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為什麼沒有蘇州人口多

杭州為什麼沒有蘇州人口多

發布時間: 2022-06-22 10:03:45

①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杭州誰是江南第二大城市

杭州歷史上有兩次北方人大舉南遷,士民帶來的宋朝北方「官話」,使杭州增添了濃厚的北方色彩。杭州經濟總量為12556億,要遠落後於蘇州。而且以現在的增速,以蘇州領先杭州的差距,杭州未來幾十年都很難超越蘇州。在蘇州吃住行沒有什麼不習慣的 蘇州人的生活習慣和杭州人幾乎一樣 生活水平都差不多 兩地民風相似 蘇州是我最喜歡的城市。成為繼上海之後的江南第二市。我們可以從政治地位、面積、人口、經濟、科技、教育等幾個方面加以比較。GDP、資金總量、常住人口、國際影響力、教育科研實力、交通完善與通達、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

就在於基數差距太大,都在增長的同時,基數大的增額更多。而且蘇州人均GDP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要高於杭州。把它的美比作江南的美,杭州越、徽(徽州)文化,離長江遠算不上江南。被嚴重限制的蘇州比不了杭州,杭州畢竟省會集全省之力發一城擺著,蘇州在長三角別說2連三也當不了。

② 蘇州好還是杭州好各方面具體一點

我個人認為蘇州更好一點,當然,杭州也不錯。

1、蘇州在經濟方面領先於杭州,GPD超過了省會南京,並且與上海南京離得近。2018年,蘇州的人口比杭州多出了87.75萬,全市GPD比杭州多了5088.47億元。由此可見蘇州市比杭州富裕一些的。

2、景點的門票不會很貴,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園林數不勝數,還有荷塘月色,穹窿山,天平山,靈岩山,香雪海, 同里古鎮,沙家浜,金雞湖景區、上方山動物園和太湖等景點。這些景點周末人也不多,不會像杭州一樣,比如西湖在國慶節放假期間只能看見很多很多的人。

3、蘇州的外貿經濟也極為發達,出口總額佔全國的10分之一。

4、蘇州的交通很發達,南至吳江,北至項城,東至園區,西至新區,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公交,地鐵也已經開通了五條。還有旅遊專用的有軌電車也已經開通了兩條。全市總共設了四個火車站:蘇州站、蘇州北站,蘇州園區站和蘇州新區站。

5、環境好,就是雨有些多。在古城區隨處可見小橋流水。保留了濃濃的江南味兒。

6、科技發達,蘇州是個以製造業為主的城市,光工業園區就有幾百多家工廠。工作也非常好找,一般一個月4000多,房價也不貴,至少比杭州要便宜。

7、地理位置好,蘇州跟上海一樣都是平地,而杭州大多是山。

8、作為一個旅遊業城市,蘇州的住宿餐飲行業比較優勢為明顯。

當然,杭州是省會,未來到杭州可能就會比蘇州強,成為長三角的第二把交椅。

③ 杭州,蘇州,揚州這三個地方,哪個最好

你好,這三個地方剛好是本人都非常熟悉的,那我就從你所列舉的那幾方面談談:
氣候:夏天時杭州最熱,蘇州其次,揚州最涼快,冬天時揚州最冷,蘇州其次,杭州溫度相對較高,但其實蘇州杭州的氣候差不多,沒有明顯差別的。
人口:大市總人口蘇州最多,杭州其次,揚州最少。但有一點必須提到的是,蘇州人口較分散,下屬縣市人口分流較大,因此市區人口相對較少,杭州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區,再加上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因此如果到蘇州杭州實地感受的話,你會覺得杭州更繁華,人口似乎更多。
環境:杭州環境最好,蘇州其次,揚州最後。杭州總體環境好,湖光山色,但是交通非常擁堵,蘇州老城區是古城,但是環境狀況不太好,工業園區規劃和環境都非常不錯。揚州是座古色古香的老城,其實比蘇州杭州更適合居住的,但是由於地處江北,目前交通還不是很方便,到現在還沒通動車高鐵。
消費:杭州消費最高,蘇州其次,揚州最後。蘇州杭州日常消費沒有特別明顯的差距,主要是杭州的交通費用以及房租較高,揚州消費跟蘇州杭州差距較明顯。
工資:杭州工資最高,蘇州其次,揚州最後。蘇州杭州傳統行業工資沒有明顯差別,平均薪資也沒有明顯差別,但是IT行業薪水差距較大。
大學:杭州大學最多,質量也最高,蘇州其次,揚州最後。杭州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等多所本科院校,蘇州有蘇州大學和蘇州科技學院兩所本科院校,蘇州工業園區還有西交利物浦大學,是由西安交通大學和利物浦大學合辦的,另外還有國內其他名校在蘇州辦的研究院。揚州有揚州大學。

④ 蘇州和杭州哪個人氣旺

蘇州和杭州這個人氣旺的話,當然是杭州,我感覺都是比較好的,有杭州西湖單等

⑤ 蘇杭同為江南著名城市,哪個在歷史上地位更高

「有一個天堂,有蘇掛」很長一段時間,蘇州和杭州的兩個人在江南地區典雅而富有,而且他們也在過去。眾所周知,江南一直處於雜種,特別是自北方和南朝以來,中國政治經濟中心的第一個南方運動,大量的精英學生遷至江蘇,浙江,地理條件的優勢已經發展迅速。直到兩首宋朝,長江中市地區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聚會寶藏盆地。富裕江南支持南宋朝代的輝煌持續100多年。

今天,蘇州是「中國的第一級」,繼續寫一個傳說;作為浙江省省會,杭州的綜合實力沒有低估。截至2015年底,蘇州居民人口達到1061.16萬,GDP為1.44萬億;杭州居民人口為8844萬,GDP為1.01萬億。如今,江南著名城市仍然沒有上漲。所以在歷史上,蘇州和杭州更獲獎?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蘇州 - 杭州市被賦予了不同的定位。但很明顯,他們都迎來了各自的增長。如今,像古代發展的軌跡一樣,杭州的政治地位高於蘇州,蘇州的經濟實力高於杭州。提交人認為蘇州更加和諧。但作為一個文化城市,歷史為他們提供了深度積累和艱難的性格,讓他們在這款富國肥沃的土壤上創造新的輝煌。

⑥ 被譽為天堂的蘇州和杭州,究竟哪座城市更勝一籌


下面說說兩市相對差異性的東西。

在政治上,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政治地位不言而喻,蘇州相對差很多,經濟雖好,但省府大區資源較為集中在南京。

既然提到了經濟,那就說說,蘇州的經濟活力不錯,很多外資企業願意在蘇州成立分公司,製造基地等,當然杭州的民營企業也不少,圍繞著阿里發展成的互聯網產業鏈大家也都知道,這個也跟整個浙江的大環境也有關。

兩地從古至今都是名人輩出的地方,蘇州的園林,杭州的西湖,文化上歷代也有不少人在蘇杭寫過很多詩詞,來歌頌兩地美好風光與風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最完美的比喻。

蘇州大學的風格很小清新,而杭州的浙大和西湖大學,在教育這點,杭州相對厲害很多,特別是杭大近幾年的發展,教育方面確實蘇州沒辦法比。

蘇州的生活節奏感覺上相對較慢,整個城市的布局和建築非常舒服,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隨處可見,金雞湖園區給我印象很深,但是市區感覺不夠大氣,城市較小,這點也和蘇州的本質縣域經濟發達有關,市區相對薄弱。

杭州的城市框架明顯更大,但精細度有待提高,可能也和大基建有關吧,施工區域較多。

⑦ 蘇州和杭州的比較~~~了解的進

蘇州

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蘇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迀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蘇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北枕長江,與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市轄區:
吳中區 (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571851 人。郵政編碼215128)
(駐長橋街道) 長橋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橫涇街道/香山街道/蘇苑街道/龍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鎮/木瀆鎮/胥口鎮/臨湖鎮/東山鎮/光福鎮/西山鎮
相城區 (面積 416平方千米,人口361082人。郵政編碼215131)
(駐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黃橋街道/北橋街道/望亭鎮/黃埭鎮/渭塘鎮/陽澄湖鎮
金閶區 (面積 37平方千米,人口210832人。郵政編碼215008)
(駐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園街道/虎丘街道/白洋灣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區 (面積 22平方千米,人口232053人。郵政編碼215005)
(駐平江路街道) 觀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蘇錦街道/婁門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塢街道
滄浪區 (面積 25平方千米,人口322922人。郵政編碼215006)
(駐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南門街道/胥江街道/吳門橋街道/葑門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區 (蘇州高新區)面積 258平方千米,人口349518人。郵政編碼215004)
(駐獅山街道) 獅山街道/橫塘街道/楓橋街道/鎮湖街道/滸墅關鎮/ 通安鎮/東渚鎮
工業園區:
人口304761人(駐婁葑鎮) 婁葑鎮/唯亭鎮/勝浦鎮
縣級市:
常熟市(駐虞山鎮)(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1410人。郵政編碼215500)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虞山鎮/梅李鎮/海虞鎮/新港鎮/古里鎮/沙家浜鎮/支塘鎮/董浜鎮/尚湖鎮/辛庄鎮
崑山市(駐玉山鎮)(面積 927平方千米,人口679846人。郵政編碼215300)
玉山鎮/巴城鎮/周市鎮/陸家鎮/花橋鎮/澱山湖鎮/張浦鎮/周庄鎮/千燈鎮/錦溪鎮
張家港市(駐楊舍鎮)(面積 813平方千米,人口893039人。郵政編碼215600)
楊舍鎮/塘橋鎮/金港鎮/錦豐鎮/樂余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
吳江市(駐松陵鎮)(面積1192平方千米,人口793172人。郵政編碼215200)
松陵鎮/盛澤鎮/同里鎮/汾湖鎮/平望鎮/橫扇鎮/七都鎮/震澤鎮/桃源鎮
太倉市(駐城廂鎮)(面積 642平方千米,人口463825人。郵政編碼215400)
城廂鎮/沙溪鎮/瀏河鎮/浮橋鎮/璜涇鎮/雙鳳鎮/陸渡鎮

蘇州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市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全市經濟在高平台上繼續實現穩定增長,產業發展更趨協調,結構升級調整優化,發展方式有效轉變。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0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6:62.0:36.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按現行匯率計算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
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68.91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24.7%。
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210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863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0%和15.3%。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8800億元和6580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328億元和770億元。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1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7.5%。商品房施工面積為7036.91萬平方米,增長15.4%;竣工面積為1481.2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007.3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30.26萬平方米,下降49.8%。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額573.42億元,下降41.8%,其中住宅銷售額為459.38億元,下降44.5%。
市區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積187.2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00.19萬平方米。全市拍賣、招標和掛牌交易用地3200.13公頃。
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接待境外遊客2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5%;旅遊外匯收入9.78億美元,增長10%;接待國內遊客5270萬人次,增長10%。
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2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出口總額13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7%。
全市新增注冊外資163.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實際利用外資81.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1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80元,比上年增長11.5%。
全市出生47772人,出生率為7.6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6‰,戶籍人口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4.1。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629.75萬人,比上年增加5.32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238.21萬人,比上年增加2.91萬人

蘇州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合理。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7.5%,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高考錄取率為84.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2.3%。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達14.54年。全市實施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小學在校學生35.15萬人,初中在校學生21.25萬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1.21萬人。職業教育實現優質化、規模化,職業中學在校學生2萬人,技工學校在校學生2.89萬人,畢業生0.6萬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8.27萬人,畢業生1.65萬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3.06萬人,畢業生2.27萬人;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85萬人,畢業生0.53萬人。全市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到30個,雙語教育實驗學校達到120所。獨墅湖高等教育區和國際教育園入駐師生超過10萬人。

更多關於蘇州信息:http://www.suzhou.gov.cn/

杭州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杭州經濟發達,有「錢塘自古繁華」之稱。2008年GDP為4781.16億,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經濟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全市面積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79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77.64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336.88萬人,非農業人口340.76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轄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濱江、蕭山、餘杭8個區,臨安、富陽、建德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

杭州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杭州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灣,南與紹興、金華相接,北與湖州、嘉興兩市毗鄰,西與安徽省交界。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全市大部分地區。東苕溪通過臨安、餘杭等地匯入太湖。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有小火爐之稱,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杭州市 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上城區 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3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郵編311500。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
下城區 面積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武林街道慶春路200號,郵編310006。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江干區 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拱墅區 面積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台州路1號,郵編310015。轄7個街道、3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上塘街道;半山街道、康橋鎮、祥符鎮。
西湖區 面積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浙大路1號,郵編310013。轄10個街道、2個鎮:轉塘街道、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靈隱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雙浦鎮、三墩鎮。
濱江區 面積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西興街道,郵編310051。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蕭山區 面積1420平方千米,人口117.7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金城路685號,郵編311200。轄4個街道、22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瓜瀝鎮、臨浦鎮、樓塔鎮、浦陽鎮、戴村鎮、河上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靖江鎮、黨灣鎮、義蓬鎮、新灣鎮、新街鎮、南陽鎮、河庄鎮、寧圍鎮、進化鎮、益農鎮、義橋鎮、所前鎮、聞堰鎮。
餘杭區 面積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郵編311000。轄4個街道、14個鎮、1個鄉:臨平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星橋街道;喬司鎮、塘棲鎮、崇賢鎮、餘杭鎮、閑林鎮、倉前鎮、良渚鎮、瓶窯鎮、鸕鳥鎮、黃湖鎮、百丈鎮、仁和鎮、運河鎮、徑山鎮;中泰鄉。
建德市 面積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郵編311600。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洋溪街道、更樓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鎮、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三都鎮、壽昌鎮、大同鎮、航頭鎮、李家鎮、大洋鎮、蓮花鎮、大慈岩鎮;欽堂鄉。
富陽市 面積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郵編311400。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富春街道、東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橋鎮、受降鎮、場口鎮、常安鎮、萬市鎮、洞橋鎮、胥口鎮、新登鎮、淥渚鎮、靈橋鎮、大源鎮、常綠鎮、龍門鎮、里山鎮、永昌鎮;環山鄉、湖源鄉、上官鄉、漁山鄉、春建鄉、新桐鄉。
臨安市 面積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郵編311300。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
桐廬縣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橫村鎮、分水鎮、鳳川鎮、百江鎮、瑤琳鎮、江南鎮;鍾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自治鄉。
淳安縣 面積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千島湖鎮新安北路18號,郵編311700。轄12個鎮、18個鄉: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汾口鎮、大墅鎮、唐村鎮、梓桐鎮、中洲鎮、文昌鎮、石林鎮、楓樹嶺鎮;屏門鄉、浪川鄉、安陽鄉、王阜鄉、郭村鄉、里商鄉、金峰鄉、瑤山鄉、光昌鄉、宋村鄉、鳩坑鄉、嚴家鄉、白馬鄉、左口鄉、汪宅鄉、富文鄉、界首鄉、橫沿鄉。

不斷推進重點學校和重點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加快。至2006年末,全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學生37.3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6.2%,其中在校研究生2.36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8.55%,比上年提高1.53個百分點。
普通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為96.6%;共有小學605所,在校學生45.95萬人;初中263所,在校學生23.55萬人;普通高中82所,在校學生12.42萬人。全市小學入學率和初中升學率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升入各類高中比例達96.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優質高中招生比例由上年的70.59%上升到72.11%。全市已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38所,解決了12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累計成立教育集團51個,188所中小學實行名校集團化辦學。
成人教育
多層次成人教育網路基本形成。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校9 所,在校學生17.81萬人;成人中等學校1537所,在校生68.26萬人,其中成人技術培訓學校1457所,在校生65.49萬人;成人初等學校11所,在校學生236人。
民辦教育
各類民辦教育加快發展。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民辦高校4所,在校學生2.43萬人;民辦普通中學54 所,在校學生5.25萬人;民辦小學39所,在校學生4.44萬人。民辦職業中學8所,學生0.61萬人。
特殊教育
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13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278人,使視力、聽力、語言、智力、肢體殘疾的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得到基本普及。

更多信息請參考杭州網路

http://www.aliyeye.com/region/bible_3400.shtml

這兩地主要是主要是輕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想要打工,去這兩個地方應該沒有錯,不過最近經濟不好,大小工廠倒閉的很多。如果不是太出色,或者沒有工作經驗,可能比較困難。

杭州的話要找工肯定是要去新區的,比如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濱江新城,餘杭三墩那邊。。。都比較多。而且因為打工者居多,相應的生活設施也比較齊全,便宜的房子也有的租,應該是打工者不錯的選擇。

蘇州和杭州的真實比較:一般大家都認為,蘇州GDP比杭州高,也沒什麼了不起。蘇州政府很富,而杭州的老百姓很富裕。蘇州是靠外資和規模工業掙來的稅收和高產值發展起來的。我們做比較,要學會理性,學會立體思考。以上論點,事實確實仍然存在。但我們也必須看到,蘇州近年有趕超杭州的趨勢,一是表現為經常總量的超常發展,目前,蘇州的經濟總量已經大大超過杭州,蘇州在2004年的GDP產值已經達到3000多億以上,杭州只有2500億,差距有擴大趨勢。財政收入蘇州已經達到近500億,杭州只有400億。但地方財政蘇州(216億)比杭州多不了多少,只多20億。二是蘇州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經接近杭州,由2002年的蘇州竟然趕不上浙江長三角的任何一個城市人均收入到2004年蘇州已經達到14456元,而杭州也只有14656元,杭州只比蘇州多200元。蘇州的打工者收入也不是一些人想像的低,而是超過了在杭州打工者的平均收入。蘇州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工資,所以他們打工或者工作的收入一般比在杭州高點。而杭州的老百姓一般除了工資以外,還靠其他收入來給自己增加收入。所以收入結構兩地並不一樣。蘇州現在民間創業熱情正在被激起,杭州並不能沾沾自喜,自以為有民間的創業精神的文化底蘊,如果不能有緊迫感,杭州很有可能被蘇州全面超過。其次,我們也要看到,蘇州農民的年收入達到7400多元,而杭州只有6400多元,杭州主要是被一些窮縣拉了後退,而蘇州個個都是實力超群的發達縣,縣域經濟非常發達。所以蘇州總體來說,不比杭州差。但蘇州的城市建設與杭州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是由於城市定位所致,杭州的城市建設主要著眼於省城心態,標準是省城標准,而蘇州不一樣,蘇州畢竟不是省城,蘇州的財政並不能完全自我做主,上面畢竟還要受到南京的制約。這就不難理解南京的經濟比蘇州相差很遠,但南京的城市建設規模是蘇州望塵莫及的這樣一個現實了。

⑧ 同樣作為江南名城,杭州和蘇州哪個更發達

這個要看你怎麼比較了,蘇州的經濟總量和人均都要比杭州強很多,包括省會南京也是比不過蘇州的,但是杭州的經濟產業現在已經開始走向高端,畢竟杭州是我國的電子商務中心,同樣也是副省級和省會城市,醫療和科教強於蘇州,所以政策待遇肯定不是蘇州可以比的,蘇州離上海太近了,很難進行一定的影響力規模,並且蘇州只是地級市,並不是副省級和計劃單列,因此發展潛力可能還是杭州更強。

蘇州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它只是地級市,也不是計劃單列和副省級,所以政策最多就這么點,並且靠近上海,所以說也很難形成足夠的輻射力,加上杭州這幾年無論是基建還是產業升級都是很給力的,特別是電商產業,杭州已經成為了全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在這一方面蘇州依然需要努力。

⑨ 杭州有錢人怎麼比蘇州多啊

杭州雖然人口比蘇州少得多,但有錢人一定比蘇州多,因為杭州是浙商居住地,浙江商人多富人多,還有杭州環境好但物價也高,富人最喜歡這種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