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定都杭州的是哪兩個朝代
歷史上定都杭州的是吳越國和南宋兩個朝代。
吳越:
907年錢鏐建立了吳越政權,並且定都在杭州,吳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到了978年,吳越滅亡,至此從907年到978年吳越一共在杭州建都了七十二年。
南宋:
1127北宋覆亡後,定都南京應天府,到了元1138年,將都城遷到了臨安府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杭州,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亡,南宋覆滅,從1138年到1279年,南宋一共在杭州建都了四十一年。
(1)杭州從哪個朝代開始繁榮的擴展閱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② 歷史上杭州最輝煌的時代是哪個朝代
歷史上杭州(錢塘)最「闊氣」的時代,還是在南宋建都時。「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倉促中建立南宋王朝。靖康二年五月,領兵在外的「康王」即宋徽宗之子趙構登極於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改年號為「建炎」(1127),即南宋之始。當時對於建都何處,有三種意見:抗戰派李綱有西都長安,南都襄陽,東都建康的「三都」設想;抗金名將宗澤主張堅守東京;投降派汪伯彥等提出「巡幸東南」。後因軍事吃緊,趙構只好南渡長江,先安身鎮江,又逃到杭州。後來到了紹興元年(1131),先以越州為「行都」,並改名為紹興府。不久即決計遷都於杭州,改名臨安。取名之意是「臨時安頓」,有朝一日要打到北方回到東京去。
③ 簡略地說說杭州的歷史
1、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
2、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3、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4、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5、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
6、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3)杭州從哪個朝代開始繁榮的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
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郊區仍為杭縣,舊屬諸縣直屬於省。
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④ 杭州是幾朝古都都是經歷了哪幾個朝代
杭州市兩朝古都,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4)杭州從哪個朝代開始繁榮的擴展閱讀:
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 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
國家一級陸生野生動物有10種,二級6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二級18種。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印石中的珍品。
⑤ 杭州古代叫什麼
杭州:
周朝之時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稱為禹杭。
秦時稱為錢塘。
西漢時曾將錢塘改為泉亭縣,到東漢時又復為錢唐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吳國的吳興郡。
隋朝時廢郡為州,杭州這個稱呼第一出現。
唐時先為杭州郡,後又改為餘杭郡,因避國號諱,故改「錢唐」為「錢塘」。
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國都,當時稱為西府或西都。
(5)杭州從哪個朝代開始繁榮的擴展閱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2018年1月,杭州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
⑥ 在中國歷史上浙江杭州各方面最鼎盛是在什麼時期
如果是以政治中心為前題的話是南宋前期的太平盛世100年間,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如果是以經濟中心為前提的話當屬明清中期,特別是康乾盛世時期,詳細的經濟,教育,風土人情,發展等情況,就要查歷史資料了
⑦ 南宋時期的杭州是怎樣的情況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⑧ 杭州是在哪個朝代逐漸形成的
自古以來,杭州的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等美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諺。杭州歷史悠久,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並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趙構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⑨ 杭州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吳越國和南宋。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於杭州。當時的杭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鹽官、餘杭、富春、桐廬、於潛、新登、橫山、武康十縣。
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杭州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
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在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
(9)杭州從哪個朝代開始繁榮的擴展閱讀:
建都朝代:
1、吳越國
吳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吳越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
在唐亡之前,錢鏐忠於唐朝;在朱溫篡唐建梁以後,他又效忠於後梁,由是亦從後梁得到了吳越國王、諸道兵馬都元帥的頭銜。
後唐滅梁以後,錢鏐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得到了吳越國王、天下兵馬都元帥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以示恩寵。錢鏐一面向中朝稱臣,一面則自為小朝廷。
其府署不僅稱朝廷、僚屬稱臣,而且還自立年號,共有天寶、寶大、寶正等三個年號,直到其子錢元瓘繼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號。同時,他還自行與新羅、渤海等國往來,又給他們行制冊、加封爵,儼然中朝皇帝。
吳越自錢鏐晚年與南吳通和以後,除兩度遣兵入閩國外,並無重大戰爭。在十國中,吳越是比較安定的地區。
錢鏐修築錢塘江石塘,又置都水營使,主管水利事業,專管治河築堤,發展了太湖一帶的圩田。通過這些措施,使境內農業生產獲得發展。
吳越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一帶。
吳越國歷三代五王,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立國七十二年。從唐景福二年(893年)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2、南宋
南宋(1127-1279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後,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與北宋統稱為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二年。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廟稱帝,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金國幾度南下都未能消滅南宋,南宋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
公元1141年,宋、金達成紹興和議,南宋放棄淮河以北地區,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南宋中後期政府腐敗,奸臣輩出,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國,公元1211年開始大舉南侵進攻金朝。公元1218年滅西遼,公元1227年滅西夏,公元1234年滅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拚死抵抗,直到1276年臨安府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亡,南宋覆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