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吳山在哪裡
擴展閱讀
上海銷售一般工資多少 2025-05-15 00:21:18
現在去廈門座火車如何做 2025-05-15 00:21:12

杭州吳山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6-18 10:47:55

1. 吳山居在杭州哪裡

吳山居在浙江省杭州市上伍亂源城區十五奎巷58號
背靠西陪游湖新十景之一的吳山腔態天風,以「南宋古韻」為主題特色,臨街就是河坊街、南宋御
步行可至西湖景區。建築外觀為南宋時期的木質結構,整體風格與周邊環境相依相稱,以粉牆、黛瓦、青石板、老台門、水墨畫般的建築語言訴說著「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意境。

2. 西湖邊吳山的由來

吳山,杭州人俗稱「城隍山」。她位於錢塘江北岸,西湖東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進入市區的成片山嶺。天目山余脈的尾端,結止於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嶺、寶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吳山。遠古時候,吳山和寶石山是史前海灣的兩個岬角,南北對峙,隨波浮沉。後來,平陸抬升,人民陸續遷居,來到這一帶生息繁衍,逐漸發展、形成現在的杭州城,早在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就曾說過:「天目山千里蜿蜒而東,龍飛鳳舞,萃於臨安。」吳山好像是一隻梭鏢,鍥入杭州城內,東、南、北三面俯臨街市,西面與萬松嶺相接,環境風貌在西湖群山中別具一格。 吳山林木蔥郁,怪石嶙峋,洞泉遍布,地形地貌曲折起伏,自然景觀豐富多彩。歷史上,吳山曾經是熱鬧喧嘩的游賞勝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來到杭州進香、觀潮、游覽、娛樂、購物、辦事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雲集吳山。現在的吳山上有城隍閣,山下是廣場,前行就是老街清河坊。

3. 杭州周圍有些什麼山

1、寶石山

寶石山位於杭州西湖的北里湖北岸,是北山有名的風景區。

山上著名的是其中的奇峰怪石。

來鳳亭前有一卵形巨石,擱置山巔,就落星石,又稱壽星石。山頂北臨空挺立一巨石,稱看松台,上刻"屯霞"二字。

西行為川正洞,為巨岩傾疊而成,石幾榻,可供休憩。洞後有羊腸小道,壁間有巨足印,謂錢射潮發威之「蹬開嶺」。

4. 杭州吳山好玩嗎吳山風景區介紹

訴說杭州,眾人只知道杭州西湖,卻不知道景色與西湖相媲美的吳山,不過,西湖是屬於外人的,吳山確實杭州當地市民的最愛。小編這回倒是想將吳山推薦出來,看到這片推文的也好知道在杭州其實還有一個吳山是很不錯的景點。

如果沒有西湖,吳山將會是游杭州者的首選之地。因為有了西湖,初到杭州者就直奔那裡而去了,也好,就把吳山給杭州市民們留下了。

這有點像外地人到上海肯定先去南京路購物,而不會像上海本地人一樣到淮海路去。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不管怎麼對外開放,總還是內外有別,會給自己留下一點什麼,心情也罷,空間也罷。

並不是城市和人有意為之,就比如這吳山吧,也不是杭州人小心眼故意給自己留飢指下的。杭州人多麼希望人們多到吳山來走走,不說吳山風光之秀美,人文之璀璨,就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人們也希望去吳山的人越多越好。

但上天既然已經給了杭州西湖,吳山再好,也就排在西湖之後了,吳山就這樣成了杭州人自己的天堂。

杭州多水,山也不少,西湖西北、西南、東南三面,形成一個馬蹄形的山地,裡面一圈,外面一圈,又以天竺山為界,分南山、北山兩大塊。

按這個老規矩劃分,吳山自然屬於裡面那一圈,劃到南山那一塊。那麼多的山,怎麼就吳山與眾不同呢?它是一座人氣特別旺盛的山,也是一座世俗氣、紅塵氣特別重的山。杭州人去吳山,好像有一種趕廟會的感覺。

從城市的建構來看,一座城市也往往需要這樣一個集會的地點。一般的城市,往往以廣場來作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集散地。中國的老百姓們,則以能趕廟會野沒的地點作為他們市民社交生活的中心。

杭州市裡的廟會,有兩個地點離居住地最近,一個是錢塘門外的昭慶寺,再一個,就是吳山了。

吳山離從前的皇宮近,御街就在它的山腳下,所以占天時地利人和,成了與杭州人最親近的一座小山,也是杭城一處真正的山水傑作。

杭州人有句老話:城隍山上看火燒,這個城隍山,就是吳山。

吳山的別名很多,除了城隍山,還叫伍公山、胥山、廟巷山、七寶山、曬網山等等,若一一解釋起來,都是故事,我們也只能揀重要的說。

吳山自然是最正宗的大名,史書上記著出處。

《西湖游覽志》說:「吳山,春秋時為吳南界,以別於越,故曰吳山。」

行盡吳山見越山爛脊配,白雲猶是幾重關。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越打敗了,杭地盡屬於吳,這座山就是地界。

還有傳說,伍子胥被吳王夫差屈殺了之後,沉到了錢塘江里,吳人憐之,就在這座山上為他立祠,這山才又叫作了伍公山和胥山。

吳山還有一個特點,初到山上,你會分不清這個山那個山。我曾經在吳山腳下往來幾年,常常上山,一會兒雲居山了,一會兒紫陽山了,一會兒又寶月山了,後來才弄明白,所有這些山,統統都算是吳山。

原來這吳山,就是一片西南一東北走向的弧形的丘崗,由大大小小的十幾個山頭組成,統稱吳山罷了。

我第一次上吳山,還是大學期間,因為成功地排演了一出戲,窮學生們決定慶祝出遊一次。西湖邊早就玩遍了,有個同學住在吳山腳下,說吳山很好玩,有十二生肖石,我們就一擁而上。

山不高,也就一百多米,同伴中學中文的人佔多數,便想起了剛剛在古典文學課中講過的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十回中專門寫了馬二先生上吳山的情景,照馬二先生看到的,那一路又是廟又是鋪,又是酒又是茶又是點心攤,還有算命先生,坡上階下,是極為熱鬧的。

不過我們上山的那一天卻並非如此,也許因為下雨吧,人並不多。還沒上山頂,就見滿山的大香樟,這么大的香樟,我只在杭州飯店門口的停車場看到過,聽說極目閣門前那一株宋樟有八百多歲了,可稱之為吳山群樟之祖。

不過那時候心嫩,對久遠的歷史沒有今天的興趣,心只在那十二生肖石上,就直奔目的地而去。十二生肖石在紫陽山上,這座山上石頭很多,石灰岩的質地在雨中泛著青紫之光。

那十二生肖石也是民間的說法,文人則稱之為巫山十二峰,突兀地平地立起;我們就各自找起自己的生肖來,發現一個,驚叫一聲,叫夠了,再往前走,一直跑到那紫陽山頂的江湖匯觀亭。

站在亭上,一眼望去,錢塘江,西湖水,杭州城,連綿群山,盡收眼底。

亭內一副對聯,一看就是大手筆,多年後才知道是山陰徐渭徐文長所撰: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

我們這些窮學生登臨吳山後幾年,杭州市評出了西湖新十景,其中吳山被定名為「吳山天風」。天風二字是有出典的,遠一點的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天風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

這個駝峰,就是吳山。出典近的,就要推秋瑾了。秋瑾行事非凡,作詩也非凡,薩都剌和她一比,那種境界和氣魄,就差遠了。詩日:

老樹扶疏夕照紅,石台高聳近天風;

茫茫浩氣連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我後來常去吳山,有一次帶著攝制組到吳山找三茅觀,那是於謙16歲時的讀書地。我還去過吳山的寶成寺,那裡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紀年密宗造像。

寶成寺附近有感花岩,那三個紅色的大字告訴人們一段風流故事,我從來也沒有想到那崔護的人面桃花的故事會發生在這里,這是一個傳說,多出於附會,但人們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於是許多題詩就出現在這感花岩上。

先是唐代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

然後是宋代蘇東坡的「去年崔護若重來」,

然後再是明朝吳東升的「歲寒松柏」和朱術_的「感花岩"。

這些用詩串起來的美好故事,給人許多溫柔的遐想。感花岩下面有三個大字「第一山」,是北宋大書法家米南宮的手筆,明朝時的錢塘縣令姜召命人拓刻上去的,常有人到這里來觀賞揣摩這幾個字。

記得在三茅觀附近,我還看到過「吳山第一峰"這幾個大字,也很遒勁有力,是高手之作。

說到吳山第一峰,又有一個段子。說的是北宋那個風流才子慣寫長調的柳永,填了《望海潮》一詞,說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結果詩讓金國的完顏亮看到了,想杭州原來這么好啊,可到底還是沒有看到過,就讓畫工施宜生潛入杭州,畫了一張西湖圖,帶回去製成了屏風。

完顏亮越看越好,就把自己也畫了上去,策馬立於吳山頂上,然後還題了一首詩說:「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都說吳山頂上的名人古跡特別多,據說元朝大詩人楊維禎的讀書處就在這里,因為這一處名叫鐵冶嶺,所以楊維禎自號「鐵崖」。

說起楊維禎,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不太清楚,只要記住他是西湖竹枝詞的首倡者就可以了。據說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芥子園也在這里,他的《閑情偶寄》也是在這里寫的。芥子園現在是找不到了,但李漁死後的確就是葬在西湖旁的蓮花峰下的。

我後來知道了吳山的廟多,有葯王廟、水神廟、火德廟、雷神廟、文昌廟、倉聖祠和酒仙殿、太歲廟等等,老百姓三天兩頭地去拜訪這些廟。

反正一年到頭都有名目,不說春節、端午什麼的,立夏那一天上吳山的人就特有講究。

原來杭州人中,有一類五郎八保,即是打米郎、剃頭郎、倒馬郎、皮郎、典當郎與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像像保(陰陽生)、馬保、奶保(中人),立夏那一天,這五郎八保是一定要上吳山的。

我曾經去找過伍公廟;沒找到,從資料上看,伍公廟和城隍廟是吳山上最大的廟。

伍公廟建於唐代,是西湖最早出現的以真人為神的廟,祭祀伍子胥,定在農歷九月二十,祭品是一頭整豬。

城隍廟原來並不在吳山,宋以前在風凰山,直到南宋紹興年間才遷到吳山,現在沒有了,只剩廟庭前的大香樟樹。

葯王廟倒還在,不過裡面擺了許多蠟人,成了先賢祠,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些蠟人中,有不少是杭州名人,其中有個叫周新的,是城隍山的城隍神。

他是明代杭州的地方官員,任按察使,據說他斷案如神,能為老百姓伸冤,也不怕皇親國戚,就像「包青天"。但到底沒有尚方寶劍,下場遠沒有包拯那麼好,最後還是讓明成祖朱棣殺了。

後來朱棣知道他錯殺了一個清官,非常後悔,說:「嶺外還有這樣的人傑,我是錯殺了。」不久朱棣又說:近來彷彿見到太陽底下站著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對他說:我就是你的臣子周新,現在已經成了神,正在為陛下您治奸除害呢。

這大約是朱棣的一種自我安慰吧,周新因此也就成為杭州城裡的城隍了。

從前山上還有一座太歲廟,每年都組織一次太歲神上山活動。因為有關一年的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所以活動從立春前一天就開始了,熱鬧得不得了。

吳山還有一座海會寺,好比是觀音娘娘的娘家。活動通常是不定期的,屆時天竺寺的觀音娘娘,就要被請下山來,走二十多里,抬到「娘家"海會寺小住。那一天,杭州城裡市民往往傾城出動看熱鬧。

吳山沒有那麼多廟之後,就漸漸地冷落下來了,常有一些退休老人一大早上山,蹲在從前的廟門口喝茶聊天。還有人在山上遛鳥、晨練、吊嗓子、跳舞。

後來又聽說吳山腳下發現了南宋的太廟遺址,

然後又建起了太廟遺址公園,

接著,吳山廣場也建成了,

吳山頂上的城隍閣也建起來了,

吳山腳下的清河坊十字街口也保留了,

吳山附近的鼓樓也要修復了

杭州要以吳山為中心,恢復舊城中古老文化的歷史風貌。這當然是好事,不過城隍閣幾十塊錢一張門票,有多少老杭州人還會上去呢?

我不知道。從前吳山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座不用花錢就能走進山門的山。

5. 杭州西湖的第一山是什麼山

吳山天風
主條目:吳山天風(HeАVenly wind over Wu Hill)
春秋時期稱吳山,在浙jiāng杭州市西湖東南。山勢綿亘起伏,伸吅入市區,左帶錢塘jiāng,右瞰西湖,由延綿的寶月、娥眉、淺山、紫吅陽、七寶、雲居等小山而成,山體伸延入市區,山高均不超過百米。當年漁民下海捕魚後在此亮曬網,稱晾網山; 春秋 時為吳西邊界,故名吳山;還有說伍子胥的緣故,訛伍為吳,因此山有子胥祠,遂稱胥山;五代吳越中時山上有城隍廟,亦稱城隍山;唐時多稱青山。
詩雲:
煙雨jiāng南群山峨,詩話西湖舊事多,
褒貶難論伍子婿,恩怨情愁西施禍;
感huā岩上桃huā錯,十二峰巒費揣摩,
茶樓酒肆城隍廟,冷麵寒鐵周新坐;
荒cǎo萋萋宋遺址,大曰如來至尊佛,
一盞龍井香茶問,五千年來如穿梭。
今通稱吳山,為杭州名勝。山巔「jiāng湖匯觀亭」前楹聯沿用明人徐文長題辭, 點明了「吳山天風」的意境。
那楹聯是: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
泛指吳山范圍內的名勝古跡。景名取意於元代薩都剌(天錫)《偕卞敬之游吳山駝峰紫吅陽洞》詩:「天風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與近代秋瑾烈士(登吳山》詩:「老樹扶疏夕照紅,石台高吅聳近天風」。吳山山巒丘壑間多古樹、井泉、岩石、洞窟,尤以廟吅宇眾多著稱,《儒林外史》等名著中,均有對吳山的描述。吳山上,四時八節,遊人往來,攤肆mǎimài,有如一幅杭州民俗風情圖。民囯前吳山頗為熱鬧,自火車站、新市場相繼出現後, 曰漸冷落,山上風情則變化不多。今吳山猶存的古跡尚有歷代興建開辟的伍公廟、瑞石洞、感huā岩、寶成寺,「第一山」摩崖石刻、麻曷葛刺造像及民囯初的「雲山萬吅古」刻石等。1958年chāi吅除部分廟吅宇,開辟登山車道。1963年改建太歲廟為「極目閣」、「茗香樓」,作為外賓接待休憩場所;改建yào王廟為大眾化茶室、評書場。添植大批松柏等常綠zhēn葉樹,修整「茗香樓」前有800年樹齡的「宋樟」。闢建「十二生肖石」附近空地為huā壇,四周加鋪cǎo坪。