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杭州是什麼時候建成的...他的歷史可以最早追溯到什麼時候。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被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里,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跡,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幾個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大有作用。所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後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盪3480餘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築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曆年間(1573~1620年),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雲集,遊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有續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1897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7)從新生走向繁榮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⑵ 杭州分幾個區哪個最繁華。
杭州分為十個區。
轄區:10個市轄區、2個縣、1個縣級市。
街道社區:92個街道辦事處,75個鎮,23個鄉,597個社區、807個行政村。
十個區市轄區分別為: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江干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
最繁華的有:
上城區的吳山廣場--河坊街。
下城區的武林廣場。
蕭山區和餘杭區是遠郊區,其中,餘杭區最遠 。
(2)杭州雲城區多久建好擴展閱讀: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常住人口946.8萬人,城鎮化率76.8% 。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1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2844家。
參考資料:中國杭州政府網
⑶ 杭州市有那幾個區,有那幾個縣
杭州有10個區、2個縣,分別如下:
1、上城區
上城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上城區地處杭州城區中部偏南,區域面積26.06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54個社區。
2018年,上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02.70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04.93億元,同比增長1.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97.78億元,同比增長8.0%。
2、下城區
下城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位於杭州市中部,下轄8個街道,74個社區,1949年6月設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約31.46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下城區常住人口52.6萬人。
2018年,下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8.91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64.11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1172元。
3、江干區
江干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區之一,位於杭州大都市東部,面積200.00平方千米 。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全國衛生先進城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區、浙江省教育強區、浙江省平安城區。
4、拱墅區
拱墅區,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是杭州中心城區之一。因舊時境內以最古老的拱橋拱宸橋和最繁華的湖墅地區而各取一字得區名。全區面積69.25平方千米。
5、西湖區
西湖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杭州老城區的西部,西湖區有風景點40多處,其中有「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南屏晚鍾。
還有花港觀魚、蘇堤春曉、麴院風荷、雙峰插雲、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西湖、西溪濕地是國家5A級景區。西湖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10處。
6、濱江區
濱江區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錢塘江南岸,原屬浙江省蕭山市,1996年12月12日由原蕭山市西興鎮、長河鎮、浦沿鎮三鎮成立,濱江區東面與南面與蕭山區相臨。全區面積72.22平方千米。
7、蕭山區
蕭山區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轄區,綜合實力居浙江各縣(市、區)首位,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十強縣(市,區)」,多次蟬聯「中國大陸極具投資地第一名」,被譽為「浙江文明之源頭、浙江交通之樞紐、浙江經濟之首富、浙江休閑之勝地、浙江民生之樂園」。
8、餘杭區
餘杭區地處杭州市區西、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9、富陽區
富陽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稱富春,杭州市轄區。富陽風景名勝眾多,境內有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龍門古鎮、富春桃源、新沙島等國家AAAA級旅遊區,以及黃公望隱居地、鸛山、天鍾山、中國古代造紙印刷文化村等自然人文名勝。
10、臨安區
臨安區是杭州市轄區,境東西寬約100千米,南北長約50千米,總面積3118.77平方千米;轄5個街道13個鄉鎮298個行政村。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11、淳安縣
淳安縣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著名國家級風景區千島湖所在地,也是浙江省政府批準的革命老根據地縣。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2、桐廬縣
桐廬隸屬浙江省杭州市,地處錢塘江中游,富春江斜貫縣境,全縣面積1829.59平方千米。桐廬始建於公元225年,1958年分水縣並入桐廬縣。桐廬是浙西地區經濟實力第一強縣,有「中國民營快遞之鄉」、「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
⑷ 浙江在建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以「雲」為形象,何時建成
對於浙江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這個省份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現如今的浙江在國內的發展也是非常的出眾,經濟實力依舊強悍,在浙江眾多的城市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於省會杭州市了,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城市不僅經濟實力強悍,它的旅遊資源更是非常的豐富,旅遊知名度很高,有大家熟知的杭州西湖、千島湖等景點。不論是旅遊業的發展還是其它行業的發展都與交通有著密切的關聯,杭州既然旅遊業發展的這么出色,那麼它的交通網必然也是很完善的。
可能對於「雲」這個詞的概念很多人都比較的模糊,那麼簡單概括來說杭州西站建成之後給人的最直觀印象就是未來科技感十足。根據規劃杭州西站計劃在2022年亞運會前建成運營,大家對這座車站的建設是不是很期待呢?
⑸ 杭州等雲閣小區與香積寺塘沁竹苑哪個更值得投資
杭州雲閣小區與香積寺塘沁竹苑,應該是香積寺一帶更值得投資,因為是居民住宅區,人口密集,在香積寺開飲食店生意興隆,而且店面集中,銷售更優勢,所以說香積寺塘沁竹苑更值得投資。
⑹ 鐵路 五縱三橫 是什麼時候建好的
五縱 京滬線 京九線 京廣線 焦柳線 寶成線
三橫 京包線 隴海線 滬杭線
五縱(南北向):
1:京滬線:(1)跨過的省市區:京,津,冀,魯,蘇,皖,滬
(2):經過的城市:北京。天津,德州,濟南,徐州,蚌埠,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上海
(3):經過的地形區:華北平原,江淮平原,長江三角洲
2:京九線:(1):跨越的省市區: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港
(2):經過的城市:北京,霸州,衡水,商丘,阜陽,麻城,九江,南昌,贛州,龍川,深圳,香港
(3):經過的地形區:華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陽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3:京廣線:(1):跨過的省市區:京,冀,豫,鄂,湘,粵
(2):經過的城市:北京,石家莊,邯鄲,新鄉,鄭州,武漢,長沙,株洲,衡陽,韶關,廣州
(3)經過的地形區:華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嶺,珠江三角洲
4:焦柳線:(1):跨越的省市區:豫,鄂,湘,桂
(2)經過的城市:焦作,洛陽,襄樊,枝城,懷化,柳州
(3):經過的地形區:豫西山地,江漢平原,湘西山地,兩廣丘陵
5:寶成——成昆線:(1):跨越的省市區:陝,甘,川,滇
(2):經過的城市:寶雞,成都,攀枝花,昆明
(3):經過的地形區:秦巴山地,成都平原,雲貴高原
三橫(東西向):
1:京包——包蘭線:(1):跨越的省市區:京,冀,晉,內蒙古,寧,甘
(2)經過的城市:北京,大同,集寧,呼和浩特市,包頭,銀川,中衛,蘭州
(3):經過的地形區:晉北山地,內蒙古高原,寧夏平原
2:隴海——蘭新線:(1):跨越的省市區:蘇,皖,豫,陝,甘,新
(2):經過的城市:連雲港,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西安,寶雞,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3):經過的地形區:黃淮平原,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魯番盆地,准噶爾盆地
3: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1):跨越的省市區:滬,浙,贛,湘,黔,滇
(2):經過的城市:上海,杭州,鷹潭,萍鄉,株洲,懷化,貴陽,六盤水,昆明
(3):經過的地形區:長江三角洲,江南丘陵,雲貴高原
⑺ 杭州雲水苑有希望拆遷嗎
杭州雲水苑有希望拆遷嗎?
至少2025年內那裡不會有拆遷計劃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⑻ 杭州建一座大型高鐵站,規模達11台20線,何時能建成呢
對於杭州想必大家已經是非常的熟悉了,作為國內著名的旅遊城市,杭州每年都會有很多外地人光顧這里,而且杭州還是浙江的省會城市,總體上而言其綜合實力還是很強。杭州的綜合實力可以發展得這么出色,除了與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有關之外,與它重視交通建設也有很大的關聯,要想富,先修路,完善的交通可以為城市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機遇,那杭州來說,完善的交通網使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得以利用,旅遊業發展的非常的出色。
杭州將圍繞著杭州西站這座高鐵站,將該區域打造成為一座交通便捷、配套齊全、城景交融、智慧服務的現代化宜居之城,大家對於這座高鐵站的建設是不是很期待呢?
⑼ 浙江在建的一座高鐵站,整體以「雲」為形象,預計2022年建成,是嗎
對於浙江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這個省份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現如今的浙江在國內的發展也是非常的出眾,經濟實力依舊強悍,在浙江眾多的城市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於省會杭州市了,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城市不僅經濟實力強悍,它的旅遊資源更是非常的豐富,旅遊知名度很高,有大家熟知的杭州西湖、千島湖等景點。不論是旅遊業的發展還是其它行業的發展都與交通有著密切的關聯,杭州既然旅遊業發展得這么出色,那麼它的交通網必然也是很完善的。
“雲”這個詞往往與互聯網、數據有著密切的關聯,而杭州本身就是互聯網新經濟之城,以“雲”為形象象徵著高度發達互聯網信息新經濟,此外“雲”既可以呼應杭州獨有的山水格局,又象徵了城西科創大走廊的科技精神。
可能對於“雲”這個詞的概念很多人都比較的模糊,那麼簡單概括來說杭州西站建成之後給人的最直觀印象就是未來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