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吉安有幾所高中
江西吉安排名靠前的4所高中,除了吉安一中,還有哪些中學上榜。
吉安古稱廬陵、吉州,被譽為河右岸的名省,是右岸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元朝元年(1312年),濟陽和安城的第一個字被合並,命名為濟安。它位於江西省中西部,湖南省西部,地處羅霄山脈中部,贛江中游。在此,我們向您介紹吉安市的一些優質高中。
一、吉安一中,吉安一中創建於1918年,是江西省優秀的重點中學,是吉州十所陽明中學的前身,是一所公立高中。
該校位於吉州區濱河路北側,前有贛江水,後有竹園橋塔,1922年改建為吉州十代陽明公學,1951年8月改建為私立朝宗中學。私立廬陵中學改為私立文山中學,1951年冬私立文山中學改為陽明中學,1952年被評為江西省第二中學,1956年被評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學校佔地168公頃,建築物面積超過30,000平方米。
『貳』 淮南文山中學的介紹
淮南文山中學是經安徽省教委批準的全日制寄宿式私立學校,包含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部分,實行十二年一貫制。文山中學始建於1993年,九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擁有學生1200人,教職160人。學校以三個面向為目標,以辦名校,育英才,創一流為宗旨,為學生提供高品位、高檔次、全方位、全天候的優質服務。
『叄』 文山州一中校魂是什麼
志存高遠、尚德篤學。根據查詢文山州第一中學官網得知,文山州一中校魂是志存高遠、尚德篤學。文山州第一中學全稱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學,壯文名稱為Ranzsawsang Daih`it Cou Hawva,坐落於雲南省文山州。學校始建於1916年,是文山地區歷史上第一所中學,雲南省首批重點中學,雲南省一級二等完全中學、文山州品牌學校。是雲南省科研體聯合單位、雲南省現代教育技術試點學校、國家體育人才後備力量籃球試點學校。
『肆』 文山市文院附中是私立學校嗎
不是。
文山學院附屬中學(文山市第十三中學)是文山市政府與文山學院聯合創辦的十二年一貫制新型公立學校。
『伍』 南通文山初中升學率
百分之85。南通文山初中始建於1960年,是一所以革命先烈陸文山命名的新城區學校,該校環境優美,硬體設施先進,教學氣氛濃厚,升學率是百分之85,屬於當地較好的學校。
『陸』 金樂文山初中名字的由來
革命先烈命名。樂文山初級中學始建於1960年,位於南通市高新區油榨村西首,在2015年8月遷入新校區,是一所以革命先烈陸文山命名的新城區學校。該學校環境優美,硬體設施先進,主要有籃球場、體育場,數學媒體教室等。
『柒』 文山中學怎麼樣
我08年畢業於文山中學,宿舍條件雖然談不上優越,但是肯定一般偏上。當時是8人一間,四個上下鋪。宿舍自帶洗手間、暖氣和衣櫃,窗外還有專門涼衣服的設施。完全能夠滿足你求學過程中的需求。
不過說實話,宿舍條件雖這樣,但是宿舍管理的很嚴格,衛生和氛圍也很好。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你的正常休息。
高中是個吃苦的階段,一切以學業為重。祝你將來能夠考個如意的大學,有所作為。
『捌』 昌邑市文山中學的歷史發展
昌邑市文山中學創建於1945年,起初為昌邑縣第一小學,學校先後發展為昌城完小、昌城聯中、城關中學、昌邑二中、昌邑市文山中學。
1978年在原有班級的基礎上,新招高中2個班,並於1979年更名為城關中學,當時僅有9個初中班、4個高中班。
1999年學校更名為昌邑二中,規模為18個班,教職工118人。
1999年底,文山中學新校奠基,十個建築隊同時施工,歷時一年半,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一期工程。當時建校和教學分兩線進行,在建築獲得優質工程的同時,教學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01年5月7日,一個永載昌邑教育史冊的日子,一個永遠銘記在文山中學師生心中的日子,這一天文山中學順利完成了由老校到新校的搬遷。學校遷至位於昌邑市新行政中心區的煙汕路(現已更名為平安街)以南奎聚路以東的新校區。此時,學校規模250畝,14座樓廳,建築面積64000平米,學校36個教學班,學生2196名。
2002年,學校發展到47個班,2879名在校生。同年12月,中科院院士李崇銀蒞臨並題詞:文山文人多文采,高峰高瞻積高雅。
2003年5月,學校更名為昌邑市文山中學,著名作家峻青題寫校名。學校發展到56個班,3647名在校生。
2004年,文山中學成立初中部,首屆11個教學班。此時,學校發展到54個班,4160名在校生。
2005年,學校發展到75個教學班,4820名在校生。同年,初中部恢復招生,招收初一6個班。
2006年,朱平同志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宮進倫同志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2008年,為做大做強文山中學,昌邑市委、市政府投資1.2億元對其進行擴建,並將其列為「2008年全市十大重點建設工程」之一,2009年秋季開學全面啟用。文山中學擴建後,佔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校園綠化覆蓋率達49%,規模達110個教學班,容納學生6000人,辦學規模宏偉盛大,辦學理念一流超前。
同年,原昌邑一中副校長李志軍同志調任文山中學校長;另外,昌邑三中合並到該校。
『玖』 文山州第一中學的發展沿革
●1916年文山等四縣聯合中學
●1931年雲南省立第四中學
●1932年雲南省立開化中學
●1933年省立開化簡易師范學校
●1937年省立開化簡易師范學校文山初級中學
●1939年雲南省立開廣中學
●1950年雲南省文山中學
●1959年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學 文山地處邊疆,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部族頭人互掠奪,兵戈相防,無教育事業,直到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始有私人設館授徒,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後,各縣才先後開辦書院、義學、私學。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文山縣首建教育行政機關勸學所,並創辦新學制高等小學堂,地點在文山五子祠(今群藝館)。
民國五年(1916年),雲南省教育廳訓令,創辦文山等四縣(文山、西疇、馬關、屏邊)聯合中學校名為「四縣聯合中學」省參議員陳子鑒(德厚人)任校長,校址仍在五子祠。是為文山地區第一所中學。
1925年,因兵災匪禍,經費不濟,學校停辦。1929年,與文山師范合並,僅上課一學期,又因兵亂而停辦。
1931年,奉省教育廳令,成立「雲南省立第四中學」。校長胡佔一,校舍以「四縣聯合中學」舊址為基礎,修繕擴大。「九一八」事變發生後,10月31日,學校通電成立義勇軍,全校師生員工全部參軍,正式編為「雲南小學生義勇軍第一獨立大隊,校長胡佔一任大隊長。
義勇軍積極參加抗日宣傳,出壁報、講演、抵制日貨、排演話劇,先後演出了《愛國男女》《中華兒女》《安南亡國恨》等新劇,喚醒民眾參加抗日。
1932年,省教育廳省劃為十一個學區,每一個學區設一所中心校。省立四中被指定為開化學區中心校,更名為「雲南省立開化中學」,包含文山、邱北、馬關、西疇、廣南、富寧、麻栗坡、河口、靖邊、猛丁等10個縣區,校長仍為胡佔一。
1933年9月,學校更名為「雲南立開化簡易師范學校」;1937rh,奉命增設「省立文山初級中學」;1939年,「簡易師范」與「初級中學」合並成「省立開廣中學」,分設初中部、高中部和師范部,成為文山地區的第一所完全中學。
1944年,學校奉命增設「開廣師范學校」,1946年「開廣師范」停辦,學校更名為「雲南省立開廣中學」,一直到解放。
從1933年開始,教育廳實行全省中等學校畢業會考制、統一命題、制卷、監考和評卷,一科不及格者不予畢業。直到1938年,歷屆簡師畢業生均參加會考,畢業生中服務教育者居多,成為文山地區教育事業的骨幹。其間,還有不少同學投筆從戎,奔赴抗日戰場。
其間,經楚圖南先生介紹,曾聘得北大畢業的蔡超塵到校任教。蔡先生博學多才,在教學中介始進步書刊,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提倡學生要讀活書,要關心國家大事和人民疾苦。當局所不容,被迫離開文山。
1947年8月,文山地下黨負責人岳世華(化名岳維嵩)經人介紹到本校高中部任教。他在進步學生中組織青年讀書會「拓荒社」,創辦《拓荒》《黎明》等周刊(壁報),並指導演出《又喜臨門》等話劇,抨擊反動統治,在學生中灌輸革命道理,對學生影響很大,不少學生走上革命道路,為雲南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1949年底,雲南和平解放,開廣中學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950年春人發政府將原「國立西南師范學校」、「文山縣立中學」、「開廣中學」三校合並,更名為「雲南省文山中學」。
從1950年到1957年,根據全國教育工會提出的「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必須向工農開門」的指導方針,大批工農子弟得以入學,學生數從371人增加到1146人,教職工從42人增加到93人。
解放初期,學校在堅持正常教學的同時師生還參加了鎮反、抗美援朝、減租退押、三反五反、土地改革等運動。為配合當時的減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學校文工隊排練了《白毛女》《赤葉河》等大型歌劇在社會上公演,影響很大。
1955年,師范部從文山中學分出去,成立文山師范學校。1959年,學校更名為「文山州第一中學」。1960年,由於班級、生額猛增,原五子祠校址滿足不了需要,決定搬遷校址。由州政府劃給西山原文山軍分區械修所和原籌辦「文山大學」(未辦成)的地域共140餘畝,經專業隊施工和師生勞動,新校址於8月竣工,9月,全校搬到新校址上課。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初期,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許多教師被批鬥,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後來,「武鬥」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外出大串聯,師生組織「戰斗隊」,斗「走資派」,打內戰,無政府主義思想泛濫。學校秩序大亂,日常工作停頓。1969年復課後,遵照毛澤東主席「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指示,學校組織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工、學農、學軍,參加生產勞動,自己動手建設校園。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撥亂反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落實知識分於政策,教職工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校端正了教育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全面發展的教有方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迅速發展。
1950至今,學校為社會輸送了初中畢業生15829多人,高中畢業生12046人。其中,5489人升入大、中專院校深造(1950年以前281人,1977至2004年5208人升入),其中不少同學分別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重點院校錄取,部分學生大學畢業後到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烏拉圭、韓國國等國家留學。
1990年以來,我校先後受國家部級以上表彰的教師8人,受省級表彰的12人,受州級表彰的數十人、教師利用業余時間開展教學科研,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分別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學校被團中央評為「學習雷鋒先進集體」、「社會實踐合格單位」。多次受到省、州的表彰和獎勵。
1980年,我校被列為省重點中學;
1994年,學校躋身省一級完中行列;
2003年,被列為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2005年,晉升為省一級二等完中。
『拾』 文山中學是私立的還是公立的
昌邑文山中學屬於公辦中學(初中部屬
民辦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