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明湖導游詞100~~50
南明湖貫穿麗水境內的浙江省第二大河甌江,發源於慶元與龍泉交界的百山祖北麓鍋冒尖,自西向東流,流經慶元、龍泉、雲和、麗水、青田、永嘉、甌海、鹿城、龍灣等,出溫州灣入東海,幹流全長388公里,俗稱「八百里甌江」。甌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左右。雨量充沛,多平均降雨量為1745.8毫米。其中麗水蘇埠至開潭電站大壩段甌江因開潭水利樞紐的蓄水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稱為南明湖。南明湖湖岸線全長約16公里,湖面寬度200—400米不等,湖區水域面積將達5.6平方公里,與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相當。匯入南明湖的支流主要有好溪和宣平溪。
南明湖地處甌江中游段,貫穿麗水城區,沿線自然風光旖旎,匯集了大溪、好溪、琵琶圩、中岸圩、古城島等眾多的自然真山真水要素,湖區水質清純,湖區的灣、港、汊、島、堤、灘等各具水景形態;四周山巒起伏,奇峰疊翠,空氣清新,林豐木華。其自然風貌集雋秀、幽奇、曠清於一體,特別是水質的奇佳、環境的奇清、風光的奇秀,兼具湖光、山色、林木之美,較之華東地區水網平原湖區和浙江省湖區更富有個性特色。南明湖是以「湖、島、山、城」風光為核心資源主體的景觀構造載體。同時環湖又具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人文景觀、歷史遺跡眾多,是甌江歷史文化長河中最為璀璨的一段河流。麗水城市發展的歷史也是擇水而居,以大溪兩岸不斷繁衍生息的歷史。南明湖環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麗水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處在小白岩和琵琶圩之間的呂步坑古窯址始於六朝晚期,是目前甌江中、上游的窯址中時代最早的一處。與呂步坑村隔江相望的桃山山石林立,上有石刻和雕塑多處,其後就是三岩寺風景區,為近郊旅遊勝地。南明山為浙南名山之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山上建有仁壽寺和千里亭等建築,其中摩崖石刻有較高的社會文化價值。與南明山隔江相望的萬象山嵌入城區,與小括蒼(西山)崗阜相連,此山俯臨市區、近揖甌江,宋、元、明、清以來相繼建有萬象樓、崇福寺、一覽亭、煙雨樓、大觀亭、秦淮海祠、洞天樓等處,目前也將規劃重修。南明山東邊的巾子山頂建有巾山塔,迄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另一古塔廈河塔始建於明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形成獨特的 「一湖雙塔三島四山」的南明湖景區格局。
南明湖是麗水山水生態城市構建的核心。良好的山水生態城市環境是麗水城市最為珍貴的城市資源,也是對外開放戰略和旅遊興市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南明湖環湖自然景觀和環湖文化底蘊品質卓越,湖光山色和人文精神相映生輝,麗水城區可謂「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南明湖就象一顆明珠鑲嵌其中。目前,南明湖景區開發、建設正著手在編制一個高標準的規劃,相關職能部門擬建立一個國家級的南明湖水利風景區。
B. 麗水市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麗水的地級市,不屬於哪個市,屬於浙江省。
麗水市設蓮都區1個市轄區,截止到2019年6月3日,轄青田、縉雲、遂昌、松陽、雲和、慶元、景寧7縣,代管轄龍泉1市。景寧是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全市共有53個鎮(畲族鎮1個)、90個鄉(畲族鄉6個)、30個街道、126個居委會、2725個村委會。
1、蓮都區::紫金街道辦事處、岩泉街道辦事處、萬象街道辦事處、白雲街道辦事處、聯城街道辦事處、南明山街道辦事處、碧湖鎮、大港頭鎮、老竹畲族鎮、雅溪鎮、太平鄉、仙渡鄉、峰源鄉、麗新畲族鄉、黃村鄉。
2、青田縣::鶴城街道、甌南街道、油竹街道、溫溪鎮、東源鎮、高湖鎮、船寮鎮、海口鎮、臘口鎮、北山鎮、山口鎮、仁庄鎮、萬山鄉、黃垟鄉、季宅鄉、高市鄉、海溪鄉、章村鄉、禎旺鄉、禎埠鄉、舒橋鄉、巨浦鄉、萬阜鄉、方山鄉、湯垟鄉、貴嶴鄉、小舟山鄉、吳坑鄉、仁宮鄉、章旦鄉、阜山鄉、石溪鄉。
3、縉雲縣:五雲街道、新碧街道、仙都街道、壺鎮鎮、新建鎮、舒洪鎮、大洋鎮、東渡鎮、東方鎮、大源鎮、七里鄉、前路鄉、三溪鄉、溶江鄉、雙溪口鄉、胡源鄉、方溪鄉、石筧鄉。
4、遂昌縣:妙高街道、雲峰街道、新路灣鎮、北界鎮、金竹鎮、大柘鎮、石練鎮、王村口鎮、黃沙腰鎮、三仁畲族鄉、濂竹鄉、應村鄉、高坪鄉、湖山鄉、蔡源鄉、焦灘鄉、龍洋鄉、柘岱口鄉、西畈鄉、垵口鄉。
5、松陽縣:西屏街道、水南街道、望松街道、古市鎮、玉岩鎮、象溪鎮、大東壩鎮、新興鄉、葉村鄉、齋壇鄉、三都鄉、竹源鄉、四都鄉、赤壽鄉、樟溪鄉、楓坪鄉、板橋畲族鄉、裕溪鄉、安民鄉。
6、雲和縣:浮雲街道、元和街道、白龍山街道、鳳凰山街道、崇頭鎮、石塘鎮、緊水灘鎮、霧溪畲族鄉、安溪畲族鄉、赤石鄉。
7、慶元縣:松源街道、濛洲街道、屏都街道、黃田鎮、竹口鎮、荷地鎮、左溪鎮、賢良鎮、百山祖鄉、嶺頭鄉、五大堡鄉、淤上鄉、安南鄉、張村鄉、隆宮鄉、舉水鄉、江根鄉、龍溪鄉、官塘鄉。
8、景寧畲族自治縣:紅星街道、鶴溪街道、渤海鎮、東坑鎮、英川鎮、沙灣鎮、大均鄉、澄照鄉、梅歧鄉、鄭坑鄉、大漈鄉、景南鄉、雁溪鄉、鸕鶿鄉、梧桐鄉、標溪鄉、毛垟鄉、秋爐鄉、大地鄉、家地鄉、九龍鄉。
9、龍泉市:龍淵街道、西街街道、劍池街道、石達石街道、八都鎮、上垟鎮、小梅鎮、查田鎮、安仁鎮、錦溪鎮、住龍鎮、屏南鎮、蘭巨鄉、寶溪鄉、竹垟畲族鄉、道太鄉、岩樟鄉、城北鄉、龍南鄉。
(2)杭州南明山屬哪個區擴展閱讀
麗水地處浙江省西南部,古名處州。據《名勝志》記載,「隋開皇九年,處士星見於分野,因置處州。」因少微星座的「人才之星」處士星明耀分野而設處州。市域面積1.73萬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佔全國的1/600,全省的1/6)。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城」:
1、麗水是美不勝收的生態名城。
麗水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態優勢,素有「中國生態第一市」的美譽。山是江浙之巔,水是六江之源。長三角(江浙滬皖)最高的山在麗水,最清的水在麗水,最好的空氣在麗水,甌江、錢塘江、閩江、飛雲江、靈江和福安江的源頭都在麗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81.7%。
2、麗水是積淀深厚的文化名城。
麗水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地級市第一個民間藝術之鄉,歷史文化遺存豐富。蜚聲中外的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被譽為「麗水三寶」。全市共有3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麗水木拱廊橋、遂昌班春勸農),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建造了全世界最古老拱形水壩、首批世界排灌工程遺產的通濟堰;還有50個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15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是華東地區古村落數量最多、風貌最完整的地區,被譽為「江南最後的秘境」。
3、麗水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遊名城。
麗水全域就是一個千姿百態的大花園,9個縣(市、區)各具特色,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際休閑養生城市。全市有20家4A級以上的高等級景區,2725個美麗鄉村鑲嵌在綠水青山間,猶如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
參考資料來源:麗水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參考資料來源:麗水市人民政府—全市概覽
C. 麗水市南明山多高
南明山位於麗水市蓮都區城南 1.5 公里,198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12.2平方公里。
南明山與麗水城隔甌江相望。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素有「括蒼之勝」美譽。登山有石磴道可循。半山有峭壁,雨後飛泉飄灑而下。宋時面壁建有漉雪亭。稍上有爽氣亭,俗稱半山亭。山上有巨石長10餘丈,橫架岩間召喚梁,稱石樑。石樑上有名人真跡。
D. 南明山導游詞 400字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游。今天,就由我帶你們去游覽南明山。希望你們玩的開心! 南明山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城南 1.5 公里,傳為晉代葛洪修道之處。是一個淡雅清新之所,山上雲霧繚繞,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跡隱現於山崖,素有「括蒼之勝」的美譽。南明山風景優美,是一處旅遊勝地。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南明山腳下。等爬上這120步的石梯,就能觀看到:爽氣亭,石樑,印月池,石門和仁壽寺,還有摩崖石刻,雲閣崖等多處風景點。 這就是石樑,石樑長十數丈,巨石凌空橫亘,古人將它比作「半雲」、「懸虹」,或者喻為「玉梁」、「仙橋」。 你們看,樑上還刻有題記二十處。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南明山上最高處的「雲閣崖」,大家看,雲閣崖刻有「靈崇」兩大字,它是一塊高16米,寬66米的崖壁,上面有多處名人崖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沛的手跡最為珍貴,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好了,別的景點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
E. 浙江麗水市區有沒有詳細點的旅遊景點信息
1、萬象山公園。位於麗水市區西南隅,倚江而立,秀氣逼人。宋、元、明、清以來,相繼建有萬象樓、崇福寺、一覽亭、煙雨樓、大觀亭、秦淮海祠,洞天樓等。山徑迂迴,古木參天,亭閣錯落其間,素有「洞天煙雨」之稱。1979年辟為公園,先後建有烈士碑、大觀亭、望江亭、煙雨亭、得月樓、煙雨樓等。
2、三岩寺,在巨溪鄉境內,離麗水市西部44公里,與著名景區東西岩為鄰。該山雄偉峻峭,站在山巔,一覽眾山小,俯瞰四周錯落群山,碧綠滴翠;迎雲起霧涌,清涼襲人,心曠神怡。
3、南明山。在麗水城南2公里處北隔甌江與城區相望。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素有「括蒼之勝」美譽。半山處有峭壁直立,稍上有爽氣亭,俗稱半山亭。又有巨石長十餘丈,橫架岩間,稱石樑。石樑及梁下的印月池、稍上的高陽洞以及山頂雲閣屋等處多存古人題刻,以宋代作者為主。印月池西有建於宋代的仁壽寺。南明山多象形怪石、石橋、飛瀑,其中以石景最為獨特,為浙南名山。
4、東西岩景區。地處甌江支流虎跡溪畔,位於麗水市區西北28公里的老竹畲族鎮,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屬典型丹霞地貌,因東、西兩巨岩對峙而得名。她穹隆崛起、怪偉環峙、陡絕驚險、宏奇壯觀,受到古今中外遊客的贊賞。明朝進士何鏜曾評論說:「青田石門最勝,縉雲仙都最奇,而穹隆崛起怪偉環崎,莫過於宣邑東西岩。」
5、古堰畫鄉。位於距麗水市區二十公里的碧湖和大港頭,核心區塊包括大港頭、堰頭、坪地和保定范圍,化積淀深厚,氛圍濃厚。 「古堰」首先表明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里有建於公元505年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濟堰,有古街古亭古埠頭、青瓷古窯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樹群,形象地表達了該區塊真山真水,自然古樸的江南古鎮的美麗風貌。
6、白雲山(省級森林公園)。位於麗水市北,距城5公里,因山阿時有白雲湧出,可占晴雨,故名。白雲山古時為麗水八景之一,境內叢篁老數,敝日搖風,盛夏登臨,清涼沁脾,1990年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有靈山寺、靈鷲禪寺、鍾鼓樓等景觀,並開發了白雲竹徑、水簾藏寶、綠海萬象等景點景觀。
去仙都風景在汽車東站上車,到縉雲車站,再轉車到仙都風景(很多車)
F. 浙江麗水哪個地方最漂亮
通濟堰 通濟堰位於麗水市碧湖鎮堰頭村邊,建於南朝蕭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為省級文保單位。大壩拱形,長275米,寬25米,高2.5米,初為木條結構,南宋時改為石壩,是一個以引灌為主,蓄泄兼備的水利工程。 通濟堰的堰史、堰規、築堰有功者,均刻碑立於世。整個水利工程,連同碑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貴資料。 三岩寺 三岩寺 ,在太平鄉境內,離麗水市西部44公里,與著名景區東西岩為鄰。該山雄偉峻峭,海拔7238米,站在山巔,一覽眾山小,俯瞰四周錯落群山,碧綠滴翠;迎雲起霧涌,清涼襲人,心曠神怡。民國《宣平縣志》載:「三岩在縣東七十里,符岩(天師樓)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余,廣亦如之,居民立胡公祀之。」胡公洞又稱紅軍洞。進得洞中,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同志題寫的「三岩寺紅軍烈士紀念碑」赫然而立。1930年9月10日,中國工農紅軍十三軍浙西三縱隊指揮部扎營此洞。碑的背面,記載了當時紅軍的活動經過。 三岩寺邊上有馬腰峰,爬上馬腰峰,竟倒吸了一口冷氣:馬腰的一側,竟是刀削般的百丈深淵,深淵的一角,有兩岩山夾一溝,既狹又深還長。而在溝一側豎立著的,竟是那面赭色的,高152米,寬400餘米的擎天大旗。這一刻,我感覺著那大旗正在獵獵飄動著,在引領著身後的千軍萬馬。另外還有天師樓、大旗擎天、神龍峰、連環洞、飯甑峰、赤湖沉碧、赤岩寺、箬帽峰等……遠看景區,峰巒相接,飄飄忽忽,霧嵐如飄帶般盪來盪去,彷彿仙女聚會,各顯身手,共同紡織起一張魅力無窮的網。 南明山 南明山,位於浙江省麗山市蓮都區城南 1.5 公里,傳為晉代葛洪修道之處。今山頂雲閣崖刻有「靈崇」兩大字,傳為葛洪所書。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素有「廓蒼之勝」美譽。 山與城之間有碧波漣漪的甌江穿流而過8艚�嗤��賂笱謨吃詿粵鄭�偶R�鍾詰ぱ隆6雜謖庋�桓齙�徘逍輪���湃擻惺�湊眨骸昂上閔�壕玻��焓�河摹9哦純湎杉#�櫫せ碓俄�薄?山上的雲閣崖、高陽洞和石樑的崖壁上留有晉以來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家的珍貴題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跡最為著名。明人屠隆說「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題詠,丘壑生輝,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跡而價值倍增。現在,整個南明山風景區已以她綽約多姿的獨特風貌亭亭玉立於甌江之畔,為浙南地區增添了一處旅遊勝地。 南明山與麗水城隔甌江相望。登山有石磴道可循。半山有峭壁,雨後飛泉飄灑而下。宋時面壁建有漉雪亭。稍上有爽氣亭,俗稱半山亭。山上有巨石長10餘丈,橫架岩間召喚梁,稱石樑。樑上遍綴名人題刻,梁下為印月池,池畔有宋張康國摩崖題記。池西有獻花岩、彌勒龕、石門和創建於宋代的仁壽寺。再上有高陽洞,洞壁多宋人題刻,其中有沈括、孫沔題刻和記載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和十六年當地兩次水災的長篇題刻。山頂雲閣崖刻有傳為葛洪書的「靈崇」兩大字和傳為米芾書的「南明山」三大字。
G. 浙江省內哪裡比較好玩
浙江麗水好玩的地方有:雲和梯田、萬象山、石門洞、景寧、遂昌等。
H. 南明山的有關傳說
南明山,位於浙江省麗水市南環路,蓮都區城南 1.5 公里,傳為晉代葛洪修道之處。今山頂雲閣崖刻有「靈崇」兩大字,傳為葛洪所書。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素有「廓蒼之勝」美譽。 古人有詩寫照:「荷香僧院靜,泉響石樑幽。古洞誇仙跡,虛亭豁遠眸」。 山上的雲閣崖、高陽洞和石樑的崖壁上留有晉以來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家的珍貴題刻。麗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跡而價值倍增。現在,整個南明山風景區已以她綽約多姿的獨特風貌亭亭玉立於甌江之畔,為浙南地區增添了一處旅遊勝地。 南明山現存摩崖題記58處,主要分布在石樑、高陽洞、雲閣崖三處:石樑現存題記20處,其中有北宋元?八年(1093年)處州太守關景暉的題刻。該題記已被磨去一半,後刻「石樑」二字。此外,還有明、清兩代有關南明山游記的碑刻六方;高陽洞有摩崖石刻15處,多為北宋時期,在下洞口附近刻有「沈括、王子京、黃顏、李之儀熙寧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等字,此題記是沈括察訪兩浙農田水利游南明山時所刻。在高陽洞口還有一則記載洪水的題刻;雲閣崖有摩崖石刻12處,其中「靈崇」二字傳為東晉葛洪所書。 南明山摩崖石刻,位於浙江省麗山市蓮都區城南1.5公里的南明山上。與城區隔甌江相望。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素有「廓蒼之勝」美譽。此地傳為晉代葛洪修道之處。現有摩崖石刻58處,主要分列於石樑、高陽洞和雲閣崖3處。石樑長達十數丈,凌空橫懸,喻為「半雲」、「懸虹」,刻有題記20處;高陽洞有摩崖石刻15處,多為宋人遺跡。雲閣崖有石刻12處,其中「靈崇」二字,書法遒勁,相傳為東晉葛 洪所書。「南明山」三個字為北宋傑出書畫家米芾書寫的正書,字徑零點五米,筆力遒勁,飄逸灑脫。旁有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處州郡宋劉涇的贊語和題款,贊美米芾手跡「書之字奇崛,與山兩相高。山可朽壤為,此書常壁立」。據志書記載,「南明山」三個字是當時處州郡宋劉涇到漣水請米芾書寫,帶回麗水刻在南明山閣崖的。山與城之間有碧波漣漪的甌江穿流而過。隔江相望,寺閣掩映在叢林,古跡隱現於丹崖。對於這樣一個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詩曰:「荷香僧院靜,泉響石樑幽。古洞誇仙跡,虛亭豁遠眸」。1981年南明山摩崖石刻列為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樑位於南明山半山腰,走完「百廿步」石階,迎面便是著名的南明山大石樑,一條巨石橫空十餘丈,氣勢雄偉,也叫「仙橋」,與縉雲仙都的石筍有異曲同工之妙。石樑上有「半雲」、「懸虹」等摩崖石刻二十餘處。相傳是晉代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學家葛洪書寫的,是南明山摩崖石刻中時代最早的一處。刻石深約米指,字徑零點四五米,隸書,筆法古樸渾厚,摩刻在南明山雲閣崖間。《處州府志.金石篇》贊其「飄若游雲,矯若驚龍」。
雲閣崖南明山摩崖題刻米芾題上高低錯落地遍布歷朝學者、文人的題刻。測覽這些題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個隸書題字——「靈崇」。這是南明山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處。字徑一尺四,深約半指,筆法古樸渾厚。《處州府志·金石篇》贊其「飄若游雲,矯若驚龍」。相傳是我國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學家葛洪書寫的。據說他曾經隱居麗水南明山煉丹,仁壽寺後有一口古井,葛洪煉丹時使用過這口井裡的水,故名「葛井」,井水冬暖夏涼,清澈甘冽。清處州太守陳璚還為此留下了「葛翁仙去也,何處覓丹砂。虹斷石樑瀑,鶯留山洞花」的詩句。至今,這一帶地方仍有葛洪煉丹的故事在流傳。在葛洪手跡的旁邊,有北宋紹聖年問處州郡守劉涇的書贊題刻,贊譽葛仙翁真跡「靈崇故揮掃,縹緲神飛驚」。劉涇是四川簡州人,北宋熙寧進士,他工書善畫,對金石頗有研究,並編有《成都刻石總目》。這條八百多年前的書贊考證,可以消除歷來對葛洪手跡的質疑,題刻因風雨沖刷剝蝕,後人摩平復刻,鐫刻著北宋傑出書畫家米芾書寫的「南明山」三個行書大字。字徑一尺五,筆力遒勁,飄逸灑脫。旁有劉涇的行書題款,贊美米元章手跡「書之字奇崛,與山兩相高。山可朽壤為,此書常壁立。」,米芾精於書法,用筆俊邁,索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之評,《宋史》本傳說他「特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他的書法與蘇軾、黃庭堅、蔡襄齊名,人稱「宋四家」。米芾並沒有到過麗水,據志書記載,「南明山」三個字是當時處州郡守劉涇到漣水請米芾書寫,帶回麗水鐫刻在南明山雲閣崖的。 高陽洞南明山摩崖題刻上的「靈崇」二字由一塊巨石覆蓋於山崖而形成的一個天然洞隙,長二十米,寬三米。洞壁上有許多題刻,最引入注目的是洞北壁北宋著名學者沈括的題字:「沈括、王子京、黃顏、李之儀熙寧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共四行二十一個字。正書體,字徑六寸。宋神宗熙寧六年即公元—零七三年,沈括奉命察訪農田水利,行經麗水,順便游覽南明山,欣然題刻留名。高陽洞洞口的下首崖壁上還有無名氏刻寫的《高陽洞紀事》:「大宋紹興甲子丙寅歲,洪水自溪暴漲,約高八丈,人多避於樓屋,誤死者不可勝計,因紀於石,以告後來。」紀事真實記錄了公元一一四四年和一一四六年兩次洪水暴發給麗水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南南明山高陽洞摩崖題刻明山摩崖題刻主要的雲閣崖、高陽洞和石樑的崖壁上留有晉以來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家的珍貴題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跡最為著名。明人屠隆說「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題詠,丘壑生輝,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跡而價值倍增。為浙南地區的旅遊勝地。南明山最高處是「雲閣崖」,它是一塊高16米,寬66米左右的崖避,崖上建一個四角閣。在閣後方的崖避上,有葛洪題刻的「靈崇」兩字,字態「飄若游龍,矯似驚龍」。還有米芾井,名葛井,傳說是葛洪當年煉丹用的水井。南明山摩崖石刻位於麗水城南三里許的南明山。現已查明摩崖石刻有五南明山石樑摩崖題刻十八處,其中有相傳為晉代道教理論家葛洪所題的「靈崇」,北宋傑出書畫家米蒂「南明山」題字,北宋沈括的記游題名。還有南宋紹興年間,洪水災害及「處州七千子弟」應征抗日的題記,具有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在石樑下另立有明、清兩朝名人記游南明山的詩刻碑石六方。摩崖石刻以石樑、高陽洞、雲閣崖三處最多。南明山摩崖題刻南明山摩崖石刻於1963年3月11日被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雲閣崖、高陽洞、石樑及山上其他各處摩崖題刻及所在岩壁。建設控制地帶:整個南明山文物風景區。 南明山摩崖石刻不僅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而且其中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這些不同年代的摩崖石刻,或富於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