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生兒聽力篩查檢測的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兒聽力篩查,一般使用的儀器叫耳聲發射儀,屬於篩查型,僅顯示篩查結果:refer和pass,refer表示需要到高一級的醫院進行復診,需要用進行診斷性的鑒別交叉聽力測試;pass一般表示聽力正常,通過,但是家長還是要仔細觀察寶寶的聽力變化情況。
2. 新生兒聽力篩查用什麼設備
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
目前我國使用的聽力篩查儀器,主要有耳聲發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utomated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篩查的結果都以「通過」或「未通過」表示。一般而言,OAE和AABR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可以達到95%以上,而OAE略低於AABR。
1. 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通常聲波傳入內耳的逆過程,即產生於耳蝸的聲能經中耳結構再穿過鼓膜,進入耳蝸的外毛細胞,然後由外毛細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記錄得到。耳聲發射據其有無外界聲刺激分為自發性耳聲發射(SOAE)和誘發性耳聲發射(EOAE),後者按刺激的類型分為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EOA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和頻率刺激耳聲發射(SFOAE)。耳聲發射與內耳功能密切相關,任何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因素使聽力損害超過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消失。而且,耳聲發射是一項無創傷性技術,操作簡便,測試兩耳僅需要10分鍾。由於幾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和DPOAE,而SOAE只有50-60%的正常耳能記錄到。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常用TEOAE和DPOAE。
2. 自動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技術(AABR):通過專用測試探頭實現的快速、無創的ABR檢測方法。AABR 技術的出現和使用,目的在於與OAE技術聯合應用於篩查工作,全面檢查新生兒耳蝸、聽神經傳導通路、腦乾的功能狀態。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出現蝸後病變的比例較大。如果單純使用OAE,可能會漏篩蝸後病變。因此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最好採用OAE和/或AABR聯合進行聽力篩查,以免漏篩本病。
3. 新生兒聽力篩查怎麼做新生兒聽力障礙怎麼辦
嬰兒剛出生時看起來很健康,但在出生後的第一年,父母通常很難發現聽力問題。大多數孩子要到2到3歲時才會說話。聽力篩查的對象,有兩種,一種是所有新生兒,另一種是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聽力篩查 聽力篩查一般是在出生後3-5天的住院期間進行。有很多孩子需要二次篩查,也就是復篩,一般時間是41天左右,一般出生時篩查沒有 "通過 "的,在第一次篩查時是 "OK "的,在復篩時是 "通過 "的新生兒危險因素。篩查OAE(OAE)或自動聽覺腦干反應(AABR)被作為一線篩查工具。其結果是 "合格 "或 "不合格",家屬可以直接知道結果。
這些孩子大多是小時候就失聰了,他們的父母不知道,他們一般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當他們學會說話的時候,因為聽不到聲音,就不會學說話了,所以他們就成了聾啞人。如果孩子天生有聽力問題,可以及時糾正,大多數孩子可以是聾子,但不是啞巴。孩子只是聽不到或用助聽器能聽到,但能正常說話,大大有利於今後的學習和生活。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4. 聽力測試儀器是不是就是聽力篩查儀器
您好!這兩項儀器不一樣,聽力測試儀器是可以測出儀器上不同頻率的聽閾,但需要受試者的配合,是一項主觀測聽。聽力篩查儀器,是用於剛出生的嬰孩的聽力篩查,看有沒有聽力,不通過的需要多關注,這是一項不需要受試者配合的檢查。
5. 新生兒聽力篩查儀的准確率如何
新生兒聽力篩查一般常選用耳聲發射,耳聲發射這一項檢查是一種無創傷性的檢查技術,操作非常簡單,耳塞塞入到新生兒的兩耳內,如果有反應的話,就說明新生兒的聽力已經通過了,如果說沒有反應,就說明聽力初篩沒有通過。當然新生兒聽力篩查也有一定的誤差,不要單純憑借這項檢查不通過就判斷新生兒是先天性的耳聾,最好還是42天之後再復查或者再做腦干誘發電位
6. 新生兒聽力篩查如何做
■何紅琴許多家長對聽力篩查技術和方法缺乏了解,因而容易對聽力篩查的結果產生誤解。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沒有通過聽力篩查就是聽不見,從而產生擔心和焦慮;相反,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雖然沒有通過聽力篩查但能聽見關門聲,覺得孩子聽力沒有問題而不帶孩子去做進一步檢查。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聽力篩查、聽力篩查都有哪些常用方法以及基本原理。 新生兒聽力篩查就是通過一種客觀、簡單和快速的方法,將可能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寶寶篩查出來,並進一步確診和追蹤觀察。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常用方法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兩種技術,這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均無無創性。我國大多數醫院採用耳聲發射進行聽力篩查,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主要用於重症監護病房(NICU)新生兒的聽力篩查。 正常耳蝸可以產生一種很輕柔的聲音,經過聽骨鏈和鼓膜傳導到外耳道,並可以被檢測到。如果嬰兒有蝸性聽力損失,就不會產生耳聲發射,用耳聲發射(OAE)檢測就通不過。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蝸及蝸神經通路的功能,自動聽性腦干反應通不過,說明聽覺通路上可能有問題。 一般在寶寶睡眠安靜狀態下,將大小合適的探頭或耳罩放置在寶寶的一側耳朵開始進行測試,做完一側耳朵再做另外一側耳朵。OAE或AABR通不過,都需要復篩或轉診。 (作者系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
7. 我家寶寶出生2個月了,到婦幼保健院測試聽力篩查還是沒有通過,用的儀器是MAICO EroScan耳
問題分析: 先天性聽力障礙是孕期由各種原因導致胎兒出生後聽力損傷,是嚴重的出生缺陷.正常新生兒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3‰.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是有效預防新生兒聾啞和語言發育障礙的關鍵. 意見建議: 你好這種情況過一段時間再去測試下,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確診為聽損傷的患兒應及時到醫院的專科進...行相應的醫學干預.
8. 聽力篩查未通過
你好,根據你描述的情況一般考慮由於聽力篩查的儀器比較敏感,如果寶寶接受篩查時有以下幾種情況,可能就通不過聽力篩查,如寶寶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體動較多、鼻堵呼吸不暢、周圍環境等也會導致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建議一個月後在復查,密切觀察祝健康。
9. 聽力篩查分哪些
隨著聽力篩查的普及,大部分寶寶在出院前都會進行聽力的初步篩查。在聽力篩查的初篩中,有一小部分寶寶可能顯示的結果是」未通過」。看到這樣的結果,家長都會感到非常擔憂,聽力篩查未通過就是代表寶寶耳聾嗎? 當寶寶篩查未通過時,家長接下去該怎麼做呢?對於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了解聽力篩查開始。
目前衛生部規定在2-7天內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在醫院生產的寶寶,一般在出生後72小時就進行篩查,及時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如果新生兒聽力篩查沒有通過的話,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還是沒有通過的話要進行復篩,即在寶寶42天時到醫院進行復查。我國使用的聽力篩查儀器,主要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篩查的結果都以「通過」或「未通過」表示。
1. 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通常聲波傳入內耳的逆過程,即產生於耳蝸的聲能經中耳結構再穿過鼓膜,進入耳蝸的外毛細胞,然後由外毛細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記錄得到。耳聲發射與內耳功能密切相關,任何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因素使聽力損害超過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消失。耳聲發射是一項無創傷性技術,操作簡便,測試兩耳僅需要10分鍾,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常用TEOAE和DPOAE。
2. 自動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技術(AABR):通過專用測試探頭實現的快速、無創的ABR檢測方法。AABR 技術的出現和使用,目的在於與OAE技術聯合應用於篩查工作,全面檢查新生兒耳蝸、聽神經傳導通路、腦乾的功能狀態。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出現蝸後病變的比例較大。如果單純使用OAE,可能會漏篩蝸後病變。因此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最好採用OAE和/或AABR聯合進行聽力篩查,以免漏篩.一般來說,當聽力損失超過45dB時,AABR顯示為"未通過".
雖然使用OAE和AABR進行聽力篩查較為便捷,已經成為了目前各大醫院新生兒聽力篩查的主要手段,但是 OAE或AABR的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新生兒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殘積物滯留會使耳聲發射的傳人刺激聲和傳出反應信號衰減或消失,從而導致耳聲發射引出信號的減弱或消失。
此外,篩查時間的確立也是影響假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過早進行聽力篩查會導致假陽性增高。
2.新生兒中耳積液是影響0AE測試結果的主要干擾因素。中耳積液的患兒,無論耳蝸功能正常與否,其測試結果均可顯示為異常。如果是由於新生兒中耳積液導致篩查未通過,隨著中耳積液的吸收,3個月後聽力診斷性檢查時有的患兒聽力可轉變為正常。
3.篩查時小兒體動較多或煩躁。會出現假陽性,應該盡量避免。另外,如發現小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鳴及呼吸音重等情形,建議先行治療,等待症狀好轉後再進行復查,以免出現假陽性。如果小兒喉鳴及呼吸音較重,反復治療效果不佳,又確實需要了解聽力情況時,建議直接進行診斷性聽力檢查。
4.技術及操作等不規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頭與導線之間斷線;測試環境不符合標准等。
由此可見,新生的聽力篩查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聽力篩查未通過不能表示寶寶的聽力一定有極重度的,不可逆的聽力損失。當寶寶篩查未通過時,都應在3月齡內確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失,以便實施干預。即復篩未通過的患兒都應在3月齡接受聽力學和醫學評估,確保在6月齡應由聽力檢測機構進行耳鼻咽喉科檢查及聲導抗、耳聲發射、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測、行為測聽及其它相關檢查,必要時並進行醫學和影像學評估,做出診斷。
其中,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測(包括氣導和骨導)是寶寶在不能配合主觀行為測聽的情況下,判斷寶寶聽力情況的一項重要檢查,與其他檢查項目一起可判斷寶寶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
10. 孩子出生在醫院做聽力篩查未通過,該怎麼辦
隨著聽力篩查的普及,大部分寶寶在出院前都會進行聽力的初步篩查。在聽力篩查的初篩中,有一小部分寶寶可能顯示的結果是」未通過」。看到這樣的結果,家長都會感到非常擔憂,聽力篩查未通過就是代表寶寶耳聾嗎? 當寶寶篩查未通過時,家長接下去該怎麼做呢?對於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從了解聽力篩查開始。
目前衛生部規定在2-7天內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在醫院生產的寶寶,一般在出生後72小時就進行篩查,及時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如果新生兒聽力篩查沒有通過的話,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還是沒有通過的話要進行復篩,即在寶寶42天時到醫院進行復查。我國使用的聽力篩查儀器,主要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ABR)。篩查的結果都以「通過」或「未通過」表示。
1. 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通常聲波傳入內耳的逆過程,即產生於耳蝸的聲能經中耳結構再穿過鼓膜,進入耳蝸的外毛細胞,然後由外毛細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記錄得到。耳聲發射與內耳功能密切相關,任何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因素使聽力損害超過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消失。耳聲發射是一項無創傷性技術,操作簡便,測試兩耳僅需要10分鍾,因此新生兒聽力篩查常用TEOAE和DPOAE。
2. 自動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技術(AABR):通過專用測試探頭實現的快速、無創的ABR檢測方法。AABR 技術的出現和使用,目的在於與OAE技術聯合應用於篩查工作,全面檢查新生兒耳蝸、聽神經傳導通路、腦乾的功能狀態。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出現蝸後病變的比例較大。如果單純使用OAE,可能會漏篩蝸後病變。因此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最好採用OAE和/或AABR聯合進行聽力篩查,以免漏篩.一般來說,當聽力損失超過45dB時,AABR顯示為"未通過".
雖然使用OAE和AABR進行聽力篩查較為便捷,已經成為了目前各大醫院新生兒聽力篩查的主要手段,但是 OAE或AABR的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新生兒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殘積物滯留會使耳聲發射的傳人刺激聲和傳出反應信號衰減或消失,從而導致耳聲發射引出信號的減弱或消失。
此外,篩查時間的確立也是影響假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過早進行聽力篩查會導致假陽性增高。
2.新生兒中耳積液是影響0AE測試結果的主要干擾因素。中耳積液的患兒,無論耳蝸功能正常與否,其測試結果均可顯示為異常。如果是由於新生兒中耳積液導致篩查未通過,隨著中耳積液的吸收,3個月後聽力診斷性檢查時有的患兒聽力可轉變為正常。
3.篩查時小兒體動較多或煩躁。會出現假陽性,應該盡量避免。另外,如發現小兒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鳴及呼吸音重等情形,建議先行治療,等待症狀好轉後再進行復查,以免出現假陽性。如果小兒喉鳴及呼吸音較重,反復治療效果不佳,又確實需要了解聽力情況時,建議直接進行診斷性聽力檢查。
4.技術及操作等不規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頭與導線之間斷線;測試環境不符合標准等。
由此可見,新生的聽力篩查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聽力篩查未通過不能表示寶寶的聽力一定有極重度的,不可逆的聽力損失。當寶寶篩查未通過時,都應在3月齡內確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聽力損失,以便實施干預。即復篩未通過的患兒都應在3月齡接受聽力學和醫學評估,確保在6月齡應由聽力檢測機構進行耳鼻咽喉科檢查及聲導抗、耳聲發射、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測、行為測聽及其它相關檢查,必要時並進行醫學和影像學評估,做出診斷。
其中,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測(包括氣導和骨導)是寶寶在不能配合主觀行為測聽的情況下,判斷寶寶聽力情況的一項重要檢查,與其他檢查項目一起可判斷寶寶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