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有哪些街道、社區地址、電話號碼
上城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上城區地處杭州城區中部偏南,區域面積26.06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54個社區。截至2018年末,上城區常住人口34.5萬人。
截至2018年10月,上城區轄6個街道,54個社區。
1、湖濱街道
杭州市上城區東平巷4號
(0571)87064485
東坡路、岳王路、吳山路、涌金門、青年路、東平巷(6個)
2、清波街道
清波街道
杭州市上城區後市街137號 (0571)87919337
清波門、勞動路、定安路、清河坊、柳翠井巷(5個)
3、小營街道
浙江省杭州市建國南路98 電話:0571-8701250
紫金、馬市街、小營巷、葵巷、老浙大、大學路、茅廊巷、金錢巷、長明寺巷、梅花碑、姚園寺巷、西牌樓(12個)
4、望江街道 杭州市中心部聯系電話:0571-86560706
大通橋、興隆、始版橋、莫邪塘、清泰門、徐家埠、耀華、近江東園、近江西園、在水一方、婺江(11個)
5、南星街道 南星街道辦事處 0571-86081175
饅頭山、紫花埠、美政橋、復興街、海月橋、水澄橋、玉皇山、白塔嶺(8個)
6、紫陽街道 0571 86061139
十五奎巷、太廟、木場巷、彩霞嶺、上羊市街、新工、鳳凰、海潮、候潮門、北落馬營、甬江、春江(12個)
⑵ 杭州上城區和下城區是如何劃分的
分別叫上城區和下城區兩個名字並不是因為地勢不一樣,而是因為因下城區地處故南宋皇城北,杭州習慣以北為下,故稱下城區;上城區居南宋皇城以南,後習慣以南為上,故名上城區。
上城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上城區地處杭州城區中部偏南。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上城區常住人口1323467人。上城區全區面積為18平方公里。
上城區域歷史悠久,曾是自隋唐至民國時期州治所在地,尤以南宋定都杭州,在鳳凰山東麓建皇城、築宮殿,歷時140餘年。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改原第一區為上城區。
下城區(已撤銷),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位於杭州市中部,下轄8個街道,74個社區,1949年6月設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面積29.33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下城區常住人口52.6萬人。
下城區東與江干區為界,北、西與拱墅區相鄰,西與西湖區毗鄰,南與上城區相接;因地處故南宋皇城北,習慣以北為下而稱下城區。下城區地域自唐宋之後,一直是杭州絲綢業和都市文化、教育中心。
⑶ 上城區屬於城南嗎
以杭州主城區的角度來看,上城區就是杭州城區的最南部。中間是下城區,北面是拱墅區,西面是西湖區,東面是江干區。這只是主城區。如果要把濱江區算上,濱江區才是杭州的城南。
⑷ 杭州的市中心是哪個區
杭州的上城區、下城區都是市中心。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
杭州的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城市原點(零千米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
地形地貌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區劃沿革
2019年4月2日,浙江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杭州錢塘新區,面積達531.7平方千米,託管管理范圍包括江干區的下沙、白楊2個街道,蕭山區的河庄、義蓬、新灣、臨江、前進5個街道,以及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規劃控制范圍內的其他區域(不含黨灣鎮所轄接壤區域的行政村)。
⑸ 怎樣區分上城區和下城區
1、區分上城區和下城區的方法有如下:
a 、地理位置區分:上城區在南,下城區在北。
b、景點分布區分:上城區有清河坊、鼓樓、城隍閣景區,下城區有武林廣場、浙江自然博物館、西湖文化廣場。
c、慶春路界限:上城區在慶春路以南,貼沙河以西,清江路以南,包括復興路一帶。下城區在慶春路以北,貼沙河以西,杭長鐵路以西,上塘路以東。
2、分別叫上城區和下城區兩個名字並不是因為地勢不一樣,而是因為因下城區地處故南宋皇城北,杭州習慣以北為下,故稱下城區;上城區居南宋皇城以南,後習慣以南為上,故名上城區。
(5)上城在杭州哪裡擴展閱讀:
上城區域歷史悠久,自古是杭州城市的核心部位,曾是自隋唐至民國時期州治所在地,尤以南宋定都杭州,歷時140餘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上城區自宋至清,分屬錢塘、仁和縣管轄。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置杭州市,上城區域分屬城區、江干區。此後城區行政區域多次變化,直至杭州解放前夕,上城區分屬第一區。第二區和第四區(即原江干區),建區公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相繼在上城區域建立。改原第一區為上城區,第二區為中城區,第四區為江干區。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宣布建立區人民政府。
1952年5月,重建區委、區政府。11月,市政府決定調整上城區的管轄范圍,將上城區的十五奎巷和六部橋2個公安派出所管轄范圍(鼓樓至鳳山門)劃歸江干區管轄。
1957年6月,中城區建置撤銷,其管轄的金錢巷、馬市街、皮市巷、青年路、岳王路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上城區領導。
1960年4月30日,上城人民公社成立,中共上城區委改稱中共上城人民公社委員會,區人委改稱上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1年 10月,上城人民公社終止,復稱中共上城區委和區人委。
1963年12月,市人委決定將下城區的橫河街道辦事處劃歸上城區領導。1968年4月15日,建立上城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9月16日,上城區革命委員會建立,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
1980年6月,召開上城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恢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上城區人民政府,取消了上城區革命委員會名稱。
1997年1月1日,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杭州市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江干區的紫陽、望江、南星、閘口4個街道辦事處和四季青鎮的近江、望江、玉皇3個行政村劃歸上城區管轄。
2003年5月,把原來的9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6個。撤銷小營街道、城站街道建立新的小營街道;撤銷南星街道、閘口街道建立新的南星街道;調整紫陽街道的區劃界線,保留湖濱街道、清波街道設置。
⑹ 杭州上城區包括哪些地方
上城區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她東南面瀕臨有天下奇觀之稱錢江潮的錢塘江,中南部夾枕著古跡遍地、鬱郁蔥蔥的鳳凰山和吳山,西面緊貼煙柳畫橋、處處勝景的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西湖,區域中部的東河和中河以其老橋綠水載著古老的傳說靜靜地自南而北縱貫全區境內。
上城區地處杭州城區中部偏南,東以貼沙河、清江路至西興大橋與江干區為界;西自錢塘江大橋經虎跑路、鐵路涵洞橋、玉皇山腳、萬松嶺路、西湖東岸、慶春路西延伸段與西湖區接壤;南以錢塘江主航道為界與濱江區相望,北以慶春路與下城區毗連。上城區區域面積18. 1平方公里(不含山體、水域面積),轄6個街道51個社區。區政府駐地惠民路3號。
街道 區域面積 所轄社區
湖濱 1.588 東坡路、岳王路、吳山路、涌金門、青年路、東平巷(6個)
清波 2.286 清波門、勞動路、定安路、清河坊、柳翠井巷(5個)
小營 2.973 紫金、馬市街、小營巷、葵巷、老浙大、大學路、茅廊巷、金錢巷、長明寺巷、梅花碑、姚園寺巷、西牌樓(12個)
望江 4.819 大通橋、興隆、始版橋、莫邪塘、清泰門、徐家埠、耀華、近江東園、近江西園、在水一方(10個)
南星 8.492 饅頭山、紫花埠、美政橋、復興街、海月橋、十畝田、玉皇山、白塔嶺(8個)
紫陽 5.840 十五奎巷、太廟、木場巷、彩霞嶺、上羊市街、新工、鳳凰、海潮、候潮門、北落馬營(10個)
⑺ 杭州有哪幾個區呀郊區是哪幾個呀
杭州有10個市轄區。
1.上城區
上城區位於杭州市中部偏南,東臨錢塘江,西貼西湖,南枕玉皇山。總面積26.06平方千米。是杭州中心城區之一,也是南宋皇城所在地,是杭州商貿旅遊中心、文創中心。是浙江省面積最小、單位GDP最高的城區。上城區轄6個街道,共有54個社區,總人口35.13萬人。
2.下城區
下城區地處杭州市城區中心,北依京杭古運河,南瀕秀麗的西子湖,西靠省委、省政府駐地、北靠市委、市政府駐地,東臨古城河貼沙河。總面積29.33平方千米[1],總人口52.61萬人(2010年),轄八個街道,區政府駐文暉路1號。
3.江干區
江干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區之一,位於杭州大都市東部,面積200.00平方千米。
4.拱墅區
拱墅區,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是杭州中心城區之一,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因舊時境內以最古老的拱橋拱宸橋和最繁華的湖墅地區而各取一字得區名。全區面積69.25平方千米。
5.西湖區
西湖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位於杭州市區西部,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機關所在地。
6.濱江區
濱江區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錢塘江南岸,原屬浙江省蕭山市,1996年12月12日由原蕭山市西興鎮、長河鎮、浦沿鎮三鎮成立,濱江區東面與南面與蕭山區相臨。[1]全區面積72.22平方千米。
7.蕭山區
蕭山區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轄區,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州灣南岸、錢塘江南岸,地處中國縣域經濟最為活躍的長三角南翼,東鄰紹興市柯橋區,南接諸暨市,西連富陽區,西北臨錢塘江,與杭州主城區一江之隔,北頻杭州灣,與海寧市隔江相望,陸域總面積1417.83平方千米。
8.餘杭區
餘杭區地處杭州市區西、北部,位於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是「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素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餘杭區總面積1228.41平方千米,轄6個鎮、14個街道,截止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98.46萬人。
9.富陽區
富陽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稱富春,杭州市轄區。與西湖區、蕭山區、餘杭區接壤,距武林廣場32公里。富陽轄區總面積1821.03平方千米,轄5個街道、13個鎮、6個鄉,戶籍人口67.16萬(2016年年末),富春江橫貫全境。2016年富陽區生產總值697.4億元,2016年財政總收入97.2億元。
10.臨安區
臨安區是杭州市轄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東鄰餘杭區,南連富陽區和桐廬縣、淳安縣,西接安徽省歙縣,北接安吉縣及安徽省績溪縣、寧國市。臨安區境東西寬約100千米,南北長約50千米,總面積3118.77平方千米;轄5個街道13個鄉鎮298個行政村。區人民政府設在錦城街道。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
(7)上城在杭州哪裡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水系分布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氣候特徵
西湖遠眺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地形地貌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參考資料:網路-杭州
⑻ 杭州的上城區為什麼叫上城區
沒有特別的由來。 上城區域歷史悠久,自古是杭州城市的核心部位,曾是自隋唐至民國時期州治所在地,尤以南宋定都杭州,在鳳凰山東麓建皇城、築宮殿,歷時140餘年,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上城區自宋至清,分屬錢塘、仁和縣管轄,民初屬杭縣管轄。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置杭州市,上城區域分屬城區、江干區。此後城區行政區域多次變化,直至杭州解放前夕,上城區分屬第一區、第二區和第四區(即原江干區),建區公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相繼在上城區域建立。改原第一區為上城區,第二區為中城區,第四區為江干區。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宣布建立區人民政府。6月22日,中共杭州市委決定並經省委批准,各區建立區委組織。8月19日,市委決定區政府改為區公所,為市政府派出機構,並撤銷區委組織。1950年6月1日,市政府決定撤銷區公所,城區工作由市直接管理。1952年5月,重建區委、區政府。
⑼ 杭州中心區在哪
杭州中心區在上城區、下城區,杭州的市區有十個,分別是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江干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有兩個縣:桐廬縣、淳安縣,還有建德市是縣級市也屬於杭州市。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