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話當母語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廈門有個什麼晉物流 2025-07-19 04:55:24
杭州到香港飛機多少時間 2025-07-19 04:26:36

杭州話當母語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09:04

Ⅰ 杭州話 小西斯的意思

小西斯,讀音xiǎo xī sī,漢語詞語,意思是這個人很滑頭,很調皮的意思,雖然含貶義,但通常情況下使用該詞的人並沒有貶低對方的意思。

吳語紹興話和吳語杭州話的一個詞,一般是年齡大的對年齡小的人說的,意思是這個人很滑頭,很調皮的意思,雖然含貶義,但通常情況下使用該詞的人並沒有貶低對方的意思。

特色

杭州話的分布區域大致東至貼沙河,南到錢塘江邊,西自五雲山、梅家塢至古盪附近,北至拱宸橋以北。此外,於潛、分水兩縣城內以及浙贛鐵路沿線工人(主要是上饒鐵路新村),浙江省內的勞改農場也通行杭州話。

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杭州話卻是浙江吳語中最小的方言點之一,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杭州老城屬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老城外的區縣吳語方言另參見當地方言詞條。

Ⅱ 杭州人說的是什麼樣的話

杭州話

杭州話屬於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吳語的一般特徵,但受官話的影響很大。杭州話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區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遠郊以及新近並入的蕭山、餘杭兩區。保守估計,中國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

語音
聲母:杭州話擁有30個聲母。杭州話完整的保留中古濁音,即「巴」,「怕」,「爬」三字聲母相互對立。次濁依據聲調陰陽兩分。與典型吳語不同的是,杭州話里古日母、微母多讀擦音;古見系二等字多讀塞擦音。
韻母:杭州話有38個韻母。和普通話相比,杭州話韻母多單母音化,如效攝讀若英語dog中的o,而普通話則是讀若house中的ou。杭州話中保留了入聲,但入聲韻尾已經合並一律收於喉塞。古咸山兩攝在杭州話中兩分,如:關≠官。
聲調:杭州話有7個單字調,分別為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古上聲全濁歸入陽去,古上聲次濁和清音今仍讀上聲。就調值來看,杭州話中陽聲調調值都低於對應的陰聲調調值。杭州話有著復雜且豐富的連讀變調。
文白異讀:由於歷史上自南宋起就一直受官話的直接影響,杭州話文白異讀較少,對比其他典型吳語,杭州話在口語中文讀較占優勢而非白讀。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字存在文白異讀,如:「大」,「朋」等字。

詞彙
人稱代詞:杭州的人稱代詞由於官話的影響,今採用的是北方式,即「你,我,他」作為人稱代詞,復數加「們」。
名詞:杭州話的名詞基本上是分為官話式,自有式和吳語式,其中官話式的佔大部分。
動詞:杭州話的動詞和普通話有較大區別,如「拿」稱之「馱」等等。
虛詞:杭州話的介詞、語氣詞等虛詞完全不同於官話,如表示處所的「來東(音)」,表示動作完成的「好」等等,諸如此類,不一一論述。

歷史影響
外來影響最大的要數宋朝遷都臨安。據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從建炎元年(1127年)到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30年間,外籍居民已超過土著。當時南渡士民帶來以汴梁為主的北方「官話」,對南方本地話施加影響。終於使杭州話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起了不小的變化,染上了濃厚的北方話色彩。
其次,清政府被推翻後,旗下營被迫解散,數量眾多的旗人子弟和隨軍家屬便混入杭州的普通百姓之中,他們濃重的北京「官話」,進一步使杭州話受到影響。
再次,對杭州話影響較多的是紹興話。紹興有句諺語:「經濟人斷勿得杭州路」,是說紹興人來杭販賣物品或經商定居的多。杭州也有一句諺語:「杭州蘿卜紹興種」,是說有很多杭州人的祖籍在紹興。紹興人多了,紹興話對杭州就有了影響。

特色杭州話

賤兒飯 —— 蹭吃
別苗頭 —— 與人競爭,比高低
吃相 —— 謂態度,如「吃相難看」,即態度不好
毒頭 —— 脾氣古怪的人
殺豬 —— 敲竹杠
一息息 —— 一會兒
一滴滴 —— 一點兒
晏歇會 —— 等會兒見
吃不落 —— 不能勝任
打呃得 —— 打嗝
特為 —— 故意
有數 —— 懂了
耍子 —— 玩兒
歇力 —— 休息
困覺 —— 睡覺
尋事兒 —— 找岔
糊達達、糊里達喇 —— 粘粘糊糊
墨墨黑 —— 漆黑
冰冰溲 —— 很涼
濫濫濕 —— 很濕
發靨 —— 可笑、好笑
麻巧兒 —— 麻雀
釘頭碰鐵頭 —— 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讓
為好跌一跤 —— 意謂出於好的願望辦了某事,不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回湯豆腐乾 —— 指人被辭退而復人
吃隔夜螺螄 —— 喻人說話羅嗦,糾纏不清
螞蟻扛鯗頭 —— 比喻人多活少,許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歪了頭由自己說 —— 意謂聽不進意見,自以為是
高頭 —— 上頭
造話 —— 假話
抽斗 —— 抽屜
天井 —— 院子
弄堂 —— 胡同
曲蟮 —— 蚯蚓
沙核桃兒 —— 山核桃
溫吞水 —— 溫水
赤膊 —— 光膀子
大腳膀 —— 大腿
手膀 —— 胳膊
眼烏珠 —— 眼珠
額角頭 —— 額
蹺拐兒 —— 瘸子
賊骨頭 —— 賊
郎中 —— 多指中醫師
老倌 —— 用於指人,如:葛個老倌,那個老倌,即這個人,那個人
奶奶 —— 祖母
爹爹 —— 祖父
姆媽 —— 母親
阿爸 —— 父親
落雪 —— 下雪
落雨 —— 下雨
豁閃 —— 閃電
辰光、時光 —— 時候
舊年子 —— 去年
上毛、上毛子 —— 前回
葛毛 —— 現在
頭毛 —— 剛才
不靈光 —— 不好使
刨黃瓜兒 —— 敲竹杠
耍子兒 —— 玩耍
小伢兒 —— 小孩子
踏兒哥 —— 三輪車夫
敲瓦片兒 —— AA制
敲拐兒 —— 瘸子
夜裡頭、晚上頭 —— 夜晚
晚快邊兒 —— 傍晚
日中 —— 中午
日里 —— 白天
早上、早半日 —— 上午

Ⅲ 62是什麼意思啊

62是杭州話「盝兒」的諧音。本意是指「盒子」,引申為「愚蠢」、「不合時宜」的意思。

若盒子空無一物,就有點類似於空空如也的腦袋。因此,「盝兒」又引申為腦袋中沒有什麼貨的人,比喻此人很愚蠢、很背時。這通常是一句貶損、罵人的話。通常也可以引申為徐彬,因為由於「盝兒」與62諧音,所以有時會有62兩個數字來代表「盝兒」。

(3)杭州話當母語怎麼樣擴展閱讀:

杭州話原則上指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方言,杭州話使用的范圍不大,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區及附近,具有吳語的一般特徵,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濁聲母和入聲,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

杭州話的分布區域大致東至餘杭下沙,南到錢塘江邊,西自五雲山、轉塘至留下附近,北經拱宸橋至餘杭三墩,東北經筧橋至餘杭喬司之間。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話卻是浙江吳語中最小的方言點之一,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杭州老城屬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老城外的區縣吳語方言另參見當地方言詞條。

杭州話具有30個聲母,45個韻母,7個聲調。杭州話是唐宋官話與吳越方言交融的結晶,也是吳越江南的重要代表方言之一,杭州話相較於其他吳語方言有更多的文讀應該是近代受到的影響。

網路-62

網路-杭州話

Ⅳ 杭州話的介紹

杭州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具有吳語的一般特徵,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濁聲母和入聲,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杭州/ɦɑŋ tseɪ/話原則上指吳語杭州小片方言,分布在杭州市區和杭州近郊,不包括杭州遠郊以及新近並入的蕭山、餘杭、濱江三區。中國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杭州地區的吳語-臨紹小片方言人口近400萬,分布於主城區以外的各鄉以及杭州下轄各市縣。本詞條主要討論的為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杭州話。杭州話因地理位置關系以苕溪小片方言為基礎,中古時期受宋代官話影響,近現代則因大量移民受到了臨紹小片的沖擊。因此杭州話表現在聲調接近苕溪小片-餘杭話,用詞相對於其他吳語更偏向官話,並保留了大量曾在唐宋時期極為發達,卻在元代以後沒落的兒綴詞綴,而白讀音詞彙則多半來自臨紹小片的蕭山話和紹興話。杭州話在文白異讀中多用文讀。杭州話有著復雜且豐富的連讀變調。

Ⅳ 介紹一下杭州話

杭州話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兒」字特別多,杭州話里很多詞語的結尾會有「兒」字。比如,筷兒(筷子)、凳兒(凳子)、姑娘兒(姑娘)。杭州話與寧波話、蘇州話還有上海話比,較為生硬。有句老話,寧可聽寧波人吵架,也不願聽杭州人講話。呵呵,說笑。杭州人是很好客的,歡迎來杭州玩。

Ⅵ 杭州話你好怎麼說

你好類。你讀第四聲。

杭州話原則上指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方言,杭州話使用的范圍不大,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區及附近,具有吳語的一般特徵,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濁聲母和入聲,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

杭州話的分布區域大致東至貼沙河,南到錢塘江邊,西自五雲山、梅家塢至古盪附近,北至拱宸橋以北。此外,於潛、分水兩縣城內以及浙贛鐵路沿線工人(主要是上饒鐵路新村),浙江省內的勞改農場也通行杭州話。

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杭州話卻是浙江吳語中最小的方言點之一,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杭州老城屬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老城外的區縣吳語方言另參見當地方言詞條。

杭州話具有30個聲母,45個韻母,7個聲調。杭州話為南宋中原話和吳越方言交融的結晶,也是吳越江南的重要代表方言之一,杭州話相較於其他吳語方言有更多的中原語調,其原因可能是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中原人移遷至杭州的結果。



Ⅶ 杭州話的簡介

杭州話,這里指的是杭州市區和部分近郊地區使用的地方方言,與大杭州境內其他地區的方言有別, 杭州話因杭州地處江南同時又接近北方官話所以又稱江南官話,出於地理上的考慮杭州話被劃為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而就語言本身來講杭州話雖也具有吳語的基本特徵,但以宋朝統治中心南遷為代表的幾次北方移民潮使當地語言系統經歷了很大變化並逐漸在江南地區呈現出特殊性。杭州話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區,不包括杭州郊區以及蕭山、餘杭、濱江區三區。保守估計,中國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
杭州話使用的范圍不大,大致東至餘杭下沙,南到錢塘江邊,西自五雲山、轉塘至留下附近,北經拱宸橋至餘杭三墩,東北經筧橋至餘杭喬司之間。在這個范圍之內,約有一百萬人說杭州話。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杭州話卻是浙江吳語中最小的方言點之一。
關於當今杭州話區別於一般吳語的原因,以南宋遷都為代表的幾次北方移民湧入是學術界早有的定論,在永嘉之亂南宋遷都和八旗南駐三次語言融合中一般認為南宋遷都奠定了今天杭州話的基本構架,對於杭州話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有一些最新的語言學研究對此提出異議,但到目前為止,南宋遷都造就杭州話依然是學術界的共識。
杭州地區的「七縣市」方言另行參考蕭山話、餘杭話、桐廬話、富陽話、臨安話、建德話、淳安話詞條。

Ⅷ 浙江杭州地區說的什麼語言

杭州話,是吳語的一種,屬於吳語太湖片。

分布於杭州拱墅區、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杭州話是杭州歷史的活化石。杭州市區話具有全濁音,四聲齊全,清濁對立,這是隸屬吳語的典型標志。

杭州地區的濱江、蕭山、富陽方言,以及臨安、桐廬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餘杭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杭州地區吳語臨紹方言使用人口眾多。此外,原嚴州府今劃入杭州的淳安縣、建德市為徽語。

(8)杭州話當母語怎麼樣擴展閱讀

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語音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

吳語繼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以保留全部濁音為最主要特徵 ,聲母分為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吳語具有仄音之一的入聲韻。吳語保留平仄聲律,繼承中古漢語整齊四聲八調,平上去入四聲因聲母清濁對立而各分陰陽。

吳語有數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社會生產、風俗民情、語言習慣的生動體現。吳語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吳語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吳語分為太湖、台州、金衢、上麗、甌江、宣州六片語片,北部吳語為最大語片。

吳語紮根於吳、越故地,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人文歷史源遠流長。吳語為江南本土古老語言,見證詩畫江南語言文化。吳語是吳越人的母語,是吳越人的文化屬性和鄉情沉澱。

吳語區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經濟文化核心地區,今一百餘城構成以上海為首的吳語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吳語還是吳歌、越劇、評彈等傳統曲藝的載體。吳語也為歷代文人所吟詠。

Ⅸ 杭州話拿是什麼意思

拿是自以為是,拽的意思。

杭州話原則上指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方言,杭州話使用的范圍不大,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區及附近,具有吳語的一般特徵,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濁聲母和入聲,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

杭州話的分布區域大致東至貼沙河,南到錢塘江邊,西自五雲山、梅家塢至古盪附近,北至拱宸橋以北。此外,於潛、分水兩縣城內以及浙贛鐵路沿線工人(主要是上饒鐵路新村),浙江省內的勞改農場也通行杭州話。

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杭州話卻是浙江吳語中最小的方言點之一,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杭州老城屬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老城外的區縣吳語方言另參見當地方言詞條。

Ⅹ 杭州是講吳語嗎

杭州話是江浙方言中的一朵奇葩。杭州老城區的方言與周邊地區如臨平、餘杭、富陽、蕭山等地方言差異巨大,相比於這些方言更接近北方話。1920年代趙元任在其著作《現代吳語的研究》中講到:

別處有文白兩讀的字(家,間,交,江,櫻,角,甲,耳等等),在杭州大都一律取文派的音,白話中取白派音的字甚少。……所以杭州人說話頗有點像常州人讀國語白話文。

1958年上映的滑稽電影《三毛學生意》中,范哈哈(原名范良益,浙江杭州人)飾演算命先生吳瞎子,使用杭州話表演。

杭州話一般特指杭州城裡話,最早只通行於杭州城牆內,即現在的環城東/南/西/北路之間的范圍(大概上城區與下城區)。城門外的鄉下通行的是「錢塘口音」(屬於廣義的「餘杭話」,今天的臨平等地方言都屬於此類),與城裡的杭州話截然不同,杭州城裡人將其稱作「槍籬笆外頭的話語」(籬笆外面的話,籬笆比喻城牆)。城牆拆掉後,隨著城市建設,杭州話的通行范圍慢慢擴大至拱墅、江乾等地。

杭州小片的分布范圍(底圖來自網路,由網友繪制)

其實,方言分區的目的只是為了將類似的方言歸在一起以方便進行學術討論。根據不同的研究視角(比如基於歷時演變還是共時變異),方言的劃分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從歷史來源來看,可以認為現代杭州話是臨安官話不斷受周邊吳語同化的結果,至今仍保留著官話格局;而從當下面貌看,現代杭州話已有不少吳語特徵,且杭州話的不少官話特徵也見於周邊北部吳語,兩者相互影響難以割裂。因此,把杭州話劃為官話還是吳語,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並沒有絕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