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州九山指哪幾山
福州沒有九山,只有九仙山,也就是現在的於山。
九仙山位於福州古城東南隅,與烏石山、越王山三山鼎峙,全山面積11.9公頃,形若巨鰲,鰲頂峰海拔58.6米。相傳漢代何氏九兄弟煉丹於此,而得名。又以閩越王無諸九日宴飲於山,取名九日山。還因古代有一支「於越氏」居此,俗稱於山。
⑵ 我想了解一下福州市區都有哪些山,在什麼位置,開發情況
除了烏山、於山和屏山,福州市區的山有:東邊的鼓山;北邊的北峰、鼓嶺、蓮花山、羅漢山;西邊的象山;南邊的大廟山、煙台山、高蓋山;中部的金雞山等。這些山都開發了,大部分是作為公園,有的還有歷史建築、療養院等,有的是學校。
福州近郊的山也挺多的,比較有名的有:閩侯的旗山、五虎山;福清的石竹山;連江的青芝山;永泰的青雲山、方廣岩、姬岩;閩清的白岩山、白雲山。
⑶ 福州有什麼山
到福州,就先要知道福州有「三山」
1、於山
於山位於福州城區中心,最高處海拔58.6米,面積11.9公頃,整座山形狀如巨鰲,於是有六鰲勝跡:攬鰲亭、倚鰲軒、應鰲石、接鰲門、步鰲坡、聳鰲峰。
於山,又名「九仙山」、「九日山」。相傳戰國時有一支「於越族」遷居於此,因而將這座山取名為「於山」。傳說漢代有何氏九兄弟在山上修道煉丹,故又名「九仙山」,現在山上還有相關的古跡,如九仙洞、九仙觀、煉丹井等。於山又稱「九日山」,據說是漢武帝時閩越王無諸曾於九月九日在這里宴會而得名。於山為歷代游覽勝地,山上名勝古跡眾多,有二十四景,如九日台、獅子岩、集仙岩、小華峰等。於山上有紀念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戚公祠、平遠台、醉石、蓬萊閣,有嚴復讀書處法雨堂。此外,還有不少小巧玲瓏的亭榭,如萬象亭、吸翠亭、補山精舍等。這些亭榭依崗巒起伏,隱約在松竹花卉之間,風景清幽,引人入勝。
2、烏山
烏石山,又稱烏山、道山,屹立於福州市區中心,海拔84米,游覽面積25公頃,林木參天,怪石嶙剛,風景幽美,相傳漢代何氏九仙登高射烏鴉之地,故名。唐代時就是游覽勝地,史書上稱舊時山上有三十六處風景點。現有摩崖題刻兩百餘處,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從烏石山東南側的門坊進入,拾級登山便可看到一塊大岩石,為天香台,是神光寺遺址,還有天台橋,而後可以見到八角型的道山亭、霹僑岩、石林等景,來到般若台銘後能目睹福州最早的摩崖石刻,然後是先薯亭、石壁觀音、天秀岩、向陽峰上可眺望台江、倉山,無邊景色盡收眼底,雙夢峰之後的凌霄台是烏石山最高點,平台寬廣,可容數百人;還有大士閣、古高群、烏塔等。
3、屏山
屏山在福州城北,海拔45米,方圓2平方公里。閩越王無諸築城建都在山麓,古稱越王山。後因歷代州郡主要衙署都設在山南,以山為屏,故稱屏山。傳說,當年屏山被雷所劈,一半飛落台灣成「半屏山」。明朝曾於山上蓋有樓,是當時福州最高的建築物,又稱鎮海樓。登樓眺望,可極目閩江口。不幸此樓毀於「文化大革命」中。屏山南麓有宋代保存至今的木結構建築——華林寺大殿,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與其相伴的還有一口古池,稱為歐治池,是古代冶煉遺址;在屏山西北龍腰山處有福州第一泉之稱的苔泉,泉水從貯存器壁中湧出;注入一口井中,泉水冷冽清甜,是泡茶、釀酒的上品。如今,又修建了新景點——屏山公園,園中重建古跡「勝會亭」等亭台樓閣,佔地十公頃,成為遊人們休閑游樂的場所。
⑷ 福州市區都有哪幾座山咋稱呼
鼓山,旗山,高蓋山,五虎山
x謝謝採納````聖誕快樂
⑸ 福州市有哪些山
除了烏山、於山和屏山,福州市區的山有:東邊的鼓山;北邊的北峰、鼓嶺、蓮花山、羅漢山;西邊的象山;南邊的大廟山、煙台山、高蓋山;中部的金雞山等。這些山都開發了,大部分是作為公園,有的還有歷史建築、療養院等,有的是學校。
福州近郊的山也挺多的,比較有名的有:閩侯的旗山、五虎山;福清的石竹山;連江的青芝山;永泰的青雲山、方廣岩、姬岩;閩清的白岩山、白雲山
⑹ 福州最出名的是什麼山
福州有"三山",指烏山、於山和屏山
民間又有「左旗右鼓」的說法,即福州西面(左)有著名的旗山,東面有著名的鼓山
所以,福州比較有名的山應該是5座
如果放在全國,鼓山應該是福州最有名的
⑺ 福州除了鼓山和崎山,還有什麼山
福州別稱「三山」,是指城內的於山、烏山和屏山,更難得的是「山在城之中」,十幾座名山或隱或現、或藏或顯於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中,如羅山、冶山、閩山、龍山、芝山、鍾山等,福州人仰頭就是一脈青翠,抬腳就踏一座名山。
城外的山最著名的就是「右旗左鼓」,指的是旗山和鼓山。但福州城外遠不止兩座山,除了東邊的鼓山和西邊的旗山,南邊有五虎山,北邊還有蓮花山,外圍山體形成的天然城市屏蔽,呵護得福州風雨不驚。
民間因此流傳著「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的俗諺。城外北峰山區有三座名山,距福州城區約六十里,三山鼎峙,稱外「三山」,分別是壽山、芙蓉山、九峰山。南郊「四案山」:橫山第一,天寧山第二,高蓋山第三,方山第四。
⑻ 福州市(三山是指哪三座山
福州民間長期以來流傳「三山現,三山藏,三山看不見」的民謠。其中「三山現」指屏山、於山、烏山。這三山呈三足鼎峙於今八一七路的中軸線上,十分顯目,所以稱「現」。 而「三山藏」與「三山看不見」則向無定論,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根據清代林楓《榕城考古略》載:羅山、芝山、丁戊山為「三山藏」;靈山、鍾山、玉尺山為「看不見」;二說是根據明代何喬遠《閩書》載,以羅山、冶山、玉尺山為「三山藏」,以龍山、芝山、鍾山為「看不見」。不論哪種說法,其「藏」與「看不見」的三山,均系「三山現」(屏山、於山、烏山)的支脈,有的如崗阜,有的似山坡,隨著歷代道路的拓寬與民屋建築的稠密,這些小山或被削平,或被遮擋,以致變成「藏」與「看不見」了。現將它們的遺址介紹如下:
羅山,在今南門協和醫院後的一座小山崗。
冶山,在今鼓屏路省衛生廳後的小山。
玉尺山,又名閩山,在今光祿坊省高級法院圍牆內。
龍山,又稱靈山,在今鼓樓七星井巷內。
⑼ 福州有幾個大山
福州三山:於山、烏山、屏山
郊外:鼓山、雪峰山、北峰、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