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的院校簡介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創建於1984年12月,是國務院首批批准試辦的研究生院之一。1995年2月,原國家教委組織全國33所試辦的研究生院進行評估,浙江大學等十所研究生院受到表彰,並正式掛牌。
作為全國重要的研究生培養基地,浙江大學研究生院依託學校雄厚的辦學實力,為研究生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學科環境和師資條件。浙江大學是目前國內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可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等12個學科門類授予學術性學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江大學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4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7種。全校擁有14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0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農業部重點學科,50個浙江省一流學科。
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實力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0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含青年項目)237人、文科資深教授9人、「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等首席科學家4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含青年學者)10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9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各學科申請並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教師共4728人,其中獲博士生招生資格的教師有2749人;申請並獲得專業學位碩士生招生資格的教師共2609人,其中獲專業學位博士生招生資格的教師有730人;副教授獲得博士生招生資格有568人。
目前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0個,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4個以及省部級實驗室102個;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以及省部級平台中心、基地41個;擁有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校積極推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已與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實質性的校際合作關系。學校十分注重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僅2018年,全校共選送3312名研究生通過多種渠道公派出國(境),攻讀學位、聯合培養、短期訪問、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等。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從1999年至2018年,浙江大學共授予博士學位22316人,授予碩士學位96974人。共有48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93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校研究生總數306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928人(其中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2人)、碩士研究生19727人(其中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181人)。2018年,浙江大學共計招收研究生10593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生2752人;非全日制博士生72人;全日制碩士生6079人;非全日制碩士生1690人。2018年招收多學科交叉培養博士研究生135人。
考研原則:
選擇學校與專業要堅持兩個原則:即必要性和可能性。
所謂必要性,就是看選擇的學校和專業是否有利於自己將來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自己喜歡的專業准備考試。
所謂可能性,主要是看通過努力能否實現自己的願望,但也不能因此放棄自己渴望的名牌學校、熱門專業,關鍵在於自己能否捨得為考研付出,只要能真正地去努力、准備、堅持不懈,選什麼樣的學校、專業都一樣。
另外,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切忌猶豫不決和反復改變自己報考學校和專業,這樣勢必浪費自己寶貴的復習時間和削弱自己對考研的信心。
『貳』 哪些大學有研究生院
還是有蠻多的,一般985和211大多數都是有自己的研究生院的。但看教育部備案過的有這些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100087 (北京市)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 100872 (北京市)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 100084 (北京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 100083 (北京市)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100081 (北京市)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100083 (北京市)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 100094 (北京市)
中國協和大學研究生院 100730 (北京市)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100875 (北京市)
南開大學研究生院 300071 (天津市)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 300072 (天津市)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116023 (大連市)
東北大學研究生院 110006 (沈陽市)
吉林大學研究生院 130023 (長春市)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200433 (上海市)
同濟大學研究生院 200092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200030 (上海市)
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200062 (上海市)
南京大學研究生院 210093 (南京市)
東南大學研究生院 210096 (南京市)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 310027 (杭州市)
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230026 (合肥市)
廈門大學研究生院 361005 (廈門市)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 430072 (武漢市)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430074 (武漢市)
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 100083 (北京市)
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410073 (長沙市)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 510275 (廣州市)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710049 (西安市)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710072 (西安市)
當然,現在不只有這些的哦。
『叄』 浙江考研院校及專業有哪些
浙江考研院校及專業有以下這些:
1、浙江理工大學,位於杭州,紡織工業背景院校,近年來發展迅速,優質專業有:機械工程與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
2、浙江工業大學,位於杭州,化工起家的院校,優質專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化工、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葯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金融、國際貿易。
3、浙江財經大學,位於杭州,優質專業有:財政學、金融學、國際貿易、會計、統計學、應用經濟學。
4、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位於杭州,是浙江省與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高校。優質專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網路安全。
5、寧波大學,位於浙江寧波,世界一流學科院校,但是從前不是211大學。寧波是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經濟發達。優質專業有:水產、信息與通信工程、力學(結構工程與岩土力學、航海工程與動力學)、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臨床醫學。
6、浙江師范大學,位於金華,優質專業有: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心理學、中國史、數學、化學、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學院
『肆』 浙江有哪些學校可以考研啊
浙江可以考研的學校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溫州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
溫州大學(Wenzhou University),簡稱「溫大」,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是浙江省教育廳和溫州市共建的浙江省重點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師資隊伍
學校有專任教師1199人(博士708人,佔59.05%;高級職稱677人,佔56.46%)。
建有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擁有全職院士、雙聘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優青、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等國家級人才32人(其中全職25人),現有各類省級以上高層次入選人才139人(269人次)。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溫州大學
『伍』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的地址是什麼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的地址是:杭州市,浙大路38號。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一般由擁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普通高等學校和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科研機構開展,以研究生為最高學歷,研究生畢業後,也可稱研究生,含義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
『陸』 杭州有哪些大學可以考研
1、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研究型大學,。學校設有7個學部,36個學院(系)。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居全國高校第二;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位,4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柒』 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地址
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地址:中國杭州下城區潮王路18號。
浙江工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始建於1953年,經過幾代工大人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奮斗,學校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
2020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教師共978人,其中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的教師268人,具有學術型碩士生招生資格的教師共815人,具有專業學位碩士生招生資格的教師共797人。
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院是統籌負責全校各類研究生教育管理和質量保障工作的管理機構。研究生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使命,以建設「區域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為奮斗目標,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核心,穩步推進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特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