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江口咸潮主要出現在什麼季節
咸潮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間出現在河海交匯處
咸潮(又稱咸潮上溯、鹽水入侵),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遊河道水體變咸,即形成咸潮。
㈡ 咸潮的介紹
咸潮(又稱咸潮上溯、鹽水入侵),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遊河道水體變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間出現在河海交匯處,例如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地區。影響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氣變化及潮汐漲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時,咸潮上溯的情況更為嚴重。另外,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過程讓咸潮十分緩慢地增加,但長期的累積也在逐漸顯現。
㈢ 什麼是咸潮及產生原因和典型時間
咸潮(又稱咸潮上溯、鹽水入侵),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遊河道水體變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間出現在河海交匯處,例如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地區。
影響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氣變化及潮汐漲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時,咸潮上溯的情況更為嚴重。另外,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過程讓咸潮十分緩慢地增加,但長期的累積也在逐漸顯現。
鹹度(亦稱鹽度)測量單位為度,一度為一升河水中大且微克氯化物(包括氯化鈉),據中國《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應小於250 mg/L(即250度)。當河道水體含鹽度超過250度就不達供水水質標准。如鋼鐵工業生產要求總鹹度不能超過200度,電廠鍋爐用水要求鹹度300度以下;水稻育秧期則要求鹹度低於600度。
咸潮成因
1. 降水少是主要原因
由於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減少2成以上。廣州市番禹區沙灣水道上游西江流域減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來降雨銳減,導致南粵各地江、湖、庫水位急劇下降,目前廣東省30座大型水庫總蓄水量為11048.4百萬立方米,比乾旱的2003年同期減少3363.6百萬立方米,減幅為23%。降雨減少導致江河流量嚴重減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減少,下游則受海水潮汐影響,形成咸潮。咸潮的直接誘因就是南粵大地連年乾旱。
2. 珠江無序挖沙也助長了特大咸潮的形成
整個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萬噸,這個數字是包括懸浮在水裡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佔總量的5%~6%,人們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開采量已經連續15年超過了8000萬噸,這就把歷史上積存的河沙也挖盡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夠補夠補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目前,整個珠江三角洲河段約有100多艘非法采沙船,導致河段已基本沒有河沙;沒有河沙河段正沿著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過量濫采河沙造成河床嚴重下切,引發咸潮上溯。
3.海平面上升加劇咸潮蔓延
海平面上升與咸潮之間的關系引人注目。最近,由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科學院等13個單位、100多位科技人員歷時8年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厘米。該研究小組一位研究員說,如果疏於防範,珠三角這一中國最發達的地區將遭受更為嚴重的洪水、風暴潮、澇災和咸潮的襲擊,面臨「被淹」的危險。
4.生產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劇咸潮的嚴重
南一帶沿海地區隨著經濟急速發展,工業生產規模擴張,常住人口增長,生產和生活用水急劇增加,導致江河水流量減少,這使當地咸潮入侵日益增加。
咸潮危害
海水的氯化物濃度一般高於5000毫克/升,當咸潮發生時,河水中氯化物濃度從每升幾毫克上升到超過250毫克。水中的鹽度過高,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飲用。水中的鹽度高還會對企業生產造成威脅,生產設備容易氧化,鍋爐容易積垢。在咸潮災害中,生產中用水量較大的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金屬製品、紡織服裝等產業受到的沖擊較大,其中一些企業不得不停產。
咸潮還會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升高,給「魚米之鄉」的珠三角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從廣州市番禹區農村看到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在番禹石樓鎮的一些稻田邊,盡管水溝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卻龜裂著。該鎮因為咸潮,溝里的水鹹度已達0.5%,而如果農作物「飲用」鹹度超過0.4%的水,半個月後就會停止生長,甚至死掉。
水質性缺水對當地農業的影響是明顯的。據統計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廣州市番禹區2004年全區早稻面積計劃完成6.5萬畝,同比減少2.1萬畝,近1/3的稻田無法下插;甘蔗面積5.2萬畝,同比減少0.1萬畝;常年蔬菜面積11萬畝,同比減少1.8萬畝。
咸潮防治
1.建立預警機制
加強對咸潮形成機理的研究,運用先進的超聲波流速剖面儀等設備和技術,對咸潮實施同步的嚴密監測,並建立預警機制,建立協調機構,在咸潮到來之前做好防範。如2004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珠江口出現歷史罕見提前來臨的咸潮,先後襲擊了珠海、中山之後,廣東省水利、三防、水文部門就提前介入了咸潮的預測、預報、預警。這樣,對罕見的咸潮入侵就應對自如、有條不紊一、秩序井然。
2.採取調水以淡壓咸
由於咸潮活動主要受潮汐活動和上游來水控制。潮汐活動可調節的餘地有限,而上游徑流的調節則是大有可為的。進入21世紀,抵禦咸潮迫切要求水利樞紐的運作。調水以淡壓咸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應急辦法。專家介紹說,珠江水系中西江大部分水電站的調節庫容較小、能力有限,且比較分散,因此,應急調水壓咸調度應以西江幹流天牛橋一級、岩灘水庫為主,鑒於北江飛來峽距離珠江三角洲較近、流程約1~2天,也應當優先考慮其調水壓咸作用,通過調水以淡壓咸可以允分發揮大珠江流域水資源的綜合效益。
3.加強河道采砂管理
鑒於目前珠江三角洲河段過量濫采河砂造成河床嚴重下切,引發咸潮上溯,有關部門應對珠江全流域加強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嚴厲打擊違法采砂行為。
4.節約用水
據廣東水利局統計,廣東省年總用水量持續多年遞增,年遞增幅度約5%,居全國榜首;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費量)為167.49億立方米,浪費率之大占總用水量的37.5%,此項指標同樣高居全國榜首,其中農業是首當其沖的浪費大戶,占總消耗量的7成以上;全省人均綜合用水量達到584立方米,此項指標高於全國平均值。珠江流域其他省份也與廣東省一樣用水浪費嚴重。用水的嚴重浪費導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咸潮的危害。所以,應提倡人們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減輕威潮的危害。
㈣ 「咸潮」是指什麼都發生在那些地區
咸潮(又稱咸潮上溯、鹽水入侵),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遊河道水體變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間出現在河海交匯處,例如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地區。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種水文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漲潮、落潮現象,我們把它叫做潮汐。在漲潮時,海水會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變咸,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強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漲幅度的影響。
在「初一、十五漲大潮」時,潮水上漲幅度大,海水上溯距離遠,河水中含鹽度也較高。
咸潮多發於河流的枯水期,這時河流水位較低,海水比較容易倒灌入河。我國大部分地區屬季風氣候,降水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旱季時,河流處於枯水期,咸潮影響明顯增強。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風對咸潮影響也比較大。若風向與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進的速度,擴大它的影響范圍。
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但長期的累積效應也非常明顯,使得咸潮影響到更廣的地區。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幾年來,廣東沿海咸潮頻繁發生,是有人類活動的影響的。這些年,廣東省濫采河砂行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遊河床坡度減小,導致咸潮上溯的范圍擴大、次數增多。
咸潮來臨時,對居民生活、工業生產以至農業灌溉都有相當大的影響。自來水會變得咸苦,難以飲用;長時期飲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工業生產使用含鹽分多的水會損害機器設備;農業生產上,使用鹹水灌溉農田,會導致農作物萎蔫甚至死亡。因此,應及時做好應對准備工作,保障城鄉居民供水,廣大群眾也應注意節約用水。
影響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氣變化及潮汐漲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時,咸潮上溯的情況更為嚴重。另外,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過程讓咸潮十分緩慢地增加,但長期的累積也在逐漸顯現。
鹹度(亦稱鹽度)測量單位為度,一度為一升河水中大且微克氯化物(包括氯化鈉),據中國《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應小於250 mg/L(即250度)。當河道水體含鹽度超過250度就不達供水水質標准。如鋼鐵工業生產要求總鹹度不能超過200度,電廠鍋爐用水要求鹹度300度以下;水稻育秧期則要求鹹度低於600度。
㈤ 咸潮發生的主要時間
河流入海口附近處於枯水期的季節一般容易發生咸潮。尼羅河的咸潮多出現在北半球冬季,盡管尼羅河入海口附近冬季地中海氣候是雨季,但入海口附近地中海氣候范圍太小,雨量小。
㈥ 在什麼時候發生咸潮
近日,廣州天河、黃埔部分地區居民用水也受到「咸潮」影響。這引起了一些讀者的求知慾,想知道這是一回什麼事。 說來,所謂咸潮,是發生在河流入海口特定區域
㈦ 咸潮只要在哪個月份
咸潮是指沿海地區海水通過河流及其他渠道倒流進內陸區域後,由於海水的氯化物濃度一般高於5000毫克/升,使得河水中的鹽分達到或超過250毫克/升,從而嚴重危害人們生產生活的自然災害。
咸潮一般發生在上一年冬季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間,主要是由旱情引起,這次咸潮的直接誘因就是南粵大地連年乾旱,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類的無序采沙也會加劇咸潮的蔓延。
當咸潮發生時,河水中氯化物濃度從每升幾毫克上升到超過250毫克。水中的鹽度過高,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老年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的病人不宜飲用。水中的鹽度高還會對企業生產造成威脅,生產設施容易氧化,鍋爐容易積垢,同時咸潮還會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升高,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
成因 江河流量小海水倒灌
珠三角網河區咸潮上溯一般是從每年10月份開始,第二年3、4月份退出,具體影響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汛期來臨的遲早。廣東省咸潮最為活躍的時間一般在每年枯水期的12月到次年2月,每年1、2月份尤其是春節前後尤甚,每月又以初三、十八天文大潮前後咸潮最為肆虐。去年10月開始,由於上游來水少,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一直遭受咸潮的侵襲,咸潮持續了近六個月,是珠江三角洲3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咸潮災害,咸潮持續時間長,上溯距離遠,嚴重影響了珠江三角洲沿海城市珠海、中山、廣州、澳門等地的城鎮供水,對當地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用水造成極大的影響。
咸潮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是枯水期上游來水量減小,江河水位降低,使海水在潮汐作用下向內河回溯,江河水鹹度上升。廣東今年以來降水量較常年偏少2成半,工程蓄水比正常年份同期減少二至四成,北江、東江、韓江等主要江河流量都出現接近或低於歷史同期最小流量,使咸潮得以乘虛而入
㈧ 「咸潮」是怎樣形成的
咸潮是一種自然現象,由太陽對月球的引力引起,致使海水倒灌,江水變咸。咸潮上溯屬於沿海地區一種特有的季候性自然現象,多發於枯水季節、乾旱時期,由於河流水位降低,潮感區域擴大,苦澀的海水倒灌,氯化鈉(俗稱鹽分)含量高。但是廣東咸潮有著人為因素,近年來濫采河砂行為愈演愈烈,嚴重破壞河床的合理比降,導致咸潮上溯的頻率提高、范圍擴大,農業灌溉、工業生產、生活飲用水源備受影響。在廣東去年罕見大旱中,咸潮上溯加劇的現象已不同程度危及到西江、北江、東江、韓江、鑒江等重要江河以及珠江三角洲。
㈨ 咸潮為何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
當海洋大陸架高鹽水團隨潮汐漲潮沿著河口向上游推進,鹽水擴散、鹹淡水混合往內陸上溯,內河含鹽量超過一定標准,水體變咸即形成咸潮(或稱咸潮上溯,鹽水入侵)。
河口地區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動力過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現象。一般地,含鹽度的最大值出現在漲憩附近,最小值出現在落憩附近。咸潮在沿海地區,尤其是河口區域常見,多發生在冬春旱季。冬末春初上游來水量減少,江河水位下降,受潮汐影響,海水沿河口上溯,造成內河水體含鹽量升高變咸。乾旱季節也肯定明顯會使水量減少,江河水位下降,含鹽量升高變咸,導致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