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高士坊巷小區房哪裡好

杭州高士坊巷小區房哪裡好

發布時間: 2022-12-24 14:00:59

『壹』 在福州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南江賓,北江濱……風景好。或者西湖也是一個類型的。

還有博物院。呵呵,個人覺得裡面很不錯。但是就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了。

寶龍城市廣場也不錯,底下一層有游樂場就是和以前先施的歡樂天地差不多,玩的項目挺多的。裡面還有很多店鋪,女生不是喜歡逛街么?裡面什麼都有,你可以買點小飾品送人家。逛完可以在裡面吃飯。飯吃完可以去五樓的金逸電影院看電影。那個電影院環境非常非常好!!!女生絕對喜歡。我和我同學去了幾次,都感覺非常好。

步行街一帶小店小吃也很多,但是個人感覺檔次不高,也不是很衛生。

補充一下,寶龍里無論吃的還是買的選擇面都很廣。裡面餐廳環境都不錯,而且一般還是可以消費得起的。

『貳』 杭州驚現永久產權房 哪些房屬永久產權房

眾所周知中國的商品房最高都是70年產權,上周的杭州卻驚現一套永久產權的房屋,房屋一經掛出就有買家紛紛表示不還價一次性買下。可見在城市中一套永久產權的房屋是多麼稀缺,到底怎樣的房屋才能申請永久產權呢?大家不妨也來看看,沒准自己家的房子就是永久產權房。

「皇城根下,104m2,上下兩層,掛牌價310萬元。」上周,杭州城南一帶這套房源剛一掛牌,立馬有好幾撥經紀人領著客戶去看房,且買家紛紛表示不還價,一次性全款付清。從經紀人發的照片來看,看房的人絡繹不絕,甚至在門外排起了隊。

在宏觀調控、市場冷卻的背景下,為何這套房源如此熱門?一位資深經紀人透露,一來是因為房子地段絕佳,為南宋三省六部舊址;二來,則是因為房東表示,這套房子是永久產權房。

老私房上市交易後
沒有土地使用年限限制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2-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叄』 從文暉大橋東到中山南路98號怎麼做公交車

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 → 195路,全程約9.8公里

1、從文暉大橋東步行約380米,到達閘弄口站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6站, 到達定安路站

3、步行約430米,到達吳山廣場華光巷站

4、乘坐195路,經過3站, 到達市腫瘤醫院站

5、步行約260米,到達坤鈺閣

坤鈺閣

地址:杭州上城區中山南路98號(近高士坊巷

『肆』 太倉好玩的地方

太倉景點
太倉,亦名婁東。她以悠久的歷史、繁榮的經濟和璀璨的文化,在素稱「人間天堂」的江南享有「金太倉」的美譽。太倉地處我國的東海之濱,揚子江口。境內錯綜交織的河流,青黃相間的田野,溫和濕潤的氣候,是孕育太倉古代文明的搖籃。據史志記載和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遺物證明,早在二、三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魚稻文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楚君,在此屯糧置倉,供奉朝廷,這也許就是太倉地名的由來。太倉為「東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奠定這一基石的,當推元代。在元,太倉不僅設衛壘城,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為重要的是元統治者開發漕運,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拓展海上對外貿易的治國興邦之策,加快了太倉農副產品、水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和經濟的對外開放,使太倉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時間內,成為了「漕運萬艘,行商千舶,高檣大桅,集如林木」,「四方謂之天下第一碼頭」的東南大港。隨著經濟的繁榮,人口的遽增,完成了從一濱海集鎮到「朱門大宅,不可勝記,琳宮梵宇,列若鱗次」的港口城市的飛躍。而港口城市的形成,則為太倉種下了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文化基因。至明,永樂帝為揚威天下,敦睦友邦,先後七次派遣鄭和從太倉劉家港出發,揚帆西洋,又為太倉積淀了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精神財富。地處江海之交的太倉,正是歷經了多次大規模的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沖撞,因此早在明代中葉,已形成了亦耕亦漁、亦工亦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社會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同時也孕育了義利兼顧、革新務實的人文精神。太倉不僅是個「漕舟之津」、「商貨之區」,還是人文薈萃之地。繁榮的經濟,寬厚外向的民風,吸引了天下無數英才在這里匯集。明清時期,太倉的文化隨經濟的發展而顯活躍,經祖籍或客居太倉的鴻儒先賢、仁人志士的積極倡導、身體力行,在經史理學、文壇藝苑、科技工藝等方面,涌現了數十名史有所載的著名人物。如胸懷雄才大略、忠心報效國家的祖孫宰相王錫爵、王掞;大思想家陸世儀;復社領袖張溥;抗倭名將熊桴、任環;吳中水利專家郟亶;才華橫溢、獨步文壇的王世貞;大詩人吳梅村;「明四家」之一的大畫家仇英;執清朝畫壇三百年牛耳的婁東畫派開創者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崑曲的創始人、戲曲音樂學家魏良輔;博古通今、道德化人的經史學家畢沅、陳瑚;教育家陸寶忠、唐文治;民主革命先驅俞劍華;還有巧奪天工、蜚聲朝野的雕刻大師陸子岡,以及冶煉、製造、航海、地理、醫學、園林等諸方面的名師大家。至今,在太倉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還保留著他們不少珍貴的文物遺跡,流傳著他們大量的趣聞軼事,綿延著他們留下的優秀傳統。

南園
南園建於明朝萬曆年,是當時宰相王文肅(字錫爵)營建,佔地三十餘畝。主要建有「綉雪堂」、「潭影軒」、「香濤閣」諸勝,是王宰相處理政務和種梅養菊之處,太倉民間亦稱南園為「太師府」。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與疊山大師張南垣合作增拓,有二峰名"簪雲"、"侍兒",系自「弇山園」移至,乾隆時荒蕪,嘉慶、道光年間重建,同治時又修,後漸破舊,日軍侵華又一次受到破壞。1998年,在省文管會、蘇州市園林局幫助下,按原照片、原圖紙進行設計、規劃,逐步給以恢復。目前為止已恢復了「門樓」、「綉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舫」、「潭影軒」和「長廊」等十八處景點。城市山林,綠葉紅花,泉石清流,已超越了自我和物慾--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環境是人類發展的永恆課題,永恆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東海兩難
據太倉地方誌記載:老南園中曾有一塊「東海兩難」碑,乃明代書法家王稚登題寫。一說為王世貞、王世懋題寫的;也有一說為張溥、張采題寫的。查王稚登是生活在明嘉靖至萬曆年間的文學家、書法家,與王世貞、王世懋年齡相仿,但比他倆長壽。而張溥、張采要晚於王稚登,因此可以認定「東海兩難」中的「兩難」是指王世貞與王世懋。「兩難」出典於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中的「難兄難弟」一詞。原意是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而「東海兩難」是贊美與稱頌王世貞與王世懋各有文才,各有成績,各有千秋。

大還閣琴館與徐上瀛
徐上瀛(生卒年月不詳),別署青山。為明末清初年間人,著名古琴家。徐上瀛年輕時乃習武之人,自小抱有濟世報國之志,然命運不佳,兩次參加武舉考試都未能得到主考官的賞識,無奈之下只得作罷。明代萬曆年間太倉操琴之風蔚然,為排遣煩悶,徐上瀛遂棄武學琴,先拜太倉著名琴家陳愛桐之子陳星源學琴,後又向陳愛桐的入室弟子張渭川學琴。為了更進一步,他又拜常熟人嚴徵學琴。由於得名師指導,其琴藝有了長足進步。後來,他與陳星源、嚴徵、陳禹道、[]庄樂等人結成琴川琴社,人稱「虞山琴派」。徐上瀛著有《大還閣琴譜》、《溪山琴況》、《萬峰閣指法秘箋》等。他在總結嚴徵的「清、微、淡、遠」基礎上,取諸家之長,獨創一格,提出了「和、靜、清、遠、古、澹、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的二十四字要訣,對後來的琴學理論發展有相當影響,在我國古代音樂美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為紀念這位明代古琴大師,太倉市政府在恢復南園的過程中,建造了大還閣琴館,這是目前我國第一家古琴館。該館建築面積有八百多百方米,主建築為兩層樓,除正廳外,辟有四間琴室,沿用了傳統的「五知齋」、「與古齋」、「西麓堂」、「春草堂」等齋名。樓上正廳陳列有清康熙年間蔡刻本徐上瀛《大還閣琴譜》和名貴古琴,以及不久前發現於我市李王廟舊址的八音磬石等。

玉皇閣
玉皇閣原名普福宮,亦稱玉芝閣,今位於太倉市雙鳳鎮。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時,由御封道教首領張天師張宗演之弟子周靜清奉旨始建,1994年批准重建。佔地30多畝,主要有玉皇閣、慈艦殿、陛皇廟。相傳明建文帝曾率其大臣避難於此。玉皇閣乃史書有載的道教古廟。我國道教玉皇閣全國有多處。

海天禪寺
海天禪寺,座落在東部板橋鎮,位於市郊滬嘉高速公路太倉段北側,九十年代創設,寺名緣起海水搖空緣,天花拂袂來,禪邊風兒好,寺旁板橋開",其建築氣勢恢宏,可謂"江東一絕",佔地百餘畝,內有山門殿、天皇殿、大雄寶殿、觀雲閣、地藏閣等。

古鎮沙溪
「古巷同肩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工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盪」。沙溪鎮是江蘇省太倉市所屬的一個千年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偏西204國道旁。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明清兩代,達官貴人、商賈平民紛紛沿著老戚浦河兩岸建府造第,營構居屋,逐漸形成蜿蜒數里長的河南街、河北街。據志書記載:「鎮地延袤可數里,多富家巨室,其縉紳學士幾當一州之半,為士好文章,習儀觀,濟濟相望,而民之耕於野者,亦勤稼檣謹財用,有蟋蟀代檀之風,人稱樂土。」至民國年間,仍為巨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古鎮最有特色的當數保存完好的、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民居建築群。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為方便水邊生活,家家建有河棚間,家家有石水橋,臨水一間,木橋鏤窗,既可眺望河景,又可汲水購物,形成一道韻味獨特的風景線。民居參差起伏,錯落有致。挨家挨戶的臨水建築,幾乎有一半伸到河面上,上面是臨空水閣,下面由石柱支撐,河埠、船塢就設在水閣下面,巧妙之極,這是真正的「枕水人家」。古鎮多古居古跡,印溪書舍,南野蠻齋居,蓮心樓等古宅民居,充滿人文氣息。清乾隆年間富商龔氏的豪宅,滿廳雕梁畫棟,雲紋布滿梁架,纏枝花繞滿梁木,浮雕造型優美,刻工精細,堪稱江南一絕,至今保存完好。近現代名人故居中有前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吳曉邦故居,建於民國初年,系歐式雙層建築,可觀看古鎮風貌。除了建築,園林亦為一景。由一代國畫大師朱屺瞻題寫園名的樂蔭園,園內碧波盪漾,花木鼎盛,樓亭廊閣掩映其中極盡江南園林之精妙。從吳曉邦故居出來,漫步垂直如線的三星古街,「天下第一古巷」的標牌赫然在目。古色古香的老字型大小店鋪林立街旁,一面面小黃旗迎風招展,不時閃現眼前的明清橋門洞,令人恍然若夢。走著走著,便上了橄欖島。這是一座江南古鎮中獨一無二的人工小島,三座明清古橋橫跨島、鎮之間。島上綠樹成蔭,翠竹環繞,令人盪氣回腸,有一種頃刻間回歸大自然的感受。沙溪鎮的風味特產:沙溪湯包、蟹殼黃等小吃,鮮美可口。燈籠和蟋蟀是沙溪歷史上的特色產品。古鎮景色秀麗,古樸典雅,街長三里,庭園深深,雕花廳、樂蔭園、橄欖島、吳曉邦故居等人文景觀風格迥異。別致的臨水建築,古宅密集的老街和古樸雄渾的石橋,是沙溪現存文化遺存的三大特色。鎮上的景點有:龔氏雕花廳、「天下第一古巷」、庵橋、烏雲會遺址、樂蔭園、吳曉邦故居、臨水建築、明清古橋、橄欖島、三里古街、沙溪古鎮牌坊、興義橋、普濟寺、小市廟、國民黨要員陸京士故居等,鎮上的天妃宮是當年鄭和出海前親臨祀拜之處,現已改建為鄭和紀念館。

沙溪鎮牌樓 沙溪鎮三里古街 沙溪鎮橄欖島

樂蔭園
樂蔭園原為宋代隱土瞿孝禎的讀書處。位於沙溪鎮,有江南著名園林之美譽,佔地22.5畝,水面5畝,建築物臨池而建。全園分中、東、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環有假山、長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路。大門和圍牆仿蘇州拙政園門口;北側有小花廳,西部為雕花廳,樑上雕花精緻。

元代三橋(州橋、周涇橋、皋橋)
元代太倉由於海運的發展而號稱"六國碼頭",經濟繁榮,交通發達。現城內尚存元代拱形石橋三座,這就是橫跨致和塘上的州橋、周涇橋、皋橋。三橋都由地方官和佛教寺院共同發起,民間捐款而興修,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橋身和拱券都用青石砌造,拱券都呈分節並列式排列,且兩邊都不設橋聯柱,這些都是典型的元代橋梁風格和建築方式。州橋,位於城廂鎮府南街南端,橫跨致和塘,建於元天歷二年(1329),乃三孔石拱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橋長16.2米,中孔高4.27米,跨寬8.05米,拱石上有浮雕,並刻有「大元天歷二年」等字樣。正中地福石一側刻有「安福」兩字。

州橋 周涇橋 元興福橋今皋橋

鄭和紀念館
鄭和紀念館為古色古香的磚木結構房子, 坐落於太倉瀏河鎮,朱紅色的門面十分氣派,院子中柏樹成行,清幽肅靜。屋內陳列有介紹鄭和出海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物。鄭和是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曾從太倉瀏家港起錨七次下西洋,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對外交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天妃宮
天妃宮,位於瀏河鎮東市廟前街,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跡。初建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從劉家港啟航前,必先在此進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並於七下西洋結束後在此親立「通番事跡碑」。

南廣寺
南廣寺座落於南郊鎮,建於宋紹興二年,距今800多年歷史,1993年批准重建,佔地面積97畝,主要有山門殿、金剛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法堂方丈樓等。

墨妙亭
墨妙亭位於太倉公園內。內藏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手跡《送李願歸盤谷序》和《歸去來辭》石刻等。

憩園
憩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於1130年,位於公園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園內有北宋著名水利專家郟亶墓、元代大型「鐵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綱遺物「望海峰」。最負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樹萱齋、壁嵌等許多頗有價值的碑石。此外還有荷池、三曲橋等風光景緻。

梅花草堂 (朱屺瞻年輕時的畫室)
梅花草堂座落於瀏河公園內,是當代極負盛名的百歲丹青大師朱屺瞻先生年輕時習畫的畫室。朱屺瞻(1892-1996年),名增鈞,號起哉,又號二哉老民,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系我國著名的壽星畫家,畫壇的一代宗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西泠印社顧問等職。朱屺瞻習畫自幼年始,曾兩度赴日本學習油畫與考察美術教育,27歲時,其油畫參加過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新中國建立後,朱屺瞻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後又被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 師。此後,多次赴外地寫生、創作,舉辦個人畫展,成為我國著 名國畫大師。朱屺瞻畫風老辣,自成一體。著有《朱屺瞻畫集》、《癖斯居畫談》、《朱屺瞻畫選》等多種,作品被海內外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1995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公署內建造了朱屺瞻藝術館。朱屺瞻一生喜愛梅花。抗戰時,瀏河老宅被日軍焚毀,新宅亦彈洞滿壁,遂拆老宅之餘屋,修繕新宅,並把日寇炸彈坑挖為「鐵卵池」,池邊土坡上遍植梅花,題其居曰「梅花草堂」,自號「梅花草堂主人」。1936年,朱屺瞻邀潘天壽、姜丹書、金維堅、吳茀之、張振鐸至瀏河梅花草堂雅集,吟詩作畫,研討藝事,歡聚數日而散。後徵集得海內名家王一亭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賀天健、丁輔之等所作梅花草堂圖,匯為一巨冊。1991年朱屺瞻百歲時,家鄉政府在其故居重建「梅花草堂」,計一院五室,分為展廳、畫室、會客廳等。為此,朱屺瞻向梅花草堂贈送了《春風新長紫蘭芽》、《老乾橫生色如鐵》、《雨後溪山》等六幅精品力作。

曹溪閣
曹溪閣位於太倉市區東,兩層古典式建築。內藏古玩字畫、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類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藝麥秸畫。

張溥故居
張溥故居位於太倉市城廂鎮西門街8號,建於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可惜正門和後院均已久廢,僅存三進組合式的通轉走馬樓房屋。整個建築斗拱齊全,工藝精湛,布局精巧,配以圍廊廂房,幾似迷宮,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築。內設縣博物館與唐文治、俞慶棠事跡陳列室。還設有復社紀念堂、文物陳列館、太倉名人館和「四王」紀念館等。張溥(1602—1641年),明崇禎年間進士、明末文學家、「復社」領袖、《五人墓碑記》作者。婁東二張系指張溥與其好友張采。張采,字受先,文學家、史學家,曾與張溥一起組織過應社、復社,乃復社重要骨幹之一。著有《知畏堂集》、《太倉州志》等。因張溥住西郊,張採住南郊,故人謂西張南張,並稱為「二張先生」。

王錫爵故居
王錫爵(1534-1610年),太倉人,明代萬曆年間首輔,其故居俗稱太師第,故居為明代中期建築,雕梁畫棟,斗拱齊全,品級森嚴,氣宇軒昂。其後裔清代大畫家王時敏、王原祁也曾在此居住,現有門樓一座,面闊五間,門廳左右分上下二層。這種門樓式的門廳,在江浙—帶絕無僅有。內設婁東畫派陳列和太倉歷代碑廊。早年在太倉東郊有「兩世鼎甲、四代一品」牌坊一座。「兩世鼎甲」系指明萬曆二十一年的文淵閣大學士、首輔王錫爵,與其曾孫清康熙年間的內閣大學士王掞,人稱「祖孫宰相」。「四代一品」系指王錫爵與兒子王衡、孫子王時敏、曾孫王掞均為朝廷一品大員。

吳健雄墓園
吳健雄墓園,位於瀏河鎮明德高級中學的紫藤閣旁。1997年2月17日吳健雄逝世後,根據她的遺願,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世界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審定的墓園於1998年5月底在明德高級中學內建成。楊振寧為墓園題寫了「吳健雄墓園」五個大字,李政道為墓園題辭。吳健雄是當代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12年5月31日出生於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1923年在瀏河明德學校讀書;後考入蘇州江蘇省女子師范學校;1934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1936年遠涉重洋赴美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194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42年與袁家騮在美結婚,1952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1958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吳健雄對β衰變的一系列實驗證明核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在物理學史上首次由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有密切的關系,對後來電弱統一理論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1972年起擔任普賓講座教授;1975年獲美國總統福特頒發的國家科學勛章,同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78年她還獲得國際性的沃爾夫基金會首次頒發的獎金;1980年退休;1981年義大利總統授予她「年度傑出婦女獎」;1991年榮獲代表理工界最高榮譽的普平紀念獎章。1984年10月她回到家鄉瀏河,參加了恢復明德學校校名和為紀念父親而興建的明德樓落成典禮,並成立吳促裔先生獎學金基金會,她慨贈基金還擔任了基金會的名譽會長。

高仁歧油畫館
高仁歧油畫館座落在新區柳州路上,館內藏有高仁歧創作的60多件油畫精品。高仁歧是太倉時思鎮人,著名軍旅畫家,目前為濟南軍區副師級專業畫家。其作品在全軍美術作品大賽中得金獎,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

吳曉邦舞蹈藝術館
吳曉邦舞蹈藝術館座落在太倉新區,擁有兩個建築面積各為400平方米的展覽廳和一個建築面積15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吳曉邦於1906年出生在太倉沙溪鎮,是我國新舞蹈藝術的先驅者、開拓者和實踐者,傑出的舞蹈家、理論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舞協主席、第二、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吳曉邦(1906-1995年),出身於貧苦農家,後被沙溪鎮上吳姓富戶抱養,取名錦榮。受五四新文化的影響,青年時代的吳曉邦滿懷革命熱情,投筆從戎,在北伐戰爭中任葉挺團見習排長。大革命失敗後,他於1929年赴日本學習音樂,因敬仰波蘭音樂家肖邦,遂改名曉邦。後受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生演出的舞蹈感染,開始對現代舞蹈發生興趣,先後在日本高田雅夫舞蹈研究所、江口隆哉與宮操子現代舞蹈研究所學習芭蕾舞與現代舞。「9.18」事變後回國,在上海創辦「吳曉邦舞蹈學校」、「曉邦舞蹈研究所」,舉行了第一次舞蹈作品發表會。1937年後參加抗日救亡演劇隊,期間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大刀舞》、《游擊隊員之歌》等一批抗日舞蹈節目。1945年抵達延安,在「魯藝」任教。新中國成立後,當選為全國舞協副主席,並先後兼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舞蹈團團長、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主席等職。1956年創建「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文革時受沖擊下放,文革後,吳曉邦復出,任中國舞協主席、全國文聯常委《舞蹈藝術》雜志主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主編等職。吳曉邦以舞言志,以舞警世,為人生而舞,矢志不渝,堅持舞蹈教育、創作、理論三位一體的方法,培養了一大批舞蹈後繼。一生創作了《飢火》、《思凡》、《丑表功》、《平沙落雁》、《迎春》、《秋怨》、《虎爺》、《寶塔牌樓》等18個膾炙人口的新舞蹈節目。著有《新舞蹈藝術概論》、《舞蹈新論》、《談藝錄》、《舞蹈續集》、《舞蹈學研究》等專著。吳曉邦是我國新舞蹈的奠基者、開拓者和實踐者,傑出的一代舞蹈大師。為紀念這位我國新舞蹈的先驅,1999年在其故鄉太倉落成了我國第一座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舞蹈紀念館——吳曉邦舞蹈藝術館。

宋文治藝術館
宋文治藝術館,建於1989年,座落在太倉市縣府東街12號,館內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書畫珍品,及具有很高價值的30件遠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倉西郊人,先後師從著名畫家張石園、吳湖帆先生。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常委、省書畫院副院長和南京大學教授。

崑曲
崑曲始源於太倉南碼頭(也稱南關,即今南郊鎮)。崑曲乃藝苑中的奇葩,戲曲中的陽春白雪,歷來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據地方誌記載,元明時太倉南碼頭是極盛一時的活碼頭,南人北人雜居,南腔北調互相影響。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長期寓居於南碼頭的魏良輔改良土腔,創造了一種十分典雅華麗的新聲腔,世稱崑腔、崑曲。崑曲從民間走向舞台,則自崑山樑伯龍的《浣紗記》開始。清初太倉大詩人吳梅村詩雲:「里人度曲魏良輔,高士填詞梁伯龍」指的就是這事。因《浣紗記》的演出成功,崑曲聲譽日隆。士大夫均以聽崑曲、習崑曲為雅事。太倉在明清時期有不少崑曲班子,也出現了不少崑曲藝人。近代太倉還出現過崑曲傳字輩藝人朱傳茗,崑曲音樂家、崑曲笛師高步雲等,至今,太倉民間還能搜集到崑曲工尺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崑曲在太倉的普及,以及太倉人對崑曲的貢獻與感情。

魏良輔
魏良輔(生卒年月不詳),明戲曲音樂家,崑曲(南曲)始祖。字尚泉,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市),後遷居太倉南碼頭(今南郊鎮)。魏良輔熟悉音律,初習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鑽研南曲。他的家鄉盛行弋陽腔,而他卻厭鄙弋陽,為改變所處的藝術環境,於嘉靖年間1522——1565)來到了當時南戲北曲十分活躍的太倉,居住在太倉南碼頭。在當地駐軍中,有很多人通曉音律,魏良輔常與他們切磋技藝和商討樂理。這時,他結識了駐地的一位南曲專家、太倉衛百戶過雲適,常向他請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過認為滿意了方肯罷休。他還請教從安徽壽州(今壽縣)發配至太倉的善弦索、北曲的戲劇家張野塘。當時張正在軍中服役,對魏的求教欣然應允,兩人結為摯友。後來魏良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張野塘。以後,魏良輔在過雲適、張野塘等人的協助下,吸收了當時流行的海鹽腔、餘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調的某些特點,對流傳於崑山一帶的戲曲唱腔進行加工整理,將南北曲融合為一體,既可使南曲「收音純細」,又可命名北曲「轉無北氣」,從而改變了以往那種平直無意韻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種格調新穎、唱法細膩、舒徐委婉的「水磨腔」(崑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終於使崑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同時,魏良輔對伴奏樂器也進行了改革。原來南曲伴奏以簫、管為主要樂器,為了使崑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將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於一堂,用來伴奏崑腔的演唱,獲得成功。魏良輔從此名聲大振,被譽為「國工」、「曲聖」,乃至崑腔(南曲)「鼻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詞引正》)一書,是論述崑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作為一個獨立的樂種,其名稱大約在五十年代初才定名。然江南絲竹的雛型——「弦索」,則為明代嘉靖、隆慶年間太倉衛軍士張野塘創制,跑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據載,素工弦索的張野塘因罪發配至太倉後,與戲曲家魏良輔因共同的受好,很快成為忘年之交,魏因愛張之才,後將女兒許配給他。張野塘與魏良輔合作後,開始習南曲,更定弦索音,使之與南音相近,又改三弦之式,名曰弦子。組建了一個以弦樂、管樂、鼓板三類樂器合在一起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創制出了一種「頗相諧和、殊為可聽」的吳中新樂「弦索」。弦索在明清時,主要用於崑曲的伴奏。16世紀中葉後,崑曲逐步成為統領中國劇壇的主要劇種,因此,弦索除為崑曲伴奏外,演變成為獨立的一支絲竹演奏樂隊。明萬曆年間,文淵閣大學士、首輔王錫爵對音樂、戲曲等有所偏愛,常請張野塘、趙瞻雲等去表演、授藝,這對江南絲竹的流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清雍正、乾隆年間,不少演奏江南絲竹的家樂班轉為民間職業樂班,經常出入民間廟會、燈會等喜慶場所。此時,江南絲竹演奏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謀生手段。延至民國,太倉有江南絲竹班子100多個。主要樂曲有民間廣泛流傳的《行街》、《三六》、《雲慶》、《歡樂歌》等八大名曲。

長江四鮮
太倉地處長江入海口,江海交匯之處,魚類品種甚多,較為著名的有合稱為「長江四鮮」的銀魚、刀魚、鮰魚、鰣魚。銀魚:古稱「膾殘魚」。此魚形細長,身透明,體光滑,長約一指。喜棲息於近海的長江口,正規名字叫間銀魚,當地人眾稱「麵杖魚」。因這魚細骨無鱗,色明瑩如銀,其味又極鮮美,故深受食客青睞。刀魚:因此魚其狀似刀形,俗稱刀魚。刀魚「狹薄而長頭」,與鳳鱭有相似之處,但比鳳鱭個大,也稱江鱭。個大者有一尺來長。此魚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入口即化,但絲毛骨較多,食之須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過清明,其絲毛骨即變硬,價錢就開始下跌。鮰魚:亦稱鮠魚,俗稱白戟。此魚特點其吻圓突,口腹部,體無鱗,大者長達一米以上。現產量急劇減少,大鮰魚已不易捕捉。鮰魚肉肥肉鮮,精燉紅燒,均為魚中名品。其鰾肥厚,可制魚肚,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鰣魚:古稱「魱」。形秀而扁,似魴而長,長約70厘米,銀白色,腹部具棱鱗。一般三四齡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產於太倉的長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磯一帶的下游地段。其味極為鮮美,更宜不刮鱗清燉,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可惜近年已瀕臨絕跡,其身價愈發昂貴。

『伍』 北坊巷3號樓的房子值不值得買

北坊巷小區由"浙江富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於1997年建成建成;樓棟總數9棟,共計房屋553戶。3號樓房屋質量不錯,交通便利,生活設施配套,值得入手。

『陸』 杭州在哪裡辦理自行車卡

杭州各地區公交充值點、市民卡、公共自行車租賃卡辦卡、充值網點一覽表
江干區
小葉書店 南肖埠北景西苑20幢邊(鳳起東路34號)
鴻鑫通訊 天城路范家1號路7-10號
傳奇科技凱旋路 凱旋路268浙大華家池校區設備樓
許氏電腦 采荷路9號
一帆通信 太平門直街409號
小燕通訊 夕照社區居委會樓下
杭州地平線廣告 景芳二區32幢2單元103室(景芳路176號)
亞力通通訊 閘弄口新村1-2-101室
虹攝影照相館 覽橋鎮水墩村3組18號
雲華通訊 清江路323號
小島食品店 秋濤北路89號
華威書店 天城路159號
卓越通訊 秋濤路665號
金諾水果店 曇花庵路193號
鴻雁通訊 范家村2#路20#
孫榮電腦維修部 七堡紅一區61號(七堡下車)
亮點照相館 三里家園1小區百田巷111號
杭州木蘭軒通訊 六堡村五福亭二區104號
蝴蝶彩色攝影社 航海路1號
雲天通信 彭埠鎮明目橋路20號
海盾通訊 九堡鎮八堡家園3排17號(頭格村)
中國移動 八堡大王廟路54號
萬佳超市 嚴家路29號(汽車東站)
紅福通訊 九堡鎮蠶桑三區178號
通訊設備 汽車東站皋塘西二區53號
鴻帆通訊2 白石村4組23號聯通營業廳
馬騰通訊4 皋塘東一區38號
福彩清江店 清江路163號
王海君 七堡中心路130號
創新通訊 汽車東站服裝市場A區278號
申航通訊器材經營部 慶春東路23號
秋明食品店 機場路238號
劉中平通信 八堡家園8排19號
晶傑杭海店 杭海路223號
丹青通訊2 筧橋鎮水墩村三組17號
喜盈盈煙閣 鳳起東路31號
創新通訊2 新塘路356號
佳凱通訊 九堡鎮菜場路2號
金鵬通信 紅五月公寓七幢2號
綠城鳳起時代大廈物業管理處 新塘路99號
騰達通信 五堡一區157號
超凡通訊2 秋濤北路284號
日海商行 雙菱路127#
正紅通訊 石塘路北23號(解放路秋濤路口)
蘇豐食品店 江干區機場路371號
來福綜合商店 觀音塘小區20幢2單元102室
七堡通信 杭海路1043號
真宗香煙店 四季青石塘路北56號(秋濤路683號)
語汐電腦商行 筧橋黎明村14組4號
雙峰通信 九堡家苑八排15號對面
華豐通訊 九堡鎮牛田村324號
鴻雁白石店 白石村4組23號
中國聯通通訊 九堡鎮楊公村18組上游橋
天地仁通訊 五堡三區92號
福彩凱旋店 江干區凱旋路45號
天德堂葯店 筧橋農貿市場
寶貝衣加衣 筧橋305公交總站旁(186#)
順隆通信 范家公寓12幢樓下
若蓓通訊 老杭海路124號
健風通訊 采東路16號
貴昌通訊 三里亭苑四區31幢3單元
神州行凱旋店 凱旋路262號
騰遠通訊 筧橋四組81號
新新飛通信 筧橋黃家村
陳世虎 范家公寓4幢樓下
浩惠文印社 采荷路58號
郎瑛彩票 太平門直街744號彩票店
蘭麗攝影 石塘路南177-3號
泰發通訊 七堡紅普南路34號
九堡通訊 格畈南苑一排10號
太平洋通信 八堡公交站
皖豫通信 八堡家園9排12號
國通資料 筧橋黃家村70號
阿忠飾品 墾山東路262號
英山世紀華聯彭埠店 墾山東路343號
東宇通訊 濮家新村農貿市場旁
曉軍雜貨店 三堡景御路258號(45終點站)
信典通訊 太平門直街錢江七苑1幢12號商鋪
麗苑綜合商店 太平門直街177號(南肖埠小區)
華露通訊 八堡家園12排19號
永誠電腦商行 機場路168號(花園兜)
東站鑫豐 墾山西路120號(小商品市場對面)
宏達通訊 汽車東站三新北路31號
倍加電腦服務 艮山西路1-1號高速彭埠入口旁邊
茂華通訊 九堡牛田村319號
新森亞通訊 彭埠五堡新區72號
宏發通訊 彭埠五福亭二區70號
秀華通訊 天城路122-2號
隆航通訊 嚴家弄16號
新圈通訊 白石村7組34號
雅利通信 新塘路190號
振中通訊 水墩路東仁堂葯店對面
景芳碟海文化 景芳路124號
紅福3 紅五月村三區225號
楊發通訊 七堡八區18號
憶杭通信 三里亭東升苑6幢對面
國賓通信 皋塘西一區113號
東仁堂天城路店 天城路79號
五福通訊 五福亭一區63號
佳琪書店 筧橋路69-2號
花園通訊 機場路172-18號
靈叫通訊 皋塘東一區15號
國權通信 皋塘西二區91號
華聯牛田村 牛田村三組180號
藍橋名苑店 藍橋名苑小區11幢金堡街345號
孫海東 興隆一區5號
超凡通訊3 筧橋二區14號
襄南通訊2 汽車東站皋塘西一區46號
萬科副食品店 九堡蠶桑三區9號
隆興通訊 興隆二區176號
北佬二便利店 景芳五區57幢9號營業房
曉斌通訊 楊公新村四排1號
怡光通訊 紅五月東區公寓9-7號
中成電腦 杭海路736號(七堡公交站)
永樂通訊 格畈小區南苑6排32號
龍萍百貨店 九喬路左鄰右舍8幢104
立升綜合商店 新塘路193號
錢塘報亭674號 秋濤路572號
速兒小站 筧橋鎮同心一區28號
福彩天地通信 筧橋黃家村二區98號
東仁堂丁三店 丁橋後珠家苑10-11號
東仁堂丁五店 丁橋筧丁支路82號
東仁堂黎明2店 筧橋黎明花苑2區8-9號
楊發通訊2 紅五月村紅四區96號
東仁堂九堡家苑3店 九堡家苑一區5排1號
天天通訊2 筧橋浜河3區2號
新長城通訊2 墾山西路60號
拱墅區

池美華便利店 富強路8號
今文通訊 假山路44號
若亞通信連鎖店 舟山東路114號
三塘碟海文化 香積寺路198號
長青電工器材綜合經營部 寧波街26號
舟山東路電腦維修 上塘路804號
利民通信 金華路
甜橙通訊 汽車北站花園崗10號
祥符直街福利彩票 祥福直街30號
佳家多商店 湖州東路16號
快易得圖文 紹興路618號
奧邦電腦雙盪弄店 雙盪弄98號
杭州信聯通信 宋江村對面那裡
安聯方家塘店 方家埭115號
信誠通訊長樂店 長樂路30來號
明亮護眼中心 錢江市場花卉東30號
凌成代理 方家塘路100號(汽車北站)
移動公話 康橋鎮康橋村李佛橋96號
天和通訊 康橋鎮康橋村楊家門34號
海涵通信 祥符鎮郭家庫永福路
瓜山農貿市場 上塘鎮拱康路瓜山農貿市場2號
杭州藍孔雀食品超市 楊家門35號,88805214
藍通通訊2 花園港新村周家濱33號
聯強通信 大關長樂路1號
修鎖店 湖墅南路63-1號
浩海通訊 紹興路292號(德勝路口)
郵政166號報亭 拱墅區草營巷5號
百通通信 瓜山北苑商鋪7-101號
周勇通訊 孔家埭26-14號
兵兵通訊 孔家埭146號
晶傑天域店 舟山東路九十六畝頭51號
晶傑城北店 上塘路884號
周勇通訊 祥符南街27號
隔音公話連銷店 茹家橋52號(花園崗)
方家塘手機店 方家塘路13號
佳佳攝影社 和睦新村12幢33號對面1號房
超越通信 拱康路康橋鎮謝村路19號
方信通訊 袁家村69號(沈半路323號)
金光周通訊 星橋路1號對面
三G通信 瓜山東苑166號
光輝通信 拱墅區花園南村丁家塘17號
朝陽通訊 瓜山新苑38號
祥福通訊 康橋鎮康中路
新銘華通訊器材店 舟山東路87號
勝利通信 上塘路376號
瓜山廣告 瓜山新苑商鋪2-113號
德麗通訊 登雲路503號
鑫迪通訊 李家河4號
迪信通訊 莫干山路841弄59號
新科通訊2 康橋鎮蔣家濱
創世通訊 孔家埭張家兜3號
妍雅書店 拱北小區永慶路34號
錢塘書報大關店 大關苑路1號實驗幼兒院旁
北站環球 丁家塘40號
郵政070報刊亭 湖墅南路476號旁
金友商店 莫干山路692號
龍信通訊 上塘路388號通訊市場101
嘉禾利莎 長坂巷48-7號
吉通通訊 康橋村馬家橋24號
飛翔通訊 德勝路74號
海楠通信 登雲路236號
亮點通訊 祥符新文村南壩1號
二寶通訊 瓜山北苑106號
聖龍通訊 三墩路66弄13號
碧桃超市 三塘小區碧桃巷31號
新新飛通訊2 半山張家園9號
搜索零食吧 德勝新村德新路49號
億城通訊 北站紅綠燈光輝對面的巷子
佳寶通訊 湖州東路77號
阿偉通訊 郭家厙永富路31號
誠達通訊 沈家橋頭2號
遠程通訊 花園崗2號
陳章軍 塘河路47號
紅盛通訊 莫干山路670弄20
學商通訊 拱宸新苑新昌路235號
環宇通訊 新文村南壩21號
興達通訊 神龍橋20號
海盛通訊 七古登路89號
星橋通訊 星橋路俞家門1號
第一目標 香積寺路205號
銳影數碼圖文 碧桃巷三塘高屋綜合樓一層
雅芳直銷店 湖州街茶湯橋37號
拓維通信 沈半路215號
三墩體彩 三墩路19號
味中超市 舟山東路96廟頭45號
歐尚報刊亭 歐尚超市門口
恆源通訊 方家埭141號
村外村 花園崗街168號1-12號
潤佳通訊 新夾板市場31-52號
精采圖文 莫干山路508-4號
廣福通訊 康橋康賢路(347終點站)
趙家濱環球 趙家濱61號
虹宇通信 七古村80號
鳳根通訊 莫干山路758號化纖新村門口
遠航通信 新文村毛家裡1號
鑫玉金店 登雲路232號
金州百貨 上塘路764號
康橋鎮指定專營店 康橋鎮76號
隆鑫食品店 和睦小區門口
交通學院自行車店 交通學院創業園
周勇新文村店 新文村南壩64號
胡歌通訊 茹家橋8號
東仁堂皋亭2店 科園路6號
超華通訊 新文村南壩81號
雨嘉通信 祥符鎮總管堂西苑150號
城市學院報亭 湖州街51號城院2號食堂邊上報亭
綠筠鮮花店 莫干山路653號

下城區
朝暉通信 文暉路146號
威遠通信 東新路沈家路9號顏家村
岩峰食品店 東新路805號
湯偉綜合商店 東新園小區王峰苑商鋪5-7號
杭州楓華電腦 所巷16號
開鎖店 莫衙營138號
哥弟奶茶 德勝路電信巷62-64號
晶傑財務 鈦合國際2002室
瑞豪日用百貨商行 朝暉路121號
美樂音像 體育場路49-2
杭州食品 朝王路41號東方豪園一樓 五良液
吉潔文印社 慶春路157號中河大廈商務中心
聯通營業廳 石橋路309號長贏苑9號(石橋)
中超通訊 東新路顏家裡6號
馬騰通訊2 香積寺東路150號
心意電腦之家 東新路520號
湯斌通訊 中舟社區德勝里27號
華都食品店 石橋路永佳苑71號
海紅通訊 東新路635號
物華通訊 華豐路華豐北苑11幢8號
中山店捷安特 中山北路622號
福霖食品店 馬市街97-4
龍享通訊 石橋楊家村
誠諾通訊 華藏寺巷8幢底層
錢塘報刊亭564號 慶春路與中河路交叉口嘉德廣場門口
東仁堂葯店 東新路1022路(北景園小區)
朱玲香煙店 葉青兜路71號
石橋苑話吧 石橋苑36號
上海恆協乾洗店 東新路1096號(北景園竹鄰苑)
阿鑫通訊 下城區沈家北苑60號
北景園彩票店 回龍路185號
坤宇通信 石橋街道楊家芯苑十七排十三號
倪虹通訊 石橋楊家沁苑22排15號
世紀華聯珠坪理店 珠坪理12號
商盟企業商務中心 白馬大廈19樓
創意格子店 文暉路398號
新仁和通信 沈家北園9號
隨心書屋 潮王支路28號
紫荊煙酒店 紫荊商街9號
金木模型 回龍路57號
亞聲通訊 石橋路145-20號
張妙苑副食品店 張妙苑71號
睿揚通訊 甘長東苑22號
芋頭食品店 河東路239號
遠東電纜 紹興路33號
德高香煙店 永佳南苑7號
鈦合國際物業服務中心 朝暉路168號
婷伊綜合經營部 德勝路152號
世紀華聯北景園店 回龍路319號
上杭通訊 河東路朝暉五區公交站
洪源通訊 沈家南苑78號
經天通訊 甘長西苑11號
陳阿福食品店 耶蘇堂弄17-3-103
得福貿易有限公司 朝暉路179號嘉江大廈1樓
長城機電服務部 德勝中路388號長城機電131櫃邊
順通通訊 楊家新苑19排27號
小馬水果店 京都苑24幢6號
文菁電腦 東新路618號
偉偉通訊3 石橋楊家村7排11號
垓下貿易有限公司 紹興支路51-11#(309終點站)
朝暉體彩 朝暉路204號
順風通訊 華豐村南苑西區一排29號
三洋通訊 沈家北園49號
藝成通信 石橋路俞章路路口
惠通通訊 甘長村豐禾西苑1號
多喜便利店 朝暉路50號
郵政報亭新市街 新市街86號
延延指定專營店 德勝樂購門口
夢玲綜合商店 鳳起路109號
新振通信 長浜苑45號
石橋苑通訊 石橋苑53號
海濱百雜店 天水巷18號
玉霞香煙店 東新路598號
出格格子鋪 孩兒巷69號
錢塘568報亭 文暉路196號對面報亭
恆益辦公用品 鳳起路262號
新家園五金店 費家塘路新家園36號
萬新綜合商店 體育場路307號
小月當家 文暉路246號
龍輝通訊 楊家沁苑17排28號
門婆園體彩 門婆園17號
郵政52號報亭 朝暉路222號
凌成通訊3 俞章村3組81號
東仁堂西文店 新湖苑14幢8號
東仁堂甘長店 石祥路102-2號
佳佳通訊 景南苑1-2號對面
豐禾通訊 豐禾西苑55號
掏寶手機賣場 石橋路308號秋水伊人對面
天天通訊 王馬里100號
錫箔園移動 長城機電錫箔園15號

上城區
陽光電腦 皮市巷129號3-103
永平通信 江城路658-2
珠珠百貨商店 杭州市上城區紫花路21號
九園電腦維修店 近江九園1幢7號(久園弄20號)
廊橋通訊 興隆路15-3#
亞通通訊 撫寧巷33號(彩霞嶺社區)
馬騰通訊1 始板橋直街花園六幢1單元
阿華通訊 莫牙塘南村
安聯通訊 在金衙庄公寓1幢底,在解放路和環城東路交叉口的馬坡巷39號對面(金衙庄商務樓對面)
益壽參葯行 復興路373(水澄橋)
福彩專營店 望江路101號
榮良通訊 望江門外直街193-2號
新廣和通訊 近江好又多超市裡面
和源文化用品商店 復興南街72號
馬騰通訊5 上城區衢江路36號
定安福彩 定安路12號
煙酒副食 萬松嶺路49-1
聯亞通訊 徐家埠2號(近江加油站)
鵲橋通訊 鷗江公寓近江北路23號
普玉綜合商店 清泰小區46幢14號
站前通訊 郵驛路17號(城站)
灰指甲 浣沙路14號
虹波攝影 河坊街459#-459-1#
寶碟音像 復興南街30號
永君通訊 始橋橋直街188號
復興彩票 復興路433號
新意廣告 清泰街民生路42-1號
柒天便利 清泰街144號
歐信通訊 富春路221號
永君通訊2 長慶街17-1號
南站環球 東寶路13號
和興通訊 飛雲江路70號
利群卷煙 莫邪塘北村1幢邊利群煙店
秀明彩票 長慶街35-2號
世紀華聯復興南苑店 復興南街153號
耀城煙酒 長生路15-12號
定安通信 定安路51號
紫雨竹百雜貨 金雞嶺20號
世紀華聯清泰店 清江路6號商鋪清泰南苑小區門口
恆邦煙酒商行 錢江路110號
鳳凰苑便利店 秋濤路50號
八卦新村福利彩票 八卦新村9幢3單元對面
第一便利店 秋濤北路27號
天發通訊 陶瓷品市場菜場門口
管向齊音像店 惠民路7-10號
中河南路福彩店 中河南路67號
快捷食品店 環城東路22-10號
通運便利店 復興路111號
世紀華聯金衙庄店 環城東路22-10號
胡榮良通訊 望江路9號
俊延水果超市 環城東路250號
永康通訊 清泰街280-5號
寶新書店 青年路62號
城站通訊 江城路740-5號
杭客超市 建國路20-1號

下沙
永名通信 1號路102-103(商貿城對面)
辰星書店杭電店 杭電校區(學源街上的)
紫苑通信 下沙金沙數碼港附近
精弘書店 杭電生活區8號樓華聯超市
工商大學報刊亭 錢江灣校區 工商大學報刊亭
莫氏通信 智格農貿市場沿街5號房
佳音通訊 杭州高沙農貿市場
如果愛服飾 財經學院桃里苑15幢8號
文苑書店 財經生活區成蹊苑50幢
學友書店 桃李苑12幢
學府圖文1 工商大學錢江灣生活區110號
水專攝影 學林街583號(水利水電)
辰星書店計量店 計量學院生活區11-38號
旭旭通訊 6號路和23號路交叉口新雁公寓
遠東通信 幸福橋七格小區39幢360號
燕子小鋪 學林街641號(杭州聯華超市內
麗金通信 景園小區下沙路12號
子墨手機店 高沙小區北223號
成紅手機賣場 1號路47-48號
傳媒星火書店 傳媒學院生活區大門西側
誠章書店 學林街222號理工生活2區2號樓
捷恆通訊 智格小區89號
九安通訊 七格小區37幢341號
警官學院照相館 浙江警官學院內
快客金沙店 白楊街道6號路398號金沙學府54幢商鋪2號
蘋果園百貨店 傳媒生活區4號樓底
動漫書吧 金融學院桃李苑生活區22幢
永名通訊2 6號大街374號
喜樂便利店 三號大街建行邊喜樂便利店
中國計量報刊亭 中國計量學院東大門報刊亭
久久通訊 智格小區212號
航星服裝乾洗店 高沙北區147號
NoNo文具商行 學源街18號桃李苑4#6-7商鋪
快捷家政 2號大街華元十六街區2-817
詠飛通訊 6號大街與25號路口金沙學府420號商鋪
新穎書店 計量東區7號樓
博覽書店 杭師大生活區東門10幢6號門面
世紀華聯學源街 學源街1275號
星星通訊 景園小區39幢
杭耀通訊 文濱路27號大街
旭捷通訊 3號大街管委會旁
高沙特價書店 文淵路97號
義烏小商品店 香謝里商鋪12幢
今日通訊 6號大街330號雲水苑
麗星圖書電腦 杭師大生活區東門2幢1號門面
銘遠書店 計量東區生活區12號
沈鑫強報亭 工商大學錢江灣校區報亭
百樂百貨商店 學林街583號水利水電9幢109
博萃書店 育英學院西-11

『柒』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

2020年國務院宣布全國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未來將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這意味著,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會是以修復、保留為主,出現危房、無法修繕居住的住宅才會考慮拆遷、重建。老舊小區改造的資金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

老房子、老社區的概念與存在的問題

每個人對城鎮老房子、老社區的理解都不一樣,有人認為,建成10年就已經屬於老舊房子了,而有的人則認為老舊房子,說的應該是至少建成30-50年的房子。

那麼,到底建成多少年才算老房子、老舊社區?

2018年,我國住建部在廣州、廈門、沈陽等15個城市開展老舊社區的改造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多老舊社區居民認可。

2020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 總體要求大力提升、改造城鎮的老舊社區,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其中還提到, 老舊社區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居住條件落後的住宅小區。 也就是說,老舊社區指的是建成年限20年以上的住宅小區。

建成20年以上的老房子、老社區的現狀:

所以,老舊小區存在著很多問題,造成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困難,有強烈的改造願望。

老房子、老舊小區結局是改造、保留為主

很多人認為,只有新建住房才是有價值的,其中包括土地價值和房產價值,而市中心老舊小區的房子最後的結局就只剩土地價值了,老房子的價值幾乎為0,破破爛爛,沒有保留的價值,應該全部拆除。

首先,避免拆遷推高房價。 最近幾年,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大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棚改」貨幣化補償。本來這些城市房子需求較低,居民也沒有什麼錢,住宅庫存較大,但是,大量的居民「棚改」後,拿到錢就去買房子,造成房價大幅上漲。

其次,老舊小區拆遷成本高,修繕加固可以加大資源的再利用程度。 老舊小區,因為土地性質復雜,所處的位置一般為市中心,拆遷成本高,拆遷難度大,而這些老舊社區經過修繕加固後,居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直接拆除,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所以,老舊社區改造比直接拆除更有利。

首先,改造對象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區,小區失修失管且小區居民改造意願強烈。也就是說, 老舊小區的改造前提是小區居民自願。

其次,改造的內容分3類,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 基礎類 指滿足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給老舊小區的屋面、外牆、樓梯以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維修、維護。 完善類 指滿足居民生活便利和改善需要,給老舊小區配套設施進行改造,例如增加停車場地、加裝電梯、建設電動車充電裝置等。 提升類 指為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品質,給老舊小區改造或建設小區綜合服務設施和智慧化設施,例如快遞站、老人活動室及智能感應設備等。

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意見的規定,老舊小區改造的錢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 原則上是誰受益,誰出資,政府在此基礎上再給予支持補助,並鼓勵 社會 力量捐資。

老舊小區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在改造後,又可以呈現較強的生機,直接拆除是對資源的浪費,同時,還會給 社會 帶來房價上漲等不安定因素。

所以,目前國家對老房子、老小區的態度是改造、保留為主,除非是危房,不鼓勵拆除。在老舊小區的改造資金上,國家也給予了多種途徑,減輕居民的出資壓力,目的就是讓老舊小區的居民,能在較少開支費用的情況下,過上美好生活。

我認為,老房子留下的不僅是回憶,也是一段應該記住的 歷史 。生活在改造後的老房子里,也可以是美好生活。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究竟會怎樣?結合以往經驗和國外案例,談下個人的看法,權作交流探討,僅供參考。

第一、對老小區老房子的基本認識

01、老小區老房子佔用土地性質

我們國家施行土地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所有制形式。

城市的土地一般屬於國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於集體所有。那麼,市中心的老小區老房子很可能就是建在國有土地上的,但城中村集體所有的土地除外。

02、老小區老房子土地使用期限

根據老小區老房子建築年代不同,房子的屬性會有差異,早期的老小區,一般屬於福利房。98年開始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後,市中心建起來的老房子老小區,一般都屬於商品房。

一般來說,福利房的土地使用權往往是劃撥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但卻是免費使用的;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權往往是出讓的,使用期限是70年;但也有劃撥的,在商品房早期會有這種情況。比如,昆明市金星小區。

03、為什麼要討論老小區老房子的土地權利?

很簡單,「房隨地走」。

房子不能憑空建蓋,不能是空中樓閣,必須建在土地之上!建好之後,不能移動,屬於典型的不動產。

因此,討論房子避不開先討論土地,土地權利屬性決定房子的走向。

第二、土地性質決定老小區老房子的最終走向

01、城中村自建房

市中心也可能還有城中村,這些土地往往還是集體土地,集體土地上建蓋起來的房子雖然老舊,但還是屬於農房(農村合作建房也可歸入農房中,部分是小產權房)。

由於宅基地沒有使用期限限制,老舊農房只要能安全居住,不管戶籍有沒有遷出,依然可以繼續居住、世代繼承,房子的最終走向完全由產權人自己定。

當然,遭遇政府徵收、拆遷,房子的最終走向就得跟著政策走,個人也就無法左右。

02、市中心福利房

市中心的各種老舊小區的單位福利房,土地往往是劃撥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也不需要支付使用費。一般來說,只要房子還能安全居住,房子就可以繼續居住、保有產權、世代繼承。

但要注意,由於福利房是劃撥土地,沒有交費就使用,即便已經將產權分割到職工名下,但這類房子的最終走向,更多還是由政策決定。

比如,房改單位被撤銷,單位不存在了,話語權就會弱化,原有權益可能難以維護,相應的福利房在老舊之後,容易被徵收、拆遷,那這時老舊小區就很難保得住,不得不面臨補償安置。

03、市中心商品房

98年開始實行住房商品化,第一代商品房開始面世。

但其實,在98年之前,市場上也是有商品房的。有些早期的商品房權利表現形式是土地國有出讓,但房子是委託承建,並不是像現在的商品房一樣大面積建蓋。

由於這類老舊小區老房子是屬於純商品房,土地已經交費,辦了出讓手續;房子也是鋼筋、混泥土的混合物,也是花了錢買的,則這類老舊小區老房子,在經過一定房齡後,會面臨改造,也就是這幾年進行得如火如荼的老舊小區改造,延長房子的使用壽命,改善小區環境,讓老房子老小區更好住。

這些改造完成後,下一步老房子仍面臨使用壽命到期的問題,房子的最終走向,大致有以下一些:

①拆遷安置

市中心的老小區老房子,區位優勢佳,配套完善,土地價值大,加上建築密度低,往往會有很多開發商都願意投資拆遷,在原址上重建商品住宅小區。

對於老房子的業主而言,可以選擇貨幣補償,拿現金走人;也可以選擇回遷安置,繼續在這個區域居住。

②集資重建

市中心的老小區,區位優勢佳,生活便利,容積率低,住戶少,在70年屆滿時,房子已成危房,但又沒有開發商願意投資拆遷,業主可以再續70年的土地使用費,然後共同集資,委託專業的施工單位建蓋住房,蓋起來的新房,一部分歸原有業主分配,多餘部分可以出售,回籠資金。

收歸國有

老小區的土地年限是70年,這個期限屆滿時,房子已經屬於危房不能住了,又沒有開發商願意投資拆遷,業主也不能達成集資重建協議,房子不得不隨同土地一起收歸國有!

政府收歸國有之後,跟原來的業主就沒有關系了,老舊危房可以連通土地使用權一起,再次掛牌出讓,由摘牌單位自行拆除,然後按照規劃建設。

④再次續期

老舊小區老房子在70年土地使用期限屆滿時,仍然可以安全居住,那麼,業主可以交錢後再續70年土地使用權,繼續住在房子里。當然,買賣、抵押、繼承、置換、贈與等產權轉移也是可以的。

老舊小區老房子使用超過70年壽命是完全可能的!雖然國家標準是不低於50年,因為國外這樣的例子比較多。

比如,新加坡組屋的產權年限就是99年,房子經過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之後,確實能住到99年,99年到期後,房子和土地一起收歸國有,由國家再次統一分配,與原來的產權人就沒有關系了。

像德國、美國、加拿大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建蓋商品房的 歷史 都是上百年,他們很多房子的壽命已經超過100年!

有個朋友在加拿大買的房子,買時的房齡已經287年了,傳了好幾代人,但依然可以正常居住,只是需要不斷翻新、維修、維護,土地不是使用權,而是所有權,私人所有權,可以世代傳承!為房子的永續存在奠定了產權基礎。

但土地私有制不利因素就是需要每年繳稅,這個稅負還是比較重的,大致是兩點幾。也就是價值100萬的房子,每年需要繳納2萬多的房產稅,絕大部分稅收歸地方支配,用於改善當地民生,發展當地教育,僱傭警察維持當地治安,極少部分上交聯邦財政,這可能是發達國家住房自有率偏低的一個重大原因!

現在很多人盲目地呼籲出台房產稅,但不要忘了別人的前提,就是土地是私有的!也就是說,自己所有的房子和土地是可以繳稅的,因為誰來拆房子,產權人願意就拆,不願意的話,就「神聖不可侵犯!」即便國王來了,也可以說「不」!

國外有個關於房子拆遷和私有財產保護的經典案例,就是「風能進、雨能進,但國王不能進!」

說的是普魯士國王(德意志帝國前身)威廉一世,發現在自己的行宮前有個磨坊,比較低矮醜陋,影響了行宮形象!於是,他派人以國家的名義去徵用,誰知道不管開什麼條件,磨坊主都不答應。國王一怒之下,強拆了磨坊,但磨坊主卻委託了律師,將國王告上法庭,最後法院判決國王恢復原狀!理由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但現在,我的房子是我的,卻只是蓋在別人的土地上,我只是租地,我租的地,70年租期到了,還要續交土地租金,然後房子才能保住;如果不交,即便房子能住,也要被收掉;而且就算續期了土地,每年持有房子還要交錢,該怎麼說呢?不好說,所以,房產稅難產!

第三、市中心的老舊小區該怎麼辦?

01、接受改造

這幾年出台了政策,中央財政也劃撥了大量資金,開啟了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我認為,如果不需要自己出錢,只是讓度部分小區權利,就可以換回小區改造,是可以的。

畢竟,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後,各種居住配套會更好些,有利於提升居住體驗,也有利於提升房屋價值,延長使用壽命。

02、加速置換

現在房價很高,有些同志可能買不起新建商品住宅,會退而求其次地買老舊小區,這是部分老業主置換老房子的好機會,套現離場,落袋為安,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03、等待拆遷

最值錢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

市中心的老舊小區,值錢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市中心的土地,寸土寸金,稀缺性不言而喻,正是由於這種稀缺性,導致很多開發商都願意投資老舊小區拆遷。

因此,市中心的老舊小區老房子,基於所在區位優勢帶來的土地稀缺性,未來還是有多種選擇,依然具有主動權,擔心的就加速置換,淡定的就出租等待拆遷,應該都不會差。

很久以前就聽說很多發達國家的老城區都是窮人住的,富人都住在郊區,那時就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到郊區住大房子。幾十年過去,我已經實現了在郊區住大房子的夢想,回首看城裡,城裡的老房子大部分還在,可是房價飛漲,各個都成了紙面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各種羨慕嫉妒恨。

究其原因,第一主因是拆遷,次因是學區,其三是方便。

國外老城區是不能隨便拆的,咱的北京城王府、大宅似乎也該留下,可是大部分四合院實在太破了,幾十年的的私搭亂建,見縫插針,四合院早已變成「富」民窟,已經沒有了保護的價值,拆舊蓋新是最終的結局。

再說學區,一所學校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源的質量,當年輕的父母都已經在郊區的大房子里生兒育女時,優質的生源也外移了,幾個傳統的名校都是80 90年代打下的基礎,名校辦分校外移也已經在悄悄進行中,當然現在把郊區的大房子出租,自己帶著孩子高價在學區租小舊房子住,他們是支撐老城區房價的主力。未來呢?政策一變名校搬遷,恐怕學區房就是一地雞毛。

方便就不提了,網購時代,哪裡都一樣方便,停車是每天的事,上劇場幾年也輪不上一回。

經濟不好,公司也在外遷省房租,疫情之後,網上遠程辦公估計也和網購一樣普及了,那時城裡還有什麼?還有開發商面對紅著眼的釘子戶大把地砸鈔票嗎?恐怕不會了。

謝謝邀請 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每個城市的老房子最後的結局不外乎兩個,要麼存在,要麼消失。 留下來的老房子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洋房,它們因承載著 歷史 文化與建築藝術價值而備受保護,並且將一直作為 歷史 文化的標簽被保護著留存下去。而 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區 又將是怎樣存在呢? 基本上都會迎來逐步的升級改造,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舊改」,這是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

為什麼會採取「舊改」的形式呢?

首先,老城區的老房子、老小區都存在 歷史 遺留問題——老破舊。 面臨房齡老、戶型舊、停車不便、綠化不足等問題,必須改。

其次,市中心老城區的房子雖然舊,但是周邊配套資源優勢卻不可忽視。 因為一個城市的中心基於多年發展的積累,基本上配套是非常齊全、成熟的。一般來說,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與學校、醫院、商場等配套設施距離都不遠。有些「老破舊」還因為有學區資源的「傍身」而價值備漲,甚至比新區的房子還要貴!因為老中心配套資源成熟等因素,所以,只能採取「改」而不是「拆」的形式。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現在的政府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舊改,這種形式比起傳統的拆遷形式更溫和適當,也能更好地保護建築原貌,留存建築價值。

八.九十年代的建的老舊小區,三四十年 歷史 ,己經老龍鍾態。外牆斑駁,管道陳舊。由於樓層不是太高,又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如果沒有外力的沖擊(比如地震),再使用幾十年不成問題。

有錢的城市,上海市對所有的老破舊小區實行全方位改造。屋面斜改坡,重新敷設PVC管道,外牆加厚水泥塗層,內牆出白,除了整體結構,整修無一遺留。外觀上除舊換新,也為市容市貌增色不少。

我所在的三線城市,財政實力不夠,市中心的老舊小區改造就缺少大刀闊斧的動力,僅在規范.衛生.沿街牆壁塗色做了些微變化,更新銹蝕的燃氣.自來水管道和室外的電力布線。樓房只要不存在安全質量問題,正常使用完全可以。

八.十九十年代建的房子,布局不太合理,市民還是希望拆遷改造。一是能圈為商業中心,拆遷戶就能享受到政策優惠,能圓一個新居的夢。二是棚改,國家下撥資金扶持,推倒老舊小區,重建新的居民小區。三是政府徵收,建設公益項目。

畢竟老舊小區體量非常大,不可能所有一步到位,如果沒有以上三點機遇,只能將就居住。

現在居住老舊小區的居民,很多是經濟上不太富裕,或年齡較大的退休人員,拆遷是讓人頭疼的問題,幾個釘子戶就能讓老舊小區重建推遲幾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是財大氣粗的開發商是玩不起的。

所以,有些規模不大的縣市,寧可舍棄黃金地段的老舊小區,另擇新址,政府機關.重心商業區.學校規化在新區。這樣,擴大了城市面積,又減少了 社會 矛盾。

對於市中心的老小區,從二級舊里到上世紀中期的老公房小區,一般有 "拆, 改, 留"。過去幾年以「拆」和動遷為主,這兩年以「留」和「改」為主。

「拆」

「拆」最常見也被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拆除老房子,騰地給新的開發用。一般被拆除的地塊有比較好的開發商投資開發意向,或者是市政項目動遷 (造地鐵公路公共場館等等)。

不過這兩年一證一套了以後,拆遷暴富的時代就結束了。

「改」/ 「留」

隨著動遷成本不斷增高以及房地產開發拿地速度減緩,以及各種風貌保護的實施,市中心老小區老房子開始由動遷變為保留以及改造。

對於比較有特色,地段比較好的老小區,可以讓原居民遷走以後成片大改造,作為酒店,辦公或者高檔住宅等等用途,引入 社會 資金,面積和功能也和原來大有不同。

不過,個人覺得對於住在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區的居民,如果想要改善生活,與其等待拆遷或者改造,其實不如自己主動想辦法解決居住問題,畢竟有時候一等就是幾年幾十年。。。是否值得呢?

「拆」除了動遷以外,還可以原拆原還,在老小區拆除後在原址提高容積率新建住宅,增加原居民的居住面積以及公共設施。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在前幾年會有一個舊城改造的過程,對前些年的老校區老校區住戶來說,他們可能比較幸運,通過拆遷搬新房提升生活的質量水平。不過,隨著舊城改造的升級,老房子老小區可能會通過電梯補貼或者房屋修復等形式完成改造。與此同時,對危舊房屋,未來可能還會存在局部性的危舊房屋重建過程。但是,對未來多數的舊房子舊城區來說,可能會通過牆體修復、電梯加裝等形式完成改造,現階段內全國棚戶區改造任務已基本上完成,接下來大規模拆遷回遷的可能性會明顯下降,但通過電梯加裝等形式,也是舊房子老小區舊貌換新顏的結果。對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區居民來說,也期望住上新房子,或通過加裝電梯提升房子的真實價值。從大趨勢來看,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也將會面臨著一系列翻新或加裝措施,不斷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與便捷度。

規模大的,尤其是臨街的小區,等待拆遷。規模小的,背街小巷的房子,拆遷不拆遷就難說了。不要以為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感,有相當一部分老房子因為規模和位置的關系,最終成為城市建設的死角,這是極有可能的。對於上述這樣的房子,政府不感興趣,開發商更不感興趣,所以最終拆遷無望,運氣好了,政府給你刷刷牆,路面弄平整,至於說看不見的地方,比如地下管網,樓內線纜,修繕的可能性並不大。此外,停車位、綠化什麼的,也沒地方啊,所以沒法搞。

對於市中心不會大范圍遷移的城市,老小區也會越來越貴,價值攀升。

市中心會遷移的城市,原來市中心的老房子和老小區,大概率成為「貧民窟」般的存在。

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舊城改造,整體的成本很高,所以政府的最優選擇就是把資源投入到其他可快速發展的區域。醫和療資源教育資源遷移,必然會導致城市中心的遷移。

對於老小區的去留問題,其實目前各大小城市的策略大多一致:

統籌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有機更新。開展老舊小區抗震加固、建築節能改造、養老設施改造、無障礙設施補建、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增加停車位等工作,提升環境品質和公共服務能力。建立老舊小區日常管理維護長效機制,促進物業管理規范化、 社會 化、精細化。

可預見的是,未來除非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或者高溢價的大型商住項目,老房子動遷的可能性極小。大概等待它的只能是慢慢老去......

2020年國務院宣布全國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未來將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這意味著,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會是以修復、保留為主,出現危房、無法修繕居住的住宅才會考慮拆遷、重建。老舊小區改造的資金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

老房子、老社區的概念與存在的問題

每個人對城鎮老房子、老社區的理解都不一樣,有人認為,建成10年就已經屬於老舊房子了,而有的人則認為老舊房子,說的應該是至少建成30-50年的房子。

那麼,到底建成多少年才算老房子、老舊社區?

2018年,我國住建部在廣州、廈門、沈陽等15個城市開展老舊社區的改造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多老舊社區居民認可。

2020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總體要求大力提升、改造城鎮的老舊社區,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其中還提到,老舊社區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居住條件落後的住宅小區。也就是說,老舊社區指的是建成年限20年以上的住宅小區。

建成20年以上的老房子、老社區的現狀:

基礎配套設施差,居民生活困難。很多老舊小區面臨著基礎設施老舊和配套缺乏的雙重困擾,一方面,水、電、氣等基礎生活設備老化,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配套設施匱乏,很多老舊小區公共活動場所很小或者沒有,綠化面積少得可憐,尤其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停車位缺乏的問題日益嚴重,居民生活困難。

老舊小區公共區域無人管理,小區環境差、安全度低。老舊小區本身沒有物業,而居住在老舊小區的人,大多是租客或者收入較低的居民,不願意繳納物業費引進物業,但是,小區公共區域確確實實又無人管理,外來人員可以隨意進出小區,小區內亂丟垃圾、違規搭建等現象較嚴重。

老舊社區 歷史 遺留問題較多,執法難度高。老舊小區一直沒有統一管理,部分業主為了自己的私利,損毀綠化面積種菜,私自搭建車庫、儲藏室,各種違章違規現象非常嚴重,由於時間跨度較大,政策變化較多,加大了現在的執法難度。

所以,老舊小區存在著很多問題,造成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困難,有強烈的改造願望。

老房子、老舊小區結局是改造、保留為主

很多人認為,只有新建住房才是有價值的,其中包括土地價值和房產價值,而市中心老舊小區的房子最後的結局就只剩土地價值了,老房子的價值幾乎為0,破破爛爛,沒有保留的價值,應該全部拆除。

老舊小區為什麼不拆遷?

首先,避免拆遷推高房價。最近幾年,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大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棚改」貨幣化補償。本來這些城市房子需求較低,居民也沒有什麼錢,住宅庫存較大,但是,大量的居民「棚改」後,拿到錢就去買房子,造成房價大幅上漲。

其次,老舊小區拆遷成本高,修繕加固可以加大資源的再利用程度。老舊小區,因為土地性質復雜,所處的位置一般為市中心,拆遷成本高,拆遷難度大,而這些老舊社區經過修繕加固後,居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直接拆除,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所以,老舊社區改造比直接拆除更有利。

深圳富華村,老舊小區改造啟動現場

老舊小區如何改造?

首先,改造對象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區,小區失修失管且小區居民改造意願強烈。也就是說,老舊小區的改造前提是小區居民自願。

其次,改造的內容分3類,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基礎類指滿足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給老舊小區的屋面、外牆、樓梯以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維修、維護。完善類指滿足居民生活便利和改善需要,給老舊小區配套設施進行改造,例如增加停車場地、加裝電梯、建設電動車充電裝置等。提升類指為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品質,給老舊小區改造或建設小區綜合服務設施和智慧化設施,例如快遞站、老人活動室及智能感應設備等。

老舊小區改造的錢誰出?

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意見的規定,老舊小區改造的錢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原則上是誰受益,誰出資,政府在此基礎上再給予支持補助,並鼓勵 社會 力量捐資。

居民出資。居民出資的方式有3種:居民直接出資、使用公共維修基金和讓渡小區公共收益。通過多種出資方式,減輕老舊小區居民強烈想改造小區的意願而資金不足的壓力。

政府補貼。各地政府將把老舊小區改造納入安居保障工程,中央給予資金補助,重點是支持老舊小區的基礎類改造。同時,允許市縣政府對老舊小區改造籌集資金發行專項債券。

社會 力量出資、捐資。老舊小區原本很多都是單位公房,鼓勵原產權單位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同時,引導、吸引 社會 其他力量出資、捐資。

減免稅費。對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企業的所得稅給予減免,對老舊小區建成後的社區福利配套商業,如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服務機構免收增值稅,對提供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的房產、土地免收各類稅費。

老舊小區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在改造後,又可以呈現較強的生機,直接拆除是對資源的浪費,同時,還會給 社會 帶來房價上漲等不安定因素。

所以,目前國家對老房子、老小區的態度是改造、保留為主,除非是危房,不鼓勵拆除。在老舊小區的改造資金上,國家也給予了多種途徑,減輕居民的出資壓力,目的就是讓老舊小區的居民,能在較少開支費用的情況下,過上美好生活。

我認為,老房子留下的不僅是回憶,也是一段應該記住的 歷史 。生活在改造後的老房子里,也可以是美好生活。

『捌』 徐復傳全文翻譯

參考譯文:徐復字希顏,是興化軍莆田人。曾經參加進士考試,沒有考中,回去以後,就沒有再考了。他廣泛地學習,對於書,沒有什麼不讀的,尤其精通星歷、五行、數術的學說,世人很少有比得上他的。他為人灑脫不拘,有遠大志向,(常常)告誡勉勵自己,不追求當時社會的聲名。樂於接受自己該得的東西,說富貴不值得羨慕,貧賤不值得擔憂。所以(他)住在偏僻巷子中,漏水的房屋裡,穿著破爛的衣服,吃著糙米飯,有時竟到了不能自給的地步,但(這)並沒有改變他的志向。遇到別人,無論對方年幼、年長,(身份)高貴或低賤,他都非常恭敬,謹慎有禮。他談論起歷朝歷代的因襲和變革、興盛和滅亡、對的和錯的的道理,別人很少能趕得上(他)。然而他家中不曾儲存書籍,他的記憶力竟然好到這個地步。
康定年中,李元昊叛亂,皇帝下詔尋求可以任用的文武人才,參知政事宋綬、天章閣侍讀林瑀都推薦徐復,(於是)皇帝下詔賜給他衣物和錢財,地方官員強迫催促他上路。到了(朝廷)以後,宋仁宗在崇政殿接見了徐復,徵求他對時局的意見,徐復對皇上說的,(皇帝)在社會上從來沒有聽到過。仁宗皇帝於是要他講《易》中的「乾」、「坤」、「既濟」、「未濟」,又問今年值什麼卦?西邊的軍隊要出擊,該怎麼辦?徐復回答說,今年卦值「小過」,因而太一守衛中宮,軍隊應該守住內部而不應該進攻外國。仁宗皇帝認為他說得很好。徐復又獻上自己所寫的《邊防策》、《太一主客立成歷》、《洪範論》。皇上說「你所獻的書,(朕)為你保留在宮中。」(皇上)一定要讓他做官,徐復堅持推辭,(朝廷)於是讓他的兒子徐晞做了官。把徐復留在登聞鼓院,與林瑀一同編修《周易會元紀》。一年多以後,(徐復)堅決請求向東回去。宋仁宗認為他品德高尚,用帛作禮品贈給他,並賜給他「沖晦處士」的稱號。
徐復在吳地游學的時間很長,於是就在杭州住了下來。州官每次到了之後,一定先對他施禮,然而徐復未曾願意到衙門(答謝)。范仲淹做杭州知州時,多次到徐復的住處去拜訪和慰問,對他很是禮遇和敬重。范仲淹曾說,西邊的戰爭又打起來了,徐復預測出停戰的時間,又在斗宿星和牛宿星之間曾經有星象變動的情況,徐復說吳地將會發生大的瘟疫,死亡的人數將達到十萬。後來(事情的發生)都如他所說的。徐復平時拿《周易》《太玄》來教授學生。有人勸徐復著書立說,徐復說:「古代聖賢寫的書籍已經齊備了,只是求學之人不能探求到,我又去寫什麼,來在後世求取聲名呢?晚年取出自己所寫的文章全部燒掉了。現在他家在存有的十多本書,都出自(他的)學生、朋友之家。
徐復去世時,已七十多歲。他生病後,朋友王稷住在睦州,想要前來探視徐復。徐復回信說:「五六月之交,還來得及見到你。」王稷沒有來得及前往,到了那個時候,徐復果然已經去世。他生命終結的事情都能預先處理。他的兒子徐晞,五十多歲時,也辭官了,他做官做到了國子博士,徐復被追封為尚書虞部員外郎。徐復死後十多年,沈遘擔任杭州知州,在徐復的住處掛了一塊「高士坊」的匾。評論說:徐復的文章,保存的有《慎習贊》、《困蒙養》等,他退隱在家中自己努力鑽研,不在社會上誇耀來求取聲名。我評定編次徐復的事跡,很能理會他的意向。像徐復這樣自動遠離污濁的社會,隱居在民間,長久不改變自己情操,可以說是真正以隱居為樂的人。 (選自《唐宋八大家全集》)

『玖』 游覽杭州十五奎金巷歷史遺跡,有什麼獨特之處

杭州的十五奎巷就像是生活博物館,別具一番趣味,其中最令人感動的其實是蘊藏其中的歷史古跡和民人間煙火。

(一)名稱來源

十五奎巷東起中山南路,北與鼓樓灣相對,西至城隍樓牌巷接丁衙巷,宋代曾經叫做竹竿巷。而十五奎巷之所以有這么一個獨特的名稱,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巷子徽州會館內有一大石龜,俗稱石烏龜巷,因嫌其不雅,改稱十五奎巷。

另一說,明代嘉靖年間,巷人多習騎射,科舉考試時一舉得十人,故稱為十五魁,而最終被諧音成了十五奎巷。

這里也成為孕育杭州美食的搖籃,很多美食在這里出名並發揚,例如游埠豆漿、鼓樓蔥煎包、等等。畢竟,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很多人在這里流連忘返,除了喜歡其本身的古韻外,能在平淡生活中享受美食,也是一種美好而恬淡的生命體驗。

『拾』 杭州市的學區房概念

本帖最後由 永無止境 於 2011-12-5 17:09 編輯 杭州市的學區房概念 從事房屋中介已一年有餘,經歷兩家門店。兩家門店都有一個共同點,皆是以賣學區房為主。所謂學區房指的是在杭州排的上號的公立學校,即所謂的名校.也是針對杭州市是的就近入學政策而言,所以也只包括小學+初中.(高中是要考試入學的) 俗語說,自家兒女自家疼。賣過房才知道有這么多的人在乎孩子的學區,為了讓兒女不輸在起跑線上,很多人可以放棄很多。可以買的離工作單位遠點,可以放棄大房子。 杭州的重點學校集中在西湖區,包括:學軍、文三、求是,保小、文一。 1、其中房價以求是為最高,求是新村、曙光新村等單價都是超過兩萬的,而且現在是有價無市。之所以能賣到這個價,一方面是因為離西湖近,毗鄰植物園,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老浙大的人文氛圍。求是村內建有求是幼兒園,教學條件也不錯。 2、其次是學軍學區,他的兩個最新的樓盤崇文公寓(06年),文錦苑(01年)單價2.5萬/方左右。其他老小區房價在1.5萬/方,包括文二新村,求智弄,下寧巷,西溪河東(有三幢是97年的房子),下馬塍社區(門牌21#以後),日暉新村的部分等。可以說學軍學區是所有學區裡面最小的一個,據說需要提前兩年落戶方能正常入學 。 3、接下來是文三包括郵電新村,沈塘新村,恆升花苑(01年),上寧新村,文三新村,武林門新村(83年),及武林巷以北的上馬塍社區。其中以上寧新村(99年)及馬塍路11號(96年)為最新 。 4、保小的范圍最大包括松木場(河東、河西,桃花弄,王家弄),金祝新村(金祝花園02年),勝利新村,沿山河新村,鐵路新村,友誼新村(部分95年),羅馬公寓(99年),混堂巷,窯北巷,武林花園(98年),錦綉文苑(03年),寶石山下的房子(桃園新村、保chu小區、省直機關房改房等),西溪路到黃龍為止的房子,杭大新村等。保小老房子多,新房難求,松木場社區絕大部分是80年代的房子,二手房也最多,單價1.5萬/方上下。 文一、學軍、文三直升十三中,保小為9年連讀制,求是直升十五中. 下城區最好的學校當是安吉路實驗學校,也是9年連讀的.他分三個校部--戒壇寺(1.2年級),武林路(3.4.5年級),安吉路(6.7.8年級). 西子銘苑4幢房子(06年)---產證到08年10月開始辦理,萬壽亭公寓(02年),延齡苑,戒壇寺巷,武林橋河下,孝豐路,安吉路,環西新村,昌化新村,勞工弄,桃花河社區,還有體育場路北的混堂橋社區. 需要提前兩年落戶. 采荷一小 采荷翠柳 雙菱新村 芙蓉社區 采荷紅菱 采荷小區 凱旋新村 采荷紫藕 人民社區 采荷玉荷 采荷二小 采荷人家 采荷潔蓮 凱旋苑 清泰小區 采荷東區 商教苑 采荷青荷苑 采荷二區 觀音塘 郵電公寓 采荷金谷 采荷青蒓 行知小學 花園西村 花園北村 花園南村 耀江文欣苑 耀江文翠苑 保俶花園 師院新村 長壽橋小學(本部) 孩兒巷 長壽路 思敬里 勝利小學(濱江區) 華龍坊 世紀坊 天福花園 耀江福村 近江家園 濱江家園 新城坊 錢塘人家 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