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西湖有一個什麼島
擴展閱讀
上海哪裡配牙便宜 2025-09-19 17:38:10
深圳去廈門坐船多少錢 2025-09-19 17:37:17
深圳哪裡能買到糍粑 2025-09-19 17:35:37

杭州西湖有一個什麼島

發布時間: 2023-05-06 18:25:26

Ⅰ 杭州西湖三座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的由來是怎樣的

1、小瀛洲:我國古代傳說,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

後來的人們將許多地方名以神山之名,寄託美好的願望。

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相傳蘇軾疏浚西湖後,在湖中水深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為三潭,明令從蘇堤到這里的水上不得種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積。錢塘縣令楊萬里取葑泥作埂,在原三塔處圍成一個放生池。三塔毀於明初,萬曆年間,錢塘縣令聶心湯在放生池外築成外堤;天啟年間,三座瓶形石塔也在池南重建起來了。此時的小瀛洲,不僅有環形的堤埂和堤內的放生池,池內又有小島,環堤自東西有堤與小島相接,自南北有橋與小島相連,整體恰如一個"田"字,形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奇景。

2、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但是歷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

3、 阮公墩:在湖心亭稍南,是西湖中最新的一個島。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學者阮元先後任浙江學政和巡撫,在杭十二年,修繕名勝和疏浚西湖,此島是以湖中挖出的二萬四千餘噸淤泥積成。因是葑泥積成,土質較為松軟,不便興建土木,後此島被稱為阮公墩。

Ⅱ 杭州西湖裡的三個島分別叫什麼

三島是指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三潭印月相關資料。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中對大的一個島,又名三潭映月,面積6萬平方米。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面劃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築精緻,四時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稱。島南湖面上有三個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月光映潭,塔分為三」 之說。歷來人們將這里比作神話傳說中的仙島,故此島有「小瀛洲」之稱,島蔭凝秀,園林精雅,文脈蘊藉,豐姿綽約,名列西湖十景,尤以仲秋時節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與賞月人心中各有寄託的「明月」上下輝映、神思遄飛而向為秋遊者所必到。

三潭印月園地是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積而成,周圍環形堤埂築於萬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連以曲橋,東西系以柳堤。面積7公頃,俯視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水上園林而著稱。洲上有「開網」、「亭亭」、「迎翠」、「閑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樓、台,石橋曲折有致,漏窗空靈深遠,花木扶疏,倒影迷離,置身其間,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趣。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領略「煙籠秋水月籠紗」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來的賞月勝地。三個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盪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紙中透出,宛如一輪輪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當空時,月光、燈光和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相互映襯,畫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讓人流連往返。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異。以其地處湖中,是領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絕妙處,更是觀賞蘇東坡詩中所說的「水光瀲灧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中的「晴光」與「雨色」的最佳處。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為宋代蘇軾所建,蘇軾疏浚西湖後,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積,在堤外湖水深處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為「三潭」。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臨湖而立。

「我心相印」是佛教語匯,意思為:「不須言,彼此意會」,也即通常所說的「心心相印」之意。亭前有石欄,憑欄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廣闊的湖面與遠近景色也歷歷在目。亭柱上懸掛著著名作家周而復寫的一副楹聯:

山光靜對煙波際,

塔影清涵水月間。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空間多變化,建築布局匠心獨運。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

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內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內卻幽雅寧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交通情況:由西湖坐船前往。

由於三潭印月的美麗景色,國家將它的形象放在了錢幣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匯兌換券1元,正面就是翠綠色的三潭印月圖案;然後第五套人民幣的一元紙幣的背面風景也採用了幾乎一樣的圖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西湖此景的名氣大增。

三潭印月
主要由兩大景點組成。
一是小瀛洲,它西湖三島中最大的島,面積約7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佔60%。島基是明萬曆年間錢塘縣令聶心湯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築而成的。清代又對其進行了擴建,東西連柳堤,南北建曲橋,形成了今天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格局。周遊其間宛若入仙山瓊島,因而稱之為小瀛洲。
--------------------------------------------------------------------------------

二是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相傳蘇軾疏浚西湖之後,在湖水深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為三潭。明令從蘇堤到這里的水域不得種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積。現存的三塔是明天啟年間重建的,三塔高約2米,分布呈每邊62米的等邊三角形。
民間傳說,三潭印月是一隻大香爐的三隻腳,而這只大香爐則倒扣著一條黑魚精,香爐的三隻腳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
--------------------------------------------------------------------------------

,
三潭印月是湖上賞月的極佳去處。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中空的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融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呈現出「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綺麗景色。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Ⅲ 杭州西湖的島上有什麼

杭州西湖的島上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島及島南局部水域,范圍約7.67公頃,是杭州西湖最具標志性的景觀。該景觀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島為核心觀賞要素,以月夜裡在島上觀賞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發禪境思考和感悟為欣賞主題。

小瀛洲島在明萬曆間(16世紀)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全島以亭台樓閣配以傳統花木構成色彩絢麗的景緻,與島內外水光雲天相映,象徵了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蓬萊仙島。

(3)杭州西湖有一個什麼島擴展閱讀:

杭州西湖它不僅是一個自然湖,更是一個人文湖,它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產物,這種基因是無法復制的。西湖是「自然與人類共同的作品」,春來「花滿蘇堤柳滿煙」,夏有「紅衣綠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萬頃秋」,冬則「白堤一痕青花墨」。

名自景始,景以名傳,故有「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景名流傳於世。名中有詩,名中有畫,以命名藝術之美點化自然山水。

2007年5月8日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作為文化景觀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1處「世界遺產」。

Ⅳ 杭州西湖的那三塊小島叫什麼名字啊

杭州西湖的三塊小島分別叫湖心亭、阮公墩、三潭印月。

1、湖心亭

湖心亭,中國四大名亭之一,位於西湖中央,在浙江省杭州市。湖心亭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是三島中最早的島。無需門票。

2、阮公墩

阮墩位於西湖中一座綠色小島,阮元,清代著名學者。為紀念他對浙江文化發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績,命名該島為「阮公墩」, 遠望去如碧玉環繞,世人稱之阮墩環碧。

3、三潭印月

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三潭印月為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主要景點有「開網亭」、「閑放台」、「先賢祠」、「迎翠軒」、「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九獅石」等。

(4)杭州西湖有一個什麼島擴展閱讀

阮公墩名稱演變

自從南宋的遷都,給西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出現了名傳千載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鍾、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

元人效仿宋代設了六橋煙柳、九里雲松、靈石樵歌、孤山霽雪、北關夜市、葛嶺朝暾、浙江秋濤、冷泉猿嘯、兩峰白雲和西湖夜月的這個元十景。

阮墩環碧清代添設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歸鶴、魚沼秋蓉、蓮池松舍、寶石鳳亭、亭灣騎射、蕉石鳴琴、玉泉魚躍、鳳嶺松濤、湖心平眺、吳山大觀、天竺香市、雲棲梵徑、韜光觀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現代的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都無不流露出人們對西湖的喜歡之情。

之後,又由2007年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評選出最新的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Ⅳ 杭州西湖上有哪幾個島

3個。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

Ⅵ 西湖三島是哪三島

西湖三島分別是三潭印月(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西湖三島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三島均是人工島,都是用疏浚西湖的泥土堆積而成,但他們的歷史卻不相同。「三潭印月」一景,起源於蘇軾1090年疏浚西湖,但蘇軾所立三座石塔,中、南二塔到明朝成化年間就沒有了。湖心亭的蓬萊島,據明代《西湖游覽志》說,宋朝就有了。明弘治前島上有「湖心寺」,蘇軾所立北石塔就在這里,寺與北塔都被陰子淑所毀。蓬萊小島,以亭著名,杭人稱湖心亭。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杭州知府孫孟始建亭,後不斷有重新修建,現在的湖心亭為1953年重建。三島中的小弟弟阮公墩,歷史較短,至今只有200餘年時間,它是清嘉慶五年(1800)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所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