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是什麼建設
擴展閱讀
杭州稀奇東西怎麼樣 2025-07-17 13:58:48
福州早泄醫院在哪裡 2025-07-17 13:50:50

杭州是什麼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8-30 23:42:43

㈠ 杭州的特色建築、人文、城市建設…請幫忙詳列

A.杭州的節奏總體來說還是偏慢的,但不是特別慢,相對於臨近的上海,節奏慢很多。杭州人還是過得比較安逸的。
B.城市特色?如果引用,那就是社會主義杭州特色,是在很難概況出來杭州的特點。安逸,綠色,和諧,知性,柔美,很多詞都可以用在杭州身上,不會覺得誇張,看你寫哪一方面。所以社會主義杭州特色,我個人覺得,跟得上思路,百變不離其中。
關於公共自行車,給你個網站你可以找到很多你想要的信息,我就不列舉了。http://www.hangzhou.com.cn/hzbike/
C.杭州人的性格,我個人認為是安逸悠閑的,善良好客的,謙讓知性的。
D.以前杭州有杭州大學,但是後來與浙大合並,所以應該是浙江大學,能代表杭州的大學。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杭州人,也去過很多地方,國內國外都有,總的來說,杭州在我的印象里還是不錯的。我建議你這樣去體會他,選擇周末的話,早上西湖邊晨跑,建議在六點准備七點結束;上午可以看看茶館,可以看看廣場文化,下午可以逛逛商場,晚上可以看看夜市。工作日可以擠擠杭州的公交,看看高架限行,看看工作餐,看看下班後的電影院,等等。。。
把自己當做旁觀者,騎個公共自行車,或者就是一個記錄器,這樣就可以近距離感受杭州人的生活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美麗杭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生態文明建設,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生態文明,是指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理念,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的社會形態。
本條例所稱生態文明建設,是指為實現生態文明而從事的各項建設及其相關活動。第三條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堅持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統一領導、組織、協調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編制和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
(二)制定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
(三)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的實施細則;
(四)推進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五)落實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制定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等政策措施;
(六)建立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機制;
(七)建立環境污染公共監測預警機制,組織制定預警方案;環境受到污染,可能影響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時,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措施;
(八)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決策、協調、合作和激勵機制;
(九)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
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協調、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第五條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應當發揮政府、公眾和社會組織的作用。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並保障其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第六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綠色生活,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
工會、共青團、婦聯、基層自治組織等應當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宣傳。
新聞媒體應當為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第二章生態規劃第七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計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公布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應當包括指導思想、規劃目標、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制度保障等內容,並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空間規劃等相銜接。
經批準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非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根據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要求編制本地區、本部門的生態文明建設年度實施計劃,確定年度目標和責任。第八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完善開發政策,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布局與水、土地、大氣等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鄉發展格局、產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編制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以及布局重大項目,應當符合各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第九條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確定保護區域和限值,建立嚴格保護和動態管理制度,確保基本生態功能供給。
區、縣(市)人民政府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履行保護生態保護紅線的職責。第十條市和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主體功能定位和有關空間規劃要求,組織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明確禁建區、限建區和適建區范圍。市和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城鎮開發邊界實施管理的具體辦法。第十一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重要規劃應當實現融合,保障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序發展,優化空間資源配置。

㈢ 杭州濱江建設於什麼年月

濱江區是浙江省杭州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錢塘江南岸,原屬浙江省蕭山市,1996年12月12日由原蕭山市西興鎮、長河鎮、浦沿鎮三鎮成立,濱江區東面與南面與蕭山區相臨。
濱江區由高新開發區、濱江區管理體制整合而成。其中,高新區始建於1990年,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位於錢塘江北老城區原文教區一帶,面積11.44平方公里,是杭州高新區建設發展的發源地,也是高新技術的創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業的大孵化器;濱江區於1996年12月由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開發區管委會與濱江區政府實行兩個名稱、一套人馬。

㈣ 什麼是杭州

杭州網路名片
杭州地圖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也是長三角第二大經濟城市,南翼經濟、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東南重要交通樞鈕。
中文名稱: 杭州
外文名稱: Hangzhou
別名: 杭
行政區類別: 副省級城市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
下轄地區: 8城區、3個縣級市、2個縣
政府駐地: 杭州市政府位於環城北路318號
電話區號: 0571
郵政區碼: 310000
方言: 吳語
機場: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杭州筧橋機場
火車站: 火車城站、火車東站、火車南站
車牌代碼: 浙A
海拔: 平原海拔高度在20~60米
經濟: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098.66億元
市樹: 香樟
市花: 桂花
市歌: 夢想天堂

目錄[隱藏]

杭州概況
自然環境資源狀況
旅遊資源
地理氣候
人文環境城市人口
行政區劃
民族宗教
教育狀況
科技事業
天堂矽谷
文化事業
文化藝術
環境保護
歷史沿革
經濟情況 經濟總量
勞動就業
人民生活
交通運輸
旅遊名勝西溪
西湖
千島湖
京杭大運河
錢塘江
良渚遺址
湘湖
天目山
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南宋遺址及御街
超山
杭州特產
其他信息老字型大小
杭州人物
友好城市
杭州之最杭州概況
自然環境 資源狀況
旅遊資源
地理氣候
人文環境 城市人口
行政區劃
民族宗教
教育狀況
科技事業
天堂矽谷
文化事業
文化藝術
環境保護
歷史沿革
經濟情況 經濟總量
勞動就業
人民生活
交通運輸
旅遊名勝 西溪
西湖
千島湖
京杭大運河
錢塘江
良渚遺址
湘湖
天目山
富春江—新安江風景名勝區
南宋遺址及御街
超山
杭州特產
其他信息 老字型大小
杭州人物
友好城市
杭州之最

[編輯本段]杭州概況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也是中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有著2200年的悠久歷史的杭州還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杭州有多項旅遊景點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資源狀況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 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5℃,平均相對濕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時數1762小時。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旅遊資源
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雷鋒塔保護區;六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和瑤琳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目前杭州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重點發展觀光游,以把西博會打造成世界級會展品牌為目標發展會展游,以舉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會為契機發展休閑游,形成觀光游、會展游、休閑游「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合力打響「游在杭州」品牌。
地理氣候
杭州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杭州位於浙江省西北部,東臨杭州灣,南與紹興、金華相接,北與湖州、嘉興兩市毗鄰,西與安徽省交界。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全市大部分地區。東苕溪通過臨安、餘杭等地匯入太湖。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有小火爐之稱,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杭州的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編輯本段]人文環境

城市人口
人口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達8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83.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4萬人。在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328.9萬人,非農業人口354.48萬人。按公安部門統計的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2‰。
城市地位及榮譽
依靠深厚的文化及歷史底蘊,旅遊資源;隨著浙江經濟的不斷發展;杭州作為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城市地位也與日攀升。浙江政府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間把杭州打造成長三角第二大中心城市的目標口號。
2001年,杭州在公安部評比的「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中名列第一。
2001年,杭州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世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最高獎項——「聯合國人居獎」 。
2002年,杭州獲得「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
2003年,杭州在「世界銀行」公布中國的120個城市投資環境中排名第一杭州夜景。
2004年,杭州加冕由中央電視台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2004年,杭州在人民日報社評選的「中國十大協調發展城市」榮登榜首。
2004年至2008年,杭州市連續五次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中榮登榜首。
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東方休閑之都」稱號。
2006年,杭州被「國家旅遊局」與「世界旅遊組織」聯合授予當年「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稱號 。
2007年,杭州獲「國際旅遊聯合會」頒給的「國際旅遊金星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城市。
2008年,杭州在《瞭望東方周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中名列第一。這是自2004起,連續五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0年,杭州被評選為「中國十大最奢侈城市」。
此外,杭州還得過以下榮譽稱號: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市,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
行政區劃
* 面積、人口據「杭州地名網」。資料截至2009年8月24日。註:部分面積數據與《簡冊》有所不同。 *
杭州市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上城區 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36.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
下城區 面積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文暉路1號,郵編310004。轄8個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暉街道、潮鳴街道、長慶街道、石橋街道、東新街道、文暉街道。
江干區 面積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1號,郵編310002。轄6個街道、4個鎮:凱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楊街道、下沙街道、閘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
拱墅區 面積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台州路1號,郵編310015。轄8個街道、2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上塘街道、祥符街道;半山鎮、康橋鎮。
西湖區 面積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浙大路1號,郵編310013。轄10個街道、2個鎮:轉塘街道、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靈隱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盪街道、西湖街道;雙浦鎮、三墩鎮。
濱江區 面積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西興街道,郵編310051。轄3個街道:浦沿街道、西興街道、長河街道。
蕭山區 面積1420.22平方千米,人口118.53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北干街道金城路685號,郵編311200。轄11個街道、17個鎮:城廂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靖江街道、南陽街道、河庄街道、義蓬街道、新灣街道、臨江街道、前進街道;臨浦鎮、義橋鎮、戴村鎮、河上鎮、樓塔鎮、浦陽鎮、進化鎮、瓜瀝鎮、衙前鎮、坎山鎮、黨山鎮、黨灣鎮、益農鎮、新街鎮、寧圍鎮、所前鎮、聞堰鎮。
餘杭區 面積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臨平街道西大街33號,郵編311000。轄5個街道、14個鎮、1個鄉:臨平街道、南苑街道、東湖街道、星橋街道、五常街道;喬司鎮、塘棲鎮、崇賢鎮、餘杭鎮、閑林鎮、倉前鎮、良渚鎮、瓶窯鎮、鸕鳥鎮、黃湖鎮、百丈鎮、仁和鎮、運河鎮、徑山鎮;中泰鄉。
建德市 面積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號,郵編311600。轄3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洋溪街道、更樓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鎮、下涯鎮、楊村橋鎮、乾潭鎮、三都鎮、壽昌鎮、大同鎮、航頭鎮、李家鎮、大洋鎮、蓮花鎮、大慈岩鎮;欽堂鄉。
富陽市 面積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號,郵編311400。轄4個街道、15個鎮、6個鄉:富春街道、東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橋鎮、受降鎮、場口鎮、常安鎮、萬市鎮、洞橋鎮、胥口鎮、新登鎮、淥渚鎮、靈橋鎮、大源鎮、常綠鎮、龍門鎮、里山鎮、永昌鎮;環山鄉、湖源鄉、上官鄉、漁山鄉、春建鄉、新桐鄉。
臨安市 面積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郵編311300。轄4個街道、15個鎮、7個鄉:錦城街道、玲瓏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橫畈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昌化鎮、龍崗鎮、島石鎮、湍口鎮、三口鎮、高虹鎮、河橋鎮、潛川鎮、太湖源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板橋鄉、千洪鄉、橫路鄉、樂平鄉、馬嘯鄉、新橋鄉、西天目鄉。
桐廬縣 面積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號,郵編311500。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桐君街道、舊縣街道;富春江鎮、橫村鎮、分水鎮、鳳川鎮、百江鎮、瑤琳鎮、江南鎮;鍾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自治鄉。
淳安縣 面積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千島湖鎮新安北路18號,郵編311700。轄12個鎮、18個鄉:千島湖鎮、臨岐鎮、威坪鎮、姜家鎮、汾口鎮、大墅鎮、唐村鎮、梓桐鎮、中洲鎮、文昌鎮、石林鎮、楓樹嶺鎮;屏門鄉、浪川鄉、安陽鄉、王阜鄉、郭村鄉、里商鄉、金峰鄉、瑤山鄉、光昌鄉、宋村鄉、鳩坑鄉、嚴家鄉、白馬鄉、左口鄉、汪宅鄉、富文鄉、界首鄉、橫沿鄉。
民族宗教
杭州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市有漢、畲、回、滿、蒙古、壯、苗、朝鮮、侗、土家、布依、高山、傣、瑤、彝、佤、水、維吾爾、白、達斡爾、藏、黎、塔塔爾、僳僳、納西、錫伯、俄羅斯、等27個民族,總人口526.04萬人。除漢族以外的26個少數民族人口13,383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25%。杭州各少數民族一般講漢語,用漢名、服飾、生活習慣等亦與漢族大致相同。
杭州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個宗教,除道教外,其他各教均系國際性宗教。
- 基督教——約18萬人,其中蕭山區佔一半以上,老市區3萬人,39處堂點:崇一堂,思澄堂,天水堂,鼓樓堂,城北堂,筧橋堂 ,杭州崇一堂是全球最大的華人教堂。
- 佛教——靈隱寺,凈慈寺,上天竺法喜講寺,中天竺法凈禪寺,下天竺法鏡講寺,韜光寺(靈隱山半山巢枸塢)
- 道教——抱朴道院
- 伊斯蘭教——4000人,鳳凰寺等
- 天主教——2000多人,天主教堂11所:聖母無原罪大堂
杭州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所處於1952年10月成立後,貫徹執行我國政府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宗教界開展反帝國愛國運動;近行社會主義教育;保障正常宗教活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幫助各愛國宗教團體辦好宗教事業,落實好政府對宗教的各項具體政策;積極引導宗教不情之請付義社會相適應。近年來,杭州市宗教界愛國人士在抗災救災、支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辦教育及捐款資助傷殘人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成績斐然,為杭州的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
教育狀況
關於杭州教育事業規模
市屬高校6所【杭州師范大學、浙大城市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杭州電大)、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5.6萬人(其中研究生1329名),教職員工5258名。
全市中小學共有807所【其中小學417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252所,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75所,中等職業學校(含職高、中專、技校)63所】,學生91萬人(其中小學44.51萬人,初中24.19萬人,普通高中11.8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0.49萬人);中小學教職工64082人。特殊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2533人,教職工375人。幼兒園972所,在園幼兒24.63萬人,教職工22970人。
全市共有專修學院14所,社區學院13所,社區學校165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杭州校192所,民辦培訓學校(教育機構)258所。
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共24所,其中普通高中14所,在校學生21852人,教職工2258人;中等職業學校8所,在校學生15249人,教職工1138人;聾人學校1所,在校學生342人,教職工90人;工讀學校1所,在校學生270人,教職工47人。
關於教師隊伍建設
全市共有教職工92685名,其中市屬高校5258名(其中副高以上1062名),中小學64082名(其中小學專任教師25242名,初中專任教師17317名,普通高中專任教師8751名,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4973名),特殊學校375名,幼兒園22970名。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具有高一層次學歷比例分別達到71.15%、83.33%、76%,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9.62%。全市擁有178位在職省特級教師,佔全省在職特級教師總數近1/3。首次開展「感動杭城十大教師」評選活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42457名公辦教師實施了績效工資,對18783名退休教師實施了統一的生活補貼。2007年至2009年,共解決教育系統突出貢獻人才住房116套,落實中小學教師經濟適用專項用房951套。啟動第二輪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培養工程,選拔名師培養人選110名,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440名。
一類重高:
杭州外國語學校
杭州高級中學
杭州市第二中學
杭州學軍中學
浙江蕭山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三中學
杭州第十四中學
杭州第四中學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五中學
杭州餘杭高級中學
杭州餘杭第二高級中學
二類重高:
杭州第七中學
杭州西湖高級中學
杭州第十一中學
杭州第九中學
杭四中分校
杭州市蕭山區第八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九中學
杭州市塘棲中學
三類重高:
杭州第十中學
杭州源清中學
杭二中分校
杭州綠城育華學校
杭州夏衍中學
杭州長征中學
杭州市蕭山區第六中學
杭州市瓶窯中學
優質大學:
浙江大學(211,985)
中國美術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通過211預審)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杭州師范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中醫葯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樹人大學
中國計量學院
浙江外國語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海洋學院蕭山科技學院
獨立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浙江林學院天目學院
浙江中醫葯大學濱江學院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
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
高等專科學校和職業學院:
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浙江水利水電高等專科學校
浙江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藝術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萬向職業學院
科技事業
2009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26075件,專利授權量15507件,分別比上年增長40.6%和57.7%。2009年新增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302家,累計達到1236家;累計培育認定研發中心521家,其中省級182家;企業技術中心454家,其中國家級14家,省級132家。年內新增12個中國馳名商標,累計已達78個。
天堂矽谷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近年來,杭州致力於打造「天堂矽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葯、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通訊、軟體、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路游戲等六條「產業鏈」正在做大做強,有12家企業進入全國「百強軟體企業」行列,15家企業進入國家重點軟體企業行列,14家IT企業在境內外上市。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安家落戶,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打造「動漫之都」。杭州還有先進的IP寬頻網,2006年底將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通數字電視,率先實現「模轉數」。
文化事業
不完全統計,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3個,總藏量903萬冊,文化館14個,博物(紀念)館51個,劇場16個,群藝館3 個,音樂廳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群)。新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個,5家畫廊被命名為「中國誠信畫廊」,5個廣場被命名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著名博物館:
- 中國茶葉博物館
- 中國絲綢博物館
- 中國印學博物館(西泠印社)
-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 中國水利博物館
- 中國傘博物館
- 中國扇博物館
- 中國中葯博物館 (胡慶余堂)
- 中國西葯博物館(民生葯業陳列館)
-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 中國濕地博物館
- 中國錢幣博物館
- 中國動漫博物館
- 中國民營企業博物館
- 中國圍墾博物館
- 中國江南水鄉博物館
- 中國圍棋博物館
- 杭州古城牆陳列館
- 杭州碑林(杭州孔廟)
- 浙江博物館
- 南宋官窯博物館
- 黃賓虹紀念館
- 章太炎紀念館
- 蘇東坡紀念館
- 潘天壽紀念館
- 西湖博物館
- 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 杭州歷史博物館
-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 都錦生織錦博物館
- 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
- 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陳列館
- 浙江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
- 蘇白二公祠
文化藝術
2009年全市獲國家級、省級文藝、廣播影視、動漫類獎131項。年末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0個,公共圖書館16個,文化館13個,博物館、紀念館6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群)。全市有線電視用戶203.62萬戶,其中數字電視104.39萬戶。電視、廣播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9.8%和99.83%。廣播電視「村村通」實現全覆蓋。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第十一屆西湖博覽會等重大文化活動。蠶桑絲織技藝、西泠印社「篆刻」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廣播電視
至2006年末,杭州擁有電視台2座22套節目,廣播電台9座18套節目,全市電視覆蓋率和廣播覆蓋率分別達99.59%和99.77%。全市有線電視入戶數達177.08萬戶,增長9.6%。其中數字電視在全國率先實現整體轉換覆蓋百萬用戶的目標。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繼續推進,全市有3543個行政村和13980個自然村開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5.14%。
新聞出版
2006年,全市共出版報紙17.98億份、雜志0.78億冊、圖書2.68億冊。著名的有《都市快報》、《今日早報》、《錢江晚報》、《杭州日報》等。
黃龍體育中心
體育運動
2009年,杭州籍運動會員獲第十一屆全運會5金12銀15銅。成功舉辦第十七屆市運會、沖浪中國高峰論壇、國際沖浪嘉年華活動、世界汽車飄移大賽杭州站比賽、汽車「王中王」爭霸賽等有影響力的大型賽事。群眾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完成新建各類體育健身場所2088個。組織舉辦了市冬泳表演賽、傳統武術錦標賽、市橋牌聯賽、羽毛球俱樂部聯賽、全國門球邀請賽、全國橋牌邀請賽等活動。
杭州擁有中超的杭州綠城,CBA的浙江廣廈和浙江金牛,乒超的浙商銀行,以及浙江開元女排和浙江利群男排等球隊,陳經綸體校以及各支俱樂部等也為國家輸送了如羅雪娟、吳鵬等許多優秀運動員。
同時,杭州也在通過各種方式積極推動全民體育的發展。不僅有許多體育場館供市民免費活動,還會經常性地舉辦各種體育賽事或全民活動,如女足世界盃、2011年亞洲杯預選賽等等。
杭州不僅擁有黃龍體育中心這座設施一流、可以舉辦國際賽事的大型體育場,還有杭州市體育中心、杭州體育館等,以及准備建設擁有八萬人體育場的奧體中心。
環境保護
繼續實施「藍天、碧水、綠色和清靜」工程,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力度,整體生態環境繼續改善。2006年,全市用於環保的資金投入達65億元,相當於杭州市生產總值的1.9%。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水綜合排放達標率分別達到94.0%和92.0%。主要水系監測斷面水質三類以上比例達50.0%。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99天,優良比例達81.9%。市區全年擴綠地面積468公頃。至年末,市區人均園林綠地面積達45.16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75平方米,分別比上年末增長2.3%、15.3%。市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後屬吳,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㈤ 杭州是什麼時候建成的...他的歷史可以最早追溯到什麼時候。

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稱為文明的曙光。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被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從此揭開了杭州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里,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跡,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幾個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大有作用。所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後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盪3480餘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築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曆年間(1573~1620年),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雲集,遊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有續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1897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7)從新生走向繁榮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㈥ 杭州地標建築是什麼

一、西湖

地址:西湖區龍井路1號

說起杭州,那西湖肯定是要去的。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樣子隨四季更替,不知不覺中湖水盪漾出許多的故事與傳說。

二、靈隱寺

地址:西湖區靈隱路法雲弄1號

靈隱寺,又名雲林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鏐,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並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

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籌資重建,僅建殿堂時間就前後歷十八年之久,其規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

三、六和塔

地址:西湖區之江路16號

六和塔始建於北宋,僧人智元禪師為鎮江潮而創建,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現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於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六和塔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從六和塔內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壯觀的錢塘江大橋和寬闊的江面。

四、雷峰塔

地址:西湖區南山路15號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西湖風景區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為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後重建,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

五、火車東站

地址:江干區天城路1號

是杭州市的東大門,一座高度現代化的客運特等站。杭州東站是杭州目前接駁功能最為齊全的交通樞紐,是全國大型鐵路樞紐站之一,同時還是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

乘坐杭州地鐵1號線、4號線到達火車東站站,即可實現高鐵、普鐵、專線、地鐵、公交、長途巴士、計程車、機場巴士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換乘。

㈦ 杭州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杭州標志性建築是:

1.杭州國際會議中心


整個廣場設計將以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運河文化和古塔文化為建築背景,西湖文化廣場結合現代文明的瑰麗意象,體現秀外慧中的吳越文化本質。

㈧ 杭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我覺得杭州就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城市,而且還是一個很美的城市。

說杭州美,是因為在西湖附近真的很美,我去過一次杭州的西湖。不無論是那裡的斷橋殘雪,還是九溪十八澗都是很著名的風景區,而且那裡的風景真的特別美。

而且我覺得杭州的西湖,真的是適合談戀愛,適合散心的一個地方,你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去那裡劃一下船,或者坐船遊行幾分鍾,其實看一看波光粼粼的湖面,心情就會瞬間好起來。而且杭州的雷峰塔和錢塘江真的很值得一去,在錢塘江邊,就會感覺自己所有的煩惱都煙消雲散了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望著一望無際的江就會覺得心胸寬闊,很舒服。

我還覺得杭州是一個很發達的城市。它的中心,最發達的地方,那一片的房子都基本在1000萬以上,我是晚上去到了那個地方,感覺燈火通明,像白天一樣,一直在二三線生活的我突然去一線城市杭州的最發達的地方,真的感覺很不一樣。就會很希望以後可以留在這里可以也在這里工作,生活,所以我覺得杭州真的是一個特別發達的地方。而且還有很多的大企業也住紮在杭州,杭州也離海比較近,所以屬於沿海城市,經濟也是十分發達。

然後說一下杭州的天氣,其實杭州的夏天是非常熱的,因為杭州還有四大火爐之一的稱號,但是杭州的冬天不太容易下雪,屬於比較南方,但冬天其實也要穿羽絨服,因為畢竟那個溫度,不穿羽絨服受不了。

我覺得你是一個有追求,然後希望可以自己闖出一番事業的人可以在杭州市試一試,因為杭州畢竟是一線城市,而且他的知名企業特別多,所以工作的機會也很大,發展的機會就更大了。

㈨ 城市建設不輸上海,江浙滬第二大城市分別是什麼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建設更是如日中天,尤其是江浙滬地區,發展勢不可擋,儼然成了中國經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如今人們一提到江浙滬,映入眼簾的便是高樓大廈和燈紅酒綠的街道,吸引了無數年輕人慕名前往。說起江浙滬的第一大城市,毫無疑問,非上海莫屬,經濟實力讓人望塵莫及。


不過唯一的不足是,杭州的地鐵不是很發達,不像上海那般四通八達,如今還處於建設中,目前機場還未通地鐵,對於需要經常出差的市民來說,還存在一定的不便。不過小編相信,按照杭州如今的發展速度,機場通地鐵已是指日可待,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