質稻面積1.23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11.9萬噸,增長10%。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繼續培植壯大茶果、畜牧、林竹、水產、食用菌、蔬菜等六大產業。全面啟動「環閩清綠色屏障工程」,扎實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全年造林0.15萬公頃,完成林改205個村、面積14.49萬公頃。種植西紅柿等蔬菜1.23萬公頃,栽培食用菌7200萬袋,庫區網箱養殖總規模突破1萬箱。加強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老山精食品、茶口粉干廠、豐達農場等1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評為2003~2004年 福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重點基地,茶口粉干廠還被列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成昌溪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全年共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040多人,其中外出務工2500多人。全面推行農村低保制度,登記參保人數6499人。

招商引資。加強項目平台建設,金沙、白中沿「白金」連接線的兩個工業集中區已完成規劃論證,8個縣級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入駐企業15家,其中壢埔工業集中區已擺滿項目。利用水口電建公司的閑置土地,整合引進三德水泥、福閩工藝品及美洲水泥膏等3個規模以上工業項目。全縣共引進62個項目,其中外資項目3個,總投資1405萬美元,內資項目59個,總投資10億元。已有富順陶瓷、千頃現代農業、恆達工藝品等17個項目建成投產,滬雲電瓷電器、福閩工藝品30個項目已落地建設。

社會事業。陶瓷、食用菌等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全年共引進推廣新技術、新產品15項,實施星火項目7項。學校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投資1720萬元用於中小學危房改造,實施各級改造項目14項,面積3.37萬平方米。完成縣衛生監督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縣、鄉(鎮)、村三級醫療保健網路逐步健全。連續5年獲得省級計生工作「二類先進縣」。

【改善發展環境】

京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農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已完成190公里。修訂完善了《城區總體規劃》,梅溪斜拉橋、實驗幼兒園綜合樓、城區垃圾轉運站、梅山陵園(殯儀館)、縣醫院傳染病區改擴建等工程投入使用,城區防洪堤二期工程已完成占總工程量的87%,新會場主體工程已完成,解放大街南側中段整體拆遷改造已轉入拆遷補償、安置階段。完成池園葉洋等6個村350人造福搬遷任務。外交學院福建博一學院一期工程已完成規劃、可研、立項等工作。雲龍220千伏變電站投入運行,嵩灘埔水電站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城區電網改造全面鋪開。

【旅遊業發展】

致力打造「名山、碧水、古民居」旅遊品牌,成功舉辦了十八坂商品交易會暨第五屆古民居文化旅遊節。引進5000萬元的白岩山開發項目,進山公路已鋪設水泥路面10公里;雄江天江度假村建成營業;黃楮林溫泉景區(一期)項目,對外試營業反映良好,雙休日遊客近千人;啟源大酒店被評為三星級酒店;宏琳厝、水口電站正在申報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年共接待遊客30.8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3696萬元,比上年增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