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杭州的地理,歷史,自然,環境,人文
地理: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歷史: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
自然: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環境: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人文:杭州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散雜居。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族、畲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高山族、傣族、瑤族、彝族、佤族、水族、維吾爾族、白族、達斡爾族、藏族、黎族、塔塔爾族、僳僳族、納西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等27個民族。
(1)古都杭州地理怎麼樣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⑵ 杭州地理位置,氣候,語言,文化習俗,歷史,飲食
杭州地理位置: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
氣候: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語言:杭州話,是吳語的一種,屬於吳語太湖片。杭州市區話具有全濁音,四聲齊全,清濁對立,這是隸屬吳語的典型標志。杭州地區的濱江、蕭山、富陽方言,以及臨安、桐廬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餘杭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杭州地區吳語臨紹方言使用人口眾多。
文化習俗:錢江觀潮節,「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每年農歷8月18日,在蕭山錢江觀潮度假村舉行國際錢江觀潮節。屆時,遊客不僅可以欣賞舉世奇觀錢江潮,更可參與一系列文化體育和旅遊活動。西湖博覽會,最早創立於1929年,與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和1927年的「費城博覽會」一起揚名世界,並被公認為四大國際性的盛典。首屆博覽會總共展出國內外物品14.76萬件,堪稱當時中國物品的總匯。
歷史: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飲食:杭州菜歷史悠久,它與寧波、紹興兩地的菜餚共同構成浙江菜系,成為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浙菜的代表菜色。杭幫菜有「迷宗菜」之稱,它吸收了粵、川等全國八大菜系中其他七大菜系和浙菜中溫州、紹興等地的長處,溶入西湖特有的清醇靈秀之風,可以說是兼容並蓄,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杭幫菜因此而成為新八大菜系之一,並以它獨特的「味道」風靡全國。
⑶ 杭州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⑷ 中國四大古都地理分析,各有怎樣的利弊和特點呢
中國的四大古都,是指的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北京幽燕、南京江寧。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王朝,選擇的都城就不同,這是由都城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以及經濟情況決定的。不同時期,這些條件都會發生一些變化。現在,我就簡單談談幾大古都的優勢和劣勢。
一,長安
長安,第一次作為首都是周朝,那時候叫做鎬京。之後,秦漢、隋唐都定都於此。長安的優勢,很多文章都已經詳細講述過了,我這里就簡單概括為三點:(1)長安的軍事防禦功能強。長安處於關中平原,古稱“四塞之國”,也就是四面都有易守難攻的要塞。在西北游牧民族沒有崛起之前,關中西北沒有多大的威脅;而南邊有秦嶺、大巴山阻隔;東邊有函谷關、潼關、武關等關口。一般來說,定都長安,只需要重兵駐守東方就可以了,也就是“獨一一面制諸侯”。(2)關中平原,沃野千里,古稱“天府之國”,可以實現一定的糧食自足;(3)擁有較為廣闊的後方,如巴蜀可以提供糧食,也可以成為避難所,甘青之地可以提供馬匹。
秦定都咸陽,就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統一了六國。後來的西漢、隋唐都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選擇定都長安。但是定都長安的劣勢也十分明顯。(1)長安偏居西北,和中原地區的交流有限,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因此,定都長安的王朝一般都會在關東安插一個點作為東都,一般就是洛陽,形成長安控制洛陽,洛陽控制天下的局面。(2)關中平原的面積較小,無法維持更大規模的人口。在唐朝時期,關中地區的糧食已經不能自主,因而必須從江南運糧,後來沿岸的藩鎮就時不時的截取糧食,導致長安皇帝都面臨著危機。(3)關中西北的游牧民族在南北朝之後崛起,吐蕃強大起來,使得關中從“四塞之國”變成了腹背受敵之地,因而,唐朝開始,長安已經不適合定都。
但是,定都北京對實際情況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那就是必須要同時控制游牧地區和農耕地區。如果沒有控制游牧地區,北京就會成為國門,“天子守國門”就出現了,而且很難守得住。如果沒有農耕地區,那麼北京就成為孤城,物資供應斷絕。如李自成起義後,北京被南北夾擊,崇禎皇帝就是想逃,那麼逃不了啊,只有選擇“君王死社稷”了。
⑸ 古都杭州地理優勢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河網密布、沼澤叢集,具有軍事優勢。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有充足的水源,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區經濟繁榮,交通便利。貿易發達。
杭州在那時是個繁華的大城市,文化藝術、經濟條件、地理環境都很好。人口多。
一是中原其他地區慘遭兵禍,而杭州則獨享太平清凈,二是這期間杭州對水系的整治。如五代錢氏浩大的治理海岸石塘的工程,號稱捍海塘,稱得上是名至實歸。因為五代以前,實在未有這樣的雄偉工程。運河以及城內諸河也得到有力疏浚。到兩宋之交,杭州已經發展為東南中心,人口數全國第一,商稅額全國第一。經濟地理的優越條件,此刻愈發凸現得淋漓盡致。杭州位於杭嘉湖流域邊緣,南接浙東,北鄰浙西,憑借運河,出鎮江以後北通淮泗;西面又與長江沿岸城市取得聯系,遠至成都、廣州;南達溫台海運乃至閩粵要道。
⑹ 杭州市的地理位置及文化
地理位置: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浙江省第一大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兩個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有多項旅遊景點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杭州歷史源遠流長,自秦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還是五代吳越西府和南宋行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東臨杭州灣,南與紹興、金華相接,西南與衢州相接,北與湖州、嘉興兩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交接。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文化:
一、詩詞文學
杭州是歷史文化之城,六大古都中的一個,土地肥沃,物產豐盈,在歷史上遠離戰爭,所以成了文人騷客的集中地點。「憶江南,最憶是杭州」等等經典的句子,都是間接告訴我們那時候的杭州文化的樣子。這些文人騷客為杭州文化做出了貢獻,也宣傳了杭州的美景。白居易,蘇軾都曾在杭州為官,為官期間為杭州西湖增添了兩道美景白堤、蘇堤。景和詩交融,景中有詩,詩中有景。
二、民間文學——《梁山伯與祝英台》
位列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中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可是聞名中外的民間故事,梁祝已經被改編成了各種文藝形式,梁祝已經遍布在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而杭州就是梁祝傳說的發源地,萬松書院就是他們同窗讀書的地方。《白蛇傳》和梁祝同為我國民間四大傳說,在南宋時候開始流傳,並且後來傳到了日本、朝鮮等等。白蛇傳對歷史、民俗和藝術學有了很大的貢獻,白素貞等形象成為了我國藝術作品中重要的典型形象。白蛇傳的故事與西湖、雷峰塔等密不可分,讓杭州有了更豐厚的文化。
三、居住環境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生活在杭州就是到了人間天堂。杭州氣候適宜,典型的江南水鄉的氣候,被這種生活熏陶下的杭州人,性格溫婉,清秀的外表,還有那溫柔的「吳儂軟語」也是杭州人的特點。杭州物產豐富,青山碧水之間,讓杭州成為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杭州的美景美食也是不可錯過的。
四、絲綢文化
杭州有「絲綢之府」美稱,絲綢的發展和人類發展的歷史同齡。杭州人先民早在良渚文化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種桑、養蠶等技藝,經過發展,後來成為了宮廷貢品,被叫做「天下之冠」。之後杭州開始向世界各地出口絲綢,「絲綢之路」開始聞名世界。
絲綢華美,富足而又和諧,這和杭州人的氣質不謀而合。杭州絲綢適合做裝飾來用,富麗堂皇,卻又很是實用,被稱為「東方藝術之花」。
杭州旅遊資源豐富,有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目山和清涼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五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有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等。杭州山水美不勝收、風光旖旎迷人,的確稱得上是「人間天堂,東南明珠」。
⑺ 杭州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副省級城市。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年降水量1046.5毫米,年日照時數1874.9小時。
不妨自己去這個網址看看 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jhz/hzgl/或http://www.hangzhou.gov.cn/ 其實一樣的
⑻ 說說杭州的地形和氣候類型各是怎樣的
杭州的地形: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下游,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白際山、昱嶺、千里崗和龍門山等。
東部屬浙北平原(組成杭嘉湖平原和寧紹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僅3~6米,河網和湖泊密布,較大河流有錢塘江、東苕溪和京杭大運河,主要的水體包括新安江水庫(又稱千島湖)、青山湖和西湖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氣候類型: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有小火爐之稱,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8)古都杭州地理怎麼樣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
杭州的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城市原點(零千米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⑼ 杭州這座城市怎麼樣
一個無法容納我靈魂的城市。19年4月剛從廣州到杭州,之前待過北京,後來去了廣州,考慮很久決定來杭州,准備定居。
現在這個階段,北上為了控制人口,會有很多人被迫選擇新的城市發展,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選擇杭州,因為西湖,阿里巴巴,g20,亞運會,互聯網創業新城,未來一片光鮮亮麗。
但是我在這里待了1個月不到,最終選擇離開,說說我決定離開這里的最主要原因,僅供想來杭州發展的你們做個參考吧!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想想自己決定從一線撤下來,就是想尋求一個工作,生活的平衡,但是真的到了這里,才發現其實本質上並沒有改變什麼,因為圍城不止於北京,一線,新一線,能有多大區別那!
最終決定去上海,回到一線去發展,未來准備買房在崑山,事業上的進,和生活上的退,註定少不了奔波勞累,但生於這個時代,改變不了生活,就只能改變自己,努力一點,為下一代開辟新的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