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有什麼好吃的
餐館推薦
1. 西湖三大名菜館
樓外樓
地址:杭州孤山路30號(850、7、81路公交可達)
推薦理由:擁有150多年的傳統老店,是中外遊客在杭州旅遊時必去的一家餐館。
特色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東坡肉、叫化雞
小貼士:去樓外樓吃飯要做好排隊等位的准備。
山外山
地址:杭州玉泉路8號
特色菜:宋嫂魚羹、香橘桂魚、山外全魚、花好月圓
天外天
地址:杭州天竺路2號(游1、游2、游4、K7、507路、538路均可到達)
營業時間:AM7:00-PM21:30
推薦理由:位於靈隱飛來峰下,最擅長做素齋,深受靈隱香客的喜愛。
特色菜:龍井蝦仁、桂花鮮栗羹、雞翅彩卷、蟹兜海參、雙雀迎春
2. 其他老字型大小
天香樓
地址:延安路447號(乘151、155、K56路公共汽車孩兒巷下)
特色菜:東坡肉、西湖醋魚、鮮栗炒子雞、火踵神仙鴨、肥嫩糟雞、蜜汁火方
營業時間: 6:00-21:00
人均消費:50元
狀元館
地址:河坊街85號(35路、40路、155路、8路均可到達)
特色菜:蝦爆鱔面、蟹黃魚面、狀元及第面、乾隆魚頭
營業時間:AM7:30--PM22:00
知味觀
地址:杭州仁和路83號(總店)、高銀巷71-73號(分店)
特色菜:知味小籠、幸福雙、貓耳朵、片兒川、蝦爆鱔;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叫化童雞、西湖蒓菜、湯清湯魚圓
小貼士:一樓吃小吃,二樓可點菜。對知味觀的期望不要太高,因為每天的客流量實在是太大,菜餚就難免粗糙。
奎元館
地址:杭州解放路154號近中山北路口(老店)(151路、K56路、K305路均可到達);文暉路348號(新店)(中山北路與湖墅路之間)
推薦理由:奎元館的面不僅花色多,味道好,而且歷史上接待過蔡廷鍇、蔣經國、李濟深、陳叔通、梅蘭芳、竺可楨、蓋叫天、周旋、金庸等眾多的名界人士。
特色面:蝦爆鱔面、蝦仁黃魚面、片兒川
小貼士:新店與老店的味道與價錢是一樣的,而且更干凈優雅。
3. 杭菜新店
紅泥砂鍋
地址:杭州南山路144號(30路,游1路,游4路,38路,12路均可到達)
推薦理由:與西湖僅一路之隔,是參觀完柳浪聞鶯、雷峰塔後的最佳餐飲選擇。
特色菜:老鴨煲、紅泥茄丁、上湯蘆筍、紅泥手撕雞
張生記
地址:杭州市慶春路,雙菱路33號(10路、18路、29路、32路均可到達)
特色菜:筍干老鴨煲
新開元酒店
地址:上城區解放路118號
特色菜:龍井蝦仁、貓耳朵一品鍋、清湯魚圓、蝦爆鱔背
金色陽光
地址:上城區延安路135號涌金廣場5樓
特色菜:鹹菜老豆腐、陽光蝦仁、鐵板鱸魚、沙灣魚頭、咸蹄膀
新三毛
地址:建國中路387號
特色菜:三毛魚圓煲、三毛辣椒魚、神仙魚頭煲、醤鯽魚
花中城
湖墅南路店:西湖區湖墅南路107號 0571-88389888 88383777
南山店:西湖區南山路11號(雷鋒塔景區內) 0571-87960777 87960666
省府店:西湖區省府路9號(省人民大會堂南門) 0571-87058888 87059999
特色菜:本雞湯、稻草鴨。
土菜飯店
臨記老廚清泰店:上城區清泰街501號 0571-87811388 87819188
地址:上城區清泰街517號、江干區鳳起路158號、西湖區文三西路4. 土菜館系列
推薦理由:做的是臨安菜,老闆每天早上5點親自開車去臨安買原料,所以絕對新鮮正宗。
特色菜:醋燒雞、溪溝棍子魚、農家豆腐羹、鹵筍、三味腌魚、自釀米酒
桐山村農家魚味館
地址:新華路109號
推薦理由:做的是正宗的桐廬菜。
特色菜:野筍豆腐煲、啤酒蟹、農家本雞煲、紅燒鰣魚、家鄉豆乾
寶一對江山農家菜
地址:清泰街456號
推薦理由:正宗江山菜,香、辣、鮮為其最大的特色。原料雖"土得掉渣",但都是當地的土特產。
特色菜:江山三頭(即,兔頭、鴨頭和魚頭)、地衣炒肉
江山土菜館
地址:南星橋紫花路82號
特色菜:兔頭、麻辣魚
粗菜館
地址:西湖區環城西路26號
推薦理由:從餐廳二樓的窗口可以看見六公園的美麗景色,是比較概念的農家菜。
特色菜:瓦片燉土雞煲、博土菜、炸小溪魚、涼拌萬年青、剁椒鹹菜老豆腐
蕭山路邊店
地址:莫干山路219號(靠近郵電醫院)
推薦理由:保持了蕭山菜的兩大主要特色:選用新鮮錢塘江魚和"蒸"的功夫頗佳。
特色菜:錢塘江魚、大頭菜蒸油豆腐、鹹菜蒲頭蝦湯、乾隆燒鴨
老土飯店
地址:天城路19號(乘28、48、31、805路公共汽車東站下)
推薦理由:正宗的來自建德新安江的特色土菜。
特色菜:野菌類菜餚、千島魚干煲
梅家塢
交通:乘游4、游5,梅家塢站下就可以了。
推薦理由:3公里長的路邊都是農家飯店,隨便找一家就可以了,蔬菜和本雞是必點的,絕對新鮮美味。杭州人到了周末都會去那裡喝茶、打牌、吃農家飯。
5. 小資飯館
青衣元素
地址:慶春路21號
推薦理由:店堂的布置輕松而時尚,是吃素食的好地方,價格也絕對可以接受。
特色菜:鐵板魚、五香麵筋、田螺爆
鐵鍋煲王
地址:中山中路505號
推薦理由:杭州年輕人最近比較熱衷的一個特色店。
特色菜:魚頭煲(辣的)、骨頭煲、老鴨煲。許多創新川菜也不錯。
音樂廚房
地址:西湖區綠楊路6號火知了酒吧旁(近南山路)
推薦理由:在西湖邊絕對是一個價廉物美的餐館,環境很好,人不多,臨窗可以看見西湖,菜的味道也不錯。
特色菜:香芒牛柳、培根山葯、魚頭湯,無骨雞
川流不息
地址:上城區解放路246號(元華商場北面)
推薦理由:劉儀偉開的川菜館。不過量比較少,味道一般。
特色菜:麻辣豆腐、夫妻肺片、川北涼粉
玉麒麟
地址:東坡路2-7號(Y8、2、555、151勝利劇院站)
推薦理由:張曼玉和梁朝偉專程來吃過,價格偏高。
特色菜:麒麟魚、蟹粉豆腐、酒香膏蟹、醤子排
玉玲瓏
地址:下城區中山北路171號
推薦理由:可以作為一場欣賞店堂設計的盛宴,對菜的要求就不要那麼高了。價格非常貴。
特色菜:金玉滿堂
榆園
地址:虎跑路四眼井一號
推薦理由:這里菜做的很原始,簡單中見功力,原料來之鄉野
特色菜:山柴雞(需要預定87153033).青菜繪粉絲.臭豆腐炒辣椒.美味羹
6. 特色小店及小吃
脈舟
地址:文一路財經學院正門口西行50米
特色菜:烤羊腿、拔絲地瓜、羊排、一品雞
永泰潮州牛肉麵館
地址:慶春路金壁輝煌對面
推薦理由:環境簡陋,但牛肉麵的味道卻能給人驚喜。
特色面:牛肉麵、潮州魚板面
白鹿面館
地址:銀泰隔壁小巷
特色菜:白鹿小炒王、骨頭燉黃豆、蛋黃仔排、菇菇相會
貴州花溪米粉
地址:中山北路487號(近體育場路)
推薦理由:湯底非常鮮美,不是放味精的那種鮮。桌上的調味料也很地道。
特色米粉:全家福
新豐小吃
地址:上城區解放路24號(在杭州還有好幾家分店)
推薦理由:即好吃又便宜的小吃店。
特色菜:蝦肉小籠、牛肉粉絲、千層粉絲湯、鮮肉大包
7. 保俶路美食街
保俶路一帶有許多有特色的餐館,現介紹幾家不錯的飯店以供參考:
劉家香辣館
地址:西湖區保俶路116號
推薦理由:帶些杭州特色的川菜館。
特色菜:香辣小龍蝦、臭豆腐、鴨脖子、酸菜魚、乞丐排骨
片兒川
特色面:片兒川面、三鮮面、美味鴨舌、香辣小龍蝦
8. 競舟路美食街
競舟路是近年新興起的美食街,位於杭州市的西區。街道兩邊有不少小飯館,裝修得都很有特點,味道也各有特色。只是地理位置偏遠一些。以下介紹一家不錯的飯店。
柴火食坊
推薦理由:以做湯溪(金華和蘭溪中間偏北的地方)菜為其特色,微辣的口味很適合現代都市人的口味。
特色菜:酸豆角辣子雞、核桃仁酒糟羹、五香牛蹄、三月青千張
9. 河坊街
河坊街是一條明清仿古步行街,除了有胡慶余堂、王星記扇廠、萬隆火腿庄等老字型大小可以參觀外,很多遊客前去遊玩的主要理由還是美食。不長的街道上有不少傳統小吃攤,什麼定勝糕、蔥包檜、臭豆腐、油酥餅都值得一嘗。步行街走到底還有不少飯店,量多味美實惠,值得一試。
江南紅樓
地址:河坊街57-4號
特色菜:醤鴨、醬肉、鹹肉蒸河蝦、鹹肉蒸湖蟹
葯膳館
地址:河坊街大井巷92號
推薦理由:絕對幽靜的用餐環境,口味和服務都不錯。湯或煲裡面都是各種葯材,非常健康的食品。
10. 高銀巷美食街
高銀巷與清河坊平行,且相距不遠。那裡好吃的飯店太多,讓人真不知道選什麼好。一到晚餐時間,窄窄的街道兩邊就停滿了私家車。
皇飯兒
地址:清河坊高銀巷53-57
推薦理由:絕對物超所值的一家飯店。
特色菜:乾隆魚頭、西湖醋魚
小貼士:
1. 千萬不要在吃飯高峰時去,要等很久才有位子。
2. 秘笈:東坡肉加蔥油拌面,才8塊錢,卻味道奇佳。
2. 杭州有哪些有名作家
古代名人
- 蘇軾——北宋政治家,文豪,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蘇堤
- 白居易——唐代文學家,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白堤
- 岳飛——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被殺害於杭州風波亭,葬於岳王廟
- 於謙——明代政治家、詩人
- 龔自珍——清末文學家,留有龔自珍紀念館
- 林逋——北宋詩人,隱居孤山,與梅妻鶴子相伴
- 沈括——宋代科學家,文學家
- 袁枚——清代文學家
- 洪升——清代戲劇家
- 周邦彥——北宋詞人
- 陳端生——清代女彈詞家,留有陳端生故居
近代名人
- 夏衍——作家
- 高陽——作家
- 馬敘倫——民主人士,學者
- 梁實秋——作家
- 章太炎——學者
- 郁達夫——作家
- 戴望舒——詩人
- 陳叔通——民主人士
- 杭立武——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
- 施蟄存——作家,詩人
- 錢學森——物理學家,導彈之父
- 蓋叫天——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 弘一法師(李叔同)——高僧,在虎跑出家
現代名人
-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 張抗抗——女作家
- 陳從周——園林學家
1張抗抗 介紹 http://ke..com/view/9135.htm
作品《赤彤丹朱》
《張抗抗》
《沙之聚》
《張抗抗散文自選集》
《情愛畫廊》
《永不懺悔》
《張抗抗知青作品選》
《地下森林斷想》
《故鄉在遠方》
《分界線》
《城市的標識》
《地下森林斷想》讀後感http://..com/question/111971522.html?si=4&wtp=wk
2陳從周 http://ke..com/view/215146.htm
《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園林談叢》、《說園》、《中國民居》、《紹興石橋》、《春苔集》、《書帶集》、《簾青集》、《山湖處處》、《岱廟建築》、《園林談叢》、《裝修圖集》、《上海近代建築史稿》
3郁達夫 http://ke..com/view/14153.htm
《沉淪》(短篇小說集)1921年,泰東
《蔦蘿集》(小說、散文合集)1923年,泰東
《小說論》(理論)1926年,光華
《文藝論集》(理論)1929年,光華
《戲劇論》(理論)1926年,商務
《寒灰集》(《達夫全集》第1卷)1927年,創造社
《文學概說》(理論)1927年,商務
《日記九種》1927年,北新
《雞肋集》(《達夫全集》第2卷)1927年,創造社
《過去集》(《達夫全集》第3卷)1927年,開明
《孤獨者的愁哀》(戲劇集)1927年,創造社
《迷羊》(中篇小說)1928年,北新
《奇零集》(《達夫全集》第4卷)1928年,開明
《達夫代表作》(小說、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書店;1930年,現代
《敝帚集》(達夫全集》第5卷)1928年,現代
《在寒風里》(小說、散文合集)1929年,廈門世界文藝書社
《薇蕨集》(《達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個弱女子》(中篇小說)1932年,湖風
《仟余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年,天馬
《達夫自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天馬
《斷殘集》(《達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東景物紀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鐵路局
《屐痕處處》(散文集)1934年,現代
《達夫日記集》1935年,北新
《達夫短篇小說集》(上下冊)1935年,北新
《達夫游記》(散文集)1939年,創造社
《達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閑書》(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懺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戀》(劇本)1937,上海文化書局
《郁達夫文集》(小說、散文合集)1948,春明
《達夫詩詞集》1948,廣州宇宙風社
《郁達夫游記》(散文集)1948,上雜
《郁達夫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51,開明;1954,人文
《郁達夫南遊記》(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書局
《郁達夫選集》(小說、散文、政論合集) 1959,人文
《郁達夫詩詞鈔》 1962,香港上海書局
《達夫文藝論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達夫詩詞抄》1981,浙江人民
《郁達夫文集》(1一12冊)1982,花城
《達夫書簡》1982,天津人民
《郁達夫游記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達夫抗戰詩文抄》 1982,福建人民
《郁達夫致王映霞書簡》 l982,天津人民
《郁達夫小說集(上下冊)1983,浙江文藝
《郁達夫日記集》1984,陝西人民
《郁達夫散文選集》1985,上海文藝
《郁達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藝
《郁達夫文選集》 1985,浙江文藝
《郁達夫日記集》 1986,浙江文藝
《沉淪》(短篇小說集)1986,百花
《郁達夫書信集》 1987,浙江文藝
《沉淪.迷羊》(短篇小說集)1988,人文
著名作品:中篇小說《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銀灰色的死》
4夏衍 http://ke..com/view/69177.htm
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對30年代進步文藝產生巨大影響。抗戰爆發後,在上海、廣州、桂林、香港主辦《救亡日報》《華商報》,後輾轉到重慶,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主持大後方的文化運動,曾任《新華日報》代總編。撰寫大量雜文、政論文章,同時繼續從事話劇、電影創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等職。改編創作《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著有《寫電影劇本的幾個理論問題》等理論專著。所著話劇劇本有《心防》、《法西斯細菌》、《復活》、《戲劇春秋》、《方草天涯》等。著述甚豐,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夏衍劇作集》、《夏衍電影劇本集》、《夏衍雜文隨筆集》、《夏衍論創作》等。
3. 杭州以前出過哪些名人
1·古代名人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開國皇帝。
許敬宗——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
蘇軾——北宋政治家,文豪,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蘇堤
白居易——唐代文學家,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白堤
岳飛——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被殺害於杭州風波亭,葬於岳王廟
於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民族英雄
張煌言——明末抗清英雄,就義於杭州,葬於西湖
錢鏐——吳越國君主,建都杭州
丁敬——清代金石家
葛洪——東晉道教學者,晚年在杭州葛嶺煉丹
龔自珍——清末文學家,留有龔自珍紀念館
林逋——北宋詩人,隱居孤山,與梅妻鶴子相伴
蘇小小——南齊名妓,才女,葬於西湖邊
沈括——宋代科學家,文學家
畢升——活字印刷發明者
袁枚——清代文學家
洪升——清代戲劇家
周邦彥——北宋詞人
陳端生——清代女彈詞家,留有陳端生故居
濟顛和尚——高僧,在靈隱寺,凈慈寺出家
宋應昌——明代軍事家,萬曆年間抗倭援朝主將
張岱——明末散文家、史學家,明代成就最高的文學家
2·近代名人
司徒雷登——美國傳教士,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曾任燕京大學校長、美國駐華大使
夏衍——作家
高陽——作家
馬敘倫——民主人士,學者
梁實秋——作家
章太炎——學者
郁達夫——愛國作家,民主戰士
杭州街
戴望舒——詩人
陳叔通——民主人士
杭立武——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
施蟄存——作家,詩人
錢學森——物理學家,導彈之父
蓋叫天——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弘一法師(李叔同)——高僧,在虎跑出家
俞平伯——詩人,作家,紅學家
3·現代名人
宗慶後——娃哈哈董事長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欽本立——新聞家
張抗抗——女作家
陳從周——園林學家
蔣築英——光學專家
4. 我們在做一個研究性學習、我想知道杭州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啊
杭州人物
古代名人
-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開國皇帝。
- 蘇軾——北宋政治家,文豪,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蘇堤
- 白居易——唐代文學家,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白堤
- 岳飛——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被殺害於杭州風波亭,葬於岳王廟
- 於謙——明代政治家、詩人
- 錢鏐——吳越國君主,建都杭州
- 丁敬——清代金石家
- 葛洪——東晉道教學者,晚年在杭州葛嶺煉丹
- 龔自珍——清末文學家,留有龔自珍紀念館
- 林逋——北宋詩人,隱居孤山,與梅妻鶴子相伴
-蘇小小——南齊名妓,才女,葬於西湖邊
- 沈括——宋代科學家,文學家
- 畢升——活字印刷發明者
- 袁枚——清代文學家
- 洪升——清代戲劇家
- 周邦彥——北宋詞人
- 陳端生——清代女彈詞家,留有陳端生故居
- 濟顛和尚——高僧,在靈隱寺,凈慈寺出家
近代名人
- 夏衍——作家
- 高陽——作家
- 馬敘倫——民主人士,學者
- 梁實秋——作家
- 章太炎——學者
- 郁達夫——作家
- 戴望舒——詩人
- 陳叔通——民主人士
- 杭立武——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
- 施蟄存——作家,詩人
- 錢學森——物理學家,導彈之父
- 蓋叫天——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 弘一法師(李叔同)——高僧,在虎跑出家
- 俞平伯——詩人,作家,紅學家。
現代名人
-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 欽本立——新聞家
- 張抗抗——女作家
- 陳從周——園林學家
- 蔣築英——光學專家
- 徐筱安——著名曲藝演員
- 周志華——著名曲藝演員
- 翁仁康——著名曲藝演員
5. 收集杭州籍歷史文化名人5位,簡要寫出他們的事跡.
從三國到現代的杭州籍名人,自己挑5個抄吧!偶要分!分!分!
(偶找了好久的說,這樣分還不給偶就說不過去了~~~)
孫權
【孫權】(182~252)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字仲謀。杭州富陽人。東漢末,繼父兄事業據有江東六郡。漢獻帝建安五年(200),曹操表薦孫權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孫權廣羅人才,重用出身卑微的魯肅、呂蒙,依靠張昭、周瑜、程普等南北士族地主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東吳政權。建安十三年(208),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魏黃初三年(222),孫權稱吳王,大敗劉備於彝陵亭(今湖北宜都北)。魏太和三年(229),正式稱帝武昌(今湖北鄂城),年號黃龍,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促進了江南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渡海去夷洲(今台灣)及澶州(今澎湖列島),加強了大陸與海島的聯系,同時和海南諸國建立起交往;創建和改進了一些典章制度。在位23年,享年71歲,謚號為吳大帝。�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書法家。字登善。杭州人。隋末,入秦王李世民府為鎧曹參軍。唐太宗貞觀十年(636),自秘書郎遷起居郎。因書法遒勁,被太宗召為侍書,歷任諫議大夫、太子賓客、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令等職。太宗病危之際,受命起草遺詔。唐高宗李治即位,封為河南縣公,進封河南郡公,出任同州刺史,後人因之稱"褚河南"。唐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書、監修國史、兼太子賓客。次年,拜尚書右僕射。六年,因高宗廢後立武則天事,叩血進諫,被貶為潭州都督,改桂州都督、愛州刺史。顯慶三年(658)卒於住所,是年63歲。其書法繼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之後,別開生面,晚年正楷豐艷流暢,變化多姿,對後世書風影響很大。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唐初四大書家。傳世書帖有《伊闕佛龕記》、《孟法師碑》、《房梁公碑》、《雁塔聖教序》等,墨跡有《倪寬贊》。有文集20卷傳於世。�
陳碩真
【陳碩真】(?~653)唐代農民起義女領袖,中國號稱"皇帝"的第一位女人。杭州建德人。她自稱仙人,民間奉以為神,曾遭捕,後被釋。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十月,她在青溪縣(今淳安)梓桐聚眾起義,自稱文佳皇帝,以章叔胤為尚書僕射,童文寶為大將,建立農民政權。曾攻克桐廬、睦州等地,並逼近歙州、婺州,威名大震。揚州都督府長史房仁裕、婺州刺史崔義玄率軍鎮壓,起義失敗,陳碩真被殺。�
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杭州蕭山人。少善文詞。武則天證聖元年(695)中進士,官至秘書監,天寶二年(743)因病辭官。次年,還鄉為道士。好酒善飲,時人稱其與李白等為"飲中八仙"。工書法,尤擅草隸。其詩以絕句見長,今存20首,其寫景抒情之作清新瀟灑,自成一格,感情深厚,通俗易懂,尤以《回鄉偶書》流傳較廣。書法有《龍瑞宮記》碑存世。�
喻皓
【喻皓】生卒年待考,898年前後在世。北宋初建築家,稱"造塔魯班",亦作預浩。杭州人,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長營造,尤善建塔。在建造開封開寶寺塔時先做模型,然後施工,歷時8年,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竣工。他考慮到開封地處平原,多西北風,建造時使塔身略向西北傾斜,以抵抗主要風力。杭州建梵天寺塔時,他科學地解釋了木塔的穩定問題。所著《木經》3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建築學專著,已佚(傳為《宋營造法式》之藍本)。�
畢升
【畢升】(?~1051)宋代活字印刷的發明者。杭州人。宋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做一層摻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熔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固定在鐵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樣印刷。此外,他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把印刷技術提高到新的階段。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推動了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
錢癠
【錢癠】(852~932)五代吳越國創立者。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臨安人。出身貧寒,少時以販賣私鹽為業。唐乾符二年(875)投軍於石鏡鎮將董昌組織的民團,平浙江鎮遏使王郢叛亂,被任為石鏡兵馬使。六年,擊退途經臨安的黃巢起義軍,升都指揮使。光啟二年(886),又平劉漢宏,次年任杭州刺史。景福二年(893)升鎮海軍節度使。乾寧三年(896),擒獲在越州稱帝的董昌,升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遂盡占兩浙13州之地。開平元年(907)被後梁太祖朱溫封為吳越王。後唐龍德三年(923),又封為吳越國王,立吳越國,建都杭州。在位期間,興築捍海石塘,抵禦潮患;擴建杭州外城(羅城);設撩湖兵1000人浚治西湖。又在太湖流域,凡一河一浦,都建堰閘。以時蓄泄,發展農業。與新羅、高麗、百濟、渤海及海中各國建立友好關系,發展對外貿易。政治上採取保境安民政策,使江浙一帶政局相對穩定,社會經濟得以發展。後唐長興三年(932)卒,謚武肅。�
林逋
【林逋】(967~1028)北宋詩人。字君復。杭州人。少年孤貧,立志為學。成學後,游於江淮間,以詩會友。40歲後,回西湖孤山隱居。恬淡好古,不趨榮利,終生不婚,喜植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以道德、文章名重於世,其詩"澄淡峭特多奇句",宋人輯有《林和靖詩集》,錄詩300首。善行書。卒後,宋真宗賜謚"和靖處士"。�
沈括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人。嘉�八年(1063)進士及第。神宗時參加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1072)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1075)出使遼國,駁斥遼國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主張減少下戶役錢。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連累坐貶。晚年居潤州築夢溪園(在今江蘇鎮江東郊),舉平生見聞和研究所得,撰《夢溪筆談》40卷。他精研科學,用功極勤。在司天監時,觀測天象,繪圖多幅,改造儀器,撰渾儀、浮漏、景表三議;曾推薦衛朴修《奉元歷》,並提倡新歷法,與今陽歷相似。在數學方面,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物理學方面,他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400多年;曾闡述凹鏡成像的原理,對共振規律也有研究。在地質學方面,提出了地質變遷成因論,命名了石油。記述了活字印刷、水法煉鋼法等當時重大的科技成果。又精研葯用植物與醫學,留心記錄有效的方葯,著《靈苑方》,已佚。又有《良方》10卷。著述傳世的還有《長興集》。使遼所撰的《乙卯入國奏請》、《入國別錄》,尚有部分保存在《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英國李約瑟博士稱《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譽沈括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周邦彥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杭州人。少時博涉百家之書,為人放浪不羈。元豐初入太學,進《汴都賦》,贊熙寧革新,深為神宗賞識,擢為太學正。哲宗元�二年(1087)被貶為廬州(今安徽合肥)教授。宋徽宗頒布《大晟樂》,任周邦彥為提舉大晟府(管理樂府的官吏)。周邦彥博學多才,詩、文、書法、音律俱有造詣,而以詞尤精。他是北宋末年詞壇領袖,詞譽極高。他的詞開了南宋姜夔、史達祖一派。其代表作有《瑞龍吟》、《滿庭芳·夏日》、《蘭陵王·柳》、《六丑·薔薇謝後傳》等。有《片玉集》傳世,內容多寄情風月、懷古羈旅、詠物抒懷之類。格律嚴謹,音律諧美,追求典麗,對後世詞壇有巨大的影響。�
朱淑真
【朱淑真】生卒年待考。宋代女文學家。號幽棲居士。杭州人。有故居在杭州涌金門內寶康巷。南宋紹定年間(1228~1233)尚在世。生於官宦之家,聰明美麗,好讀善詩,因婚姻不滿,抑鬱而終。作品之多為歷代女詩人之冠。作品多幽怨感傷,如"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把酒送青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等。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傳世。紹定三年(1230)有手書《璇璣圖》1卷,並畫有《梅竹圖》。�
劉松年
【劉松年】生卒年待考。南宋畫家。杭州人。家居清波門(俗稱暗門),故又稱劉清波或暗門劉。與李唐、馬遠、夏〖HTXL〗�NB06E�並稱"南宋四家"。紹熙年間(1190~1194)任畫院待詔。工人物山水。寧宗時(1194~1224)以《耕織圖》而躋身名家。所畫《中興四將》圖,表現了擁護抗金、反對投降的思想。存世作品有《四景山水》、《醉僧》、《羅漢》等。�
馬遠
【馬遠】生卒年待考。南宋畫家。字欽山。原籍山西永濟,杭州人。光宗、寧宗時(1190~1224)任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但他所繪多殘山剩水,示宋室南渡偏安風景。世又稱"馬一角"。存世作品有《踏歌圖》、《寒江獨釣圖》、《秋江漁隱圖》、《華燈侍宴圖》、《曉雪山水圖》、《靜聽松風圖》、《層疊冰綃圖》等。�
夏?
【夏?】生卒年待考。南宋畫家。字禹玉。杭州人。寧宗、理宗時,先後為畫院待詔、畫院祗候。早年專工人物,後取法李唐,亦工山水。藝術風格和表現技法近於馬遠,時稱馬夏,為南宋畫院之主流。存世作品有《江山佳勝圖》、《西湖柳艇圖》、《錢塘觀潮圖》、《西湖春雨圖》等。�
楊輝俊
【楊輝俊〗生卒年待考,約13世紀後期在世。南宋數學家,宋元四大著名數學家之一。字謙光。杭州人。1261年著《詳解九章演算法》12卷。另有《日用演算法》等書,都重實用,有的論述具有世界意義。其中《開方作法本源圖》,比歐洲巴斯噶的發明早600多年。現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著有《楊輝三角》一書,專論這種圖形的性質。�
汪元量
【汪元量】生卒年待考。南宋愛國詩人。字大有,號水雲。杭州人。南宋宮廷琴師。宋亡時隨三宮被擄北上,在大都時與文天祥用"必以忠孝白天下"相勉。晚年獲准南歸為道士,漫遊四方。寫下了許多國亡的記實詩篇,人稱"史詩"。其詩慷慨悲壯。有《水雲集》及《湖山類稿》傳世。�
楊載
【楊載】(1271~1323)元代文學家,"元代四大家"之一。字仲弘。祖籍福建浦城,杭州人。工於詩文,早年即為趙孟?所推重,聲名動京師,凡所撰述,人多傳誦。其詩注重格律,剛勁典雅,自成一家。有《楊仲弘集》8卷傳世。�
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明代小說家。名本,別號湖海散人。杭州人(有異議)。相傳為施耐庵的學生。長於詞曲、雜劇,而以小說著稱。雜劇今存《趙太祖龍虎風雲會》一種。長篇小說有《三國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粉妝樓》等。�
於謙
【於謙】(1398~1457)明代政治家。字連益,號節庵。杭州人。永樂十九年(1421)中進士,授山西道監察御史,繼為山西巡按御史,平反冤獄。宣德五年(1430)召為兵部右侍郎兼巡撫河南、山西都御史,在任19年,興修水利,貸糧濟貧,施葯救難,廉政愛民,始終如一。正統十三年(1448)任兵部左侍郎。次年六月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蒙古瓦剌軍進逼北京,朝廷一片混亂。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擁立景帝,被授兵部尚書,主持京師保衛戰,終於擊退了瓦剌軍,以功加少保。天順元年(1457)英宗復辟,於謙以"謀逆罪"被殺。成化元年(1465)平反冤獄,追復於謙官職。弘治二年(1489)贈太傅,謚肅愍。萬曆間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
商輅
【商輅】(1414~1486)明代宰相。字弘載,號素庵。杭州淳安人。宣德十年(1435)舉鄉試第一(解元),正統十年(1445)會試第一(會元),繼而殿試第一(狀元)。為連中"三元"者。歷任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兼文瀾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少保、謹身殿大學士。為人剛正不阿,寬厚有容,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卒謚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纂有《宋元通鑒綱目》等。�
田汝成
【田汝成】(1503~1557)明代作家。字叔禾。杭州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曾任南京刑部主事、福建提學副使等職,後罷官歸故里,浪跡西湖山水間。學識淵博,所著甚多,主要有《西湖游覽志》和《西湖游覽志余》。其他存世著作尚有《炎繳紀聞》、《龍憑記略》、《遼記》、《田叔禾集》、《武夷游記》等。�
藍瑛
【藍瑛】(1585~1664)明代畫家。字田叔,號捷叟,晚年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研民。杭州人。工書畫,長於山水、花鳥、梅竹,尤以山水著名。畫技筆法,博採宋元諸家之長。早年落筆秀潤,晚年筆力蒼勁,以疏秀蒼勁取勝,尤善寫秋景。與文徵明、沈周齊名,對晚明畫風影響頗大,傳其法者甚眾。傳世作品有《松岳高秋圖》、《秋景尋詩圖》、《秋山紅樹圖》、《蒼岩嘉樹圖》、《白雲紅樹圖》等。其子、孫傳其家法,成為"武林"一派。�
戴梓
【戴梓】(1635~1704)清代兵器發明家。字文開。杭州人。康熙十三年(1674)發明了連珠大炮,一次可連續發射28發炮彈,比歐洲人發明使用機關槍早200多年,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康熙特封"威遠將軍"名號,特許炮身上鐫上戴梓的名字,聲譽遠播海外。後遭傳教士南懷仁、朝臣陳宏勛誣陷,被削職流放黑龍江,四十三年(1704)遇赦回鄉,病故於途中。�
洪升
【洪升】(1645~1701)清代劇作家。號稗畦,一作稗村。杭州人。24歲至北京為國子監生。27歲遭家難回杭,家道中落,貧至常斷炊,有感於李白之不遇,作《沉香亭》傳奇,後改為《舞霓裳》,復改為《長生殿》,成為清代傳奇的代表作之一,流唱甚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佟皇後喪葬期間演此劇,系刑部獄,釋獄後被革斥。60歲時應曹寅邀至江寧,觀演《長生殿》,一時傳為盛事。歸杭途中,酒後登舟,墮水死。洪升有詩集《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集》等。傳奇除《長生殿》外,尚有《迴文錦》、《回龍院》、《鬧高唐》等,今僅存《長生殿》一種。另有雜劇《四嬋娟》一種傳世。�
金農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原名司農,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杭州人。嗜奇好古,精於鑒別書畫金石,收金石文千卷。詩格高簡有奇氣。擅畫梅、竹、鞍馬、佛像、人物、山水,俱造意新奇,筆墨質朴。又好游歷,足跡半天下,居揚州最久,當時為"揚州八怪"之一。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冬心題畫》、《冬心畫記》、《冬心詩鈔》、《論畫雜詩》、《三體詩》、《畫竹記》等。�
丁敬
【丁敬】(1695~1765)清代金石篆刻家。字敬身,號純丁、龍泓山人。杭州人。早年家貧,賣酒自給。精篆刻,常登窮岩絕壁,摹拓石刻文字,攻書、詩,尤精刻印,別樹一幟,開創著名篆刻流派"浙派",為"西泠八家"之首。繪畫善梅,工蘭竹、水仙。著有《武林金石錄》、《硯林詩集》、《龍泓館詩鈔》等書。�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字子才,號簡齋,又名隨園老人。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知縣。因辭官後在江寧築隨園專事著述,人稱"隨園先生"。當時與蔣士銓、趙翼齊名,並稱"江右三大家"。袁枚不僅詩文俱佳,而且善畫梅。著有《隨園詩話》、《論詩絕句》等,尚有《小倉山房集》70餘卷和筆記小說《子不語》等。�
陳端生
【陳端生】(1751~1796)清代女作家。字雲貞。杭州人。祖父句山,在當時也頗有文名。幼承家學,善作詩文。婚後夫婦唱和,生活美滿。後丈夫因科場案被謫戍邊塞。陳端生遂撰長篇彈詞《再生緣》,未待夫歸即卒。所著17卷,共60多萬字,寫孟麗君和皇甫少華的故事,宣揚女子才學,肯定女子敢於掙脫某些封建禮教束縛的思想和行動,對後來戲劇、曲藝頗有影響。郭沫若認為它比《天雨花》好,可與《紅樓夢》相媲美,人稱"南緣北夢"。陳端生早年還著有《繪影閣詩集》,已佚。�
葛雲飛
【葛雲飛】(1789~1841)清愛國將領。字鵬起,又字凌台,號雨田。杭州蕭山人。自幼習武,傾慕岳飛,對"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怕死"之言十分贊賞。嘉慶二十四年(1819)中武舉,道光三年(1823)中武進士,授守備。其後由游擊、參將升為定海總兵,在浙江水師帶兵16年,治軍嚴明。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底,英軍再次進犯定海,與鄭國鴻、王錫朋二總兵協力抗敵,據守定海土城,浴血奮戰六晝夜,於10月1日英勇戰死。著有《名將錄》、《制機制葯要言》、《浙海險要圖說》等。�
龔自珍
【龔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學家。號定庵。杭州人。出身仕宦書香之家,嘉慶二十三年(1818)中舉,二十五年任內閣中書。道光九年(1829)中進士,十七年任禮部主事,十九年辭歸,後任江蘇丹陽書院講席。學務博覽,於學術上提倡"通經致用",主張更法、改圖、選拔人才,有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擁護林則徐在廣東禁煙,並預見英國將侵犯中國,建議加強武備。善詩文,計有詩詞近700首,文章300多篇,有"龔派"之稱,對開創中國近代文學新風產生了積極影響。今人輯有《龔自珍全集》。�
任熊
【任熊】(1823~1857)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杭州蕭山人。少入私塾學畫,不拘古法。後游歷杭州、蘇州、鎮江、明州等地,畫技大進。曾住姚氏大梅山館,作《大梅山民詩意圖》120幅,興酣落墨,不一月而成。設境之奇,運筆之妙,令人嘆絕。後寓居蘇州、杭州等地,以賣畫為生。擅畫人物、山水、花卉、草蟲,尤以人物著稱。師宗陳洪綬,而出入於宋元諸家。筆法圓勁,形象誇張。所畫《列仙酒牌》、《劍俠傳》、《於越先賢傳》和《高士傳》合為"任渭長四種",經蔡照初木刻,成為當時稱絕之精品。有肖像畫《人物山水冊》,山水畫《十萬圖》等為代表作。與弟任薰、子任預、弟子任頤,合稱"四任"。�
任頤
【任頤】(1840~1896)晚清畫家。初名潤,字伯年,一字次遠,號小樓,又作曉樓。杭州蕭山人。父鶴聲,工肖像。自幼得其父指授,後移居寧波,師事任熊。中年定居杭州,以賣畫為生。其畫花鳥、人物、山水,莫不精妙,尤以肖像見長,淺描淡染,筆墨不多而有神情。受陳洪綬、華岩、朱耷等影響。畫作甚豐,別具一格,在江南一帶影響較廣。代表作有《鍾馗》、《關河一望蕭索》、《蘇武牧羊》等。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加任預也稱"四任"。�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杭州餘杭人。自幼跟外祖父朱有虔讀書,有反清民族主義思想,1890年入杭州詁經精舍,師從俞樾學習8年,奠定了深厚的國學基礎。1897年任《時務報》撰述,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1900年剪辮發立志革命。1903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和替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1904年蔡元培等和他聯系,在獄中參與發起成立光復會。1906年出獄後為孫中山迎至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康梁保皇改良派開展了大論戰。1911年杭州光復後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並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曾受立憲派張謇拉攏,參加統一黨,散布"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言論。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他赴京當面斥責袁世凱,被袁禁錮3年,袁死後被釋放。1917年參加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任秘書長。1924年脫離孫中山改組的國民黨,在蘇州設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九一八事變後,又奮起主張抗日,反對內戰。1936年病逝於蘇州。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他都有較大的貢獻。著述有《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
陳叔通
【陳叔通】(1876~1966)社會活動家。杭州人。甲午戰爭後留學日本。曾參加維新運動。1902年中進士,入翰林院。後加入光復會,又去日本,入法政大學學習。辛亥革命後,任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參加反袁世凱斗爭,因不滿北洋軍閥統治,退出政界。長期擔任杭州商務印書館董事、浙江興業銀行董事。抗戰勝利前夕,參加籌組杭州市各界人民團體聯合會,從事民主運動。1949年春,響應中國共產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號召,取道香港到達華北解放區,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主任委員。1966年2月在北京病逝。�
馬敘倫
【馬敘倫】(1884~1970)學者、社會活動家。字彝初,又作夷初,號石翁、寒香、石屋老人。杭州人。早年肄業於杭州府中學堂。後任杭州《國粹學報》等報編輯。執教杭州、江山、諸暨、廣州等地。1911年去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杭州勞動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抗戰期間,從事抗日反蔣活動。1946年在杭州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同年6月23日參加杭州工人、學生和各界人士舉行的反內戰遊行示威,被推舉為向國民黨政府請願代表,在南京下關車站被國民黨特務打成重傷。1947年11月,致函抗議國民黨政府堅持內戰政策。年底經香港轉到解放區。1949年初,代表中國民主促進會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1949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1970年在北京病逝。學術上長於文字、音韻、訓詁,著有《石屋余沈》、《石屋續沈》等。�
郁達夫
【郁達夫】(1896~1945)作家。杭州富陽人。創造社主要成員之一。曾就學杭州府中學堂,後轉入之江大學預科,以鬧學潮被開除,轉入蕙蘭中學。1913年隨其兄郁華到日本,學過文、醫、法、經濟等科。1921年與郭沫若等創立創造社,步入文壇。著有小說《沉淪》等。部分小說具有愛國主義思想,並對封建道德作大膽挑戰。散文主要是游記,文筆優美。與魯迅合編過文學刊物《奔流》。抗日戰爭時,在香港、南洋群島一帶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新加坡淪陷後,流亡蘇門答臘。1945年被日本憲兵隊秘密殺害於印度尼西亞的丹戌革岱。所著小說、散文、詩詞等輯錄出版有《郁達夫文集》。�
夏衍
【夏衍】(1900~1995)電影藝術家。原名沈乃照,字端先。杭州人。小學畢業後,14歲入杭州太平坊泰興染坊當學徒。1915年9月,入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參與杭州學生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與同學創辦浙江第一個進步刊物《雙十》周刊(後改名《浙江潮》),發表文章抨擊時弊。1920年以名列第一畢業於浙江甲種工業學校,被公費保送去日本留學。先入明治專門學校學電工技術,後考入九州帝國大學。1927年4月回國,在杭州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學藝術工作。1929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的籌備工作,創辦杭州藝術劇社。1932年進入電影界,任杭州明星影片公司編劇顧問。1933年由錢杏屯阝、王塵元、司徒慧敏、石凌鶴等組成中共電影小組,夏衍任組長。抗戰期間,輾轉杭州、廣州、桂林、香港,主持《救亡日報》工作,負責《華商報》文藝副刊。在重慶以《新華日報》特約評論員身分,從事文化界統一戰線工作及話劇創作。1946~1948年在香港、新加坡進行統戰工作,在《南僑日報》、《華商報》開辟"七人影評"。1949年後,曾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杭州市文聯主席。1955年調北京後,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著述頗多,主要有《夏衍電影創作集》、《夏衍選集》、《電影論文集》、《劫後影談》、《夏衍創作》、《雜碎集》、《懶尋舊夢錄》等。國務院授予他"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
常書鴻
【常書鴻】(1904~1994)中國敦煌學的奠基人。杭州人。從小喜愛藝術。青年時期曾留學法國里昂,後轉巴黎專攻美術。1935年秋天,他在巴黎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上發現了伯希和編輯的畫冊《敦煌圖錄》,又在巴黎奇美博物館看到了一幅幅色彩絢麗的立軸絹畫後,毅然回國尋求藝術。1943年春天,他到了敦煌莫高窟。1944年2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他被任命為所長。在經費拮據、吃住無著的困難條件下,開展了研究和保護工作。與四川成都華西大學聯合編輯出版《供養人畫像題識》。1944年他和同事在3尊佛像的腹內發現了66件經卷和六朝官職花名冊、雜文等。經考證是北魏時期文物,為震驚世界的一大發現。1945年春,國民政府宣布解散敦煌藝術研究所,他四處奔走呼籲,於次年重新恢復。在此後不到3年內,完成了"歷代壁畫代表作選"、"歷代藻井圖案、佛光圖案及邊飾圖案選"、"歷代山水、人物、舟車、動物、建築資料、飛天、服飾選"等十幾個專題選繪的摹本800餘幅,總面積600多平方米。1949年後,常書鴻的工作受到政府和周恩來總理的支持鼓勵,重點加強對敦煌藝術的保護。在1963~1966年間,在4040米長的長廊中,加固了195個石窟,而後在遍布於鳴沙山窟壁間的492個洞窟上下四層之間都用鋼筋水泥的護欄保護,使迴廊連成一體。他在敦煌工作、生活了近40年,1994年病逝於北京。其女兒常沙娜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在藝術上亦頗有成就。�
蔣築英
【蔣築英】(1938~1982)科學家。杭州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62年畢業後入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攻讀光學研究生,從事光學函數研究。1965年與人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光學傳遞函數裝置,質量達到國外
6. 杭州有哪些名人,他們的事跡
古代名人
-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開國皇帝。
-許敬宗——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
- 蘇軾——北宋政治家,文豪,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蘇堤
- 白居易——唐代文學家,在杭州為官期間,組織修建白堤
- 岳飛——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被殺害於杭州風波亭,葬於岳王廟
- 於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民族英雄
- 張煌言——明末抗清英雄,就義於杭州,葬於西湖
- 錢鏐——吳越國君主,建都杭州
- 丁敬——清代金石家
- 葛洪——東晉道教學者,晚年在杭州葛嶺煉丹
- 龔自珍——清末文學家,留有龔自珍紀念館
- 林逋——北宋詩人,隱居孤山,與梅妻鶴子相伴
- 蘇小小——南齊名妓,才女,葬於西湖邊
- 沈括——宋代科學家,文學家
- 畢升——活字印刷發明者
- 袁枚——清代文學家
- 洪升——清代戲劇家
- 周邦彥——北宋詞人
- 陳端生——清代女彈詞家,留有陳端生故居
- 濟顛和尚——高僧,在靈隱寺,凈慈寺出家
- 宋應昌——明代軍事家,萬曆年間抗倭援朝主將
- 張岱——明末散文家、史學家,明代成就最高的文學家
近代名人
- 司徒雷登——美國傳教士,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曾任燕京大學校長、美國駐華大使
- 夏衍——作家
- 高陽——作家
- 馬敘倫——民主人士,學者
- 梁實秋——作家
- 章太炎——學者
- 郁達夫——愛國作家,民主戰士
杭州街
- 戴望舒——詩人
- 陳叔通——民主人士
- 杭立武——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
- 施蟄存——作家,詩人
- 錢學森——物理學家,導彈之父
- 蓋叫天——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 弘一法師(李叔同)——高僧,在虎跑出家
- 俞平伯——詩人,作家,紅學家
現代名人
- 宗慶後——娃哈哈董事長
-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 欽本立——新聞家
- 張抗抗——女作家
- 陳從周——園林學家
- 蔣築英——光學專家
7. 陳叔通的介紹
陳叔通(1876年—1966年),名敬第,中國政治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浙江杭州人。清末翰林。甲午戰爭後留學日本,曾參加戊戌維新運動。辛亥革命後,任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曾參加反對袁世凱的斗爭。此後,長期擔任上海商務印書館董事、浙江興業銀行董事等職。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抗戰勝利前夕,參加籌組上海市各界人民團體聯合會。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第一、二、三屆主任委員。1966年2月17日卒於北京。
8. 陳叔通的個人生平
辛亥革命前
陳叔通幼承家學,對詩詞古文均有很深造詣。26歲時(1902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並朝考中試,授翰林院編修。1904年,陳叔通東渡日本,入法政大學學習,希望能從明治維新的經驗中得到借鑒,以尋求救國的良策。1906年畢業回國,一年後任憲政調查局會辦,1910年任清政府資政院民選議員。他熱心社會改革,提倡婦女解放,是杭州女學校和著名的私立安定中學的發起人之一,又是杭州《白話報》的創始人之曾編寫出版《政治學》和《法學通論》兩書。
辛亥革命,民國成立
辛亥革命,民國成立,陳叔通由浙江省推選為第一屆國會議員,還擔任了《北京日報》經理,希望對國事有所貢獻。但是,袁世凱攫取了革命果實,解散國會,陰謀復辟帝制。叔老參加了由梁啟超、蔡鍔等發動的反袁斗爭並辭去《北京日報》經理。1915年8月,他應張菊生(張元濟)之邀,離京南下,進商務印書館工作,同時在上海建立了反袁聯絡點。
同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起義討袁,梁啟超赴粵桂間進行策動。起初,西南各省軍政要人大都持觀望態度,護國軍進展不甚順利。當時,江蘇督辦馮國漳是一個關鍵人物,他的秘書長胡嗣璦與叔老交誼很深。叔老通過胡的關系借得馮的「華密」電報本,通電西南各省發動反袁。各省要人得到「華密」電報都以為馮國璋已作內應,故先後響應,宣告獨立,護國運動在各地蓬勃興起。袁世凱見大勢已去,被迫於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至6月,憂急身死。
商務印書館是我國當時最大的一家出版機構,設有編輯、印刷、發行三所,在國內各重要城市和香港、新加坡等地設有分館,組成了龐大的推銷網。叔老進館後發現,三所各自為政,缺乏協調,因此建議,在三所之上成立一個總務處,作為館內最高行政決策機構,以便統一領導。董事會採納了這個建議並請他擔任處長。他在任職期內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科學化的管理制度,商務印書館出書的速度、質量以及推銷服務等方面,都居於國內同行業的領先地位,為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後來,陳叔通應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葉揆初的邀請,擔任該行駐行常務董事。他工作認真,處事嚴謹,在社會上卓有信譽。
陳叔通1915年從事工商金融事業,立志不與官僚政客為伍,對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的一切邀請均予拒絕。他在游嚴子陵釣台時賦詩道,「附鳳攀龍徒取辱,何如大澤一羊裘。」正因為不願「附鳳攀龍」,他把寓所命名為「有所不為齋」。但他無時無刻不記掛著國家的安危,人民的疾苦。
在軍閥混戰、遍地干戈的年代,他憂時傷懷,時思救國匡時之道。他平時生活中十分喜愛梅花,稱贊它「品格最高,能耐寒,有骨氣」。他搜求名人畫梅真跡百幅,把書齋命名為「百梅書屋」,藉以表達自己的節操。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發生,日寇侵佔了東北三省。淞滬抗戰爆發,陳叔通積極參加了募捐勞軍活動。1937年「七七」事變,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這年叔老已61歲。他在詩中寫道:「彌天兵氣今方始,危涕沾襟萬骨塵。」他在遲暮之年,遭受河山破碎之痛,心境悲苦萬分。他熱切期望國共合作,共御強敵。針對國民黨主要當權者不肯放棄反共方針,一再貽誤戰機的行為,在《盧溝橋行》一詩中,他發出「一誤再誤唯爾辜,爾辜爾辜萬夫指」的憤怒譴責。
那時,上海的環境十分險惡,陳叔通閉門謝客,不顧敵偽的多次威逼,堅決拒絕擔任偽職。他在給友人的詩中表示,要「相期珍重到晚節」。
日寇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日寇無條件投降,陳叔通喜而不寐。但他對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獨裁統治,早已深惡痛絕,在狂喜之餘對國家前途懷有深深的憂慮。當時有人邀他出來作官,他復信答道:「弟於黨治之下,誓不出而任事。」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思索,陳叔通老認清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光明與希望的所在。就在國民黨當局無視全國人民飽受長期戰爭的苦難和渴望和平安定的強烈願望,蓄意挑起全面內戰的嚴重時刻,不甘「忍視神州隨劫盡」的陳叔通,終於以古稀高齡挺身而出,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入反內戰、爭和平,反獨裁、爭民主的洪流之中。
陳叔通參加了上海各界人民團體聯合會的籌備工作,積極投入愛國民主運動,經常在有關會議上發表精闢見解,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1947年—1949年期間
1947年5月,上海學生進行反內戰的宣傳示威,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逮捕了大批學生。陳叔通立即聯合張菊生、唐蔚芝、李拔可、葉揆初、張國淦、胡藻青、項蘭生、錢自嚴、陳仲恕等老人共同具名,分函吳國楨(上海市長)、宣鐵吾(上海警備司令),要求立即釋放被捕學生,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這就是當時盛傳的「十老上書」。國民黨當局迫於輿論,不得不將被捕學生釋放。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迅速擴大到國統區六十多個城市。這年暑假,國民黨當局強迫各校解聘了進步教授三十多人。陳叔通知道後,商請張菊生援助,由商務印書館以資助文化團體的名義,撥出一筆經費,資助這些教授。
1947年夏,國民黨政府發布所謂「勘亂總動員令」,加緊對國統區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的鎮壓,10月,又宣布民主同盟為「非法團體」。當時在上海的一部份民主人士被迫轉入地下或撤離。與陳叔通有深厚交誼的馬敘倫也離滬赴港。陳叔通則留在上海,堅持斗爭,還經常把上海的反蔣斗爭情況以及他對各種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寫在秘密信函中,帶往香港,與中共保持密切聯系。
面對白色恐怖,陳叔通對個人安危處之泰然。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陳布雷託人轉告他說:「我已兩次把你的大名從共黨嫌疑分子名單上勾了去,今後你若再要活動,我就無能為力了!」他一笑置之,請人轉告陳布雷:「我也勸你早日洗手,棄暗投明。」面對經濟崩潰、軍事節節失利的局面,國民黨當局為贏得喘息之機,於1948年夏發動和談攻勢,鼓動上海一些御用文人政客,策劃「千人通電」,企圖玩弄所謂國共談判的把戲。有人要求陳叔通在「千人通電」上簽名,他嚴辭拒絕。在給友人的信中他指出:「此次是革命,且希望徹底革命」,「我們要與友方(指共產黨)配合」,「無友方,即無今日之我們,亦無他日之我們」,表示了堅定不移的立場。由於各方面民主力量的共同抵制,所謂「千人通電」運動宣告破產。
陳叔通擁護中共中央在1948年提出的召開新政協會議的「五一」號召,積極提出了許多具有真知灼見的建議。在中共的安排下,他於1949年1月潛離上海,經香港,於3月到達北平,受到中共領導人的熱烈歡迎和親切會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後,陳叔通同上海其他民主人士一起從北平回到上海,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起成立工商界勞軍分會,慰勞解放軍。
1949年6月,他在北平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被推為副主任。9月,他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接著出席了開國大典。古稀老人,欣逢盛世,他以無比喜悅的心情高歌言志:「七十三前不計年,我猶未冠志騰騫。溯從解放更生日,始見輝煌革命天。」
新中國成立以後
新中國成立以後,陳叔通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還曾擔任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遠涉重洋,出席世界和平大會和世界和平理事會。
受中國共產黨的委託,從1951年10月開始,陳叔通主持工商界全國性組織的籌建工作。1953年10月,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正式成立,陳叔通被推選為主任委員。他緊緊依靠共產黨的領導,團結廣大工商界人士,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推動全國私營工商業逐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以和平方式勝利地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原工商業者成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陳叔通躬與此事,殫精竭慮,投入晚年的全部精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中共領導同志的稱贊,也受到工商界同志的尊敬和深切懷念。
9. 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
1、宋慶齡故居
上海宋慶齡故居位於淮海中路1843號,是一幢紅瓦白牆的小洋房。這幢房子原是一個德國人的私人別墅,從1948年到1963年,宋慶齡在這里工作、生活達15年之久。上海宋慶齡故居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蔡元培故居
華山路303弄16號三層住宅一幢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於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一樓辟為故居陳列館,二樓、三樓居住著蔡元培先生的子女,故居的陳設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樣。
3、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於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並編輯《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
4、周恩來故居
周恩來故居,位於上海市盧灣區思南路73號(原馬思南路107號),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亦稱「周公館」。
5、張聞天故居
張聞天故居,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始建於1892年,是一座具有江南農村特色的一正兩廂房磚木結構的民宅,坐北朝南,建築面積共495平方米,佔地面積686平方米。
2002年6月25日,國務院確定張聞天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月,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