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民風民俗
杭州人過年少說也有千把年的歷史了。至於杭州人的過年習俗,說來話長,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濃郁的古都遺風和淳厚的文化氛圍滄桑般地溶入喜慶、熱鬧、歡樂、祥和的氣氛當中。民風民俗如下:
1、杭州人臘八日燒八寺香的習俗。過年時節杭州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避難功能。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債人的老話,叫做「年廿七,勿著急;年廿八,想辦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見面,初一見面拱拱手。」
(1)杭州過年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
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
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
『貳』 杭州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1、掃塵:打掃衛生是春節前南北方都有的習慣,藉助清掃表達除舊之意,一家人乾乾凈凈過新春。但是,杭州人講究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
即清掃時,笤帚千萬不能從里往外掃,而要從外往裡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裡收,這是老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叄』 杭州春節習俗有哪些
俗話說百歲「年」為首,從錢王定都臨安算起,杭州人過年少說也有千把年的歷史了。至於杭州過年習俗,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濃郁的古都遺風和淳厚的文化氛圍滄桑般地溶入喜慶、歡快、團聚、祥和的氣氛當中,杭州過年習俗也不盡相同。
1、臘八粥
農歷臘月初八,也稱臘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是杭州人過年的前奏。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
2、十碗頭
杭州人老底子過年時,很講究吃的菜,其中「十碗頭」要從年三十吃到元宵節,包括元寶魚、元寶肉、白斬雞、彩蛋、暖鍋兒、八寶菜、如意菜、長生果、藕富、豆沙春卷等。
3、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4、討口彩
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裡一般都備有幾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
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
『肆』 杭州人過春節究竟有哪些習俗
杭州過年習俗
從錢王定都臨安算起,杭州人過年少說也有千把年的歷史了。至於杭州過年習俗,說來話長,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濃郁的古都遺風和淳厚的文化氛圍滄桑般地溶入喜慶、歡快、團聚、祥和的氣氛當中,杭州過年習俗也不盡相同。吃是過年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歷臘月初八,也稱臘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是杭州人過年的前奏。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
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債人的老話,叫做「年廿七,勿著急;年廿八,想辦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見面,初一見面拱拱手。」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裡一般都備有幾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杭州過年習俗是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後曬干食用,別有風味。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所以即使市場里有現成的賣,人們還是願意自己動手曬。在杭州過年習俗中,杭州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鯗」,鰻鯗比鮮鰻還要好吃,是年夜飯中佐酒的佳品,也是杭州過年習俗一大特色。
舊時,浙江東陽一帶,進入歲末臘月,民間有一種「抲年鬼」的風俗。「抲年鬼」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十五結束。因為,這時候舊歲將要辭去,新年就要到來,為了千家萬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間之鬼抲除干凈,以免禍患滋生。「抲年鬼」者,都為街頭乞丐或無業遊民,頭戴一頂武狀元帽,臉掛一串紅鬍子,手執寶劍,腰系鐵索,很象鍾馗打扮,挨家串戶地進行吆喝抲鬼。後面跟一隨從,為其吶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隨從者接應一聲「抲」!這樣邊演邊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導、怪抲完斬絕。最後由各家各戶給予扮演者應有的謝情報酬。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杭州過年習俗中,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拜年祝福是杭州過年習俗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大年初一,杭州先民開門頭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稱開門炮,張帖「開門大吉」,然後拜天地神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後按輩分家人行拜年禮。比較有趣的是在杭州過年習俗中,親朋好友之間的相互拜年,需要手持名片,古稱「飛片」,上面寫有造訪者家中全體男士按輩分排序的姓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孫侄某某,曾孫某某之類,片章節附註某處,老話叫注地腳。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貴之家,新年伊始,家中必備題有「題鳳」或「留芳」兩字的專用記名本,記其親屬或飛片;記事本的上首四欄是主人為討吉利自己填寫的,杭州過年習俗中,第一是壽百齡老太爺,家住百歲坊巷;第二是富有餘老爺,家住元寶街;第三是貴無極大人,家住大學士牌樓;第四是福照鄰老爺,家住五福樓。造訪者雖是杜撰,好在杭州確有其地名可供陪襯。
老杭州過年習俗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說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說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老底子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制的風車,四邊掛著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
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杭州過年習俗中最大的稱焰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一般為州府或公署張揚政績或喧染喜慶之事時所為;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
『伍』 杭州風俗有哪些
1、荷花節,每年的7到8月份杭州都會舉辦西湖荷花節,舉辦地在麴院風荷,主要活動有: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陸』 杭州人過年吃什麼
杭州過年的食俗很有特色,那麼,杭州人過年都吃什麼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杭州人過年吃什麼?
老底子杭州人過年吃“十碗頭”
杭州人老底子過年時,很講究吃的菜,其中“十碗頭”要從年三十吃到元宵節,包括元寶魚、元寶肉、白斬雞、彩蛋、暖鍋兒、八寶菜、如意菜、長生果、藕富、豆沙春卷等。
元寶魚是年年有餘的意思。年三十上桌的元寶魚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放到元宵節才能吃,所以,精明的主婦通常會買小一點的魚,萬一壞了,丟掉也不會太心疼。
元寶肉就是鹵蛋和紅燒肉燒在一起,貌似元寶。
白斬雞就是一整隻雞上桌的,象徵一戶人家的富裕。
彩蛋,其實就是皮蛋,叫彩蛋么,只不過是想討個好彩頭。
暖鍋兒相當於現在的火鍋,只不過下面燒的是炭。暖鍋兒的意思主要就是吃起來溫暖,有團圓的味道。據說,放在裡面的東西也很有講究:肉圓是代表團圓,蛋餃么代表元寶,年糕就寓意著年年高。
八寶菜的寓意很明顯。就是表示富裕,菜里的主要材料有黃豆芽,因為是發芽的黃豆,象徵著“發”。如意菜里也有豆板,也是代表“發”的意思,此外里頭還有冬筍丁和冬腌菜。此菜因為清口而備受歡迎,因此有如意菜的美稱。
藕富這道菜,象徵富貴,藕里有洞,這叫做“路路通”,里頭的配料也比較好,有寓意早生貴子的紅棗,表示樣樣都齊的帶芽的荸薺,還有一種兩個角的老菱,象徵元寶的,其他就是白果、栗子、黃豆。這道菜是甜的,味道很好。
另外“兩碗頭”是長生果和豆沙春卷,現在很多人都會做。
杭州過年習俗簡介:
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浙江各地的風俗與全國一樣,新春佳節也特別隆重、熱鬧、慶祝活動以吉祥為核心,豐富多彩;主要有放爆仗、拜年、吃年糕等吉祥風俗。
1、初一必講吉利話:
《西湖瀏覽志》載,明代杭州等地春節每家每戶在廳堂上把柏樹的枝桿插在柿餅上,下面以大桔子托住,應“百事大吉”之句;因為柏、柿、桔即“百事吉”諧音。
2、小年夜的習俗:
蘇杭一帶把正月初三作為“小年夜“的習俗,這一天不能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這天每戶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備香火,素菜供奉於井欄旁,並將除夕在井欄上新貼的紅紙封條揭去,名曰:“開井”。
新年初五,杭州的一般居民家家戶戶購買“寸金糠”供祖宗,討個“日進寸金”的吉利。
『柒』 關於杭州節日的民風民俗
老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走馬燈。
1、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
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
(7)杭州過年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龍燈又稱龍舞,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對龍的崇拜。身長20米左右,直徑60---70公分,內用鐵絲做成圓形,安上燈泡或蠟燭,外用紗布包裹塗色而成。舞龍者由數十人組成。
1人在前用綉球斗龍,其餘全部舉龍,表演「二龍戲珠」、「雙龍出水」、「火龍騰飛」、「蟠龍鬧海」等動作。龍燈是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節日傳統燈彩。相傳龍是吉祥的傾向,因此民間每逢春節、元宵節、燈會、廟會及豐收年,都舉行舞龍燈的活動。
一般用竹、木、紙、布紮成,節數不等,均為單數。其形象按顏色不同,可分為「火龍」、「青龍」。「白龍」、「黃龍」,每節內能燃燒燭的稱「龍燈」。
『捌』 浙江各地春節習俗有哪些
杭州回味古老的年味,農歷臘月初八,也稱臘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並饋贈親友,這是杭州人過年的前奏。這碗粥起源於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
紹興人的歲時習俗,不僅歷史久遠,且頗有地方特色。雖時移世易,不少習俗已與時俱進,但正宗的紹興人依然代代相傳地保留著這些風俗。腌制臘肉、撣塵、裹粽子、祝福、廿三夜送灶、社戲等一系列年俗,獨特而具有魅力……
年夜飯在溫州人這里有獨特的叫法:分歲酒,新年舊歲交替時,豈能少了分歲酒。溫州人重視分歲酒,早早進行年貨曬制、搗年糕、祭灶……一切民俗活動都圍繞過年一一展開。
金華有不少民俗活動歷史悠久,以戲曲最為著名:婺劇摺子戲、浦江亂彈、木偶戲、永康醒感戲、東陽傀儡戲等精彩紛呈。浦江的滾地龍男女老少都喜愛;武義的浪街,清幽樂曲、崑曲小調,是對傳統的堅守與傳承……
台州廿三送灶神,廿四撣蓬壅, 廿五趕長工, 廿六克 ( 去 ) 趕市,廿七搗麻糍, 廿八捱 ( 裹 ) 粽, 廿九窩凍, 三十日早界 ( 上午 ) 還要斫擔柴, 三十夜晚頭米筒侯五大 ( 吃 ) , 正月初一 nang 臘 ( 起來 ) 拜老爺。
老底子的寧波年味,一到臘月就開始准備腌臘肉,研製過程,全部自己親力親為。寧波人對鰻魚鯗情有獨鍾,曬鰻魚鯗,也自然成為寧波人備年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玖』 杭州寒假放假時間2022年
杭州寒假放假時間2022年如下:
杭州市
杭州中小學新學期至2022年1月17日結束,1月18日起放寒假。(2022學年第二學期,2022年2月9日學生報到注冊)。
寒假
是指冬季1-2月份期間的假期。每年農歷臘月初十左右,各學校開始放假,至元宵節後寒假結束。
在中國,學校通常將每個學年分為上、下兩個學期。上學期從秋季九月份開始,到次年農歷臘月初十左右,各學校開始放假,至元宵節後寒假結束。而這個時候正處於中國寒冷的冬季,交『九』之際,被稱為寒假。
假期一般1個月左右。但在寒冷的中國東北地區及其他高緯度地區,有時多達45天左右,多者甚至會兩個月左右。
寒假節日
除夕:讀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Lunar New Year's Eve。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
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節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