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治療血吸蟲在哪裡找不到蟲嗎
擴展閱讀
杭州到三亞高鐵怎麼走 2025-05-10 15:54:41
杭州主要有哪些大學 2025-05-10 15:42:30
福州鼓嶺旅遊哪裡好吃 2025-05-10 15:38:57

杭州治療血吸蟲在哪裡找不到蟲嗎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08:12

1. 血吸蟲一般在哪裡出現

最普遍的是在稻田裡 ····

血吸蟲病是一種由感染了血吸蟲等毛蚴的釘螺傳染給人、畜的傳染病。人畜感染後,再通過其含有血吸蟲蟲卵的糞便污染有螺地帶水域,造成新的傳染性。
有血吸蟲病流行,感染人體的血吸蟲有19種。在亞洲的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流行的血吸蟲,因是日本人最早在日本發現的,故稱為日本血吸蟲。中國只流行日本血吸蟲,簡稱血吸蟲。

血吸蟲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的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福建、上海等12個省、市、自治區的409個縣(市、區)范圍內。血吸蟲病流行與釘螺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目前,全國釘螺分布面積達2.22萬公頃,累計血吸蟲病人1200多萬例。全國以湖南嶽陽、湖北的荊州兩個地區的血吸蟲病流行最為嚴重。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國就在血吸蟲病流行地區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血吸蟲病防治體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疫區有近80%人口感染血吸蟲病,經過長期艱苦努力,我國對血吸蟲病的流行實施了有效控制,釘螺面積大幅減少,感染血吸蟲病的人口下降到只佔疫區人口不到7%。近年來,由於洪水不斷,殘存的釘螺迅速繁殖,防疫體制不完善,血吸蟲病明顯增加,血吸蟲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任務艱巨。

血吸蟲和釘螺,都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從生物學的角度看,要徹底消滅,是極其艱難的。釘螺的生命力強,繁殖快,即使在一個階段內將其中的大部分釘螺殺滅,而殘存的釘螺還會大量、迅速繁殖並繼續造成危害。只有不間斷地進行查滅釘螺工作,才能有效控制、消滅釘螺,有效地防治血吸蟲病。

2. 到哪裡檢查自己得了血吸蟲病如何收費

一般疫區的鄉鎮一級都有血吸蟲醫院。原則上治療血吸蟲病是不需要費用的,但是如果你自己主動去醫院檢查的話,可能要收取10~20元的檢測費。

血吸蟲病是由裂體吸蟲屬血吸蟲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主要流行於亞、非、拉美的73個國家,患病人數約2億。血吸蟲病主要分兩種類型,一種是腸血吸蟲病,主要為曼氏血吸蟲和日本血吸蟲引起;另一種是尿路血吸蟲病,由埃及血吸蟲引起。我國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

病原學診斷:從糞便內檢查血吸蟲蟲卵和毛蚴以及直腸黏膜活體組織檢查蟲卵稱病原學檢查,是確診血吸蟲病的依據。常用的病原學檢查方法有改良加藤法、尼龍袋集卵孵化法、塑料杯頂管孵化法等。

急性血吸蟲病

須與敗血症、瘧疾、傷寒與副傷寒,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病毒感染,其他腸道疾病鑒別。主要根據籍貫、職業、流行季節,疫水接觸史、高熱、肝臟腫大伴壓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大便孵化陽性為鑒別要點。

以上內容來自 網路-血吸蟲病

3. 血吸蟲要到哪裡治療

血吸蟲病的辯證論治:
血吸蟲進入人體內生長於血管。腸內膜,隨著血液流動遍布全身,每時每刻,吸吃人體血液,排出毒素。
一. 一方面每個吸口處流出血液。吸口越多,流血越多。人體血液流失越多,形成貧血。
二. 排出的毒素對臟腑傷害極大。首當其沖是肝脾兩臟,全身的血每刻從靜脈流回肝,經肝過濾加工由心臟再向全身提供。血吸蟲在血液裡面排出的毒素經肝時,肝臟代尚能力最強,不能解釋其毒素反而日積月累,毒素沉積越多肝脾傷害越大,形成肝功能失常隨著毒素時間增加,肝慢慢出現硬化。不能擔負應有的功能,脾統血隨著脾同樣受到其毒素的入侵,血液流失,失去統領,血吸蟲毒素的增加積累。出現脾腫大。
三. 血吸蟲毒素與人體蛋白質,有機化合物混含一起積聚腹內。雖然人體每時每刻代償排瀉,但毒素增加,血吸蟲吸吃血液,使血液營養不足,不能供應各臟腑,使腑臟功能的衰退。
四. 人體隨著毒素增加,時間越長,功能失常,等。毒素入侵到腎。腎有一部份功能,與膀胱功能相連。主要排瀉。毒素侵害了腎排瀉部份功能。功能受損無法正常排瀉。時間長了,慢慢出現水腫。人們要工作,生活都離不開土地、水。人人都想避免接觸疫水。但工作,生活的需要。感染是有發生的。感染的病症是因人的體質、感染嚴重的、開始在急性期 。發熱患者多有發熱。熱度高低,期限與感染程度成正比。熱型最常見。臨晚高熱,伴畏寒,次晨熱退盛汗。弛張熱及不規則低熱次之稽留少見均為重型。患者一般無顯著毒症症狀,但重型患者可有意識淡漠、重聽、腹脹。相對緩脈亦多見,故易診為傷寒。發熱期限短者僅有2周,但大多數為1個月左右,重型患者發熱可長達數月,稱為重症遷型,伴有嚴重貧血、消瘦、浮腫,甚至惡液質狀態。但是很多病人初時不覺怎樣時間長了。發展成慢性。
五 鑒別診斷:1:初發病(急性血吸蟲病)有發熱、有肝區疼痛、誤診傷寒或肝膿腫。2:慢性血吸蟲病肝脾腫大型應與無黃疸型病毒性肝炎同黃疸型病毒肝炎鑒別。黃疸肝炎、病毒肝炎。食慾減退,乏力,肝區疼痛,與肝功能損害均較明顯。黃疸肝炎,身體黃、目黃、小便黃,血吸蟲病,面色及肌膚呈淡黃色。無光澤、兩目不黃、小便色不黃肝功能損害較輕、蜘蛛痣與肝掌很小見。3:血吸蟲病有腹瀉便血,與痢疾,慢性菌痢鑒別,痢疾有里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粘凍,腹痛。
六 從治療方面中醫分幾個階段施治。以中醫為主結合西醫。以急性發熱期,中醫用葯有很多方面控制。以清熱驅蟲。方葯用犀角地黃湯加味青蒿、白薇等,西醫以吡喹酮口服。吡喹酮在初次與急性病人服葯效果較理想,經多次同長時間和大量用葯效果不理想。吡喹酮經過幾十年的使用,重復在同一病人的。血吸蟲的基因產生質因分離再生。產生質因抗體,在晚期肝脾腫大、肝腹水腫,劑量不足達不到如期效果,與死幼蟲、蟲卵增加了肝臟負擔、因長期使用吡喹酮,在肝臟沉積。而且葯物有門靜脈側支循環直接進入體循環。故血濃度較高,葯物半衰期延長,只能減小劑量。加大劑量,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嚴重心律失常,和大量便血。
七 在肝脾腫大初期;用葯如鱉甲丸加減。方中有甲魚、丹參,赤葯、土必蟲、阿膠、用鬱金不用柴胡等。補血非當歸,大棗,阿膠等。在晚期,肝脾腫大,有水腫時用方有多種多樣的。很多病人在初中期或治療不切底拖延時間發展到晚期,也因人而異的,但治療方向不變,方葯十棗丸加減也可以用巴豆制霜,但控制用量,大棗`茯苓`豬苓`青蒿`薴麻根合鱉甲丸減,很多人用鴉膽子包服,不知鴉膽子的功與過,血吸蟲病有出血,有肝腎同病,鴉膽子對肝腎有不可估量的傷害`鴉膽子只對胃腸的蟲起一些作用,但對胃腸出血`胃腸有一定的損害。希用葯、量其功與過。
八 用葯,十棗散巴豆等對人體稍強有特效,但對體虛者不可用。體虛用五苓散豬苓散合鱉必丸加味、榧子、南瓜子對血吸蟲病人有一定殺蟲作用。用量要大。葯性平穩要堅持,無毒無損傷胃氣。也有一些殺蟲很好的葯物需要要炮製。有一定的副作用。要對症而定。
九 用葯要有針對性不要濫用,有緩急輕重,一`補血中醫以北芪`當歸`阿膠,補脾胃,西醫用鐵價補血葯,二、赤芍`丹參`二必柔肝活血,三、`殺蟲解毒,健脾利水白術茯苓豬苓葯,體強者用葯猛些。體盛者先補後利。肝脾腫大,水腫者。很多醫者不叫病者、不吃鹽,以為鹽、綠化納容於水,增加水腫病程,其實人體,需要很多糖份`鹽份`蛋白質等等維護體內的平行。長期決少了糖份或鹽份或其他,身體失去平行,身體更加乏力而形成某些虛弱。所以鹽不能太少適而可止。
十 肝脾腫大水腫,不能抽放腹水,每抽一次的腹水後,人身的蛋白質和其他有養份化合物大量流失。幾天後腹水復原,病情加重。身體更虛弱,也不能大量多次服用西葯利尿葯,同樣使用多次利尿葯,使腎更虛弱。
十一 如何消除腹水,只有使用中醫中葯既可消除腹水與水腫 ,又不傷害身體 ,非北芪、大棗、五苓不可中葯里有很利水葯物如薴麻根、巴豆、等等。
十二 血吸蟲病人要注重胃口,以瘦肉粥為療理 。但要忌口:如、酒、醋 、生雞、糯米等等。
十三 肝脾腫大水腫的病人不要服用湯水劑葯。要用製成散、丸葯物,因湯水劑對水腫病人不理想。

4. 怎樣治療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屬於寄生蟲病的一種,如果要治療血吸蟲病,需要到當地的疾控中心去。防治寄生蟲病,是疾控中心的重要職責之一。普通醫院是不設置寄生蟲病科的。

5. 治療血吸蟲病的方法通常有哪些詳細具體點謝謝

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蟲病。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三種:即流行於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蟲;流行於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蟲以及流行於亞洲的日本血吸蟲。在我國因只有日本血吸蟲病流行,故通常將日本血吸蟲病簡稱為血吸蟲病。日本血吸蟲病在我國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十三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嚴重流行,解放初期估計有患者千餘萬人。是我國危害最嚴重的寄生蟲病。解放後政府開展了大規模的防治工作,流行情況得到基本控制。但文革期間,由於預防工作中斷,使血吸蟲病又復流行和蔓延。積極開展防治工作仍很有必要。
急性血吸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認為可能是一種免疫復合物病或血清病。在血吸蟲感染的早期,尾蚴和移行的童蟲可刺激宿主產生抗體,但抗體的水平較低。當童蟲發育為成熟成蟲並大量產卵時,蟲卵釋放出來的大量蟲卵可溶性抗原,刺激宿主迅速產生抗體,在抗原過剩的情況下,形成可溶性抗原抗體復合物造成血管損害而致病。當新的抗體迅速形成並超過抗原含量或當蟲卵周圍肉芽組織形成,將抗原隔離時,則病情可終止。
長期以來,酒石酸銻鉀是主要的特效葯。但它有毒性大、療程長、必須靜脈注射等缺點。70年代發現吡喹酮高效、低毒、療程短、口服有效,是血吸蟲病防治史上的一個突破,現已完全取代酒石酸銻鉀。

[病原學]
日本血吸蟲雌雄異體,寄生於人畜終宿主的腸系膜下靜脈,蟲體可逆血流移行於腸粘膜下層的靜脈末梢。合抱的雌雄蟲交配產卵於小靜脈的小分枝,每蟲每天可產卵2000~3000個。卵呈橢圓形,70~100×50~60μm,殼薄無蓋,色淡黃,側方有一小刺。蟲卵在血管內成熟,內含毛蚴,毛蚴分泌溶細胞物質,透過卵殼入腸粘膜,破壞血管壁並使周圍腸粘膜組織破潰與壞死。由於腸的蠕動,腹腔內壓力與血管內壓力的增高,使蟲卵與壞死組織落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入水後在20~30℃經12~24小時即孵化出毛蚴,在水中游動的毛蚴1~2天內,遇到釘螺(中間宿主)即主動侵入,在螺體肝、淋巴腔內、發育為母胞蚴、子胞蚴,再經5~7周形成大量尾蚴,逐漸逸出螺體外,尾蚴入水或逸出於河邊或岸上青草露水中。終宿主接觸水中尾蚴時,尾蚴吸附於宿主的皮膚,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膚組織,脫去尾部進入表皮變為童蟲。童蟲侵入真皮層的淋巴管或微小血管至靜脈系統,隨血流至右心、肺、左心進入體循環,或由肺穿至胸腔,通過橫膈入腹腔。約經4天後到達腸系膜靜脈,並隨血流移至肝內門脈系統,初步發育後再回到腸系膜靜脈中定居,在此,雌雄合抱,性器官成熟,產卵。從尾蚴經皮膚感染至交配產卵最短需23~35天,一般為30天左右。成蟲在宿主體內生存2~5年即死亡,有的成蟲在病人體內可存活30年以上。

[流行病學]
本病流行於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地。我國則見於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的十三個省、市、自治區的三百三十三個縣市。台灣的日本血吸蟲未見有人體感染。本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環節:
(一)傳染涁日本血吸蟲患者的糞便中含有活卵,為本病主要傳染源。船戶糞便直接下河以及居民在河邊洗刷馬桶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隨地大便,河邊糞坑及用未處理的新鮮糞便施肥,被雨水沖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病畜(牛、羊、犬)及鼠等含有蟲卵,隨糞便排出,污染水源。
釘螺:為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是本病傳染過程的主要環節。釘螺喜棲在近水岸邊,在湖沼地區及蘆灘窪地上最多。在平原地區孳生於土質肥沃,雜草叢生,水流緩慢的潮濕蔭蔽地區,溝渠最多,岸邊次之,稻田中最少。釘螺感染率以秋季為最高。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皮膚,粘膜與疫水接觸受染。多通過游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捕魚捉蟹,赤足經過釘螺受染區等方式感染。尾蚴侵入的數量與皮膚暴露面積,接觸疫水的時間長短和次數成正比。有時因飲用疫水或漱口時被尾蚴侵入口腔粘膜受染。
(三)易感性 人與脊椎動物對血吸蟲普遍易感,流行區以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以後逐漸下降,此與保護性免疫力有關。
[發病機理與病理變化]
(一)發病機理 血吸蟲尾蚴,童蟲和蟲卵對宿主產生機械性損傷,並引起復雜的免疫病理反應。尾蚴穿透皮膚時引起皮炎,皮炎僅發生於曾感染過尾蚴的人群,是一種速發型和遲發型變態反應。尾蚴性皮炎對童蟲在皮膚內的破損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宿主的獲得性免疫對再感染的反應。童蟲在體內移行時,對所經過的器官,主要是肺臟,引起血管炎,毛細血管栓塞、破裂,出現局部細胞浸潤和點狀出血。患者可表現為咳嗽、咯血、發熱,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童蟲移行時所致損害與蟲體代謝產物引起的變態反應有關。成蟲的代謝產物可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全身反應與局部血管損害及組織病變;寄居於門靜脈系統,可引起輕度靜脈內膜炎與靜脈周圍炎;死蟲可隨血流入肝,在栓塞處引起周圍組織炎。血吸蟲感染可導致整體免疫功能的下降,從而加劇伴發疾病的發展或並發感染。在蟲卵周圍出現細胞浸潤,形成蟲卵肉芽腫。肉芽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與蟲卵的發育程度有密切關系。當蟲卵尚未形成毛蚴時,周圍的組織可僅有輕度反應,卵內毛蚴成熟後,由卵分泌的酶、蛋白質及糖等可溶性抗原引起肉芽腫反應。肉芽腫的發展與蟲卵的發育過程一致,開始局部滲出與增生反應逐漸增強,蟲卵變性鈣化後,肉芽腫開始退化形成纖維瘢痕組織。此反應既有助於破壞和清除蟲卵,又可使蟲卵抗原局限化,減少對全身影響。肉芽腫可影響宿主的肝腸組織,造成肝硬化與腸壁纖維化。目前認為,在蟲卵可溶性抗原刺激下,宿主產生相應的抗體,抗原抗體在蟲卵周圍形成復合物,引起局部變態反應,是日本血吸蟲形成肉芽腫的主要機理。另一方面,肉芽腫反應有助於破壞和清除蟲卵,並使蟲卵滲出的抗原局限於蟲卵周圍,以減少和避免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全身性損害。隨著感染過程的發展,肉芽腫的反應強度逐漸減弱,由於宿主的免疫調節,對蟲卵的破壞能力持續增強,起著保護宿主的作用。
人對血吸蟲無先天免疫力,可能具有保護性免疫力。宿主經過初次感染產生抗感染抵抗力之後,在一定程度上能坡壞重復感染的蟲體,但不能殺傷初次感染的成蟲或阻止其產卵。這種現象稱為伴隨免疫。
(二)病理變化 血吸蟲病的基本病變是由蟲卵沉著組織中所引起的蟲卵結節。蟲卵結節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由成熟活蟲卵引起,結節中央為蟲卵,周圍為嗜酸性包繞,聚積大量嗜酸性細胞,並有壞死,稱為嗜酸性膿腫,膿腫周圍有新生肉芽組織與各種細胞浸潤,形成急性蟲卵結節。急性蟲卵結節形成10天左右,卵內毛蚴死亡,蟲卵破裂或鈣化,圍繞類上皮細胞,異物巨細胞和淋巴細胞,形成假結核結節,以後肉芽組織長入結節內部,並逐漸被類上皮細胞所代替,形成慢性蟲卵結節。最後結節發生纖維化。
病變部位主要在結腸及肝臟,較多見的異位損害則在肺及腦。
1.腸道變病 成蟲大多寄生於腸系膜下靜脈,移行至腸壁的血管末梢在粘膜及粘膜下層產卵,故活組織檢查時發現蟲卵多排列成堆,以結腸,尤其是直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為最顯著,小腸病變極少,僅見於重度感染者。早期變化為粘膜水腫,片狀充血,粘膜有淺潰湯及黃色或棕色顆粒。由於潰湯與充血,臨床上見有痢疾症狀,此時,大便檢查易於發現蟲卵。晚期變化主要為腸壁因纖維組織增生而增厚,粘膜高低不平,有萎縮,息肉形成,潰瘍、充血、瘢痕形成等復雜外觀。血吸蟲病變所形成的息肉有轉變為癌腫可能,應予重視。由於腸壁增厚,腸腔狹窄,可致機械性梗阻。由於闌尾炎組織也常有血吸蟲卵沉著,闌尾粘膜受刺激及營養障礙,易發生闌尾炎。
2.肝臟病變 蟲卵隨門靜脈血流入肝,抵達於門靜脈小分枝,在門管區等處形成急性蟲卵結節,故在肝表面和切面可見粟粒或綠豆大結節,肝竇充血,肝竇間隙擴大,竇內充滿漿液,有嗜酸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肝細胞可有變性,小灶性壞死與褐色素沉著。晚期可見門靜脈周圍有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形成肝硬變,嚴重者形成粗大突起的結節。較大門靜脈分支管壁增厚,管腔內血栓形成。由於肝內門靜脈阻塞,形成門靜脈高壓,引起腹水、脾腫大及食管靜脈曲張。
3.脾臟病變 早期腫大,與成蟲代謝產物刺激有關。晚期因肝硬化引起門靜脈高壓和長期淤血,致脾臟呈進行性腫大,有的病人腫大的脾臟可占據大部分腹腔甚至下抵盆腔,並伴有脾功能亢進現象。鏡檢可見脾竇擴張充血,脾髓內、血管周圍及脾小梁的結締組織增生,脾小體萎縮減少,中央動脈管壁增厚發生玻璃樣變。脾臟中偶有蟲卵發現。
4.其它臟器病 在胃及腸系膜以及淋巴結、胰、膽囊等偶有蟲卵沉積。血吸蟲病株儒患者有腦垂體前葉萎縮性病變和壞死,並可繼發腎上腺、性腺等萎縮變化,骨骼發育遲緩,男子有睾丸退化,女子有盆腔發育不全。
異位性損害主要由於急性感染時大量蟲卵由靜脈系統進入動脈,以肺和腦的異位損害為多見。肺部可有大量蟲卵沉積和發生出血性肺炎。腦部病變多見於頂葉皮層部位,腦組織有肉芽腫和水腫。

[臨床表現]
(一)侵襲期 自尾蚴侵入體內至其成熟產卵的一段時期,平均1個月左右。症狀主要由幼蟲機械性損害及其代謝產物所引起。在接觸疫水後數小時至2~3天內,尾蚴侵入處有皮炎出現,局部有紅色小丘疹,奇癢,數日內即自行消退。當尾蚴行經肺部時,亦可造成局部小血管出血和炎症,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見痰中帶血絲等。另外未抵達門脈的幼蟲被殺死後成為異體蛋白,引起異體蛋白反應,而出現抵熱、蕁麻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
(二)急性期 本期一般見於初次大量感染1個月以後,相當於蟲體成熟並大量產卵時期。大量蟲卵沉積於腸壁和肝臟;同時由於蟲卵毒素和組織破壞時產生的代謝產物,引起機體的過敏與中毒反應。臨床上常有如下特點:
1.發熱:為本期主要的症狀,發熱的高低,期限和熱型視感染輕重而異。熱型不規則,可呈間歇或弛張熱,熱度多在39~40℃,同時伴有畏寒和盜汗。發熱可持續數周至數月,輕症患者的發熱較低,一般不超過38℃,僅持續數日後自動退熱。
2.胃腸道症狀:蟲卵在腸首,特別是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大量沉積,造成急性炎症,患者出現腹痛和腹瀉。由於腸道嗜酸性膿腫,可引起表層粘膜壞死形成潰瘍,故常呈痢疾樣大便,可帶血和粘液。此時若做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粘膜充血,水腫,並可發現黃色小顆粒(為蟲卵結節)及少數潰湯。
重度感染者由於蟲卵在結腸漿膜層和腸系膜內大量沉積,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狀,腹部飽脹,有柔韌感和壓痛,可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少數患者可因蟲卵結節所產生的炎症滲出及蟲卵引起肝內廣泛病變,致肝內血流不暢,淋巴液增多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3.肝脾腫大:絕大多數急性期患者有肝臟腫大,系由於大量蟲卵結節形成,引起周圍組織充血、水腫,造成肝臟急劇腫大,其質軟,且有壓叩痛。左右二葉均見腫大,以右葉更為明顯,可能與腸系膜下靜脈血流主要回入肝右葉有關。脾臟受蟲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腫大,可明顯觸及。
4.肺部症狀 :咳嗽相當多見,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狀。肺部體征不明顯,但X線攝片可見肺紋增加,片狀陰影,粟粒樣改變等。
5.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及嗜酸粒細胞百分數均明顯增加,白細胞總數多在10×109/L以上,嗜酸粒細胞一般在20%以上,可高達70~90%重症患者代以中性粒細胞增多。
(2)肝功能試驗:肝內蟲卵主要沉積於匯管區,僅引起間質性病變,肝細胞的損害較輕,血清清轉氨酶輕度增高。
(3)糞便檢查:糞沉澱檢查易找到血吸蟲卵,孵化陽性率極高,陽性率可高達90%左右。
(4)心電圖檢查:有人統計約半數有心肌損害現象,主要為T波變化與QRS電壓減低。
急性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多數輕型病人可於短期內症狀消退,而病情隱匿發展,如未治療,則進入慢性期。
(三)慢性期 多因急性期未曾發現,未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或多次少量重復感染等原因,逐漸發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續10~20年,因其病程漫長,症狀輕重可有很大差異。流行期所見患者,大多數屬於此類。由於蟲卵長期反復的肝臟及腸壁沉積,造成肝臟門靜脈周圍及結腸壁纖維化,病變日益加重,導致胃腸功能失調,肝功能障礙和全身代射紊亂,甚至引起體力衰竭、營養不良、貧血、影響身體發育等嚴重後果。
1.無症狀者 絕大多數輕度感染者可始終無任何症狀,過去亦無急性發作史,僅於體檢普查,或其它疾病就醫時偶然發現。患者可有輕度肝或脾臟腫大,或皮內試驗陽性,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或其大便查出蟲卵或毛蚴孵化陽性。
2.有症狀者 血吸蟲病變部位主要在乙狀結腸和直腸,在腸壁可引起潰湯和出血,故腹瀉與痢疾樣大便頗為常見。患者肝脾均見腫大,可發展為肝硬化,肝臟漸見縮小,質硬,表面不光滑。下腹部或有大小形狀不同的痞塊、質硬、固定、或微有壓痛。
(四)晚期 病人極度消瘦,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此進肝硬化多發展至後期,因門靜脈栓塞形成,側枝循環障礙,出現腹水、巨脾,腹壁靜脈怒張等晚期嚴重症狀。患者可隨時因門靜脈高壓而引起食道靜脈破裂,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或因此誘發肝功能衰竭。此外,性機能往往減退,乃因嚴重肝損害引起全身營養不良和對激素滅能作用減弱,垂體機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它內分泌腺亦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縮所致。患者面容蒼老而消瘦,常有面部褐色素沉著、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等。晚期時肝臟縮小,表面不平,質地堅硬,脾臟漸呈充血性腫大。
[異位損害及並發症]
異位損害系指在偶然的情況下成蟲或蟲卵可超出其正常寄生的門靜脈系統,而在異常部位造成病變,臨床上以肺及腦部病變較為常見,其它部位的異位損害則為罕見。腦損害時可有腦炎表現或以局限性癲癇反復發作為主,肺部損害輕者可無呼吸道症狀,重者類似粟粒性肺結核或支氣管炎,咳嗽最為常見,大都乾咳少痰,胸部檢查偶可聞及乾性或濕性羅音。胸部X線片檢查大多數有明顯的肺實質病變,早期見兩側肺紋增加,繼而肺出現散在性點狀浸潤,邊緣模糊,以中下部為多。病變一般在3~6個月後逐漸消失。偶見蟲卵沉積胃幽門部或胃底部粘膜下層,可見組織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腫、息肉等改變,形成潰瘍時,常有嘔血及幽門梗阻等引起的臨床表現,常可誤診為潰瘍病或胃癌。此外,偶見蟲卵沉積皮膚、輸卵管、子宮頸、心包、胰腺、腎上腺、睾丸、付睾等部位,引起局部病變。
並發症多見於慢性和晚期病例,以闌尾炎較多見。血吸蟲病患者並發急性細菌性闌尾炎時易引起穿孔、闌尾炎膿腫、闌尾炎組織內蟲卵沉積,闌尾穿孔易引起彌漫性腹膜炎並發症。血吸蟲病患者的結腸病變嚴重時可產生結腸狹窄,引起排便困難以及其它腸梗阻症狀,在血吸蟲病腸道增殖性病變的基礎上發生癌變者並不少見。重流行區普查結腸癌的發病率較非流行區高。發病年齡以30~40歲最多,20~30歲者也不少。血吸蟲病合並結腸癌多為分化性腺癌和粘液腺癌。臨床表現主要是結腸梗阻、便血和腹部包塊。鋇劑灌腸X線檢查可見充盈缺損,乙狀結腸鏡檢與活組織病理檢查可確定診斷。

[診斷]
(一)臨床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 在流行區有疫水接觸史者均有感染的可能,患者籍貫、職業伴有疫水接觸史對診斷有參考價值。
2.臨床表現 急性血吸蟲病有尾蚴皮炎史、發熱、蕁麻疹、肝腫大與壓痛、腹瀉、血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結合流行病學資料易於診斷。對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和便血,肝脾腫大,尤其肝右葉腫大,或者壯年有癲癇發作者,並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均應考慮慢性血吸蟲病。對於巨脾、腹內痞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腸梗阻、侏儒患者,應考慮晚期血吸蟲病。
3.實驗室檢查
大便沉澱孵化試驗 沉孵法是目前最主要的診斷方法,蟲卵沉澱陽性率約50%,孵化陽性率約80%,晚期病人由於腸粘膜增厚,蟲卵進入腸腔數量減少,檢查陽性率極低。輕型患者從糞便中排出蟲卵很少,多呈間歇性出現,陽性率也不高。
4.免疫學檢查 有輔助診斷價值。以皮內試驗,尾蚴膜試驗,環卵沉澱試驗特異性較高而應用較多。一般此類方法不作確診依據。
(1)皮內試驗 前臂皮內注射肝卵抗原成蟲抗原0.03ml。作直徑約0.5cm的丘疹,15分鍾後風團直徑達0.8cm或以上為陽性。少數病人在潛伏期及發病初期即可出現陽性,多數病人在感染後8周出現陽性,陽性率一般在95%以上,偶有假陽性反應。皮膚試驗對診斷有參考價值,不能作為療效考核標准。
(2)尾蚴膜試驗 取病人血清1~2滴於玻片上,加入活的或凍乾的血吸蟲尾蚴5~10條,加生理鹽水2~3滴,混合後,置37℃溫箱,3~4小時後鏡檢,可見尾蚴周圍有膜狀物形成。陽性率達95%,感染後7~12天即可出現陽性反應,少有假性反應,有早期診斷價值。因與肺吸蟲及中華支睾吸蟲有交叉反應,又因尾蚴供應困難,故不易推廣。
(3)環卵沉澱試驗 取活卵懸液一滴於無菌玻片上,加病人血清等量,加蓋玻片石臘密封,置37℃溫孵24~48小時,於低倍鏡下觀察,可見蟲卵周圍出現球狀、指狀、絲狀、菊花狀等形態的沉澱物。觀察100個成熟蟲卵,計算沉澱物大於10微米的蟲卵數所佔的百分數,環沉率5%以上者為陽性。感染後7~12天出現反應,陽性率達95%以上,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4)間接血凝試驗 採用血吸蟲卵抗原致敏紅細胞測定病人血清中的抗體,明顯凝集者為陽性,特異性與敏感性高,陽性率在90%以上,觀察結果快,用血量少及操作簡便,本試驗與肺吸蟲有交叉反應。
(5)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以純化成蟲或蟲卵抗原與過氧化物酶或鹼性磷酸酶結合,測定病人血清或尿中的血吸蟲抗體,敏感性及特異性高,陽性率在95%以上,操作簡便,適用於大規模現場使用。
(6)酶聯免疫電泳試驗 過氧化物酶標記純化蟲卵抗原後,作對流免疫電泳,檢測血清特異性抗體,1/2~1小時出報告,陽性率80%以上。
(7)循環抗原測定 循環抗原是存在於病人血與尿中的特異性抗原物質,循環抗原陽性,說明宿主體內存在有活的血吸蟲感染,具有考核葯物療效的價值。
5.腸鏡檢查及腸粘膜活組織檢查 疑似血吸蟲的而反復大便檢查蟲卵陰性者適用腸鏡檢查。可見腸粘膜有黃斑、息肉、瘢痕、肥厚、充血、水腫、潰湯等改變。自蟲卵堆積處(黃斑及粘膜增厚處)取米粒大小的粘膜組織壓片,在顯微鏡下檢查,可查到成堆的蟲卵,陽性率在90%以上;在直腸粘膜活檢中所見蟲卵多成黑色死卵與空卵殼,活卵較少。為此,僅憑活檢出卵對近期變性蟲不易區別,又因死卵於治療後可長期留在腸壁中,久不消失,故認為對療效考核只能作參考。活檢時應充分止血,輕取組織、切忌撕拉,以防止出血與穿孔。
6.其它檢查,供診斷參考
(1)血象 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及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白細胞總數多在10~30×109/L,嗜酸性細胞常佔20~40%或更高,有時可達80%以上。部分病人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不顯著。慢性期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多。晚期因脾功能進,白細胞明顯減少,並伴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
(2)肝功能試驗 急性期多因蟲卵刺激導致網狀內皮細胞增生,故血清球蛋白顯著增高,蛋白電泳顯示丙種蛋白增高,由於部分病人α2球蛋白增高,嗜異性凝集試驗呈陽性反應,晚期及少數慢性期病人由於肝硬化的存在,血清白蛋白明顯降低,白蛋白與球蛋白有倒置現象。血清丙氨酸轉酶多正常或輕度增高。
[鑒別診斷]
(一)急性血吸蟲病 須與敗血症、瘧疾、傷寒與副傷寒,急性粟粒性肺結核,病毒感染,其它腸道疾病鑒別。主要根據籍貫、職業、流行季節,疫水接觸史、高熱、肝臟腫大伴壓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大便孵化陽性為鑒別要點。
(二)慢性血吸蟲病 須與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直腸癌等病鑒別。糞便孵化血吸蟲毛蚴陽性可確診。嗜酸性粒細胞增生有助於本病之診斷。腸鏡檢查及組織檢查可有助於確診。糞便常規檢查、培養、X線鋇劑灌腸,診斷性治療有助於診斷與鑒別診斷。
(三)晚期血吸蟲病 須與門脈性肝硬變及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變鑒別。血吸蟲病肝硬變的門脈高壓所引起的肝脾腫大、脾水、腹壁靜脈怒張改變較為突出,肝細胞功能改變較輕,肝表面高低不平。門靜脈性肝硬變表現為乏力,厭食、黃疸、血管痣、肝腫大顯著甚至縮小,不易摸到表面結節,且有活動性肝功改變,如轉氨酶增高等。
(四)異位血吸蟲病肺血吸蟲病須與支氣管炎、粟粒性肺結核,肺吸蟲病鑒別。急性腦血吸蟲病應與流行性乙型腦炎鑒別。慢性腦血吸蟲病應與腦瘤及癲癇鑒別。
尾蚴性皮炎需與稻田皮炎鑒別。稻田皮炎由寄生於牛、羊、鴨等動物的門靜脈中的動物血吸蟲尾蚴侵襲皮膚引起,多見於我國東南、東北、西南各省市。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椎實螺,後尾蚴逸出螺體。人接觸尾蚴後便立即進入皮膚、引起皮炎。皮炎初見呈紅點,逐漸擴大變為紅色丘疹,皮疹一周後消退,尾蚴被消滅,病變不再發展。

[治療]
(一)支持與對症療法急性期持續高熱病人,可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解熱劑緩解中毒症狀和降溫處理。對慢性和晚期患者,應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飲食和多種維生素,並注意對貧血的治療,肝硬變有門脈高壓時,應加強肝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治療。患有其它腸道寄生蟲病者應驅蟲治療。
(二)病原療法
(1)吡喹酮( Pyquiton)為吡嗪啉化合物,無色無臭結晶粉末。微溶於乙醇,不溶於水。對幼蟲、童蟲及成蟲均有殺滅作用。口服後容易從腸道吸收,於5/2小時左右血濃度達最高峰。體內分布以肝臟濃度最高,代謝產物於24小時內從尿中排出。目前所用國產普通片和腸溶片,各含葯物0.2及0.05g 。對急性血吸蟲病臨床治療總葯量為120mg/kg,兒童為140mg/kg,分4~6日服,每日2~3次,治癒率100%。對慢性與晚期病人,一療程總劑量成人60mg/kg,兒童70mg/kg,分1~2日服,每日3次。副作用少而輕,可有頭昏、乏力、出汗輕度腹疼等。本葯具有高效,低毒、療程短的優點,是目前較理想的抗血吸蟲葯物。
(2)硝硫氰胺(nighiocyamine,amoscanate):為橙黃色粉末,不溶於水。系一種廣譜驅蟲葯,動物試驗對四種血吸蟲均有作用。口服後從小腸吸收,體內分布在肝臟濃度最高,由膽汁和尿排泄,經膽汁排泄的部分可再吸收,進行肝—腸循環。部分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治療總劑量為7mg/kg,最高不超過350mg,分為三等分,每晚睡前服。療程中宜低脂飲食,忌煙灑。適用於各期血吸蟲病,遠期療效85%。肝炎末滿1年、慢性肝炎、肝硬化,晚期血吸蟲病有肝功能明顯減退,有精神病史及神經宮能症,婦女在妊娠或哺乳期忌用。有器質性心臟病者慎用。葯物副作用有頭昏、乏力、眩暈、走路漂浮感、多夢、納差、惡心、腹瀉、腹痛、肝區痛等;少數有肢體麻木,肌顫、眼球震顫、早搏、心律失常等,停葯一周消退。少數病人可出現黃疸及肝功改變。偶見阿一斯二氏綜合征。
(3)雙羥萘酸副品紅(pararosnailline,pamoate,雙副)是一種多苯甲烷類紅色染料。能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引起內源性乙醯膽鹼蓄積,致使吸盤麻痹,蟲體癱瘓,合抱分離與肝移。對各期血吸蟲病均有較好療效。每片0.1g,每日總量50~60mg/kg,分3次服,連服20或28天為一療程。遠期療效達90%以上,葯物副作用有頭昏、眼花、視力模糊、乏力、心悸、消化道症狀等反應;嚴重者可有全身皮疹、粒細胞缺乏症等過敏反應。對有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
(4)呋喃丙胺(furpromide)與敵百蟲(dipterex)聯合療法:呋喃丙胺無臭無味,口服後主要從小腸吸收,進入腸系膜上靜脈與門靜脈系統,對血吸蟲成蟲及童蟲均有殺滅作用,因在消化道上部被降解,故對寄生在腸系膜下靜脈及其分枝的蟲體影響不大,單獨應用臨床療效差。敵百蟲抑制蟲體膽鹼脂酶活力,引起蟲體麻痹與肝移,兩葯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呋喃丙胺療程10天,每天量成人60mg/kg,兒童70mg/kg,成人最大量不超過每日3g,首1~2日給半量以減輕反應,以後為全量連用8天。
敵百蟲毒性較低,在鹼性溶液中易水解成敵敵畏增加毒副作用。兩葯合用有協同作用,敵百蟲肛栓每個0.2g,在呋喃丙胺療程的第2~3天開始,每晚用栓劑1個放入直腸離肛門10cm處,墊高臀部側卧半小時,共用3次,蟲卵轉陰率達90%,敵百蟲肌注每日100~150mg,療程3天。
副作用:呋喃丙胺可引起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便等胃腸道反應;並可引起肌痙攣以及神經精神症狀,上述反應均能自行緩解,嚴重時終止治療。敵百蟲可引起頭昏、頭痛、失眠、多汗、流涎等胃腸道症狀,對症進行處理後緩解,不影響繼續治療。個別病人可引起阿一斯二氏綜合征,可應用阿托品,解磷定解毒葯等治療,並停用敵百蟲治療。聯合治療對精神病史,神經官能症,潰瘍病、腎炎、肝炎等疾病時忌用。
其它抗血吸蟲葯:有口服的沒食子酸銻鈉(sodium antimony subgallate、銻--273)和靜脈注射的灑石酸銻鉀兩種。目前已少用。

6. 吸血蟲病在哪家醫院能治療,,,,急

當地的血防站,這是血吸蟲病防治專科醫院。砒喹酮是病原治療的首選葯!

補充:
這個我在網上也查了一下,想找一家離你近些的醫院,一則你的資料上沒居住地;二則各地都是到血防站。既然醫生已經開了葯,我想你還是「謹遵醫囑」好一些!

7. 中國哪些地方有血吸蟲

在上海、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處都會存在。

我國血吸蟲病流行區,按地理環境、釘螺分布以及流行病學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平原水網型、山區丘陵型和湖沼型。

1、平原水網型: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如上海、江蘇、浙江等處,這類地區河道縱橫,密如蛛網、釘螺沿河岸呈線狀分布。人們因生產和生活接觸疫水而感染。

2、山區丘陵型:主要在我國南部,如四川、雲南等地,但華東的江蘇、安徽、福建、浙江,華南的廣西,廣東都有此型。釘螺分布單元性很強,嚴格按水系分布,面積雖不很大,但分布范圍廣,環境極復雜。

3、湖沼型: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的長江沿岸和湖泊周圍。存在著大片冬陸夏水的洲灘,釘螺分布面積大,呈片狀分布,佔全國釘螺總面積的82.8%。

(7)杭州治療血吸蟲在哪裡找不到蟲嗎擴展閱讀:

傳播疾病:

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蟲病。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三種:即流行於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蟲;流行於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蟲以及流行於亞洲的日本血吸蟲。在中國因只有日本血吸蟲病流行,故通常將日本血吸蟲病簡稱為血吸蟲病。

日本血吸蟲病在中國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十三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嚴重流行,解放初期估計有患者千餘萬人。

日本血吸蟲病是中國危害最嚴重的寄生蟲病。解放後政府開展了大規模的防治工作,流行情況得到基本控制。但文革期間,由於預防工作中斷,使血吸蟲病又復流行和蔓延。積極開展防治工作仍很有必要。

8. 你們誰知道吸血蟲怎麼防治啊

不知你說的是否是血吸蟲?如果是:血吸蟲病可以根治,各地疾控中心有葯,主要是驅蟲葯吡喹酮,一次性服二粒,較安全。治療中如有附反應,要對症處理。
晚期血吸蟲病患者脾腫大,還要做切脾術。
急性感染患者發熱、拉膿血便,治療同上。轉為慢性後患者消瘦、兒童不發育,婦女停經,到晚期脾腫大形成腹水,肝門靜脈破裂引起大出血。
血吸蟲患者排便時蟲卵入水形成毛蚴,毛蚴鑽入釘螺體內發育形成尾蚴,成熟尾蚴在水中游動,形成疫水。人體接觸該水,毛蚴鑽過皮膚到人體內,移行後在血管內發育成成蟲。成蟲在血管內生長排卵,吸取營養,蟲體和蟲卵也會阻塞血管。有些蟲卵經血流至腸壁,釋放酶溶觸腸壁,腸壁也因此而受損,引發病變。蟲卵隨糞便再排體外,完成一個循環。

預防主要是針對三個環節;
不和疫水接觸。
消滅中間宿主釘螺。
查治血吸蟲病,消滅傳染源。

9. 在哪可檢查血吸蟲

你好血吸蟲,這個要去醫院,感染科或者是普外科就診做檢查的這個主要是做血液檢查化驗,還有x射線和糞便檢查化驗來確診的,血吸蟲這個主要是通過皮膚接觸或者是粘膜傷口進入人體導致的一種寄生蟲病,這個主要是會引起有腸胃,還有肝臟和肺部發生病變。建議應該去醫院做全面檢查,確診有沒有感染血吸蟲,如果有感染的話,這個需要及時的服用,驅蟲葯物進行治療可以得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