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三潭印月有什麼特點
擴展閱讀
茶光村到深圳公園怎麼走 2025-08-08 19:06:54
什麼是杭州錢江新城 2025-08-08 19:01:52

杭州三潭印月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8-04 05:47:00

『壹』 杭州西湖的三潭叫什麼有什麼作用..

叫「三潭印月」!

很早以前,一條千年黑魚精逃出龍宮,闖到錢塘江里,興妖作怪。從此以後,錢塘江兩岸常常鬧水災,堤岸被沖倒,稻田被淹沒,害得老百姓叫苦連天。

一天,黑魚精變成一個黑大漢,到杭州城隍廟來玩耍。他走到望江橋邊,忽然聞到一股香氣,回頭一看,橋邊有個點心攤,一個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賣餛飩面,熱氣騰騰,香氣撲鼻。黑魚精趕路趕得吃力了,一口氣吃了五碗餛飩面。一霎時,黑魚精肚皮癰得大喊大叫,趴在地上打了十八個滾,「嘩」地一聲,吃下去的餛飩面都吐了出來。老太婆拿起拂塵朝地上一拂,餛飩面變成了一根鐵鎖鏈,把黑魚精鎖牢了。原來,這個老太婆是觀音娘娘的化身。

觀音娘娘把黑魚精帶到大井巷裡,將它鎮在大井底下。黑魚精向菩薩求情,觀音娘娘說:「你為非作歹,禍害百姓,若要出來,除非井頭現天光。」原來這大井與別的露天井不同,是圍在房子里的內井,終年見不到陽光。誰知有一年,杭州來了個新知府,夜裡巡視街坊,提燈在大井巷裡走,燈光照到了大井上。只聽井底下「轟隆」一聲聞響,黑魚精掙脫了鐵鎖鏈,逃出大井,竄到了西湖裡。

黑魚精怕觀音娘娘再來收拾它,就在西湖中央鑽了個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平時躲在深潭裡睡懶覺,只有到了午時三刻,肚皮俄了,才從深潭裡翻身出來找東西吃。這時候,湖面掀起層層波浪,湖心旋渦滾滾,漁船、遊船躲避不及,有的被浪頭打翻,有的被旋渦卷沉,船里的人被黑魚精吞進肚裡,當了點心。從此,那些捕魚的漁民、劃船的船民,都嚇得不敢下湖了。

一天,觀音娘娘從蓬萊仙島回南海,路過西湖上空,見湖面上突然升起一片烏雲,湖水翻滾,波浪洶涌。按下雲頭一看,才知道是黑魚精逃出了大井,在西湖裡興風作浪。觀音娘娘便來到上天竺寺,向如來佛借來供桌前的一隻香爐。這時候,黑魚精正好竄出湖面,張開巨嘴,口噴白沫,尋找食物。觀音娘娘隨手地起香爐,對准黑魚精頭上壓去。黑魚精見頭頂上落下個東西來,抬頭一看,見是白衣白裙的觀音菩薩,嚇得連忙鑽入潭底。香爐在空中射出萬道金光,越變越大,只聽得一聲巨響,香爐口朝下罩住了潭口,把黑魚精鎮壓在西湖底下,永遠出不來了。只有三隻香爐腳露出在湖面上。

據說,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就是香爐的三隻腳。又因為香爐里的一爐香灰倒翻在西湖裡,從此,西湖泥都成了香灰泥。

『貳』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地貌及成因特點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島並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來,人們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設起來的一個園林藝術精品。

最早,這里是人工堆疊而成的水上陸地,吳越時這里被闢建為水心保寧寺。明朝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當時的錢塘縣令聶心湯,別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個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寧寺的遺址,用西湖的淤泥築起了這個湖中之島,又在島外修了條環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島中有島,湖中有湖」的格局,作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當時的浙江總督李衛在此苦心經營,大興土木,建亭台樓閣,植奇花異草,使小瀛洲成為一處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園林。當時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魚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國時期,由於政府腐敗無能,對小瀛洲長期不加整治,亭閣頹廢,堤岸沉陷,花木荒蕪,一派蕭條,小瀛洲幾乎成為一個荒島。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撥款對三潭印月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改造,使它重現昔日風采,在空間變化、組景層次、建設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顯得匠心獨運、巧奪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構成幾個景區,而每個景區都自成一體,又互為襯托,有機結合。可以說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個「大盆景」。

網上找到的一段文字,希望有所幫助。

『叄』 西湖十景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

"西湖十景",景名合一,令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深受國內外廣大遊客歡迎,堪稱景點命名的典範之作。以南宋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鍾聞名。
蘇堤春曉:位於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約500米, 范圍約9.66公頃。蘇堤是跨湖連通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個西湖水域,因此,在蘇堤上具備最為完整的視域范圍,是觀賞全湖景觀的最佳地帶。在壓堤橋南御碑亭處駐足,如圖畫般展開的湖山勝景盡收眼底。
麴院風荷:位於孤山東南角的濱湖地帶、白堤西端南側,是自湖北岸臨湖觀賞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點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當空之際觀賞湖光月色為主題。
斷橋殘雪:位於在西湖北部白堤東端的斷橋一帶, 范圍約2.61公頃。尤以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為勝。當西湖雪後初晴時,日出映照,斷橋向陽的半邊橋面上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彷彿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 呈"雪殘橋斷"之景。
花港觀魚:在蘇堤映波橋西北197米處,介於小南湖與西里湖間,范圍約0.25公頃。以賞花、觀魚為景觀主題,體驗自然的勃勃生機。春日裡,落英繽紛,呈現出"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勝景。
柳浪聞鶯:在西湖東岸錢王祠門前水池北側約50米的瀕湖一帶,范圍約0.54公頃,以觀賞濱湖的柳林景觀為主題。
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島及島南局部水域,范圍約7.67公頃,是杭州西湖最具標志性的景觀。該景觀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島為核心觀賞要素,以月夜裡在島上觀賞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發禪境思考和感悟為欣賞主題。
雙峰插雲: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兩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橋畔的觀景點構成,以觀賞西湖周邊群山雲霧繚繞的景觀為主題。
雷峰夕照:位於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帶,范圍約13.19公頃,以黃昏時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觀為觀賞特點。
南屏晚鍾:位於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帶,范圍約3.91公頃,以南屏山麓凈慈寺鍾聲響徹湖上的審美意境為特點。
平湖秋月:位於孤山東南角的濱湖地帶、白堤西端南側,是自湖北岸臨湖觀賞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點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當空之際觀賞湖光月色為主題。

『肆』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是怎麼形成的

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蘇軾疏浚西湖後,為了能看出湖泥再度淤積情況,在堤外湖水三個最深處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作為標志,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淵,石塔來相照,一十八月圓」的奇異景緻。

三潭印月是西湖的十大景觀之一。它被稱為「西湖第一勝景」。三潭印月是西湖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風景秀麗,在國內外都很有名。主要景點有「開網亭」「閑放台」「先賢祠」「迎翠軒」「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九獅石」等。

(4)杭州三潭印月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三潭印月與湖心亭、阮公墩並稱「湖中三島」。它就像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所以又叫小瀛洲。俯瞰整個小瀛洲就像一個巨大的字「田」。小瀛洲有開放式網亭、亭閣、九獅石、閑置平台、迎翠軒、心香隱亭等園林建築同時點綴。

樹被遮蔽了,花稀疏了。湖畔的柳樹和水面上的亭閣,在空間層次上變化豐富,形成了「湖中湖」、「島中島」和「園中園」的境界。

島上有三座石塔。有趣的是,在塔的中心有五個相等的距離孔。在月光的夜晚,洞里貼著薄紙,光在塔上點亮,洞里印在湖面上,有許多月亮,真月亮和假月亮,它們的影子真是分不開。夜景非常迷人,因此被命名為「三潭印月」。

『伍』 三潭印月介紹資料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觀享譽中外。主要景點「開網亭」「閑放台」「先賢祠」「迎翠軒」「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九獅石」等。

岸上金桂婆娑,柳綠花明,與雕欄畫棟的建築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園中有園,曲回多變,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園的藝術特色。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採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見三潭印月在我國風景名勝中也占據極其重要的標志作用。

  • 中文名

  • 三潭印月

  • 外文名

  •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 地理位置

  • 杭州市西湖區西湖中部偏南

  • 氣候類型

  •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佔地面積

  • 6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

  • 8:00-17:00

  • 門票價格

  • 20元

  • 著名景點

  • 九曲橋、閑放台、先賢祠、九獅石

  • 別稱

  • 小瀛洲

  • 所屬國家

  • 中國

  • 所屬城市

  • 浙江省杭州市

  • 適宜遊玩季節

  • 春季、秋季

『陸』 三潭印月是什麼樣的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之一。三潭始建於宋元祜四年(1089年),蘇東坡任杭州知州,疏浚西湖,在湖水最深處建三塔。後來,明萬曆年間用疏浚的湖泥堆積成這個水上園林,風光旖旎,素有「小瀛州」之稱。

三潭印月實際上是由一個環形外堤、一條東西長堤和一處不大的中心綠洲所組成。其中水面佔大部分,只是從南到北築了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運用橋、亭、榭、石,採用障景、疑景、借景等手法,造成重重層次,宛如蓬萊仙境。造園的特點在於湖中有湖,但並不使人感覺水多,陸地雖然狹小,但卻處處引人入勝。

從小瀛州登岸,一座浙江先賢祠建在堤岸臨水的平台上,其餘的閑廳、三角亭以及名為「亭亭亭」的方亭均建在水中,曲橋遠引,九獅石點綴湖中,使這一景區視野深遠,根本沒有堤岸一隅的感覺。

過了四方亭,見一堵粉牆,牆內竹影婆娑,令人疑若村舍深藏。走到月洞門前,一彎石徑,始於腳下,卻消失在竹林叢中,彎曲幽深,不知何處是盡頭。洞門上有康有為題的「竹徑通幽」四字,點出了意境。順牆前行,遊人覺得剛剛還在竹影深處,村舍道旁,卻又不知不覺來到綠木橋上。原來這里的路和橋都是石板鋪設,令人難辨是道是橋,是陸是水,迎面已是中心綠洲,迎翠軒、木香榭、花鳥廳在柳影波光中被染成翠綠色,是一片綠色的世界。

踏曲橋前去,便是三潭印月碑亭和「我心相印」亭。從曲橋上向湖面望去,那亭亭之塔正好落在「我心相印」亭的兩旁和中間圓洞門里。這里是中秋賞月的勝地,待皓月中天,塔內的燈光從五個圓孔中透出,倒映湖上,那時月色、湖波、燈光、塔影輝映成趣,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蘊寓其中。

『柒』 什麼是三潭印月杭州三潭印月景點介紹

什麼是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景點介紹

三潭印月

小瀛洲位於杭州西湖中部,是一個湖心島。

相傳蘇軾疏浚西湖後,在湖中水深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為三潭。

三塔毀於明初,至萬曆年間,有名為聶心湯的錢塘縣令,取葑泥作埂,在原三塔處圍成一個放生池;之後又有錢塘縣令楊萬里,在放生池外築成外堤;

天啟年間,三座瓶形石塔也在池南重建起來了,三塔高均在2米左右,呈每邊62米的三角形。此時的小瀛洲,不僅有環形的堤埂和堤內的放生池,池內又有小島,整體恰如一個“田”字,形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奇景, 非常美麗。

布局構造

1924重修,建國後又多次維修。

現祠中無塑像,面積50餘平方米,高12米,重檐高翹,迴廊南北都有石階,系殿閣式建築。

祠南為池塘,兩側道路隔開湖面與池塘。池塘南花木扶疏,著名的舞姣石南向聳立,姿態雄偉。石高3米,闊2米,一說又名“蛇蟠石”,歷代文獻屢有記載。古人贊美此石形狀奇偉,“怒目探爪”、“若飢蛟壑舞”。

相傳為唐代故物,又說是北宋末年花綱石遺物。石上刻有篆書“舞蛟”二字。石原在濮院,明代移至嘉興城內,幾經滄桑,1953年自東門大年堂前移至島上。

舞蛟石南,柳暗花明,亭榭臨波,顯得靜謐開闊。

島北為湖濱公園,有九曲橋相連。公園系1959年辟成,地廣20餘畝,樹青草綠,有亭臨湖,坐憩其間,得心曠神怡之趣。

地理位置

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面積七公頃。

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面劃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築精緻,四時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稱。島南湖面上有三個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明月映深潭,塔分一十八”之說。

綠島凝秀,廊橋曲折,文脈凝重,豐姿綽約,人們將這里比作神話傳說中的仙島,故此島有“小瀛洲”之稱。

景點信息

門票:

20元

開放時間:

07:30 - 16:30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潭印月島

最佳旅遊時節:

春秋最佳

這兩季是遊玩西湖及其周邊景點的最佳時令,氣溫合適。

以上僅供參考

『捌』 三潭印月的含義和妙處是什麼

三潭印月的含義和妙處是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

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亭亭亭、九獅石、閑放台、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築點綴其間。綠樹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

三潭印月故事

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當年蘇軾清理西湖的淤泥時,這里挖掘最深,為了標志水域界限和標示湖中淤泥淤積情況,在此修理石塔。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中空的塔內點上蠟燭,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融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的綺麗景色。

蘇軾疏浚西湖之後,在西湖深水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明令從蘇堤到這里的水域不得種植菱芡,並顯示湖泥淤積情況。現存的三塔是明天啟年間重建的。

三塔高約2米,分布呈每邊62米的等邊三角形。62米的由來,我國古代長度計量單位是尺、丈,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0.31米,62米約合20丈或200尺,這樣62米就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