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淮安和常州哪個城市更好
我在常州上學和工作加起來快6年了,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經濟的話常州絕對比淮安好,江蘇這地方很有特色的,江北普遍的比蘇錫常來的落後,不管是經濟還是基礎設施等。所以,相對而言去常州好一點,不過常州的工資不怎麼高。想要致富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啊。
❷ 蘇州市與淮安市哪個好
雖然我是淮安人,但我覺得蘇州比較好。蘇州是江南水鄉,人的素質文化比較高,也是長三角地帶的經濟中心,交通比較方便,還有最實際的是工資比淮安高。
❸ 江蘇淮安經濟怎麼樣
經濟水平還可以,一直在發展。
(3)淮安和杭州哪個更發達擴展閱讀: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 ,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面積10030平方公里 。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曾經淮安「因運而興、因運而盛」 ,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安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安市常住人口為4556230人。2020年淮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5.37億元。
淮安人傑地靈,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
淮安有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周恩來故里景區、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等,生態旅遊景區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里運河文化長廊、清晏園等。
❹ 江蘇省城市排名
1:無錫,蘇州並列。蘇州經濟總量最大,全中國學習對象,榜樣城市理當第一,而且論歷史,論文化,蘇州在江蘇也是和南京並列第一的,甚至還可能超過。江蘇其他城市都比不過蘇州,特別是蘇州話,包括蘇州周邊縣級市的方言是全國最好聽的,不象我們啟海方言那麼老氣橫秋,充斥太多吳語的傳統古老發音,也不想上海話那樣充斥了全國各地移民的口音而混雜形成,蘇州(大蘇州地區)所有的方言聽起來都象是在聽評彈,聽得心裡那個舒服呀。但是談到生活舒適程度,人均實際生活水平,城市建設。那顯然無錫是江蘇最好的,最重要的是無錫美女是江蘇各大城市裡比例最高的,絕對不比上海差(上海美女最多,但是很多都是化裝出來的,而無錫確有很多淡妝的純正美女),所以我經常往無錫跑了玩,無錫話也是較為流利(在無錫講南通啟海方言,基本大部分人都能聽懂,交流方面也很容易),真是非常喜歡這個城市。不愧『小上海』的稱號。另外附帶說一下:我認為中國最大的謊言就是:蘇杭出美女。我這輩子見過蘇州和杭州女人無數,醜女率百份之百。
蘇州,無錫:江蘇第一梯隊城市
2:南京,簡直快成了安徽人組成的城市了,似乎與江蘇有點脫節,可憐的合肥,就因為南京在旁邊,把自己風頭都搶去了。安徽人言必談南京,馬鞍山等安徽城市也是把南京當大哥,恨不得並到南京去算了。作為江蘇的省會,我想江蘇人也應該為這點高興。我的南京話水平是本土級別的,對南京也有感情,因為本科就是在南京上的嘛,南京人包容,豪爽,容易交朋友,這是大部分人喜歡南京的第一理由,也是為什麼蘇北貧困農村地區很多人都愛去南京,因為南京沒有某些城市裡混得比較差的自卑小市民刻意地歧視外地人來獲取自尊的現象,一切以實力說話。南京的文化氣氛也是江蘇最濃的,在全國來看,高校密集程度也就只有北京能超過南京了。南京也是國有重工業的基地,南汽收購羅郛也讓所有江蘇人驕傲。這里注一下啊,4年前,南汽黨委書記是南通啟東人啊。這些年不知道換人了沒有。南京的美女也是不少的,但是南京話太粗,美女一開口就煞風景了。可惜南京人過於安於現狀了,對比浙江杭州,同樣是省會,人家就發展得快得多,眼看杭州和上海都連磁懸浮了,而南京卻沒有,作為江蘇人,急啊!畢竟南京是江蘇的代表。衷心希望南京人能振奮起來,超過杭州,南京發展了,全江蘇都有面子,省會就是一個省的龍頭啊。
3:常州。最近總有人說南通GDP超過了常州,但是我想說南通還是比常州有差距的,盡管差距在超速縮小。但是常州就是常州,常州的城建設也可以,我上海舅媽的姐姐在常州是做某市領導的,所以我對常州也有些許親近感的。什麼蘇無常?狗P,常州人不要氣餒,以常州的底子,稍微再努力一下,重新趕上蘇州無錫很容易的事情。暫時的低潮說明不了什麼,不過是發展路上休息調整一下而已。蘇錫常還會是蘇錫常。
❺ 嘉興和淮安哪個發達
肯定是嘉興啥,不管是經濟實力還是人文環境還是交通位置等等。
嘉興是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作為滬杭、蘇杭交通干線中樞,交通便利。
❻ 江蘇省和浙江省最富裕的地級市排名
江蘇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參照國家統計局城市綜合實力)
1南京 2無錫 3蘇州 4常州 5徐州 6揚州 7鎮江 8南通 9泰州 10連雲港 11鹽城 12淮安 13宿遷
1.杭州2.寧波3.溫州4.嘉興5.紹興6.舟山7.台州8金華9.湖州10.麗水11.衢州
❼ 浙江省與江蘇省的經濟比較
江蘇經濟與浙江經濟比較?
進入21世紀,江蘇經濟雖然也以高於全國平均速度在增長,但以民間資本為主的浙江經濟則以高於江蘇經濟增長速度在發展。更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下半年起,依靠外力和政府強勢推動的江蘇出現了邊際生產力遞減和外部投資「斷奶」、經濟增長難以為續的狀況,在走訪江蘇沿江城市途中,一些基層官員也紛紛向筆者表示了這方面的擔憂:而浙江則出現了資本大量外移,成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GNP大於GDP的地區。
蘇浙經濟發展差距有多大?
目前,就經濟總量而言,江蘇依然排在了浙江的前面,2003年統計顯示,江蘇GDP為12451.75億元,浙江GDP為9200億元,按單位面積計算,江蘇每平方公里GDP為12136200元,浙江為9037328元。但就發展速度、人均指標及居民的富裕程度而言,無疑江蘇落後於浙江。
有統計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00年間,江蘇GDP從249億元增加到853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3.24倍;浙江GDP從124億元增加到6024億元,增長48.69倍。在人均GDP方面,浙江除了上海、北京、天津三個直轄市外,已連續多年超過廣東、江蘇,排名全國各省區之首, 2003年人均GDP為19730元/人,江蘇則為16796元/人,江蘇只為浙江85%,在人均收入方面,2003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431 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0元,江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23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2元,江蘇只為浙江78%和70%。
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浙江是全國發達地區中唯一一個區域相對平衡發展和資本輸出的省份。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為例,2003年浙扛水平最低麗水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當於水平最高的溫州市67.4%;而江蘇水平最低宿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相當於水平最高的蘇州市45.2%。另外,江蘇經濟發展水平按照蘇南——蘇中——蘇北順序,呈梯度分布;而浙江經濟較為均衡發展,浙西與浙東、浙南和浙北沒有明顯的區域發展差異。以進入全國百強縣為例,浙江是「東南西北,全面開花」,進入全國百強縣不僅數多,而且分布區域廣。另外,浙江經濟發展水平與自然條件、區位交通條件和歷史基礎沒有明顯的相關關系。以溫州為例,雖然1978年農民人均收入只有113元,有2/3的人處在貧困線之下,且浙江三個國家級貧困山區縣有兩個在溫州(泰順、文成),20世紀最後 10年才結束沒有機場和鐵路的歷史。但進入21世紀,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溫州,則是全國最著名的資本外溢地區,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溫州也成了浙江最高的城市。據保守估計,僅溫州游資就達1500億元,而整個浙江游資達到了7000億元。
江蘇雖然自然條件在全國各省區中最為均質,但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則列為全國最大地區之一。有統計資料顯示,蘇北淮安、鹽城、宿遷、連雲港等地級市不僅經濟總量達不到蘇南一些縣級市,而且人均GDP也只有蘇南一些縣級市的1/10,甚至更低。如按戶籍人口計算,宿遷入均GDP為每人0.54萬元,張家港人均GDP為每人5.5萬元,崑山人均GDP為7.01萬元。
為何江蘇經濟不敵浙江?
世紀之交,江蘇經濟急劇落後於浙江,可歸納的原因很多,有自然、歷史、文化、經濟、體制等因素。從自然、經濟基礎的角度看,江蘇無疑優於浙扛,但正如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所說:「不虞匱乏的生產要素可能會反向地抑制競爭優勢,而不能提供正向的激勵作用。因為當企業面對不良的生產環境時,才會激勵出應變的戰略和創新,進而持續競爭成功。」
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還處於短缺經濟時代時,具有先天優勢的江蘇鄉鎮企業無疑要比溫州的企業更能獲得成功,但同時溫州企業由此激勵出應變的戰略和創新。區位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差別,使得溫州企業用於運輸的成本要遠高於蘇南企業,這使得溫州企業要勝過蘇南企業,必需在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上下功夫。結果,一方面,溫州企業形成了微利也爭的商業文化,使得溫州在蘇南企業看不上的一些小商品上,發現了大市場,另一方面,為降低交易成本,通過民間資本改善交通,修建機場、鐵路,並且,建立專業批發市場,走生產和銷售分工的道路,由此,浙江企業的市場網路越做越大,產業競爭優勢越來越強。所以,當中國短缺經濟時代結束之時,也就是作為「住商」(住在家裡做生意)的蘇南本土企業丟失市場和溫州企業崛起之時。這也驗證了邁克爾.波特所言:「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其實還可以從不利的生產要素中形成。」 而世紀之交江蘇經濟滯後於浙江,在宏觀層面上,則主要與江蘇高層戰略失誤有關。20世紀80年代中期,浙江經濟發展模式與江蘇並無二致:杭嘉湖經濟發展模式與蘇錫常經濟發展模式雷同,以鄉鎮企業發展為主要特色,溫州經濟發展模式與蘇北「耿車模式」雷同,以家庭作坊見長。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江蘇與浙江經濟發展之路出現了分歧:溫州經濟發展模式擴大到整個浙江,蘇南經濟發展模式推廣到整個江蘇,包括整個蘇北。結果到了1999年浙江農村經濟全面超過江蘇,江蘇高層方始反思蘇南模式。於是,為保持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江蘇又憑借區位優勢,趁世界產業大轉移之際,走上主要依靠外型工業化實現經濟增長之路。由此,GDP和地方財政收入有了較大增長,但同時城鄉居民收入沒有見長。
於是乎,不論在理論界還是政界、經濟界,頗受爭議的「梯度轉移」理論在江蘇繼續得到強化。一方面,蘇南繼續放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嚴格按照蘇南----蘇中----蘇北的次序進行經濟布局:另一方面,最需要強勢政府按市場原則推動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也按「長官意志」隨意「拍腦袋」決策。由此,整個江蘇變成了「碎片化」的江蘇。
經濟相對發達的蘇南,雖然城市密集,但依然沒有一個真正能成為經濟中心的城市,蘇州經濟60%以上依賴於所轄五縣市,無錫1/3左右經濟總量來自於江陰,由此,蘇州、無錫所轄縣市更普遍地存在著一種離心現象。另外,更為明顯的是,蘇州、無錫兩市對蘇南經濟中心的爭奪,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分散和規模不經濟。 20世紀後20年沿江港口建設高潮,在江蘇高層推動的沿江經濟發展戰略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百餘公里的江蘇長江岸線,「一」字排開的深水泊位就有四百餘座。然而,據長江口航道建設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經過一期工程的整治,長江口航道通過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目前每個潮水理論船舶最大通過量也只有47艘, 8.5米長江口深水航道開通後,2001年1月1日到6月30日,1?5萬噸級船舶平均每天通過量為27.5艘,5萬噸以上船舶平均每天通過量為2.1 艘,2001年7月1日到12月31日,1?5萬噸級船舶平均每天通過量為32.5艘,5萬噸以上船舶平均每天通過量為3.1艘。按此推算,長江口航道又怎能滿足日益增長船舶需要呢?
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從來就沒有起到過經濟輻射全省的功能。在江蘇境內,南京直接腹地歷來僅僅鎖定在寧鎮揚三市范疇。但由於長江阻隔,南京經濟輻射江北,客觀上很難,江浦大學城的失敗就是明證。但更為奇怪的是,作為最需要腹地支撐的機場,南京選擇了靠近安徽地方,既方便不了南京市民和企業,更方便不了鎮江、揚州。為此,揚州只得在江都規劃興建機場。
沿海南通、鹽城、連雲港三市,雖然區位條件優越,但事實上,江蘇高層並沒有重視蘇北沿海發展,由此江蘇沿海地帶成為了中國沿海經濟的邊緣化地帶。南通雖然擁有數十公里可建深水大港的岸線資源,但百年之港仍以河港形式而存在,鹽城雖擁有六百公裏海岸線,但江蘇高層定位為農業發展區。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位於歐亞大陸橋東端的連雲港,雖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定為數條鐵路的起點,但至今除了隴海鐵路連接間接腹地外,並無其他鐵路通過,為結束蘇北、蘇中腹地無鐵路的歷史,江蘇規劃建設的縱貫南北的新長(新沂----長興)鐵路,則選擇位於徐州與連雲港中間的新沂為起點,另外,兗滕煤田本可以通過連雲港對外輸出煤炭,結果由於行政管理分割,山東另起爐灶,興建了日照港和兗石鐵路。由此,連雲港成為了中國少有的只有間接腹地,沒有直接腹地的海港。
蘇北是江蘇真正的腹地。然而,一方面,江蘇高層嫌貧愛富,對於20世紀80年代來自貧困地區百姓求富所創造出來「耿車模式」,沒有讓其在貧困地區發揚光大,另一方面,江蘇高層也沒有在戰略上重視蘇北的發展,結果,靠海的蘇北日益內陸化、封閉化。目前,蘇北縱深地區的宿遷、淮安等市,不僅經濟發展上與蘇南的差距繼續擴大,而且也趕不上中部河南一些城市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蘇北徐州、連雲港,鹽城及蘇中的南通雖然都建立了機場,開通了通往北京、廣州等地的航線,但依然擺脫不了內陸化的命運。
相反,浙江各級政府似是「無為」,但實質不僅在經濟體制改革上順從社會經濟發展發展需要,而且戰略上把握了的制高點。例如,浙西南是浙江丘陵、山地分布區,歷史上經濟落後,發展經濟的條件也遠不如浙北和蘇南,但政府通過培育義烏小商品市場,由市場造就具有競爭優勢產業,結果:義烏在1996年就成為了浙江人均GDP最高的縣市。其他城市,如溫州、紹興等,也通過培育專業市場,進而培育競爭優勢產業,使得浙江經濟獲得了全面發展。
進入21世紀,江蘇經濟雖然也以高於全國平均速度在增長,但以民間資本為主的浙江經濟則以高於江蘇經濟增長速度在發展。更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下半年起,依靠外力和政府強勢推動的江蘇出現了邊際生產力遞減和外部投資「斷奶」、經濟增長難以為續的狀況,在走訪江蘇沿江城市途中,一些基層官員也紛紛向筆者表示了這方面的擔憂:而浙江則出現了資本大量外移,成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GNP大於GDP的地區
❽ 杭州在中國的經濟排名排名
2006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
第一集團 前三位城市
1上海市:7450+13.6% 滬
2北京市:4283+13.2% 京
3廣州市:4116+15.0% 粵
第二集團第一等 (第4位到第12位,2000億以上)
4蘇州市:3450+17.6% 蘇
5深圳市:3423+17.3% 粵
6天津市:2932+15.7% 津
7重慶市:2665+12.2% 渝-
8杭州市:2515+15.0% 浙
9無錫市:2350+17.4% 蘇
10成都市:2186+13.6% 川
11青島市:2164+16.8% 魯
12寧波市:2158+15.5% 浙
第二集團第二等 (第13位到第25位,1500億以上)
13大連市:1962+16.2% 遼
14武漢市:1956+14.5% 鄂
15南京市:1910+17.3% 蘇
16沈陽市:1896+15.5% 遼
17哈爾濱:1681+14.7% 黑
18佛山市:+16.3% 粵
19煙台市:1643+18.5% 魯
20石家莊:1633+14.1% 冀
21濟南市:1619+15.3% 魯
22唐山市:1606+14.8% 冀
23泉州市:1603+14.2% 閩
24福州市:1548+13.0% 閩
25長春市:1535+13.5% 吉
第二集團第三等 (第26位到第44位,1000億以上)
26溫州市:1403+14.1% 浙
27鄭州市:1375+15.5% 豫
28紹興市:1314+15.3% 浙
29濰坊市:1246+16.9% 魯
30大慶市:1240+10.2% 黑
31淄博市:1231+17.0% 魯
32南通市:1220+15.6% 蘇
33台州市:1174+13.6% 浙
34東莞市:1155+19.6% 粵
35長沙市:1108+14.8% 湘
36保定市:1107+14.0% 冀
37濟寧市:1102+ 魯
38常州市:1101+15.5% 蘇
39徐州市:1096+14.0% 蘇
40西安市:1096+13.5% 陝
41嘉興市:1051+16.5% 浙
42臨沂市:1012+17.0% 魯
43威海市:1009+17.1% 魯
44鞍山市:1006+15.8% 遼
第三集團第一等(第45位到第53位,800億以上)
45金華市: 978+16.2% 浙
46昆明市: 930+10.7% 雲
47洛陽市: 908+15.9% 豫
48邯鄲市: 900+ 冀
49南陽市: 892+14.5% 豫
50廈門市: 883+16.0% 閩
51鹽城市: 871+14.3% 蘇
52東營市: 856+17.5% 魯
53江門市: 830+12.0% 粵
第三集團第二等(第53位到第89位,500億以上)
54揚州市: 788+14.7% 蘇
55鎮江市: 781+14.7% 蘇
56滄州市: 774+ 冀
57南昌市: 770+ 贛
58茂名市: 750+14.2% 粵
59泰安市: 732+ 魯
60泰州市: 705+14.7% 蘇
61吉林市: 703+17.1% 吉
62漳州市: 702+11.6% 閩
63惠州市: 685+15.1% 粵
64德州市: 680+ 魯
65太原市: 643+15.7% 晉
66邢台市: 628+13.5% 冀
67中山市: 610+18.7% 粵
68廊坊市: 605+12.5% 冀
69汕頭市: 604+11.1% 粵
70湛江市: 604+10.8% 粵
71包頭市: 600+ 蒙
72呼和浩特 600+ 蒙
73岳陽市: 591+ 湘
74湖州市: 591+15.4% 浙
75合肥市: 590+ 皖
76南寧市: 589+13.2% 桂
77宜昌市: 589+17.5% 鄂
78常德市: 588+ 湘
79聊城市: 570+ 魯
80襄樊市: 558+10.9% 鄂
81肇慶市: 549+13.2% 粵
82珠海市: 546+13.8% 粵
83衡陽市: 542+ 湘
83揭陽市: 541+ 7.2% 粵
84周口市: 531+15.5% 豫
85濱州市: 519+ 魯
86蘭州市: 504+ 甘
87棗庄市: 503+ 魯
88淮安市: 501+13.8% 蘇
89許昌市: 500+ 豫
第三集團第三等 (第90位到第110位,400億以上)
90烏魯木齊 477+13.1% 新
91衡水市: 474+14.5% 冀
92平頂山: 474+15.0% 豫
93新鄉市: 463+ 豫
94商丘市: 460+25.0% 豫
95桂林市: 456+ 桂
96綿陽市: 455+11.0% 川
97駐馬店: 454+ 豫
98秦皇島: 453+12.8% 冀
99株州市: 453+ 湘
100安陽市: 450+ 豫
101焦作市: 448+ 豫
102信陽市: 440+ 豫
103貴陽市: 438+ 貴[
104黃岡市: 432+ 9.3% 鄂
105荊州市: 430+ 8.5% 鄂
106德陽市: 425+13.7% 川
107連雲港: 416+13.9% 蘇
108齊齊哈爾 403+ 黑
109張家口: 400+13.0% 冀
110柳州市: 400+14.3% 桂
❾ 鹽城和淮安這兩座城市中,誰的經濟發展潛力更大
眾所周知,江蘇省的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蘇南,其次是蘇中、最後才是蘇北。雖說整個蘇北的經濟發展是弱於蘇南的。但要是與其他省份的城市相比,蘇北的各座城市也是它們望塵莫及。即使是經濟總量最低的宿遷市也有將近3000億元。所以,鹽城和淮安這兩座城市同屬於蘇北,未來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的。你覺得淮安、鹽城這兩座城市誰能更勝一籌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鹽城和淮安這兩座城市中,鹽城的經濟發展潛力更大一些。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❿ 江蘇省城市排名順序是怎樣的
根據不同的項目肯定有不同的排名順序,但是毋庸置疑的有四個城市穩居前四,那就是「南京 蘇州 無錫 常州」。所以如果說是發展最好的也就是這四個城市之一,至於一定要給排名順序,那就都是第一名。
不過去江蘇玩的話,有時候品嘗下當地的特色比遊玩更具有意義。尤其是對喜歡品茶的人,這個地方有個特色茶,據說這個茶的主要特點是在生長和生產過程與很多茶樹與枇杷、板栗等果木交錯種植,因此在生長的時候不僅有自己的茶香,而且由於交叉種植,因此陽光充足,茶葉成色也是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