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德清縣怎麼樣
不錯,環境優美
德清縣地圖德清縣,位於浙江省湖州,地處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東望上海,南接杭州,區位優勢明顯,逐步形成以新興產業為主的工業布局。排名全國百強縣第36位。境內另有風景名勝莫干山、莫干湖等。
德清縣位於浙江省北部,北緯30°33′,東經120°04′。總面積936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04年)。 德清縣轄9個鎮、2個鄉:武康鎮、乾元鎮、新市鎮、洛舍鎮、新安鎮、雷甸鎮、鍾管鎮、禹越鎮、莫干山鎮;筏頭鄉、三合鄉。縣人民政府駐武康鎮雲岫南路58號。 公元222年在武康立縣,公元691年(唐天授二年)析武康東境17鄉立武源縣,公元742年更名德清縣。此後兩縣長期並存。1958年武德兩縣合並成德清縣,縣治在城關鎮。1994年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武康鎮。
浙江省湖州德清縣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地處30°261′—30°421′,東經119°451′—120°211′,東望上海,南接杭州、北靠環太湖經濟圈、西枕天目山麓。德清歷史悠久,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在縣境內有大量遺存。公元222年在武康立縣,公元691年(唐天授2年)析武康東境17鄉立武源縣,公元742年更名德清縣。此後兩縣長期並存。1958年武德兩縣合並成德清縣,縣治在城關鎮。1994年縣治搬遷至武康鎮。現全縣總面積935.9平方公里,轄9鎮、2個鄉、總人口43萬。 德清山水毓秀、人文薈萃、物華天寶,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德清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商品流通快捷。宣(宣城)杭(杭州)鐵路、杭(杭州)寧(南京)高鐵(已動工開建)、104國道、09省道、杭(杭州)寧(南京)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京杭運河、杭湖錫線航道貫通全縣。南北連接蘇南和杭(杭州)寧(寧波)紹(紹興)經濟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經濟地理位置,2008年開通全國首條跨市公交K588德清——杭州,加速兩地的交融,杭寧高速鐵路於2011年開通。 改革開放以來,德清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先後進入全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衛生縣城、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縣、浙江省首批小康縣、浙江省首批信息化試點縣、省示範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浙江省教育強縣行列,並被省委、省政府規劃為全省首批基本實現現代化縣(市)之一。 德清縣地圖
德清目前已形成了以生物(醫葯)化工、機械電子、糧油食品、新型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效益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縣農田發展多種經營面積已達16.5萬畝,形成了特種水產、早園筍、畜禽、蠶桑四大特色主導產業和花卉苗木等新興產業。農業標准化和安全生產初見成效。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旅遊、房地產、信息服務等新興行業發展迅猛。隨著經濟的繁榮,全縣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縣城武康鎮作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貌日新月異。 德清縣地勢呈西高東低。西部為天目山余脈,群山連綿,林木蔥郁,有中外聞名的旅遊、休養、避署勝地莫干山,以生產毛竹、茶葉、高山蔬菜、水果為主;中部為丘陵、平原,主產糧、畜、筍、茶;東部為平原水鄉,河渠似網,魚塘棋布,為全縣糧食、蠶繭、名特優水產品、畜禽的主要產區。 德清因古人一句「人若德行,如水至清」贊譽而得名。 德清縣環境優越,經濟發達,氣候宜人。特別在縣西部具有聞名遐邇的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莫干山,以竹、雲、泉「三勝」和清、涼、景、靜「四優」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山中現存二百餘幢別墅,無一雷同,可謂古今中外建築風格之錦,號稱「中外別墅博物館」,是國家級旅遊風景區,毛澤東、陳毅、朱鎔基等各個時期的名人都曾在莫干山駐足,為莫干山增光添彩。山麓不遠處有莫干湖,又稱「北湖」,與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相呼應,湖光山色,風景秀麗。 德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古代防風文化的故里,至今防風廟地、碑碣等遺跡遺物尚存,頗為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近年曾兩次在此舉行全國性的「防風」學術研討會。特別是在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中,至今還保留著一批歷史遺跡,有千年古剎雲岫寺、文明塔、輝山塔、覺海禪寺、宋代水鄉古橋等等,同時在德清的大地上也流傳著「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骨肉親情,期間還孕育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沈約、孟郊、管道升、俞樾、沈銓、俞平伯、戚寥生等。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浙江省德清縣申報的「防風傳說」入選,列入民間文學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地理
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為天目山余脈,群山連綿,林木蔥郁,主要有中外聞名的旅遊、避暑勝地莫干山等,東部為平原水鄉,部為丘陵。 莫干山 莫干山位於杭嘉湖平原的德清縣境內,是美麗富饒的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東南距杭州60公里,東北距上海200公里,距蘇州145公里,距無錫180公里,因春秋末年,吳王派莫邪、干將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 莫干湖 莫干湖,面積3.7平方公里。此處,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登臨大壩,觀賞湖景,時而煙波浩渺,一望無限;時而,青山倒影,平展如鏡;時而波光粼粼,遙接天色。眺望莫干山,雲煙繚繞,崇樓華屋,時隱時現,猶如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 下渚湖 又名防風湖,位於德清縣城武康郊區,中心湖區面積約1890畝,相當於1.26平方公里,整個水域 下渚湖 面積3.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五大內陸湖。 江南最大的天然濕地下渚湖的神奇在於湖面或開闊如漾,水天一色;或狹窄如港,汊道曲折,遍布湖盪的島嶼沙渚土墩形各異,隱伏島嶼台墩600餘座。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彎彎繞繞,就像走在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宮里了。 這里港灣交錯,蘆葦成片,河水清澈,野鴨群息,基本保持著原始狀態。湖東西兩側有防封山、禹山,山上有許多古跡。湖中有道觀山、和尚山,兩山中間又有扁擔山相連相傳當年大禹為 表彰防風氏治水有功,特賜封山禺山方圓百里,立為防風國,為良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編輯本段氣候
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3—16℃,最冷德清縣
月(1月)平均氣溫3.5℃熱月(7月)平均氣溫28.5℃。無霜期220—23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379毫米。3-6月以偏東風為主,多雨水。6月為梅雨期,7月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地面盛行東南風,氣候乾熱。8-9月常有台風過境,釀成災害。10月秋高氣爽,雨量稀少;11月至次年2月,盛行西北風,氣候寒冷少雨。
編輯本段主要礦藏
螢石、石煤、白雲岩、石灰岩、花崗岩以及磁鐵礦、鈮鐵礦、褐鐵礦等18種。主要木本植物有竹、松、杉等500餘種,動物有魚、蝦、蟹、豬、牛、羊、兔、豺、狼、豹、水獺等。德清山河毓秀,土地肥沃,特產富庶,素有「名山之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竹茶之地」的美稱。 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為天目山余脈,群山連綿,林木蔥郁,主要有中外聞名的旅遊、避暑勝地莫干山等,區內以早園竹、毛竹生產為主。東部為平原水鄉,河渠似網,魚塘棋布,為全縣糧食、蠶繭、淡水魚、畜禽的主要產區。中部為丘陵、平原區,主產糧、畜、林、茶。全縣以糧桑生產為主,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德清新市羊肉久負盛名,入冬初的10--11月,古運河畔的新市鎮,以傳統羊肉美食會友笑迎天下客。新市羊肉節由德清縣人民政府主辦,新市鎮人民政府承辦。主要活動有:民間廟會、各式羊肉宴及各種羊肉風味小吃,令遊客流連往返,樂而忘歸。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德清縣排名全國百強縣第36位,200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210億元,增長10%。人均GDP達49000元(7200美元)。一、二、三產佔比為7.4:61.6:31.0。同比分別增長4.6%、8.3%和1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0.7億元,增長20.4%, 其中工業性投入完成65.1億元,增長18%。外貿出口總額9.1億美元,下降2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3億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28.4億元,增長10.2%,地方財政收入14.8億元,增長10%。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4%。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4.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9元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031元,分別增德清縣中華山
長8%。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505萬人次,增長25.3%,旅遊總收入33.5億元,增長29.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3億元,增長16%。杭嘉湖家居大市場實現交易額21億元,增長25%。全縣物流企業銷售收入40.2億元,同比增長89%。農業生產增勢良好。全縣農業總產值28.3億元,同比增長4%。水果、蔬菜、特種水產、茶葉效益良好。生豬產業穩定發展,價格走穩。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認定50家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認定縣級農業示範園區50家,市級現代農業園區4家;新增縣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市級5家。累計建成休閑觀光農業項目22個,在建7個。 壯大主導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構築「4+1」工業經濟體系。在國際市場萎縮、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下,產業結構調整繼續加快,附加值相對高的行業占據工業結構中的優勢地位,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裝備製造業實現了較快增長,2009年實現規模產值110.7億元,增長16.2%,對全縣增長貢獻率達到34.6%。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利潤6.5億元,增長13%,對全縣增長貢獻率達到23.4%。創新引領發展,「德清製造」向「德清創造」轉變步伐加快。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0家,新增省級新產品197項,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8家,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分別達到1200件和1100件,專利授權量居全市第一。全縣各鄉鎮污水處理廠和佳能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全部投入運行與試運行。通過國家環保部現場驗收,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縣。 抓住國家加大投資的機遇,扎實推進「重大項目攻堅年」活動,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項目建設進展順利。70項工業重點推進項目中,前期7項、在建53項(續建29項、新開24項),竣工10項,累計完成投資28.3億元。全年有108項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開工建設。爭取國家產業項目成效突出,已爭取國家級、省級以上資金1.75億元,特別是產業化項目的申報列省、市前列。平台建設有效拓展。全力推進臨杭工業區規劃建設,完成一期6.4平方公里控制性詳規,開工建設啟航大道。德清經濟開發區整合提升方案已初步完成,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工作積極推進。德清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鄉鎮工業功能區進一步拓展。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共取得用地指標3283畝,農轉上報4284畝,盤活存量土地1259畝。招商引資破難前行。全面開展專職招商、駐點招商和產業招商。全年合同外資3.4億美元,同比增長8%,實到外資1.5億美元;實到內資30.4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實到內資22.4億元;新批千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85項。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目前全縣共有21295人參保,社會保險從制度層面實現了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273687人,參保率達95%以上。住院醫療費報銷每人每年最高給付額提高到6萬元,門診醫療費報銷比例提高到25%。職工醫保實行門診醫療統籌制度。 著力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服務支撐。重點推進下渚湖、莫干山、新市古鎮旅遊綜合體建設,培育一批現代物流龍頭企業,推進臨杭物流園區建設等。加快提升高效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水平。加大園區、基地、品牌和龍頭企業培育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06月02日,德清縣轄9個鎮、2個鄉:武康鎮、乾元鎮、新市鎮、洛舍鎮、新安鎮、雷甸鎮、鍾管鎮、禹越鎮、莫干山鎮;筏頭鄉、三合鄉。
2. 德清縣美食
德清縣的美食有新市羊肉、蠶花飯、桔紅糕、麥芽餅、魚湯飯、年豬飯等。
1、新市羊肉:新市羊肉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的特色美食。新市羊肉起源於宋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並被載入中國名菜譜,早在民國之初京尤已享譽港澳及東南亞市場。新市羊肉烹制一律秉承古法,配料獨特,所以味道格外醇厚。每到秋冬季節,杭州、湖州、上海等地來新市吃羊肉的遊客絡繹不絕。飲黃酒、吃羊肉,歷來是新市人的小樂惠方式。
2、蠶花飯:蠶絲豐收後祭蠶神時吃一餐豐盛的飯,這叫做吃「蠶花飯」,以享蠶絲豐收的喜悅。有些地方還分贈糕點、水果給親友,也屬吃蠶花飯後的活動。蠶花飯配料有糯米、蕎蔥、蠶豆、鹹肉、菱肉等。
3、桔紅糕:桔紅糕是一種白色的、像軟糖一樣的食品。有散裝的,也有用紙袋包裝的。至今在廈門的大街小巷還可以見到肩挑小販在賣這種桔紅糕。桔紅糕的主要原料是上等優質全純的大糯米。
4、麥芽餅:麥芽餅是新市名點,具有香、甜、糯三大特色,已有數百年歷史。早在頭年冬天,農婦們便將小麥發芽曬干以備來年之用。清明前後,將田野上的棉線草採摘、洗凈、煮沸,配入麥芽粉與糯米粉中,再將芽麥粉團蒸熟後做成餅狀,而後在鍋盤中加香油,用文火煎制,待冷卻後食用。
5、魚湯飯:下渚湖附近的村民早在吳越時期就以養魚、捕魚為生,形成了吃魚湯飯的習俗。關於魚湯飯還有一個傳說。防風王在下渚湖治水時,為了犒勞手下,搭起大鍋煮魚湯。煮制之中,防風王不慎將烘豆茶的茶水倒進鍋中。他的手下喝了魚湯,體內濕寒盡散,治水更有精氣。因此,下渚湖魚湯飯又被稱為「防風魚湯飯」。
6、年豬飯:在德清西部山區,年豬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道風俗。古時,過年能吃上豬肉寓意生活富足。每年臘月,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宴請親朋好友,為來年祈福。
3. 湖州都有什麼特產
1、太湖鵝。湖州市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氣候溫和。這一氣候條件符合湖州太湖鵝的生活特性和生產需要,也有利於飼料作物生長。湖州太湖鵝,體態高昂,體質細致緊湊,全身羽毛緊貼。肉瘤圓而光滑,無皺褶。頸細長呈弓形,無咽袋。湖州太湖鵝屠宰後,胴體美觀。整個胴體均稱、光凈,肌肉豐滿,腹部小而不下垂,皮膚緊湊,有彈性、光澤,呈肉白色,喙、蹠、蹼部呈橘紅色。湖州太湖鵝肉質以70日齡最佳,肉質細嫩和鬆脆,若湖州太湖鵝飼養時間過長,則肉質過老,若飼養時間過短,則肉質過嫩,肌肉豐滿度降低,無光澤,血管毛、絨毛多,感官差。
2、湖筆: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並稱為文房四寶,是中華文明悠久燦爛的重要象徵。湖筆之鄉在善璉鎮。當地有筆祖蒙恬廟。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發明了毛筆。湖筆的故鄉在浙江湖州的善璉鎮,南宋時期,地處江南的宣城為戰亂而凋敝,使與宣城接壤的湖州十分幸運地免受兵鋒的洗劫,成為南宋遺民聚居之所。宣城的部分筆工徙居臨近的湖州,賴此江南碩果僅存的毛筆使用群體為生,並以他們的需求改進制筆工藝,湖筆就此誕生。
3、湖州羽毛扇:湖州羽毛扇,產於浙江省湖州市。是中國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特色傳統工藝品之一。通常採用洪澤湖、鄱洪澤湖、鄱陽湖等湖泊周圍蘆葦叢中的雁、鷹、鸛、氏鳥、雕和青雞等野禽的翅尾製作。用笤溪水來沖刷,羽毛柔軟而富有光澤。傳統的高擋羽毛扇,扇柄用鸛羽或鵝羽羽管劈絲編織而成,用瑪瑙、檀香鏈銅絲釘鉸,十分精巧。其諸葛扇、桃形扇、圓形扇、半月形扇和絨摺扇為眾多產品中的佼佼者。在1981年全國扇子質量評比中,桃形扇和半月扇被評為第一名。
4. 湖州有什麼特產
1、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浙江省湖州安吉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蘭蕙;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葉芽如金鑲碧鞘,內裹銀箭。沖泡後,清香高揚且持久。
2、長興吊瓜籽
長興吊瓜籽,浙江省湖州長興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長興吊瓜學名栝樓,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主要產於浙江省長興縣。2008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長興吊瓜籽」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3、德清早園筍
德清早園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早園筍是德清縣的傳統特產,以鮮、嫩、脆聞名於江、浙、滬一帶。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德清早園筍」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4、善璉湖筆
善璉湖筆,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特產,是中國傳統書畫工藝品之一,歷史悠久,工藝精湛,素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稱。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是湖筆的發源地,距今有二千多年歷史。
5、長興白果
長興白果,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特產,質地細膩早在宋代就被列為貢品。品種主要有梅核和佛手兩種,與烏梅、板栗被稱為浙西乾果「三珍」,被譽為長興「三寶」。
5. 德清縣有什麼特產
1、湖州湖羊
湖羊原來叫作胡羊,源於北方蒙古羊,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據歷史資料記載,南宋遷都臨安,黃河流域的居民大量南移,同時把飼養在冀、魯、豫的「大白羊」攜至江南,主要飼養在江浙兩省交界的太湖流域一帶。
又據宋《談志》記載,原先湖羊主要分布於浙江西北部的安吉、長興等縣,後來逐漸由山區移向平原,由放牧轉入舍飼,經過人們長期馴養和選育,逐步形成了湖羊品種。 21世紀以來,羊肉消費需求日益增加價格也不斷攀升,規模化、生態化、標准化養殖不斷發展,湖州湖羊產業發展迅速。湖州多次舉辦湖羊文化節和賽羊會,湖羊文化得到了弘揚。
新市羊肉起始於宋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並被載入中國名菜譜,早在民國之初就已享譽港澳及東南亞市場。 「新市羊肉」選料考究,佐料精美,選用湖羊要求健壯無病的嫩口二牙,配已精冰糖、陳年老薑、正宗紅曲、山東大棗及胡椒、茴香、桂皮等燒煮。
新市羊肉一律用柴火燉,即使在大酒店裡,也仍然秉承古法。而且是小火,燉上四五個小時,配有獨特的香料,端上桌來的都是一早就開始燉的羊肉。所以新市的羊肉味道格外醇厚,沒有羊膻味, 其味道之好,實難形容。
6. 德清縣新市的特產和品質各是什麼.
特色美食
近百年來,新市人喜歡上了吃羊肉。新市羊內的製作方式十分考究,原料選自一年生的湖羊,用文火加醬油、網油、紅糖、飴糖等數十種調料燜煮一整夜。其特點是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在眾多的店家中,「張一品」的牌子最響。當然,單吃羊肉不過癮的話,可上銀都大酒店吃「全羊宴」。
除羊以外,茶糕及芽麥圓子,也是新市小吃中一大特色。
新市茶糕採用糯米粉蒸制,中間嵌一團絞碎的豬肉。剛出鍋的茶糕香氣四溢。咬一口,油潤香糯,滋味悠長。遠勝過火腿肉粽。
而芽麥圓子,是新市四鄉八村農家的傳統點心,大多為農家自製自食,也有為饋贈親友而特地製作的。芽麥圓子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小麥芽、棉線草、白糖、芝麻等,是純綠色食品。它口感香甜糯軟,冷食尤佳。
另外,新市的細沙羊尾、豆豉、干挑面、酥糖等,均是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地方特產。
近年,新市鎮黨委政府更將「羊肉黃酒節」辦到杭州吳山廣場,讓羊肉和黃酒的香味隨「吳山天風」飄進杭州的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