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郊區多久可以發展起來
擴展閱讀
廈門在五行中屬什麼 2025-08-09 18:18:19
呂四到杭州的汽車要多久 2025-08-09 18:16:49

杭州郊區多久可以發展起來

發布時間: 2022-07-31 23:22:42

『壹』 簡略地說說杭州的歷史

1、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

2、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3、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4、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5、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

6、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1)杭州郊區多久可以發展起來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

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郊區仍為杭縣,舊屬諸縣直屬於省。

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貳』 杭州土拍市場持續火爆,地市好轉能否拉動樓市繁榮

『叄』 杭州哪個區算是市區,哪個區是郊區

主要有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江干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 郊區是餘杭,西湖部分是郊區,江干有部分是郊區濱江也是部分郊區。

5000元算是中等水平,房子可以租一間普通的、上下班不用坐車的房子(郊區),只要你省著點花,別揮霍就沒問題。武林廣場房租很高,不建議你在那裡租房。如果上班坐地鐵的話,建議你在郊區租。

(3)杭州郊區多久可以發展起來擴展閱讀: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常住人口946.8萬人,城鎮化率76.8%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1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2844家。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江干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58年4月杭縣撤銷作為杭州市郊區,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1961年3月餘杭縣並入杭州錢塘聯社,成立新的餘杭縣。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經國務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蕭山市和餘杭市,同時設立蕭山區和餘杭區,與杭州市原6個區一起構成一個新杭州,調整後的杭州新市區由原來的6個區增加到8個區。

2014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富陽區成為杭州市第九個市轄區。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7〕102號)精神,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以原臨安市的行政區域為臨安區的行政區域,臨安區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

參考資料來源:杭州-網路

『肆』 有關杭州城市變遷的資料

在某種程度上,城市的發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當我們回顧和觸摸杭州城市化進程的脈絡時,不能不提及當年的蔣村商住區———亦即今日的城西住宅區。

15年前,城西還是一片遍布柿樹林和蘆葦塘的濕地,一些非國有房產商開始了住宅開發的嘗試。那時候,它的名字叫做「蔣村商住區」;1996年,隨著康樂新村、丹桂公寓、金都花園、南都花園、湖畔花園等第一代商品房陸續建成並逐漸形成居住氛圍,城西大型住宅區的雛形初現;2000年後,人們已然將杭州城西毫無疑問地看做一個高檔住宅聚集的成熟板塊。

短短10年的開發過程,城西從荒蕪到繁盛,將杭州中心邊界迅速擴大到西溪濕地邊。這是一個城市蔓延的奇跡。

如今,隨著西溪濕地公園、西溪沃爾瑪、天目山路延伸段、文一西路延伸段、文二西路延伸段等重點工程的實質性進展,杭州城西的觸角已經被進一步放大至包括五常、閑林等杭州西邊與城市關系最緊密區域的「大城西」。

這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一塊神奇區域走過的足跡,通過對桂花城和翡翠城兩只麻雀的解剖,會發現,依託科學的城市規劃體系與合理的城市功能配置,大城西的發展將擺脫原來以住宅為導向的商住發展,轉而形成城市集群效應和城郊模塊化發展的新城市規劃布局。

從城西到新城西,從蔣村到西溪,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和諧大城西即將崛起。

蔣村模式:杭州商品房標本

杭州人現在所說的「城西」,一般指的就是蔣村商住區。在過去不到10年的時間里,由數十家房地產開發商在4平方公里土地上開發的超過300萬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區,聚集了超過15萬的居住人口,成為杭州市區規模最大的居住區。

城西房地產開發始於1992年。當時其地塊尚屬餘杭,在杭州市政規劃中並沒有與之相關的市政基礎配套設施,甚至沒有標準的城市道路。

隨後的幾年時間中,綠城、南都、金都、證大等開發商入駐開發,盡管面臨1994-1997年宏觀調控的不利局勢,但以綠城的樓盤為代表、品質明顯高於市中心的住宅產品,依然首次明晰了更加註重建築、環境與配套的居住理念。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取消後,公積金、貨幣分房等一系列房改政策相繼出台,長達8年持續繁榮的杭州房地產市場就此啟動。而當時唯一能夠給杭州提供大量住宅供應的,就是當時的蔣村———今天的城西。以桂花城為代表的高檔住宅小區,得到了市場的進一步認同和高度評價,隨後在陸續四十多家開發商的競逐下,城西漸成杭州房地產開發的主流熱點區域,多家品牌開發商的介入,使得城西形象全面提升。

以住宅為先導,帶動交通、商業、文化、教育、經濟等領域大步發展,是蔣村商住區板塊較早出現的城市發展定律。這種自然形成的「店多隆市」模式,盡管現在看存在著很大缺陷,但後期城市規劃意識的跟進,相對彌補了城市中心化帶來的諸多問題。西城廣場、華聯超市、建材市場、社區步行街等陸續出現,使得城西日漸成熟,並成為杭州最大的高檔居住板塊。

作為杭州商品房開發的發源地,城西蔣村商住區既有許多優於市中心的特點,也存在一些缺憾。各個開發商「各自為政」開發的樓盤,從個體上說,無論規劃、景觀,還是建築、配套都做得不錯;但從城市發展規劃角度看,其崛起是基於一種自發的主動開發意識,即「先開發後配套」,缺乏城市整體規劃,也缺乏整體性的城市脈絡。

正因為有政府此後的大力介入,在規劃、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修正、補充和調整,同時引進了浙大紫金港校區、倉前高校園區等人文資源,蔣村商住區才得以有今天的欣欣向榮,居住、商業、經濟氛圍日益濃厚和諧。大城西:構築和諧人居生態城

近年來,杭州市政府明確提出了「一主三副、雙軸六組團、六條生態帶」、「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的新都市格局。其中,從城西到大城西,是一次生態人居、和諧人居的積極探索。

如果說蔣村商住區是以開發在先、配套在後形成的「葡萄效應」,那麼,目前的大城西則是有規劃、有秩序、有節奏的以社區開發模式為主的「模塊效應」。

不同於當年「摸著石頭過河」的蔣村商住區,大城西的規劃建設完全是在政府主導下,按照既定藍圖有序進行的,配套建設也是同步展開的。其起點之高遠非當年可比,進入的開發商也更加富有經驗,是一次在統一「指揮棒」下演出的大合唱。完全可以預見,基於城西往西的城市自然蔓延快速過程,加之主動郊區化的都市發展格局,一個新的大城西將在西溪濕地上形成,其前景遠勝於當年的蔣村商住區,有望成為杭城又一個具有標本意義的精品居住區。

大城西包括五常開發區、閑林鎮等與杭州城市關系比較緊密的區域。根據地理條件和歷史條件,加之近年城市建設的大發展,大城西與城市之間無論空間還是經濟上的聯系都日益緊密。依託良好生態濕地環境魅力緩沖區的優勢,將成為杭州乃至全國人居環境最為優越的地區。

大城西定位於生態城市的理想與生態型的土地使用規劃,以濕地保護區為核心建設新城,依託繞城高速公路,同時利用浙江大學名校效應,開辟高教園區,形成以浙江大學為主的杭州西部高等教育區。其中,西進城市發展軸以旅遊度假形成城市發展副中心區;北片依託自然及大型交通市政設施用地,建設一條由山丘、平原、坡地、水域等構成的綠色軸線與一片高科技工業園區;南片依託杭昱公路,形成南部中高檔住宅區;中部中心區依託倉前、閑林、老餘杭交界處,形成城市發展核心區。通過完善城市交通、教育、商業、文化、旅遊等多方面的城市基礎設施,一個東科技、西居住、北產業的和諧生態人居格局已經浮出水面。

從小區到社區:升級版的城市居住區

杭州人多有城西情結。這種情結,源自被其所營造的街道、高檔小區、文化氛圍、商業氣息等所吸引。

提及城西,我們不能不提到綠城集團。從丹桂、月桂、金桂、銀桂、蘭桂到桂花城、紫桂花園,這個起步於杭州城西並逐步走向全國的知名品牌開發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房產神話。

在蔣村商住區高檔住宅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綠城的桂花城。這個小區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起到了房產品標本作用。即使是在近10年後的今天,桂花城依然讓業內和市場贊賞不已。當年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起價,如今在二手房市場已高達萬元,成為杭州城西住宅中漲幅最大、升值比例最高的高增值房產品。

以桂花城為代表,蔣村商住區逐漸形成了一個集居住、休閑、商業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高檔居住區。而城市的升級意味著版圖的放大,也意味著市中心的多元化。隨著西溪文化保護區的正式啟動,以西溪、留下、閑林、五常等為核心的大城西,日益「顯山露水」。

2006年,隨著綠城、華立、金都、金成、大華等品牌房地產商的進駐開發,大城西被定位為一個和諧生態居住示範區。

其中的翡翠城,是綠城進軍該區域、以社區為開發模式的首個大盤,也是大城西時代的地標性品牌社區代表。其開發姿態,首先在理念上就已經超越了傳統居住區的概念。

憑借1400餘畝規模的開發用地和良好的濕地資源,翡翠城以科學人性的尺度,合理配置多功能公共空間、商業中心和鄰里交流的共享性場所,強調居住者對生活、休閑、商業、娛樂、運動、教育、交通等多方面多層次的整合意識,開發者希望通過這種集約化的有序交融,構建一種更高品質的生活形態,為居住者、為這座城市提供一種更為先進、科學的居住模式。

從翡翠城的社區開發模式可以看出,高檔社區對城市進化的多界面整合富有積極的探索意義。它在社區開發中,融合了居住者對一個城市生活的最基本訴求,並注重各種生活功能的綜合和均衡,從而強調一個優越於常規小區的居住環境。
兩座城:兩種城市進化模式

上世紀90年代杭州的「蔣村現象」,創下了杭州郊區住宅建設中的成功案例。城西時代創造了傳統城市發展的「滲透模式」,同時也對杭州城市擴張作出了貢獻。甚至可以認為,這是杭州房地產發展的示範區。

「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在傳統城市發展理論引導下的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老城區通過接壤的郊區,將城市住宅「步步為營」地向外滲透。這樣的模式,有利於中小城市在較短的時間內,擴大城市規模,並在市民接受度上迅速擺脫心理瓶頸。

桂花城,在這種模式下起到了一個從近郊向城市中心轉變的領軍作用。其意義在於,通過舒緩而典雅的低密度建築,東方傳統居住情結的園林藝術,注重鄰里文化交融的組團庭院,反映城市藝術的中心花園,以及外廊包圍適度規模的商業街等特性,將小區和可預見的城市發展規模緊緊結合在一起,並力圖以城市發展來滿足小區的大部分外圍生活需求,如上學、大商業、醫療等需求。

然而,「攤大餅」模式在城市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帶來規模偏小、發展速度減緩、人口密度偏高、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社會經濟問題。今天,大城西的都市規劃依據,本質上是城市的自然蔓延過程。「攤大餅」的模式因此不能進一步向留下、閑林、倉前擴張。

一個城市的主動郊區化帶來的必然結果是:超前的人居意識與合理的資源配置。在組團式、鬆散集聚式的大杭州人居格局下,大城西的規劃則以「集約模塊化」為基本要素。適度的城市距離、具有城市發展基礎的區域為大都市組團細胞。

翡翠城的出現,是一次社區開發模式的積極思考與探索。它不僅在建築規劃、建築多元化、居住空間上有合理的前瞻性改良,而且更注重一個社區所提供的特有文化集成。這種社區文化,主要反映在可步行距離內實現的共享空間上,小到抬高的圍合組團庭院,中到密林與草地構成的中心花園和豐富的中心會所,大到社區廣場、街區、城市綠帶。

社區與小區的最大區別,在於適度規模上能更有效、更豐富地集約資源配置。翡翠城獨立設置了大型社區商業中心,聘請國際一流公司美國DDG公司進行規劃設計,將高星級標準的高檔酒店、大型超市、體育中心集合在一條豐富的商業街區中,同時融入風情各異的咖啡吧、茶吧、鮮花店、書店等休閑業態,並在此基礎上,為業主提供綠城幼兒園、綠城醫院等基本生活配套。其周邊,2008年將建成的西溪沃爾瑪距此僅2000米,生活半徑中的醫院、銀行、中小學等城市配套也都將逐漸成形,一個超大規模社區將在大城西誕生。

從桂花城到翡翠城,從蔣村商住區到大城西,杭州城市化進程就這樣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並深刻影響著每位置身其中者的生活。

『伍』 關於在杭州買房的一句評論:買郊區有什麼用啊!又不能住市區點三萬一平方,買房腦子有問題的。

1、這句話應該是對錢不多的朋友說的。買房不如租房,試想租一套房(杭州市區小-中套1500左右),1年18000元,10年18萬,50年90萬,90萬元在杭州市區能買下舊房(50-60平方甚至 更少,遠離市區可以買下新房80方左右),但你還貸款需要多少年啊?累不累啊。
2、如果你是有錢人,那買房就把它當作一種投資,眼光放遠點,就不要理會朋友的話了。

『陸』 三線城市郊區十年後能不能發展到現在主城區的樣子

不能,只會越來越萎縮,除非國家有規劃!

『柒』 杭州房價狂漲,郊區都上漲30%,為什麼會這么搶手

杭州房價暴漲,甚至郊區的價格漲幅都很大,主要有幾點原因:

1.杭州人口流入很多,他們有很強的購房需求。

2.杭州要開亞運會,因此不少人投資了杭州房產。

3.杭州房價不斷上漲,還是因為城市有發展。

杭州這座城市,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尤其是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入駐之後,城市的發展很快,和一線城市相比也不遜色,並且杭州房價相對便宜,導致不少人到杭州就業生活,選擇在杭州定居。因此杭州的房價上漲非常多,甚至郊區都有了巨大漲幅,杭州的房子變得非常搶手。

三、杭州房價上漲,和城市活力有很大關系。

杭州房價上漲,和杭州這座城市的吸引力有很大關系,杭州位置優越,有各種產業,交通也十分方便,人們在杭州生活舒適方便,還沒有一線城市的壓力,因此杭州被不少人看好,認為杭州未來有很大發展,選擇在杭州買房定居,推高了房價。

杭州房價上漲,主要是買房的人太多,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捌』 如果去杭州發展,在杭州多少工資才不算低,才能過得舒適呢

在杭州發展,多少工資才能過的舒適?月收入5000有5000的活法,收入1萬有1萬的活法。要想過的舒適,首先要有一套房,至少每月房貸不影響你的生活。

而杭州目前的房價,主城區特別是上城下城錢江新城價格較高,西湖邊的更不用說了,主城區一般4、5萬一平米。大多數新杭州人於是選擇了交通方便、生活設施較為齊全的郊區,比如說餘杭區的良渚、崇賢、未來科技城等地,那邊二手房也到了3萬左右,一般一套房子要到300萬左右。當然,你要是能搖到新房,恭喜你,現在還能買到200萬的房子,前提是你能搖到。

而一位新杭州人到了杭州,即使是買200萬的房子,假如借貸了100萬(家中湊齊100萬首付),那麼20年每月還款是6500元上下(商貸),公積金要低的多。如果你公積金能達到4000一月,這點貸款對你來說,不值一提。這同時意味著按照12%的繳納比例,你個人的月收入應該在15000以上。

有了房後,肯定要買車了。生活舒適,即意味著你早上不用一早去擠公交車,下雨天不用擔心淋雨,天熱有車內空調,遇急事可以馬上去辦。買個稍微好點的代步車,按20萬來算吧。還有,現在車位很貴啊,15萬一個可能已經算保守了。

其實,在杭州,有車又有房,房貸車貸對生活沒大影響,那恭喜你,已經一隻腳邁入中產階級了;當然,想過比較奢侈的生活,還是比較遙遠的。到菜場買蔬菜可以不用計較價格。說到底,很多英雄都折腰在一套房上。還有個關鍵問題,不要去比,比來比去,再有錢也過的不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