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餘杭屬於杭州嗎
屬於杭州市餘杭區地處浙江省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瀕錢塘江,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0°09′~30°34′、東經119°40′~120°23′,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餘杭區從東、北、西三面成弧形拱衛杭州中心城區,東面與海寧市接壤,東北與桐鄉市交界,北面與德清縣毗連,西北與安吉縣相交,西面與臨安市為鄰,西南與富陽市相接。
⑵ 餘杭指今什麼地方
杭州市餘杭區位於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瀕錢塘江,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0°09′~30°34′、東經119°40′~120°23′,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餘杭區從東、北、西三面成弧形拱衛杭州中心城區,東面與海寧市接壤,東北與桐鄉市交界,北面與德清縣毗連,西北與安吉縣相交,西面與臨安市為鄰,西南與富陽市相接。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在今境內置錢唐(含杭州城區)、餘杭兩縣,屬會稽郡(錢唐幾經變更,到民國為杭縣,今餘杭區系由原餘杭縣和杭縣大部地域合並而成)。
⑶ 餘杭在杭州嗎
不在
餘杭區地處浙江省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⑷ 餘杭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餘杭是杭州的一個區,餘杭區從東、北、西三面成弧形拱衛杭州中心城區,東面與海寧市接壤,東北與桐鄉市交界,北面與德清縣毗連,西北與安吉縣相交,西面與臨安市為鄰,西南與富陽市相接。
⑸ 老餘杭在哪裡
老餘杭是指現在的餘杭區餘杭鎮。
餘杭街道由杭州市餘杭區政府直轄,原為餘杭縣治,是一個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城鎮。餘杭之名相傳為「夏禹東去舍舟航登陸」而得,秦王政25年(前222)置餘杭縣,屬會稽郡。隋屬杭州,歷唐、五代不變。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清亦屬杭州府。
古鎮餘杭位於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處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脈,東連杭嘉湖平原,河網交錯、群山翠綠、物產豐富,歷來被譽為「文化之邦、絲綢之路、瓜果之地、魚米之鄉」。2011年8月撤鎮建街。現下轄11個村、16個社區。
街道概況
境內餘杭塘河與南苕溪一南一北穿城而過。餘杭街道工業基礎雄厚,是餘杭區重要的工業地區。翻開厚重的歷史長卷,大禹曾在此治水、秦王嬴政設郡立縣、隋煬帝開鑿運河、太炎先生就度執教、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發生無不與古鎮餘杭有關。餘杭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餘杭街道是興業熱土。未來科技城與青山湖科技城東西拱衛,城西創新大走廊貫穿其中,融入主城半小時交通圈。金星、義橋、鳳凰、沈家店四大產業園區蓬勃發展,正在新興產業引領的轉型升級道路上闊步前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餘杭鎮
⑹ 餘杭是屬於杭州什麼地方,
餘杭區地處杭州市區西、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餘杭區總面積1228.41平方千米 ,轄6個鎮、14個街道,截止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98.46萬人。
2001年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6)餘杭在杭州哪裡擴展閱讀:
浙江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就是能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2018年1月,它被我國有關部門推薦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保護好良渚遺址這一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當地組建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文物保護不再只是文物部門單打獨斗。
餘杭區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大遺址保護補償機制,從新城區土地出讓毛收入中拿出10%,反哺良渚遺址保護,多年來累計投入數十億元。當地政府每年還安排近1000萬元資金,以獎代補鼓勵各村社開展遺址保護。
放眼遺址區外,發展提速升級。當地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整治、產業升級、騰籠換鳥,培育文創、旅遊等「零污染產業」。走進良渚夢棲小鎮,良渚玉琮元素和現代工業風格和諧共處。
⑺ 餘杭區屬於杭州市嘛
杭州市的五常大道屬於餘杭區。蕭山、餘杭原是杭州地區的下屬縣,後變為縣級市,最後以區的身份並入杭州市區,但不是主城區。由於財政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情況下,電視、廣播中說到杭州市區,往往會緊跟一句:蕭山、餘杭除外。
⑻ 餘杭屬於浙江哪面
餘杭是屬於杭州市的~~ 餘杭,地處浙江省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全區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轄14個鎮、1個鄉、4個街道,2009年末,全區戶籍人口84.84萬人。 餘杭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先民就在餘杭這片熱土上生息勞作,使這里成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餘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遺址群已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規模和水平的代表;餘杭之名,春秋時已見諸史籍,屬吳、越領地,戰國中期屬楚;南宋時期,餘杭作為京畿之地,成為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和悠久的歷史一樣燦爛的,是餘杭輩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諸山的靈秀之氣又得東南沿海浩盪之風的餘杭,素稱文化之邦,人文薈萃之地,古往今來英才輩出,代有其人。傳說時代,大禹曾在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後人景仰的遺跡;三國名將凌統,宋代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南宋數學家楊輝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現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國學大師章炳麟(號太炎)這樣的偉人。 餘杭山水如畫,鍾靈毓秀,自然人文景觀極為豐富。有「茶聖」陸羽、大詩人蘇東坡、金石書畫家吳昌碩等名家留下的蹤跡,有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的超山、佛教聖地徑山、東明山森林公園、黃鶴山天都城等風景名勝,有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良渚文化博物館、楊乃武與小白菜奇案遺跡等人文景觀。 撤市設區後,東、西、北三面拱圍老杭城的餘杭,成了天堂的門戶。1228平方公里的區域,其優勢凸顯。交通便捷,除了滬杭甬、杭寧、杭徽、繞城高速公路外,還有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104國道、320國道,01、02、04、09、15省道以及東西大道、塘康公路、文一路延伸等重要道路在區內貫通成網。餘杭的區位優勢得到大提升,成為杭州大都市的一個副城區。 風光旖旎,環境優美。臨平城區和塘棲有山有水,都是依山傍水,適宜人居的好地方。近年來,城區臨平綠化面積大幅增加,人民廣場、世紀公園的面積均在6公頃以上,加之道路、小區的綠化,已初步成為四季常綠的地方。而古鎮餘杭、良渚、閑林、瓶窯等地山清水秀、自然生態風光極佳,更是人居佳地
⑼ 餘杭在哪
餘杭,地處浙江省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全區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轄14個鎮、1個鄉、4個街道,200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83.74萬人。2004年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列全國縣(市)第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