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杭州生活是怎樣的經歷
我從新疆飛杭州,在杭州呆了一段時間。
從飲食上來說,杭州菜真的很甜,甚至比鄰居蘇州菜都要甜蜜的多,曾經上網搜索了為什麼杭州人這么喜歡吃甜?網上有解釋說是因為當時人們的生活經濟都比較困難,吃不起糖,但是當時杭州生活富庶,用吃糖來代表自己的經濟實力強、日子過得好。所以,吃甜的習慣,就逐漸的流了下來。我當時也問了許多個杭州人,想驗證一下是不是這個原因,他們都說不上來是為什麼,或許,人總是被習慣帶著走,一開始的原因,已經忘記了。
『貳』 第一次游杭州
第一天,西溪,慢慢玩,可以花上一天時間(一期80元,遊船60元,二期也有三個小景點收費了都是十塊二十的,不貴。晚上逛河坊街/吳山夜市(免費)。
第二天,游西湖(可騎自行車的哦),可以先走一下斷橋沿白堤,(路過平湖秋月拍個照:)走孤山,再乘遊船+上島(45元),看三潭印月。然後,呵呵。你可以再去靈隱燒個香(要是比較看重燒香,可以早上去靈隱)。靈隱回來後直接到岳廟(25元),接著可以走麴院風荷,接著花港觀魚和柳浪聞鶯,走到南山路(中國美院就在這,有興趣也可以去下哦)登雷峰塔,再往南走就是虎跑(20元)了。基本花去一天時間了。傍晚找個茶樓(如青藤,恆廬)如果有興趣,晚上可以去看印象西湖(180元起)。
註:西湖原來有白堤/蘇堤,現在多了一條楊公堤(旁邊有浴鵠灣,也是個好去處),
第三天,去下外圍,如宋城(80元)(路上可以去六和塔 40元)、杭州樂園(120元)。
門票基本如上所列。杭州住宿普通標間150元上下足夠了。打車11元起步,還有免費的公交自行車(1小時內免費,押金300元) 辦理地點:龍翔橋。
還車地點:龍翔橋/吳山廣場
咨詢電話:87037620
公交服務熱線:85191122
寺院和有門票的景點是不能進自行車的,不過門口多數有自行車租賃點,你可以先還掉,出來後再接著租。
西湖邊和各景點你可能會遇到一些「野導」,叫你做船,包車,帶你免費喝茶。這種你都不要理會。
你可以買張地圖,自己按圖索驥,這樣更有樂趣。
『叄』 司機在杭州高速口被攔七天,收到飯盒感動得大哭,杭州這座城市有多溫暖
司機在杭州高速口被攔七天,收到飯盒感動得大哭,從這里就可以體現出杭州這座城市很溫暖。
杭州這座城市雖然不是發展的最迅速的,但是杭州人民接納來自中國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從大城市還是從各個鄉鎮來的人員,這座城市都表達了包容與接納,在冷酷的疫情下杭州以它溫柔而溫暖的形象,感動了各個途經或到達這個城市的所有人。
『肆』 杭州歷史上一些有趣的事(發生地點要在杭州的)
濟公(1130-1209),原名李修元,出生於天台,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濟公活佛是杭州人民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的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杭州人心目中的濟公形象是頭戴破僧帽,身著破袈裟,手持破蒲扇,外形不僧不俗,非氓非丐,若痴若狂,好詼諧,好戲耍,神通廣大,「專管人間不平事」的一個受人喜愛的瘋和尚。濟公的故事傳說很多,而且大都跟杭州西湖有關。傳說,濟公是南宋時浙江天台人,俗名李修緣。18歲來杭州靈隱寺出家,法名道濟。他不守戒律,好喝酒,吃狗肉。後來轉到南山凈慈寺當記室(文書)僧。 一次,凈慈寺失火焚毀了大雄寶殿。他受方丈之託,募化建殿的大木。他在痛飲沉醉三日後,大聲喊道:「大木來了!可從井中去取!果然寺中井底有大木湧出。寺曾們趕緊從井裡先後取出七八丈長、五尺多圓徑大木60多根。後來方丈說夠用了,大木就不再涌現,一根剛要出井的大木,也就停止不動了。今天的凈慈寺中的「神運井」(又稱「運木古井」)里,還可看到井水面上的大木端面。一次,濟公預知將有一座小山從西方飛來落在靈隱寺前,為了拯救寺前小村村民的性命,他急中生智地採用了「和尚搶新娘」的辦法,使得村民們都趕快去救新娘子,從而避開了被山峰壓死的厄運。這就是飛來峰的故事。 一次,濟公經過西湖邊,看到不少居民已將螺螄剪掉了尾巴,准備吃食,濟公就向居民乞討了這些螺螄,放生到西湖裡,這些沒尾巴螺螄都活了。從此,西湖中生長了不少沒尾巴螺螄。至今,虎跑、西溪一帶的山澗中,仍生長著沒尾巴螺螄,傳說就是當年濟公親手放生的「故物」。今天虎跑寺前的一條小澗,古時常常要枯竭,是濟公手持破蒲扇一扇,口中連連喊:「漲、漲!」澗水立時噴涌,並且從此暢流不歇,永不枯竭 .
蘇東坡與杭州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宋仁宗景佑三年夏歷十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036年12月19日(按公歷計算是1037年1月8日),蘇東坡誕生在四川眉山的一個書香世家,於公元1101年7月28日因病死於常州,享年66歲,他的靈柩葬在汝州郟城釣台鄉上瑞里嵩陽小峨眉山(今河南郟縣三蘇墳)。蘇東坡的原名是蘇軾,字子瞻,東坡是後來他在謫居黃州(湖北黃岡)時自己所取的號。(蘇東坡謫居黃州以後,生活很清貧,他的好友馬正卿知道後替他向官府請來一塊數十畝的荒地,以供蘇東坡進行開墾來增加一些收入,由於這塊荒地是在郡城舊營的東面,因此蘇東坡將它取名為「東坡」,同時也給自己取號為「東坡居士」)。<BR> 蘇東坡從八歲開始進入小學,先後師從道士張易簡、劉微之以及他的父親蘇洵。二十二歲(公元1057年)考中進士。二十六歲(公元1061年)開始步入仕途,他上任的第一站是陝西的鳳翔,任簽判(宋代官制分為「官」、「職」、「差遣」三種,前兩種是虛位,不任實際職務,只有「差遣」才是實際職務。「簽判」是「差遣」。簽判是「簽書判官廳公事」的簡稱,知府的助理官)。之後,他的足跡遍及南北十多個城市。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不平,曾多次遭貶,盡管這樣蘇東坡仍然盡自己的力量作了不少有益於人民的事情。從他任鳳翔府判官起,到晚年謫貶儋州時為止,凡是他所為官或居住過的地方,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業績,而為歷代人民所贊揚、歌頌。下面我重點為大家介紹蘇東坡在我們杭州任地方官期間所留下的政績和佳話。<BR> 蘇東坡一生曾兩次到杭州出任地方官。第一次是在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至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任通判(知州的助理官),當時蘇東坡36歲。(來杭原因:公元1069年,神宗皇帝起用王安石,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變法運動。由於蘇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於是遭到一些變法人士的誣告和陷害。蘇東坡感到處境困難,想離開朝廷出任地方官,於是在公元1071年通判杭州)。由於蘇東坡是太守的助理官員而不是主要長官,因此他在任期的三年裡除了協助太守修治六井、組織捕蝗、賑濟災民以外,作為並不是很大,但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西湖詩詞。<BR> 第二次是在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至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任太守。在兩年的任期中,蘇東坡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蘇東坡剛到杭州時就遇到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原來浙西一帶在年初就已經遭到水災,早稻無法種下。到了五六月份,晚稻剛剛插下,又遭到了旱災,再加上當時的米價狂漲。因此,百姓缺乏糧食的現象很嚴重。知道詳情以後,蘇東坡馬上投入到救災工作中,他一面接連向朝廷上奏,希望馬上撥出相當數量的糧食,來救濟浙西的百姓,並且還請求朝廷免去秋稅。另一面,蘇東坡相信常平倉制度遠遠勝過飢荒之後的救濟,所以他就不斷購買穀子來存滿糧倉,好來應付荒年。在半年內,蘇東坡給皇太後和朝廷一共上表了七次(前面兩次表章叫《浙西災傷第一狀,第二狀》。後面五個叫《相度准備賑濟狀》)。由於蘇東坡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以致在第二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浙西百姓沒有因飢荒而餓死人。<BR> 蘇東坡在杭州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由於水災和旱災的侵襲,百姓飢荒嚴重,再加上瘟疫的流行,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蘇東坡從公款里撥出二千緡,自己再捐出五十兩黃金,在杭州城中心的眾安橋建立了一家杭州歷史上最早的公立醫院——「安樂坊」。「安樂坊」專門收納窮苦病人,給他們施捨葯劑、稀粥,並請名醫龐安時來坐堂問診。此外,蘇東坡還另外分設了幾個病坊,並經常派遣官員和醫生去病坊給病人治病。<BR> 第三件事情是關心杭州居民的用水問題,以及清除杭州城的運河淤泥。在吳越時代,沿海曾經築有一堵長牆,防止海潮進入運河,免得海鹽污染城市內的淡水。但是那道長牆在蘇東坡任太守的時候就已經年久失修。當時杭州城內有兩道運河——鹽橋河(中河)和茅山河(東河)。它們以南北方向穿過城市,直接在閘口連接錢塘灣,與錢塘灣的水相混合,所以有很多淤泥,一般每隔四、五年,運河河床就需要疏浚一次。由於當年沒有現代的機器,所以由河床挖出的淤泥就直接堆在岸邊那些居民家的門口。更糟糕的是交通情形,那時,一隻船要走好幾天才能走出城去。為此,蘇東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擬就了一項既能治標有能治本的計劃。他讓鹽橋河通過市區,使海水設法從別處流入茅山河,另外在錢塘江南部修建水閘,海潮高的時候將閘關閉,海潮低的時候再放水,兩條運河在城北相會。這樣,海潮帶來的泥沙就減少了,加上茅山河又在東郊流過了三四里,泥沙當然都已沉澱,而市區的水域也幾乎很乾凈了。隨後,蘇東坡又在城北餘杭門外開了一條新運河,與西湖連接,以確保城內運河的水位。這套疏浚茅山、鹽橋兩道運河的辦法很有效,它不僅使運河的水深到達八尺,消除了淤塞。而且,還大大減少了市區水域的污染。和運河交通同樣重要的,則是杭州人民的用水問題。我們都知道,杭州是由江海長期積淀而成,所以除了山泉之外,原地的水又苦又咸,不能飲用。為此,唐朝李泌曾引西湖的水,開鑿了錢塘六井,解決了居民飲水問題。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整治過六井。可到了蘇東坡通判杭州時,六井大多已經堵塞,井水渾濁惡臭,無法使用。於是,蘇東坡與太守陳述古又重新整治了六井,並作了《錢塘六井記》一文。當蘇東坡第二次到杭州時,六井已年久失修。於是,他決定再次整治六井。由於這次治井在工程技術上比上次前進了一大步,而且還新開鑿了一口井,所以使向來離井最遠的居民也能就近飲用到井水。如今,這六口井只剩下「相國井」一井,在我們杭城的解放路上。<BR> 第四件事情就是治理西湖和修築長堤。蘇東坡在第一次來杭州時,西湖淤塞的面積就已佔了百分之二三十。十五年以後,當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重遊西湖的時候,發現西湖淤塞荒蕪的面積已佔了一半。他想,如果再過二十年,西湖必將全部被淹沒。經過調查踏勘,蘇東坡決心整治西湖。於是,他向哲宗皇帝呈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議。在奏議中他首先指出西湖的嚴重形勢。其次他從養魚、蓄水、灌溉、助航、釀酒等五個方面來指出西湖的重要性。在後來得到哲宗皇帝的准奏以後,蘇東坡開始動工疏浚西湖。沒想到一開工就出個問題,那就是西湖當時的葑田面積很大,被挖出的淤泥將放在哪裡呢?如果把它堆在岸上的話,既費工又費時,後來蘇東坡考慮到西湖的南面距離北面有三十里,對他們的來往很不方便,於是決定將湖底的淤泥和葑草築一條跨越西湖南北的長堤(全長2.8公里),這樣,既可以去掉淤泥,又能便於交通。接著,蘇東坡又在長堤上造了六座橋(這六座橋分別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我們杭州人通常叫作「六吊橋」)和九座亭子,並且還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元佑六年,蘇東坡的繼任知州來到杭州,在堤上題了「蘇公堤」碑,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就把這條長堤稱為「蘇堤」。而「蘇堤春曉」成為今天的「西湖十景」之一。而「西湖十景」中的另一景「三潭印月」也與蘇東坡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從根本上消除西湖的淤塞,蘇東坡把湖面分派給人種菱,並在湖上造了三座小石塔,禁止在石塔以內的水域種植菱和茭白之類的水生植物。後來,這三座小石塔就演變成今天著名的「三潭印月」。<BR> 蘇東坡在杭州除了勤政愛民、體恤百姓之外,也非常鍾情山水,交遊比較廣,留下了許多故事和佳話。<BR> 蘇東坡通判杭州時,與孤山的惠勤和尚關系很好。他每次去看望惠勤和尚時,惠勤都用泉水烹茗招待他。當蘇東坡第二次蒞杭時,惠勤已經去世。於是蘇東坡就把這泉水命名為「六一泉」。之所以把它稱為「六一泉」是因為惠勤生前與蘇東坡都十分崇尚「六一居士」歐陽修,故此得名。<BR>杭州有一道名菜「東坡肉」顧名思義與蘇東坡有關。當時,杭州人民為了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和修築長堤的功德,都抬著豬挑著酒,並且披紅掛綠,敲鑼打鼓,前往杭州府衙慰勞蘇東坡。蘇東坡得知後非常感動,但禮物卻不肯收。可百姓就是不依,說「如果不收下的話就不走了」。蘇東坡沒辦法只得將這些人的名字記下,這才收下禮物。等百姓們都走了以後,蘇東坡便吩咐廚師按姓名,把豬肉分割成每人一塊,再教他以家鄉煨肉的方法,煨好後,加以生薑、辣椒、醬油、醋、蔥等佐料調和而成的汁水,逐戶送去,說是讓杭州父老鄉人品嘗一下蘇老爺家鄉的風味。從來沒有吃過這般鮮、嫩、香、酥肥而不膩的豬肉的杭州人,更是贊不決口,於是就把它叫做「東坡肉」。後來,杭州有些飯館仿燒「東坡肉」生意相當地好,接著,別的館子也相繼效仿起來,結果「東坡肉」就成了杭城的十大傳統菜餚之一了。<BR> 另一個講的是畫扇判案的故事。有一天,蘇東坡正座在公案桌前辦公時,有一個老年人手捂著半邊紅腫的臉前來告狀,說是有一個製造扇子的人不但借了他的錢不還,還出手打人。說完以後還遞上了借據。蘇東坡看完借據以後,覺得證據確鑿,就立即把制扇的人叫到堂前詢問他為何借了錢不還。那位制扇的人說他家以制扇子為業,自從今年春天以來連著好幾個月都是陰雨天氣,等到九、十月份時天又開始冷了,所制出的扇子賣不出去,因此沒有錢來還債,而並不是我不想還。至於打人的事,他說是因為老年人恨他借了錢不還,就辱罵他那死去的父親。於是他就在一怒之下打了老年人一個巴掌。蘇東坡知道原委後,就叫那位制扇的人回家把扇子給拿來,說是他替他賣。制扇的人聽說後,馬上奔回家中,拿來二十把絹扇呈給蘇東坡。不一會兒,蘇東坡便在絹扇上畫上了各式各樣的煙雲、山水、怪石、枯木、翠竹等,並且還題上楷書、隸書等字體。然後把他交給制扇的人讓他拿回去還債。後來,等這位制扇的人抱著團扇走出府門的時候,就被那些早已等候在門外的人以高價搶購一空。這樣一來,制扇的人不但還了債,而且還有積余。<BR> 「欲共水仙薦秋菊,長留學士住西湖」。蘇東坡兩次來杭,仁民親政,建立了卓著的功績,深得杭州百姓的敬仰和愛戴。為了感謝蘇東坡為杭州做的好事,百姓們為他建祠立碑,不少人家還掛著他的像。如今,杭州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又把靈隱冷泉亭附近的兩座亭子,取蘇東坡的「西湖春淙一靈鷲」,「跳波赴壑如奔雷」的詩意而命名為「春淙亭」和「壑雷亭」。還有兩條馬路「東坡路」、「學士路」也是為了紀念蘇東坡而命名。
西湖的傳說
古時候,天河兩岸各住著一位仙子,東邊的叫玉龍,西邊的叫金鳳。他們十分要好,天天在一起玩耍。
一天早晨,他們起了個早。玉龍鑽進河裡,金鳳飛向天空,游呀,飛呀,不知不覺來到一個仙島上。
「玉龍,玉龍!」金鳳忽然叫起來,「你看這塊石頭多漂亮呀!」果真是塊光亮奪目的石頭!玉龍高興地說:「金鳳,我們發現仙石了,要是能把它磨成一顆圓珠子,我肯定它會變得更加光彩照人。那時,它也許會成為天地間最寶貴的寶物。」
於是,玉龍、金鳳立即把仙石打磨成一顆滾圓的珠子。他們又找來天河裡的水,把它洗得更亮,使它變成了天地間最美的東西。
這件事被貪心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派一個心腹,在一天夜裡偷走了那顆寶珠,並把它鎖進深宮。一天,王母娘娘做壽。席間,她把寶物拿出來給眾仙開眼界,眾仙無不稱奇。
玉龍、金鳳這天沒有參加宴會。但是,正在仙島上對坐垂淚的他們,忽然發現天空中有一道亮光直射過來。他們覺得那道光與寶珠放出的光芒像極了。於是,他們順著光芒來到仙宮,發現寶珠竟然在王母娘娘手中。他們氣極了,沖上去要搶寶珠。王母娘娘哪肯放手,拚命去護。這一來,寶珠竟骨碌碌掉向了人間。
玉龍、金鳳急忙去追,可惜晚了,寶珠已觸地,霎時間,它變成了晶瑩碧透的湖水——西湖。玉龍、金鳳捨不得離開它,就變成了西子湖畔兩座山峰——玉龍山、鳳凰山,日夜守護著嵌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西湖。
關於杭州西湖的歷史和傳說
說起西湖的來歷,有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其實,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於「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於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贊美西湖說:「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一個「西子湖」的雅號。
『伍』 第一次去杭州需要注意什麼啊
注意交通安全.杭州車太多!要提前買交通旅遊地圖,路況復雜。建議你先去參觀考察一下杭州,再找工作,OK?祝早日工作。
『陸』 蘇東坡被貶杭州,發生了哪些事情,寫了哪些詩
蘇東坡被貶杭州,主要發生了如下事情:清理運河的淤泥、新建新水庫、清理西湖、建蘇堤、興建三潭印月、賑濟災民、建醫院等。
蘇東坡被貶杭州時,寫的詩有:《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湖上夜歸》、《夜泛西湖》五首等等。
(6)第一次去杭州發生什麼事擴展閱讀:
1、蘇東坡清理運河的淤泥:
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交匯,錢塘江的水帶進許多淤泥,杭州城內的運河淤泥每隔四五年就要挖一次出來,否則河床升高,影響船運。淤泥一挖出來就被堆在居民門口,臟亂不堪。
蘇東坡想辦法把錢塘江的水先引入人口稀少的茅山運河,經過茅山運河流了三、四里地,淤泥沉澱下來,再流到市中心的運河裡的水就是干凈的了。
市中心的運河的河位比茅山運河低四尺,蘇東坡又在餘杭那裡開了一條新運河,讓他與西湖的水相通,這樣就永久性的保證了運河的水位。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賞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北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白話譯文:
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詩人蘇軾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柒』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的故事
蘇東坡曾兩度在杭州做官。
1、第一次到杭州任職的時間是公元1069年,那一年蘇東坡36歲,因反對宰相王安石的青苗錢法,被貶謫黃州,後又被貶到杭州,任職通判,地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任職3年。
到任之後他便開始致力於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發展的調查研究,西湖的疏浚取決於六井的暢通,對杭州的六井進行大規模的通暢修復。公元1070年,修復六井工程剛剛開工,蘇東坡就被調離杭州。
2、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是16年後的公元1086年,那年,杭州先遭澇災,又遇乾旱;於是54歲的他對於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願望又一次被提了出來,當時的西湖情況十分糟糕,湖面因雜草淤塞而大面積縮小,面臨湮廢的邊緣。
杭州的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人民生活和整個城市的發展都受到了威脅。西湖一旦湮廢,不但沿湖的千頃農田將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魚蝦菱藕等水生物也將完全喪失。當時,杭州是全國釀酒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廢,釀酒業必定無以為繼,朝廷也將失去巨額酒業稅源。
另外,杭州當時有茆山和鹽橋兩條運河,它們縱貫南北,都和江南運河相溝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脈。在湖水充沛的時期,它們以西湖為水源,不僅河道通暢無淤,而且河水還可以為城市居民所取用。
但隨著湖水的枯竭,運河就不得不依靠錢塘江水,結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鹵,而且大量泥沙會隨著咸潮淤入運河,使運河每隔三年五載就必須疏浚,其耗費十分巨大。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西湖的湮廢,杭州城居民將陷於鹹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問題。面對著這樣嚴重的威脅,具有城市建設發展遠見的蘇東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興修杭州水系的計劃,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籌措工程經費,開始對西湖進行大規模的疏浚。
拓展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參考資料: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_網路
『捌』 蘇東坡在杭州的故事
蘇軾治西湖:
蘇東坡杭州清淤留下「天堂美景」,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蘇東坡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迫離開京城,赴杭州擔任通判。這是他一生中所到的第一個西湖。在杭州通判任上,蘇東坡寫下了描寫西湖景色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東坡在杭州的三年時間里,公事之餘,游遍各處名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就是在此時寫就。從中可見,西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三年任期一到,蘇東坡必須離開杭州;而一地不得再度為官的規矩,留給蘇東坡的,可能只有對西湖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遺憾吧。
然而,蘇東坡是幸運的,西湖也是幸運的。陰差陽錯,在闊別16年之後,蘇東坡於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知州。這對蘇東坡來說,是一件幸事;而對杭州來說,更是一件幸事。當蘇東坡再度來到杭州時,發現他日夜思念的西湖,由於疏於治理,已是荒草叢生、湖水乾涸、到處淤泥,水光瀲灧早已無處尋找,山色空濛也非復往昔。
面對西湖的一片衰敗景象,蘇東坡沒了閑情逸致。他下決心疏浚西湖,恢復往日的秀麗風光。於是,毅然上書朝廷,請求開浚西湖。然而,真要組織人力疏浚西湖,又面臨許多難題。首先,治理西湖需要大筆資金,錢從何而來?朝廷雖然批准了疏浚西湖的請求,但只給了100張度牒(僧人出家的身份憑證)作為經費。蘇東坡利用這100張度牒,賣了一萬七千貫錢,加上救荒的餘款一萬貫錢,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開展了大規模的治理西湖工程。
經費問題解決了,另一個更大的難題又來了:疏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如何處理呢?別看蘇東坡是一介書生,真干起事來,卻是實幹家。他通過對西湖及周邊環境的細致考察,巧妙地變廢為寶——從湖底運出的一部分淤泥,用作農田基肥,讓原來的沼澤地變成肥沃的農田。
然後利用這些地,募集社會閑散人員和外地農民前來耕作,不僅使得那些平日里偷雞摸狗的遊民,變成安分守己的良民。而且,一部分收獲用來繳納賦稅,又可以作為治湖的費用。另一部分淤泥,則堆積建造了一條溝通西湖南北的長堤,並在堤上造了六座橋,種下各色花草樹木。
春暖花開時節,桃紅映日,垂楊拂堤,湖水變成了活水,西湖則增添了美景,行人通行更是獲得便利。這條長堤被杭州人命名為「蘇公堤」;六座橋就是著名的蘇堤六橋,成為西湖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對此,蘇東坡自己也有詩道: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雲空!而對於疏浚西湖,蘇東坡也寫下了《開西湖》詩,記錄了這一工程: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紜自唯阿。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一朝美事誰能繼,百尺蒼崖尚可磨。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金波。
西湖治理好了,蘇東坡的任期也到了。他帶著無盡的留戀,依依不捨地離開杭州,告別了心愛的西湖。此後,就再也沒有回過杭州,也無緣再游西湖。但是,杭州人永遠記住了他,西湖也深深刻下了這位大文豪不朽的身影。
(8)第一次去杭州發生什麼事擴展閱讀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蘇東坡到西湖次數:
1、熙寧四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迫離開京城,赴杭州擔任通判。任上,蘇東坡寫下描寫西湖景色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2、元四年,蘇軾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知州,發現日夜思念的西湖,已是荒草叢生、湖水乾涸、到處淤泥,水光瀲灧早已無處尋找,山色空濛也非復往昔。面對衰敗景象,蘇東坡沒了閑情逸致,下決心疏浚西湖。
3、元六年,蘇軾被外放,擔任潁州知州。潁州城西北也有一西湖,長十里,廣二里,景象極佳,蘇東坡常宴賞於此,留下許多題詠。他曾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感嘆「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
『玖』 誰知道蘇軾在杭州做了兩次大官的故事,分別為我們做了什麼啊
蘇軾曾於熙寧四年(公元1071)通判杭州,又於元佑四年(公元1089)知杭州,共到杭州兩次。上詩即是他第二次到杭州所作。
蘇軾在杭州的故事太多了,這里不一一列舉,只大體說說史實。
1、他修井:蘇軾第一次來杭州任通判之職時,恰逢供給市民飲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了,蘇軾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與知州陳襄對六井進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飲六井水。
2、他賑災:蘇軾第二次剛到杭州,就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冬春水澇,之後又遇大旱。蘇軾決定把用來修葺官舍的錢,先買米賑濟飢,又反復上疏,奏請朝廷減輕本路賦稅,免除積欠,加大常平倉米的購入,以備飢荒。由於蘇軾的反復請求,朝廷決定撥本路上供米二十萬石賑飢,寬減上供米三分之一,並賜度牒三百道以助賑飢。結果米價漸落,元佑5年春沒有人餓死。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無意恤民,專事獻媚,看到元佑5年春沒有死人,就立即報告朝廷,聲稱本年豐收,別無流民,要求收回度牒錢糧。
蘇軾反駁道:「去歲災傷之甚,行路備知,便使今年秋谷大稔,猶恐未補瘡痍;而況三夏之交,稻禾未了,未委(不知道)逐路提轉(提刑轉運官)如何見得今年秋熟,便申豐稔?」
五六月間,浙西數郡果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淹沒,六七月份米價再次上漲,「災傷之勢,恐甚於去年」。因為去年之災,如人初病;今年之災,如病再發。即使病情差不多,但因元氣早傷,便難支持。加之這年春夏之交,風調雨順,家家典賣負債以事田作,想奪一個大豐收。現在淫雨風濤,把將熟的農作物摧折殆盡,「民之窮苦,實倍去歲」。即使這樣,一些地方官仍忌諱言災。秀州嘉興縣的官吏,因不受災傷詞狀,以致踩死四十餘人。蘇軾卻接連多次向朝廷報告災情,要求寬減本路上供米,並高價收購常平米,以備來年出糶救飢。
應蘇軾之請,朝廷撥上貢米二十萬石賑飢,置飯舍以待飢者;設葯局,置病坊以治病者。元佑四五年的災情,比熙寧八年的災荒還要嚴重,但因蘇軾救災得力,使飢者得食,病者得醫,米價未能暴漲,後果要輕得多,而賑災費用也少得多。
3、他治病:元佑四五年災荒之際,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陸交會的地方,疫疾死亡率比別處都高。蘇軾派人作稀粥、葯劑,救活了很多人。考慮到杭州重鎮,蘇軾捐了五十兩黃金,加上公費,合起來辦了一個病坊,叫做安樂坊,收納貧困病人,為其治病。蘇軾親率醫生分坊治病,得醫而愈者千餘人。在古代官方慈善醫療事業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4、他浚湖:蘇軾元佑四年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之時,西湖的沼澤化已經十分驚人了。根據蘇軾的觀察,對比他十六年前離杭時的情況,他說:「熙寧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蓋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間,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來,水淺葑橫,如雲翳空,倏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而西湖起著為百姓和農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後民足於水,邑日富,百萬生聚待此而後食。今湖狹水淺,六井漸壞,若二十年之後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咸苦,勢必耗散。」直接影響著杭州的存亡。面臨著這樣的嚴重的威脅,蘇軾立即著手制訂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章。順便指出,這個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說明杭州城市已經整個地建立在西湖以東,西湖之名已經普遍流行了。
蘇軾主持的這次疏浚工程是規模空前的,他拆毀湖中私圍的葑田,全湖進行了挖深,把挖掘出來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處築成了一條溝通南北的長堤,後人稱為蘇公堤。又在全湖最深處即今湖心亭一帶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淺,後來演變成「三潭印月」。呵呵,東坡肉的故事就是因浚湖而發生,有人已經講了,我就不多嘴啦。
5、他開河:杭州中貫運河,舟行市中。但長期以來,地方官貪圖方便,引引潮水入河,海潮每至,泥沙淤積,漕河失利,舟行困難,不得不三年一淘,勞民傷財。蘇軾親自視察杭之水系後,帶領人民疏浚茅山、鹽橋二河各十餘里,水皆深八尺以上,是幾十年來浚河從未達到的深度。又根據精通水利的蘇堅的建議,在兩河間築堤閘,控制河水與潮水。自後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舟楫常行。
6、他引水:上次修好的六井和沈公井再度廢堙,杭州人飲水非常不便,一斛水甚至賣到八錢。蘇軾決心徹底永久解決百姓用水問題,親謁茅廬拜求前次參與治井現已年過七十的老僧。蘇軾採納了老僧的建議,用瓦筒取代竹管,並盛以石槽,使底蓋緊密,經久耐用,並且還利用多餘的水量在仁和門外離井最遠處新建二井,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萬戶,並擴大了供水范圍。從此,「西湖井水,殆遍全城」。
他在杭州還認識了一群好朋友,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都是在杭州是發現的。
至於那些傳說,更不是我能說的完的了,德澤雅韻滿餘杭啊。當然,杭州沒有虧待蘇軾,杭州的山山水水,喚起了詩人的才情,不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還是「白雨跳珠亂入船」,或是「遊人腳底一聲雷」,杭州已編織在詩人的夢里。
不能想像沒有蘇軾的杭州,不敢想像沒有杭州的蘇軾。
『拾』 車輛限我的車輛今天杭州限行,我第一次來這個城市,有沒有問題行,第一次去杭州這個城市有事沒
外地車輛進入杭州需要申請通報的,可以在微信上關注杭州交警,有自助申請通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