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古元朝叫什麼
擴展閱讀
杭州發車貨運多少錢 2024-04-24 09:02:48
廣州怎麼幫扶深圳的 2024-04-24 08:54:04

杭州古元朝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30 01:09:49

❶ 元朝的首都在當時叫什麼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

❷ 古代時中國每個城市的名稱各是什麼

1、北京的古稱——大都、薊、幽州、涿郡、幽都、永安、宛平、燕山府、聖都、中都、大興、汗八里、北平、順天府、京師。

2、南京的古稱——金陵、建業、建康、江寧、石頭城。

3、杭州的古稱——臨安、錢塘、武林。

4、蘇州的古稱——姑蘇、吳郡、平江。

5、揚州的古稱——淮上、江都、廣陵、淮揚。

6、紹興的古稱——會稽、蠡城、越州。

7、西安的古稱——長安、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

8、開封的古稱——大梁、汴梁、汴州、東京、汴京。

9、洛陽的古稱——雒陽、斟鄩、洛邑、洛州、京洛、東洛、司隸、三川。

10、沈陽的古稱——盛京、奉天。

11、成都的古稱——錦官、益州、芙蓉城。

12、福州的古稱——三山。

13、荊州的古稱——江陵、郢都。

14、贛州的古稱——虔州、虔城、宋城。

15、長沙的古稱——星城、潭州。

16、天津的古稱——津沽、津門。

17、邯鄲的古稱——鄴城、磁州、洺州、大名府、廣平府。

(2)杭州古元朝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主要古代城市名稱由來

1、天津意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樂帝朱棣在這里率領大軍渡過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2、邯鄲城市名押an韻,邯鄲意為「邯山至此而盡」,鄲同「單」意思是山脈的盡頭,邯鄲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3、秦皇島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島,秦皇島是中國唯一用古代帝王稱號來命名的城市。

4、太原取「廣大的平原」之意。

5、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6、長治古稱「上黨」,明代在此地設置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

❸ 杭州古代都叫過什麼名字,分別是什麼時候

1、錢塘

秦時即設置錢唐縣,唐朝因避國諱改為錢唐,錢塘縣這一稱謂一直保留至民國初年。

2、武林

古代杭州的別稱,最早記載於漢代,因武林山得名;一般認為,當時的武林山即今天的西湖西面群山的統稱。宋周密著有《武林舊事》。

3、餘杭

因隋朝公元589年設杭州時(杭州最初建州,之前一直是縣建制,亦是杭州之名之始),最早州治(州政府所在地)在餘杭(今餘杭區餘杭鎮),公元590才遷至錢唐縣,所以亦把餘杭作為杭州別稱。如白居易《冷泉亭記》:「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

4、臨安

南宋高宗避禍江南,升杭州為臨安府,為南宋首都。是杭州比較有名的一個古稱,注意和今天的浙江省臨安市是不同的概念。當時的臨安府就在今天的杭州市。

5、錢江、仁和

隋至五代時,隨杭州城市擴大,成立了錢江縣,北宋時,改錢江縣為仁和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

❹ 杭州這個地名的由來

杭州古稱錢塘。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塘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五代時的吳越國(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原錢塘、仁和縣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劃杭縣城區等地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❺ 浙江省在元朝叫什麼

元朝時,江浙行省——至元十三年元滅南宋,置江淮行省於揚州,統兩淮、兩浙地,又稱淮東行省、揚州行省。二十一年,徙省治於杭州,稱江浙行省。二十三年,還治揚州,復稱江淮行省。二十六年,再次徙治杭州。二十八年,以江北州縣隸河南行省,改稱江浙行省。大德三年(1299),罷福建行省,以其地屬江浙行省。轄境包括今江蘇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西部分地區。

❻ 杭州在歷史上各時期的所有叫法都有哪些

南宋 宋高宗(趙構) 遷都杭州(臨安) 年號建炎

❼ 杭州是哪個朝代的古都

杭州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杭州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副省級市。杭州也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古稱臨安、錢塘,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杭州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元朝時曾被馬可波羅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杭州著名的旅遊勝地有瑤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廟、三潭映月、蘇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靈隱寺、跨湖橋遺址等。

❽ 南宋都城臨安在元朝時稱為

元代臨安稱杭州。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
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為「臨安府」,級別為「行在」(只是陪都而不是首都,南宋法定的首都與北宋一樣都是汴梁,但是當時已經在敵占區)。臨安縣為其屬縣,「杭州」時稱「臨安」有三說:一是南宋偏安江南,有「臨時安置」之意;二是南宋朝廷感念吳越國王錢鏐對杭州的歷史功績,以其故里「臨安」為府名;三是寓有「君臨即安」之意。臨安市(縣)名從西晉太康元年一直沿用。
臨安市系原臨安、於潛、昌化三縣合並。漢以前三縣均無建制。
臨安秦、漢時為會稽郡餘杭縣地,東漢建安16年(211年)分餘杭置臨水縣,縣治在高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臨安縣,隸屬吳興郡。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丹陽郡,領縣有於潛,東漢更名為於潛縣。昌化屬於潛縣境。晉時臨安、於潛(含昌化)同屬吳興郡,隋時同屬杭州。唐垂拱二年(686年)析於潛置紫溪縣,與臨安、於潛同屬杭州餘杭郡。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紫溪改名稱昌化縣。
唐屬杭州餘杭郡。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遷縣治於西墅保錦山下,明洪武初(1368年)遷東市太廟山右。於潛、昌化秦屬鄣郡。
自宋以後,臨安、於潛、昌化縣建置和名稱基本穩定。北宋屬杭州,南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屬杭州府,清因之。
民國元年( 1912年)廢府,直屬於省。民國24 年(1935年),屬浙江省吳興行政督察區。民國37年(1948年)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署駐臨安縣衣錦鎮。
1949年臨安、於潛、昌化相繼解放後屬臨安專區。1953年撤銷臨安專區改屬嘉興專區。1955年,於潛、昌化劃入建德專區。1957年,臨安縣劃入建德專區。1958年,撤銷餘杭縣,並入臨安縣;撤銷於潛縣,並入昌化縣;同年12月,撤銷建德專區,臨安、昌化劃歸嘉興專區。1960年撤銷昌化縣,並入臨安縣,劃歸杭州市領導。1996年臨安撤縣建市。

❾ 杭州曾作為那個朝代的首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H以杭州做國都,這是杭州設都的開始。公元910年,錢*H開始在他於公元893年修建的周長35公里的基礎上修築規模浩大的城垣建築,並同時把城垣內的宮室、街道、河渠、市場、房舍等進行了規劃和修建。此時,西湖也逐漸成為杭州城不可分割的部分。錢*H大規模疏浚了西湖,並在市內挖了3個水池,用竹筒和瓦管接通西湖,引水解決城市用水,同時整修新建了靈隱寺、凈慈寺等佛寺,建立了雷峰塔、六和塔、白塔和保‚m塔等四座名塔,至今仍保留著除雷鋒塔外的三座。為了發展海運交通,當時還對錢塘江進行了整治,溝通了與外省及日本、朝鮮的海上來往。

北宋時期,杭州降為一個州治,但仍是一座名城,知州王濟、鄭戩、沈遘和陳襄都對城市和湖區進行過治理。熙寧二年(1069年),蘇軾任杭州通判(僅次於知州),3年後離任。元*v元年(1066年),54歲的蘇軾又任蘇州知州。這兩次任期內,蘇軾對整治城市和湖區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僅大規模疏浚了西湖,還疏浚了運河,保證了漕運暢通。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政權正式定都杭州(當時叫臨安),這是杭州正式成為一個朝代的首都。在100多年的時間里,杭州人口由10餘萬戶,20餘萬人發展到26萬戶,55萬餘人,成為當時全國的第一大城市。統治者在鳳凰山候建大內,王城周圍達9里,北起鳳山門,西到萬松嶺,東到修潮門,南到江干。從朝天門向北,是一條用石板鋪成的長達4300多米的衙街。城內還有數量巨大的坊巷和市集。當時的吳自牧在《夢梁錄》中描寫杭州的景觀時說:"居民室宇高森,接棟連檐,寸尺無空。"為適應當時頻繁的對外交往,朝廷專門設置了四方省館和市舶務等機構,負責接待外賓,在今武林門外建造郭驛,在候潮門外建造都亭驛,作為接待外國使節的賓館。當時的娛樂設施——市也建了很多,就像上海大世界一樣。最大的有五處,即今清河坊附近的南瓦,惠民街的中瓦,羊坎頭的大瓦(上瓦),眾安橋南的北瓦和慶春街的蒲橋瓦(東瓦)。其中北瓦最大。一個瓦市內又分成若干"色欄",每個勾欄內都有名角主演的不同種類的曲藝或戲劇。例如北瓦內就有13座勾欄,分別演出史書、小說、戲劇、相撲、傀儡驪(有杖頭傀儡、懸絲傀儡、水傀儡等)、說唱、渾話、學鄉談、影戲、棍棒、教飛禽等。城內還設有規模宏大的太學、府學、縣學,另外還有眾多的鄉校、家舍館等建築物,每一里巷,至少有一二所,可以看出杭州比較發達的文化建築布局。

元朝佔領杭州後,對城市建築破壞很大,但劫後的杭州仍然顯示出她與當時其他城市的不同風格,以至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這里時,情不自禁地稱其為"世界上最名貴富麗之城"。

❿ 杭州的別稱有什麼歷史故事

位於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這是一座美麗富饒的城市,素有「天堂」之稱。相傳,夏禹乘舟會諸侯於會稽山(今紹興)時,舍其杭(即方舟)於此。因此,這里便有了「餘杭」、「禹杭」的名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這里設縣稱錢唐。南北朝梁武帝時,改為臨江郡。隋朝時,改稱杭州。這是杭州之名的最早來歷。唐朝時,杭州之名曾多次改變,有杭州、餘杭、錢塘等。「錢塘」由「錢唐」變化而來,是為避國號「唐」之諱。五代十國時,吳越國建都於杭州,歷經5個皇帝,共86年。南宋時,遷都於此,改名臨安,歷經 8個皇帝,共148年。此後,元、明、清又恢復了杭州之稱,並一直使用至今。 杭州除上述名稱外,還有兩個鮮為人知的別稱,一個叫「婆留城」、一個叫「武林」。 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徽宗第九子趙構稱帝建南宋,將都城定在杭州,並改名為臨安,含有臨時安頓下來,日後還要收復失地到中原重振江山之意。但隨著時間的流失,南宋皇帝意志逐漸消沉,早已將家仇國恥忘得乾乾凈凈,陶醉在江南半壁江山的歌舞之中了。正如當時詩人林升在《題臨安邸》一詩中所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改稱臨安的意義已經完全消失了。所以,南宋滅亡後,元朝立即改稱為杭州了。 關於杭州「婆留城」的別稱,源於五代時吳越國的開國皇帝錢鏐。據傳說,錢鏐出生在一個夜晚。當時他的父親錢寬剛巧從外面辦完事回來,快到家時,只聽得兵馬賓士之聲甚響,又見其家紅光輝煌。錢寬以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時,屋裡正好傳來孩子出生的啼哭聲。錢寬甚感驚異,認為這是破家滅族的凶兆。於是,決定將孩子丟棄到井中溺死。後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勸說,才保住了這條小生命。那口要丟棄錢鏐的井後來被人稱作「婆留井」,錢鏐也因此得了一個「婆留」的小名。後來,錢鏐成了吳越國的開國皇帝,並 將杭州定為國都。所以,後人又把杭州稱作「婆留城」。 杭州「武林」別稱源於西湖西部諸山。西湖風景優美,不僅僅是西湖水美,西湖西部諸山也美。山水交相輝映,才構成了西湖如詩如畫的情致。西湖西部諸山,舊時統稱武林山。所以,杭州又有「武林」的別稱。關於杭州錢塘名稱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傳說歷史上曾有一個名叫華信的地方官,想築塘攔江,就欺騙百姓說,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邊並送到塘上的,給錢一千。消息傳出後,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挑土石而來。但是當老百姓將土石挑到江邊後,華信卻背信棄義地說沒錢可給。百姓非常氣憤,便將挑來的土石倒在了江邊。攔江的工程沒有建成,但卻在江邊形成了一個塘堤。後來人們便將這個地方叫「錢塘」了。故事講得很有意思,但卻與史實不符。杭州稱錢塘是唐朝的事,而故事說的卻是東漢時期。這顯然是後人根據「錢塘」兩字杜撰出來的。不過這也無妨,不是史實,卻也為杭州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希望能夠幫助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