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杭州那裡好玩
杭州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位於江南,自然風光婀娜多姿,杭州在在很久以前就和蘇州享有「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的美譽。在杭州市區的范圍內,除了最為著名的杭州西湖景區外,還有以下的著名景點:
一、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當時印度僧人慧理 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清康熙南巡時,曾登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他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於是就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個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 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據說蘇東坡守杭時,常攜詩友僚屬來此游賞,並曾在冷泉亭?quot;畫扇判案"呢。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復再建的,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葯師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氣勢嵯峨。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庄 嚴,頷首俯視,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釋祖像後壁為《五十三參》彩繪群塑, 共有姿態各異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現的是佛經中財童子歷經磨難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名 師),終於得證佛果的故事。這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鰲背,手執凈瓶的觀世音菩薩,她意態瀟灑,祥和地接受著善財童子的參拜。
釋迦牟尼造像 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寶殿正梁被白蟻蛀空倒塌里被毀。現在這 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採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度具風采。 葯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葯師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 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跡。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也是吳越末年雕造的。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
二、岳王墳
岳王廟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現存建築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廟更加庄嚴肅穆。岳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岳飛(1103~1142)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的場所。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 」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岳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 1204年)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三、寶俶塔
保俶塔 保俶塔坐落在寶石山上,始建於北宋年間,後屢毀屢建,現塔為六面七級實心磚塔,高45.3米,為1933年按明末以後的原式樣重建。塔身秀挺纖細,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美女,有"保俶如美人"的贊譽,為西湖標志之一。
四、六合塔
位於浙江杭州市錢塘江濱月輪山上,外觀八角十三層,內為七層,高約60米。始建於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屢毀屢修,南宋紹興年間及清朝雍正、光緒年間均曾重建。解放後又加修葺。為杭州著名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花會首領陳家洛等人,將乾隆皇帝從妓女玉如意房中劫走,關在六和塔上,斷絕食物三日,然後與之共商反清復明大計。天山雙鷹憑藉高起武功天花亂攻上六合塔,要誅卻乾隆,被陳家洛等所阻。(見金庸《書劍恩仇錄》)
五、杭州龍井問茶
龍井主要指翁家山、楊梅嶺、滿覺隴、白鶴峰一帶,杭州人亦稱石屋四山龍井。特別是梅家塢景區是出產的龍井茶為最。
六、虎跑泉
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第一泉為鎮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為無錫惠山的惠泉。虎跑泉水質甘冽醇厚,與龍井茶葉合稱西湖雙絕,有「龍井茶葉虎跑水」之美譽。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僧人住在這里,但這里無水,生活很不方便,無奈之際准備離寺而去。一日夜裡,夢見一神仙告訴他:「明日有二虎將南嶽童子泉移來。」第二天果見有二虎「跑地作穴」,湧出泉水。當然這僅是傳說,實際上虎跑因地處群山之低處,地下水隨岩層向虎跑滲出,由於水量充足,所以虎跑泉大旱不涸。虎跑泉水礦化度不高,水質無菌,飲後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虎跑泉水表面張力很大,如用杯子將水放滿,再將錢幣一個一個地放入杯中,泉水漸漸高出杯麵3毫米也不會外溢,十分有趣。沿虎跑泉左面山徑拾級而上,不遠處有一組夢虎石雕,性空和尚面目慈祥,閉目斜卧,邊上有二虎,形象生動,粗獷有力。整座雕像布局得體,線條剛柔相間,很有意趣。虎跑茶室邊上是濟祖塔院,是宋代濟顛和尚葬骨灰之處,院後壁上有數幅壁雕石刻,都是濟顛傳說。茶室前沿級而下,可至弘一法師紀念館。弘一法師(1880--1942年)姓李名息,號叔同,浙江平湖人,早年留學日本,精通音樂、戲 劇,對書畫篆刻頗有造詣,曾在東南亞講佛學,1918年在虎跑出家,是一位學者和高僧。
七、鳳凰寺
鳳凰寺是中國沿海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又名「真教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 該寺的歷史悠久,它創建於唐朝(618—907),到宋朝(960——1279)時被毀掉。1281年,元朝(1206—1368)著名伊斯蘭教人物阿老丁開始重修,明朝(1368—1644),在1451—1493年期間再次擴建重修,最終形成鳳凰寺的建築群規模。1646年,清朝政府下令再次重建,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1929年由於市政建設拆除了該寺的寺門以及門頂上加建的五層木製望月樓,極大破壞了鳳凰寺的完整形象。以後該寺又經過多次重修。
現存的鳳凰寺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築包門廳、禮堂、禮拜殿等。其中禮拜殿是元朝時代的無梁建築。寺內還珍藏著不少文物和藝術品,主要有木製的「經函」和一些碑刻。
八、胡慶余堂
位於吳山北麓大井巷,以葯店古建築為基礎創建而成。古建築群由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創建,現保存完整,高牆大門,氣象凝重;設計別具匠心,通體宛如鶴形,門樓像鶴首,長廊似鶴頸,大廳若鶴身,用材講究,雕繪 精巧,典型古樸。並伴有小憩觀賞之方亭、「美人靠」曲橋與噴泉等。胡慶余堂佔地3000平方米,內藏文物160餘件,由陳列展廳、中葯手工作坊、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與葯膳廳等五大部分組成。令游覽者既能博覽中醫葯寶庫之精華,又能觀賞「江南葯府」古建築之風貌,為國家文保單位
㈡ 杭州這么好,為什麼還被說美食荒漠
在討論「美食沙漠」的任何文章下面,您幾乎都能看到杭州的名字。我認為,說「杭州沒有美味」的人可能意味著「杭州沒有(特殊)美味」。作為南宋的首都,杭州自然擁有中原的魯遺跡。面條也一樣,片兒川的「雜燴」風格不如五嶽文化中的蘇式面條細膩。所謂的「杭幫美食」也將周圍的蘇西昌,嘉湖,寧紹和中原的遺產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常見的醬鴨,煙熏魚和紅燒豬肉與當地的菜餚在濃稠的油和紅醬和蘇溪中有更多的重疊; 例如油炸臭豆腐,蒸李子干豬肉,糯米和鹹肉片。寧韶菜也借用了「臭」。西湖醋魚,胡椒和乙酸的使用留下了中原的烙印,無法抹去。
初次進食後,味蕾沒有留下任何特殊的記憶點-一旦掌握了食譜,這些餐館的菜餚似乎就有重復感。因此,杭州讓我考慮回去吃飯,或者去那些便宜又踏實的餐館。
㈢ 深圳市韶創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韶創科技創立於2014年12月,是一家IT科技創業公司,總部位於深圳羅湖。電子產品、通訊器材的技術開發與銷售;計算機軟硬體的技術開發及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自有技術成果轉讓;國內貿易,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除外)。(企業經營涉及前置性行政許可的,須取得前置性行政許可文件後方可經營)
法定代表人:陳賜軍
成立時間:2014-12-18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186735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五和大道華熠科技大廈A901
㈣ 韶關有哪些休閑娛樂的地方
韶關,地處粵北,位於東經112°50′-114°45′、北緯23°5′-25°31′之間。西北面、北面和東北面與湖南郴州市、江西贛州市交界,東接河源市,西連清遠市,南鄰廣州市、惠州市。被稱為廣東的北大門,是中國北方及長江流域與華南沿海之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戰略地位重要。韶關市是粵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廣東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嶺南有名重鎮,全國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轄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新豐縣和乳源瑤族自治縣,代管樂昌市、南雄市兩個縣級市。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人口279.14萬。
說到韶關,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歷史名城、山清水秀、民族風情」,它的歷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 這里原先被稱為韶州,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底」形城市,在軍事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勢;在商貿上則是「一吏當關,萬物難出」,各種商品貨物,均有東、西、北三關把守,後來商賈們就將這里稱為韶關。 由於韶關地處山區,因而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加之韶關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因而當地的旅遊景觀十分多姿多彩,是粵北的旅遊中心。韶關有國家級風景區丹霞山,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著名的「馬壩人」出土處、「石峽文化」遺址獅子岩,有「地下宮殿」之稱的古佛岩,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梅嶺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珠磯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獵場乳源南水狩獵場,乳源的必背瑤寨等等。 丹霞山風景
丹霞山
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交界地帶。東經113°36′25″至113°47′53″,北緯24°51′48″至25°04′12″之間。總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是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自然風景區。2004年2月13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同年7月5日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正式揭碑開園。2010年成功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作為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的丹霞地貌發育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多樣性和不可替代性。 丹霞山古稱曲紅岡、韶石山、燒木佛舊地。由680多座頂平(頂斜)、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最高峰巴寨海拔619.2米。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中國已經發現8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矮寨、錦江畫廊五大景區組成。以赤壁丹崖之雄、陰陽元石之奇、巴寨之險、錦江之秀、翔龍湖之幽、韶石之韻、夏富之曠聞名。
南華禪寺
南華寺坐落在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6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關市中心城區22公里,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廣東六大寺廟之一,也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宏揚「南禪宗法」的發祥地。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八十多年歷史。建成後,梁武帝賜額為「寶林寺」。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賜改「中興寺」,神龍三年又賜改「法泉寺」,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元年(公元968年)賜改「南華禪寺」沿稱至今。據史載,梁武帝元年,印度高僧智葯三藏航海至粵,北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巒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也」,遂建議在此建寺。 南華禪寺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有重要的位置,一千多年來,南華寺與六祖名字連在一起而著稱於世。六祖慧能在此傳授禪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傳播全國各地,後來形成河北臨濟、湖南瀉仰、江西曹洞、廣東雲門、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謂一花五葉。法眼宗遠傳泰國、朝鮮;曹洞、臨濟盛行於日本;雲門、及臨濟更遠播歐美。故南華禪寺有「祖庭」之稱。
乳源雲門寺
雲門寺即門山大覺禪寺,公元923年由雲門宗始祖六祖慧能九傳弟子文偃禪師所建,位於乳源縣城北面6公里的慈雲峰下,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支派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也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 雲門寺源於雲門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張,嘉興(今浙江)人。出家後到各地參學。初參睦州道,後參義存,獲得印可。禪宗六祖慧能圓寂後,嗣法 弟子有湖南南嶽懷讓和江西青原行思兩個法系。到唐末五代間,南嶽一系形成溈仰和臨濟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合稱禪宗五家。雲門宗的傳承 是:青原山行思--道悟--崇信--宣鑒--義存--文偃。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廣福院得義存印可後,就來到韶州雲門山,修復殘破的光泰禪院,開創了自成 一系的雲門宗禪風。其說教方式獨特,被稱作"雲門三句"。據《五燈會元》曰:"我有三句話,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悟此 三句便可入道。 雲門寺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整座建築物庄嚴雅靜,風格獨特,寺廟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廳堂樓等共180餘處連成一體。寺內保留著一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較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漢韶州雲門光泰禪寺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銘並序》。 雲門寺前有觀音山,後有桂花潭,每到金秋時節,這里桂花遍地,一派燦爛景象。
乳源大峽谷
廣東乳源大峽谷位於距乳源縣西南68公里的大布鎮。大峽谷貫穿於韶關的大布鎮和英德的波羅鎮,全長15公里,最高深切度是400多米,沿途風景優美。原來大峽谷所在地只是山溝中的小盆地,由於受到燕山造山運動的影響,令地殼承受地塊抬升的擴張力,而使部分地塊張裂下陷形成裂谷,距今已有1000萬年的歷史。也因為乳源屬於石灰岩地貌,所以大峽谷內有許多溶洞,而石灰岩與紅色沙礫岩的成因非常相似,所以大峽谷的地貌與丹霞山的地貌非常相似。 大峽谷有黃山之奇--下雨時山間湧出的雲霧,漂流在巒中,就如置身仙境中;有華山之險--千步雲梯1386級;有張家界之秀--谷中幽深,峰巒層疊,翠映生暉。 大峽谷的兩側是高角度的絕壁峽谷,十分險峻,谷內出露的岩石為距今3億多萬年以前形成的沉積岩,以緻密堅硬的石英岩為主。大峽谷的頂端狀似一隻大埕,谷面寬約600米,平靜的大布河流從東南向西北蜿蜒流過,流到這里突然騰空沖下,形成瀑布,其氣勢之磅礴,撼人心魄!瀑布下有一深潭,潭水一直沿著大峽谷流出英德波羅鎮,匯入北江河。在離大峽谷約二十公里處,有一個國內罕見的石英砂岩洞--景峰洞,洞內奇石千姿百態,與石灰岩溶洞相比,風格迥異,獨具特色。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273平方公里。位於乳源瑤族自治縣與湖南交界處。其主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廣東省的最高峰,廣東第二、第三高峰均坐落在此,有「廣東屋脊」之稱。公園內有小黃山、親水谷、瀑布群等知名景區。南嶺山脈逶迤連綿,保留廣東省最完整、最大片的原始森林,保存著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是嶺南天然生態保護屏障。目前,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已發現的植物種類2000多種,野生動物200多種,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的有82種之多,且為華南虎最後棲息地。活躍於此的珍稀物種構建了「廣東物種寶庫」、「南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之地」,也展示給生態旅遊、探險愛好者四季流動之美——春有櫻花含笑、杜鵑滿山紅;夏天濃陰蔽日、清溪長流;秋日紅葉斑斕、漫山遍野;冬季霧淞冰凌、恍若北國風光!
馬壩人遺址
馬壩人遺址——獅子岩位於曲江區城區西南2公里處,1958年,聞名中外的「馬壩人」頭蓋骨在此被發現。「馬壩人」是介於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古人類,為1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它為完善我國原始人類發展的序列提供了相當重要的資料,是迄今為止廣東省唯一的一處古人類化石遺址。1977年在獅子岩兩石山之間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晚器的文物,被命名為「石峽文化」,更使獅子岩名聲大震。 1960年,馬壩人遺址被韶關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10月,馬壩人遺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馬壩人遺址和石峽遺址被評為「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2001年6月,馬壩人遺址和石峽遺址合並,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壩人遺址風景區是一個山、水、洞、石兼收並蓄,集考古與旅遊、知識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的廣東省著名的大型考古旅遊勝地。該景區分為前山和後山,前山主洞是「馬壩人」化石出土地點,在銀岩和桂花岩等洞中塑造了「馬壩人」時代原始人類生活塑像群和「石峽文化」時期先民們生活情形。後山有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曾居住過的招隱寺和大型的石灰岩溶洞,洞內有千姿百態的石鍾乳令人驚嘆大自然的藝術創造力。景區內還設有建築面積達2096平主米的馬壩人博物館,陳列有許多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九瀧十八灘漂流
巍巍南嶺山脈南麓,著名的大瑤山下,有一條秀麗的武江,武江源於湖南臨武,出宜章自北向南流入廣東最北邊的縣級市樂昌,經韶關注入北江。 武江自進入坪石鎮至樂昌市區的60多公里河段,屬峽谷江流地貌。河水沿大瑤山奔騰而下,江岸陡峭,谷深林密,河道蜿蜒曲折,共有九個瀧{指落差大,水深流急,河道較窄處},十八灘(指落差小,水淺流急,多石處),古稱樂昌峽、瀧峽,又稱虎溪九瀧十八灘自然風光絢麗多彩,姿態萬千,河道蜿蜒,水清流急,銀霧飛煙。「韓瀧」最窄之處,是老瀧和新瀧間,河道彷彿被大山擠壓,僅容得下一條船而過。最險要的要數垂瀧。水流似箭,水下礁石叢生,離瀧尾十多米處有崢嶸崔嵬的瀧壁,蔚為壯觀。最奇的要算百雞灘。江心有千萬只大小形似雞的卵石,如百雞群戲。漲水之時,發出陣陣聲響,似百雞齊鳴。最美之處要算梅瀧至驚瀧之間,此處山峪聳險,石紋各異,自然灑脫,雜木叢生,盤根錯節,藤縷絲連。一年四季色彩各奇,加上河水清清、濤聲悠悠,真可謂山水相映。 九瀧十八灘穿行在大瑤山下的崇山峻嶺之間,由於受大山的擠壓,河道僅寬幾米至幾十米,景區風光以奇峰、秀水、怪石、叢林等自然景色為主,沒有人為的堆砌、沒有刻意的雕琢,兩岸疊巒重重,峽谷幽深,谷坡多達60度以上,有的近似直立,江心怪石嶙峋;犬牙交錯,岸邊古木參天,梅林片片,沿途風景如詩如畫,秀色可餐,具有水美、峽奇、灘險的獨特風韻。 九瀧十八灘漂流旅遊,既不同於長江、黃河的考察探險性漂流,也不同於如灕江的乘船觀賞性旅遊,而是集游樂、觀賞於一體的漂流項目,遊客乘動力橡皮舟穿行於水流湍急的瀧灘之中,既新鮮刺激,好玩,有驚無險又安全。經開發以後,很快就成為遊客喜愛的游樂項目,成為廣東省旅遊熱線景點。1988年列為省四大旅遊拳頭產品之一,1993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並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國線景點。
新豐雲髻山
雲髻山旅遊區屬省級自然保護區,主峰海拔1438.8米,是珠江三角洲最高峰。她既有南方山水的鍾靈毓秀,又有北國山嶽的雄偉峻拔。二00六年榮獲「廣東最美麗鄉村示範區」稱號,「2006年度最受歡迎國內(外)旅遊目的地」大型讀者票選活動中,雲髻山旅遊區今天又被評為「最佳自駕游目的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雲髻山,以雄偉原始的山和神聖潔凈的水,令天下遊客悠然陶醉,如入夢鄉。 雲髻山奇峰林立、怪石紛呈。獅子峰雄偉峻拔,玉女峰灑脫秀美,酒壺耳峰惟妙惟肖,五指山直插雲霄……滿山異姿紛呈的象形山石,似人、似獸,或仰或立、或蹲或倚,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雄師回眸,憨象施禮,金龜朝聖,猿人石,子母象等,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而最為獨特神奇的天狗望月,則橫空出世,俯瞰萬象,令人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 雲髻山是新豐江的源頭,滾滾東流的新豐江水蓄於新豐江水庫,潤澤下游的惠州、東莞、深圳、香港等地萬千民眾。區內新豐江源頭三疊瀑布,落差128米,潔凈的源頭水從天而降,落在岩石上跳躍的竄泉飛珠,好似阿婆的雲發,終日飄灑,奔飄而下,蔚為壯觀;岩之景的劍龍瀑,水順狹窄的溝槽傾斜而下,如連天接地的一束銀線,堪稱奇景;詩情畫意的蕉風雨韻,飄灑飛揚的青龍瀑布、竄越飛天的飛龍瀑布等瀑布群,可謂三步一景,五步一觀,異姿紛呈。 雲髻山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春賞山花,春天是彩色的海洋,滿山盛放著一簇簇沒有名字的山花、野花,五彩繽紛,斑斕多姿,展示著大自然生命的綻放與延續;夏弄清風,夏天是鬱郁蔥蔥的天地,陣陣山風吹過,夾著飛瀑,給人清涼爽快的感覺;秋觀紅葉,秋天是火紅的日子,金紅的楓葉成行成片,大山以最朴實的方式,用火一樣地熱情歡迎八方遊客的到來;冬踏冰雪,冬天是玉色的世界,冰花、冰串、冰天雪地,晶瑩剔透,白雪皚皚。 雲髻山的森林、雲海、湖水、溫泉又是一大特色。這里的林海無邊,植被茂密,有寄生樹、石上竹、禾雀花等奇觀,可謂爭怪斗異,千姿百態;這里的雲海翻騰,如棉絮,如地毯,人在其中,心曠神怡,猶如飄入仙境;在海拔八百米處的鴛鴦湖,宛如鑲嵌在山中的璀璨明珠;這里的溫泉,水色清透,含氟、鉀、鈉等多種微量元素,有良好的療養和保健作用。
珠璣古巷
南雄珠璣巷,位於縣城北部偏東,在323國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處的沙水村。該巷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全長1.5公里,是古代五嶺南北梅關古道的必經之路,其古樸風貌猶存。珠璣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今住居民38l戶,1742人。現有姓氏為何、謝、曾、黃、鍾、賴、劉、陳、郭、周、董、雷、戴、張、楊、歐陽、李、王、熊等19姓,其中雷姓是畲族,其餘諸姓均為漢族。 關於珠璣巷得名,據清·道光四年(1824年),戴錫綸編纂的《直隸南雄州志》載:「珠璣巷得名,始於唐張昌。昌之先,為南雄敬宗巷孝義門人。其始祖轍,生子興,七世同堂。敬宗寶歷元年,朝聞其孝義,賜興珠璣絛環以旌之;避敬宗廟諱,改所居為珠璣巷。」明屈大均著《廣東新語》、民國時期中山黃慈博遺稿《珠璣巷民族南遷記·粵北簡氏大同譜》所述,有珠璣巷得名之議,與上說一致。 近年來,南雄珠璣巷人南遷後裔聯誼會籌委會,派員到珠江三角洲各市、縣調查和收集諸姓族譜、家譜。據順德、番禺、南海、東莞、中山等市、縣諸姓族譜、家譜.記述有關珠璣巷得名由來,亦與《直隸南雄州志》說法相同。(摘自《珠璣巷古今》)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名聞遐邇的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境內,佔地7545公頃,是南嶺南緣保存較完整、面積較大、分布較集中、原生性較強,具有世界性典型代表意義的中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精華所在地,是鑲嵌在華南地區的一顆綠色翡翠。 莽莽蒼蒼的車八嶺原始大森林裡,棲息著華南虎、雲豹、蘇門羚、海南千干鳥、水鹿等1550種珍禽異獸,其中珍稀瀕危動物44種。野生植物1928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8種,主要有伯樂樹、傘花木、野大豆等。在這綠色的海洋中蘊藏著無數生物種類,這里一年四季常青,鳥語花香,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仍怒放,果熟四季,奼紫嫣紅。每當秋季,那「紅葉勝似二月花」的林區景色,更是迷人,嚴冬偶爾也可欣賞到銀裝素裹的景象,呈現一派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風光秀麗,自然景觀多姿多彩,獨具特色。區內目前已開辟自然博物館、原始森林漂游、原始森林探險、瑤寨風情、野生植物園、茶果園、梅園、野外觀鳥等10多個旅遊活動項目,各具特色。信步景區,一覽大自然的風采,山、水、石、林、古;雄、幽、險、奇、秀,使遊人品味到回歸大自然的山野情趣,千種風味,萬般愜意,樂趣無窮,流連忘返。 返撲歸真,回歸自然。車八嶺自然保護區以其幽谷深壑,參天古木獨有的魄力吸引著四方遊客。這里不僅是科研考察、教學實習、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也是旅遊度假、避署療養、寫詩作畫,領略大自然情趣的勝地。
百丈崖峽谷漂流
百丈崖峽谷漂流
百丈崖峽谷漂流位於全國著名的大寶山,緊臨京珠高速,從沙溪出口到漂流起點15分鍾,北依佛教聖地南華寺,車程也只需10分鍾,地理位置極為方便。被譽為「京珠第一漂」。大寶山這里植被茂盛,樹木參天,古藤纏繞,翠竹成林,彩蝶成群,溪流清澈,山幽鳥鳴,百雀飛舞,是一個難得的漂流探險.享受大自然,反樸歸真,重拾童趣的首選之地。漂流河道全長約3公里,落差達百米,沿漂流河道有十多個迴旋處,可在60分鍾的漂流過程中,盡情享受原始森林峽谷漂流之刺激,更可欣賞融山之雄,水之秀,林之幽,花之美,石之奇,潭之壯,鳥之鳴,魚之樂於一身的原始森林山谷風光。
滿堂客家大圍
滿堂客家大圍
滿堂客家大圍坐落於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隘子鎮內,北至始興縣城、西往韶關市區均約65公里,地處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小坑國家森林公園之間。 滿堂客家大圍建於清道光五年,如今雖170多年過去了,但高大的牆體竟無一處有下沉開裂現象,實在是民間建築之一絕。據說從道光五年起直至咸豐九年,用了28年時間才全部完工。素稱"廣東第一大圍"、"嶺南民居之最",佔地1.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具"三大功能,九大奇觀"這特點,是民居建築中"方圍"系列的傑出代表。
乳源必背瑤寨
必背瑤寨是乳源民俗風情觀光的好去處。必背,原叫「鱉背」,是乳源瑤族自治縣瑤族聚居的一個鎮,位於乳源縣城東北約50公里的大瑤山腹地。必背瑤族屬過山族,是瑤族的一個分支,是旅居美國,泰國,法國,緬甸,寮國等地的瑤族發祥地。 游覽必背瑤寨,可以欣賞迷人的瑤山風光,觀看歡快熱鬧的瑤族歌舞,領略古老的民族風俗,品嘗獨具風味的瑤家美食。必背瑤寨依山而建,有別致的樹皮房、竹房,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別具一格。瑤區除瑤語外,客家話也通用。瑤胞穿戴自己刺綉的彩色圖案服飾,男女能歌善舞,以山 乳源必背瑤寨
歌傳情示愛。他們的熱情好客,用甘甜的瑤山茶、清香味美的竹筒飯和自製的瑤家水酒待客。 歌謠是瑤族人民口頭文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瑤族音樂、舞蹈與民間歌謠一樣,起源於勞動與宗教。現在,瑤族的長鼓舞、銅鼓舞已搬上舞台,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民間保留的傳統體育項目有扳手腕、摔跤、氣功、上刀山、武術等。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至十五日為乳源過山瑤的「十月朝」節,又稱「十月社」,是乳源過山瑤慶豐收的傳統節日。
㈤ 有誰能告訴我杭州都有什麼好玩的
杭州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位於江南,自然風光婀娜多姿,杭州在在很久以前就和蘇州享有「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的美譽。在杭州市區的范圍內,除了最為著名的杭州西湖景區外,還有以下的著名景點: 一、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當時印度僧人慧理 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清康熙南巡時,曾登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他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於是就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個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 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據說蘇東坡守杭時,常攜詩友僚屬來此游賞,並曾在冷泉亭?quot;畫扇判案"呢。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復再建的,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葯師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氣勢嵯峨。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庄 嚴,頷首俯視,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釋祖像後壁為《五十三參》彩繪群塑, 共有姿態各異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現的是佛經中財童子歷經磨難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終於得證佛果的故事。這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鰲背,手執凈瓶的觀世音菩薩,她意態瀟灑,祥和地接受著善財童子的參拜。 釋迦牟尼造像 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寶殿正梁被白蟻蛀空倒塌里被毀。現在這 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採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度具風采。 葯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葯師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 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跡。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也是吳越末年雕造的。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 二、岳王墳 岳王廟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現存建築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廟更加庄嚴肅穆。岳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岳飛(1103~1142)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的場所。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 」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岳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 1204年)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三、寶俶塔 保俶塔 保俶塔坐落在寶石山上,始建於北宋年間,後屢毀屢建,現塔為六面七級實心磚塔,高45.3米,為1933年按明末以後的原式樣重建。塔身秀挺纖細,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美女,有"保俶如美人"的贊譽,為西湖標志之一。 四、六合塔 位於浙江杭州市錢塘江濱月輪山上,外觀八角十三層,內為七層,高約60米。始建於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屢毀屢修,南宋紹興年間及清朝雍正、光緒年間均曾重建。解放後又加修葺。為杭州著名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花會首領陳家洛等人,將乾隆皇帝從妓女玉如意房中劫走,關在六和塔上,斷絕食物三日,然後與之共商反清復明大計。天山雙鷹憑藉高起武功天花亂攻上六合塔,要誅卻乾隆,被陳家洛等所阻。(見金庸《書劍恩仇錄》) 五、杭州龍井問茶 龍井主要指翁家山、楊梅嶺、滿覺隴、白鶴峰一帶,杭州人亦稱石屋四山龍井。特別是梅家塢景區是出產的龍井茶為最。 六、虎跑泉 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第一泉為鎮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為無錫惠山的惠泉。虎跑泉水質甘冽醇厚,與龍井茶葉合稱西湖雙絕,有「龍井茶葉虎跑水」之美譽。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僧人住在這里,但這里無水,生活很不方便,無奈之際准備離寺而去。一日夜裡,夢見一神仙告訴他:「明日有二虎將南嶽童子泉移來。」第二天果見有二虎「跑地作穴」,湧出泉水。當然這僅是傳說,實際上虎跑因地處群山之低處,地下水隨岩層向虎跑滲出,由於水量充足,所以虎跑泉大旱不涸。虎跑泉水礦化度不高,水質無菌,飲後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虎跑泉水表面張力很大,如用杯子將水放滿,再將錢幣一個一個地放入杯中,泉水漸漸高出杯麵3毫米也不會外溢,十分有趣。沿虎跑泉左面山徑拾級而上,不遠處有一組夢虎石雕,性空和尚面目慈祥,閉目斜卧,邊上有二虎,形象生動,粗獷有力。整座雕像布局得體,線條剛柔相間,很有意趣。虎跑茶室邊上是濟祖塔院,是宋代濟顛和尚葬骨灰之處,院後壁上有數幅壁雕石刻,都是濟顛傳說。茶室前沿級而下,可至弘一法師紀念館。弘一法師(1880--1942年)姓李名息,號叔同,浙江平湖人,早年留學日本,精通音樂、戲劇,對書畫篆刻頗有造詣,曾在東南亞講佛學,1918年在虎跑出家,是一位學者和高僧。 七、鳳凰寺 鳳凰寺是中國沿海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又名「真教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 該寺的歷史悠久,它創建於唐朝(618—907),到宋朝(960——1279)時被毀掉。1281年,元朝(1206—1368)著名伊斯蘭教人物阿老丁開始重修,明朝(1368—1644),在1451—1493年期間再次擴建重修,最終形成鳳凰寺的建築群規模。1646年,清朝政府下令再次重建,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1929年由於市政建設拆除了該寺的寺門以及門頂上加建的五層木製望月樓,極大破壞了鳳凰寺的完整形象。以後該寺又經過多次重修。 現存的鳳凰寺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築包門廳、禮堂、禮拜殿等。其中禮拜殿是元朝時代的無梁建築。寺內還珍藏著不少文物和藝術品,主要有木製的「經函」和一些碑刻。 八、胡慶余堂 位於吳山北麓大井巷,以葯店古建築為基礎創建而成。古建築群由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創建,現保存完整,高牆大門,氣象凝重;設計別具匠心,通體宛如鶴形,門樓像鶴首,長廊似鶴頸,大廳若鶴身,用材講究,雕繪 精巧,典型古樸。並伴有小憩觀賞之方亭、「美人靠」曲橋與噴泉等。胡慶余堂佔地3000平方米,內藏文物160餘件,由陳列展廳、中葯手工作坊、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與葯膳廳等五大部分組成。令游覽者既能博覽中醫葯寶庫之精華,又能觀賞「江南葯府」古建築之風貌,為國家文保單位
㈥ 杭州有什麼好玩呢告訴我好嗎
一、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當時印度僧人慧理 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清康熙南巡時,曾登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他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於是就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四個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 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據說蘇東坡守杭時,常攜詩友僚屬來此游賞,並曾在冷泉亭?quot;畫扇判案"呢。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復再建的,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葯師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氣勢嵯峨。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庄 嚴,頷首俯視,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釋祖像後壁為《五十三參》彩繪群塑, 共有姿態各異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現的是佛經中財童子歷經磨難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終於得證佛果的故事。這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鰲背,手執凈瓶的觀世音菩薩,她意態瀟灑,祥和地接受著善財童子的參拜。 釋迦牟尼造像 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寶殿正梁被白蟻蛀空倒塌里被毀。現在這 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採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度具風采。 葯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葯師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 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跡。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也是吳越末年雕造的。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 二、岳王墳 岳王廟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現存建築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廟更加庄嚴肅穆。岳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岳飛(1103~1142)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的場所。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 」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岳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 1204年)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三、寶俶塔 保俶塔 保俶塔坐落在寶石山上,始建於北宋年間,後屢毀屢建,現塔為六面七級實心磚塔,高45.3米,為1933年按明末以後的原式樣重建。塔身秀挺纖細,宛如亭亭玉立在西子湖畔的美女,有"保俶如美人"的贊譽,為西湖標志之一。 四、六合塔 位於浙江杭州市錢塘江濱月輪山上,外觀八角十三層,內為七層,高約60米。始建於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屢毀屢修,南宋紹興年間及清朝雍正、光緒年間均曾重建。解放後又加修葺。為杭州著名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花會首領陳家洛等人,將乾隆皇帝從妓女玉如意房中劫走,關在六和塔上,斷絕食物三日,然後與之共商反清復明大計。天山雙鷹憑藉高起武功天花亂攻上六合塔,要誅卻乾隆,被陳家洛等所阻。(見金庸《書劍恩仇錄》) 五、杭州龍井問茶 龍井主要指翁家山、楊梅嶺、滿覺隴、白鶴峰一帶,杭州人亦稱石屋四山龍井。特別是梅家塢景區是出產的龍井茶為最。 六、虎跑泉 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第一泉為鎮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為無錫惠山的惠泉。虎跑泉水質甘冽醇厚,與龍井茶葉合稱西湖雙絕,有「龍井茶葉虎跑水」之美譽。相傳唐元和年間,有個名叫性空的僧人住在這里,但這里無水,生活很不方便,無奈之際准備離寺而去。一日夜裡,夢見一神仙告訴他:「明日有二虎將南嶽童子泉移來。」第二天果見有二虎「跑地作穴」,湧出泉水。當然這僅是傳說,實際上虎跑因地處群山之低處,地下水隨岩層向虎跑滲出,由於水量充足,所以虎跑泉大旱不涸。虎跑泉水礦化度不高,水質無菌,飲後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虎跑泉水表面張力很大,如用杯子將水放滿,再將錢幣一個一個地放入杯中,泉水漸漸高出杯麵3毫米也不會外溢,十分有趣。沿虎跑泉左面山徑拾級而上,不遠處有一組夢虎石雕,性空和尚面目慈祥,閉目斜卧,邊上有二虎,形象生動,粗獷有力。整座雕像布局得體,線條剛柔相間,很有意趣。虎跑茶室邊上是濟祖塔院,是宋代濟顛和尚葬骨灰之處,院後壁上有數幅壁雕石刻,都是濟顛傳說。茶室前沿級而下,可至弘一法師紀念館。弘一法師(1880--1942年)姓李名息,號叔同,浙江平湖人,早年留學日本,精通音樂、戲劇,對書畫篆刻頗有造詣,曾在東南亞講佛學,1918年在虎跑出家,是一位學者和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