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有什麼革命遺址嗎
擴展閱讀
廈門店面稅收怎麼計算 2025-07-14 21:39:19
北京呂村屬於哪個街道 2025-07-14 21:06:08

杭州有什麼革命遺址嗎

發布時間: 2023-03-08 10:09:12

A. 杭州革命烈士紀念碑簡介

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園於1961年建立,坐落於杭州著名的風景點「玉皇山」的南麓,南山陵園內,佔地近10畝。陵園背靠玉皇山,左前方是賀家山,右前方是錢王山,兩山之間一口水塘,延伸出去一片平原,極目南望,錢塘江像一條玉帶,蜿蜒東去,風景秀麗。烈士陵園是先烈英魂的安息地,安葬烈士430名。每當清明,中共杭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駐杭部隊、武警部隊、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以及社會群眾,都要到這里舉行公祭活動,深情緬懷為人民解放事業,為社會主義建設而英勇獻身的先烈。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常在這里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由此得到崇高的精神洗禮,意氣風發地奔向美好的明天。杭州市烈士陵園敞開大門,面向社會各界,熱誠歡迎青少年和廣大群眾前來瞻仰烈士墓。

1962年以後,革命烈士墓逐步集中到烈士陵園。1987年開始,陵園管理處對烈士陵園進行了全面的改造。修建了烈士事跡長廊;鋪設了大量的草坪和樹木花草;更換了烈士墓的石料;建立了庄嚴簡朴、高12公尺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的正面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同志為犧牲在杭州陸軍監獄中的革命烈士的題字「死難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杭州市人民政府記的碑文,碑座鑲嵌的是銅制的革命烈士群像;建造了可容納300人的平台;改造了烈士陵園的大門,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同志寫了園名「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園」。

B. 杭州 烈士 名人 墓地

【章太炎墓】

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章太炎生前敬慕張煌言,表示"生不同辰,死當鄰穴"。1936年病故,靈柩暫厝蘇州。1955年江浙兩省組織治喪委員會,於次年4月1日將靈柩遷至杭州南屏山荔枝峰,4月3日公祭安葬。墓為青石圓形,上堆封土,以水泥封頂呈券形,四周植龍柏。墓前樹"章太炎之墓"小篆大碑,碑文系1915年章太炎自篆。1966年底墓毀。1981年10月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撿回骨殖重新安葬於原處,墓形如舊。1989年於墓道旁新建章太炎紀念館。

【張煌言墓】

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張煌言(1620~1664)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崇禎舉人,文學家。南明弘光元年(1645),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奉魯王監國,據守浙江沿海。官至兵部尚書。永曆十三年(1659)與鄭成功合兵進入長江,攻南京。抗清堅持19年。清康熙三年(1664)兵敗,隱居南田懸嶴島(今象山縣南),不久遭捕,被害於杭州弼教坊,葬於西湖南屏山麓荔枝峰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賜謚忠烈。1966年底墓毀,1983年於原址原樣修復。墓呈圓形,磚砌,兩側為同時殉難的羅子木、楊冠玉及舟子墓。墓道兩側有石馬、石羊、石獅等。墓左前方有張蒼水祠堂。

【衛匡國墓】

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杭州西湖區留下老東岳大方井天主教司鐸公墓之中。衛匡國(1607~1661),義大利傳教士,原名馬丁諾·馬丁尼,衛匡國是他的漢名。為明末清初頗有國際影響的漢學家、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1643年來華傳教,先後到過杭州、寧波、金華、蘭溪、廣州等地,傳播歐洲文化,並把中國文化介紹於歐洲各國,促進中西科學文化交流。著作頗豐。清順治十六年(1659),他在杭州中山北路(今441號)建天主教堂。1661年病逝,葬於大方井天主教司鐸公墓,墓旁有古樟樹。

【蓋叫天墓】

位於丁家山麓,西山路旁。蓋叫天,原名張英傑,河北保定人,我國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1971年1月15日,因受文革迫害在杭含恨去世。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蓋叫天墓,並將蓋叫天的骨灰移葬此處。墓前門樓和石牌坊題有匾額「學到老」(黃賓虹書),楹聯「英名蓋世三岔口,傑作驚天十字坡」(吳湖帆撰書),及楹聯「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陳毅撰、沙孟海書),這是對蓋叫天一生真實的寫照和最好的評價。

【俞樾墓】(含右台仙館)

位於右台山麓。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德清人。清學者,道光進士。晚年講學杭州詁經精舍,著作有《春在堂全書》490卷。墓曾被毀,1978年修復。

右台仙館,原為國學大師俞樾(俞曲園)所建,位於右台山麓,靠近原法相寺。據《右台仙館筆記·自序》所述,自夫人姚氏死後葬於錢塘之右台山,俞曲園於墓旁置地築屋三間,「竹籬環之,雜蒔花木」,取名「右台仙館」。俞曲園逝世後,其部分遺稿曾一度保存於此。現在原址附近重建右台仙館,與北面的俞曲園墓相呼應,以紀念這位長眠於杭州的近代著名學者

【陳夔龍墓】

位於俞樾墓右側。陳夔龍(1857-1948),字筱石,號庸庵,貴州貴陽人,清光緒進士。庚子年(1900)任順天府尹,後歷任漕運總督、河南巡撫、江蘇巡撫、四川總督、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清亡前夕,陳夔龍以病告假,退隱上海,1948年8月去世,當年下葬杭州。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遭到較大破壞,現對該墓及周邊環境進行了清理,適當恢復了墓的原貌,並與俞曲園墓形成一個整體墓園。

【秋 瑾 墓】

秋瑾烈士墓位於西冷橋南端,是經十次遷徙於1981年重新建造起來的。墓座上端立著英姿颯爽、手持寶劍的秋瑾烈士漢白玉塑像。墓座石碑正面,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巾幗英雄」四個大字;背面鐫有《鑒湖女俠秋君墓表》,詳細地記敘了這位巾幗英雄的革命一生。

秋瑾,不僅是一位尋求真理的革命先驅,而且還是一位近代文學史上的傑出女詩人,「秋風秋雨愁人」一句,便是她的臨終絕筆。西泠橋畔,面臨外西湖,原秋社遺址前,有一座由十二根朱紅柱子組成的四角亭,就是為紀念秋瑾而建的風雨亭。

【龔隹育墓】

龔隹育(1622年-1685年),初名隹胤,字祖錫,晚又字介岑,世為杭州人。曾任山東按察僉事、江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太常寺卿、光祿寺卿等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病卒於京師。龔隹育為官期間,清廉正直,不畏權勢,奉公守職,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龔隹育還是清初著名的藏書家。
龔墓是西湖風景區乃至杭州不可多得的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士大夫墓葬實跡,墓區周圍山色翠微,環境幽寧,林木蔥郁,清寂宜人。龔墓坐東北、朝西南,墓區面積約960平方米。整個墓道長62.7米,依山勢砌築成七個台基。遠遠望去,給人綿延不盡,深邃肅穆的感覺,氣派威嚴。墓前方的華表、牌坊、碑亭、石羊、石馬、石虎、石翁仲均完好,1997年8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蘇小小墓】

春天的西湖孤山新枝勃發,山上愈發鬱郁蔥蔥,在其北麓,西泠橋邊,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古亭,那就是為紀念六朝南齊杭州著名的歌伎蘇小小修建的「慕才亭」。亭上有「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的楹聯。

【岳飛墓】

岳飛墓亦稱岳墳,位於棲霞嶺南麓,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 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現存建築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廟更加庄嚴肅穆

【於謙墓】

於謙墓祠位於西湖三台山麓,分為墓區與祠廟區兩部分。蒼柏翠柏環繞,十分庄嚴肅穆。

於謙祠由序廳、正殿、生平事跡廳、兵器室組成。其間陣列於謙年表、世系表、繪於清代的於謙夫婦畫像和於謙青銅塑像;同時,以圖畫、照片、史料、實物等形式,分「少年壯志」、「勤政謙潔」、「保衛京師」、「永垂青史」四部分,介紹於謙的高風亮節和悲壯人生。祠後左側為於謙墓,兩旁列石翁仲和石獸,墓前的祭桌與石香爐均為明代原物。石牌坊上鐫刻著一幅楹聯,「血不曾冷,風孰與高」。祠墓已成為既有文化內涵,又具優美環境的紀念類景區。

【放鶴亭和林和靖墓】

位於孤山北麓。林和靖(967一1028),名逋,字君復,錢塘(今杭州)人,是北宋隱逸詩人,居孤山二十年,一生不娶不仕,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梅名句,流傳至今。

放鶴亭初建於元代,為元至元年間郡任陳子安為紀念林和靖而建。現亭為1915年重建,面闊8.75米,進深8.85米,重檐攜三灶。亭中有《舞鶴賦》刻石一塊,文章為南北朝鮑照所著,字跡系清康熙帝臨摹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所書。全賦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鶴的美麗動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碑通高2.4米,寬2.94米。碑上有巨樟覆蓋,其前構築石欄,面臨里湖。亭外植梅,為湖上賞梅勝地。

放鶴亭旁還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養「鶴皋」的鶴冢。這里曾被譽為「梅林歸鶴」,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林和靖的墓在孤山北麓,放鶴亭東側,面臨西湖。墓旁有多株梅花樹,此行正是梅花盛開之時,粉紅的,亮白的,熒綠的,幾只勤勞的蜜蜂在花叢中,從這一朵到那一朵,忙碌地采擷著。

【沈秋水墓】

沈秋水,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是近代著名的愛國人士、報業巨頭史量才的夫人,她所捐獻的「秋水山莊」至今仍是杭州北山路上的著名建築之一,從照片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原來佇立於南山公墓的秋水居士墓。然而,現在這里早已被全部平整,建成了新的公墓,不禁讓人唏噓「雕欄玉砌樓尤在,怎奈何物是人非」。

秋水山莊,建於30年代,屬中西式花園別墅,位於北山路,背倚葛嶺,瀕臨西湖而築,是30年代初極具民族特色的優秀民宅之一。原為著名報人史量才私宅,「秋水"為其妻之名。現為新新飯店所有。

【武松墓】

丁夫先生曾住在孤山邊的俞樓,小時候見過原來的武松墓,就立在西泠橋頭蘇小小墓北面20多米的地方。這兩個墓,一個溫婉賢淑,一個粗獷豪放,但同樣善良,同樣為人懷念。

【蘇曼殊】

在孤山北麓大片草坪中央有一處矮樹林,樹林枝葉繁茂,裡面長眠著一 位情僧——蘇曼殊。據悉,蘇曼殊墓遺址處原來就有一座石塔,可於50年代 被毀。現在的石塔為劍狀六面石塔,高2.5米左右。蘇曼殊(1884—1918) ,廣東人,近代文學家。原名玄瑛,字子 。後為僧,號曼殊。他早年留學日本,漫遊南洋各地,能詩文,善繪畫,通英、法、日、梵諸文,曾與章炳麟、柳亞子等交遊,參加南社。其著作有《斷鴻零雁記》、《碎簪記》等。他還翻譯過拜倫、雨果等人的作品。

【郭孝童墓】

孝子郭金科的墓一直坐落在孤山南麓———西泠印社和俞樓中間草坪的一棵女貞樹下,離潘天壽銅像約50米。只不過,墓碑被青草湮沒,只露出二三十厘米高的一節,成了遊客們的條凳

【惠興】

惠興(1870——1905.11),女,姓瓜爾佳氏,滿族,白山人(今吉林省)。貞文女學(後改名惠興中學)創辦人。校址在迎紫門北首,金鉤弄梅清書院舊址。(6月26日籌建,9月16日開學。)對中國文學有一定基礎。平時留心國家大事,認為中國女子欲擺脫受壓迫地位,必須讀書識字,提高文化水平,求得謀生本領,於是以提倡女學為己任。她死後由浙江將軍會同浙江巡撫張曾敬上奏,奉旨建坊,葬於孤山放鶴亭後。

【胡明復】1929年中國科學社將胡明復遺體遷葬於杭州西湖煙霞洞山 坡上,蔡元培先生題寫了碑文。現墓經過整修,保存較完整,只是蔡元培先生題寫的碑文已有殘缺。 胡明復(1891-1927),原名孔孫,後改名為達,字明復 ,江蘇無錫人。為著名數學家,是我國在國外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他曾參與創建了中國最早的綜合性科學團體—— 國科學社和最早的綜合性科學雜志——《科學》。

為了發展 中國的科學事業,實現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理想,胡明復一 心一意從事最基礎性的工作。他說過,一個人倘若能做三個人 的事業,或在一日之中能做三日的工作,那麼他不啻把自己的 生命處長了三倍。1927年6月,他不幸在無錫溺水身亡,時年36歲。

【劉師復】師復墓冢現已不存,只在山崖峭壁上鐫刻有「師復墓」三個大字。

【黃賓虹都錦生】南山公墓完好保存的黃賓虹墓國畫大師、愛國民族企業家都錦生墓等等,馬寅初、蔣百里、王映霞墓等等北宋時期的兵部侍郎胡則墓

【徐錫麟墓】

今在風篁嶺南天竺,原演福寺舊址。
徐錫麟(1873~1907年),字伯蓀、伯聖,別號光漢子。浙江山陰(今紹興縣)人。清光緒三 十三年(1907年)與秋瑾等革命黨人商議准備皖浙兩省同時起義。五月二十六日(7月6日)安慶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徐錫麟與陳伯平、馬宗漢商定,嚴加戒備,召諸學生,曉之以起事之義。是日,徐伺機槍擊安徽撫恩銘,率巡警學堂學生攻佔軍械所。終因彈盡被捕,至按察司署,面對審訊,徐直認不諱,詞氣嚴正,毫無懼色,即日慘遭斬首剜心。徐錫麟犧牲後,遺體安葬安慶城北馬山。民國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錫麟、馬宗漢 、陳伯平三烈士靈柩運經上海,在永錫堂召開追悼大會,同時追悼的還有陶成章。次日烈士靈柩運至杭州,葬於孤山東南麓。1964年,徐錫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陳伯平、馬宗漢墓被分藏三壇,遷雞籠山。墓碑同時隨遷,墓表藏皇勞動路孔廟。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墓遭破壞,碑石無存。1981年9月,遺骨由雞籠山再遷風篁嶺南天竺原演福寺舊址。三烈士遺骨重換骨壇,壇內各置硯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雞籠山遷南天竺」字樣。新墓為三座圓形墓,徐錫麟墓居中,高100厘米,直徑400厘米。左為馬宗漢墓,右為陳伯平墓,皆市80厘米,直徑250厘米。均用大塊青石砌成,上植草皮。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陶成章烈士之墓

【牛皋墓】

牛皋墓位於棲霞嶺紫雲洞口,鎮守著劍門關,相伴著岳王墓。牛皋墓曾於清光緒元 年(1875年)重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墓系1983年重建。墓坐西朝東,為圓形 圈座式,平面直徑3.5米,高1.8米,墓圈用條石壘砌,其上封土,呈饅頭狀。墓碑上刻 「宋輔文侯牛皋之墓」,墓後及二側有半圓形回龍牆,其右側立清光緒元年秋八月《重 修輔文侯牛公墓記》碑。墓前方又有長13.7米、寬3米的墓道,中立一高4米的 石牌坊, 坊柱上鐫明徐渭撰「將軍氣節高千古,震世英風伴鄂王」對聯。山上畢竟是清靜的,對 於一生忙碌征戰沙場的武將,此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享受這林間的清幽,聽聽鳥兒的歡 叫,看看嶺間四季的風景,永遠地陪伴於岳王左右,也是安得其所。

【陳寅恪墓】

陳寅恪是赫赫有名的國學大師,他的父親、著名詩人和愛國人士陳三立和母親,以及大哥著名畫家陳衡恪的墓皆在西湖邊的九溪牌坊山。陳三立在1925年選中了九溪牌坊山作為夫人和長子的墓地,在悼妻的輓聯中寫到「一生一死,天使殘年枯涕淚;何聚何散,誓將同穴保湖山。」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85歲的陳三立老人不願出任偽職,絕食而逝。抗戰勝利後,陳家家族扶靈柩自北京至九溪牌坊山,與其夫人合葬。

【於子三墓墓】於子三墓雲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自一公園沿南山路南行,東入萬松嶺路,便抵雲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其對面就是浙大學生自治會主席於子三烈士之墓。

杭州革命烈士陵園、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如位於葛嶺原智果禪寺邊上的陳文龍墓,位於三台山的於謙、俞曲園墓,位於南屏山下荔枝灣的張蒼水、章太炎墓,孤山放鶴亭邊上的林和靖墓,位於龍井南天竺辛亥革命烈士墓地的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陶成章烈士之墓,位於靈隱法雲弄杭州雕塑院內的劉大白之墓,位於雙峰村天馬山巔的史量才之墓,位於虎跑內的弘一法師的墓塔,位於萬松嶺萬松書院南側的於子三墓,位於西山路丁家山的蓋叫天墓,位於南山公墓的馬寅初、蔣百里、王映霞墓等等北宋時期的兵部侍郎胡則墓

C. 有哪些抗戰遺址所在的省份

北京市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宛平城內
宛平城、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豐台區
平北抗日烈士紀念園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韓郝庄村
天津市
在日殉難烈士·勞工紀念館位於天津市北辰區鐵東北路
盤山烈士陵園位於天津市薊縣官莊鎮北盤山南麓
河北省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中山西路343號
蘇蒙聯軍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油簍溝鄉狼窩溝村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潘家峪村
清苑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庄鎮冉庄村
狼牙山五勇士跳崖處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小蓮花峰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陵園路60號
山西省
平型關大捷遺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台鄉
百團大戰紀念館(碑)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
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和紀念館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韓北鄉王家峪村
忻口戰役遺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高城鄉忻口村
左權將軍殉難處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北艾鋪村十字嶺
內蒙古自治區
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得勝溝鄉蘑菇窯村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北山
諾門罕戰役遺址陳列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阿木古郎鎮
遼寧省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
中國(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黑龍江街77號
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位於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街道新園街1號
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陳列館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寧遠街43號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濱河東路
吉林省
偽滿皇宮博物院暨東北淪陷史陳列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光復北路
楊靖宇烈士陵園位於吉林省通化市渾江東岸靖宇山
黑龍江省
東北烈士紀念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47號
孫吳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城東
侵華日軍東寧要塞遺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三岔口鎮
「八女投江」殉難地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刁翎鎮三家子村
上海市
上海監獄陳列館位於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147號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
江蘇省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鍾山北麓
中國戰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南京軍區大院內
拉貝故居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廣州路小粉橋1號
抗日山烈士陵園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班庄鎮
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劉老莊村
新四軍紀念館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建軍東路
浙江省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杭州舊址紀念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長生路53—55號
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羅漢井5號
台灣義勇隊紀念館暨台灣義勇隊成立舊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酒坊巷84號
安徽省
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大通街道礦南社區
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雲嶺鎮
江西省
廬山抗戰紀念館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牯嶺鎮河西路506號
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位於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鏡山
山東省
膠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煙台市棲霞市桃村鎮英靈山
地雷戰紀念館位於山東省煙台市海陽市文山街11號
馬石山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諸往鎮上石硼村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陵園前街4號
費縣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庄鎮台兒庄大戰紀念館位於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城西南郊鐵道游擊隊紀念園位於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臨山路
滕州市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棗庄市滕州市大塢鎮仁山
河南省
彭雪楓紀念館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建設東路378號
吉鴻昌將軍紀念館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鴻昌大道
湖北省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襄沙大道55號
湖南省
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青年路
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和紀念館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南縣廠窖鎮
衡陽抗戰紀念城位於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岳屏公園
南嶽忠烈祠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衡山香爐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芷江受降舊址和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芷江
鎮七里橋村
飛虎隊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芷江機場東
廣東省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水蔭路113號
東江縱隊紀念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景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昆侖關戰役舊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昆侖鎮
海南省
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雲龍墟
重慶市
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磁器街
庫里申科烈士墓園位於重慶市萬州區西山公園
四川省
趙一曼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翠屏山
貴州省
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晴隆山
雲南省
騰沖國殤墓園、騰沖滇西抗戰紀念館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
龍陵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龍山路
陝西省
西安事變紀念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建國路69號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橋溝鎮王家坪村
瓦窯堡革命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
洛川會議紀念館位於陝西省延安市洛川縣永鄉馮家村

D. 浙江省內必去的幾個「紅色旅遊」景點

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天目山。

然而不曾想到,天目山更是一座紅色的山,烈士的鮮血曾灑在這里,浸染了這片紅色的土地;也是一間滿含文化底蘊的書房,陳列著氣壯山河的史詩,凝聚著共產主義的信仰。

配上落地窗外的風景,盡享窗外的山林錦綉,在這里泡泡澡,放著緩緩的音樂,飲一杯清茶,讓冰冷的身體被溫湯治癒,再愜意不過。

在這里,抬頭就是連綿不絕的山峰在做虛實變化,純粹的藍天白雲是標配背景色,飄著青草味的空氣彷彿可以徹底撫平心底的褶皺。

E. 杭州旅遊 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杭州其它景觀
⊙杭州人文景觀
⊙白塔 ⊙靈隱寺
⊙文瀾閣 ⊙鳳凰寺
⊙岳王廟 ⊙六和塔
⊙凈慈寺 ⊙於謙墓
⊙飛來峰像 ⊙天竺三寺
⊙抱朴道院 ⊙西泠印社
⊙杭州碑林 ⊙蓋叫天墓
⊙張蒼水祠 ⊙秋瑾墓
⊙浙江省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章太炎紀念館
⊙龔自珍紀念館
⊙蘇東坡紀念館
⊙吳昌碩紀念室
⊙李叔同紀念室
⊙馬一浮紀念館
⊙黃賓虹紀念館
⊙放鶴亭和林和靖墓
⊙潘天壽紀念館
⊙西泠橋和慕才亭
⊙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杭州西湖四大名園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古纖道

杭州自然景觀
⊙煙霞三洞 ⊙孤山景區
⊙玉泉觀魚 ⊙杭州花圃
⊙杭州植物園
⊙杭州動物園
⊙太子灣公園
⊙黃龍洞圓緣民俗園

新西湖新景指南
⊙西湖北線景點
⊙新西湖風景
⊙烏龜潭
⊙楊公堤的六橋
⊙西溪濕地
⊙楊公堤的歷史
⊙楊公堤賞鑒指南
⊙楊公堤風情
⊙梅家塢茶文化村
⊙新湖濱
⊙湖西鄉野風光
⊙南山路的風雅
⊙萬松書院
⊙雷峰塔
⊙新西湖總體鳥瞰圖
⊙坐觀新西湖十二佳處
⊙西湖山林景點
⊙新西湖三十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