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市多少個院士

福州市多少個院士

發布時間: 2022-05-29 23:26:07

『壹』 福州市的簡單介紹,越簡單越好

我愛家鄉 之福州市

福州為福建省的省會城市,它背山依江面海,有榕城、溫泉城等雅稱。唐玄宗時設福州都督府,為福州命名之始。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羅星塔、皇帝洲、五虎島等風景綺麗的游覽勝地。福州閩菜更是一絕,有佛跳牆、荔枝肉、八寶書包魚等,是來到福州不可不嘗的美味。福州傳統工藝產品如脫胎漆器、壽山石雕、磨漆畫等亦獨具特色。

『貳』 福建籍的有哪些科學家

田中群 物理化學家。廈門大學教授。1955年生於福建廈門。198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1987年獲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現任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英國皇家化學會高級會員。

主要從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和譜學電化學研究。獲得了多種純過渡金屬體系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光譜譜圖,證實了VIII B族過渡金屬具有弱SERS效應,並應用於燃料電池的電催化研究和不銹鋼的防腐蝕。應用不受譜儀檢測器解析度限制的時間分辨拉曼光譜技術,建立了電位平均拉曼光譜新方法。還發展了在微晶元上用電化學構造電極納米間隔的技術。設計合成了特殊形狀的納米粒子,並表徵其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在內的多種特性

陳懿 物理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1933年生於福建福州。195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

長期從事催化劑、介觀化學和材料方面的研究。提出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嵌入模型,對氧化物在其載體上的分散行為做出定量的描述,解決了多晶表面上空位以及陰離子所產生屏蔽效應的計算。闡明了溶液反應合成非晶態Ni-B粒子的機理,發現了制備Ni-P合金粒子液相反應的自催化本質,改進了溶液沸點附近迴流加熱的制備方法,提出了有效避開水解作用,獲得類金屬元素含量高的Fe-B非晶合金的固相化學反應方法。近年來,在納米復合氧化物的制備及其晶格氧的活動性與粒子尺寸和催化選擇性的關聯,低維納米金屬氮化物的制備及其場發射性能等方面都取得良好進展。專著有《穆斯堡爾譜學基礎和應用》等。

姚建年 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生於福建晉江。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范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碩士學位,1993年獲該校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副所長,兼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

主要從事有機納米體系和復合薄膜的光致變色研究。實現了對有機納米體系中光化學、光物理性能的調控,將納米材料特異性研究拓展到有機小分子領域。制備了納米球、塊、線、管等有機光功能納米結構材料,實現了對其形貌的調控和保護;發現了隨粒子尺寸增大逐漸向低能端移動的分子間電荷轉移激子的限域效應;通過粒徑控制實現了吡唑啉衍生物DAP納米結構材料的發射波長的調控;運用超分子化學概念和分子組裝技術構建出納米級光致變色超薄膜;通過與貴金屬復合,使過渡金屬氧化物薄膜的光致變色效率提高5倍。提出半導體與貴金屬間Schottky結的增幅原理;還制備出厚度小於2nm的單層光致變色超薄膜。

吳碩賢 建築技術科學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1947年5月生於福建泉州。1970年清華大學土木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畢業,1981年、1984年先後獲清華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副理事長,建築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建築與環境聲學研究。系統提出城市交通雜訊預報、模擬及防噪規劃的理論與方法;闡明聲學虛邊界原理,推導出混響場車流雜訊簡潔公式,較好地解決國際上20多年未解決的問題。完成首例將建築輔助設計軟體與聲學軟體鏈接以分析室內音質的工作。提出廳堂響度評價新指標和計算公式,用模糊集理論進行廳堂音質評價,指導並與合作者提出擴散聲場模擬新計算模型和界面聲能擴散系數的改進測量方法和計算公式;開展建築環境評價方法體系、人的行為模式和使用後評價研究,初步建立了建成環境主觀評價理論體系。承擔55座觀演與體育等建築的音質設計。

詹文龍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生於福建省廈門市。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

主要從事低能、中能、相對論性重離子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大科學工程研製,對重離子核物理和新核素合成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放射性束物理研究中發現了11種新核素,首次測量30多種核素的質量;成功地研製出美國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上PHENIX實驗探測器的高性能飛行時間探測器的樣機;研製成具有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蘭州放射性束流線,在此束流線上確定了一批豐質子暈核,並初步鑒別出理論預言的質子滴線外的核素25P等,促進了中國的放射性束物理實驗研究的發展。領導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研製,並為此做出了重大貢獻。

『叄』 福州籍英雄故事

福州籍英雄故事:

林則徐是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歷官翰林編修、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虎門銷毀。

該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戰爭爆發不久,林則徐被構陷革職,發往新疆戍邊。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獲起用,歷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等職,加太子太保。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在奉命鎮壓拜上帝會起事途中,病逝於潮州普寧。

後世紀念

林則徐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馬鞍村金獅山。墓為林則徐夫婦與父、母、弟、弟媳的合葬之所。

墓前有清咸豐元年(1851年)朝廷派官員致祭時立的《御賜祭文》碑和《御賜碑文》碑。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肆』 福州大學有教授職稱老師多少人

福州大學並沒有公布教授人數。
只知道:
福州大學現有教職工3161人,專任教師2050人。
共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30人次(國家級人才72人次、省級人才258人次),
院士13人(含12名特聘講席教授)。

『伍』 福建名人

王審知,李綱,洪承疇,冰心
鄧叔群,劉崇樂,庄巧生,吳孟超,王世真,鄭作新,唐仲璋,唐崇惕,張鈺哲,陳建生,王乃彥,王綬琯,林群,沈元,陳彪,劉應明,陳景潤,林同驥

『陸』 中國有多少位福州籍的兩院院士

鄧叔群(1902~1970),著名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我國森林病理學和真菌學的創始人,尤其專長於真菌學研究,精通真菌各大類群,為國際公認的有突出貢獻的真菌學家

劉崇樂(1900~1969),著名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我國利用天敵資源開展生物防治害蟲的創始人之一。在昆蟲學的人才培養及圖書文獻收藏方面卓有建樹。對我國昆蟲資源的調查、研究、利用頗有貢獻。

庄巧生(1916~ ),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小麥育種中做出了系統和創新的業績

吳孟超(1927~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第二軍醫大學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國內首先提出了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新見解,現已為國外學者公認。近年又進行肝癌的基礎研究和新法治療肝癌,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世真(1916~ ),著名原子核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核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獲得美中核醫學會授予的核醫學「優異成就獎」金牌。他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中國核醫學的研究與應用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鄭作新(1903~1998),著名鳥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長樂市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對我國鳥類進行系統分類的考察與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為我國鳥類學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唐仲璋(1905~1993),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長期從事人、畜的寄生蟲研究,特別是對危害性較大的蠕蟲病的生物學及流行病的研究有較大貢獻。

唐崇惕(女)(1929 ~ ),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寄生動物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研究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寄生蟲各種類及其生物學特點,研究病蟲的防治方法,均取得豐碩成果。

『柒』 福州大學出過哪些名人

1、魏可鎂

中國工程院院士,工業催化劑工程技術專家。福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吳新濤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家,1966年福州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3、林惠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家,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員。

4、洪茂椿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1978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5、盧嘉錫

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州大學名譽校長。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福州大學副校長,是福大的創始人。

6、付賢智

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學校長。

7、林金明

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8、何志毅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理事長兼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福州大學客座教授,福大77級校友。

9、黃明東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

10、陳文哲

廈門理工學院院長,82級校友,201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11、王欽敏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畢業於福州大學地礦工程專業,曾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州大學副校長等職務。

12、陳希

中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曾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歷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副部長、遼寧省委副書記。

13、梁綺萍

福建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四屆中共福建省委委員,第八屆福建省人大常委。

14、雷春美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委統戰部部長。

15、郭振家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新聞出版局局長。

16、葉雙瑜

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省直機關工委書記。曾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福建省副省長。

17、李祖可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18、何明華

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

19、陳濤

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

20、郭廷標

遼寧省原政協主席、黨組書記,遼寧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

21、梁建勇

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22、黃維禮

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23、謝蘭捷

福建省交通廳廳長,1975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土建系工民建專業。

24、鄭松岩

曾任中共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現任福建省省長助理。

25、陳為民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26、饒南湖

雲南省玉溪市市長。

27、陳景河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地質采礦工程系。

28、羅映南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教授級高工。

29、陳新楚

福大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軟體百強企業第24名)董事長,福大最慷慨的校友。

30、胡鋼

新大陸集團董事長兼總裁,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電氣系。

31、洪志銘

廣州石油化工總廠廠長。

32、王昆東

廈工集團董事長。

33、林雲

拓福集團董事長。

34、鄭振欣

福建紫金建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35、黃其森

泰禾集團董事長。

36、李躍民

福建中煙工業公司副總經理,歷任龍岩卷煙廠廠長。

37、塗揚舉

國電新疆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38、陳聰聰

香港綠洲行董事長。

39、周振鶴

中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1963畢業於福州大學礦治系。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譚其驤院士。198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為中國首批兩名文科博士之一。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捌』 福建有哪些名人

歷史名人
蔡京 朱熹 李綱 蔡襄 柳永 宋慈
施世綸 鄭芝龍 鄭成功 鄭經 洪承疇 李贄
陳至立 鄧子恢 盧仁燦 楊成武 王永慶 李陸大
林則徐 沈葆禎 嚴復 林覺民 薩鎮冰 馬約翰
冰心 鄧拓 林語堂 鄭振鐸 林徽因
盧嘉錫 陳景潤 侯德榜 林蘭英
陳嘉庚(愛國華僑)

『玖』 福州介紹

福州,簡稱「榕」,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海西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福州於公元前202年建城,1946年設市。福州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又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宋代以來文化教育興盛,是產生進士(4100多人)、狀元(31人)和「兩院」院士(67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福州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中文名稱:福州外文名稱:Fuzhou(國內普通式)、Hockchew(歷史國際式)別名:榕城、三山、東越、左海行政區類別:省會城市所屬地區:福建省下轄地區:鼓樓區、馬尾區、福清市等政府駐地:鼓樓區安泰街道烏山路24號電話區號:0591郵政區碼:350000地理位置:中國東南沿海面積:11968k㎡ 人口:7115370人(2010年)方言:閩語—閩東話—福州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三坊七巷、鼓山、烏石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湖公園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福州義序機場火車站:福州站、福州南站車牌代碼:閩A著名高校: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城市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市樹:榕樹市花:茉莉花 福州(閩語平話:Hok-ciu),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閩都,簡稱「榕」,是福建省的省會、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文化、政治、科研中心以及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國綜合實力五十強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城市。 位於福建省東部的閩江下游沿海地區的福州,閩越國都城,自南朝陳朝開始的1000多年大部分時間內是福建的行政中心,福州在傳統上是福州十邑(包括閩侯縣、長樂縣、連江縣、閩清縣、永泰縣、古田縣、屏南縣、福清縣、平潭縣、羅源縣)的統稱。現轄5區2縣級市5縣一試驗區,市區人口2921736人,全市總人口7115370人,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當地居民以漢族的閩海系族群為主,通行閩東語福州方言。 鳥瞰福州[1] 福州是國務院1984年5月首批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祖國大陸離台灣省最近的省會中心城市,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度較高的地區之一。福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的健康發展,初具經濟繁榮、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宜居城市風貌,被評為中國持續發展最快的省會城市之一。 2012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4203億元[2],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26個省會城市前列。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全國城鄉綠化先進集體」稱號,三次被評為「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連續四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榮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2011年12月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2年根據央視的調查,休閑時間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休閑之城)福州位列第九[3]。「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4]。2012年榮獲「中國特色魅 福州高樓風光力城市」稱號。[5] 地標建築 福州全景福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多達300餘萬人, 福州解放大橋(4張)分布於五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福州地區的歸僑、僑眷人數多達200萬,港澳有福州鄉親近30萬。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幾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跡。不僅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有為數眾多的福州鄉親,而且在一些落後國家、小而偏僻的地區如巴貝多、馬紹爾、安地卡及巴布達、獅子山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跡。福州與台灣水相連、地相望、語相通、習相近,民間交往源遠流長,歷來關系十分密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福州去台人員達3萬人,現在台灣地區有27個福福州三縣洲大橋(2張)州同鄉會、60多萬福州鄉親;在福州居住的台灣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屬12萬人。 福州因市區城內有屏山、烏山、於山三山鼎立,別稱「三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兩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現轄5區、6縣(一綜合試驗福州風光(42張)區)、兩個縣級市和一個經濟區,即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5個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6縣,福清、長樂2個縣級市。全市土地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786平方公里,全市戶籍總人口約711萬人,其中市區戶籍總人口約292.17萬人。全市設34個街道辦事處、105個鎮,48個鄉(含2個民族鄉和馬祖鄉),2795個村(居)委會、社區居委會。通行福州話。 閩菜常列為國宴之一,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當地的風味小吃有魚丸、肉燕、蝦酥、蠣餅、光餅、鼎邊糊、春卷、炒粉、福州線面、福清光餅等數十餘種。 主要游覽景點有鼓山、烏山、於山、三坊七巷、西禪寺、閩王祠、林則徐祠堂、西湖公園、江濱公園、福州商務區(14張)華林寺、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會展島)、海壇島等。名山有鼓山、旗山、青雲山、於山、烏山、屏山。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名園有福州西湖公園、溫泉公園、南公園、煙台山公園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林則徐故居、嚴復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林覺民故居、冰心故居、薩鎮冰故居。福州特產有橄欖、福桔、龍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壽山石雕、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牛角梳等。 福州歷史悠久,夏代屬揚州地域,殷商和春秋戰國中期前為七閩之地,戰國中期後歸越國,秦時為閩中郡,漢高祖封閩越王,閩越國都城福州,自南朝陳朝開始的1000多年時間內,大部分是福建的行政中心。南朝陳朝年間,在今福建設置閩州,後改名作為豐州。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名為泉州,大業三年泉州廢,改為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4縣,閩縣,郡治在今天的福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為建州,六年(623年)復稱名為泉州,八年(625年)又改名豐州,置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再改名為稱泉州,屬嶺南道,景雲二年改為閩州。唐玄宗時設福州都督府,為出現「福州」之名之始。天寶元年(742年)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復稱福州,領閩、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尤溪8縣。閩國開平元年,後梁承認王審知為閩王,閩國貞明年間升福州為大都督府。閩國天成年間王審知子延翰在福州建大閩國。五代十國(948年),地劃入吳越,分出尤溪、德化2縣。宋太平興國三年屬兩浙西南路,六年(981年)由閩縣分立懷安縣,雍熙二年(985年)屬福建路,為治所。南宋景炎元年年間端宗在福州即帝位,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 元朝設置福建行中書省,省治在福州,稱福州路,領閩侯、侯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9縣及福清、福寧2州,屬福建行中書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福州路為福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領閩、侯官、懷、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10縣,清順治三年(1646年)仍為福州府,屬福建行省,領縣仍舊,清朝前期開始隸屬寧福道(下轄今天的福州地區、今天的寧德地區)。清代時,福州為閩浙總督(總督福建,浙江二處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的駐地。雍正十二年(1734年)析古田縣增置屏南縣。1912年廢府,設東路,為福建省省會。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閩海省,下轄福州、寧德。民國35年(1946年)成立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6]。

『拾』 可以介紹一下福州嗎

福建省會。「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樹,「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480多萬,其中城區人口116萬。現轄鼓樓、台江、倉山、馬尾、晉安五個區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畲、滿、苗、回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最冷一月平均氣溫為10.5℃,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市區內有聞名全國的溫泉。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福州風光秀麗、名勝眾多,早在1600多年前,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國二絕」記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廣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蓮花山等。名寺有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萬福寺、雲居寺等。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嚴復墓、陳寶琛墓等。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橋有萬壽橋、迥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林覺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跡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林則徐墓、華林寺大殿等2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彌勒造像、林則徐祠堂、枯木庵樹腹碑、三峰寺塔、龍江橋等45處,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9處。 福州為全國三大溫泉區之一,是世界上久負盛譽的溫泉名城,它不僅以溫泉集中市區中心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見,且泉脈廣、水量大、溫度高、質量好而馳名遐邇。目前福州各大酒家、飯店、賓館都設有溫泉沐浴,中外遊客來到福州都以進行「溫泉浴」為快。 福州市是全國工藝美術的重點產區,數百年來福州工藝品的精美絕倫傾倒中外遊人。主要品種有壽山石雕、脫胎漆器、金銀首飾、文房四寶、煙花鞭炮、竹木傢具、軟木畫、象牙雕、玉雕、木刻、瓷器、紙傘、花燈、角梳等。如福州壽山石中的「田黃」尤為珍貴,如乾隆帝的御印,就是福州藝人生產的,如今仍收藏在故宮,價值連城。號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之一的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的瓷器齊名,從1898年至1937年39年間十六次在巴黎、柏林、東京、巴拿馬等地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福州軟木畫是我省獨創的工藝品,在國內外藝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福州市區是全國著名的僑鄉。福州籍海外華僑約85萬人。福州與台灣一水相連,平潭距離台灣最近處僅73海里,連江距馬祖最近處僅8000公尺,福州至基隆149海里,朝發夕至。目前全市有台屬15萬人,台灣島講福州方言的居民有60多萬人,他們都想回故鄉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投資辦廠,為福州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