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西湖旅遊有什麼傳說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可以接電 2025-08-25 07:44:34

杭州西湖旅遊有什麼傳說

發布時間: 2022-07-18 20:48:10

① 杭州西湖的傳說故事

1、白蛇傳

白蛇傳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 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

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

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2、玉龍和金鳳

相傳遠古時候,天河東邊石窯里住著一條玉龍,天河西邊樹林中住著一隻金鳳,它們有一次在銀河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璞玉,於是一起把璞玉琢磨了許多年,終於使璞玉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明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天宮,貪心的王母娘娘為了得到這顆寶珠,就派了天兵把明珠偷走。玉龍和金鳳發覺明珠不見了,到處尋找。後來得知在王母娘娘手中,於是就趕去天宮向王母索取,王母不肯,死護住明珠不放,玉龍和金鳳則上前去搶,於是你爭我奪,你拉我扯,明珠由天宮階沿滾落到人間。

為不讓明珠跌碎,玉龍和金鳳也緊隨著明珠往下飛。這顆明珠一落地,立刻變成晶瑩碧綠的西湖。玉龍和金鳳捨不得離開自己辛勤琢磨成的明珠,就變成兩座山來守護它。這兩座山,一座是雄偉的玉龍山(今名玉皇山),一座是青翠的金鳳山

3、蘇小小

相傳蘇小小於西湖邊邂逅了年輕英俊的公子哥阮郁,其父為當朝宰相,兩人一見鍾情墜入愛河,從此出雙入對,海誓山盟,結為夫妻。蘇小小為此寫下上面這首「同心歌」。不久,阮郁寫家信告知此事,其父大為光火,堂堂宰相之子焉能娶歌伎為妻。

但阮父深知兒子的秉性,可謂知子莫如父,立即送來了豐厚的聘禮表示祝賀。到了年底阮郁收到家中來信說阮父病危,希望阮郁能回家見父親最後一面。於是,蘇小小當晚為阮郁打點行裝。第二天一早送阮郁上路。臨別兩人依依不捨,阮郁信誓旦旦,許諾料理完家事就盡快返回。

相攜蘇小小重遊西陵,不料阮郁這一走如石沉大海再也沒有回到蘇小小身邊。蘇小小對於愛情卻無比的專一與執著,依然苦苦地守護在西陵相約處,等候她的阮郎。隨著時間推移,祈盼流逝,唯有哀怨,終於蘇小小病倒了,兩年後咯血而亡。

臨終乳娘問小小有何遺願,小小弱弱地回答,我死後把我葬在西陵,我要在那裡等候我的阮郎。鮑仁白衣白冠撫棺大哭,繼而遵照蘇小小對賈姨的囑托,把她安葬在離西冷橋不遠的山水極佳處,墓前立碑,上刻「錢塘蘇小小之墓。」

4、梁山伯與祝英台

越州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節放假、二人去鏡湖遊玩的時候,祝英台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後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馬文才得知,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了。

後來家人寫信催祝英台回家,臨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5、魯班造香爐

巧匠魯班帶著妹妹來杭州務工,正巧碰上黑魚精在西湖裡花樣游泳搞得全城烏煙瘴氣,自戀的黑魚精還想強娶魯小妹做妻子,魯班將寶石山的一座懸崖鑿成香爐做嫁妝,巨型香爐把黑魚精穩穩壓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蘆狀的爐腳留在西湖湖面。

② 西湖十景的相關人物傳說

1,雷峰塔。

雷峰塔位於浙江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是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雷峰塔一名黃妃塔,系公元975年吳越王錢俶慶賀妃子黃氏得子而建,俗稱黃妃塔。舊塔已於1924年倒塌,現已重建。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也因《白蛇傳》中禁錮白娘子的傳說而聞名遐邇。地處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脈的夕照山上,舊有一座八面五層的磚塔,

2,斷橋。

斷橋位於白堤東端。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檐,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檐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

3,蘇堤春曉。

位於西湖西側,南北兩端銜接南山路和北山路,全長2.8公里。它是北宋詩人蘇東坡於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用湖中的淤泥堆築而成的。蘇堤是為紀念蘇東坡而命名的,又名蘇公堤。

4,南屏晚鍾。

位於南屏山下凈慈寺的鍾樓內。 南屏晚鍾的意境是指夜幕降臨時,南屏山凈慈寺的鍾聲響徹西湖上空、山谷共鳴之景緻。 凈慈寺創建於公元954年,是吳越王為供養南山佛教開山祖師永明禪師而建。傳說濟公曾修行於此,當時僧眾多達數百人。寺內「運木古井」是傳說中濟公運用神力,從井內運木建造凈慈寺後留下的,故又稱「神運井」。

5,麴院風荷。

南宋時稱「麴院荷風」。「麴院」原是指一家釀制官酒的作坊。當時,金沙澗水在此流入西湖,麴院取金沙澗水釀酒,並在湖中種植荷花。花開時節,清香四溢,風景優美,令人陶醉。到了清康熙年間,為迎皇帝巡遊,特地在蘇堤跨虹橋畔的岳湖裡引種荷花。康熙書名立碑,改「麴院」為「麴院」,正「荷風」為「風荷」。

③ 西湖有哪些風景名勝動人的傳說

哇 那太多了啊
金牛出水

西湖自古有「金牛湖」之稱,源自西湖一則美麗的神話。相傳在漢代,西湖底有金牛潛伏,逢湖水乾涸,牛即涌現,吐水將湖填滿。地方官吏為討皇帝歡心,命百姓抽干湖水,水干之時果見金牛,官吏們爭先恐後下湖捉牛,金牛昂首怒吼,張嘴吐水,頃刻官吏們全被淹沒了!從那以後,西湖水不再乾涸,金牛也不再出現。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斷橋的典故

西湖斷橋,最早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里,只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著一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裡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一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裡捕來的鯉魚,打上一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一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你們好心款待,我這里有酒葯三顆,可幫助你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葯,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葯放在釀酒缸里,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發老人,積蓄了一筆錢,准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一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你們夫婦一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么多銀錢何用?你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一滑,橋板斷啦,老人也跌進了湖裡。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

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西湖明珠

傳說古時候,在天河東邊的石窟里,住著一條雪白的玉龍,在天河西邊的大樹林里,住著下只彩色的金鳳。

玉龍和金鳳是鄰居,每天早晨他們一個鑽出石窟,一個飛出樹林,打個照面就忙著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倆一個在天空飛,一個在天河游,飛呀,游呀,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個仙島上,在島上他們發現了一塊亮閃閃的石頭。金鳳很喜歡,就對玉龍說:「玉龍玉龍,你看這塊石頭多好看呀!」 玉龍也很喜歡 ,就對金鳳說:「金鳳金鳳,我們把它琢磨成一顆珠子吧?」

金鳳點頭答應,他倆就動工了。玉龍用爪子抓,金鳳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了,他倆真的把石頭琢成了一顆滾圓滾圓的珠子。金鳳高興地飛到仙山上銜來許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龍快活地游到天河裡汲來許多清水,噴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噴呀,噴呀,慢慢地這顆 珠子就變得明光閃亮了。

從此以後,玉龍喜歡金鳳,金鳳也喜歡玉龍;玉龍和金鳳都喜歡他們的明珠,玉龍不願回天河東邊的石窟去了,金鳳也不願再回到天河西邊的那個樹林,他倆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島上,日夜守著自己的明珠。

這顆明珠真是一顆 寶珠,珠光照到哪裡,那裡的樹木常青,百花齊放,山明水秀,五穀豐收。

王母娘娘走出宮門,一下就看見這顆明珠的寶光,心裡非常羨慕,到半夜辰光, 她就派一個親信的天兵,乘玉龍和金鳳睡熟的時候,悄悄地把這顆 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歡的不得了,連看也不捨得給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宮里頭,外面關起九重門,鎖上九道鎖。

玉龍和金鳳,一覺醒來,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倆真著急呀!東尋尋,西尋尋,玉龍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個石窟,沒有找到;金鳳尋遍了仙山上的每一個角落,也沒有尋著,他倆傷心極了,可還是日日夜夜地到處尋找,一心想把心愛的明珠找回來。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趕到仙宮來祝壽。王母娘娘擺下盛大的蟠桃會請眾神仙。神仙們喝著美酒,吃著蟠桃,祝賀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時高興,就對眾神仙說:「各位仙長,我請你們看一顆珍貴的明珠,這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寶珠啊!」

說著,就從衣帶上解下九把鑰匙,打開九道鎖,走進九重門,從裡面取出那顆明珠,用金盤端著放在廳堂中間,明珠亮晶晶,光閃閃,神仙們看了都叫好。

這時,玉龍和金鳳正到處尋找他們的明珠,金鳳發現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龍:「玉龍玉龍,快一來看那不是我們明珠放出來的亮嗎?」玉龍從天河裡鑽出頭來,一看:「是呀,一定是我們的那顆明珠,快把它找回來!」

玉龍和金鳳立刻朝著明珠的亮光長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宮里,那些神仙們正在伸頭探腦圍著明珠叫好,玉龍上前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金鳳也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 王母娘娘一聽火了,沖著玉龍,金鳳張口就罵:「胡說!我是玉皇大帝的親娘,天上的寶物都有是我的。」

玉龍和金鳳一聽也來了氣,一同向王母娘娘說:「這顆 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長的,是我倆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來的!」

王母娘娘一聽,又羞又急,伸手護住放著明珠的金盤, 喝叫天兵天將,把玉龍和金鳳趕出去。金鳳見王母娘娘不講理,撲過去就搶明珠;玉龍見王母娘娘不講理,也沖過去搶明珠。三雙手都抓住金盤,誰也不肯放鬆。你拉我扯,金盤一搖晃,明珠就滾下來,滾到階沿邊,從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龍和金鳳見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來保護。玉龍游著,金鳳飛著,他倆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保護著這顆明珠,慢慢地慢慢地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這顆明珠一到地上,立刻變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龍捨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雄偉的玉龍山一守護它;金鳳也捨不得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青翠的鳳凰山來守護它。

從此鳳凰山和玉龍山就靜靜地站在西湖的旁邊。直到現在,杭州還流傳著兩句古老的歌謠: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錢王射潮

錢塘江的潮水從來就是很大的,潮頭既高,潮水沖擊的力量又猛,因此錢塘江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沖坍了。「黃河日修一斗金,錢江日修一斗銀。」那時候,潮水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從這句話里就可以想見了。

到唐朝末年,有個吳越王叫做錢鎦的,勇猛無比,當時一般人都稱他為「錢王」。錢王治理杭州的時候,各種事情都感到還容易辦,就是這道錢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因為剛剛要修好,潮水一天一夜要來兩次,簡直叫人沒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築起來。因此,錢王手下的人很著急,都怕錢王發脾氣,只好報告錢王道:「大王,這海堤還是不修吧,總不會修好的。因為錢塘江裡面有個潮神在跟我們作對,只等到我們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就興風作浪,鼓起潮頭,把我們的海堤給沖坍了。」

錢王聽了滿肚火,氣得鬍子一根根都直豎起來,眼睛瞪得象銅鈐,厲聲喝道:「吠!你們這批沒用場的傢伙!為什麼不把那個潮神拖上來給宰了?
手下人慌忙說道:「這不能夠,這不能夠,他是個潮神,在海水裡面,跟海龍王住在一起的哩!我們沒法去找他。何況他來的時候,是隨著潮水翻滾,都在潮頭的海水裡面;我們凡人,既看不到,更沒法子捉拿他。人們就是趁著鐵打的船去尋找,只要一碰到潮頭,也會給吞沒了的。」

錢王聽了,兩眼火星直冒,大吼道:「呸!難道就讓這個小小的潮神來胡作非為嗎?不行!」 錢王想了一想,說道:「好,讓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這一天,給我聚集上一萬名弓箭手到江邊,我倒要去見見這個潮神!」

你道錢王為什麼一定選八月十八這一天呢?原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這一天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兇猛無比;而且潮神會在這一天,騎著白馬跑在潮頭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錢塘江邊搭起了一座大王台,錢王一早就到台上觀看動靜,等待潮神到來。可是從當地挑選出來的一萬名精銳的弓箭手,卻陸陸續續地一下到不齊,錢王見了嫌慢,就喝令他們必須立即聚齊到江邊,排列好陣勢。

這時有個將官,上前跪下稟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邊來時,要經過一座寶石山,這個地方山路狹窄,只能容一人走過,何況過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來得慢了。」

錢王聽了,喝道:「呀呸,這樣豈不要耽誤了消滅潮神的大事!」他立刻跳上千里駒,飛也似地來到了寶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連忙跑到山巔上面向四下瞭望,只見這山的南半邊有條裂縫。於是他坐了下來,把兩只腳踩在山的裂縫處,用力一蹬,哈!這山竟然給他一下蹬了開來,中間出現了一條寬寬的道路。那些將士見了,人人喝彩,個個歡呼!沒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過這條大路,到江邊聚齊了。從此,這里就叫作「蹬開嶺」,那錢王的一雙其大無比的大腳印子,直到如今,還深深地陷在石牆上面哩。

錢王又飛快地騎著馬到處巡視了一番,等他再到江邊大王台上的時候,一萬名精兵早就排好陣勢,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拿著弓箭,望著江水。錢江沿岸的百姓,受盡了潮水災害,修堤治水,哪個不歡喜,誰人不盡力!如今聽說錢王射潮神,都爭著觀戰助威,真是家家閉戶,人人出動,幾十里路長的江岸,黑壓壓地擠滿了人。錢王見了這般聲勢,更加膽壯起來,忙叫人拿來了筆墨,寫了兩句詩道:「為報潮神並水府,錢塘且借與錢城。」馬上把詩丟進江水裡去,大聲叱道:「喂,潮神聽了!如果你答應了,就不許把潮水涌來!假如你潮水仍然要來,那就不要怪我手下無情了!」

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聽到,都歡呼起來,那聲音就象雷吼一樣。大家神色緊張地對著江水,觀看動靜。可是潮神並沒有理睬錢王的告誡,一會兒,但見遠遠一條白線,飛疾滾來,愈來愈快,愈來愈猛,等到近時,就象爆炸了的冰山,傾覆了的雪堆似地奔騰翻卷,直向大王台沖來。錢王見了,大吼一聲,喝令:「放箭!」話音一落,他搶先就「叟」的一箭射了出去。

這時,只見萬名精兵,萬箭齊發,直射潮頭。百姓們都跺腳拍掌,大聲吶喊助威。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叟叟叟」,霎時射出了三萬支箭,竟逼得那潮頭不敢向岸邊沖擊過來。錢王又下令:「追射!」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直到今天,潮水一到六和塔邊就快沒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象個「之」字,因此人家又叫這個地方為「之江」。

從這個時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們為了紀念錢王這次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

白娘子的傳說 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裡練功夫,也不知練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練得差不多了,就趕回杭州來,尋法海和尚報仇。

這時候,法海和尚還在看守著雷峰塔。小青尋到凈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戰起來。他們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戰越猛,法海和尚只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氣。兩人從凈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揮起一劍,只聽「轟隆隆」一聲巨響,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從塔里跳出來,和小青一道圍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來就已支撐不住,如今再添了個白娘子,哪裡還敵得過!只好且戰且退,想找個機會逃走。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邊,沒防一腳踏了空,「撲通!」跌進西湖裡去了。

白娘子見法海和尚掉在西湖裡,便從頭上拔下一股金釵,迎風一晃,變成一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過令旗,舉上頭頂倒搖三搖,西湖裡的便一下幹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東躲西藏,找不著一個穩當的地方。最後,他看見螃蟹的肚臍下有一絲縫隙,便一頭鑽了進去。螃蟹把肚臍一縮,法海和尚就被關在裡面了。

法海和尚被關在螃蟹肚子里,從此再也出不來啦。原先,螃蟹是直著走路的,自從肚子里鑽進了那橫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橫著爬行了。直到今天 ,我們吃螃蟹的時候,揭開它的背殼,還能在裡面找到這個躲著的禿頭和尚哩!

八 卦 田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來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見山下有塊八卦田。八卦田齊齊整整八隻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種著八種不同的莊稼。一年四季,八種莊稼呈現出八種不同的顏色。在八丘田當中,有個圓圓 的土墩,那就是半陰半陽的一個太極圖。 傳說,這八卦田是南宋年間開辟的「籍田」。

那年,南宋那個沒出息的皇帝丟掉了汴梁京城,帶著一大群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們看看 西湖這塊地方風景好,便留下來,在鳳凰山腳下建造起 宮殿和花苑,仍舊是吃、喝、玩、樂,過著豪華糜爛的生活。 杭州的老百姓,見皇帝這樣昏庸無道,都大為不滿,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風聲一傳兩傳,傳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亂,心裡有點慌,便召集文武百官來商量。 文武百官商量來商量去,一時想不出一個應付的辦 法。後來,有個文官想出一個主意來,他說:「皇上呀,百姓的風言風語,無非是怨宮廷里生活 過得太舒服。只要皇上開辟一塊籍田,說是親自領頭耕種呢,老百姓知道後,就會心服口服了。」 皇帝聽聽有道理,立刻發下一道聖旨說: 「寡人深知民間疾苦,甚為不安。今後開辟籍田躬耕,當與庶民共嘗甘苦……」

沒幾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開出來一塊籍田。 籍田四周,齊齊整整地打下八個大樁,豎起八根粗柱 子,柱子與柱子之間,圍起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規定皇帝在裡面耕田種地,平民百姓不許觀看。過了一些日子,籍田開好了。裡面共有八丘田,種著稻、麥、黍、稷、豆……八樣莊稼。在八丘田當中, 留著圓圓的一個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們同樣耕田種地,議論也就慢慢少了下去。 到了莊稼該要鋤草澆肥的季節,皇帝又要出宮來「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貼滿天下,然後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張起了牛皮帷幕,方圓十里路上,都有御林軍把住,不準老百姓走近一步。 當時,有個種莊稼的老漢,他不相信皇帝真的會親自耕田種地,這天他半夜三更起來,乘著天黑,悄悄避過御林軍,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來洞里。

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那老漢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幹活啦,可是在這牛皮 帷幕之中還是空空的沒有一個人。一直等到太陽升到三竹竿高啦,才見有群人從皇宮里出來,到了玉皇山旁, 走進牛皮帷幕里去了。不久,他看到有人鋤草啦。老漢 再睜大眼睛仔細一看,原來只是幾個太監在那兒鋤草,而皇帝和妃子們卻坐在中間的土墩上飲酒取樂哩!老漢見了憋著一肚皮悶氣,好容易耐到天黑,仍舊悄悄地摸下山來。

第二天,他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情形講給人們聽。從此,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子全城老百 姓都知道了。 皇帝見到自己的把戲已經被人戳穿,後來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這一塊齊齊整整的「八卦田」,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靈隱寺康熙題匾

康熙皇帝下江南,來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處遊山玩水,吟詩題字,自稱是個風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靈隱來耍子了。靈隱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驚又喜,連忙撞鍾擊鼓,把全寺三百多個和尚都召集攏來。和尚們披起嶄新的袈裟,頭頂檀香,手敲法器,嘴裡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大家跟著老和尚,趕到一里路外的石蓮亭把康熙皇帝接到靈隱來。

老和尚陪著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後、山上山下遊玩一番。康熙皇帝見到靈隱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長滿綠蔭蔭的樹,地下開遍紅艷艷的花,真是一個好地方呵!他心裡一高興,就吩咐人在寺里擺酒用膳,想多耍子一會兒。皇帝擺下酒席可熱鬧啦!吹的吹,彈的彈,唱的唱,一時間,把這個佛門凈地,竟然變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一手拈著山羊鬍須,一手捧著酒盞,又灌黃湯又吟詩。

老和尚早聽說過康熙皇帝喜歡吟詩題字。這時見他那搖頭晃腦的樣子,便悄悄地跑過去找個跟隨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道:「大人老爺呀,我想求求皇上給我們山寺題一塊匾額,你看能不能呀?」

杭州知府聽了聽,點點頭說:「才好哩,如果皇上給靈隱寺題了匾額,連我杭州府也都沾了光啦!」

錢塘縣官也接上來說:「皇上酒興正濃呢,你這辰光去求他題匾,我看一定能答應。」

老和尚心裡落了實,就壯壯膽子,走至康熙皇帝面前跪下去磕頭,說道:「皇上呀,看在靈隱寺大菩薩的面上,替山寺題塊匾額,也讓我們風光風光吧!」

老和尚這一請求,正好搔著了康熙皇帝的癢處。他點了點頭,忙吩咐手下人擺好紙筆,抓起筆「刷刷」幾下,就寫起一個歪歪斜斜的「雨」字。這辰光,他差不多快喝醉啦,手腕有點發顫,落筆又太快了些。這個「雨」字竟佔了大半張紙!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下面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現在只剩下這小半張紙的地位,隨你怎樣也擺不下了。重新寫一個吧,那多麼丟臉呀!康熙皇帝一隻手抓著筆,一隻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鬍須,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圍在旁邊的官兒們,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誰也不敢明說,只有站在旁邊干著急。

還好,有個大學士名叫高江村的,都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寫了「雲林」兩個字,裝做去磨墨的樣子,挨近康熙皇帝身邊,偷偷地朝著康熙皇帝攤開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這兩個字真是救命王菩薩呢!歡喜得連酒也醒了一半,就連忙寫下了「雲林禪寺」四個大字。寫完,把手一揚,將毛筆拋出老遠。

老和尚過來張張,不對呀!「靈隱寺」怎麼寫成「雲林禪寺」呢?他也不看看風色,就結結巴巴地問:「我們這里叫做『靈隱寺』,不叫『雲林寺』呀!是不是皇上落筆錯啦?」

康熙皇帝聽了,把眼睛一瞪,喝聲:「放屁!」

老和尚哪裡還敢再開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邊了。

康熙皇帝回過頭來,問官兒們:「這地方天上有雲,地下有林,你們說說,把它叫做『雲林寺』好不好?」

「好呀,好呀,皇上聖明!」

聽官兒們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樂得哈哈大笑,便吩咐快把匾額雕起來。

皇帝一句話,官兒們卻忙開啦。他們一面叫人將靈隱寺原來的匾額換下來,一面找來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寫的「雲林禪寺」四個大字雕在紅木匾上,貼金底,黑漆字,邊上鑲了二龍戲珠,當場掛到山門上。

從此以後,靈隱寺就掛著稀奇古怪的「雲林禪寺」大匾額。但是,杭州的老百姓並不買他的帳,盡管「雲林禪寺」這塊匾額一直掛了三百年,大家卻仍然稱呼這兒為「靈隱寺」。

這是我們導游內部的傳閱資料O(∩_∩)O~

④ 杭州西湖的故事有哪些

和杭州西湖有關的傳說,最最人盡皆知的當然就是白蛇傳了,一場斷橋相會,讓多少人第一次來杭州西湖就直奔斷橋,雖然很多人第一次見到斷橋後,都會覺得失望,但我想說那一定是你沒有發現斷橋的美,斷橋只有在清晨或者夜深人靜時分,人少的時候才能感受到那種靜美。這里講幾個除了白蛇傳以外與杭州西湖有關,而且如今來杭州旅遊仍能有一些遺跡可尋的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是中國有名的民間愛情故事,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而且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是有史料記載的,當初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在杭州西湖邊的萬松書院共同讀書並萌生愛意的。萬松書院位於鳳凰山北萬松嶺上,始建於唐,最初是一座寺廟,後來改辟為書院,至今仍留存有「萬世師表」的牌坊和一座依稀可見「至聖先師孔子像」的石碑等遺物。如今,萬松書院的景點「萬松書緣」已成為新新西湖十景之一。

濟公傳說
濟公也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他最初在浙江台州的國清寺出家,後來在杭州西湖邊的靈隱寺居住,最後又住在雷峰塔對面的凈慈寺。濟公佛學造詣頗高,而且懂得醫術,雖然舉止瘋癲,卻經常救治百姓,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因此民間有許多許多關於濟公的傳說。不管那些傳說是真是假,今日來到西湖,仍然可以去與濟公有關的靈隱寺、凈慈寺內逛逛,感受一下。

岳飛傳說
民族英雄岳飛的故事,大家也不會陌生,岳飛雖然不是杭州人,在西湖邊卻有一座岳王廟,這是因為岳飛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就是在南宋臨安也就是如今的杭州。現在,在西湖邊棲霞嶺下的岳廟內,除了有岳飛墓和啟忠祠外,還可以看到陷害岳飛的四個奸臣的跪像,大家可以去祭拜一下民族英雄,順便詛咒下秦檜等奸臣。

⑤ 關於西湖的傳說20個字

關於西湖的傳說20個字

傳說之【許仙遇白娘子,同舟共渡】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人間天堂,一天就是凡間十年。一葉扁舟,唱著小青和漁父那樣的渡情歌,像當年的范蠡西施那樣地歸隱江湖。從此浪漫人生風雨路,共渡愛情多惱河。今天我們共乘一條遊船,共乘一葉青舟,泡上一壺龍井茶。那是何等美事。

傳說之【玉龍金鳳鎖珠未果,明珠變西湖】

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無聊的它們將白玉磨成了一顆明珠作玩具。結果被眼饞的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將「借」走了。龍鳳索珠未果,直接動手搶,明珠落入凡間成了西湖。龍鳳隨之下凡,化作玉皇山和鳳凰山,守護著自己的玩具。

傳說之【陶師兒與王宣教生死相許】

宋朝時有一女子王師兒與王宣教相愛,但王氏的繼母在中挑撥阻撓。結成連理不成,兩人便坐船夜遊西湖,至長橋下的蓮花深處,雙雙投河自盡。因為有愛,何懼生死?因為有情,生死相許。

傳說之【徐志摩的西湖風光唯有陸小曼】

陸小曼和徐志摩結婚後曾多次在杭州遊玩。在徐志摩眼中的西湖,風光旖旎,如身邊人。生性浪漫的徐志摩和西湖有什麼關系呢,還是要說陸小曼。徐志摩的老家在海寧,時常跑來西湖遊玩。1923年,恰逢胡適在煙霞洞養病,二人就相約到杭州遊山玩水。過後,徐志摩留下一篇《西湖記》,記錄這段「尋快活」的經過。在他筆下,西湖「浮紅漲綠,儼然織錦,陽光自林隙來,附麗其上,益增娟媚。」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

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

傳說之【斷橋相會,定情配對】

傳說,白娘子原本是山野中修煉的一條小白蛇,有一天,小白蛇被一個捕蛇老人抓住了,差一點遭遇殺身之禍,幸虧被一個小牧童所救。 經過一千七百年的修煉,白娘子終於化做人形,經觀音大士指點,來到杭州西湖尋找前世救命恩人小牧童。清明佳節,煙雨蒙蒙,觀音菩薩說過「有緣千里來相會,須往西湖高處尋」。

因這段傳奇的愛情,使斷橋蜚聲天下,此橋也是湖上第一情人橋。白娘子與許仙相會在斷橋,最後被分離於雷峰塔。如今雖然再也看不到他們在西湖畔漫步的情景,但來到西湖,走在斷橋上,登上雷峰塔,又或是漫步於麴院風荷的荷葉間,盪舟於西湖碧波之上,白娘子和許仙的不了情總會讓你感慨萬千。千年過去,變的是周圍的世事,不變的是人們對於伊人的嚮往。

傳說之【虎跑夢泉,杯水情緣】

住在大慈山的性空大師因為山中沒水打算搬遷,夢里聽神人說會派兩虎將南嶽的童子泉送來,兩只老虎跑得快刨得也快,次日就在大慈山刨出了清泉,虎跑泉由此得名。

傳說之【龍井問茶,解衣送馬】

又是王母娘娘和她的第N屆蟠桃盛會,席間地仙聽聞凡間的妻子生了重病,一急之下打翻了王母御用的茶杯,茶杯落入西湖的西側化作了一口清澈的井,杯中的仙茶招來了一條蛟龍吸飲仙茗,後又得天子拜訪,百姓深信井有龍性。

傳說之【鎮龍王,建六和塔】

古時錢塘江里有一條性情暴躁的龍,漁童六和的爸爸被龍王淹死了,媽媽被龍王抓走了,於是小六和暴走了,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頭,老龍王覺得再這樣下去就要腦震盪了,送回了六和媽媽表示投降,大家為了永遠鎮住龍王修建了六和塔。

和民間傳說有所不同,歷史上的蘇小小是南朝錢塘著名歌妓。蘇小小才貌雙全,只可惜身世凄涼,自幼父母雙亡,生活所迫,淪為歌妓。一朝與名門公子阮郁邂逅,一見鍾情,卻因阮郁家中百般阻擾而被迫分離。後來偶遇窮苦書生鮑仁,傾囊助其上京趕考。第二年春,蘇小小在對情人的思念中鬱郁而終。「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青山綠水常在,物是人已早非,情到多時情轉濃,多情總比無情苦。

傳說之【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

相傳,法海和尚曾將白娘子鎮壓在塔下,並咒語:『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白娘子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而後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

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娘子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娘子喝下帶有雄黃的酒,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

白娘子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娘子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因為觸犯天條,白娘子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

後白娘子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文曲星駕臨感動神靈,法力失效,寶塔坍塌。終於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那個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傳說之【梁山伯與祝英台,扼腕的凄美】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飛久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梁山伯與祝英台……」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祝又是一段令人扼腕的凄美故事。

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途遇同窗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遂結義金蘭。於萬松書院求學三年中,二人日則同食,夜則同寢,感情日深。三年後,英台返鄉,山伯十八里相送,依依惜別。祝英台假借許下九妹,與梁兄約定日後提親。誰知天不遂人願,梁山伯求親遭拒,祝英台卻早被許給馬文才。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雙雙化蝶,令人唏噓不已。

傳說之【魯班造香爐,穩壓西湖底】

巧匠魯班帶著妹妹來杭州務工,正巧碰上黑魚精在西湖裡花樣游泳搞得全城烏煙瘴氣,自戀的黑魚精還想強娶魯小妹做妻子,魯班將寶石山的一座懸崖鑿成香爐做嫁妝,巨型香爐把黑魚精穩穩壓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蘆狀的爐腳留在西湖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